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批评视角的语言方面结合翻译理论赏析《傲慢与偏见》

2022-09-13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 通过描述母亲班纳特对待女儿出嫁的做法, 展现出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女子对待婚姻观所持的不同态度, 进而表现出作者本人的两个婚姻观:因其财产、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婚姻是失败的;而婚姻不考虑现实因素也是没有美好未来的。不同的翻译版本根据不同的翻译理论所表达出的人物感情色彩相差甚大。由美国人奈达 (Eugene Nida) 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功能对等”是指翻译是要求两种语言译文的一一对应, 而是在两种语言间功能上实现对等。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 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并非易事, 做到“信”已不易, 兼顾“达”则是一大难事。简明优雅就更是另一种境界。当然, “信达雅”触及了文学翻译的痒处。本文选自《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片段, 从翻译批评视角的语言方面结合翻译理论进行浅析不同翻译产生的效果。

“My dear Mr.Bennet, ”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

“But it is, ”returned she, “for Mrs.Long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Mr.Bennet made no answer.

译作一:有一天, 班纳特太太对班纳特先生说:“我说, 我的好老爷, 尼日斐花园租出去了, 你听说了吗?”丈夫回答道, 他没有听说过。“的确租出去了, ”她说, “朗格太太来过咱们家, 她把这件事, 详详细细地都告诉我。”丈夫没有搭理她。

译作二:“亲爱的贝纳特先生, ”一天, 班纳特太太对班纳特先生说:“你有没有听说尼日斐庄园租出去了?”贝纳特先生回答道, 没有呀。“的确租出了, ”太太说道, “朗太太来了, 她把这事全都告诉我了。”贝纳特先生没有说话。

译作三:“亲爱的老头子, ”一天, 贝纳特太太对班纳特先生说, “你有没有听说?尼日斐花园庄园终于租出去了。”丈夫说没有“真的租出去了吗?”贝纳特太太说, “因为朗格太太刚来过这儿, 她把尼日斐花园庄园出租的事情全都告诉我了。”贝纳特先生没有说话。

译作二和译作三都采取了顺序翻译, 句首是班纳特太太说的话, 这样给读者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特别效果, 读者很快就会感受到这是一个多嘴的妇人。同样也展示班纳特太太的絮絮叨叨以及为她很想把女儿嫁给有钱的人的想法做了铺垫。译文显得生动形象。而译文一则以传统的“讲故事模式”, 虽然达到了“忠实原文”的效果, 但这样就显得平铺直叙, 人物形象烘托不出来, 很难突出主题。而对于丈夫的回答, 三位译者的翻译十分相似, 但仔细研究, 便会发现译文三的翻译的不同之处, 把丈夫对待太太的冷漠态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就达到了班纳特太太与班纳特先生的对比效果, 突出强调班纳特太太的人物形象。不难发现, 只有把人物对话的强烈对比展现出来, 才能更好地体现奥斯汀的反讽艺术。

小说所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更能将文章的主题和任务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一般说来, 小说是集其他文学形式于一体。因此, 翻译人员应该更加关注人物语言个性的翻译, 从而揭示各类人物的形象, 才能更易将主题表现出来。俗话说:言为心声, 言如其人。作为翻译, 就是要善于品位原作者字话里行间的信息, 更好地再现小说任务各自独特的言语方式, 从而将人物的性格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

从三位译者的译作来看, 都能很好地将小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但是对于小说风格的翻译, 从翻译批评的视角以及翻译理论来看, 则主要是表达形式的再次展现。如果以这只为传达原味的意思, 虽然做到了严复提出的“信”, 但容易忽略原文特定语言表达形式所产生的文体效果。所以翻译批评视角和翻译理论的相结合更有助于更加准确地传递原文的内涵, 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艺术价值。

摘要:翻译批评是人们赏析古今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翻译视角则从语义与翻译、句法与翻译、风格翻译论、语用与翻译论、文学翻译论主题人物 (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外貌、风格情感移植、节奏、美学等) 来进行赏析作品。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傲慢与偏见》从婚姻观, 女性主义等各个方面研究不少, 本文则从翻译批评的视角并结合翻译理论来赏析《傲慢与偏见》的优美之处, 旨在更好欣赏作品。

关键词:翻译批评视角,语言方面,翻译理论,《傲慢与偏见》

参考文献

[1] Hawked, D. (tra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Group, 1973.

[2] 胡显耀.李立.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3] 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4] 刘宓庆.当代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6.

[5] 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

[6] 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2.

[7] 周仪、罗平.翻译与批评[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8] 周兆祥.译评:理论与实践[A].黎翠珍。翻译评赏[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跨度斜拉桥中斜拉索的时域减振分析下一篇:高校纪念品市场分析及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