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饮酒诗探析

2022-11-03

1 饮酒诗体现出苏轼内心世界与仕途艰险环境的矛盾

酒可以使古代文人在沉重的封建压迫下获得暂时的解脱。陶渊明、竹林七贤、陆游、辛弃疾等就是用酒来发泄自身反对当时社会压迫最典型的代表。而“苏公一生凡九迁” (元·脱脱《宋史》卷九第527页) 得意时少, 失意时多。在变法新旧的两派势力相互斗争的漩涡中, 苏轼的整个人生都处于一个非常艰难而又危机四伏, 常常遭到异己攻击的环境中, 他不得不一次次地向皇上解释并乞求外任, 诗人复杂的身境和心境当可以想见。谪居黄州时曾作《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诗中有句:“形容虽是丧家狗, 未肯弭耳争投骨。”这是他经过宦海沉浮之后对自己精神的概括。因此在这段时间里, 苏轼所著作的饮酒诗中《和陶饮酒》其五云:“小舟真一叶, 下有暗浪暄。夜棹醉中发, 不知枕几偏。天明问前路, 已度千重山。嗟我欲何为, 此道常往还。未来宁早计, 既往复何言”。可看出苏轼本人对政治形势的危急和险恶有种无奈的感慨。“我观人间世, 无如醉中真” (《饮酒四首》其一) 。

然苏轼身边, 还是有不少奸诈小人, “他们是一团驱之不散又不见痕迹的腐浊之气, 他们是一堆飘忽不定的声音和眉眼” (《余秋雨散文》) 。“是身如虚空, 谁受誉与毁” (《饮酒》其六) , 苏轼就是在这样尔虞我诈的环境之中, 艰难的寻求自身的出路。

“甚欲随陶公, 移家酒中住” (《和陶神释》) , 但终究“醉醒要有尽, 未易逃诸数” (同上) , “醉中有归路, 了了初不迷” (《和陶饮酒》其九) “惟有醉时真, 空洞了无疑。坠车终不伤, 庄叟不吾欺” (同上) 他就是这样, 在清醒与沉醉之间交织。我们也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苏轼作品中所流露的真实的感情, 更多的是感慨和无可奈何。沉重的心灵之中夹杂着一丝丝的痛苦, 但在现实里却寻求不出新的出路, 于是就只能酒乡梦境中求取解脱, 这是诗人找到的整合内心世界与仕途艰险环境冲突的一个无奈的选择方式。

2 饮酒诗体现出苏轼独特的人生态度与智慧

苏轼是一个酒量极少却酒瘾极大的人, “饮少辄醉”, 但在饮酒的过程中, 他却找到了人生的安适和快意。“偶得醉中趣, 空杯亦常持” (《和陶饮酒》其一) ;“我饮不尽器, 半酣味犹长” (《湖上夜归》) ;“譬如饮不醉, 陶然有余欢”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 ;“斗酒与只鸡, 酣歌饯华颠”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大作尔社, 一醉醇美” (《和陶劝农》) ……显然苏轼的饮酒, 不是为了逞一时口腹之快, 亦非为显示自己饮酒的豪壮, 而是为求一种精神上的适意。这一点也可在他早年的文章《前赤壁赋》中得到印证。“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苏词, 便不用“豪放”字样, 而是别有会心地指出“东坡之词旷”。旷, 不单是东坡词的艺术风格特征, 也是东坡性格系统中的重要方面。“旷”的含义比较好理解。“适”是指通过内省体验实现个人主体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亲和谐调, 并从普通日常的生活中去细细咀嚼和发现愉悦自身的美。旷与适二者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苏轼这位一代宗师旷达的人生态度。

饮酒到最后成为了苏轼的一种情趣, 一个智慧抒发的场所。苏轼那一句“我性不饮只解醉”将其饮酒的智慧存放其中, 甚至达到了“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的思维, 也达到了个体生命既超脱世俗束缚又把握自我意识的高妙境界, 尽得自然之妙, 人性之妙, 理性感性之妙, 游弋其间, 寓意于物而不受制于物, 旷达自适, “若有思而无所思, 以受万物之备”, 不堪饮又如何?“劝君且吸杯中月。”, 此乐谁知?只有在酒中去“追求和探索另一种他认为美好的生活情趣的建树和憧憬” (朱靖华《苏轼论》) 。

3 结语

“醉中虽可乐, 犹是生灭境” (《和陶饮酒》其九) 。诗人一生感慨与不平, 对人生的参悟、人生态度与智慧的选择, 都寄予酒中, 存于诗中, 这些都体现出苏轼本人悠闲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如其《念奴娇·中秋》云:“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 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摘要:内蕴丰厚、历史悠久的中华酒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从《诗经》始就有许多有关饮酒的诗篇, 随后一直源远流长。可见, 酒与诗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里开始, 历代文人雅士大都与酒保持着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从以酒传情, 以诗赠友;以酒助诗, 诗美酒名;寄酒为迹, 以酒浇愁所产生的诗歌都体现出文人雅士对生活、人生的独特追求。《苏轼诗集》中收苏诗两千余首, 据笔者粗略统计, 其中仅诗题或诗中出现“酒”字的便有四百五十余首, 这还不包括出现了如醉、饮、酌、醒、酿、等这些与酒相关的诗。本文将以苏轼饮酒诗为探析的目标, 分析苏轼这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有名才子, 是如何通过饮酒诗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与仕途之间的矛盾, 以及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关键词:明珠,饮酒诗,心态

参考文献

[1] 横山伊势雄, 张寅彭.关于苏轼的“和陶诗”[J].阴山学刊, 1998 (2) :9~15.

[2] 邹煜.试论苏轼的写梦词[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4) :53~57.

[3] 孙嘉毅.洒脱旷逸的人生写照出尘绝俗的诗心雅韵──论苏轼的黄州散文[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9 (1) :50~53.

[4] 沙雪莹.谈苏轼诗中的自然山水动态美[J].北方经贸, 1998 (6) :145.

[5] 刘扬忠.酒趣·诗心─从苏轼的饮酒看其文化性格[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3) :84~88.

[6] 王定璋.飘逸不群与空妙自然──李白与苏轼的文化意义[J].九江师专学报, 1998 (2) :81~86.

[7] 谭玉良.苏轼岭海时期的遭遇和人生反思[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3) :38~44.

[8] 李德身.苏轼酒诗品赏 (待续) [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4) :10~14.

[9] 李德身.苏轼酒诗品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 (1) :12~18.

[10] 严明.论苏轼诗歌的绘画美[J].攀枝花大学学报, 1998 (2) :29~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议精品学校的创建下一篇: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生语文朗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