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2022-07-24

第一篇: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倒三不着两——指说话办事不着边际,不知轻重

焐蛆

——天气热了,穿着太多,一般是善意的骂人话 韶老太

——指喜欢说话且又罗嗦的人 异怪

——恶心,肉麻

十达子(十达、十里八达)——喜欢跟人说话,话多,见什么人都喜欢搭讪 海里湖天

——希里糊涂,不知轻重,愣头青 算活拉倒

——算了,拉倒

夹生

——斤斤计较,不好说话,难相处

啊要辣油啊?一点儿——吃馄饨时老板问“要不要放辣椒”,回答“放一点”,

后被传为老外误听成“I LOVE YOU”。 是个笑话,可以当作“我爱你”用

来斯

——厉害,有两下子

莫里十孤

——不知轻重,做事莽撞 吴二逮鬼

——不怎么样的, 毛娃子

——婴儿 犯闲

——讨厌 脚巴子

——脚 手力儿

——手帕

指抹头

——手指或脚趾

黑漆马污

——颜色很黑或者指又黑又脏 刷刮

——办事干净利落 多大事啊

——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能急了

——拿你(他)没办法了 杀(S)痒

——过瘾,爽了 挑子

——汤匙

唉哟,后(第一声)死了——盐放多了,太咸,或者是糖放多了,太甜 看这个天,阴私阳嗨的——这里指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没有太阳。也可以

指一个人态度不理不睬不阴不阳

二五郎当的 ——没正经,或者傻了八叽的, 阿物

——叔叔(最小的叔叔又称“老无”) 老靓

——小姑(姑妈、阿姨都可以称“晾”) 活丑

——办事办砸了,难看了 煞渴

——过瘾,爽

盼兮

——姑娘,女朋友,小蜜 杆子

——很仗义的 放倒

——打败,搞定

死走

——叫人走开,滚蛋,不跟你说了 不对箍子

——不对头,不上路子

希奇扒拉

——不希奇,通常后面跟一句“猴子搬家” 搞得没得鸟身呢——搞得不得了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钉毛栗子

——弯起手指在人头上敲,指给人厉害瞧瞧 毛竹片子炒肉丝——毛竹板子打屁股,通常指小孩子回家挨打 栀子花茉莉花——说话不着边际,天花乱坠,东一榔头西一棒 瞎糙

——乱起哄

老奎

——以前是骂人真傻,现在中学校园里流行“魁”,是指很厉害 摆

——厉害,牛~

摆的一腿

——厉害的不得了

玉米——“包卢”

勺子——“挑子”

癞蛤蟆——“癞嘛姑子” 鞋子——“孩子”

厕所——“茅斯”

膝盖——“磕七头”^-^

扫把——“条走”

簸箕——“搓拨”

抽屉——“抽地”

脑袋——“老瓜子”

流鼻涕——“脱鼻龙” 夹菜——“荐菜”

活闹鬼——小混混,蛊惑仔的意思```

一米多高——形容很过分,很严重的意思``` 甩子——是指头脑不大正常的人```^0^

二胡——是指做事很失败的人`通常指男性```

颠(形容词)——指人很兴奋`有点兴奋过火的意思```

颠(动词)——指人溜掉了例如“他颠掉了!”有时也用“蹿”这个字来形容```

烦不了——指做事不考虑后果的意思```

活丑——丢脸,献丑的意思``` 作怪——臭美的意思

假吗假吗的——装也就是骗骗你的意思 毛——猫

窝(第2声)——鹅```

“阿吃过啦?” ----吃过了吗?

“干么斯啊?”----干什么啊?干什么事啊?

“阿行啊?”----行不?可行啊?

注:以上的“阿”是南京话中“还”字的变音`类似的还有“阿好啦?”“阿有毛病啊?”```

“犯嫌” ----讨厌

“意怪巴拉滴”或者说“窝赖”----恶心

“赫人巴拉滴” ----好吓人,很害怕

“赫漆马乌滴”或者“ 乌漆马赫滴”----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胎器”----很大方

“小儿阔”----很抠门,小气

“归归!”----很惊奇

“么的”---- “没有”

“胡里八涂”----“糊涂” “一得儿” ----“一点” “哪块” ---- “哪边” “作死”----“找死” “恩”---- “硬” “竹承” ----“轴承”

网上摘录整理,请指正,待完善......

第二篇:简析南京方言从吴方言到江淮方言的历史变迁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千年变迁,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而南京方言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京方言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南京话在魏晋时期以及魏晋以前都是隶属于吴方言的。本文从南京方言的起源开始,通过史料记载的纵向对比和其语言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对比,在几个重点历史时期找出南京方言的历史变迁,论证南京方言是由吴方言向北方方言转化的。并探求出影响南京方言转变的外部原因,分析南京方言的现状,寻求保护南京方言的方法。

关键字 吴方言;江淮方言;历史变迁;语言融合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南京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南京,其文化和语言也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根据史书记载和后人的推断,南京话最早是属于吴方言的,而目前南京话被划分为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还原历史面貌探求个中缘由并提出可靠有力的证据。而追溯南京方言的变迁和发展也对现代南京话的保护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 南京方言的历史演变

商代末期,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来到江南建立吴国,以今天苏州为都城,逐渐发展壮大,领长江下游两岸地区。春秋时期吴国强大,向北扩张,最早的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据《建康实录》里记载:“越王筑城江上镇,今淮水一里半废越城是也。”淮水指秦淮河,废越城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右侧,越城筑于周元王四年,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起源。随着城市的建立,人口的聚拢,南京本土语言在此繁衍发展起来。三国时,吴称建业,西晋灭吴后改称建邺,又因避讳司马邺讳,改称建康。隋唐以后有蒋州、江宁、上元、白下、升州等名称。明代始称南京,历史上通称金陵。和南京的称谓一样,南京话也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

(一) 六朝前期南京话属吴方言,同时存在一种外来方言

据有关史料记载,六朝前期的南京方言属吴语系统。南朝乐府民歌中,有一类题为“吴声歌曲”的民歌,这类民歌,多流行于长江下游一带,是用吴方言传唱的歌曲,温柔敦厚、婉转缠绵,歌词中有相当部分保留有一个典型的吴语词汇

“侬”。据统计,吴歌《华山畿》二十五首之中,用“侬”的有五首,占五分之一,《读曲歌》八十九首之中,用侬的有二十二首,几乎达到四分之一[1]110。孙吴西晋之时建业城绝少有外来居民,人口变动极不明显,无论普通百姓还是统治者及官兵都是当地土著,据《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刘既出,人问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奇,唯闻作吴语耳。”王丞相指王导,东晋初年大臣。刘孝标注云:“吴人以冷为渹。”这件事发生在建康,王导王丞相会见刘真长,刘真长名惔,字真长,沛国相人。刘是北方人,王导和他谈话仍用吴语,可见当时的建康话也是属于吴语区的。袁家骅先生也在其著作中写道六朝时期“金陵方言似属吴语范围” [2]232。

但是,自四世纪初晋安永嘉之乱以来,怀帝愍帝相继被俘,北方人民遭到巨大灾难,争相南逃避乱。到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北方的世家大族更是大举南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谢两家,居住在今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内。建康是京城,是南渡客户最集中的地方,随着大量北方人的涌入,北方官话开始在建康流行,特别是从旧都洛阳南来的人带来了洛阳话,结束了有史以来吴方言垄断江南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吴方言被彻底取代,南京方言在此就彻底向北方方言转变。事实上东晋时期,吴方言仍在南京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其中称“今江东人呼某为某”、“今江东呼某”、“今江东音某”等,共一百七十余条。但是建康是江东首府,地位十分重要,郭璞在区分方言时并没把这一地区另外处理,可见当时的建康话在吴语范围中[3]38。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南方土著居民中的士族阶层颇为时兴说北方话,吴方言与北方方言在建康并存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南朝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描述当时建康方言状况时说:“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皆操吴语,所以‘数言可辨’;北方士庶皆操北方话,所以‘终日难分’”。语言成为区分南北士庶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时期的南京城内存在着两种方言并存的现象,一个是以洛阳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另一个是南京土语为代表的吴方言。

(二)隋唐、宋、金、元时期南京方言进一步向北方方言靠拢

南京在六朝三百年间,经过历代的建设,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很发达,到梁武帝时期,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城市。但是经过侯景之乱,建康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建康一百多万居民大量减少。隋兵灭陈后,隋文帝又下令“建康城邑,平

荡耕坑”把南朝偏安的基业彻底根除[4]123。建康经历这两次大破坏,人口变动很大。隋唐两代对金陵都采取抑制政策,但是由于金陵的重要地位,还是逐步恢复,南唐建都南京,经济文化相当繁荣,其中当地居民中不少是来自北方。南唐后期,宋兵南下,金陵人又经历了一次大聚散。北方人参与其间,推动金陵话继续向北方话转变。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方人民又大量南来,早期多集中于建康,随后金兵破江宁,次年抢掠烧杀而去,建康遭毁灭性破坏,遗留下的居民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次浩劫后,大批北方人逃来,而且多为汴洛人,后来建康又逐步繁荣起来,在这一人口聚散过程中,南京话自然又向北方话进一步转变。元初金陵人口只有九万五千人,比南宋《景定建康志》所记载四十三万人大为减少,由此可见其中人口变动之大。

(三)明清时期南京方言结构有所变动

明朝时期,朱元璋建都南京。据史书记载,明初南京人口变动很大,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三云:“初明太祖之下金陵也,虑反侧,尽迁其民于云南,而徙南直隶浙江民二万户于京师,充仓脚夫。命户部籍天下富民万四千三百余户,徙其家实京师,曰富户。”时至今日,昆明、西宁等地有许多人都说她们的祖辈是明初从南京迁来,昆明方言到现在还和南京方言有某些共同点,在风俗习惯上也很相似[5]43。而迁来的富民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来自江浙地区。他们的语言极其复杂,由于吴语区的语言较多,可以推测,当时的南京话中的吴语成分有所增加。由于南京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南京话也被作为官话广为传播。明初官修的《洪武正韵》就是以当时的南京话为主体,“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的基础上编订的。由于南京话在前面历朝的演化中已经趋近于北方方言,而中原汉语自古为全国通语,因此为了更好地行使官话的职责,南京话被官方修订为更接近中原汉语。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如利玛窦、金尼阁等,他们就是学习了以南京话为主体的明朝官话。他们回国后著作的《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拼写汉字,采用了汉语传统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是符合当时的南京话的。直至清代,南京话的官话地位才被北京话取代。清代直到民国期间,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经历了几次战争涂炭,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日军大屠杀,都给南京本地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随后填充来的人口大多来自江淮方言区的苏北一带的人

民,南京方言的北方话成分又大大增加,对向北方话转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这样漫长得历史变迁,南京方言已然逐渐的脱离了吴方言向北方方言靠拢。

三 南京方言中的吴语痕迹

虽然目前南京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已经与吴方言相去甚远,特别在语音上,已经很难寻找到吴方言的痕迹了,但是通过研究词汇,我们还是能发现不少南京话与吴方言相通的地方。【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6]8,有方言一篇,所举皆明代中叶流行南京之常用语。“南都方言,言人物之長曰‘苗條’,美曰‘標誌’,蠲曰‘乾淨’,不蠲曰‘齷齪’、曰‘邋遢’„„;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其中所列的词语如“龌龊”“鹘突”是吴方言也在使用的词汇。

《江苏省志 方言志》第五章[7]43常用词对照表中江苏各地的方言词汇都有列举,其中一些词汇,南京方言和吴方言区的苏州方言有着相通之处。如“正宗、地道”苏州话会说“道地”,而南京话即说“地道”也说“道地”。形容不错,苏州话说“蛮好”,或者“勿错”,而南京话也习惯用“蛮好”,等等。

不难看出,南京方言中还和吴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吴方言相对稳定和保守,而南京方言经过几次动荡变迁,相对易变和开放,和吴方言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远了。

四 探究南京方言演变因素

(一) 空间因素

又可称作地域因素,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沿岸,靠近东南沿海地区,是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且地势开阔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人口流动量大,相对开放和包融的地域。因此在南京这里,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域新事物新思想的复杂文化,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也带动了语言的开放和包容性。我们知道南方方言,如吴方言、闽方言等等许多词汇到现在都沿用自古语,保留的相当完整。而南京话中词语的更迭十分频繁,从古流传下的词汇几乎没有了。易中天在其著作《大话方言》中解释道:南方坑坑洼洼,重重叠叠,云遮雾障。南方更向往“鸡犬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生活[8]24,而南京通便的地理位置和条件也使得其很难保持吴方言的语言特点。

(二) 人的因素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能轻易的发现,南京不仅仅在空间上人口往来频繁,在历史的时间层面也经历了多次人口聚散。人口的巨大变动带来的是对南京原有文化和语言的冲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9]177。因此虽然南京话早在六朝末期就已经存在两种语言并存的现象,但是真正的完全脱离吴方言转而投向江淮方言也经过了极其漫长和反复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点: 1 人口迁徙导致外来方言在同化本地语言的同时留下了原住民语言的底层

根据史料记载和语料资源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六朝时期南京方言是属于吴方言区的,随着永嘉之乱北方人口大举南迁,带来了包括洛阳方言在内的北方方言。在接下来的数百年时间内,随着一次次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北方方言,南京方言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经属于了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虽然南京方言已经由当地的吴方言转化为了江淮方言,但是在今天我们仍能在今天的南京方言中发现吴方言的痕迹。可以说,形成现在的南京方言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迁徙,同时也离不开在人口迁徙前的原住人口的语言作为现在南京方言的基础。 2 多层次、多来源的移民层层叠加,形成了层叠型的方言结构

南京历史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数次人口聚散,补充到南京人口既有北方方言区的人口,亦有来自南方吴方言、赣方言等方言区的人口,同时人口迁移的年代各不相同,在多种方言与南京原住民方言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方言层叠的现象,构成了现在南京方言的形式。

3 人为的设立通语促进了南京话的转变和传播发展

南京在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是多个王朝的都城。作为政治中心其语言必定会作为官方语言广为传播,特别是在明代,南京话作为全国通语的基础为全国通用甚至流传海外。但纵观历史,中国帝都多建在北方,除南京外通行的通语也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因此南京方言要成为全国通语其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语法上都要受到北方方言的影响,被人为的加以规范和整理并大面积推广使用,使

得南京方言不仅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发生转变也在成为通语的过程中受到规范和转变。

目前的南京话,虽然已经不再是全国通语,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南京方言也受到极大地影响,已经逐步在向普通话靠拢。

南京方言的现状

在今天的南京市区,并存着两种南京话,称为“老南京话”(被称为“地道的南京话”)、“新南京话”(一般所指的“南京话”) 。所谓“新”、“老”,也仅就当代而言;相对于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不断变迁的话音则没有意义。目前南京城区同时并存着老南京话社区、新南京话社区和普通话社区。普通话和新南京话之间很容易沟通,而和老南京话则较难沟通。老南京话,即一般所指的“地道的南京话”,俗称“白话”,是明清两代南方官话的代表方言,它和北方官话的最大不同在于保存了入声系统,往往被称为“真正正宗的南京话”。老南京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区,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传统保持较好的群体,如西南地区屯堡“京族”的屯堡话,和老南京话有接近的地方。老南京话和新派的南京话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派的南京话有尖团之分,而今天60岁以下的南京人已经不能够区分。如,老派南京话中,“江”和“浆”,“千”和“牵”都是不同音的,而现在它们都同音。

2.老派的儿化音很丰富,新派的儿化音在消失之中,这可能是受附近扬州、镇江、芜湖以及南京郊区的江浦、六合方言的影响(这些方言都无儿化)。

3.老派的卷舌音zh,ch,sh ,r有区分,如:“张”与“脏”,“竹”与“足”都不同音。而新派的卷舌音只出现在i和e前。如:“迟”和“词”能区分,而“张”和“脏”不区分。

4.老派的an,ang不能区分,如“关=光”,而新派受普通话的影响,则能够区分。

5,.普通话中读e的非入声麻韵字今天的年轻人都读成如普通话的e,而老派则读[E]或[EI];普通话里读e的果摄字,老派都读[o],而新派[o]和[γ]任意

读[10]20。

以上是语音上的差别,新、老南京话在词汇上的差别也很大。对于许多老方言词,使用新南京话的年轻人都会感觉陌生,比如“手勒儿-手帕、捋绳儿-窗帘、孟浪-冒失”等等,同时老南京话中常用的儿化词和以“子”结尾的词,如“筷儿、小孩儿”等,如今在新南京话中也很少使用了[11]86。今天南京城区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会说纯正的南京话了,这一点就连南京人自己也承认说的是“南普”。而江宁,江浦等地还保留着比较正宗的方音土语,但是由于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缘故,郊区人到了南京市区也会改说不纯正的带有普通话味道的“南普”,或者直接讲普通话。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过不了多久,这种正宗的南京白话就再也听不到了。可见新老南京话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并且老南京话迅速衰退,新南京作为主要方言已经成为目前南京话发展的趋势。

通过史料的记载和后人的推断以及南京方言中残存的吴方言的痕迹,我们可以推断南京方言最开始是属于吴方言的,经过长达千年的历史演变,及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和人口变迁,南京方言逐步向北方方言靠拢,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并有进一步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普通话的推广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普通话的推广,许多方言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而逐步向普通话靠拢,这并不利于文化和语言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来看,在南京青少年中,老南京话已经很少人使用了,出于对本地方言的保护,建议在提倡普通话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南京方言的教育,加强他们对家乡语言的认同感,这将不仅仅是对语言的保护,也是对南京古城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保护。

参 考 文 献

[1]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袁家骅.汉语方言学概要[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鲍明炜.鲍明炜语言学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蒋赞初.南京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鲍明炜.鲍明炜语言学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顾起元.客座赘语.[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7]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 地方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易中天.大话方言.[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9]叶裴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鲍明炜.鲍明炜语言学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刘丹青.《南京方言词典》引论[J].北京:《方言》期刊出版社,1994

第三篇:正宗南京人才知道的方言

1、风的南京话读音?车的南京话读音?

2、癔怪,曾见于《红楼梦》一书,南京话的两个意思分别是?癔里巴怪,又是什么意思?

3、公交车司机每到一个人少的小站会问:啊下……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南京话中„啊‟字是哪个字的变音?

4、你到哪过Ki啊……翻译成普通话为?

5、罗嗦用一个经典的南京字代替是?

6、南京人说小婴儿用一个什么词?

7、南京人如何说碗,用拼音打出来?

8、你吃馄炖时最经典的一句问话是?

9、伯伯,南京话如何念?

10、哥哥,南京话如何念?

11、你站着别走。请用正宗南京话回答。

12、你喊奶奶,用一个字去喊,该如何念?

13、对面。南京人更爱怎么说?张爱玲的书里也这么说过。

14、宋楚瑜致辞通篇地道南京话:“我离开南京时还是"小三子”。小三子是什么意思?

15、黑漆吗乌是什么意思?黑南京话怎么念?

16、二五是什么意思?二五郎当,意思是?

17、舌(shi2声)答子是什么意思?十里八达呢?

18、小炮子是什么意思?

19、夹生的意思?

20、„孤苏‟的意思?

21、„犯嫌‟的意思?

22、„胎气‟是什么意思?

23、„老巴子‟的意思?

24、„刷括‟的意思?

25、„搛菜‟的意思?

26、„磕膝头‟的意思?

27、„来丝‟的意思?来源于英语哪个词语?

28、„直不弄冬‟的意思?

29、„瘴乌‟的意思?

30、活丑,意思是?

31、兴得一头核子,核应该怎么念?意思是?

32、南京经典骂人话:„甩‟的意思是?

33、„啊是地呀‟的意思?

34、„算活拉倒‟的意思?

35、南京话„啊油——‟是什么意思?

36、南京话没有怎么说?

37、你不买马就没的了……请问„马就‟是哪三个字的速读?这句话的意思是?

38、水煮得要漫出来了用一个字去形容?

39、一塌带一抹,这个词的含义

40、猴子的猴字,南京话中有„猴到树上去‟和„冻得猴猴的‟等用法。请问这两个用法的含义分别是?

41、干么丝啊,南京话含义?

42、窝赖,南京话含义。

43、喝人巴拉的,意思是?同样,吓这个字南京人怎么念?

44、胡里八涂,什么意思?

45、一得儿,什么意思?

46、你到那快去,什么意思?

47、硬,南京话的读音是?

49、作死,意思是?

50、某人踮掉了,在南京话中什么意思?

51、南京话玉米棒怎么说?

52、活闹鬼,在南京话中什么意思?

53、勺子南京话怎么说?

54、南京话,二胡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你真是个二胡!

55、扫把和簸箕南京话怎么说?

56、厕所南京话怎么说?

57、脱鼻龙,在南京话中是什么意思?

58、耸(SONG,2声)样,南京话什么意思?

59、红配绿,丑得哭,这句话应该如何念?

60、喝水的喝字应该如何念?饿应该如何念?课字呢?

61、月头放卫星,月中吃半斤,月底鬼转经。鬼转经,南京话中的意思为?

62、多大事啊?意思为?

63、小兵达子。南京话意思为?

63、姨(念衣)子,二姨(念衣)子,什么意思?

64、河歪是某种水里生物?歪歪蜜又是什么东西?

65、你想花我?骗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66、神过到唠,意思是?

67、开洋荤,意思是?

68、月亮巴巴,意思是?巴巴,南京话指的是?

69、潮了,意思是?

70、人五人六,意思是?

71、抖火(第一声)意思是?火(第一声)二屁,意思是?那么火(第一声)的意思又是?

72、喳吧喳吧,意思是?喳唬,意思是?

73、筋筋拽拽(如:带筋的牛肉,吃到口里筋筋拽拽的,好吃!),是什么意思?

74、木里是故,意思是?

75、拿桥,意思是?

76、乖乖隆地冬,意思是?

77、搔包,意思是?

78、长抽到了,长铺到了,形容的分别是什么?

79、你把我东西粗哪块去啦?其中„粗‟字的含义是?

80、南京话淋雨怎么说?淋字用哪个字代替?

第四篇:土话

梭梭板-滑梯

洋马儿 -自行车

磕得平-搞定 盘盖-螃蟹

杨嘎丁丁-蜻蜓

打粪雀--打喷 嚏

喊他莫不的--让他那样

扯把子--撒谎

把连- 大家

幺爸儿-爸爸的弟弟 盅盅-杯子

独凳儿-板凳

米米-水果的核

地蚕--蚯蚓

脚干-小腿

白迷--粉笔

梢机--竹篓

到拐子-手肘

瞎噶窝-腋下

客西板儿-膝盖

日白--摆龙门阵

客马--青蛙

宪儿壳--瓜子

脚达--下面

少妖棒儿--痞子

猴抛搞刨--做事匆忙

日龙垮裤--衣冠不整

敲(kao)老儿--骨头

赶伯----大碗

打刁卡---没穿裤子

嫩老汉儿--大人骂自己的孩子

赖克包---癞蛤蟆

好泰哟---好大哟

螺丝古---脚踝 火辣子-毛毛虫 风啊子—知了

卡你一找---掐你一下

饭蚊子--苍蝇 惹毛瓜了—惹火了 客—去 遥裤儿-内裤

壳儿-硬币

劳为-谢谢 嘎嘎-外婆

嗲(dia)嗲-爷爷

造孽-可怜

打董董儿-没穿上衣

猫撒--厉害

赖水--热水

胯子--大腿

瓢干--勺子

跨跨儿--背心

嫁嫁儿--背心

杀个烂拖孩儿--穿个破拖鞋

熟筋带--皮筋

帚帕--拖布

寒毛儿-汗毛 甲甲-身上的脏东西

刨经--大脖子

七饭--吃饭

打摆子---骂人的话

顶罐--煮饭用的锅

茅室--厕所

冻板儿--冻疮 拣香音--拣便宜

波丝---蜘蛛

胚毛鬼---散乱的头发

搔皮---丢脸

夭艳儿---调皮捣蛋

扯给给个儿---打嗝 铁嘎子---一种鸟 豆嘎子---一种鸟 檐老

---蝙

叫头脑壳--骂人的话

抽气啊--也是骂人的诶 棒老儿--强盗 背时花花--骂人的话 你个砍老壳滴也--骂人的话

第五篇:北京土话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北京土话

2007-07-11 22:58:46

大中小

褃节儿(ken4 jie2)——关键、紧要的时刻 例:到这褃节儿了,你怎么不去了

勾儿的(gou2 de)——相当于“小样儿”,多用于调侃 例:你个小勾儿的

麻利儿(ma2 li1)——赶快,快点 例:跟我走吧,麻利儿的,快收拾收拾

嘿儿喽着(hei1 lou4 zhe)——让某人骑在自己的脖子上,一般为小孩

例:看不见让你爸嘿儿喽着你

片儿汤话(pian4 tang1 hua4)——指没用的闲话、废话 例:甭跟我说这片儿汤话

傍家儿(bang4 jia1)——指情妇,官称二奶 例:快瞧,那个就是谁谁谁的傍家儿 小力笨儿(xiao3 li4 ben4)——在店铺、车站或码头等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例:你个小力笨儿,还敢偷懒

颠儿了(dian1 le)——形容走了,离开了 例:哥们儿您忙着,我先颠儿了

末了儿(mo4 liao2)——最后,最终 例:真够臭的,末了儿让人给灌进一个球

点儿背(dian2 bei4)——形容运气差,倒霉 例:今天真点儿背,钱包丢了还摔一跟头

全活儿(quan2 huo)——指齐全、多、丰富 例:炸酱面的菜码可得全活儿

底儿掉(di2 diao4)——形容从上到下,完完全全 例:赌输了,赔了个底儿掉

发小儿(fa4 xiao2)——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 例:甭说了,他是我发小儿 担儿挑(dan4 tiao1)——姐妹俩的丈夫 例:我们两个是担儿挑

翻扯儿(fan1 che)——发急、发火、发脾气 例:你别老跟我这翻扯儿

老家儿(lao2 jia1)——指父母、长辈 例:一定得孝顺老家儿

念秧儿(nian4 yang1)——求别人事情,但又不直说 例:他那是跟你念秧儿呢,想让你帮忙

哪一出儿(na2 yi4 chu1)——指不明白别人的意思 例:你唱的这是哪一出儿?

角儿(jue2)——形容人有头有脸,不一般 例:他你可惹不起,他可是个角儿

照眼儿(zhao4 yan2)——斜眼看别人,指不服、挑事 例:你在跟我照眼儿一个试试

撂高儿 打远儿(liao4 gao1 da2 yuan2)——向远处观察、张望 例:我使劲地撂高儿打远儿,就是看不到你

情儿(qing2)——意思是 上赶着 主动着 例:你情儿了半天,没讨好吧

倍儿棒(bei4 bang4)——形容特别的出色 例:身体倍儿棒~吃嘛儿嘛儿香

猫腻儿(mao1 ni4)——隐私,私情 例:就你们俩那点猫腻儿

能个儿(neng2 ge)——厉害,长本事 例:你可真能个儿

那主儿(nei4 zhu2)——指那个人,有贬义 例:那主儿可不好惹

念想儿(nian4 xiang)——念头,想法 例:我也就留个念想儿

屁颠儿屁颠儿(pi4 dian1 pi4 dian1)——高兴得来回跑,形容非常高兴 例:瞧给他美的,屁颠儿屁颠儿的

盘儿靓(pan2 liang4)——原为北京小流氓黑话,形容相貌好看漂亮 例:快瞧快瞧,那女的这盘儿靓

死心眼儿(si2 xin1 yan2)——思维不灵活,不机灵 例:你这人怎么死心眼儿啊

事儿(shi4)——麻烦、啰嗦、事情多,拘小节 例:你丫可够事儿的

傻冒儿(sha2 mao4)——傻子,形容人愚蠢、笨 例:傻冒儿了吧

塔儿哄(ta hong4)——混事的意思 例:别跟这塔儿哄,哪凉快哪呆着去

塌了秧儿了(ta1 le4 yang1 le4)——倒闭关张,事情失败 例:这笔买卖可塌了秧儿了

味儿(wei4)——形容空气不好,味道大 例:什么东西着了,可真味儿

鞋倍儿(xie2 bei4)——就是指鞋 例:我的鞋倍儿,跑哪去了

下套儿(xia4 tao4)——下圈套 例:你可别给我下套儿,兄弟

下巴颏底下打溜儿(xia4 ba ke1 di3 xia4 da3 liu4)——意思是有所仰求于某人 例:暂无

一晃儿(yi2 huang4)——形容时间快,一会就过去了 例:一晃儿,5年过去了

一准儿(yi4 zhun2)——一定,肯定 例:他一准儿又上哪消遣去了

洋落儿(yang2 lao4)——最初指洋货,后来通用。意为吃剩下或剩下的东西

例:把这些洋落儿带回去,别遭尽

痒痒筋儿(yang3 yang3 jin1)——指喜欢爱好的事情 例:吃肉可是他的痒痒筋儿

悠着点儿(you1 zhe dian3)——适当的,提醒别人慢着点 例:大妈,我帮您吧,你可悠着点

这当儿(zhe4 dang1)——这个时候,这个节骨,指关键的时候 例:咱们趁这当儿溜出去吧

张儿(zhang1)——形容人的岁数,一张为10岁。张儿的由来为“大团结”,即十元人民币,一张为10元。 例:奔三张儿的人了,还一事无成

支着儿(zhi1 zhao1)——给别人出主意、计谋 例:老张,快来给我支着儿,非赢了他不可

不开面儿(bu4 kai1 mian4)——不给人留情面 例:你这人可真不开面儿,至于么

变着方儿(bian4 zhe fang1)——想尽各种办法 例:变着方儿的给我找麻烦

不得劲儿(bu4 de2 jin4)——不舒服,不自在 例:这两天不得劲,给我拔两罐子

拔份儿(ba2 fen4)——高人一筹,胜人一仗 例:你要是有个城里的亲戚,那多拔份儿

板儿爷(ban3 ye2)——蹬三轮的人 例:当个板儿爷可不容易

搓火儿(cuo1 huo3)——生气、焖火 例:今儿可够让人搓火儿的

彩儿(cai2)——精彩的地方 例:今儿可出了彩儿了

打磕呗儿(da3 ke1 bei)——优柔挂断或说话不清楚 例:有事直说,甭打磕呗儿

打奔儿(da3 ben1)——接吻,嘴对嘴 例:你瞧那俩人干什么呢,人家亲热打奔儿呢

打这儿(da3 zhe4)——从此时此刻起 例:打这儿起,别让我看见你

灯泡儿(deng1 pao4)——借某人来当陪衬或幌子,来达到某种目的 例:甭理他,他就是个灯泡儿

打水漂儿(da3 shui4 piao1)——行动、付出没有回报 例:这几万块钱算打水漂儿了

打喜儿(da3 xi3)——给某人好处费。一般为暗中相送,带有一定回扣的性质

例:你帮了我不少,我得给你打喜儿

哥们儿(ge1 men4)——朋友亲近的称呼 例:你再招我,我找我哥们儿去

见天儿(jian4 tian1)——天天,每天 例:见天儿的跟我这捣乱,真烦

将将儿(jiang1 jiang1)——正好,正合适 例:你做这东西真棒,将将儿好

抠门儿(kou1 men2)——小气 吝啬 例:你也太抠门儿了

块儿(kuai4)——身体上的肌肉,形容壮实 例:瞧咱这块儿

溜儿溜儿(liu1 liu1 de)——从始至终,形容时间长 例:我在前门溜儿溜儿等了一下午

甜不嗖儿(sou1)的、苦不英儿(ying1)的、酸不唧儿(jing1)的——都形容食物的味道

例:我吃着怎么甜不嗖儿的、苦不英儿的还有点酸不唧儿的

遛弯儿(liu4 wan1)——散步,溜达 例:吃饱了遛弯儿去

消化食儿(xiao hua shi1)——消化食物,多指吃饱了去散步 例:你们吃着,我得消化食儿去

压根儿(ya4 gen1)——打一开始 例:我压根就没输过

门儿清(men2 qing1)——原是麻将术语,指没有卉。现指明白、清楚 例:这事我门儿清,你可难不住我

没溜儿(mei2 liu4)——没谱,不着边际,没正经 例:你就办这没溜儿的事成

末不丢儿的(mo4 bu4 diu1 de)——形容不好意思 例:你别老末不丢儿的,大大方方的

蔫儿坏(nian1 huai4)——表面没什么,心里特别坏 例:你可不知道那个谁,蔫儿坏蔫儿坏的

蔫儿有准(nian1 you3 zhun3)——心里有数不表现出来 例:别克塔傻不嗬嗬,心里蔫儿有准

闷得儿蜜(men1 de1 mi4)——保密不声张或背着别人做事 例:你们玩着,我找个地闷得儿蜜去了

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业障---作孽、罪过。

摆龙门阵---四川话,闲聊天的意思。

一绷子---北京土话,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 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片子---"片"读骗,片子即名片,北京新土语。 猫着---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 替---也叫"T",即人民币,属于道儿上的黑话。 妈咪---歌厅的女领班。

怯勺---北京土话,不懂行,闹笑话的意思。 全活儿---京城隐语,即卖身,也就是暗娼。 傍着---即依附,"傍家儿"一词由此引申而来。

葛---北京方言,即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葛。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雁么虎---蝙蝠。北京方言。

大喇---喇,北京新土语,指出卖色相和肉体的放荡女人。"喇"的前边加上一个"大" 字,是强调其名气和"宰人"的狠劲儿。考证"喇"的词义,与"拉人"有关,"拉人"即"宰人","喇"是"拉"的音变。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雷子---黑话,即便衣警 察。

盘儿---北京的黑话,即脸蛋。盘儿,从"脸盘"这个词衍化而来。 底儿掉---北京土话,知道对方的老底。

老坷垃完---北京土话,自蔑老而无用、保守的人。

扫听---北京土话,四处探听,扫听与打听不同,"扫"带有更为主动的意思。

张着神---北京土语,留心留意。

逗牙签子---北京土语,开玩笑的意思,与"逗咳嗽"、"逗闷子"、"逗哈哈儿"等类似。

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玩蝎了虎子---北京土话,蝎了虎子就是壁虎,爬得轻快,人不易抓住。"玩蝎了虎子" 的意思是让人摸不着,形容人比较滑头。 端了---北京土话,抄了的意思。端,即"连锅端"的简化用语。 瞜瞜---北京土话,看,瞧,瞅的意思。

撒癔症---北京土话,夜间到处乱逛,癔症本是一种病症,此话是引申过来的。

把不住---北京方言。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折---读"舌",北京新流行语,即犯了案子被公安人员抓了起来。最早是隐语,即黑话,后被青年人引用而流行。

折---读"遮",折跟头的折,本是一句隐语,即被公安人员抓起来的意思,后成为流行语,"折进去"、"折进来",就是被关起来的意思。 全须全尾---北京土话,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尾,读"以儿"。 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拿大顶---北京方言,倒立。

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翻扯---北京土话,发急,发火的意思。

把不住边---北京土话,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挑费---北京土话,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挑,读ti?o。 五积子六瘦---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老家儿---北京土话,指父母。"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百年---北京土话,死的意思。 迄小儿---北京土话,从小的意思。 小蜜---情妇。北京新流行语。 掉腰子---北京土话,耍花招。

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纳兰容若的诗十首下一篇:女教职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