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心得体会

2022-12-11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建国60周年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建国60周年心得体会

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建国60周年作文:祝福国庆60周年心得体会

国庆节期间心得体会感想作文征文:人民快乐祖国快乐,祖国快乐我们快乐

2008年9月25日,我们国家的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完美成功飞天,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向我们中国。此前,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国热”冲击波。这次在国庆节前夕的“神七”飞天,再一次告诉世界,拥有13亿人口的这片热土,不仅是通畅、生动和微笑的,而且是充满激情、梦想和活力的。

自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神舟飞船已经是第七次出征。继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之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一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茫茫太空将第一次展现中国人的矫健身姿。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59个生日。这是一个精彩的生日,也是一个快乐的生日。

快乐来自于成功。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让中国走近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曾经饱受屈辱和苦难的中华民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所说:“我相信,历史学家将把2008年奥运会,看成是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快乐来自于丰收。3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变化和震撼。许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转眼就变成了现实。而且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在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更在于30年改革开放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却可以“搬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都将走向“深层次”。

快乐来自于齐心。今年以来,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两大自然灾害。一是南方冰雪,二是汶川地震。但人们很快发现,从灾区到全国,从前方到后方,从出力到出钱,到处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场面。这是一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画卷,也是一幅令世界震惊并对中国刮目相看的画卷。

快乐来自于进步。从“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到“神七”飞天,标志着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迈向一个新高度。恰如胡锦涛主席所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们倍加自豪和快乐。

快乐来自于发现。当前,全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规律,也是发展的理念。过去不少人都以为,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就是发展。而今天我们看发展,不仅要看“成果”,而且要看“成本”;不仅要看“收获”,而且要看“代价”,不仅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因为人民快乐,所以祖国快乐;因为祖国快乐,所以我们快乐。虽然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虽然我们前边的路还很长,但历史的经验和眼前的事实都告诉我们,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第二篇:建国60周年作文: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

建国60周年作文: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2009年的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的历史岁月又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将要辞别2008,迎来2009。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俗话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是告别昨天,走向明天,人生就是辞旧迎新。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辞旧迎新史。告别昨天,一切己写进历史;展望明天,期待在向我们走来。

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要有新的业绩、新的成就,关键是要有新观念。新观念就在于告别消极,迎来积极;告别烦恼,迎来快乐;告别遗憾,迎来希望。新观念就要有新的设计、新的企盼,锁定新的目标;有新的追求,孕育新的情结,踏上新的征程,总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用“旧船票”登“新客船”,翻“老皇历”过“新日子”。

当然,新与旧是相对的,新与旧本身就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辩证法。新陈代谢,是事物的普遍规律。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旧中孕育着新,新中又产生着旧,新旧交替,永无穷尽,这就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历史。"

新年的开端,是奔跑的起点,万物生辉的开始。新的开头,要播下新的种子,这种子充满了诗意,刻画着蓝图,孕育着未来,是收获的前奏曲。有道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迈好第一步,乃至每一步。

在新的一年将要开端的时候,人们常常是盘点过去,掂量现在,展望未来。2008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不寻常又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北京奥运璀璨夺目,神七飞天漫步太空,抗震救灾世界瞩目,两岸关系拨云见日。当然,这一年也多灾多难,年初南方风雪冰冻,五月汶川地动山摇,九月“毒奶”震惊世界,震灾雪灾毒灾灾连灾,真让我们五味杂陈,使我们更加领悟了多难兴邦的深刻内涵,我们民族由此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强。历经了大灾大难大悲大喜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更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全球经济还未从金融风暴的阵痛中醒来的寒冬中,迎来了2009年,这是人类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9”,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年,预示着2009年又将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一年,是我们有着许多期待的一年,也是世界期待中国再创经济新奇迹的一年。2009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风雨飘摇,中国也不平静,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也蕴涵着重大机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坚信中国的发展不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逆转,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继续义不返顾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驶向彼岸!

改革未有穷期,我们还在路上。在前进的路上还会有风险,还会有困难。“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最重要的是要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经济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机遇意识,善于从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里培育有利因素。这一切,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会议己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和部署。

第三篇:建国60周年

从1949年到2009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路径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谢忠强

(运城学院 社会科学部,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探索过程。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从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高度为民族复兴大业作

出了理论和实践贡献。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60年的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正在取得不断 的进步。

[关键词]建国60周年;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09)03-0001-04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 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共 同的历史使命。在这种历史语境下,探讨建国60 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追求民 族复兴的理论探索和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

一、建国后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写进了自己的行动纲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 人民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也是中国共 产党为民族复兴大业奋斗的前期铺垫[1]。从现代 国家政治学的角度而言,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 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同时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 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民族复兴大业的新的历 史起点。

毛泽东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目 标进程概括为两步:一是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二是发展经济,使国家富起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 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 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体、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 而确立了新型的现代国家体制,获得了人民群众的 广泛支持和拥护,表现出强大的行政功能,成为近 代以来社会认同程度最高、组织能力最强、行政效 率最高的政府。国家作为一个超经济的组织发挥 着社会动员和管理力量,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民 族复兴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继续带领中国人 民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论十大关系》、《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集中反 映了毛泽东的探索成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 代初,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基于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毛泽东又提出了关于“不发达社 会主义阶段”的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要用一百年 时间的观点”[3](P. 116)。不仅创造性地提出马列主 1 ①[收稿日期]2009-01-20 [作者简介]谢忠强,男,硕士,运城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 国实际的结合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努力实现

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而且还创 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为今天的改革提供了 理论根据。最早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制 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建立独立 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民 主政治上,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看做国 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而处理方法主要是民主的方 法,这就把民主问题摆到了极其重要的高度,他提 出社会主义最大的民主权利是管理国家事务,是经 济文化权利,而不仅仅是工作权、受教育权。这些 思想成果及其实践经验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第 一代领导核心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探索中华 民族复兴之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

导下,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国 基本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路径向纵 深延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0年的艰苦奋斗,建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启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都作出了不朽贡献。

二、改革开放后第二代领导集体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转折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改革开放,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 次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 展的崭新局面”[4],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 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和团结全国各 族人民取得民族复兴大业新进展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 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引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 事业不断前进。这一理论集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理论贡献。

具体说来,在发展方向上,邓小平理论明确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 归宿和前途。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社 会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 路,成为中华民族复兴首先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邓小平理论坚持“打社 会主义旗、走社会主义路”,始终不渝地把社会主 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发展道路上,邓小平理论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稳妥的方式实现 中华民族的复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 平理论在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英明决 断,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又一理论基础。“基本 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5](P. 375),这是邓小平 理论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根本认识。

在实现步骤上,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解决 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现 实的实现可能。1986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中 国的现代化建设刚起步,也许本世纪末可以看到比 较显著的进步,真正的进步要到下个世纪的三十至 五十年。”[5](P. 183)在依靠力量上,既坚持独立自主, 依靠本阶级的力量,又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国两 制”的伟大构想,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以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以民族复兴激励民众,以 民族血脉作为团结中华民族的根本,把所有积极的 力量都吸纳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中来,使其为民 族复兴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不仅

从理论上为我国的民族复兴事业指明了方向,更在 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努力实现对民族复 兴的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 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需要开拓 者努力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 体以非凡的气魄,领导全国人民坚定地走向理想的 复兴之路[6]。无论是主动抛弃“两个凡是”的樊 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进而领导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还是从经济特区的建设到全国 范围内的开放局面,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 济”的科学论断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宏伟 结论,还是“一国两制”的创造性做法解决了香港 2 澳门问题,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都无不

书写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过程中的智慧和魄力。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和党 内情况的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和环 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 的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敏锐地意识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进一步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三步走”战 略,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 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和殷实,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的小康社会;再经过十年的努力, 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 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 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在新形势下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 进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 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 放,与时俱进,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P. 2)的“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 纪,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又一 思想创新成果。

在新的理论成果的指引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将“三 个代表”的科学理论切实贯彻到实现民族伟大复 兴的实践中去。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 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创新是一 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要不 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 有止境。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 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依靠力 量方面,江泽民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 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第 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对新世纪中华民 族复兴的伟大任务,与时俱进,提出中国共产党要 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增添新力量的思想。 从1989年到2002年的13年间,以江泽民同

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 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辛 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进展。以江 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和特征,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驾驭中国现代化的 方向,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 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外工作开创新局 面。“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 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们公认,这十三 年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 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 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 大增强的时期。”[8]在这个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 值每年增长9. 3%,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年均增 长2. 5%,世界年均增长3%,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 5%。可以说,其他发展中国家每年走一步,我国就 走三步;发达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四步。这是 我国发展史上,也是世界发展史上取得的巨大成 就,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 和团结全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道路上 取得的新进展。

四、第四代领导集体与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最新成果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 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奋进,展示了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美好前景[9]。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 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深入 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世 界发展趋势、汲取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 3 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 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 略思想。这是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 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 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应对改革发展 进入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发展就会有新思路,改革 就会有新突破,开放就会有新局面,就能紧紧抓住 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 好发展,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惠及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

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以胡锦涛同志为核 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还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 大战略思想。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 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 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进 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党 中央基于对“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这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根本性问题的深刻认识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 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10]。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基 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 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的局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增强民族自 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以“八荣八耻”为主 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型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的系统总结,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推进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1]。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 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 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然选择。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是历 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 人的庄严承诺。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 导集体取得的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 成果,为我们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 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 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 局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谢忠强.现代化语境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宝 贵经验[ 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2]萧功秦.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考察[J].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4).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4]逄锦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基本经验———纪念我 国改革开放30周年[ 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8, (2).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6]张静如.邓小平与中华民族复兴[J].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 告[N].人民日报, 2002-11-17. [9]黄志高.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特 征[J].社会主义研究, 2008, (4). [1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11]谢忠强.试论历史教育在弘扬新型荣辱观中的作 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1). (责任编辑 李静丽)

第四篇:建国60周年作文:庆建国六十周年

建国60周年作文:庆建国六十周年

2009年10月,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还是建国六十周年的秋天。

1949年这个秋天,一代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历经六十年的风风雨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岁的生日。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轮回,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六十年,中华沧桑岁月的巨变。

回首六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风雨三十年,中国的经济更快发展,科教更进步,社会更繁荣,人民生活更殷实,

中国,一个多么俊秀的名字!也是一个神奇的神州大地,在这片神舟的地上生活着十三亿中国人,他们勤奋,他们坚强,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您敢为人先,捍卫世界和平;1964年,中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战胜历史罕见的大洪水;2001年,申奥成功,实现了华夏儿女百年奥运梦想,以及同年加入世贸,让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一席之地;2003年,神五升天,成功战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非典”;200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2008年是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是中国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一月,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南方地区;五月,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时的汶川,

天空不再蔚蓝„当建筑一栋栋坍塌,当生命一个个倒下,当眼泪一滴滴掉落,当前途一点点迷茫,是我们的同胞把希望和温暖洒下。八月,祖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并一次又一次的地摘金夺银,取得奖牌榜首位。神舟七号问天,实现了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的梦想!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第五篇:建国60周年征文

神州大地.争艳礼花齐鸣,

国乐奏响时刻,跃起我们五十六个大家庭,

合奏祖国赞的心弦.伟大的祖国赞歌的旋律,

脉搏,跃舞历史长河,跃舞于历史长河

伟大祖国赞歌的优美旋律,蕴得山川海洋,

浴血燃烧,同画祖国赞的情漪,

伟大祖国赞画的神韵,浴血墨,那一世小说网 http://

挥毫九州的大地,唤醒沉睡的中国龙,

奏天之声,威仪于神州大地,

奏响伟大祖国威仪于世界大地的乐章。

神州大地,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

国歌唱起时刻,涌起我们十四亿儿女,

合唱祖国赞的心潮,伟大祖国赞歌的

歌声,歌喉,跳跃神州长空,跳跃于神州长空

伟大祖国赞歌欢快的歌声,

幻的花草兽禽,灵魂燃炽,同诗写祖国赞的情扉。

伟大祖国赞诗歌的乐律,灵魂韵,感化自然界的生灵,

唤醒沉睡的中国凤,唱物之乐,母仪于神州大地,

歌唱伟大祖国母仪于天下大地的赞歌。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hr怎么办理员工辞职下一篇: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