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席勒的美育思想

2023-02-24

席勒的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又有一定的矛盾性, 中外有不少学者都在对他进行研究, 其研究热情经久不息, 且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有人认为席勒所构建的审美王国是充满幻想的, 不切实际的, 然而在对席勒的原著进行了细细的品味之后, 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就会产生:席勒的美育思想难道真是逃避现实, 是在作乌托邦式的幻想吗?

一、席勒美育思想的内涵

席勒生活的时代, 自由、平等、博爱是人们的普遍追求, 以实现人的“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他的美育思想。对于封建专制制度他是强烈反对的, 对于自由、民主他则热情地呼唤, 希望革命能够到来。但是,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向席勒想象中的那么好, 他所向往的“理想王国”根本不可能实现, 真正的自由也无法到来。在席勒看来, 法国革命之所以没能实现自由, 人性的堕落是其根本原因。

真正的自由人应该如何才能获得呢?席勒认为, 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的途径即是审美教育。因此, 他写了一本关于审美的书, 即《美育书简》。通过审美, 人们就可以实现自由。席勒认为, 在审美的国度里“性格的完整性”才可能实现。美育能够使人成为幸福和完美的人, 因此, 席勒主张审美教育。席勒认为, 艺术的根本属性是“表现的自由”, 社会上的政治污染不应该影响艺术, 艺术是纯净的, 它可以培育高尚、完美的人性, 使人的自由能够充分实现, 人的尊严真正得到维护。因此, 能成为以自由为内涵的美育的重要手段的只有艺术美。

然而, 美如何能把两种对立的特性统一到自身, 席勒认为人的身上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因素:第一是“人格”, 第二是“状态”, 经常变动的是人的状态, 永久不变的则是人的人格。人是个矛盾体, 人性要想得到完整统一就必须调和人性的矛盾。由于“人格”与“状态”的相反性, 他们往往会产生两种对立的力量, 即“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 也即物质冲动;另一种则是理性冲动, 也即形式冲动。人性要想得到完整统一, 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 存在在人身上的这种矛盾性则必须调解, 我们必须把它们的对立性消除, 这就需要借助一种力量, 即第三种力量——“游戏冲动”。

如何拯救分裂的人性, 在席勒看来, 美与游戏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美和游戏中, 人可以释放自己, 也就达到了真正的自由。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共同对象都是美, 游戏冲动的对象也是美。人在充分自由的状态下创造的审美活动即是“游戏冲动”。这种自由活动是以指向美本身为目标的, 它既不依托感性的物质需要也不受理性的道德纪律的约束。人在游戏的过程中, 那种自由的审美状态让人的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得到了统一, 人克服了自身的人性分裂从而成了一个自由和完整的人。艺术拯救人性的过程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 游戏在审美艺术中和在生活记忆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无论是在当时的西方社会还是在现代的美学思潮中其影响都是意义深远的。在西方美学史上, 席勒把美育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审美教育书简》中, 他不仅正式提出了“美育”一词而且还真正地从审美的角度解决了“人是什么的问题”。

然而, 席勒这种自身的人性学说是缺乏存在的根据的, 它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它只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空泛的人性学说。简单的把人性抽象成人格和状态, 这反而会让审美不自由, 只存在在了精神之中和艺术之中, 然而现实生活还是要接触的, 这样的一种审美自由恰恰是不自由。

后来, 马克思对席勒的美育理论进行了批判地继承, 他不赞同席勒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美育应该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他是从人类的历史实践来看待的。实现美育的目标, 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 不能纯粹地只是因为审美和艺术教育, 还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的政治变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艺术教育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代替的, 这只是席勒的美好的理想, 对艺术教育的作用的过分夸大。但艺术教育可以使人和谐发展。人是爱美的, 审美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从事的自由实践活动, 在审美的世界里, 人的异化得到了扬弃, 人性得到了和谐发展。

三、结语

席勒美育思想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美育的现实意义也是非常迫切的。现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的生存危机也逐渐显现, 因此美育的目标就是要确立感性在人性结构中的本体地位以及让人的生存危机得到消除。在现代的世界, 各种异化与矛盾都在显现, 仿佛人不再是人了,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 因此我们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自身都存在着重重矛盾, 人类不应该为物所困, 而应该改变自己的异化状态, 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然而, 如果只通过审美来解决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 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通过理性的问题来解决。席勒终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的路径, 审美和艺术对重建人的美丽的世界是显得尤为重要的。人类只有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中, 人性才能得到回归, 我们才能走向自由。

摘要: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席勒将审美体验看得非常重要, 他把审美教育提升到了人生美学的高度。席勒提出了著名的“游戏说”, 希望通过游戏把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结合起来, 让人变成审美的人, 人格健全的人, 也即自由的人。他的美育思想体系是比较完备的, 重新看待席勒的美育思想, 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文学艺术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席勒,美育思想,游戏冲动

参考文献

[1] 张玉能.席勒美学论稿[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郑玉明.审美自由与人的类活动——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再认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0) :116.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4] 徐恒醇.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

[5] 张玉能.席勒.秀美与尊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广告的发展对现代营销的影响分析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