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2023-02-03

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决定了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 创新的世纪, 这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顺应这种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全面发展, 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完善人格。倡导教师多渠道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 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真正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使学生切实感受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山东省微山县水上运动学校、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校随机抽查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生64人, 女生36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了近年来“教师和学生定位关系”相关资料, 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而全面的文献资料。

2.2.2 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访谈所获的相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2.3 事例说明法:根据列举相关事例进行分析说明。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课堂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完全不考虑他们的兴趣、需要。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成了教师和家长按统一标准模式生产的样品, 使得他们的个性、灵气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对学习索然无味。甚至有的学生将我们的教室比喻为“文明监狱”, 主动学习已成为一句空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 利用较为普通的电视媒体, 拓宽学生视野。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 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 引导学生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的《我想知道》, 山东农科台的《揭秘》等一系列的科技节目, 此举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实验教学的不足, 而且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眼界。同时有趣的实验、神秘的现象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动手能力。有位同学在看完与大气压有关的一个实验后, 迫不及待地买来了鹌鹑蛋, 拉着我来到教室看他的表演。只见他先把热水倒进啤酒瓶, 将瓶烫热后倒出, 然后把一煮熟去壳的鹌鹑蛋放在瓶口, 随着“嘭”的一声, 蛋进入了瓶内。教室内欢呼雀跃, 同时“你能把鹌鹑蛋再弄出来吗?”的声音已响成一片。看着同学们如此高的兴致, 我及时对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认为鹌鹑蛋还会完好地被弄出来吗?请拿出你们自己的方案, 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在我的积极地引导下, 同学们不仅设计了多种方案, 还初步总结了“一定量的气体, 温度越高压强越大”的规律。一段时间下来, 大部分学生都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不仅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电视上的科普知识, 有条件的学生还利用电脑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 来满足自己日益增强的求知欲。

(2)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发展。

“神舟六号”的发射, 让国人为之振奋, 广大的中学生更是兴奋不已。在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 通过有效地引导, 把学生带入了科学的世界。他们通过看电视、查资料,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神舟六号”上的一系列现象, 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有用、有趣, 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

3.2 在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比较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 缺乏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的教育, 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 不能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新课程理念则要求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 训练学生思维, 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对人教版三年制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110页的例题做了如下处理:

(例题) 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 用这个瓶子, 能盛多少煤油?

这是一个很常规的题目, 比较简单, 大部分学生能抓住V油=V水这一潜在条件, 获得正确答案, 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给出了比较简便的解法。

面对不同的解法, 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对比不同解法的优劣, 然后继续追问:“能否改变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自编一新题”。经筛选后, 讨论新编题: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的水, 能盛0.8千克煤油, 煤油的密度是多少?学生解答后,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此题对你有何启示?”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交流后, 大部分同学能基本上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既然利用新编题目能知道煤油的密度, 那生活中的其它液体如牛奶、酱油等的密度我们也能知道。

3.3 在教学实践中建构互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1) 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甚至会比学识渊博更重要。学生的学习活动, 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交际活动, 是受情境制约的。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民主平台, 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中营造允许学生自由发展的教学情境,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抑感, 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潜能。养成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勇于质疑的科学品质。具体做法主要是: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甚至鼓励他们“犯错”——让他们明白课堂上的错误是为了课下少犯错, 现在犯错是为了将来少犯错, 杜绝课堂上讥笑同学犯错的劣习。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 既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课堂教学真正的做到“竞争与合作同在, 欢乐与激情并存。”

(2) 大力进行赏识教育。

有人曾将医生和教师这两个职业进行了对比, 其中的一个不同点是说:医生努力地在寻找病人的缺点, 以防患于未然;而教师则需大力挖掘学生的优点, 并把它放大再放大, 这个真正道出了赏识教育的精髓。赏识学生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 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 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但传统的精英教学, 使得“赏识”成了优等生的专利。其实对“后进生”的关爱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他们更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给他们鼓励、赏识、尊重他们的人格, 重建他们的自信, 让他们充满信心地生活, 这不是更大的成就吗?赏识自己的学生, 进而享受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相信, 这是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

4 结论和建议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应尽量体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这样他才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摘要: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学习惯, 反思旧的课堂教学行为, 重新认识, 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 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极富有生命力的血液。

关键词:教学,学生,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 阎金著.中学物理教与学.

[2] 张宪魁著.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3] 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定位的探考下一篇:法治——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