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创业历程及感悟

2022-09-24

第一篇:艰辛创业历程及感悟

创业历程和感悟

我在这六年的创业历程中,正如刚才VCR中所说,一路走来有激情,也有迷茫,在创业的路上我要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的大力支持,感谢我的团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也曾经抱怨,但我从不抱怨社会,我直报怨我自己的努力不够,能力不足。因为这个社会给了我们每个创业者太多的机会,太多的资源。

对于创业者来说我是幸运的!我为我的选择而骄傲,农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认知,我和我的父辈都是以种地谋生,我的创业初衷就是要把农民从田间地头拉回来,从温饱线上拉回来。因为我能懂的农民的艰辛和不易,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感到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的梦想也会实现。应为我坚信“只要我的梦想足够大,全世界都会来帮我”

走现代农业道路是解决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最具有代表的产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按照菇类生长需要设计的封闭式厂房中,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利用温控、湿控、风控、光控设备创造人工环境;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高效率生产;他集约用地、绿色、环保。六年的摸爬滚打锻造了我坚定的信念,我坚信“打造中国养生菇第一品牌,做中国食用菌行业领跑者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因为我得到了来自大家的支持,来自全世界的帮助。

第二篇:现代丑小鸭艰辛的奋斗历程

第一部分现代丑小鸭艰辛的奋斗历程(1)

像老孙这样的条件:家庭异常贫穷、天生残疾、身体素质很差(从小营养不好,眼睛的残疾又使他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连跑步时间长了都不行)、从小养成了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难以与人沟通,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如果没有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他能有什么出路?他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呆在农村根本无法生存,外出打工也不可能,可以说是毫无出路,只能沦为社会的最底层。

……

现在他也读完了大学,都可以适当的接济一下家里。将来他的弟弟妹妹的学费,也可以由哥哥姐姐来负担了。他的弟弟妹妹成绩都还不错,等他们长大成人,这个贫苦农村家庭将因高考而彻底摆脱贫困,得以享受现代文明赋予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件事情更能让我对高考满怀敬意了!

就在收到陆文从芝加哥的来信的时候,也收到了另一个远方朋友的来信。他是我的大学同学,更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他姓孙,我们都叫他“老孙”。当年辛辛苦苦考进人大,现在境遇并不好,在西藏山南地区的一个县检察院工作,一个月工资才不过1000。他毕业的时候考研没有考上,到处找工作也没有单位录用,最后只能选择去西藏支边。一个人大的本科生出来,这样的待遇似乎确实说不过去。然而,我想真正了解他的人,绝不会这么想。因为以他的情况,如果没有高考,他连这样的工作也不可能找到。是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给了他实现人生飞跃的机会。

他家里非常穷,住在广西农村,母亲是天生的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养家。他们家有五个孩子,他是老三,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而且由于他母亲的遗传,所有的孩子眼睛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光是治病就是很大的开销。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他的一只眼睛完全看不见,另一只也是高度近视。刚进人大的时候我不知道情况,差一点害了他。那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共同创办了一份校园刊物,需要钱印刷,于是大家就出去拉赞助。我和他一起去北京出版社,结果当然是碰了一鼻子灰,被人客客气气的赶了出来。我们是骑车去的,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那时才学会骑自行车,非常得意,又是刚进大学,什么事情都想与人一争高下。所以越骑越快,把他远远甩在后面,然后在前面的路口得意洋洋的等着他慢吞吞的骑上来。快到人大的时候,我在路口左等右等始终不见他,等着急了,就骑回去找他,发现他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管红灯绿灯,都站着不动。我连忙骑过去问他:“你怎么不走了啊?”他说:“我的眼睛不好,天黑了就什么都看不见,我在这里光看见前面明晃晃的一片,肯定很多车,所以站着不敢动。”我当时听得又是自责又是后怕,心里那个难过呀。连忙下车,带着他一起推着车走回了人大。

他的学习经历,并非普通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贫困学生从小埋头苦学,最后考入重点大学,改变人生命运。而是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

“1988年,我开始跨进校门,然而,我却是极不情愿的。家庭的情况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很深的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家庭情况比我好的人交往——而几乎所有人的家庭情况都比我好。我害怕那黑黑的校门,更害怕那冷漠的老师和充满了敌视目光的同学。在父母的逼迫之下,我怀着深深的恐惧,走进了被别人称为乐园的学校。在那里,我感受到的不是温暖、快乐和知识,在那里,我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嘲笑和捉弄。从走出家门开始,我就计算着离放学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学习成绩不排在最后自然就是万幸了。

终于有一次,我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是一个让我感到刻骨铭心的痛的时刻,那也是我懂事的开始。记得是一次小小的考试,我考得很不好,那个老师拿着我的试卷,对全班同学骂我是瞎子,说让大家都要踩在我头上,不要落后于我,我当时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我第一次萌发了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于是我就开始努力的学习,可以说我是在自学,因为我视力太差,根本看不清老师在写什么,也不管老师在说什么。我开始喜欢看书,只要在那时侯能够得到的书,我会一遍又一遍的不厌其烦的看,终于我的付出有了回报,我的成绩成为别人追赶的目标,我也赢得了老师的尊重,因为即使是他们,有的问题也向我来请教。

就这样,我进入了初中。在初中,我又一次遭受了挫折。在快要开学的时候,我的眼睛意外受伤,于是,在新学期的前半个月里,我不得不躺在医院里。等我回到校园,各种课程都已经上了不少,初中相对于小学而言,有不少新的课程,并且在内容上与小学也大不相同。我还是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还是取不到理想的成绩。于是,我放弃了,我向父母提出要退学。他们对我表示了宽容,说只要我在学校呆一年,能够学到多少就算多少,让我来年留一级。于是,我在对学校和学习的恐惧中度过了一年。第二年,我以一个差生的身份留级了。留级后的第一次考试,我意外地得了久违的第一名,于是,我恢复了自信,并且将这样的成绩保持了三年.

第一部分现代丑小鸭艰辛的奋斗历程(2)

有人说,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我而言,每一个开端,却总是那么曲折。就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面临中考的时候,我的眼睛再一次意外受伤。整整一个学期,我都不在校园,四处奔波治疗,但遗憾的是,我还是失去了那只眼睛——它完全瞎了。中考我虽然考得并不好,但是对最后一个学期没有上课的我来说,那样的成绩也是实属不易了。当时家里要我读中师,以后做一个乡里的小学老师,将来别想有什么大的出息了。经过这么多次打击,我认命了,没有怎么反抗。但是也许很多东西是命中注定的,我只上了中师的自费线,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只好让我读高中。谁知好事多磨,我的档案却被意外丢失,我只能以一个代培生的身份去读高中,要多交一笔钱,在学校里面也被看作二等公民。于是家里面又想让我复习一年,明年再考中师,因为那一年我姐姐考上大学,她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但是这一次我反抗了,不再想做无意义的重复。

高中三年,我的成绩很好,没有一次考试跌出前三名。当时努力学习的最大的目标不是高考,而是为了学校能够减免我的一部分代培费。虽然是我即使拿了全校第一名,也只能减二百多元,但是那时侯是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每一分钱都不容易。在那种教学体制下,理想是一件很虚妄的东西,它难以成为我努力的直接动力。就这样,我磕磕绊绊的进入了人大。”

考上大学以后,鉴于他的家庭情况,广西省政府也给他提供了资助,人大也减免了部分学费,使得他终于能够顺利的进入人大学习。

大学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他也跟所有人一样兴致勃勃的加入了一些学生社团,想锻炼自己的能力。但半年之后,很多同学都升为了的部长、副部长,而他什么都没有——人大里面的优秀人才太多,尽管他很努力,仍然无法获得成功。即使是在我担任主编的编辑部里,我也无法任命他担任管理职务,因为他确实不具备这个能力,职位太少而人太多。最后他只能放弃,选择了专心学习,天天跑图书馆,希望成为一个研究型人才,做一个学者或老师。说实话,我也认为这是最适合他的发展方向。

大学四年,他的专业课成绩是我们寝室最好的,但英语严重拖了后腿,所以总成绩只是中等。考研的时候,他的初试上线了,但面试表现实在太差,本来普通话就说得不好,加上平时很少与人交往,一进面试室就紧张,说的话面试老师几乎听不清楚。所以他成了我们这一届唯一一个,也是好几年来头一个考研初试上线而复试被刷下来的本院学生。这种情况是最惨的,因为复试成绩出来已经是5月份,离毕业只有两个月,用人单位早就把人招完了,再找工作就非常困难。当时有谁能想到法学院会刷本院的学生呢?他自己也有些麻痹大意,上了初试线以后就根本没有考虑找工作的事情。他遭遇了人生第四次大的挫折。一想起那天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情况,我就唏嘘不已:

那时,我还在公司做兼职,工作了一天回到寝室,关着灯,老孙正在上网,大亮就坐在他旁边,其他人都不在。我进门放下背包,大亮用一种很无奈的眼神看着我,说:“晓鹏哥,这下爽啦。”我在我们寝室是最小的,“晓鹏哥”这种称谓,搞笑的成分居多。这种时候说出来,更有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我说:“啊,怎么回事?”他接着说道:“老孙复试被淘汰了,刚才院里打电话来通知的。”我当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轻叹一声也坐到了大亮旁边,不再说话。老孙如同没有听见我们的对话一般,仍旧在上他的网,眼睛几乎都要碰到屏幕了。我们三人就这样并排坐了很久,没有人说话,我和大亮都默默的听着他敲击键盘的声音。寝室里一片漆黑,只有电脑屏幕还在发光,照出三张忧虑的表情,白得吓人。大家一起生活了四年,这也许是我们最沉闷的时刻。我们都了解老孙的家庭情况,多么希望他能以人大为平台,走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成功之路,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现在看来,他还必须接受更多的磨炼,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等待。

老孙开始努力的找工作。直接到人大来招人的单位已经寥寥无几了,他就在网上搜索招聘信息四处投简历。很多公司一看是人大法学院的,几乎都给他回音叫他去面试,但每一次面试都无功而返。这一点我早就料到了,不然在听到他复试被刷的时候不会那么揪心。我在公司做兼职项目主管,自己也面试过别人,心里很清楚如果一个象老孙这样的人坐在我面前,我是不会考虑录用的。还有一些地方上的大专院校收到他的简历叫他去试讲,他跑了两次唐山、河南,都是满怀希望的出去,满腹失落的回来。唐山那个校长在他试讲完了之后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我们认为你身上缺乏某些做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这句话对他打击十分巨大。后来还不停的有学校打电话来通知他试讲,他也不再去了。我们看着,也是干着急。

一天晚上,我又上班很晚才回来,刚进寝室,老孙拍着我的肩膀说:“晓鹏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决定去西藏支边了。”

这个结果在我意料之中,所以也并没有怎么感到惊奇。后来他就去了,本来是分到拉萨市检察院,九月的时候他在来信中告诉我说没有去拉萨,而是到了西藏山南地区的一个县,虽然级别比拉萨检察院低,但是山南地区海拔低,气候比拉萨好,而且东西也比拉萨便宜。他现在一个月大概1000元,分配的单身宿舍不用交房租,自己做饭也很便宜,所以生活也还过得去。机关工作比较闲,有时间看书,准备明年再考人大法学院的研究生。我在网上跟他聊天说:“你多努力,通过初试肯定没问题的。关键是你的普通话,如果还是老样子恐怕复试还要被刷。所以我觉得现在普通话水平比你的英语水平更重要。你不妨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练起,真正把普通话学好。就算你没有考上,将来对你个人的发展也非常有用。”后来我又在北京买了一套练习普通话的教材和几盘磁带给他寄了过去,并一再督促他一定要坚持每天练习。唉,其实这样事情本该一进大学就开始做的,但没到真正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竟然没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现代丑小鸭艰辛的奋斗历程(3)

不过现在努力,也还来得及。四年来他埋头苦读,法学专业水平没有问题,只要把普通话练好,回到人大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了。

关于老孙的故事就讲完了,很多人一定想知道这到底跟我要说的“高考决定命运”有何关系,似乎用来作为“高分低能”的事例更合适一些。其实,我们分析问题,既要看到杯子中的一半是空的,更要看到它还要一半是满的。象老孙这样的条件:家庭异常贫穷、天生残疾、身体素质很差(从小营养不好,眼睛的残疾又使他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连跑步时间长了都不行)、从小养成了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难以与人沟通,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如果没有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他能有什么出路?他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呆在农村根本无法生存,外出打工也不可能,可以说是毫无出路,只能沦为社会的最底层。而一份县级检察院的工作,对一个人大毕业生来说似乎很不起眼,可是对一个象他这样的贫困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从老孙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考进好的大学能够给有哪些好处:

1.在找工作上,老孙四年来没有参加什么学生活动,简历上没有任何东西可写,学习成绩也只是平平。而且又错过了找工作的时间。但仅仅凭着一个人大毕业生的牌子,投出去的简历仍然收到了很多公司、学校的面试通知。尤其是地方上的一些学校,几乎是只要把简历投出去就会有回复。直到毕业前十多天,还有几家学校打电话到我们寝室要他去试讲。有一家浙江的什么专修学校说可以直接录用他做行政助理,连面试都免了,基本工资1500。那个电话是我接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但那时他主意已定,到西藏安心复习考研,不再考虑找工作了。

2.即便是老孙这样什么工作都没找到,学校仍然有很多途径给予安排。好的学校要保持自己高就业率,不会让自己的学生真的毕业就失业,它总会给你想办法。即使在支边的问题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得到的安排也要好于一般大学。老孙在西藏支边的待遇就不是普通大学的支边大学生能够享有的。

3.积累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资源。他想再次考研,就比很多人容易。我们班很多同学现在就在法学院念研究生,可以给他提供多方面的资料、信息的帮助,他复试时候的老师可能就是我们班某个同学的导师。即使他没考上,他在大学四年中积累起来的无形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越来越发挥巨大的力量。从历届人大法学院出来的学生的发展前景来看,十年之后,我们班的同学中几乎必然会出现一些法官、检查官、著名律师、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到时候所能给予他的帮助就今非昔比了。所以,我坚信,老孙的命运,绝不会是仅仅在一个偏远县城的检察院做一个小文员。这一点,从他进入人大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对老孙的父母来说,苦日子基本上结束了。他的姐姐早已毕业,在玉材机械厂工作,现在他也读完了大学,都可以适当的接济一下家里。将来他的弟弟妹妹的学费,也可以由哥哥姐姐来负担了。他的弟弟妹妹成绩都还不错,等他们长大成人,这个贫苦农村家庭将因高考而彻底摆脱贫困,得以享受现代文明赋予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件事情更能让我对高考满怀敬意了!

和陆文相比,老孙的故事更多遗憾,更缺少浪漫色彩。这是一个正在发生中的个人奋斗的故事,远不能说有什么完满的结局。但我想,正因为如此,它才更接近我们生活的现实,更能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读者从中体会到的东西,也应该比从一个简单的丑小鸭变白天鹅式的完美童话中获得的东西更实在、更值得玩味。

第三篇:雷军创业历程及成功经验

一提起小米,大家自然而然的便想起了雷军.雷军,1969年12月16日出生,湖北仙桃人人,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人,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多玩游戏网董事长,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2012年12月,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那么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呢?现在为大家解读一下。

一、第一次创业:

受《硅谷之火》中苹果公司创业故事影响,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开始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可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雷军他们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而且这家公司可以把同类的产品做得量更大,价格也更低。三色公司度日为艰,不要说公司运营,即使他们生活上也面临着等米下锅的局面。半年以后,三色公司决定解散。清点公司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在三色公司工作期间,雷军与王全国合作编写了雷军的第一个正式作品BITLOK 加密软件并且组建了黄玫瑰小组;除此还用PASCAL编写免疫90,此产品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二、创办小米科技:

2010年4月,雷军与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曾参与微 软亚洲工程院创建并任工程总监)、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主持设计“明”系列手机)、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六人联合创办小米科技并于2011年8月公布其自有品牌手机小米手机。如今小米手机已有产品一代小米手机、小米1S、小米

2、小米2S、小米2A、红米手机、小米盒子、小米

3、小米电视等多款数码产品及配件产品。截止2013年8月最新一轮融资,小米估值超过了100亿美元。照此计算,小米科技将成为位列阿里集团、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硬件公司中,仅次于联想集团。

三、天使投资人:

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的企业不在少数,投资的项目包括卓越网和逍遥网、尚品网、乐讯社区(移动互联社区)、UC优视 、多玩游戏网 、拉卡拉、凡客诚品、乐淘、可牛、好大夫、长城会等20多家创新型企业。雷军投资有三大理念:第一是不熟不投,第二是只投人不投项目,第三是帮忙不添乱。雷军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通常考虑四个必备条件:大方向很好,小方向被验证,团队出色,投资回报率高。只投熟人是雷军投资的最大特点,他的投资只限于“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最多不超过两层关系。

四:社会对雷军的评价:

雷军是一个聪明人,大学三年级时就是百万富翁,靠的是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捅金”;他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就是他的坚持使金山完成上市,成为如今最大的多元化民族软件企业;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如今自己开始做投资人,一直想建一个在世界上受人尊敬的企业。

雷军是二次创业,用一年的时间把产品从零卖到一百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他还把自己投资的一家企业走到了纳斯达克,他的公司是在历史上最快达到100亿的销售规模,比Facebook,比谷歌都还早。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雷军是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2001年他跻身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但年过不惑,他却决定投身创业。他想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有人说他异想天开。根据数百万用户的意见定制手机,在他看来,这才是小米最大的创新。

五、来自雷军的启示:

读完了雷军的创业经历,我想大家和我一样有很多话要说吧!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大学生现在升上缺少一种拼劲,一种闯劲。在没做什么事之前,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不停地去想一些反面的东西,是自己打了退堂鼓。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经济还不够独立吧!我们输不起!但我们也因为怕输,也就不曾起步,不曾尝试过。我们要向雷军那样,相信自己,相信无论梦想是什么,有梦想就会不一样! 什么是成功?每个人眼里的成功都不一样。在我们眼里,雷军是一位很成功的IT企业家。雷军曾给成功这样定义:成功不是别人觉得你成功,你就成功。成功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不认为自己是成功者,也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我只是在追求一些东西,在路上!感觉约有能耐的人,越想灯心草一样谦卑。

从他身上,我知道一个人若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就要像毛爷爷说的那样,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由此可见,建立人脉是多么的重要。在大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人脉,与同学搞好关系,和睦相处。记得有人说过:你未来的合作者,大部分都例子与你大学的同学。是啊,若干年后不管现在的关系怎么样,当我们再次见面我们所能感觉到的应该就是亲切!

在雷军创办小米时,他也曾犹豫过,但他又一想:如果我要不在干一把,心里还是不踏实,大不了输了,一辈子就不干了。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也会面对许许多多的选择,此时,我们应该想雷军那样,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听一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在对的时间去做对的事情,我们要专注,并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雷军的成功还在于他是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人,有一种无畏的精神。是啊,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雷军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相信榜样的力量。我们应该为自己找一个梦想,并为了这个梦想坚持坚持在坚持,努力努力在努力!对每一天都有所期待,有所希望,相信自己选的路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

阳光总在风雨后,上天自有公道,努力便会有回报,既然选择了,就要风雨兼程,就算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六,参考文献

《雷军:世界需要我的突围》 《人因梦想而伟大》

第四篇:我的不平凡考研历程及感悟

1997年我就可以去北大的,可是当年我选择了中国政法大学。我至今无悔我的选择——我爱法律,也爱法大。但是,对我们这些学文科的人来说,北大始终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2001年我本科毕业,报考北大的民商法研究生,结果因为有一门综合课不及格而失之交臂(总分已经过线)。2002年,工作一年多之后我重燃考研梦想,然而工作与学习难以兼顾,临考试时放弃了。那时,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考研了。没想到,2003年底,我又一次走上了艰辛的考研路。我称之为“绝望的激情”,心底暗想,无论如何,这是我最后一次考研。或许是应了那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活过来了。

感谢萧冬镞(笔名),我这位优秀的师兄,是他直接促使我做出这次考研的选择。97年我刚入学时,在热天里东奔西走为我办入学手续的正是他;大一报名加入校学生会文化部,他是刚退任的部长;99年他离开法大去北大上研究生前,把自己所有的音乐磁带都留给了我;2002年,我在“考研加油站”上看到了他写的考研回忆《肃杀未名湖》,为他艰辛的考研历程和其间交织的美丽爱情故事唏嘘不已,后来又看到了他上研之后写的感悟《训练日》;去年10月30日晚,我拨通了他的电话,坦然相告我现在对前程有些迷惘。“你应该考研,考北大的研究生”,听筒里传来了他很坚定的声音。“谢谢你,这样的建议不是谁都能给的”,我说。第二天,我向单位请了假,跑到昌平政法大学附近住下,开始复习备考。3月初的一天晚上,我得知了自己的考研成绩,366分,专业第一名。我再一次拨通了他的电话,感谢这个使我做出了可能改变我的一生的决定的人。

去年冬天,当我走在法大校园的水泥路上,不止一次地感到了寒冷和萧瑟。已经25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多愁善感的少年,我本不应该如此伤感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有点伤感。无望的爱情,未通过的司法考试,对现状的不满足却又难以改变的无奈,似乎都构成了伤感的理由。“Be a real man”,我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这是你的最后一次考研,一定要刻苦,无论结果如何,这是对自己的交代,否则,你是不会原谅自己的!”。我在政治教材的扉页上这样写道:“如无抵死决心,不如趁早放弃。”有时候我想,是不是把考研搞得过于悲壮了?无非是一次考试嘛。但内心马上会有另外一个声音来否定。这种心情恐怕很多考过研的人都会有,毕竟,在投入那么多精力和心血之后,你很难超脱到不问收获。考研或许不能改变命运,但至少会成为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一个人考研的成败对这个世界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可是对个体的生活来说,却有可能导致发生巨大的变迁。对我来说,考研虽然不是救命稻草,毕竟我拥有一份他人艳羡的工作,但是我仍无法否定它对我的重大意义,无法拒绝考研成功对我的诱惑——它能帮助我走上一条我真正想走的人生道路。工作了两年多才知道,从政并非是自己理想的选择。在宁静的办公室里,在枯燥烦闷的会议室里,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我一次次地感觉到了一种局外人的索寞。对于一个不喜交际、不善逢迎、对装腔作势深恶痛绝的人来说,走在仕途的确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我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又“好为人师”,应该去当教师、搞学术才对。尽管限于天赋,不一定会有什么建树,但至少能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以学术为业”,这个声音不断地在我心中响起。于是,我才那么决然地走上了考研路,尽管上路时心中没有什么把握。

复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两个月多一点。要复习的东西很多,政治、英语不说,专业课就有十几本书。如何安排好时间成了能否复习好的关键。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大致把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整个11月份,英语每天2小时,做阅读理解,背作文;政治看一遍参考书,做笔记;宪法、法理、刑法、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课,先把教材通通看一遍。第二个阶段是整个12月份,英语每两天做一套模拟题,政治每天2小时,以做题为主,各专业课结合历年考研试题进行复习。第三个阶段是1月初到考试之前,英语还是每两天做一套毕金献的模拟题,政治以背任汝芬和黑博士的试题为主,各专业课结合辅导班的笔记将重点内容从头到尾背一遍。然而,临考试时,心中还是惴惴不安,虚得厉害。“谁也不敢说自己有绝对的把握”,我这样安慰自己。

我觉得自己已经作了接近最大限度的努力了。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踢了四次球,参加过一次聚会,花了一个下午看完《小王子》的英文版,我再也未曾懈怠过任何一天。很多个清晨或者深夜,走在冷清的街道上,寒风刺骨,听着FM91.5的英语广播,我暗暗满意于自己的刻苦。到了后期,学校快放假了,图书馆人满为患,占座很难,不得不5点多就爬起来赶去学校图书馆前排队。站在长长的队伍中我不禁感叹,当年在学校哪曾体会过这种奋斗的滋味,现在却尝到了。有一天人太多太挤,竟然把图书馆的玻璃门挤碎了。真为那些文弱而勤奋的法大女生感到不忍,还有钦佩。

说起法大女生,我想起了自己当年做的一件蠢事。大概是99年上半年,有一天我在一个咖啡屋小坐时,意外碰到一群去找乐子的法大女生。她们粗鄙的言谈和肆无忌惮的笑声引起了我的极大反感,当时我还是个爱听摇滚的愤青,回去之后写了一篇撒气文章〈法大女生是什么〉,投给了〈峥嵘〉报社。有一天早晨,宿舍的同学都还没有起床,〈峥嵘〉的社长、有法大才女之称的喻书琴打来电话,说看到我的文章之后很有感触,希望我去参加他们报社的晚会。在那里,我看到了另一群法大女生,有理想,有热情,有才华,有实干精神。报社由于资金很紧张,排版都是用人工的,几个女生在惨白的日光灯下一丝不苟地数着文章的字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在心中为自己写下的那些对法大女生不恭敬的文字感到有些羞愧。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喻书琴本人后来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而且是跨专业。

另外一个法大女生,LY,我考研时的战友,同样令人钦佩。她在2003年考北大法学院研究生因英语未过线而痛失复试资格,不得不卷土重来。这位善良、热心肠的女生,有着令我自愧不如的毅力和斗志,娇小瘦弱的身子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有一次我从她借给我的笔记中看到这么几个字“刻苦到惊心动魄”,让我深受震撼。去年冬天很多个夜晚,在送她回住处时深夜冷清的街道上,留下了我们共同的牢骚,还有考研期间难得有的欢笑。今年考研成绩下来,她339分,比去年还少十几分。我很为她遗憾。她却凭着不屈不挠的斗志,赢得了生机——北大法学院因故调剂部分未过340复试资格线的考生,而她借着这个机会在复试中成功了!我们又成了同学!

有多少人在考验的战场上折戟沉沙呢?无疑,我是幸运的,但我无意炫耀。在那些失意者中间,肯定有实力比我强的;而且,考上研究生并不能许诺给我一个比别人更远大的前程。从现实来看,考验是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看,所有为考研努力奋斗过的人都是英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追梦人。那年丧魂失魄地走出考场时,我仍然保留着一种自豪的感觉:“即使失败了,也是轰轰烈烈的失败。我没有缴枪投降,我射完了最后一颗子弹。”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者写道,“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以考研作为人生的终点,或幸福的起点——它承受不起你的如此厚爱。要在考研之前,制定一个必考研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目标。面对命运,如果我们想赢,就不能把吃掉对方的”车“看作胜利的标志,我们必须想到,吃掉”车“以后,下一步该怎么走”,“谋子之心不可过剩,谋势之心不可忘怀”。感谢这位朋友如此理性的文字,所有雄心勃勃的正在考研或打算考研的人,都应该来看看这段话。

考研不是生活的全部,它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验占据了无与伦比的地位,一切以它为中心,以它为转移。考研可能会让我们变得偏执,让我们将情感深深掩埋,让我们忽视甚至忍痛割舍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每个考过研的人都有珍藏在内心的故事。在这里我要回忆一下两位考研时结识的朋友。他们的故事给了我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YHZ,我在法大图书馆认识的朋友,浙江人,26岁。这位面色苍白、笑容友善、穿着略显寒酸的人第一次聊天就赢得了我全部的好感。他先在法大上自考拿下了本科文凭,之后想考法大的研究生,03年第一次考研没有成功,这是他的第二次冲击。“要是今年还考不上,我明年再考。”透过他厚厚的镜片,我分明感到了他眼神中折射出的那种坚定。他的英语不好,做模拟题从未及过格。但我相信他,这个有魔鬼般毅力的人,即使考研不成功,也终将会走出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来。

TJ,我考试那几天住同一个屋子的战友,河南人,法大02级毕业生。他也是第二次考研了,目标是北大民商法。他在昌平的农村租了一间平房,孤独地在那里复习了大半年。后来他取法大图书馆上自习,有时就坐在我的对面。有个女生,也是考研的,显然跟他很熟,经常帮着互相占座。有一天,我注意到,那个女生先来,给他留下了一张纸条之后就离开了。他来了后看过纸条,脸色变得很难看,把纸条揉成了一团。下晚自习后,我按捺不住好奇心看了那张纸条,上面写着:“TJ,我突然想去教室上自习了,你在这好好学。”那时TJ还不认识我。后来去北大考试时我们因朋友的介绍同住一个老师的房子,见面时我认出了他,叫出了他的名字,他无比惊讶:“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笑而不答。成绩出来之后,我特意查了他的分数,很遗憾,他又一次失败了。但这样的人不会永远失败的。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谈起考验的事,他说,你应该写点东西,大家肯定爱看。其实我早就打算在考研之后写点东西,那怕失败了也要写。但我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害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成为那种沾沾自喜的炫耀品。我不想诗化或者美化自己的考研历程,有很多人的故事要比我的精彩得多,但他们仍然选择了沉默。何况,考研的过程也并不那么诗意,绝大部分的时候,需要面对的是枯燥,烦闷,孤独,甚至绝望。只有在过后的回忆里,那些日子才能被染上各种色彩,赋予各种意义。个中滋味,除了自己又有谁体会得来?

写完这些文字,我觉得有些空虚。考研已成为过去,与之相关的悲喜都已抛在记忆深处,而生活在继续。我辞职了,正等着去学校上学。但愿这些文字能对那些耐心看完它的人有所裨益。

第五篇:任正非创业历程及成功经验

一、本小组成员评价意见

岳成祥:结构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内容齐全,经过自己的加工,有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张朋飞: 张昌斌: 张飞飞: 李金泽: 刘斐斐: 李松贺: 王杰:符合老师要求,内容充实,介绍任正非的创业历程以及华为的发展过程。华为的战略制定给人深刻印象,值得大家学习。

二、评定成绩: 14分

一、创业者基本情况介绍

大家都知道华为吧,它是由任正非1988年,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信设备。1996年,大规模与内地厂家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2000年被美国 《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个人财产估计为5亿美元。 2003年荣膺网民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华为还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 那么,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都有哪些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今天我将给大家予以解读。

二、企业发展历程

1、创立初期----两万元的神话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当时身处房地产热和股票热的核心地带,任正非不仅不为所动,而且对于股票和泡沫深恶痛绝。其实在他内心更多的是对知识、技术和真才实学的尊重。在研制C&C08机的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对全体干部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言语间充满了悲壮。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成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2、“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

1995年 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最严峻的是,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进入恶性竞争阶段,国际电信巨头依仗雄厚财力,也开始大幅降价,妄图将华为等国内新兴电信制造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任正非,选择了一条后来被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华为先占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

电信设备制造是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的行业,售后服务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当时,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立到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的重点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市场无暇顾及,而这正是华为这样的本土企业的优势所在。另外,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有限,即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也与农村市场的要求有段距离,因此,国际电信巨头基本上放弃了农村市场。

事实证明,这个战略不仅使华为避免了被国际电信巨头扼杀,更让华为获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营销队伍,成长起来一个研发团队,积蓄了打城市战的资本。因此,在当年与华为一样代理他人产品的数千家公司,以及随后也研制出了类似的程控交换机的中国籍新兴通信设备厂商纷纷倒闭的时候,华为在广大的农村市场“桃花依旧笑春风”。

3、“削足适履”的大变革 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同时他也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当时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也就是“七国八制”,即美国AT&T、加拿大北电、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法国阿尔卡特,以及日本NEC和富士通。民族企业在其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任正非决定要自己开始做研发。

任正非后来解释自己早期的这一次转型的原因的时候说:“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了。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卫领土的敏感和决心,而他在那个时候能够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便从此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

1997年圣诞节,任正非走访了美国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所见所闻让他大为震撼——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那么清晰地看到了华为与这些国际巨头的差距。任正非回到华为后不久,一场持续五年的变革大幕开启,华为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经验、反思自身,提升内部管理的阶段。这个“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为华为国际化作了充分准备。于是在这一年,推出了无线GSM解决方案,并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4、进军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依靠“从农村包围城市”的传统军事战略而站稳脚跟之后,任正非却很快认识到,将来不会有仅仅依靠区域市场生存的电信设备商,所有的电信设备商都必须是国际标准化的。从1996年,华为就开始了国际化布局。起初,这是一个无异于痴人说梦的计划,民族通信企业华为拥有什么优势?资金、品牌还是技术?在国内市场还没有能够抢下一线城市的山头,如何去敌人的势力范围抢饭碗?任正非说这是出于一种军人天生对于危险的警惕和危机意识,让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他也知道在那个时候,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nobody(无名小卒),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而从艰难生活走过来的任正非,在这件事情上愿意大手笔地投入。从1996年到2000年,华为以疯狂参加国际电信展的方式来给自己制造品牌和知名度。它还推出“东方丝绸之路”、“东方快车”等品牌计划让国际客户来熟悉陌生的华为。

另一件事,是1997年任正非参观美国IBM之后,意识到华为与国际一流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决定要向IBM学习。他的学习不是挂在嘴上或者买几本 《大象为什么会跳舞》这么简单。1998年,华为与IBM合作项目“IT策略与规划”正式启动,内容是规划和设计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IT支持系统,包括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和财务四统一等八个项目。为此,仅顾问费一项,华为的投入每年就在5000万美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据统计华为为了业务流程变革所付出的代价,高达10亿元。

但是,这成为了华为后来在国际化道路上能够走得顺利的基础。《华为的世界》一书中提到,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高瑞彬曾经判断华为依靠小米加步枪的竞争优势不可能维持下去。让华为人自己津津乐道的快速反应——哪里出问题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想办法解决的情况,在跨国公司看来却是企业管理和制造不规范的体现。“改来改去,各地的版本差异越来越大,将来设备升级的时候可能一团糟。现在华为反应迅速是因为接触面小,将来在全球市场发展,现在的这套适合中国情况的机制,还能保证华为同样反应迅速吗?”

任正非以高昂的学费请入IBM,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企业发展势头极好,一切看起来正昂首阔步走在正轨上的时候,让一群穿着背心短裤和片儿鞋跑得飞快的土狼们穿上西装革履迈起整齐划一的步子,是一件让人憋气的事。任正非强大的个人意志力在这件事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几乎是用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命令方式将集成化流程变革强推下去。到现在,华为对这一次变革的评价是,因为有了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供应链,华为才能够与世界顶级的电信运营商以同一种语言进行沟通。 做了品牌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两手准备之后,华为的国际化扩张道路才算真正进入跑道,而这一起跑,就是加速度的。到2008年,华为取得了233亿美元的合同销售额,其中海外销售占比达75%,与此同时,华为2008年全年纳税总额高达120亿元。2004-2008年,华为合同销售额从56亿美元快速上升至233亿美元,海外销售占比从43%上升至75%,年均增速高于40%。1994年,站在国境之南的任正非说了一句志怀高远的话,他说:“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他没有说将来有多远,不过到2009年,华为在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之后,名列世界第四大电信设备制造商。而曾经创造辉煌业绩的北电已经申请破产保护,摩托罗拉也岌岌可危,市场份额下滑到只有4%。

三、成功经验

(一)丰富的的企业文化---“狼性文化”“床垫文化”

认识华为,了解到它的存在和优秀,很多人是从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开始的。一个异常低调、调教出华为“狼性文化”的舵手,赋予了华为不断拼搏的文化底蕴。创立20年来,任正非及其团队牢牢把握了住了电信设备行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技术立足,从一开始就立志做电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面对电信行业不断向信息化、网络化靠拢,华为适时提出了实现业务和网络的融合,进行全业务运营的新思维。这才是华为可怕之处,因为它已然洞悉了行业未来的走向,并切实融合到了公司运营当中。

关于狼这个动物,除了凶猛、具有攻击性外,敏锐的观察力、危机意识、团队协作、纪律严明等都是狼群必不可少的品质。“狼性文化”也确实给华为注入了敢于拼市场的攻击性,但国际化的经营更多的是企业管理和营销的高效整合、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行业格局。如果一味进行低价位的厮杀,攻击性十足,结果必然有损于华为的长远利益。事实上,当媒体开始宣扬华为“狼性文化”的时候,华为自己是很审慎的。除了新晋员工的培训,很少看到华为对外宣讲,而只是在企业内部潜移默化地传播。

除了“狼性文化”,华为的“床垫文化”也不再是秘密。华为的研发人员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有加班费也工作到很晚,经常睡办公室,柜子里大都备有床垫、被子等,一周或更长时间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听起来似乎难以接受,甚至很恐怖,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崇尚个人空间和惬意工作环境的年代。但事实是,没有上述的勤奋和热情,华为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技术上的追赶和领先。当然,华为也传出过员工过劳死的事情,相信华为事后有自己的反思,但不能否认正是这种废寝忘食的科研精神铸就了华为技术上的突飞猛进。

当然,军事化的作风是任正非带给华为的另类的风格,这与他早年的军人生涯关系密切。但这并不代表华为抛弃了传统的企业文化塑造,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华为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实施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所有这些,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切实体现在华为的日常运营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之中。 此外,华为还创办有自己的内部刊物,主要有《华为人》、《华为的冬天》、《华为技术》、《北国之春》和《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通过定期出版这些刊物,不仅方便了内部交流和学习,有利于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的流动和升华。

(二)先进的经营战略

2008年,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5%的合同销售额来自海外,海外业务的占比逐年上升,华为的国际化经营成绩斐然。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拓展,华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目前,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这使得华为可以更加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此外,华为还在全球设立了29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全球范围内的本地化经营,不仅加深了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也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不管是外派人员还是招聘当地人员,华为优厚的待遇和处处为员工着想的细心让每个员工印象深刻。对于本地化战略,华为的理念是重在引导。本土化固然有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因此,华为在海外机构本土化过程中,与其他公司不同,并非一味迎合,它更注重的是对当地文化“包容性”和“引导性”,用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感染当地员工,加速不同文化间的融合。

为增加海外机构的经济效益,跨国公司对海外机构的员工都是激励为主,同时由于“山高皇帝远”,很多海外机构往往容易出现财务控制过松、成本上升和滋生腐败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华为的做法是实行全球一致的管理和工作流程,其对海外30多个分机构的管理都是基于公司统一的管理平台。华为对全球各地员工的管理是公开并且一视同仁的。华为与IBM公司合作,建立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和集成供应链(ISC)。同时,华为公司财务的IT建设全面展开。IT系统已覆盖到公司主要业务运作以及整个公司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华为Intranet网络专线连接了国内所有机构及拉美、独联体、南部非洲及海外研究所等海外机构。可以说,华为总部的触角能很方便地到达每一个海外的分机构。

除了一体化的严格管理,华为的国际化经营还体现了踏实、稳健经营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正如任正非所言:“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与TCL收购汤姆逊、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展开的国际化经营和困局不同,华为始终是以自身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为先导来推进这一战略的。每一场交锋、每一个市场的厮杀,华为始终无惧行业巨头。面对国际化经验丰富的行业巨头们,惟有敢打敢拼才有出路。当然,前提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就是凭着自身的技术、产品实力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直面残酷的国际竞争并频频得手。

(三)领先的科学技术

作为高科技企业,技术优势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创业之初,华为便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到现在,华为依然坚持着这样一个传统,即每年拿出不少于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近年来,华为还坚持从研发经费里拿出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同时,华为87,502名员工中有43%从事研发工作,足见华为对技术的重视程度。

大规模的研发队伍、大量的资金投入,华为的研发团队没有让人失望。截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包括中国专利申请26,005件、国际专利申请5,446件、国外专利申请4,322件。在LTE领域,华为基本(核心)专利数占总数的10%,排名第三。其中,部分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向西门子等国外知名公司转让了多项专利技术,而这些正是国内其他高新技术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

(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

从其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华为堪称企业版的农村包围城市。1992年,华为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1997年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并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并获得成功。当时,华为的资金和竞争实力都无法保证在大、中城市参与竞争,以农村市场为突破口,承受的风险相对小很多,而且农村对于产品的要求不高,注重实用就行。这样,华为的自有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当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后,华为便适时地将市场拓展到了更大、更具竞争力的主要城市。

虽然农村市场早已不是华为的业务重点,但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思维一直体现在研发和国际化经营当中。比如,先在发展中国家与行业巨头展开竞争,待获得突破后再进入更高一级的市场。

(五)优秀的管理才能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任正非优秀的管理才能,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时时刻刻都严格要求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1、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 听。

2、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3、他说他也没有犯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4、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 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5、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们的员工都要坚定不移地保持安静,听党的话,跟政府走。严格自律,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特别是干 部要管好自己的家属。我们华为人都是非常有礼仪的人。当社会上根本认不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是华为人;当这个社会认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不是华为 人,因为你的修炼还不到家。

四、成功的原因及对自己的启示

华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就阶段性地宣布冬天到来的警示中,频频取得接近50%的业绩增长。对于华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它就紧守着这个在中国具有高度成长性的行业,从未离开。随着3G的启动,可以想象这个市场还将继续延续它的繁荣。或许更值得庆幸的是,企业创始人任正非一直像一个军人一样,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对市场的敏锐。尽管他脾气暴躁,对企业进行一种高压式的军事化管理;尽管他个性低调,从内部流传出来的讲话充满了属于上一个时代的军事术语;尽管他被人指责所谓的国际化管理只是深圳总部一小撮人的事,一线员工仍然似饿狼一般,频频以地狱式报价来扰乱市场„„是的,任正非是一个充满缺点的企业家,低调平添他的神秘,不爱出镜不妨碍他成为被提及概率最高的企业家。华为或许也是一个充满缺点的企业,因为狼性而树敌众多,因为任正非说自己不是上市公司只需要对政府负责而使得公众对这家企业充满了种种揣测和猜疑。

充满矛盾的企业和企业家,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元素,或许矛盾的不是他们,而是这块让他们生长的土地。任正非只占华为1%的股份,段永基曾经担心有一天他会不会因此而被人赶下台,而任正非的回答是,如果这一天到来了,说明华为成熟了。

从任正非身上我们学到了:

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 敢于迎难而上;

3、有梦想就有希望;

4、激励每一位员工,设置高远的目标,努力为之奋斗;

5、居安思危。天天思考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

6、人无圣人,伟大的领导者也都是凡人,其领导力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7、学习“狼的精神”: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竞选班委发言稿汇总下一篇:讲文明讲卫生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