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永远是父亲第一集

2023-01-18

第一篇:父亲永远是父亲第一集

父亲,你的离去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_经典散文网

父亲,你的离去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_经典散文网.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父亲,你的离去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_经典散文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精品散文]

爱情散文

情感散文

诗歌散文

心情散文

优美散文

校园散文

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

当前位置:[经典散文网首页][精品散文][心情散文]父亲,你的离去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

父亲,你的离去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_经典散文网

日期:2007-07-17 每次提及关于父亲的话题,那些可恶的泪水总会突如其来地光顾我。我不想回忆,害怕回忆,却又不得不回忆。因为我害怕若干年后,岁月会把父亲的样子从我的脑海中一点一滴地抹掉。 

(一)

从没有想到父亲会突然的离开我。2000年5月份的母亲节,对于母亲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五月。上天给母亲开了一个可怕的玩笑,在这个别人认为是一个温馨的日子里,母亲永远地失去了她的爱人——我的父亲。

我很清楚记得那一天中午,我在学校的宿舍里突然之间收到姐姐的传呼。像平常一样我到宿舍旁边的公用电话亭作回复,接通电话姐姐语气急促地对我说:妹,爸爸不行了„„

我一听,心中顿时一沉,脑海中顿时闪过一丝不祥之兆。

天真的我以为姐姐所说的不行只是突然发生病变而已;当时还急急地问了姐姐一连串的问题:怎么不行了?怎么回事?是病得很严重么?

面对着要亲口宣判自己最亲的人离世,忍受着巨大的伤痛,姐姐最终没有勇气说出来,只是语气沉重地对我说了一句:你打电话问姑父吧!(姐姐其实当时已经知道父亲已经离去,只是不愿面对,不知道怎么跟我说而已)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拨通了姑父家里的电话,姑父很冷静地告诉我不敢相信的事实:你爸爸是走了,前几天在三水市被门卫发现猝死在宿舍里„„

来自姑父最后确认的说话像一根针那样深深地击中我的心房,痛彻心腑的。我不愿意相信,不敢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就突然之间离我而去?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挂了姑父的电话的,当时我只觉得头脑一片空白,呆呆的走着。

父亲你怎么忍心弃女儿而去?我知道你是爱女儿的,你是关心女儿的,要不然你也不会责备女儿没有立刻复你电话。

那是在你出事前几天的中午,你Call我,那时我在睡觉,满不在乎的我看见是你Call我,自以为是的以为没有什么急事,并没有立刻出去复机。傍晚你继续Call我,我这才回复你电话。一接通电话,你急急地问我中午有事吗,怎么不回复你电话;那时的我却理直气壮地随便找个借口圆说过去了。

你只是继续说: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不回复电话爸爸很担心你的?以为你出什么事了。以为可不许这样了,知道吗?

我当时鼻子酸酸的,我知道了,女儿知道了,女儿以后不会这样了,女儿以后永远都会做一个你心目中的乖乖女。女儿知道你不是善于用言语来表达对子女的爱的父亲,过多的是用行动来表达对子女的爱。以前我总觉得我们父女有代沟,也很少去沟通。挂了你的电话后我满面生花,憧憬着以后我们父女的关系能像朋友那样相处自如,却谁知道如今这竟然是我和你的最后一次通话„„

我那可怜的父亲,一生漂泊在外打工,五十多岁就魂归天国,客死他乡;走了,永远的走了;走得无声无息,走得如此的凄惨可怜!

人们总会有一种说法:生老病死,落叶归根是人死后最好的归宿。 身为家中的老大,姐姐还面临着将要和叔叔趋三水办理父亲的身后事,火化后将父亲的骨灰带回老家安葬。虽然姐姐是一个医生,但当自己一个人在面对着自己最亲的人的遗体作火化时,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是难以控制的。

(二)

小时候的我是多病的,又或者这是当时生活条件所局限和医学条件不完善的缘故。

偶然和母亲的聊天中,她不经意的说出,大约在我三四岁时,我曾经发过一次高烧。那时候弟弟也刚好有病;一边是母亲和外婆照顾弟弟,一边是父亲照看着我。后来我的体温越来越高,烧到神志不清;父亲用匙子拼命灌我吃药,但我就是毫无反应,那些臭臭的药汁肆无忌惮地在我的嘴角上流下来。父亲被吓到大惊失色,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当机立断,心急如焚地把我送到市区医院。最终,因为送得及时,我被抢救过来。

那一次,死神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

父亲,你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亲爱的父亲,你让女儿该如何去感激你?该如何去报答你?

一次又一次的回忆,泪水总会潸潸而下。

生命就是这样脆弱,变化无常,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事。曾经的我却没有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

那是在我读三年级的某天,我、姐姐和父亲三父女去逛街。顽皮的我却突然之间挣脱了父亲的手,肆无忌惮地在街上跑起来,被突如其来的一辆警车撞倒了...... 醒来的时候我发觉自己躺在父亲的怀抱里,周围弥漫着药水的味道,这才知道是在医院里。医院里那白色、药水味的氛围滋长着我的恐惧感,那突然出现在我眼睑的两个探病的交警叔叔更加蔓廷了我的恐惧感,我“哇”一声突然之间嚎啕大哭起来。

父亲紧张地用心痛的目光看着我,抚摸着我的额头,问我是不是很痛。而我只是一个劲儿地哭着要回家„„

那一次车祸只是在我的额头上留下一粒黄豆大小的疤痕,没法想像如果我真的伤得很惨重会怎么样。

那件事发生后,父亲并没有责怪我,也很少在母亲或我的面前提及这一件事。他的宽怒与关爱令年幼愚昧无知的我更加感到无地自容。

肉体所带来的额头上的伤痕,象征着在我此生心灵难以忘却、永不磨灭的烙印。





(三)

回到宿舍后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坚强一点,必须立刻请假回家。姑父告诉我母亲还没有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了,他们不敢告诉她,怕她承受不了。

午休,宿舍的同学大部份都睡觉了。我坐在椅子上强忍着眼泪不哭,那欲哭还哭悲伤的表情出卖了我,宿舍的同学徐木娣很快发现我的不对劲,过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只得告诉她实情。她听了后立刻陪同着我一起去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了解实情后,批了我几天的假期让我回去奔丧。我简单的收拾自己的行李独自一个人像行尸走肉地坐着公车,当我在广州市汽车站坐上通往回家长途车的时候,已经是四五点钟了。我面无表情地倚靠在近窗口的座位上,眼睛怔怔地望向窗外,思绪万千„„

父亲送我到外地入学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我面临一个人将要到外地去生活,有点闷闷不乐的感觉。而父亲脸颊上洋溢着笑容,带着我买车票问人找车,一副乐不可支,永不言倦的样子。大家上车,安排好座位,车往目的地行驶的过程中,父亲却童心未泯,一边乐滋滋地和周遭的人搭讪着,一边不时好奇地站立起来眺望窗外的风景,活脱脱一个孩子的神态;我知道那时候父亲所有的举动只是替我开心而已。很快父亲就打探出和我们同坐一辆车的一对父女也是去同一间学校的,那个女孩叫阿飞,也是一个新生,和我是不同的专业。有了阿飞这个差不多年龄大的女孩,大家有着共同的语言,在车上我不再感到闷闷不乐。中途休息的时候,父亲用他那布满皱纹老茧的双手战战兢兢地用矿泉水把水果洗干净,用纸巾擦了擦,就把它递给我,不时地叫我多吃一点,水果有益。而他却不怎么吃,只吃了一点饼干,继续和他的途友们谈天说地。他把心中对女儿那一份爱源源不断地表达出来,让我倍倍感动。到达学校后,父亲为我入学前所要办的手续到处奔走。终于,办好了所有的手续,他领着床上用品,按照老师的指示,把我带到一间学生宿舍里面,找到我的床号,那是位于宿舍第三列上床。父亲脱掉鞋子小心翼翼地爬上上铺,抖动着蚊帐,弯曲着瘦小的身体,利索地帮我铺好床位,既当爹又当娘地将所有一切琐屑的事情办好。临走时他把我叫到宿舍前面的走廊,语重心长地对我说:X妹(我的小名),从今天起你就要独立生活了,要学会照顾自己,要懂得自尊自爱,不要跟别人学坏,不要辜负家里人对你的期望„„

父亲临别的说话更令我对他依依不舍,眼睛里的泪水几乎要溢出来了,我默默地点头回答着父亲。

(四)对于身在异地求学的我突然回来,母亲觉得很奇怪。我知道她还没有知道父亲出事,面对着母亲我更加强忍着不哭,还勉强地装出一丝笑容。

转贴 于 经典散文 网[ww w .jd s a n wen . c n ] 本页内容为父亲,你的离去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_经典散文网,或者为父亲,你的离去是女儿心中永远的痛,如果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svascript可能会出现显示错误.

[1] [2] 搜索分类: 所有分类 [精品散文] ∟爱情散文 ∟情感散文 ∟诗歌散文 ∟心情散文 ∟优美散文 ∟校园散文

∟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 搜索内容:

经典散文网 CopyRight 2006-2007

icp许可证正在申请中...

第二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

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情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誓。这样的宣誓真提气!

治国理政,人心为本。于国家,是人心向背;于个人,是口碑官声。古往今来,人心向背这笔账,算的人不少,结果却是各异。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崇廉戒奢,所以有大唐“贞观之治”;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所以有弱晋“八王之乱”。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虽失其位而民怀之;和说“升斗小民、不过尔尔”,贪渎弄权,所以虽位极人臣却恶名难消。

这个道理,党中央和大部分党员看得很明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便贯穿始终。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用“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努力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红利,这都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总书记在片中已给出了答案。

应该说,大部分党员都能把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但有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如专题片里的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细节这样子的“公仆”,人民是绝不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对党和党员干部,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人心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挽回。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一连串“老虎”的落马,让人既提气,又警醒。提气的是,党是动真格的!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风气改善有目共睹,令人拍手称快;警醒的是,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决不能放松。

正如片中所说,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不是一次选择就可一劳永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必须常抓不懈,“有腐必惩”,让人民看到党的决心和效果。人心向背这笔账,必须时时算,日日算,常算常新。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人民对党的信心,才能担负起党的历史责任。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

“我盘腿功夫挺好。”总书记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调研,走进贫困户老陶家,看老陶盘腿上了炕,自己也盘起了腿。这是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里的一个镜头,让人过目难忘。交谈间,总书记拿起半块儿馍馍放在嘴里咂摸,体验当地百姓生活的真实味道。在这,看不到领导,只看到亲人。盘腿一坐,温暖了百姓心头;嘴里一尝,尝出了百姓甘苦。

不搞浮皮潦草,不做雾里看花;放下架子,弯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是总书记给全体党员干部上的生动一课。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这样的课总书记不止上了一次:出行不封路、不清场、不铺地毯、住普通套房、吃自助餐……总书记用持之以恒的行动为大家做了示范。

镜头又闪过这样一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场,主席台上没了绿植和鲜花,政治局委员和会议代表坐在一起。昔日,委员高坐主席台与其他代表拉开了距离。更有甚者,咨询会成了部署会,讨论会成了传达会。而现在,少了居高临下,没了界限分明。委员们台下一坐,拉近了同志距离,打开了工作新局面。

炕上一盘,台下一坐,“坐姿”里见出党风政风之变。“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践行中央八项规定,总书记率先垂范,政治局其他同志身体力行。承诺得有底气!行动得够扎实!

行是无言之师。党中央以上率下,带动全党风气逐步好转:官员架子小了,公款吃喝少了,高端白酒价格降了……一位清洁工说,他工作的小区有很多领导干部,以前逢年过节,垃圾箱堆满了礼盒和整箱整箱吃不完的水果,他自己吃水果不用花钱买。可他心里很鄙夷,恨不得戳这些人的脊梁骨。现在,礼盒少了,免费水果也没了,可他心里很提气,卫生清得很乐意。

但让人遗憾也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依旧不能理解党中央的良苦用心,对党中央的率先垂范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专题片讲述,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常跑到白云山品云座跟商人违规吃喝,甚至将公职人员叫到饭店,交派任务为老板做事。“那个大官经常来,他每次来我们都很反感。”服务员的抱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同在广东,总书记出行的中巴窗帘拉开,总书记不时透过窗子,向群众挥手;而万庆良经常光顾的品云座,占了白云山最好的观景位置,本属百姓的景色,成了少数人的私家领地。“围墙隔开的不只是景观,也隔开了党员干部和百姓的距离。”

近四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只要自上而下真抓实管、驰而不息,动真格、见真章,海晏河清的局面就一定能够到来。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既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专题片通过白培恩、周本顺、李春城等人落马后的自白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三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

(2016年10月18日)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专题片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1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示。因为,这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乎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

2

第四篇:永远怀念我的父亲

空中飞人

金秋十月,我那平凡、睿智的父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如今已过了头七,可我好像做了一场梦,久久不愿醒来。父亲选择在国庆期间离世,一方面体谅儿女们的辛苦,另一方面能最后一次见到所有亲人的面,更重要的是跟他已故的妹妹结伴而行,去拜见他们久违的父、母亲。

父亲寿终正寝,去世时没有痛苦,在睡梦中安然离去,享年84岁。大姐挨着父亲睡,我们姊们几个就在旁边,就在父亲即将离世前夕,还在呼唤三姐的名字,生怕自己孤零零地离开阳间。

敬爱的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和爷爷奶奶姑姑团聚了没有?我知道您一定是思念他们才忍痛离开您相伴一生的夫人和爱您、您爱儿女、孙儿、外孙们。您在天上一定眷顾着您的爱人、儿女。您有什么需求,请托梦给我们。

一想到阴阳相隔,再也见不到父亲的尊容,再也没有了爸爸,泪水不由得留下来。以往见到别人的老人去世,好像与自己无关,真的等到自己的父亲去世,我才感到深深的痛。

父、母亲一生生育我们五人,一男四女,为我们成长、成才呕心沥血,为家庭生计奔波,工作日在单位兢兢业业上班,周末回村里干农活。父亲一生耿直不阿,不向权贵低头,不巴结领导,鄙视势力小人,不占公家一份便宜,虽在事业上没有多大建树,但却受到同事、邻里、儿女们尊敬。

近一年,主要由我的母亲照顾不太方便的父亲,姐姐哥哥不时探望。最后两个月,父亲不能自理,姐姐哥哥轮流日夜看护,为父尽孝,尽到儿女的责任。我仅在去世前一周才赶回去,侍奉父亲太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何况人呼?女儿不孝,未能在床前朝夕伺候,惟有临终前在父亲身边聊以慰藉。儿女们尽心侍奉,寻医问药,孰料天年已尽,于公元2012年10月3日,农历8月18日与世长辞了。

父亲走了,留下我们无尽的思念,您的音容笑貌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您的精神会在子孙后代中发扬光大,安息吧,我的父亲!

第五篇:父亲、母亲,我们永远孝敬您主题班会教案

父亲、母亲,我们永远孝敬您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逐年增加,独生子女往往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因此,希望通过班会教育以克服同学以上不良思想,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二、活动时间:班会活动日

三、活动地点:班级教室

四、参加人员:全体同学、班主任

五、活动准备:

1、一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2、向同学发出通知。通知时向同学说明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形式,并希望同学了解典型孝敬父母的故事。

3、选出主持人两位。

六、活动过程:

主持人(1):“孝敬”就是孝亲敬长。“孝敬父母”就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对父母的尊敬、热爱、关心和赡养,是儿女应尽的义务,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主持人(合):现在宣布“父亲、母亲,我们永远孝敬您”主题班会开始! 主持人(2):首先,请大家看漫画《妈妈最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并谈谈自己的有理想。(大意民:第一部分画的是年轻的母亲的儿子一起吃饭,母亲笑咪咪地慈爱着看年幼的儿子,将一条鱼剔去头,把鱼身夹到儿子的碗里。理着平头的儿子感激地看着母亲。第二部分画的是若干年后,儿子长大了,他留着分头,蓄着胡须,身穿时髦的短衬衫,依然对母亲笑,这回是他自己将鱼身留在自己碗里,把鱼头夹给母亲,他说:“妈妈爱吃鱼,我从小就知道。”头发花白,腰背已驼的母亲愕然了。)

同学甲:这个儿子也太不像话了,连知恩图报都不知,这不能不令人痛心。他连生养自己的母亲都不知回报,又何谈报答养育自己的人民,报效培养自己的祖国?我以我们青少年有这样不懂报恩的儿子而耻辱。(有较多同学谈,此略)

主持人(1):看了这幅漫画,我也深深受到震动,这位儿子根本不懂何为孝敬,如何孝敬父母,众所周知,中华历史悠久,民族传统优良要发扬光大,美德要代代相传。敬爸爸、爱妈妈,应该是孩子们真诚的奉献,因此,我衷心希望这次班会后,同学们都能更加孝敬父母! 主持人(2):中华要腾飞,民族要振兴,精神文明之花要靠我们精心培养。今天,我们要向敬爱的父亲、勤劳的母亲、慈祥的长辈尽情地歌唱!

主持人(1):那么,一些名人志士敬老爱老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同学乙: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一个孝子。他从小时候经常帮助母亲做事,每替母亲捶背,母亲希望他成为有学问的人,他就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世人尊为“圣人”。

同学丙:王详很孝敬他的母亲,一次,在河面都结成厚厚的冰的冬天,母亲生病了,忽然很想吃鲤鱼,于是,他跑到河边毅然脱去衣服躺在冰上,用体温使冰融化,抓到鲤鱼给母亲吃。

主持人(1):这些故事是多么感人,我们要歌唱,为他们美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而歌唱!下面请听两则有关母亲的故事。(掌声欢迎朗诵者上台)

(故事大意:1则:一个发生在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断了,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2则:发生在犯人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来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件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炼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最褴褛。母亲一口一口嗑着瓜子,包含千言百语。儿子“扑通”给母跪下,他忏悔了。) 主持人(2):父母对子女又何止是浓浓的爱?它更包含了无尽的牵思与挂念,不信,请欣赏诗朗诵《妈妈的牵挂》(大意: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冬天在窗边,夏天在门旁。/她会为

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我们轻蔑地嘲笑她迂腐的关怀,/但我们长长的回家路/却因为有了她的焦急守望而备感安全。/她从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因此,我确信/无论我们在哪里/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在天堂的窗边,在天堂的门边。/守候回家的我们,/她总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屋租赁合同解除通知下一篇:副县长在工业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