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冲击与影响浅析

2022-09-13

1 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讲授法

教师以口头讲述的方式直接向学生解释含义、论证原理、叙述事实等一种教学方法这是我国各个高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很多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是缺少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难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

1.2 阅读法

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课堂上的时间更是珍贵。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学生自己阅读材料领略其中的内涵。阅读法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有不少人建议在网上下载书籍阅读,其实实实在在的书本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书中去。

1.3 交流法

老师有目的的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回答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一面。如果老师反复提出问题花费的时间久,且只能针对几个学生,而不能普及全班学生。同时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较高,要有知识储备和交谈的技巧。

1.4 小组讨论法

每一门课程都会有小组讨论的过程,这是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而言,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或者分成小组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发表成员之间的不同看法,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这种学习方法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但是它消耗的时间长,尤其是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不仅要完成书本的教学任务还要留出时间进行讨论。对老师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2 大数据对教师常用方法的冲击

2.1 对讲授法的冲击

作为老师我们都清楚,讲授法的中心是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知识的传播。大数据对讲授法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传播的信息以及传播的途径和方法上。例如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散发学生的思维。

2.2 对阅读法的冲击

阅读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想象的能力,但这只是针对偏文科性的科目,对于理科的书阅读起来有些难度,在理科中有大量的数字符号。阅读法主要依据材料的难易,很难做到客观公众。

2.3 对交流法的冲击

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提出问题,教学问题通常蕴含着老师的教学水准,且知识本身就是比较复杂多变的,对知识逻辑要求比较严谨,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要深思熟虑。

2.4 对讨论法的冲击

教学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具体要求点也不同,教师在合理掌握教学教材的要求,同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既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传授,也不同于交流法的分享。大数据具有敏感性和迅速性,会在短时间内预测多种教学要求,教师在拟定课题时,有时候也会面临困惑,是综合还是单个都要考虑到。

3 挑战大数据对教学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3.1 改变思想,树立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不仅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思维都将产生巨大的变革。

3.2 带领学生主动走进网络

教会他们搜集、分析数据。大数据的时代,鼓励教师大胆地走进网络,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学会搜集、分析和整理数据,让互联网技术为教育更好的发展服务。

3.3 教授学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

大数据更多的要求是用数据呈现教育,让真实合理科学的数据服务于教学,教会学生管理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利用挖掘数据,提升自己的学习空间。

结束语

大数据虽然带给我们无穷的资源财富,却也存在很多理论风险,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认识到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教育也不能仅凭大数据来左右,反而需要的还是更多的优秀教师,同时,教师不能将学生血液大数据看为学生的全部。此外不能过于依赖大数据,多数情况下,是需要我们个人完成的,而且大数据对于用户个人隐私很难兼顾,也存在着风险。大数据一方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要扬长避短,把大数据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克服其消极影响,真正为教育事业服务。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指导,在理解大数据含义的基础上,以其为指导,把素质教育和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相结合,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大数据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迎接大数据有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分析了大数据自身的缺点,要扬长避短,发挥大数据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真正让大数据为教育事业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方法,冲击和影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应用下一篇:氟比洛芬酯术毕前给药对术后芬太尼镇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