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23-01-13

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是临床硬膜外麻醉的常用药物。行开胸术的患者在麻醉手术过程中较易产生心率变异, 我们采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2种药物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麻醉, 并研究了其中麻醉过程中的心率变异性,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74例开胸手术患者, 男性41例, 女性33例, 年龄从31~71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56.4岁, 所有患者均无脑、肝、肾、肺等脏器的功能异常, 检查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 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和气管插管禁忌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7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病症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前30min, 静注东莨菪碱0.01mg/kg和戊巴比妥钠1mg/kg。入手术室后使静脉通路开放。

1.2.1 观察组患者麻醉方法

患者平卧后硬膜外注射5mL0.375%的罗哌卡因进行试验、无异常后追加注射6mL0.375%的罗哌卡因、缓慢静注芬太尼3μg/kg、用输注泵 (Graseby 3500) 静脉输注异丙酚, 设置血浆靶浓度为3μg/mL, 15min后阿曲库铵0.6mg/kg静注, 快速行麻醉诱导插管, 给予患者机械通气, 术中每30分钟给予患者诱导量1/4的阿曲库铵静注, 以维持肌松, 每45分钟硬膜外追加6mL0.375%的罗哌卡因, 整个手术过程中按上述频次给予硬膜外用药和异丙酚输注。

1.2.1 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同观察组, 将0.3 75%罗哌卡因改成2%的利多卡因。

1.3 观察指标

手术全程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等指标。麻醉前的LF、HF、LF/HF作为基础值 (T0) 。记录插管前 (T1) 、插管后1min (T2) 、切皮时 (T3) 、去肋骨1min后 (T4) 、手术开始1h后 (T5) 和拔管后 (T6) 时间点的心率变异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 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RV比较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1-T6时段, LF、HF、LF/HF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组内进行比较:各时段的LF、HF、LF/HF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开胸手术是临床的大手术, 一般都存在操作复杂及手术时间长的问题, 临床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但这不能有效的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应激反应, 同时增大了产生严重心血管系统反应的风险[1]。很多资料显示, 对开胸手术患者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方法进行麻醉, 能较好平衡心急氧供需关系, 还能改善心肌缺血状况的发生, 减低心律失常发生率[2]。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用于开胸手术, 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 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抑制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达到高危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本组资料显示: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麻醉, 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该方法能安全用于临床麻醉。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患者产生的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 选取74例开胸手术麻醉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联合其它麻醉药对患者进行麻醉镇痛, 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其它麻醉药对患者进行麻醉镇痛。观察2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过程中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等指标情况。结果 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过程中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等指标变化,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0.375%的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行开胸手术的患者, 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该方法能安全用于临床麻醉。

关键词:0.375%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开胸术

参考文献

[1] 杨雪媛, 胡晓, 吴新民.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26:965~968.

[2] 费建芬, 钱晓敏, 汤程, 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4) :345~3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垃圾焚烧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要点下一篇:探讨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