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急预案评审

2022-09-13

第一篇:湖北省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2、附件

3、附件

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三)修订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批准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二)完整性。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三)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四)实用性。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五)科学性。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六)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七)衔接性。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指南。

第二篇: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一、目的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生产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副队长:×××

××× 协助组长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3、领导小组成员:×××

×××

×××

××× (1)负责《施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抢险或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组织施工原因调查和分析; (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7)经营部、工程部参与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8)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9)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 (10)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11)对施工现场抢救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4、办公室职责

(1)负责本部门的应急演练的策划与实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本部门的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四、工作程序

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表中的评审内容及要求进行对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表中的要求,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完成《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a关键要素

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如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职责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b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中简写或可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而是预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

2、评审程序

(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审查。会议评审规模和参加人员根据应急预案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

(2)评审准备

应急预案评审应做好以下工作:

a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b通知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具体评审时间;

c将被评审的应急预案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3)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a评审工作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

b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部门向评审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 c评审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d应急预案评审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e讨论通过会议评审意见,参加会议评审人员签字。《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 (4)领导小组应对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就邀请当地安监部门参加。

(5)修订完善及意见处理

a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b评审组组长负责对各位评审人员的意见进行协调和归纳,综合提出预案评审的结论性意见;

c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d反馈意见要求重新评审的,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要求重新进行评审; (6)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发。

五、评审要求

1、应急预案编制后由领导小组组长或领导小组副组长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论证;

2、应急预案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9)73号)的要求;

3、应急预案编制涉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或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当地相关部门同意,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附有专家名单。

六、评审原则

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符合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2、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七、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单位实际:

1、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2、地方政府、上级有关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对措施;

3、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八、评审人员

参加应急预案的评审应由以下人员参加:

1、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2、熟悉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知识;

3、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九、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3、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评审规定的要素;

4、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

5、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体系、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

6、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7、衔接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它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

十、应急预案评审应考虑下列信息:

1、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

2、外部应急经验;

3、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

十一、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论证应当注重下列事项:

1、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2、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3、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4、组织体系的科学性;

5、响应程序的操作性;

6、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7、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十

二、应急预案评审应明确下列内容:

1、应急预案评审的频率;

2、应急演练的方法;

3、应急演练的频率。 十

三、培训

1、培训和训练应针对应急队伍和全体员工进行;

2、办公室应定期对应急演练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应急的方法;

3、部室根据本部门实际要求,确定各自的演练内容,应急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4、在进行应急演练前,演练部门要制定演习方案、演习方式、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

5、应急演练应包括下列事项: (1)、学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2)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3)演习现场规则; (4)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5)安排相关的后期工作; (6)编写书面报告; (7)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8)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6、进行大型应急预案演练时,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及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参加,进入现场观摩指导。

7、应急预案演练应检验和评价下列效果: (1)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2)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 (3)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4)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 (5)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 (6)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 (7)应急预案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8、应急预案结束后,演练单位和部门要在15日内,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编写书面报告,演习人员要进行自我评估,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应急演练总结报告),修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上报安监部。

第三篇:公司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会议

会议第一项:由会议主持人李祥岩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第二项:由企业质量安全部门负责人解正生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和有关情况。

我公司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专门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由我公司法定代表人朱义锋亲自担任组长,陈松林和我为常务副组长,组织对现场状况、应急能力、技术进行了专门评估,依照应急预案导致等法律法规标准编制了公司的各项应急救援预案。

会议第三项:预案评审组对综合预案的内容进行分析。

公司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措施,经过2014年6月7日-6月9日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和基坑坍塌等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应急预案演戏,证实了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强、指挥小组、应急小组分队人选适宜,分工明确,应急物资准备充分,提高了公司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素质,为今后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安全生产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有力保障。

2015年3月17日对紧急疏散、机械伤害、中毒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措施进行了系统有序的演练,基本能按照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来实施营救,方案的可操作性比较强,达到既锻炼队伍又检查了队伍,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现场急救水平,增强了安全防护意识。

会议第四项:预案评审组对预案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评审组:综合意见预案基本符合要素评审的要求,但是没有明确综合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没有规定在什么情况下我才能启动综合应急预案,预案中规定发生事故险情的职工可以直接给消防部门报警,在实际中能不能做到? 会议第五项:评审组给出评审意见,与会人员签字(名单附后)

公司制定的意见预案和响应措施内容全面、适宜、切实可行,能满足应急响应的要求,综合应急预案可以给“基本符合”。

会议第六项:会议主持人宣布评审会议结束。

第四篇: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应急预案与其他预案

《云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应急预案有如下条款:

1.4.1.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主要承担本县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重点)

1.4.4.1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1.4.4.2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对策。

2.2.3.2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5.2.1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4.8.5.2 重症医学科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预案、制度与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提出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4.9.3.1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4.14.2.4执行“特殊管理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

4.14.6.2有完善的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药学人员可熟练执行。(★重点)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4.15.2.8 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

4.15.2.9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4.17.4.3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4.21.1.1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4.20.2.4 有紧急意外情况与并发症的紧急处理预案。

4.21.3.1 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执行医嘱,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记录。

4.25.6.1 加强对放射治疗意外事件管理,有放射治疗意外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4.22.5.2 有明确的事故应急预案。可选

4.22.6.1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由专人负责,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1 4.23.3.1医院有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有应急预案。 5.3.5.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对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5.4.6.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5.5.1.3.手术室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患者交接、安全核查、安全用药、手术物品清点、标本管理等安全制度,遵医嘱正确用药,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5.5.2.3.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健全,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根据需要及时改进工作。

5.5.3.1.有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规范、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常规,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流程。

6.4.5.1贯彻与执行《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与完善职业安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应急预案、处理与改进的制度,上岗前有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6.5.4.2 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6.8.2.1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重点) 6.8.3.3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6.8.5.2 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6.8.7.1 消防安全管理。(★重点)

6.9.6.2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重点)

6.9.6.3建立全院保障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2

预案有如下条款:

1.4.3.1 开展灾害易损性分析,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重点)

2.3.3.1 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3.7.2.1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4.2.4.3 开展防范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的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

4.3.3.1 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4.3.3.2 有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

4.3.4.1 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4.5.2.6 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的规范使用。

4.12.3.2 制定康复相关的医疗文书书写要求、质量控质标准、康复意外紧急处置预案。

4.13.4.1 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4.15.2.9 有药品召回管理制度。

4.19.1.3 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4.19.4.5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重点)

4.19.5.3 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并能得到落实。 4.20.3.3 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5.2.2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5.3.8.1 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6.8.7.3 加强危险品管理。

第五篇:应急预案评审会议议程(范文模版)

深圳市金鑫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金鑫钢结构厂应急预案评审会议议程

一、主持人宣布评审会议开始(主持人)。

二、主持人介绍各级政府领导、专家和企业参评人员(主持人)。

三、专家组推选专家组组长(主持人)。

四、企业预案编制人汇报预案编制过程及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主持人)。

五、评审专家组现场核察(专家组长)。

六、评审专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预案进行评审,并提出质疑(专家组长)。

七、专家组召开闭门会议,提出评审意见(专家组长)。

八、专家组组长宣读评审意见(专家组长)。

九、企业对专家组的意见发表意见(专家组长)。

十、街道安监办领导讲话(主持人)。

十一、区安监部门领导对预案评审进行总结(主持人)。 十

二、评审会结束(主持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绘本你看起来很好吃下一篇:环保部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