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4课小英雄雨来

2022-12-11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案14课小英雄雨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教案14课小英雄雨来

第14课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1.导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把德国鬼子带劲游击队埋伏圈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夜莺。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

2. 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3.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篇:14《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

14* 小英雄雨来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叶圣陶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强调学法的迁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小英雄雨来》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这是一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的略读课文。本设计旨在把教师定位在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倡导主题式阅读。着力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针对学会略读是本学段的一个硬性要求,针对文章篇幅较长的特点,重点在教学中采用速读知文意,再读知顺序的设计,力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夯实语文基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做成课件,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2.学生准备:(1)搜集并阅读有关我国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特别是少年英雄故事。(2)速读课文,运用查找工具书等方法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12岁的小英雄。他在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沉着勇敢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并和鬼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最后凭借自己高超的游泳本领在敌人的枪口下巧妙逃生。你们知道这位年仅12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怎样激起学生与主人公一道满怀国仇家恨,满怀爱国的赤子情怀,是感受作者的意图,感受主人公形象的关键所在。

二、略读课文,知晓大意

1.指名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1)针对课文自身篇幅较长的特点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②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③汇报交流。

(2)教师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幻灯片出示词语)注意:“晋、冀、枕”的读音;“絮”的字形。

(3)教师导学:本文在形式上也很有特色(以序号自然分段),再次略读课文,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学生对难字、易错字认读情况。

(2)学生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 (3)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对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小标题,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学习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感悟写法,体会妙用

1.教师导学: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全文,用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说一说:这些景物描写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3.学生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过渡: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同时衬托了人物的心情。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设计意图:环境描写对于文中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和感悟。组织学生自读找到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从而引领学生体会环境描写方法的妙处,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的习作,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统一。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搜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恰当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点启发。

1.简化目标,粗化结构。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参照“阅读提示”设计几个重点问题,一堂课紧紧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同时,利用默读、速读、重点研读的教学策略来教给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粗化结构,提纲挈领。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有序的训练和提高。

2.活化教法,拓展思路。教师指导学生“捕捉重点,精略互融”。如:抓住几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成功地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再如:抓住本课的环境描写来分析写作目的,指导写作方法的运用。这些做法都充分体现了本设计的教法活化。同时,略读课文也十分重视宽化拓展的训练。如积累语言、感悟写法、写读后感、拓展课外阅读等。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汇报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也培养了学习的基本能力。

第三篇: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3.说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从题目上可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

(是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你了解

二、检查学生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对于学生读不准的字音要及时纠正。例如:还乡河的“还”,这是多音字,“黝”,笤帚的“帚”,“漩涡”)

还(háihuán)乡河扫(sǎosào)荡

归还(háihuán)扫(sǎosào)把

子弹(dàn tán)鸡冠(guánguàn)花

níngnǐngnìng

拧毛巾拧瓶盖脾气拧

zāzhāzhá

扎腰带扎针挣扎

2.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的简称。(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冀,河北省的简称。抗日战争时期,在上述三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叫晋察冀边区。

苇絮——像棉花似的芦花。飘飘悠悠——本文指苇絮从空中轻缓地往下降。

河沿——河边。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学堂——学校的旧称。

扫荡——本文指日本鬼子企图用武力消灭抗日根据地军民。

推推搡搡——形容粗暴的推人的样子。劫难——很大的灾难。

鞘——本课指装刀的套子。趔趄——形容脚步歪斜,站不稳的样子。

有志不在年高——有没有志气,不在乎年龄的大小。本课指雨来人小志气大。

漩涡——水流形成的螺旋形水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

简介时代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但中国人民顽强不 1

屈,奋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在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结束了“八年抗战”。

2.课文一共有几部分?描写了雨来的哪些英雄行为?

(在学生阅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计时,学生阅读后,可以对自读速度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养成快速阅读课文的习惯。)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雨来出生在什么地方?他最喜欢家乡的什么?为什么?

2.雨来是怎样上夜校的?从哪里看出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雨来上夜校和他的英雄行为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体会句子的意思。让学生认识到雨来在夜校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他的英雄行为打下了思想基础。)

3.那天夜里,雨来看到、听到了些什么?雨来是怎样被鬼子抓住的?

(看到:爸爸全副武装。听到:爸爸要妈妈去转达区上的通知。这实际上是在写革命的家庭对雨来的成长影响很大。雨来是在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后,在躲避不及的情况下被鬼子抓住的。)

4.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为什么要枪毙他?

(鬼子对雨来软硬兼施:哄骗、利诱、威胁、毒打。但雨来坚贞不屈,不暴露秘密。鬼子恼羞成怒,露出凶残的本来面目,要枪毙雨来。)

5.听到河沿上几声枪响,老人们说了些什么?孩子们是什么表现?

(“„„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都呜呜地哭了。”)

6.李大叔为什么向河沿跑?

(李大叔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7.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雨来年仅12岁,他热爱祖国,在鬼子的哄骗、利诱、威胁、毒打的情况下,坚贞不屈,勇敢机智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所以说雨来是小英雄。)

五、作业。

1.读课文,复习字词。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写在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2.了解课文中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3.了解课文通过人物“外表”和“内心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说说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二.试给课文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1.教师告诉学生:加小标题是对课文各部分内容的深入理解后,用简练的语言对每一部分进行概括。

2.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深入到小组里,听学生们发言的意见。)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小标题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① 游泳能手雨来;②上夜校;③掩护李大叔;④和鬼子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第二种方法:引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概括:①“望着妈妈笑”;②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③“把缸挪回原地”;④“我„„什么也没看见”;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

三.思考问题,从部分到整体,了解这篇课文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共分六大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学生边读边议,教师点拨。

(1)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为第六部分写雨来潜水脱险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首尾呼应。

(2)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是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进行斗争的思想基础。

(3)第三部分写故事的发生,第四部分是写雨来和鬼子进行斗争的经过,第六部分是故事的结局。

(4)第五部分通过写乡亲们对雨来的赞扬和怀念,从侧面突出了小英雄的高贵品质。

四.学习本文通过对人物“外表”和“内心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的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雨来外表的语句。

(“„„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2.找出描写雨来内心活动的语句。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3.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五.学习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1.从课文中找到三处景物描写的语句。

(课文开头:“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课文第五部分:“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课文第六部分:“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2.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写出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壮丽感人,增添了此时庄严的气氛,更加突出了雨来的英雄形象。第六部分的景物描写,当乡亲们得知雨来“牺牲”的消息后,去寻找他的尸体时,有一段景物描写,烘托出河岸上的气氛是沉重的、肃穆的,反映出乡亲们悲愤交加的心情。当乡亲们发现“雨来没有死”时表现出惊喜的心情,这里的景物描写,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六.拓展

认识小英雄(幻灯片)

七.作业。

1.摘抄本文景物描写的语句。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第四篇:14.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一、抗日根据地地图。

二、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题示标;

1、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他。

二、出示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3、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扫除生字) 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1、检查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好昨晚预习时勾画的新词。

3、正音:泥鳅(qiū)

晌(shǎnɡ)午

枪栓(shuān)

趔趄(liè qiè) 漩涡(xuánwō)

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五、学生预习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交流。

1、询问学生在自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自学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三)《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三次写到游泳,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写游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没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写雨来每到夏天就到还乡河游泳,练就了一身游泳本领。“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这句话,犹如一个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并用铁头、三钻儿等很多小朋友作为陪衬,突出了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从而告诉人们雨来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二写游泳:“……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具体地写出雨来游泳本领高,表现了雨来的机智、灵活。这正是他后来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重要条件。

三写游泳:“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一段与上一段引文遥相照应。雨来能在穷凶极恶的敌人的枪口下扎进河里,安然脱险,这不但再次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强,而且进一步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格,赞扬雨来确实是一位小英雄。

六、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检查孩子们作业完成情况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自学指导

(一):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指导学生列小标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列标题,写什么内容,定什么标题。

本课每部分内容都较集中,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确定小标题。

2、通读全文,围绕题目确定标题。

本课各部分内容是围绕总题目写的。应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列出提纲,紧扣题目确定小标题。

3、以中心段定标题。

本课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重点段,中心句。应引导学生找出中心段,用中心句勾股定理小标题。

4、先理解内容,后定标题。

可按这样的程序:读一述一议一定。即,读课文,复述内容,互相讨论,确定标题。

5、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三、自学指导

(二):自由阅读全文, 要求:

(一)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

(二)分析围绕中心写

一、

二、

三、

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

一、

二、

三、

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

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备课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五篇:14《小英雄雨来》教学案

执笔:李霞金善生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审核:语文组

内容:14《小英雄雨来》课型:略读课文时间:2010年4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会写8个生字词。

2、练习用比较快的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加小标题。

3、感受并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4、学习文章里面写景渲染,同句(词)反复,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概述故事,感知英雄形象。

2、长文短教,直奔重点,欣赏英雄本。

3、概述故事,领悟主旨,内化英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

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少年英雄,在我国的

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那好,

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这一位小英雄,一起来叫响他的名字(读课题)。题目也有

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可以看见文章中心,想想文章围绕英雄一词重点会写些

什么。

二、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再次读书,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快速浏览课文,整理文章结构,标小标题。

二、展示互动、给下列字注音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 xùpī kāijìn chá jìnuó dònɡ

()()()()

wāi wāi xié xié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忙——扩大——温和——

3、形近字组词

晋() 耍() 挣()慌()棵() 喘()

普() 要()睁()谎 ()稞 ()揣 ()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苇絮()皮肤()交通员()白雪

()脊背()孩子们()刺刀()芦花

5、从课文中找象声词填空。

(1)、开门声:----------- (2)、 跑步声:----------(3)、窗户震

动声:-------------

(4)、子弹飞来声:--------- (5)、说话声:----------- (6)、翻书声:

---------

(7)、鬼子叫喊声:----------- (8)、拉动枪栓声:---------

6、先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是,再试着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第六部分-----------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

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课文哪几个部分

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

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

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

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1、你认为雨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每一

个人。如果此时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把想说的写下来

1、阅读:

喜讯

“玉云姐考上大学啦!”喜讯传来,立刻把整个小小的杏花村给轰动了。

玉云姐的家被挤得水泄不通。她爸爸妈妈的脸上喜气洋洋,忙着给客人倒茶,端糖果。玉云姐站在房中间,脸红红的,就像喝了几杯葡萄酒似的,她那双手不停地玩弄着辫梢。

邻居张奶奶拄着拐杖,脸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菊花。她眯起眼睛翻来覆去地看着玉云姐的那张录取通知书,好像手里捧着一件稀罕的宝物。“玉云呀,恭喜你!”张奶奶亲热地说:“来,让奶奶好好看看你。”张奶奶拉着玉云姐的手,用昏花的眼睛望着玉云姐。望着望着,张奶奶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1)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和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抄写下来。

描写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神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话:

根据文章内容,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下一篇:坚持执着的例子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