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调研报告

2022-10-05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京夫子庙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南京夫子庙调研报告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位于南京市健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庙、学宫、贡院三 大建筑群,但习惯上将围绕这三大建筑群一带的街道都称做夫 子庙。在东自平江府路,西至瞻园路的约0.5平方公里的范围 内有商场商店300多家、影剧院2家及诸多宾馆及游乐场等,地 下还有一个约10000 平方米的地下商业街。可以说夫子庙是一 个集旅游、文化、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的服务中心。节 假日的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逢金陵灯会期间更是盛况空前。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 这是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 前建孔庙,弥夫子庙。后因战乱几次被毁,几次重建。现在的 建筑为1984年重新规划修建起来的。它重现了明清时代江南街 市的风貌景观,一派古色古香。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占地2.63 万平方米。照壁在秦 淮河南岸,高10米、长110米,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翘, 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 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垦阁;北 面是四柱三门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西 面是重檐雕脊飞角的聚星亭,大成门前是六柱三门石砌的棂星 门。此处建筑皆带“星”字,意指天下文曲星集于此地。 大成门为古代抬梁穿斗式建筑,翘角龙脊,三门并立,每 扇门上有45枚门钉及龙头衔环。门内左右两侧立南齐、元、宋 时期的石碑四块,内院两侧有廊连接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 主体建筑,高16.2米、宽27.3米、深20. 9 米,七楹重檐, 四坡五脊,主脊上的双龙戏珠立雕为国内首创,加上全殿的56 根巨型石往,巍峨壮观。殿前丹墀正中立孔子铜像,高 4.18 米,为全国之冠。东西两侧围墙外是按明清风格精心规划设计 的东西市场,以经营古玩玉器、文房四宝、名家字画及旅游纪 念品为主。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由明德堂、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 等一组建筑组成,是古代州府的最高学府,明德堂是学宫的正 堂,现辟为游乐场。 由文枢坊向东左拐即可见到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 结构建筑——明远楼。它是原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考试期 间监视考生和发布命令的地方。楼后院落两侧是仿明清时科举 考试的号舍,号舍长宽约1.5米,仅有上、下两块木板,上为 桌、下为凳。考试几天考生吃喝睡全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带进 去的食物全要检查,连馒头也要切开看,以防夹带作弊。最盛 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号舍20644间,规模为全国 贡院之首。明远楼现称“江南贡院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经是一个畸型的繁华闹市,特别是明清 时期,每逢开科秋闱,上万名(最多达 2万多人)考生云集于 此,于是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酒楼妓院也就滋生蔓延。 当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 金窟”。还出过不少名妓,如李香君、董小宛等被称为“秦淮 八艳”。今在钞库街38号重建了媚香楼,做为李香君故居对游 人开放。 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曾居住于秦淮河畔,历经19年,在此 写出了抨击科举制度的名著《儒林外史》。在他的故居——秦 淮水亭的遗址上如今建起了明清河厅河房式样的建筑,为“秦 淮人家”宾馆。内设拾风堂,举行仿古婚礼等民俗活动。 游览夫子庙还可以顺便品尝秦淮风味小吃,目前已挖掘出 传统小吃品种100 多个,加上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足可让 游人大快朵颐。 金陵灯会更是远近闻名,名为农历正月十二上灯,十八落 灯,其实从年初一开始,买灯、卖灯和观灯者即人如潮涌,各 色彩灯达数十种,使人眼花缀乱,目不暇接。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是要到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游览。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它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再由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舫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夫子庙简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秦淮画舫—泮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舫,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的泮池,又称月牙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南岸的这段朱红色石砖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冠。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 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在学宫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一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聚星”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kuí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奎光阁,阁内的奎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棂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据传棂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jǐ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汲(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采用的是西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shūsù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wǔyì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礼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

chī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 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4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00匠师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 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柏木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现为梨香阁,改为游乐场了。青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为图书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悌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 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还可以去西街一带品尝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夫子庙可谓是全国闻名的小吃荟萃之地。

夫子庙的其他情况:

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品、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第二篇:南京夫子庙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情。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政府迁来的南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子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通甬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 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高达4.18米,重2.37吨,做工精细,惟妙惟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 3米,进深27.9米,是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礼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磐、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00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画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日、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

一、丑次同车之

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警、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官,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品、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合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 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庙的与众不同,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魁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第三篇: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公元2012年4月7日,周六,晴,气温14—25℃日,无锡商院老师带领我们新疆乡镇管理班的学员进行了南京一日游。我们分别游览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

第一站:中山陵园。步行20分钟左右进入陵园内,首先映入眼脸的是石头雕刻的“钟山国家重点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远处有一座塔矗立着,感觉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就朝着这座塔奔去。台阶太多了,一段比一段陡峭,有三段很长的台阶。据说三段台阶象征三民主义,三个阶段越来越艰辛。到顶上就是平坦开阔的视线,看下方看不到台阶,却是平坦的地面,象征胜利之后的平坦道路。平坦处是孙中山先生当葬于此,他的雕像屹立在大殿正中央,威严可敬。

第二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远处就看见高耸的碑,同样有很长的台阶,爬到跟前才看清碑上赫然印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词。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向烈士三鞠躬,由我作为代表发言,宣读宣誓词,合影留念。有一点我没明白:三鞠躬的时候为什么少数民族不鞠躬,难道他们的习俗里有什么特殊的规定?纳闷,在这种场合还是顾全大局的好。

第三站:夫子庙。有当地的同乡带领,我们很快就到了那种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就在于此,是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学宫和贡院在内的建筑群及其文化遗迹。站在秦淮河的桥上,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二龙戏珠图墙,河里的小船悠闲的划着,这里还有夫子庙尊经阁、丹樨孔子铜像、江南贡院等。来这里游玩的人还真是不少,街道到处都是小吃摊、小吃店,各具特色,色香味美,让我一到这地方就寻觅起小吃来。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百货街,美味店-------参差不一,逛累了坐在供休息的石凳木椅上,欣赏来往的帅哥靓女,煞是惬意。

匆匆南京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此时想起一句话:来过就不曾离开。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以后回到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要建设的如这般美好。

第四篇:达子庙水源地自评估报告

根据兵团水利局下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更进一步明确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的工作要求,我公司认真开展了水源地调查评估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水源基本情况

达子庙水源地位于兵团第七师125团达子庙,坐标:东经84°27′23〃~ 84°29′48〃,北纬44°31′03〃~ 44°34′48〃,面积18639亩。达子庙水源地建设有达子庙水厂,水厂现有员工8人,水源井13口。设计日供水量为6万立方米,目前水源地实际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123团、125团、126团、127团、128团、129团、胡杨河市、五五工业园区用水,2017年饮用水供水量为592万立方米,6年平均供水量为467万立方米。

二、水量自评估

(一)年供水保证率

供水保证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二)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 无

(三)水量调度管理

我公司拥有专业的供水调度部门和完善的调度规程,能在以供水安全为前提的情况下,确保相应的保证率,满足用水户的用水需求,并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供水调度方案。如《关于科学调配达子庙水源地机井运行方案及冬季供水主管网压力范围的方案》。

(四)供水设施运行情况

达子庙水源地供水设施中有泵站1座,供水管线2条,分别是DN600的玻璃钢管供水管线一条,长27390米。DN700的玻璃钢管供水管线一条,长77598米。其他相关供水供水设施若干。供水设施运行情况状态基本良好,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巡查保养,保养次数为半年一次。

三、水质自评估

(一)水质达标率

通过监测,监测频率为一月一次,达子庙水源地所有项目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水质标准以上,没有出现超标现象。

(二)封闭管理及界标设立

保护区设置了保护区标志,以围栏为基础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面积为7000~8000亩,保护区标志共有72个,无排污口。

(三)保护区交通设施管理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水厂管理制度健全,配有专人对水源地进行巡查。

(四)含磷洗涤剂、农药和化肥等使用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禁止从事有污染的农牧业活动和使用持久性或剧毒性的农药,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生活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等。

(五)保护区植被覆盖率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在第七师退耕还林区域内,无交通设施,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

四、监控评估

(一)视频监控、巡查制度

我公司对达子庙水源地及水厂投资安装摄像头24个,建立了达子庙水厂对饮用水源地的24小时视频监管制度,视频监控局部覆盖,覆盖水源地井房,厂区门口等重要部位。

根据公司供水运行管理制度规定,配备专人对水源地进行巡查,巡查次数:冬季三天一次,夏季为2/天(白天一次,晚上一次),保证供水工作及供水安全正常。

(二)特定指标、水质监测

水质检测中心担负七师各类水质检测,化验室位于车牌子分公司,能按照《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有关规定对水位、取水量等进行定期监测。

(三)信息监控、应急监测

目前,我公司正处于信息自动化建设初期,通过试点改造及电话询问等渠道收集信息,并通过视频监控能第一时间了解水源地情况。

五、管理评估

(一)保护区划分、部门联动机制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在第七师退耕还林区域内,保护区围栏已建设完成。我公司有完善的信息互通渠道,遇有重大隐患汇报和防止各类突发事故紧急情况,可第一时间上报。

(二)管理机构、办法、人员配置和应急预案及演练 达子庙水源地建设有达子庙水厂水厂现有员工8人(8人都为一线员工),已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规章和办法,各类事故配备相应的应急预案,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其演练效果已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资金保障及年运行管理经费

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及年运行管理经费,需要经费时,根据实际情况向公司报告申请,资金来源为我公司供水收入。

奎屯天泉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3月10日

第五篇:夫子庙

Confucius Temple and the Qinhuai River Scenic Area 夫子庙及秦淮河风光带

The Qinhuai Scenic Spot includes the Qinhuai River, Confucius Temple,the Examination Musium(Gong Yuan),the street of local delicacies,Former Residence of Wang and Xie`s at Wuyi Lane etc.Most of the buildings in Confucius Temple area were rebuilt and renovated in the mid-1980s and 1990s and the area becomes the a tourist site of culture and commerce.It is an ideal place for tourists to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enjoy shopping.秦淮风景区包括秦淮河,夫子庙,贡院,风味小吃街,乌衣巷的王谢故居等。夫子庙大部分的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重建并修复,并使这一地区成为文化和商业的旅游景点。夫子庙不仅为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理想场所也是游客逛街购物的好去处。

To the south of Nanjing sits the Confucius Temple on the bank of the Qinhuai River .First built in 1034 during the Northen Song Dynasty, Confucius Temple is the ritual place of worshipping and offering sacrificials to Confucius. It was gradually renovated and expanded to a place with a group of the Ming and Qing style buildings.The Confucius Temple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should include three great buildings: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with Hall of Great Achievements as the main body, the Palace of learning and Imperial Examination Center.The present Confucius Temple was extended on the bases of the Palace of learning.The Confucius Temple complex includes the pan pool, screen wall, the gateway of all scholars, Juxing Pavilion, Kuixing Pavilion, Lingxing Gate, the Dacheng Hall and the Dacheng Gate and so on. 夫子庙坐落于秦淮河畔,位于南京的南边。夫子庙始建于北宋1034年,是崇拜和祭祀孔子的礼节性场所。后来它逐渐修复和扩大,发展成为包含许多明清式建筑的旅游风景区。我们常提的夫子庙应该包括三个建筑群:孔庙及主体建筑大成殿,学宫和国家考试中心。如今的夫子庙是在学宫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夫子庙综合包括:泮池、照壁、天下文枢坊、聚星亭、魁星亭、棂星门、大成殿和大成门等。

The Pan Pool and The Screen Wall 泮池和照壁

The natural stream of the Qinhuai River was taken as the The Pan Pool,which is also called ―The Pool of Crescent Moon‖ by the local people.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pan pool is the Screen Wall, which is 110 meters long and 10 meters high. It ranks top among all the screen walls across the county. The wall was built in 1575 and newly renovated in 1984 .The function of the wall was to indicate that the Confucius’ profound learning was accepted by common folks. Another function was to cover up the main buildings of the temple, so as to give people an impression of grandeur and magnificence.泮池是利用天然河道内的秦淮河而形成的,当地人也称它为月牙池。泮池南边是照壁,它110米长,10米高, 位于全国所有照壁之冠.这个照壁建于1575年,重建于1984年.照壁的功能是表明孔子渊博的学问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另一功能是遮挡住寺庙的主体建筑以便给人们一个辉煌而庄严的印象. The Gateway of all scholars 天下文枢坊

The Gateway of all scholars was first built in 1586 in an imitation of that in Qufu. The building structure symbolized Confucius as the center of all writings and morals in ancient times. It is the first entrance to Confucius Temple. 天下文枢坊始建于1586年仿曲阜天下文枢坊,它结构的意思是所有文章和道德的中心都归于孔子。它是进入夫子庙的标志。 Lingxing Gate 棂星门

Lingxing Gate is also called the Gate of Etiquette, specially built for emperor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Confucius .The Gate built in front of Confucius Temple implies the meaning of ―talented people coming forth in large numbers and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棂星门又叫礼仪门,它是专为皇帝祭祀孔子而建的。它建于孔庙前的寓意是大量人才涌现国家稳定。

Dacheng Gate or the Gate of Great Achievements大成门

Dacheng Gate or the Gate of Great Achievements is also called Halberd Gate, which is the front door of Confucius Temple. As Confucius epitomized Chinese culture, he was posthumously granted the title of supreme saint Confucius. In the entrance of the gate there are four old stone tablets:大成门或集大成的门,又叫戟门,它是夫子庙的前门。作为中国文化缩影的孔子,他死后被授予至圣先师的称号.进入门内有四块古碑: The tablets of Confucius Asking Laozi of the Ethical Codes 孔子问礼图碑

It was carved in 484 AD during the Southern Dynasty, recording his experiences of Confucius on his visit to Luoyang, the capital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in 518 B.C. Confucius made investigations on the system of institutions of the Zhou and sought for the ways of prospering and stabilizing the country, and consolidating the power of slave-owners in the Lu State. 孔子请教老子道德经的图碑, 刻于南朝公元484年,碑上记录的是孔子去洛阳(公元前518年东周王朝首都)访问的经验。孔子研究了周王朝的制度,寻求如何繁荣和稳定国家的方法以及如何在鲁国联合奴隶主的力量。

The tablet of Jiqing Confucius Temple集庆孔子庙碑

In 1308 when the Yuan Dynasty reigned over the country, emperor WuZong issued an imperial edict ―take education as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he empire‖. In the next year when Confucius Temple started to be rebuilt, Luzhi wrote an inscription for the tablet. But the tablet was not made right away until 22 years later in 1330. During the Xianfeng reign of the Qing Dynasty, Confucius Temple was burnt down in a war and the tablet was missing. Dur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fucius Temple in 1986, the tablet happened to be unearthed from the underground.. 1308年元朝统治全国,武宗皇帝发布了圣旨以兴学作士为政.第二年孔庙开始被重建,卢挚为碑撰写了碑文.当时没有碑石,直到22年后的1330年才刻好.清朝咸丰年间,孔庙在战争中被毁且此碑失踪. 1986年复建文庙时碑在地下被发现。 The tablet of the four saints封四圣碑

In 1331 emperor Wenzong of the Yuan dynasty granted the four disciples of Confucius------Yanhui, Zengshen, Kongji and Mengke as 4 saints second to Confucius and their names were carved on a stone tablet to inform the whole country. 在1331年元朝文宗皇帝加封孔子的四个门徒-颜回、曾参、孔伋和孟轲为四亚圣,以此刻在石碑上告知全国。 The tablet of madam super saint Confucius封至圣夫人碑

In 1331 the wife of Confucius was posthumously awarded the title of Mrs Supreme Saint and a stone tablet was made for her according to the imperial decree and erected here side by side with the tablet of the four saints. 1331年孔子之妻被加封为至圣夫人,以此旨勒石刻碑 ,与封四氏碑并列于夫子庙。

Dacheng Hall or the Hall of Great Achievements大成殿

Dacheng Hall or the Hall of Great Achievements is the main building of Confucius Temple and the very place to enshrine and worship Confucius. The hall is a double-eaved and gable-roofed structure in ancient structure .In the hall there is a huge portrait of Confucius, which is the largest on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so there are the portraits of YanHui, ZengShen, KongJi (the grandson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the four disciples of Confucius as well as a number of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s. On the inner walls of the hall there are 38 jade-and-jadeite-carved paintings inlaid with gold, jewelry and mother-of-pearl about the life story of Confucius . In the temple courtyard enclosed by roofed corridors, there is a large open-air terrace, which used to be an altar for holding sacrificial ceremony and performing songs and dance. On the terrace there stands a huge bronze statue of Confucius. The forehead of the statue appears a unique wisdom-and-foresight of the great thinker, better making a deep impression on visitors. 大成殿是一个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在大厅里有一个中国最大的孔子巨幅画像。还有孔子的四个弟子的画像——颜回,曾参,孔汲(孔子孙子)和孟子,以及一些古老的乐器。挂在大厅内的墙壁上有38个用玉器和翡翠雕刻,黄金、珠宝和罗钿镶嵌的孔子生平事迹的画。在有封闭走廊的庙院里,有一个大型的露台,曾是祭祀和表演歌舞的地方。露台上立有一个巨大的孔子铜像,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 ,给观光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Juxing Pavilion聚星亭

In the west temple square there stands a hexagonal pavilion (the pavilion with its 6 eaves upturned) called ―Juxing‖. The name of Juxing means ―assembly of stars‖ or ―a galaxy of talents‖, because all the men of letters or well-educated people were regarded as stars in the sky in feudal China. Juxing pavilion was the place for intellectuals to converge on and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exchanging their experiences in study. 在西庙广场有一个六角凉亭(凉亭与六飞檐翻过来的)叫做―聚‖。名称聚的意思是群星汇聚和人才荟萃 ,因为所有的书生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被视为封建中国天空中的群星。聚星亭是知识分子聚集和互相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地方。

Kuixing Pavilion (now called Kuiguang Pavilion)魁星阁(现又叫做魁光阁)

In the east of Pan Pool lies the Kuixing Pavilion, which is also called the Pavilion of God of Literature. The three-storeyed hexagonal tower was the place for provincial examination candidates to pay worship to Confucius before they sat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Later on, the pavilion was turned into a teahouse for candidates to meet friends with tea drinking. Kuixing is the star at the tip of the bowl of the Big Dipper, one of the 28 constellations in the sky. It was said to be God of Literature dominating the fortune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Confucius was regarded as the God. In tim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e examination candidates often came to offer sacrifices to Confucius in the hope of successfully pass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nd becoming a provincial graduate.魁星阁位于东部的泮池,也被称为文星阁。这三层六角塔是乡试士子们应考前拜孔的地方。后来,这个馆变成茶社,应考者在此喝茶会友。魁星是北斗星之第一星,天上28个星宿之一。据说这是主宰文运之神 ,以及孔子被视为上帝。在科举时代,应考者往往来拜孔子,希望能成功地通过科举,以求中举。 The Palace of Learning学宫

The Palace of Learning is an architectural complex consisting of Mingde Hall or the Hall of Bright Virtue, Zunjing Library, Qingyun Tower and Ancestral Temple for Worshiping the Parents of Confucius etc.. The Palace of Learning was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of the prefecture in ancient times, usually built behind Confucian Temple. Mingde Hall or the Hall of Bright Virtue was the main hall of Palace of Learning ,the place for putting up the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the year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was also an assembly auditorium for the students to attend lectures on Confucius teachings and imperial edicts given by assistant instructor after their pilgrimage on the first and the 15th day every lunar month. Zunjing Library was a two-storied building with each having 5 rooms. The upstairs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ear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downstairs was the lecture hall ,where assistant instructors used to give students lectures. The Qingyun Tower is a memorial temple for enshrining educational inspectors of the past dynasties . The Ancestral Temple for Parents of Confucius was the place for student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Confucius parents. But someone also says it is the Saint-Admiring Temple specially for enshrining the deciples of Confucius. 学宫是一个由明德厅或明德堂 ,尊经阁,青云楼和崇圣祠等组成的建筑群。学宫是一个古代的高等学府,通常建在文庙后面。明德厅或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是张悬科第题名榜的地方。在多年的科举系统,也是一个每正月朔,望日朝圣后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的集会礼堂。尊经阁是一个上下两层各五楹的建筑 。楼上被用来收集明代国学。楼下是训导师用来给学生讲课的讲堂。青云楼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宇。崇圣祠是孔子的学生为孔子的父母供奉的地方。但也有人说,这是祭祀孔门弟子的专祠。 Jiangnan Imperial Examination Center江南贡院

Jiangnan Imperial Examination Center was located to the east of Confucius Temple.It was first buil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extended for times in the Ming anf Qing Dynaties.Named after Jiangnan Province established in the Qing Dynasty,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Center was the place to select talented people for the country through imperial examinations.Especially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when Nanjing was made the national capital ,the provincial and metropolitian examinations were all held here in the examination center .In1421 Emperor Zhu Di,the third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moved the capital to Beijing,but Nanjing still served as the rear capital and the examinations were held here as before.Now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Center has been turned into Nanj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Museum since 1980s.江南贡院位于夫子庙东侧,始建于宋朝,在明清两代又多次扩建。江南贡院因秦朝的江南省而得名,通过科举考试挑选全国各地的人才。特别是在明代早期,南京为首都,乡试和会试都在此举行。1421年,明代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科举考试仍在此举行。如今,江南贡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为南京科举考试博物馆。 Wuyi Lane 乌衣巷

Wuyi Lane is one of the oldest lanes in Nanjing , it is located nearby the Confucius Temple and to the south of the Wende Bridge. There was several sayings about the name of the Wuyi Lane, one of them was:Jingling people Wangxie , a man who was living by voyaging on the sea. One day , his ship was confronted with a big storm and sank. Fortunately he was survived , he was floated by the wind to a place named Wuyi kingdom. He got married there and has children. Several years later, Wangxie came back to his hometown . But he missed his family in Wuyi kingdom so much that he named the street on which he was lived as the Wuyi Lane. Actually, the place was the former army garrison of Wu Kingdom dating back to over 1700 years ago. The soldiers wore black gowns at that time, hence the name Wuyi lane . During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poet Liu Yuxi visited Wuyi Lane and sighed in his famous poem: ―Now by the Red-sparrow Bridge wild grass are growing,and on the Black-gown Alley the evening sun is glowing. And swallows which once graced the Wang and Xie hall,now feed in common people’s homes –without their knowing. 乌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巷子之一,位于夫子庙附近文德桥的南岸。关于乌衣巷名称的说法有好几种。其中有神话传说,金陵人王榭,以航海为业。一日,船遇大风浪而沉,王榭大难不死,漂至乌衣国,并在那娶妻生子。几年后,王榭回到故里,但是他十分思念乌衣国的家人,因此,便将自己所住的巷子取名乌衣巷。事实上,这里原是1700多年前吴国驻守城区部队营房所在地,因军士所穿衣服为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唐中期,大诗人刘禹锡寻访了乌衣巷并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Fortunately, in order to excavate and show the distant source established history of Wuyi Lane, recently the government in NanJing invested the huge sum to construct a group of brand-new buildings in the style of the ancients——the memorial reisidence of Wang&Xie.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residence is Lai Yan Hall and Jian Jin tower, besides, the residence also includes the displays of Wang-Xie’s family history, the six Dynasties’ history and the culture and art, the painting showroom of half the scene of Feishui Battle, the showroom of Eastern Jin residence, the showroom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c works from the six Dynasties, the sculpture hall, and the mural hall of Deity of Luo River.etc.In 1997,the Qinhuai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renovated Wuyi Lane and Former Residence of Wang’s and Xie’s.值得庆幸的是,为了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南京市政府近年投入巨资,营造了一组崭新的仿古建筑群——王谢古居纪念馆。古居的主体建筑为来燕堂和鉴晋楼,另附有王、谢家族陈列、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陈列、淝水之战半景画室、东晋起居陈列室、六朝书画、雕塑厅、洛神赋壁画等。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王谢古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南丁格尔传读书心得下一篇:那次玩得很开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