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里的妈妈朗诵词

2022-11-27

第一篇:烛光里的妈妈朗诵词

烛光里的妈妈

“„„啊!烛光里的妈妈„„”正当我陶醉地欣赏着毛阿敏的这首娓娓动听的歌时,优美的音乐戛然而止,屋里顿时漆黑一片—停电了,妈妈放下了手中正在为我编织的毛衣,摸黑点燃了蜡烛。屋里顿时有了光明,透过小小的烛光,我看到了妈妈那双显得十分疲惫的眼睛,我心里酸楚楚的,自小a弱多病的我,前一阵刚刚病愈,妈妈有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了,那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上布满了血丝。妈妈又拿起我的毛衣,专心致志地织起来,烛光里的妈妈显得老多了,不知从何时起,她的眼角又平添了几缕皱纹。在这十五年里,不知妈妈为我操了多少心,给了我多少爱。烛火跳动着又把我带回了十年前„„那是一个夏天,我随母亲回乡探亲。那时我的老家还没有电,一到晚上,家家户户就点上蜡烛或小油灯。

记得小小的烛光总是映着妈妈那忙碌的身影,妈妈一刻不停地照顾病在床上的奶奶。

那时,我不再像以往那样向妈妈撒娇,喊着让妈妈陪,总是懂事的一声不吭。是妈妈教会了我爱别人,关心别人。照顾奶奶睡下了,妈妈便坐在烛光下为奶奶缝制新衣,透过烛光,我看到了妈妈那明亮的双眼,那是一双充满了爱意的眼睛。那时,我总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了。

烛光在我闪烁的晶莹泪光的眼睛里,变成了四个„„六个„„八个„„十二个。这十二支烛光在一个大生日蛋糕上欢快地跳动着,那是我考入重点中学那一年的生日,我透过这烛光看到了妈妈那充满了鼓励、满怀着希望的双眼,是妈妈那一大段祝词使我在信心百倍的激情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这点点烛光串起了一个个深藏在我记忆中的故事,现在又在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妈妈没注意我在凝神遐想,仍借着那淡淡的烛光赶织我的毛衣。我赶紧打开了面前的英语书,读了起来,声音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大„„我一抬头,透过那闪闪的烛光,我又看到了妈妈那满意的微笑。

初三:丁微

第二篇:《烛光里的妈妈》教案

三期《综合作文》标准化教案

五年级

五年级第十讲 《烛光里的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母亲,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母亲。

2.能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情。

3.让学生学会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

多角度认识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充分流露自己的所思所想,引起共鸣。学会用恰当地方式描写母爱。 教具准备: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MV以及相关的视频。 2.写母亲的文章、为妈妈做的贺卡、铅笔、音箱。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不能够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欢迎你们的到来,我叫郭小英,大家可以叫我郭老师,主要是负责如何教孩子写好作文的,接下来是咱一起学习下。

一、导入作文内容。 出示 猜谜语(妈妈)

师: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妈妈

师:对,同学们都非常聪明,接下来老师为你们播放一首有关妈妈的歌好不好?同学们要认真听,体会妈妈对我们的爱,放《烛光里的妈妈》歌曲。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讲述“烛光里的妈妈”。(板书课题)

三期《综合作文》标准化教案

五年级

(过渡语:其实我们每一天也都在感受着妈妈对我们的爱,让我们将生活中每一个温馨的镜头定格,重温一下那充满温馨的感人瞬间。)

二、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儿》,引发亲情。

(设计意图:渲染写作气氛,让学生重温生活画面,让学生走近妈妈,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习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创作欲望。)

师:看了这个《时间都去哪儿》,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感谢话想要对妈妈说呢? 生1:母爱是伟大的! 生2:我想到了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养大很不容易!

生3:我觉得妈妈很了不起,她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使我们逐渐长大。

师:对,母亲是伟大的,让我们一起来用行动感谢生我养我的母亲!全体学生起立面向父母(播放轻音乐),跟我说,我说一句,你说一句,(谁说的声音大,就越爱自己的父母)。

师: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妈妈辛苦了!,好,伸手去拥抱你的妈妈并说妈妈辛苦了!,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孩子们也是爱你们的!

(过渡语:妈妈这么爱我们,那么创造赞美妈妈的句子你会多少个啊?) 师: 呈现PPT图片,引导孩子学会造句。

母亲您是大树,我是小草,您为我遮起一片绿荫。

母亲您是 ,我是 ,您为我 。

师:太棒了!大家的表达里满含着对妈妈的感激。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我们无时无刻都被妈妈的爱包围。

想想你的妈妈都给了你哪些爱?

生1:下雨了,妈妈到学校给我送伞。路上妈妈把伞偏向我而自己却淋湿了。 生2:一次,我生病了,什么都不想吃。妈妈在我身边一个劲儿的问我,想吃什么。

三期《综合作文》标准化教案

五年级

我没吃,妈妈也吃不下饭。

(设计意图:创设环境、打开思路。让孩子有所思、所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妈妈关爱自己的小故事,激发表达的欲望)

三、选择新角度诉说亲情

师:刚才大家所说的事例,贴近生活,但是太过老套了,我们可以从哪些新角度来展现妈妈的爱呢?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吧!

线索一:爱之味

师:哪些事物的气味、味道让你感受到妈妈的爱? 生1:妈妈的饭菜。 生2:衣服上洗衣液的味道。

师:是,都是平常的小事,但是却让我们感到一种不同。 线索二:爱之声

师:哪些声音中饱含着妈妈的爱? 生1:妈妈老师说:“赶快去写作业。” 生2:考试前,妈妈总是唠叨:“一定要认真。” 生3:„„

师:早上的厨房,你听到什么声音? 生1:妈妈切菜的“咣咣”声。

师:这是妈妈奏响的爱的协奏曲。还有什么声音呢? 生2:炒菜的声音。

师:口头禅中藏着妈妈的爱,还有哪些物品发出的声音也藏着妈妈的爱呢? (如果此时孩子想不到,想的不好的话,老师可在旁边适时地引导一下。) 线索三:爱之动

师:哪一次,你发现妈妈的习惯性的动作里深藏着妈妈的爱? 生1:摔倒时,妈妈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三期《综合作文》标准化教案

五年级

生2:坐姿不对,妈妈扶着我的头给我矫正。 生3:把我爱吃的菜换到我的面前。

生4:上学前,检查书包,看看东西有没有带全。

师:当下雨的时候,妈妈会紧紧的抱着我们,母爱是一缕的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师:当我们生病时,妈妈着急的哭了,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师: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世间最大爱》

四、绘母爱,抒感情。

师:今天选择一件小事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细节描写。比如这个事例,写的好吗?该如何修改呢?

生:我觉得他要抓住妈妈的动作来说。

师:那妈妈是怎样做的?你直接修改出来。(这时,老师可以找一个同学当“模特”,演示出来这个动作。

生:妈妈应该是一只手扶着头,一只手托着我的下巴,一直维持着这个动作。 师:一件平凡的小事里已经浓缩着妈妈的爱。我们一起来看看改过之后的片段。 出示例段:正当我的头贴近作业本时,妈妈不知何时来到了我身后,推了推我,我一歪头,妈妈笑眯眯地望着我,说:“你这坏习惯什么时候才改得了啊!”她摇头叹气,然后没等我反应过来,就一只手放在我脸侧,一只手伏着我的肩,轻轻一用力就抬起了我的头,之后,就一直把手放在我的头上,另一只手托着我的下巴,妈妈掌心的温度传来,为我又增添的一份温暖,看着我做作业。

师:我们还可以怎样表达,让这篇作文更加吸引读者呢? 生:抓住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真情实感。

师:说的真好。妈爱你的妈妈每次看你的时候眼神是怎样的呢?比如:生病的时候,比如鼓励你的时候。 生:妈妈的眼神特别的温柔。

三期《综合作文》标准化教案

五年级

师: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来说一下吗?那样的眼神就好像是„„? 生1:如阳光一样让我感到温暖。 生2:像春风一样抚摸着我。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小作者的表述: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设计意图:在说中表达,在说中感悟,在说中让故事变的有声有色,在说中使得故事感人、生动,为习作埋下了伏笔。)

六、习作指导

师:大家有这么多的感悟就那就写在你自己的作文里。

师: 同学们看黑板上有这么多词,有的可以直接作为题目,比如《妈妈的爱》。 开头:排比式、歌曲式。

中间:妈妈的外貌。 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一件物品中表现出来的母爱;

一个动作里表现出来的母爱。 结尾:呼吁式、歌曲式。 板书设计:

开头: 引用歌词或抒情式开头。

内容 :要有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特点突出妈妈的爱。 结构: 片段组合式

第三篇:烛光里的妈妈 主题班会

烛光里的妈妈”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班会的原因:

经过调查问卷发现:全班45名学生中,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占9%,回家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占6%,经常与父母沟通谈心的占2%,在节日时向父母送礼物以示祝贺的占2%……这些数字说明,学生的亲情意识淡薄, 只知享受,不懂感恩。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真爱永驻,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班会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亲情,感悟亲情,理解亲情,学会感恩。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由己及人,培养 对 亲人,对他人,进而对祖国的感情。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活动准备:

1、先开一个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会非常的高兴参加。

2、准备节目, 搜集相关的文章,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视频(于丹讲座孝敬之道)。

3、制作相关课件。

4、营造班会氛围:装饰教室,张贴对联等,奠定情感基调。

5、排一个情景剧:《割肝救子》:“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患尿毒症的儿子叶海斌的故事

6、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班会。家长和自己的孩子挨着坐。

7、本班会共4节 活动过程:

(班会正式开始前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主持人在音乐声中入场) 主持人 开场白:

甲: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把我们带到母亲身边,带到母亲暖暖的母爱中。

乙:母爱,不挑儿的长相;母爱,不分春夏秋冬;母爱,崇高伟大;母爱,无限忠诚。

甲:无论你平和、躁动;无论你失败、成功;母爱无处不在。

乙: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甲:不懂得母爱,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忘却母爱,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乙:你读懂这份母爱了吗?

(合):乐天中学11级5班“烛光里的妈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一节:渲染情境,拥抱亲情

全体同学起立,对妈妈或者爸爸说一句感谢的话,感谢爸爸妈妈在百忙中参加“我”的家长会。

1、配乐诗:《父爱》

2、请观看于丹的讲座《孝敬之道》,(看于丹在讲座中讲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及讲座视频链接

3、畅谈看后随感

让同学们和家长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大树好比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可是说是呕心沥血,倾尽所有,不惜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父母的爱是世界上唯一不图回报的爱,最无私的爱。让同学们和家长们用心体会,我相信大家会热泪盈眶的,因为于丹讲到这个地方也流下了眼泪。

4、情景剧:《割肝救子》表演的是“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她患尿毒症的儿子叶海斌的故事。

甲:用再伟大的词来形容母亲的爱也不为过。

乙:是啊,母亲给了我们第一次生命,当我们需要时她会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给我们第二次生命,直至永远。

请同学们和家长讨论对小品的感受。

然后请同学们站起来,拥抱你们的父母,对他们说:“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后孩子和父母谈谈心里话。

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烛光里的妈妈》。 第二节:体会细节,感悟亲情

(主持人以首先讲诉自己和母亲的和谐的故事感染和带动其他学生采撷生活中美丽感人的生活细节,去感悟亲情。)

做游戏: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第三节,反思自我,消除误解

甲: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小的时候,还无法理解,当我们理解的时候已晚了。有些东西可以弥补,而有些事情却永远无法弥补。

乙:是啊,有时,我们会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母爱无错,而我们对母爱的理解却常常出错。

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感受亲情、提高对亲情的认识深度。

甲: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沟,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十三岁的我们,幼稚与成熟共存,在我们一边享受亲情的时候,一边又在忽略、误解乃至曲解亲情,我们对父母有过回报吗?今天,我们当着父母的面前,把我们曾有的忏悔,把我们对亲情的认识,把我们今后的打算,亲口讲给我们的父母听吧。

下面请同学们和你们的父母做一个互动调查,感受一下你们与父母的款款深情吧:

1、你经常与父母交流、沟通吗?你讨厌父母的说教吗?

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3、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会看不起父母吗?

4、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5、你常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吗?

6、当父母生病时,你是否主动关心过他们?

7、父母不高兴或疲惫的时候,你会安慰他们吗?

8、你认为怎样做是对父母养育之恩最大的回报?

9、当父母没有满足你提出的要求时,你会怎么样?

10、你知道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

11、你今后打算如何报答父母? 第四节:歌颂亲情,回报亲情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乙: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父亲累弯了脊背

甲:寒风里不辍劳作的母亲熬白了青丝。

乙:那双踏实干裂的脚啊,踏过了多少田垄。

甲:那双勤劳粗糙的双手,栽种过多少秧苗。

乙:风雨中你宽阔结实的肩背是我温暖的床铺。

甲:烛光下你温柔可依的臂膀是我安全的摇篮。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与爱

甲: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受爱,那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享受,那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乙:今天,此时,让我们心情的喷薄爱的洪流,把我们心中的赞歌唱给我们的亲人。(学生自由的上前、唱歌、朗诵、舞蹈、或说句祝福的话)

3、和着音乐共同唱主题曲《烛光里的妈妈》

(在歌曲进行中,主持人结束语、班会结束)

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饺子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乙: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儿那拉车的牛。

合:勤劳的无私的、伟大的父母啊,让我们祝福你;幸福快乐,健康长寿,主题班会到些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烛光里的微笑

201011014041雷欢10小学教育

观《烛光里的微笑》有感

看了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非常感人,它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深处,拨动了我的心弦。

电影里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女教师,但平凡的事迹却蕴涵着伟大的爱,这个爱一直延续到她生命的尽头,直到最后那一刻,她念念不忘的的还是那些幼小的孩子,她的一生都奉献在教育事业中,虽然累,但苦中带乐。她觉得当老师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如果自己不管学生,就觉得生活变得暗淡无光。她的一生就是为别人考虑,为自己考虑的非常少,这样的人民教师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歌颂。

她的名字叫王双铃,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她的出生很悲惨,也非常感人。从小无父无母,是乡下妈妈抚养她长大的,一天忍受着同伴们的嘲笑,其中的心酸,我们无法体谅,可她还是过得很快乐,因为乡下妈妈和姐姐从来都没有嫌弃她,把她当亲人一样的对待。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快乐的成长,因为爱,所以爱,让爱传遍人间的每一个角落。长大后她当了一位人民教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刻苦耐劳的工作,从不叫苦,从不放弃。由于她正确的教导下,一批批调皮捣蛋的孩子走上了正路,取得了优越的成绩。一封封信,让我看出了他的学生是多么的爱她,多么的尊重敬仰她。一封封信,倾诉了学生对她的思念。这勾起了我对老师的回忆,有的事错过了就错过了,再也无法挽回,所以要珍惜现在的一切,把握好每时每刻。 这是王老师接的最后一个班,也是一个非常乱的班级,让每个老师都头疼,除了她以外。她用爱深深地打动了那些孩子的心,虽然她有心脏病可她还是没有去休息,并不怕幸苦的出去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给予最正确的知道,她冒雨寻找周丽萍,收养小朋,鼓励被车压伤的路明,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非常震撼,她的谆谆教诲永记在孩子的心中,她像蜡烛一样点亮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从来都不奢望有一丝丝的回报,他只祈求每个孩子快乐的长大,快点懂事。

其中里面还让我佩服的是王老师的丈夫,如果没有他细心地照料,在她身后当她的后盾,我想王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干自己喜欢的事。王老师喜欢烛光,在她生日的时候,他点了很多漂亮的蜡烛,他两共进烛光晚餐,这是多么幸福呀。因为王老师身体虚弱,所以他们一直以来也没有孩子,在那个年代,是很难接受没有孩子的,可是他们依旧过得很幸福,虽

然对她的工作有些埋怨,但他真心的希望她过得好,希望她过得幸福,不要再那么累,那么苦,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养好了身体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烛光里的微笑呀,多么美。可是幸福总是短暂的,一瞬间就会逝去。王老师走了,她是笑着走完她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孩子也不负重托,全都改邪归正当一个好孩子,并许下郑重的承诺。我哭了,被里面的情节打动了,泪是苦的,可也是甜的……

当一个老师不容易,当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我们需要像王老师这样的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好好努力,励志做一位和蔼可爱,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第五篇:烛光里的微笑 2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学生、家人负责

这是一部挺老的电影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教育界普遍倡导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身为未来的教师,我认为我们对孩子要有无私的爱,但前提是要爱自己!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老师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自己的生活,也会生病,也会累,也会发脾气。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教师神话了,他也是一位平凡的老百姓,但他会播撒更多的爱与责任给学生。

在《烛光里的微笑》这部电影中,我深深地为王老师那种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所感动、折服。她使教师光辉的形象越加耀眼、熠熠夺目。王老师那种对教育的热忱、对学生的负责、对孩子们的关爱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拥有的,爱心、信心、责任心始终是每位教师与生俱来的品质,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你可以看到洋溢在他们呢身上的是无限的爱得光辉,他们对孩子的爱似乎总是比别人多得多,他们是几十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仅教会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更是叫他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如何与同学老师家人相处、如何学会独立生活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我们小学教师却对此乐此不疲。在与孩子往的过程中,我们很享受,特别是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时,我们是打心眼里为他们开心,就像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我很享受小学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和孩子打交道,更是喜欢他们的那份难能可贵的童真,更喜欢启发他们,教导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实大一的时候我便做了一名校外辅导员,收获很多:不论是从班主任、任课老师汲取到的经验还是自己和其他校辅一起组织班队活动,我收获最大的是与孩子心贴心交往的那份快乐,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爱,我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我一见到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微笑:他们就像快乐的小鸟,自由自在地享受阳光的温暖、快乐歌唱!有时他们的顽皮也是我快乐的源泉,但他们犯错:打架、骂人时,我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但内心有种恨铁不成钢的难过与不忍,看着他们沮丧难为情地低下头,甚至流下悔恨的眼泪时,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批评教育也是为了他们好啊,老师只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身心都健康,不希望一时的姑息纵容酿成今后的大错。唉!其实有时候自己心是软了点,不忍看到孩子伤心,但我会坚持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之下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这又让我不得不说《烛光里的微笑》中,王老师冒雨去寻找不堪母亲偶达到的丽萍同学。那么大的暴雨,王老师一脚深一脚浅,拖着生病的身子大声呼唤着丽萍,最终找到了已经在大雨中哭晕过去的丽萍,并把她送回了家。王老师可以说对班上的每一个同学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像对待小丽萍,王老师了解到她家状况——爸爸抛弃妻女,妈妈有病不能干重活,母女俩靠糊纸盒为生。沉重的家务活常常使小丽萍上课迟到。内向、不善言语的她也常常成为同学嘲笑、捉弄的对象。我很同情小丽萍,也很好奇王老师怎样关怀这样的学生,怎样在维护她尊严的前提

下帮助她。在一次班会活动上,王老师讲述了丽萍同学是怎样的一个勤奋、懂事、孝敬的好学生、好女儿。同学们为之感动的同时,自发倡议给丽萍举办生日会。当同学们捧着生日蛋糕、唱着《祝你生日快乐》歌时,丽萍落泪了,同学们对她的理解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这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中,孩子在一步步成长,不是吗?《烛光里的微笑》中,还讲述了几个典型的学生故事,他们或顽皮或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不过,最终我们王老师用爱与责任感化了他们。从中,我们师范生可以借鉴王老师的处理方式,但大前提都是一样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本部影片我挺不满意的是王老师最后的逝世!感觉为什么老师都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呢?我们要在对自己身体负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负责呀。像这位王老师对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王老师有没有想过她把自己累得死去后,那她那群可爱的学生们怎么办,在王老师看似对孩子们负责的背后其实不然,她一牺牲生命为代价,最终离开了深爱她的学生们、家人的身边。所以,我想,我们老师在进行爱的教育的同时,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知道,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你身边人负责呀!难道王老师在和孩子们郊游犯病逝世就不会师孩子们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吗?这点真的不好,王老师,你知道不,孩子们会因此而内疚一生的,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害死了老师,如果不是出去郊游,王老师还和他们在一起呢!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王老师是残忍的,她留给学生的也许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阴影。总而言之,教师们请珍爱自己身体吧,它不仅是你自己的,它更是你学生、家人的,你要对他们负责,首先就要对自己负责,从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开始吧!

我立志当一名可爱的小学教师,当然,我会对我的学生负责到底的,让他们在家人、老师给予的爱的包围中,幸福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秘书史自考答案下一篇:中国梦银行梦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