感悟改革开放30年

2022-08-19

第一篇:感悟改革开放30年

感悟改革开放30年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当年邓爷爷在1978年计划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全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为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城镇,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汽车、各种生活设施的完善~~~家乡发展30载,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尽管我只度过了14个春夏秋冬,可儿时的新会和现在的新会相比,发生的巨大变化却仍也深有感触、历历在目„„

回想儿时,体会最深的便是“家”的变化,一到三年级,我和爸爸妈妈都是住在爸爸医院分配的,两房一厅面积只有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虽然三个人也足够住,房子小也能让这个家时常充满着温馨和笑语,却也始终很不方便,我的房间就“身兼两职”,白天作为爸爸的书房,床上常常堆满了爸爸厚重的医书,晚上就变成了我的卧室,每次睡觉都要把沉重的书搬上搬下,总是满腹牢骚,爸爸也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何尝不想换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当时爸爸妈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4000多块,生活虽并不拮据,但仍是能省就省,为买房攒钱,加上新会的新楼盘很少,这个买房计划就一直推迟到2003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片片高级楼盘、优秀小区的拔地而起,爸爸妈妈也开始筹划起了买房。很快,我们看上了一套140平米房子,尽管是贷款供楼,却也总算有了一个宽敞的家,心里的那份喜就别提了!“家”的变化给了我无限的欣喜,而其它衣食住行的改善则更让我感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随着道路被拓宽,2005年,家里又添了一件大家伙——汽车,再也不用受到坐摩托车时的颠簸与寒风。每到周末,爸爸就会驾车带着全家下馆子,路边各色各样的餐馆琳琅满目,餐馆内人山人海,大型高档商场的设立,使我们再也不用到江门“搬货”,妈妈也会开始挑选各种高档昂贵的衣服,这一切,不正体现了市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吗?

改革开放30年,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家乡新会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物质生活的提升让我们过得更舒服,却仍不要忘了我们应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和保护环境的重任,我相信,大家携手努力,又一个30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将会飞的更快、更高!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感悟家乡新变化

1066155135 2011-09-25 毛业

改革开放30年,感悟家乡新变化

时光荏苒,仿佛瞬息间一般,我已走过了20个春秋,而我美丽的家乡也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三十个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过眼云烟,可是这三十年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经久不息,因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感慨万千,改革开放已经将我的家乡从一个破落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乡镇。回首来时路,我想每一位在这片热土上奋斗过的人都会无限感慨,为自己曾经流下的汗水,流过的泪,更为这三十年的家乡变化。

30年前,家乡到处都是土房,冬天挡不住的是寒风凛冽,夏季遮不住的是烈日炎炎,而如今,我们住的都是夏不热冬不冷的楼房,家乡出现了一批批式样多彩的小洋楼,平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家乡时,乡亲们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

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我们可以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三十载岁月悠悠,远去的游子再次踏上故乡的那片黄土地时,一定会感受到这三十年努力拼搏带来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2011年9月25日

武佳星

轻化2010级 1066155135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

30年的记忆

摘要:又是一个洒满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喜获丰收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30岁韶华!神州大地,国旗飘扬,歌声如潮,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日益强盛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对伟大祖国无限光明的前景充满信心与希望。30年前,东方巨龙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征程。回首三十年,点点滴滴的记忆历历在目。

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我校的变化;展望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30年风雨兼程,30年春华秋实,30年开拓奋进;回眸这30个年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回首往事,我们寻着30年的发展之路,认真总结30年来创造的辉煌成绩和积淀的发展经验;展望未来,我们要在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的30年,是伟大的30年。

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综合国力大幅增长;国人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家领导人在服务大局、维护民利上解放思想、加压奋进、不断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摆脱贫困,民富国强[1]。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人民享有更多福祉,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246619亿元;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04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0年间增长了100多倍, 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3%左右的增长速度[2];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增长了700多倍。截至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了“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波及多省的特大震灾,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腕手将一个个磨难打败!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77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倡导下,因“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止的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得以恢复。当年,全国570万名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考场,他们的命运由此发生深刻变化[3]。中国人沉积多年的求知热情如火山喷发,中国社会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28亿,录取人数约5386万,其中,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约4010万,10年间录取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录取总数的75%。 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中国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03年,“远程教育”这项重大工程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丰富了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由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的首枚金牌,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由2004年中国军团在雅典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到今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完成了百年奥运的梦想,金牌数跃居第一,这些是中国从事体育事业的英雄的血汗史,更是改革开放的缩影[4,5]。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融入世界、影响世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从1978年开始,中国开启了与世界沟通、交往、合作的大门,我们不断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也为世界文明不断作出贡献;在世界影响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影响世界。至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幅提升,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已同我国建交,我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6]。

改革开放,沧桑巨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市场经济是人类的精巧发明,将市场经济写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在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我们坚持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 30年风云际会,30年风雨兼程。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正在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中央和国家已经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地位与作用,这些都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7]。改革开放曾经一度春风拂中华,我相信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开拓创新,中国必将从经济大国转变成为经济强国,最终以崭新风姿屹立于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是梦想,中国人民必将迎来明天的美好阳光。 2 我校的变化

我们的校园也在这30年中慢慢变化着,像孩子长大,树叶发芽,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充满活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进入了大学,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大学授人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我们的人格。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自己探寻人生的道路,悟出其中的真理;在于不同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强了社交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自学这一重要的本领,有了这项本领,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徜徉于中央路,我慢慢品读这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古校,抚着悬铃木,望着梧桐树,嗅着桂花香,感受着古老金陵的深沉和沧桑。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学长学姐津津乐道的《国家机密Ⅱ》取景地——主楼。古式的建筑、斑驳的痕迹宣告着它的历史。一路向北,来到比北门气派很多的南大门,赫然伫立在那的逸夫楼自然成了夺人眼球的主角。现代化的设施,新式的建筑模式,无处不透着时代的朝气。 我们青春焕发、热血沸腾。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的足球要获胜,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是我们初中生活不变的主题。“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3 展望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借这次奥运会的契机,认真学习奥运精神,并把他带到社会生活中去,把改革开放继续下去,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努力奋斗,为我们开辟民族复兴的新蓝天!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

观看《改革开放30年》观后感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改革开放之后的成就有: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近年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也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都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2008年四川汶川强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罕见震救灾斗争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展开。透视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力量,这一切都为夺取

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抗震救灾斗争的检验,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对人生命的尊重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内涵。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于5月16日亲临灾区,慰问干部群众,看望一线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迅速果断高效地指挥抗震救灾;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到灾区慰问群众、视察灾情,树立了敬民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务实高效的政治优势。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次又一次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政治优势。比如,强大的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高度统一的组织能力,科学有序的协调能力。地震爆发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到位、有力指挥,各级抗震救灾组织迅速成立展开工作,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实施,人民军队快速全面介入,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援。举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一批批食品、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汇集灾区,确保了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房住。近期,党和国家又作出省际对口帮扶的决定,再次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最显著成就。这给我们今天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5月12日地震发生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界捐款捐物的热情不断高涨。中央财政下拨抗震救灾资金、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数百亿元。5月22日,吴邦国委员长指出,今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要“一切从抗震救灾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多少给多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能够这样承诺,前提是我们有这个实力。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面对这场国难,我们很难想像会是什么局面。同时,经济大发展催生了科技大进步,这次抗震救灾运用的卫星电话、卫星遥感技术、声波探测仪、生命探测仪、专业切割机、救助直升机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不断提升的国民素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检验着政府的危机处理机制和应对能力,也考验着国民素质。地震虽然震垮了房屋、桥梁和道路,但同时也凝聚了民众的爱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舍己救人,教师舍命救护学生,广大官兵连日奋战在救援一线,10万余名志愿者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全国人民与灾区群众的心揪在一起、连在一起,以各种方式为受灾群众献策出力、祝福祈祷。心理疏导机制的投入使用,全国哀悼日的设立,对死者DNA的提取保存记录,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等,都凸现了人性的回归、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提高。——百折不挠的民族意志力。面对每一次灾难,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凭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都能一次次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这次灾害尽管时间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但是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全国各地救援队克服灾区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通讯中断等种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与风雨搏斗,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靠手挖肩扛,硬是从一堆堆泥瓦砂石中,从一堆堆废墟中救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每一个被挽救的生命都弥足珍贵!生命的价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凝聚着千百万人的抗争,闪烁

着民族意志的光芒。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中凝聚起来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回放。它根植于13亿中国人民的心中,涵蕴着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预示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途和希望。

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昭示我们,要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共克时艰,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着力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大改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

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改善民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

服美系 广告艺术设计081班

1978年确实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年份。从那一年开始,中国正式打开了封闭的大门,全方位走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的30年,是伟大的30年。

萌芽于小岗村农民的鲜红指印,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崭新决策,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靠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

改革发展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改革成果,也要由人民共享。

改革问计于民。无论是重大改革决策向社会公示,还是举行听证会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成为改革的基点。 改革协调推进。无论是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比翼齐飞,还是政治、文化、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齐头并进,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拧成了一股强劲的整体合力。

改革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改革开放已步入“而立”之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道战观后感50字下一篇:第83届奥斯卡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