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本常识

2022-08-07

第一篇:新闻写作基本常识

新闻写作常识

新闻写作知识对于记者编辑来说是基础性业务知识,是必须完全掌握的“吃饭知识”。但是,现在不少记者编辑、新闻从业人员却连这些新闻写作的常识性知识都半生不熟、模棱两可,严重影响了新闻写作水平。为此,记者网整理出如下《新闻写作知识基础》,供学习加强和温习掌握之用。

一、 新闻概念及新闻学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客观。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情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通常表现为:

1)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

2) 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15℃,这是用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大家感到比前些日暖和很多,这就成了形容词性,不宜用作写新闻。

3) 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把一些事件或者现象以第三者身份客观描述出来,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

2、确切。确切,就是准确,贴切。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除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确切。比如, “近200吨”比“几百吨”,“30多厘米”比“几十厘米”要精确。

3、简练。新闻以简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说过,“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写新闻提倡写短句,说短话,强调简捷直叙,少曲迂回,尤其忌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避免。

4、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新闻语言讲究朴实,就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

5、通俗。新闻语言的通俗,要求从读者(听众、观众)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在写新闻时,用语不以作者的认识标准为准,也不以行业内的认识为标准,而应是最广大的读者认识为标准,对一些特殊用词,或者专有名词,应加必要的注释。

二、消息与通讯的特点及与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 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 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 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 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以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三、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组合成为从外部看,一般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标题新闻、简明新闻除外),而背景和结尾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

新闻按照结构方式通常可分为三种: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和散文式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第一段是导语,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概括,然后按照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

从结构布局上看,消息最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其它新闻文体所不具备的。倒金字塔式结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它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有:最能体现新闻性;开门见山,概括性强;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新闻欲”;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它的缺点有:过于标准化,程式化,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此现象应力争避免。

2)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是按事情发生的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情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金字塔结构的优点主要有: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它的缺点有:可能比倒字金塔的篇幅可能多一些;容易显得平铺直叙;有些题材从头说起,容易显得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3)散文式结构。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的写法。

(二)消息的标题

消息标题从形式到内容与任何文体的标题不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具体、涵义明确、鲜明引人。标题把消息的核心内容概括、浓缩成几个词(短语)或一句话,使人一目了然,且过目难忘。

消息的标题,不仅有主题,还有引题或者副题,内容重要的消息,有时兼有主题和引题、副题。主题字号最大,最突出,处于中间显要位置。引题用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副题用以补充交代事实或问题,说明主题的来源和依据,有时也用来说明或注释,甚至是全文提要。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标题都应该准确、清楚、简洁、生动。切忌空、偏、烦、板,努力做到求实、求准,求简、求活。 消息的标题与通讯的标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标出了新闻事实,消息要求在标题中写明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通讯的标题可以标出事实,也可以不标出事实。

(三)消息的导语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1844年,美国油漆匠出身的科学家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1851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许多重要新闻需要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是仅仅发了一半,由于战争或者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发出去,报社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这样,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它往往是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

在通常的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导语便是开头第一句话;有的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段落。有的消息也可以没有导语,比如一句话新闻。

导语是消息体裁的显著特征,也是写好消息的一大难点。

导语的写作非常重要,在新闻界有一个说法,报纸编辑最见功力的重要方面是制作标题;记者写消息最见功力的是写好导语,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对稿件的取舍。生动的导语相对于新闻好像蝴蝶相对于花丛,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也曾说过: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导语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是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

4)交待消息的来源和新闻的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写导语的基本要求:要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其中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1)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如:“我国音乐界第一个学术性团体——聂耳星海学会昨日在武汉成立。”[叙述式]

2)评述式导语: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说明意义,进行判断。这类导语又可分成“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三种类型。如

新华社北京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电 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评论式]

目前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贫困的“第四世界”?有!尽管在这不断繁荣的年代里不多见,然而它却一直存在着。„„[提问式]

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过去那种“工作不象工作,休息不象休息”的状况正在改变。[结论式]

3)描写式导语:对消息中的人和事,或现场环境作简洁形象的描绘,渲染气氛,以达到某种情绪效果。如: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一盆盆翠绿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一千五百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描写式]

4)引语式导语:也叫摘要式导语,引用或摘录文件、公报中的关键材料或消息中人物的言谈,以突出消息的中心。

(四)消息的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我们写新闻人物,必须向读者交代这个人物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我们写新闻事件,也必须向读者介绍这一事件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新闻背景的种类很多,诸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民族背景、知识背景等等。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1)历史背景。恰当地交代消息中主要新闻事实或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的历史状况,以有助于读者了解人和事的全貌,增加其新闻价值。如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背景是介绍南阳的历史状况的:“南阳为古宛城,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使人们对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更清楚了。

2)地理背景。有些新闻涉及国内外的有关城市、地区,而读者不一定知道,有必要适当介绍有关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3)人物背景。当新闻中出现读者不熟悉的新人物,或者过去熟悉,由于时间久了印象不深的人物,就需要介绍人物的概况,作为背景交代。 4)事物背景。指介绍一些新事物、新成就的有关资料,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事物的意义和它的价值。尤其在科技报道中,对新技术更需要作背景介绍。

交代背景的方式在消息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1)说明与解释。通过背景交代正确地揭示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全局与局部等。

2)交代与补充。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联的一些材料又不得不加以交代和补充,就得运用背景。

3)衬托与对比。

四、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

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

(一)主题的提炼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主题就深刻了。

(二)新闻角度的选择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新闻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记者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三)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四)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中的“新闻”专指消息。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以上新闻写作知识乃新闻写作基础知识,请认真学习并领会贯通。

消息是新闻的最基本体裁,消息是新闻的主体,也是记者在新闻工作中最常用的新闻文体。消息是一种以最简洁的文字和最快的速度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和民众最关心的事实的文体,是一种世界上运用范围最广、受众最多的文体。由于它报道迅速,传播面广,篇幅短小,在新闻报道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消息”几乎等于“新闻”。作为一名记者,掌握了消息的写法或者说能写好消息几乎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消息呢?下面就谈谈消息的写法。因为篇幅有限,只能讲讲比较基本的知识。

先看看消息的分类,按具体行业或具体事件来分,有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会议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等等。 如果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消息新闻写法是有所不同的,但因为同为消息体裁,写法的差别不会很大,应该说共性远多于差异。

消息的写法中有两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记者们必须把它置于消息写作技巧之上:一个是“真”字原则,即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准确,是消息写作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另一个是“新”字原则,即内容新鲜,具有价值。新闻贵在新。

具体的消息写法

把握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遵循消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2、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像诱饵一样把受众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这就是所谓的“凤头”。

3、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谓“猪肚”。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

4、背景:新闻背景又称为“事实背景”。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写消息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受众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5、结尾:结尾,对消息来说不是很重要。马克吐温说:“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事实写完文章就止,结尾就在事实之中。所谓“豹尾”。消息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一般来说,消息的写法就是这些了。当然,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仅仅写好消息还是不够的,要追求写活消息,这就要求我们记者进行更进一步的钻研和不懈的实践。

通讯是除消息外最常用的新闻体裁和新闻报道形式。比之消息,通讯可以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和手法,需要更多的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因此也更能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一篇优秀的通讯都能缩写成一篇消息。所以,简单地说,通讯就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通讯的写法比之消息也就有所不同。

同样的,在谈通讯的写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通讯的种类。通讯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工作通讯。通讯按形式分,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按照通讯的种类,不同通讯类别写法还是有点差异的,请记者朋友自己把握,记者网现在只谈通讯的通用写法。

通讯的写法

通讯写作的步骤一般分为如下几步:首先是立意,确立主题。立意就是确定思想,提炼主题,立意的过程也就是找角度的过程。其次是确定结构。可以运用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纵式结构,按逻辑顺序来写的横式结构,也可用纵横结合的写法。然后选取材料。要选择最能再现人物、或者一件事件本质的材料,事件在人的工作中有代表性,这样的事例就是典型事例。接着是明确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通讯的语言要具体,不要抽象,尽量少用形容词和数字,可以多用动词和群众语言。最后是着笔写作,要注重创新写法。多作细节描写,多作环境的描写,把人物放进环境中去。写作时可以先分好几个小层次,做好小题目,分块去写。

通讯的写法灵活多样。可描写,对人物事件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可抒情,抒发作者的爱憎之情。可议论,对写的人物事件,可发表看法、评价,增强作品的思辨色彩。议论时注意精辟,切忌冗长。可叙述,顺叙、倒叙、插叙、详叙、略叙(粗线条、概叙)等等。

通讯由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组成。消息标题往往“一语中的”,且是结构完整的句子;通讯标题语义不足,常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消息常用多行标题;通讯一般是单行标题,如果用双行标题,采用附加破折号的形式。消息标题中不采用破折号,是两者的一大形式区别。通讯的开头,就叫开头,不叫导语。导语是消息专有的,但通讯的开头同样有着它的重要性、多样性。据说宋代的苏东坡在写《潮州韩文公庙碑》时,因找不到合适的开头,竟改了几十遍,后来才忽然想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两句,一方面表现苏对韩的评价之高,另外一方面也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很高的基调。通讯的主体就是主要内容。通讯结尾常用三种写法:

1、总结全篇,深化主题;

2、蕴涵哲理、发人深省;

3、含蓄委婉、回味无穷。

事件通讯的写法:事件通讯一般要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写好高潮。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人物通讯的写法:要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要善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暗示人格力量。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工作通讯的写法: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要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要夹叙夹议,有理有据。

风貌通讯的写法:风貌通讯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风貌通讯写作要注重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要注意能丰富知识,增添趣味。

小故事(小通讯)的写法: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不能写得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

新闻特写是一种新闻体裁,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有学者把新闻特写归入通讯的品种之一,但是“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在进入本世纪后,化茧为蝶,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新闻采访活动中一支倚马可待的“特种兵”和“轻骑兵”,运用越来越多,为新闻宣传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一名记者,掌握新闻特写的写法,充分利用这一报道利器,越来越有必要。

特写,最初是电影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本意是指电影中突出地拍摄人的面部或其他局部,一个物品或其局部的镜头。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幕上,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清晰的视觉形象,获得突出和强调的效果。新闻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文体,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受众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新闻特写具有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一神经一情感一思维的感应过程:透视全局的特点。

新闻特写的写法

新闻特写的写作准确要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 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

“新”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有事件的特色。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

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新闻特写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含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记者让受众“走进”新闻现场,在强化了新闻特写现场感的同时,也增强了报道的贴近性。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从时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对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发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选取那种最具包孕性的片断,动中取静,以静写动,让人们通过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画面,获得对其前前后后经过的了解。这种片断,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部分。从空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选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细节。

“写”

新闻特写由于借鉴了影视手法,将对象镜头化,所以能产生很强的可视性,人们常把它称为“视觉新闻”。通过描绘,让读者将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可视的画面。新闻特写,一定来自新闻现场,记者通过将现场目击、亲身感受形诸于笔,再现大喜大悲的新闻场景,使受众如临其境,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味觉等感官冲击和心灵感应,从而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写的现场感,首先是来自记者的现场观察。一般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主要是由记者访问得到的,而特写的采访则特别强调记者的现场观察,强调第一手材料的获取。没有现场观察,记者是无法写出特写来的。所以,在不少的特写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记者观察活动的存在。

人物新闻特写的写法: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并透视其思想境界;或者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展示,揭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以此来解释人物行为的时代依据,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特征。

新闻场景特写的写法:场景特写重在摄取新闻事件中最典型、最集中、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特色、规模、气氛等,完成对整个事件或社会风貌的把握。比起其他报道形式来,特写在场景的再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最能产生画面般的可视感。注意情景交融,这是描写尤其是场景描写时一个重要的要求。情景交融,即记者的主观情感与报道对象情感的沟通。记者在思想情感上要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感情充沛,爱憎分明。特写要以生动的画面去感染读者,记者自己不动感情是不行的。好的特写不但能造成强烈的可视效果,更重要的是还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新闻评论与消息、通讯并称三大新闻体裁。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事件进行的评论,重在评论,但是评论对象、评论由头是新闻事件,因此新闻评论与其他评论性文体有所不同。新闻评论包括时评、短评、述评、编后,等等。社论或可列入其中。

新闻评论怎么写?新闻评论的写法没有定式,也没有固定的新闻评论格式,有的是一些注意事项,姑且作新闻评论的写法略谈一二。

1、新闻评论的写法如同中学作文中的议论文的写法,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而且一个都不能少。新闻评论的论点就是你要表达的观点,新闻评论的论据就是特定的新闻事件,新闻评论的论证就是你要佐证你的观点而引用的旁证和佐证观点的过程。

2、新闻评论必须具备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达到“三性俱全”的新闻评论才是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政策性指的是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的高度和深度;针对性指的是新闻评论最好做到一事一议,不要过于散发;准确性指的是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必须“三论皆准”。

3、新闻评论的写法中最关键的是立意立论。新闻评论的“论点”也就是“观点”,是新闻评论的灵魂,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命意,起码论点要新鲜。

4、新闻评论的写法重在说理难在论辩。新闻评论是说理的文章,必须侧重于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新闻评论的大忌。新闻评论又评又论,必然有论辩对象,因此心中要有“假想敌”,文中要对“假想敌”开足火力展开战斗。

5、新闻评论风格和新闻评论语言。新闻评论风格多种多样,不求一致,更无需一统。鲁迅的杂文风格当然犀利,但也有时代局限性。或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是最好的新闻评论风格。新闻评论语言最必须注意的是分寸和准确。

时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是"时代"的"时"。时评的"论",是“新闻评论”的“论”。因此,时评可以解析为时事评论、时事新闻评论、有时间期限的新闻评论。下面简单谈谈时评的写法。

时评的写法

时评的两个标准:独家(新),独到(特)。也就是时评作为新闻的一种体裁自然也要讲时效性要跟新闻一样要新要快,还有评论要有独特的见解。"独家",通常需要"和时间赛跑",否则,过了今天明天就没戏了。因此,它要求作者出手快捷,编者反应敏锐,即使文字粗糙一点、观点略微不那么周密也没有关系。而大部分时候,时评并不需要和时间赛跑,实践表明,对时评无条件地要求“快”是违反规律和科学的,必须在真实无误的前提下来讲究时效性,而且有的评论就不需要“应声而成”,但是如果太迟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何谓"独到","三言"以概之,谓之曰: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时评的关键是"识见"。时评是智者、是慧眼。没有过人的识见,起承转合再圆通、资料概念再新鲜,也只是工匠,算不得手笔。而识见的关键还是要思想、思维不能格式化。时评最不该有"道德制高点"。时评一占着"批判(取"批评、判断"之意)社会"的"道德制高点"就出现"假大空"。

时评要有新闻性强的由头。时评由头的新闻性强,受众的关注度高,评论的读者相对来说也会较多。时评要靠好的表达手段。时评应注重文字的通俗与形象生动。如《果子狸的诘问》就比《非典XXXX》效果要好得多。时评要使新闻“增值” 。时评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但是它最宝贵的价值并不是重复新闻,而在于使新闻“增值”。时评作者需要透过现象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因此观点与见解是评论给予新闻由头以附加值的主要部分。时评行文要“不曲”,指观点直白、明确,论证上逻辑清晰: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没必要绕圈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三大部分最好一目了然。即多用演绎法,少用归纳法,这是由新闻时评的“新闻性”所决定的,也是快餐化的时代生活所需要的。

述评是既叙述又评论、夹叙夹论的文体。述评种类主要有: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和新闻述评。下面记者网主要谈谈新闻述评和新闻述评的写法。

新闻述评、记者述评就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事实进行叙述的同时作出点评,而且重点放在评论上。新闻述评是新闻报道里边的一种比较常见常用的新闻体裁。可以说,新闻述评是消息和新闻评论的结合体和过渡地带。

新闻述评怎么写?新闻述评的写法主要有三点,如果掌握了这三点写法,应该可以较好地进行新闻述评的写作。

1、典型题材、全局观点。就是说新闻述评的写作首要一点就是要选择好题材,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题材;然后用全局性的观点进行评论。这是新闻述评写法的关键。

2、因事论理、理由事出。就是说新闻述评写作要把“叙”和“论”有机联系起来,评论要结合事件,事件要导出观点。不能让“事”和“理”、“叙”和“论”变成“两张皮”。这是新闻述评写法的最重要技巧。

3、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就是说新闻述评写作要注意用他人的言论来佐证、加重自己评论的观点、论点。这是新闻述评写法的常用方式。

新闻通稿一般是党委政府或社会团体举办的重大活动、发生重大事故或灾难时为了引导舆论、统一宣传口径、控制不良信息由新闻通讯社或新闻秘书、党政宣传部门拟发的统一稿件,这就叫做通稿。新闻通稿可以说是“特殊时期”对“特殊事情”进行“特殊新闻控制”的产物和工具。从这方面来说,新闻通稿是“炮制”的;严格意义上说,新闻通稿并不是新闻稿,而是“官八股”。因为新闻通稿里面的新闻点已经很少,而且价值不高,甚至有很大可能是虚假的。所以,读者、观众等新闻受众其实是不喜欢新闻通稿型的新闻报道的。

新闻通稿怎么写?下面就简单谈谈新闻通稿的写法。

新闻通稿的写法有其特殊性。新闻通稿格式一般有固定模式,即:先是写一小段导语,简明道出新闻事实,但是不把事情说完。然后是正文部分,写事情的过程,完全用白描手法和正面叙述(描述),不能赋予太多感情色彩。最后一段结语一般留个尾巴,如“事件原因仍在调查中。”

新闻通稿的写法有技巧性。

一、尽量公文式。不要写成天花乱坠的美文。

二、体现新闻通稿“真正主人”的意志。新闻通稿“真正主人”指要求发通稿的机构或个人,如政府、企业或集团老板等等。

三、新闻通稿尽量做到没有细节,如需细节必须征得“主人”同意并有需要达到的目的。

四、新闻通稿要尽量笼统、模糊。可以多一点空话、套话、官话。

上述新闻通稿的写法,很多人会反对,并可能提出截然相反的新闻通稿写法。但是记者网编辑认为,在现实中、在具体实践中,上述新闻通稿的写法是真正有效、真正在使用的写法。

专访如同消息、通讯一样是新闻体裁之一,是新闻记者在新闻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专访包括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等类型,但最常用的还是人物专访。专访怎么写?下面简单谈谈专访的写法尤其是人物专访的写法。

一、专访的格式

专访的格式就是专访的写法的基本框架。专访稿件有一定的格式,按照专访的格式去做起码可以达到“形似”,也就成功了一半。专访由导语、背景和访谈三部分组成。导语是个头,不必多说。接着是介绍专访的背景、必要性以及专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最后是专访的重点——访谈内容和访谈过程、环境。专访的格式就是专访的写法的基本框架。

二、专访注意事项

实际上,专访的写法是由如下几个专访注意事项构成的。

1、做足前课。采访前,要对专访对象(专访人物)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摸底做足准备工作。比如采访一名学者,你应该先把他的研究课题、方向、贡献和学术成果、人生经历学习经历甚至家庭情况、性格喜好,等等都有一定的掌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最好事先拟定访谈提纲、采访话题甚至每个要提问的问题,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读者(受众)急迫想知道的重要问题。

2、专访要专。专访,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的采访(访谈)。因此,专访要注意做到采访对象要专一(人物专访)、采访事件要专一(事件专访)、采访主题要专一(问题专访和主题专访)。

3、专访重访。专访的侧重是访谈,不能让背景压过访谈,而且要在访谈上多下功夫。

4、注意串词。专访不能让访谈对象的谈话“一谈到底”,记者应该适时给于适当的穿插,话题变换时更要加上一些串联词句。比如:一问一答式,分段式。

5、再现场景。专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情态已经环境、花絮等,都可以写入专访稿件中,使之更加生动、更具现场感。

以上专访的写法只是一个大概,在具体实践中肯定还将碰到更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记者进行更进一步的钻研和揣摩了。

导语是新闻消息的开头部分。导语怎么写?导语的写法有几种?撰写导语要注意些什么?本文归纳了20种导语的写法,仅供参考。

1.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土,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2.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3.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4.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 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5.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6.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7.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8.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 ‘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9.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10.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11.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12.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13.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下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14.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桕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15.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16.烘云托月法

烘云托月,实质上就是衬托。用相类似或相对照的事物作为陪衬或反衬,来充分反映所写的事物,这样的导语,最能使入神思。

《人民呼唤焦裕禄》是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发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4年之后,3人再访兰考采写的又一篇新闻力作。文章开头含标点仅40个字:“进入90年代,在中华大地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

17.一张一弛法

先写入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1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19.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昕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20.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以上20种导语写法只不过是导语的写法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常用性。如果您熟练掌握了这些导语写法并能够娴熟运用,那么在导语写作实践中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甚至更好的导语的写法来。如此您就是导语写作的“绝世高手”了。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这是初入电视新闻圈的记者和电视人经常会问和思索的问题。相对于报纸等平面媒体的新闻稿写作,电视新闻稿的写法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认为把报纸新闻稿的写法照搬过来就行。那么,如何写电视新闻稿呢?电视新闻稿的写法又有哪些呢?下面记者网就问您简单道来。

电视新闻稿的写法是在一般新闻稿的写法基础之上的,意即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新闻稿写作的基本要求,如新闻六要素一样必须具备;消息体裁的电视新闻稿一样必须符合消息写作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电视新闻稿写作必须注意如下特性和特殊要求:

一、注意声像对应,杜绝“两张皮”现象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声音归声音在说,图像归图像在放,这就是电视新闻界常说、常见的痼疾——“两张皮”现象:声音一张皮、图像一张皮,两不相交。这是电视新闻新手,特别是从报纸记者转为电视记者最常犯的错误,也是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里面最需注意的方面。

如何杜绝“两张皮”现象呢?就是做到声像对应。如何做到声像对应呢?简单地说,就是:

1、文稿(播音)点到谁(什么、地方)图像就出谁(什么、地方),不要说东出西,牛头不对马嘴。

2、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比如,有些灾难现场的受灾情形,文字描述很难到位,你就可以用图像画面来表现。

3、声像揉为一体,互为内容。比如,现场采访的内容在文稿里就没有必要重述,它本身就是电视新闻稿的一部分。说来容易做来难,电视新闻一般都需要两个人去完成,一个俗称文字记者,一个称摄像记者或电视摄像,两个人的配合很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意义。两人必须配合默契,如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那就是绝配了。文字记者必须事先把采访意图、采访目标告知电视摄像,摄像记者要把拍摄到的图像情况及时告知文字记者。当然,如果两人都是文字记者、摄像记者“两栖型”记者就更好。如果自己是既写又拍,那么好办些,就是在拍摄图像时思考新闻稿如何下手,在对新闻稿打腹稿时觉得需要什么镜头马上去拍摄,回来后写作电视新闻稿就容易多了,“两张皮”现象也会很少出现。

二、电视新闻稿格式

俗话说,文无定式。但是,电视新闻稿仍然可以有一定的格式,特别是对消息类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再说,如果新人按这一电视新闻稿格式去写电视新闻稿,可以更容易上手、入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一般的电视新闻稿格式:

1、导语;

2、新闻由头、新闻切入点、新闻例子,最好加现场采访;

3、面上内容。有点及面。新闻的重点部分。另外,请记住:尽量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这是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

三、电视新闻稿语言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

电视新闻稿的写法和注意事项还有很多很多,记者网小编在本文中所述只是一般性常识而已。不过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电视新闻稿的写法,相信您也已经可以做一名称职的电视新闻记者了。当然,如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那您还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的探索和更多的实践。

什么叫杂谈?杂谈就是拉杂地谈论。杂谈是一种文体,也是报纸、网络常用体裁。杂谈写作形式自由,短小精悍,又能针砭时弊,启人心智。那么,杂谈怎么写?下面就谈谈杂谈的写法。

一、杂谈不能泛泛空谈,而要由事入理

虽然叫做“杂谈”,但杂谈不能空谈,也要有主题,有事有理有节。有一篇讲节能的杂谈,题为《钱是您的,但资源是大家的》。这篇杂谈通篇只讲了一件事:我们国家有几个基层领导到国外考察,吃饭时多点了几个菜,没吃完就要走。一位外国老太太看见了,不仅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还请来当地警察罚了他们的款。那老太太说:“钱是您的,但资源是大家的。”

这篇杂谈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却给人以很深刻的启发。这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写杂谈靠什么说服人?人们说写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其实,写杂谈也要用事实说话。人们常讲,写文章要摆事实,讲道理。对有些问题,尽力把道理讲透彻是必要的,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事实。会写杂谈的作者大多善于用事实说话。他们由事入笔,用事论证,不像在写杂谈,而像在讲故事,只是在骨节眼上画龙点睛地点上两句,由事实上升到理念,给人以启发,这才是杂谈写作的高手,这才是真正的杂谈写法。

二、杂谈不是保健按摩,而应挠到痒处

不少杂谈在分析一些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时,都讲放松了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失去了奋斗目标等等,这样讲表面看来没错,但毫无针对性。有一篇杂谈认真分析一些年轻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具体经历,发现他们不是失去了奋斗目标,而是在奋斗目标中渗透着强烈的个人诉求,一旦机会成熟,个人诉求就会极度膨胀,就会走上严重的犯罪道路。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目标追求的纯洁性。这篇杂谈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给人以启迪。

由此提出一个问题:杂谈写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哪里?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善于拨动社会上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也就是说要有强烈的社会针对性。就像你背上很痒,急着请人挠一挠,所请的人不是找准最痒的地方挠,而是从头到脚给你进行保健按摩,你觉得管用吗?写杂谈不是进行保健按摩,而是挠痒,你不朝最痒的地方下力气挠,那能起什么作用?

三、杂谈不是布置工作,而在透析理念

这就要弄清一个问题,杂谈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曾说,写文章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一般文章而言。对于思想性较强的特殊文体杂谈来说,其侧重点应是分析问题,而不在解决问题,也就是侧重在谈“为什么”,而不是谈“怎么办”。因为杂谈乃至所有的评论性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明辨是非,透析理念,如果说这也是解决问题的话,那就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就像讲国有企业改制分流的杂谈,应该着重讲为什么要进行改制分流,改制分流中有哪些认识误区应该消除,从而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项改革举措,扫除推进改革的思想障碍,而不应该大讲怎么具体改革,具体怎么搞是领导安排工作的事,不是写杂谈的任务。为什么有的杂谈写的深度不够,但官气十足?问题就在于有些作者越位了,管了不该自己管的事。

新闻写作是记者和通信员最基本的业务工作,属于基础性工作。如果新闻写作都搞不好那就根本谈不上做个好记者、优秀记者,连记者这个称号你都应该感到愧对和无颜。新闻写作技巧很重要,但是新闻写作注意事项可能更重要,因为如果你连起码的新闻写作注意事项都不懂、都不予注意,那你写出来的新闻稿件就可能惨不忍睹、编辑想改都没办法改用了。下面是记者网整理的16条基本的新闻写作注意事项:

1、在你没有理解或了解事件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说真话,写真话。

4、尽量正面宣传、正面报道。

5、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现代的新闻写作工具

6、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7、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8、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9、要表现,不要陈述。

10、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1、少下结论。

12、少想当然,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13、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14、语言要大众化。要选取绝大多数人能一读就懂的语言。

15、标题要独特、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16、尽量用讲故事、说新闻的写作方式

总之,最基本、最重要的新闻写作注意事项归纳起来还是四个字:真、新、快、活。

会议报道过多过滥是新闻界的“老大难”问题,但是却无法规避。唯有正面会议,设法写好会议报道。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会议报道?有三个写好会议报道的方法。

1、跳出会议写会议

这是写好会议报道的最基本方法。尽可能不用“某某会议提出某某”等题目,可以把会议上最主要的新闻事实上题。比如“全市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产业化会议”共21个字,如果按常规,把会议名称上题,引题和主题不可避免地要重复。可用《我市加快畜牧产业化升级》为主题,副题用“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05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500元。”这样就把会议最想表达的主题呈现给读者。

2、从问题切入写会议

从会议目的解决的问题入手,扩到会议外进行报道。也就是说,从会议找问题,然后跳出会议报道问题及问题的解决。今年上半年,绥化市土地部门开会,会议内容中有土地部门内部职能分工问题(矿产局与土地局合并),有形象教育内容。而土地使用权市场化配置内容,在会议中占的篇幅最少。记者感到,绥化市正在加快城市建设,土地占用和土地使用将成为主要矛盾,而土地使用权进行市场化配置将是方向。据此,记者向土地部门的同志进行深入采访,掌握了土地使用权市场化配置的进展情况,写成《我市土地使用权市场化配置步伐加快》一稿,刊发在一版。绥化市市长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记者能抓住问题写新闻,值得表扬。

3、从会外切入写会议

有的会议报道与“会议”全然无关。如某地科协举行全委会期间,有些代表看到报上刊登的全省百个贫困村名单,心潮难平,研究如何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帮困,边吃饭边商议,深更半夜还不休息。记者捕捉这一动人场面,写成现场新闻《时刻想着农民》。这种会议报道,会议被推到背景的位置,实际上报道的是会议主题之外的新闻。

此外,还有从成就与经验切入,侧面切入,会议书面材料切入等等。会议报道的形式很多,只要记者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就会使会议报道出新,就会真正写好会议报道。

会议新闻比较容易形成“套路”,如写某时某地某些人召开或出席某会,然后是会议讨论、会议认为、会议要求或某人强调、某人呼吁、某人重申。有人戏称这是给会议“穿衣戴帽”,只要改了时间、地点,就可成为下一次会议的新闻。不幸的是,这样的会议报道在今天的通讯社、报刊的稿件中还绝非仅有。那么,我们记者究竟应该如何写好会议新闻呢?

目前会议新闻存在的问题

宣教色彩浓厚

本台很多新闻的宣教色彩浓厚,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较多,但是目前很多国内优秀的电视媒体新闻都是具有敏于追踪热点、敢于正视难点,透明度高,平民化色彩浓的优势,和教育电视台宣传型的报道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关于如何写好会议新闻,中央电视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电视新闻改革中旧开始探索。那就是从语态开始,从内容开始。

关于语态,从一套的《东方时空》到二套财经新闻栏目《中国财经报道》/《经济信息联播》再到地方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其实一直在改变语态上下功夫,应该说中国的电视新闻一直在努力走平民化之路。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传统的宣教语态依然在电视新闻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因此央视新闻改革见证人孙玉胜所著《十年》中的最后一句话是:“十年后的今天,电视的语态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改造,电视新闻改革仍在路上。”目前的多媒体时代,人们已经通过网络获得了话语权的极大解放,居高临下、僵硬空洞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没有市场。因此,电视报道迫切需要秉持专业精神,直面普通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事件,体现更多的民间话语、大众话语,进一步提高宣传艺术,淡化宣教色彩。

从内容开始,就是报道会议讨论研究的内容。每一次的行业研讨会和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都有一个事先确定的主题。记者可根据这个主题挖掘新闻线索。会议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是人!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聚会的地方。这些专家和官员平时要接受记者的采访,要我们发采访提纲,要预约时间。有的专家不在北京,有的专家更是全世界到处跑。教育官也是如此。平时约他们采访是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达成的事情,在很多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上可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认为会议邀请函不是一次例行的会议报道,一次收视率杀手的来临,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是很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渠道。他们的平时会议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平时很难联系采访的高官和世界权威的专家学者。我所在的央视二套中国财经报道从1999年就开始这样的探索。很多重量级新闻都是从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上采访得到的。

当一份会议邀请函放到我们手上时,为了写好会议新闻,我们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尽管各类会议的内容不同,但准备工作可以说大同小异。准备工作大致分为技术准备和业务准备,这里着重介绍业务方面的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议召开的背景,对于了解会议本身非常重要。背景有时是某些会议召开的原因,有时可以改变会议原定的议题或改变与会方的立场,甚至还可能决定会议的成败。

(二)会议本身。

(三)了解关键人物,总之对他们的背景了解得越详细越深入,就越能写出更为丰满、生动的稿件来。

通俗的来讲就是以下几个问题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这次会议参会的重要嘉宾都是谁?

他们的背景他们在业内的研究方向是哪些?

他们最近在研究哪些教育的话题?

会议新闻点如何提炼?

(一)突出实质性内容。报道会议像报道其他新闻事件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会议的实质性新闻点“突”出来。会议的新闻点可能是会议本身,可能是会上某人的发言,也可能是公报、宣言。有时会议内容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提炼实质性主题的话,就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把最具价值的新闻淹没在其他没有太大价值的新闻之中。

(二)突出关键人物。一般参加会议的人很多,发言者也少不了,泛泛地报道这人说了什么,那人说了什么,往往使文章显得杂乱无章,空洞乏味,读者读起来也会觉得不得要领。

(三)用直接引语。没有直接引语的会议报道往往会受到质疑,因此要尽可能地引用直接引语。它可以使稿件更真实可信,并且读起来显得不那么死板。直接引语用得恰当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要有现场感。在实践中,记者招待会要写出现场感确实不容易。

(五)要有综合、分析。写会议新闻有时不能就会议写会议,要有自己的综合、分析。

综合下来,写好会议新闻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议重量级的人物观点

(二)会议中参会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争议和看法

(三)从会议的主题中提炼新闻。会议的主题都是当前行业内面临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从会议主题中挖掘,只要认真搜集一下背景材料,总能找到一个或几个报道的角度。

(四),会议新闻除了写消息外,也可以与其他体裁配合,如“侧记”、“散记”、“综述”、“新闻分析”、“特写”、“专访”、“记者手记”、“日记”等。只要认真采访、思考和写作,会议新闻的稿件同样可以是多姿多彩的。

大多数会议都不用面面俱到突出所有要素,而只要根据具体情况突出其一两个要素,各种会议相关的新闻就容易突出出来了。

最后,改进会议报道,还要大胆地进行舆论监督。对那些会议召开形式不当、会风不正的会议,要果断判断,通过事实的展示,旗帜鲜明地提出记者自己的看法。

从事新闻工作有些年头了,这稿那稿写过不少。不过,自己最得意的倒是一篇“会议新闻”。这篇题为《不恋“银窝”恋“草窝”银行干部何鹏辞官办起湘潭最大奶牛场》的消息,其实是篇人物新闻,之所以自己还满意,主要是这篇稿子对党报如何改革会议新闻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可以说是本人一篇尝试“跳出会议写新闻”的成功之作。在2000全国、全省好新闻评选时,也许是评委们出于对党报会议新闻改革尝试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这篇消息不仅评上了全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而且先后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和全国大中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团中央和中国记协举办的第七届“五四新闻奖”,也是湖南省唯一获此奖的作品。

这篇稿子获奖后,报社一些同行要我谈谈感受和体会,我还是那句话:要学会跳出会议写新闻。回顾这篇消息的采写过程,我认为,除一些重要会议外,记者要“跳”出会议写出有价值的好新闻,至少有“三要”必须做到,即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有深入的采访作风,要有娴熟的写作技巧。

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

能不能跳出会议写新闻,首先在于记者有没有新闻敏感。这种新闻敏感,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敏锐力和政治洞察力。就是说,记者在参加一些一般性的工作会议时,必须长个“心眼”。这个“心眼”,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眼”。善于用“新闻眼”观察会议的记者,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正面报道会议,而是跳出会议,把从会议上抓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情况、新事物写成单独的报道。

2000年7月24日,我应邀参加市奶牛发展座谈会。这个由市政府出面组织召开的会议,虽然人数不多,但规格很高,既有市领导和部门领导,也有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奶牛养殖一线的国有、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在会议进入“讨论发言”这一程序时,我对“远山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鹏的发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这个当时才32岁的年轻人,一年半前还是一位担任过银行支行行长助理的“官”。没想到这位金融专业毕业的年轻干部正在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眼睛却盯上了以牛奶为主要标志的农业“白色革命”,主动辞官下海,创办了湘潭最大的奶牛场。了解这一背景后,我立即感觉到这位奶牛场老总是个“新闻人物”,其身上至少有两点很有新闻价值。其一,一位“下海”干部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创办了当时湘潭最大的奶牛场:拥有草场50亩、奶牛72头、年产鲜奶210吨。这说明湘潭的奶牛事业刚刚起步,前景很好,希望很大。其二,这位银行干部敢于辞官“下海”的行为,体现和反映了干部制度改革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于是,我决定打破惯例,对市里这次奶牛发展座谈会不作正面报道,而采取“跳出会议写新闻”的办法,将何鹏作为重点对象予以单独报道。果然,我这篇《不恋“银窝”恋“草窝”》的消息在湘潭日报见报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方良好反响。市领导和农口部门的领导很满意,市长和一位副市长在文章见报的当天和第二天,还特意分别深入到“远山”,和何鹏及有关人员一起商讨发展湘潭奶牛事业的大计。市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对这篇反映干部辞官“下海”的报道、尤其对这篇报道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文章见报后的第17天,即2000年8月13日,新华社播发了《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我想,这篇文章后来之所以能多次获奖,文章主人公“辞官”下海之举及时印证和反映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恐怕是一个主要原因。

要有深入的采访作风

能够“跳”出会议写新闻,对记者来说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要写出好新闻,还必须把功夫下在会议之外。对报道对象及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也是写出好新闻至关重要的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跳”出会议后的采访比一般采访要求更深入,更细致。因为,从会议中了解到的某些

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往往会议都有相关的材料。记者如果偷懒,也可以凭这些材料做文章,但效果显然会打折扣。因此,只有深入采访,才可能抓到会议上抓不到的“活鱼”,也才会使新闻减少“会议味”,增强新鲜感。怎样才能使会议之外的采访“深入”呢?我认为,一定要把功夫下在“身入”和“心入”上。

首先,要“身入”。我在市奶牛发展座谈会上了解到何鹏这一新闻人物的线索后,尽管手头上也有会议上发的一些有关“远山乳业有限公司”的材料,要写稿的话也可以动笔了,但我总感觉不到实地采访心里不踏实。于是,第二天我即驱车赶往“远山”,在奶牛场和何鹏见了面。通过现场直面式的采访,一方面使我增强了对“远山”以及何鹏不少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些会议材料上没有的鲜活素材。比如,“远山”当时50亩草场的牧草浇灌水,会议材料上写的是从水井里抽上来的地下水。我到现场一看,浇灌水是从水井里抽上来的地下水固然不错,但还有更有价值的一面,即“远山”通过自制设备、土法上马,让地下水和奶牛粪便混合浇灌牧草,走出了一条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恰恰这一点材料上没有。于是,我将这一从现场了解到的事实浓缩成51个字的叙述写进了消息。事实证明,这段叙述虽然文字不长,但作用不小,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恋“草窝”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这一方法对其它养殖场的建设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文章见报后,市环保、畜牧等部门对此多次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其次,要“心入”。采访时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虽然“身入”了,但“心”却没有入。作为一名记者,要通过采访去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就要学会与采访对象交朋友。通过采访何鹏,我感到记者要“心入”采访,有两点必须注意:一要注意放下架子。我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架子,但在人家眼里,你是一个记者,而且还是一个总编辑,别人在和你打交道的时候,心里总难免有点犯嘀咕。以何鹏为例,他平时接受记者的采访不多,更没有单独接受过一位总编辑的采访,加之我50出头,他才是30多岁的小伙子,年龄的差距也容易引起一些隔膜。我感觉到这一情况后,一开始就注意主动和他亲近,不摆职务和年龄上的架子,平等待人,多从一些生活中诸如倒水、让座等一些细微之处来进行心灵的沟通。结果我们成了“忘年交”。二要注意谈话方式。采访何鹏除一次是在会议间隙外,其余都是在“的士”内、饭桌上等非正式场合中进行的。这种采访有时候看起来是在唠嗑,其实这种“唠嗑”可以使采访对象精神放松,拉近感情距离,也能了解到你所想要了解的不少东西。如他去北京中关村购置乳汁浓度器,引进外国矮象草、黑麦草、苏丹草等优质牧草的故事,都是我们坐在“的士”里闲谈时他告诉我的。

要有娴熟的写作技巧

通过采访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之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写作。有没有娴熟的写作技巧,也是关系到“跳”出会议后能否写出好新闻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要确定是写消息还是写通讯,然后再根据不同体裁的写作要求,在写法上力求创新。我这篇报道何鹏的人物新闻,选择的是消息体裁。在这篇消息的写作上,除了遵循消息的一些一般写作规律和要求外,自我感觉有四点还比较突出,也可以说略有创新。

一是注意精心制作标题。在标题的虚实组合上,这篇人物消息一反常规,用了个虚题《不恋“银窝”恋“草窝”》作主标题。从语感、语音上讲,这一标题诵读上口、鲜明爽朗,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从修辞上讲,此题既运用了对比法,以“不恋”对“恋”;又巧用了借代法,以“银窝”借喻银行,以“草窝”借喻奶牛草场,体现了一种形象美和意境美。其副标题《银行干部何鹏辞官办起湘潭最大奶牛场》则是个实题,与主题题意相一致,同时又对文章中的新闻事实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概括,基本达到了“一语破的”的宣传效果。

二是注意巧用“会议”作由头。因为此稿为消息体裁,因此更讲究时效性。何鹏辞官“下海”是一年半前的事,时间跨度比较长,很有必要找个新近发生的事实作“由头”,才能在时间上给读者以新鲜感。而当时市政府召开的奶牛发展座谈会,我认为正好可以作为消息的“由头”。于是,便在导语里特别加了一段:“7月24日,在市政府召开的奶牛发展座谈会上,何鹏和他的奶牛场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们的普遍赞扬和好评。”尽管这是消息中唯一一处提到会议的文字,但由于用作“由头”,不仅贴切、自然,没有什么“会议味”,而且体现了时效性,增强了消息的新鲜感。

三是注意背景材料的运用。首先在导语中,一开头就介绍了主人公的背景材料:“一年半前,辞去市商业银行振湘支行行长助理职务的何鹏,毅然‘下海’办奶牛场”。接着,在新闻的主体中又引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了说明,特别是“从未和奶牛、饲草打过交道的何鹏,除了把自己的全部储蓄都投入到奶牛场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奶牛养殖事业上”这段材料的运用,既帮助读者加深了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又使新闻人物富有了深刻的内涵。

最后用“‘远山’牌鲜奶不仅成为我市唯一有品牌的鲜奶产品,在今年5月由市技术监督局组织的消费问卷调查中,还被评为‘消费者满意产品’”的背景材料作为消息结尾,使这一人物新闻产生了“卒章显志”的作用和效果。

四是注意了行文精练,简洁明了。该文篇幅简短,共分3个自然段,每段的选材还算精当、概括,基本上把该说的、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事实在有限的篇幅内说清楚了。文字也还精练,在这篇不足800字的消息中,我尽量争取让每一句话多传递几个信息,如“今年32岁的何鹏,参加工作不到10年,就先后担任过城市信用社副经理、支行行长助理等职”一句,就传递了主人公年龄多大、工作时间多长、任过何职等三个信息,应该说基本做到了文约意丰、言简意赅。

会议报道如何写?如果写一般的会议报道,会议报道要含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会议领导、会议主题、会议内容、会议步骤、领导要求、会议要求等元素。如果要写好会议报道,那么就不能“会议报道写会议”这么简单了,要“跳出会议写会议”。怎样写好会议报道?请参阅这些文章:《写好会议报道的方法》等。下面是一般会议报道范文,请参考。

会议报道范文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

3月10日下午,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在市委第一会议室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有:XX市人民政府市长XX,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X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县区分管副县长、民政部门负责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市民政局有关领导和干部职工共二百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XXX主持。会议首先由市民政局负责人传达了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布置了全市今年民政工作,总结了去年全市民政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X重点部署XXXXXXX建设年活动。会议最后,XXX市长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市长要求,一要XXXXXXXXXXXXXXX;二要XXXXXXXXX。会议期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X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XXXXXXX责任书》。(XXX报道)

网络新闻写作中除了结构清晰和措辞准确等传统写作方式外,还有什么技巧呢?

主题提炼至关重要。为了增加被搜索的机会,网络新闻写作者需要尽力把新闻提炼出1~2个主题,这样作者就可以在标题中使用选定的关键词和独特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使行文跌宕起伏当然是更高的境界。如果写作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就可以另起炉灶单独成文,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实现不同新闻之间的共享。

超链接是网络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超链接不管对新闻的纵深语境还是对背景新闻,都是最基本的,新闻通过搜索引擎而出现的次数或日期,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新闻被置顶的机会。

速度测试训练是写作者绕不开的阶段。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提高网络写作的速度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可以选择当天的报纸新闻,作者可以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2条~3条,为每一条新闻写作导语和结语。判断的依据是关键词的使用、主动语态和精炼语言。可以找同事、同行或专家打分,速度将成为积分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把速度与写作质量有效结合起来,这就是网络新闻写作的经验和秘籍,诸位不妨亲自尝试。

“新闻提要是为了突出新闻事件,指导、吸引观众收视而采用的一种编播技巧”(《实用电视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广播新闻提要应该“准确、鲜明、生动、概括、清楚明白”(《怎样做好广播编辑工作》广播出版社)。这对广播电视新闻提要的内容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编辑往往只注重新闻事件的概括,忽视提要方式的表达。在表达方式上也局限于常用的两种方式,如有的书提出,广播电视新闻提要写作可归纳为:概括式(即把主要事实概括出来)和评介式(即在概述事实的同时,扼要指明思想意义)。因而,不少广播电视新闻提要几乎是新闻标题的翻版,或依据标题再加上一二句所谓点明意义的套话。受众听了难以接受,只得“摇摇头”。那么,如何吊起受众的“胃口”呢?笔者认为,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下面以饶平广播电视新闻的编发,谈一谈做法。

一、引语式

引语式即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引用新闻中人物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影响力的话语作新闻提要。例如,《市领导莅饶考察投资环境》的消息。在播报这一新闻时,我们抓住新闻的主题作提要:“市领导在饶平考察时强调:振兴饶平经济,关键是发展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果以标题作提要,就变成只谈事件,没有中心,传播效果势必削弱。

二、悬念式

这一方式的运用,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把受众的“胃口”吊起来。例如,消息《大路巷改造工程有进展》,播报时我们作如下提示:“您想知道县城重点项目——黄冈镇大路巷改造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吗?我们将为您介绍该工程拆迁、签约的情况”。这一提要用疑问句开篇,把受众关心的问题明白地摆在面前,吸引其注意力,让受众意识到新闻所报道的事实的重要性。

三、集纳式

集纳式指编辑为整组节目做提要时,把相近的两、三组稿件汇聚在一起,向受众展示。在一组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中,提要如果一一罗列,受众会觉得新闻媒体“无话找碴儿”。提要所起的作用是“导听”和提请注意,因此综合提炼要报道的重点,然后告知受众下面要播出的内容,这样的表达方式效果更佳。

四、对比式

对比即把互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在新闻提要中运用对比方式,将事物之间的异同点或者同一事物的前后进行比较,引导受众正确地鉴别事物,理解和接受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例如,有一则消息的内容提要“粗心的旅客丢失了项链,拾金不昧的司机车中等失主”,就是把同一事件的前后结果放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视听效应。

广播电视新闻是让人听和看的。因此,其提要的语言要符合受众的视听觉,写作时要尽量少用虚词,多用实词,防止出现模式化、概念化、口号化、抽象化的倾向,力争做到具体、准确、鲜明,能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

新闻导语无新闻是当前媒体的通病。导语是什么?用赫伯特·里德的话说:"导语是新闻的生命。"也可以这样说,导语是新闻的眼睛,它要求用简洁的文字,把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最有趣的事情,引人入胜地报告给受众。然而,打开我们的媒体,无论广播、电视、还是报纸,在新闻报道的导语中却看不到新闻。这些无新闻导语或抽象概括、空洞无物;或叠床架屋、事实罗例;或评价鉴定、主观论断;或云里雾里、故弄玄虚;或喧宾夺主、游离主题;或夸大其词、令人生厌;或语言干瘪、索然无味;或笼统含糊、事实不清,无新闻导语葬送的不仅仅是新闻的生命,还有读者、听众、观众的阅读、收听、收看的兴趣,而且最终失去的将是传媒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分析一些无新闻导语可归纳这样几类

1、公文式无新闻导语

■青冈电视台的消息《发展有机食品加速小康进程》

导语:按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县计划从2003年到2005年在哈黑公路以西10个乡镇50万亩中低产田中发展有机食品,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县乡增加财源为目标,实现发展有机食品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中低产田的传统耕作手段与有机食品现代技术相结合,土肥种配置集约化,种管收有机操作、过程专业化、产加销龙头牵动一体化,力争在3年时间内,使有机食品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布控面积50万亩,实现亩增收60元,农民年增收3000万元,把我县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有机食品产业基地。

分析这条消息,可以看出是县里下发的有关发展有机食品生产规划的文件,也就是说消息的信源是文件。既然消息来源是明确的,就应该采取信源式由头的写法来写导语,这样不仅新闻依据明确,赋予消息以权威性,而且,原导语中"从2003年到2005年在哈黑公路以西10个乡镇50万亩中低产田中发展有机食品"也便成了新闻事实。如果,缺少了信源--文件的新闻依据。这一规划的事实是否成立就值得怀疑,原导语用了一句"按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做为新闻依据,有些不着边际,它可以是文件的一个依据,但不是新闻的依据。另外,由于这条消息基本是对文件内容的复述,因此,消息中公文语言,公文格式的痕迹很明显。缺少对这一新闻信息的消化和文件的解读。

导语部分有了"哈黑公路以西10个乡镇50万亩中低产田中发展有机食品"的规划事实,那么,在主体部分,就应当回答为什么?人们都知道有机食品的生产对生态环境、土养有机质要求很高,那么,为什么要在这50万亩中低产田中发展有机食品,而不选择高产田生产?应该有个背景交待。政府将给农民哪些扶持政策,2003年落实多少计划面积,市场及农民增收情况的预测等等。农民对这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信息才感兴趣,对发展有机食品的指导思想并不感兴趣。

因此,文件信息来源的消息写作要加强对文件的解读,要注意新闻传播的对象,要传播有效信息,消息要有信息量。

2、报告式无新闻导语

■本报讯 2002年,辽宁省GDP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它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步增长。省政府重点办的9件大事取得显著成效。"十五"开局的四年来,全省经济明显提速,正呈现向上增长的好势头。(2003年2月9日《经济日报》)

新闻主体部分列举了GDP增长的主要数字和重点办的9件大事。

这条消息导语既找不到新闻由头,也找不到具体的新闻事实。"GDP两位数增长,9件大事取得显著成效。"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做为导语里的新闻事实,应是最具亮点的事实,这条消息导语中虽有事实,但并不具体,也缺少特点,用的也基本是工作报告式的语言。

而另一条同类的消息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报讯 记者从广西第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获悉,2002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达2437亿元,跻身全国第16位,在全国的排名往前超越了10个位次。

(2003年2月9日《经济日报》)

3、概括式无新闻导语

■本台消息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这是农民多年来的愿望,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肇东市在农村组建医疗联合体,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002年8月6日《肇东新闻》)

概括式导语是消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但这种概括是对新闻中最新鲜、最生动。最主要事实的概括,也就是说,导语中不能没有新闻事实。这条消息的导语,没有新闻由头,也无具体的新闻事实,只提了“在农村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概括性事实,看了以后给人的只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然而,把这条消息主体部分中的一件具体的新闻事实放在导语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写导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改后的导语 8月2日,对肇东市洪河乡农民王林胜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患动脉高压症达三年之久的王林胜,在乡卫生院做了手术,解除了病痛,全部费用只花了一万元,比到市里大医院少花了二万多元。他高兴地说:"有了医疗联合体,我们农民看病,再也不犯难了"。 修改后的导语:一是有了8月2日的时间元素,新闻由头明确;二是用一句话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用事实说明了医疗联合体的好处;三是用王林胜的话揭示了新闻主题。比原导语生动、具体、感人、客观、有人、有事、有情节。

4、鉴定式无新闻导语

■本台消息 四海店镇党员干部甘冒风险,做示范,为山区农民探索致富途径,铺就致富路。 (2002年8月21日《绥棱新闻》)

新闻讲求的是要用生动、具体的事实说话,正如英国记者格林所说新闻"要让事实说话,而不是让形容词来拔高这个事实,要抛弃那些形容词"。而这条新闻的导语,既无新闻依据,也无具体的新闻事实,采用的是"甘冒风险做示范"这样抽象、空洞的主观评鉴式的语言做报道,看后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标签式无新闻导语

■在党的十六大融融春风吹拂下,我县发展有机食品工作取得辉煌成果。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喜讯像春风吹绽了我县招商引资又一朵鲜花,三友制袋有限公司日前正式运营生产。

■益民集团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在安置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再就业上做出贡献。

以上三条消息均摘自2002年12月28日《青冈新闻》。

新闻要客观真实,切不可随意剪裁新闻事实,不能像出售产品一样,想贴什么标鉴就贴什么标签。更不能违背客观规律,那样的话,就要闹出笑话,传媒的公信力也将受到质疑。大家知道有机食品是需要春种,夏管,秋收这样一个较长的、连续的生产周期,截取其中哪一段、哪一个环节来说明整体的成果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因此说它的"辉煌"成果与"十六大"并没有必然联系。招商引资企业的投入生产运营也是一样,需要有一个较长工作过程,它也决不是"十六大"召开短短的十天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因此,这条消息贴上"十六大"标签也显得牵强。至于企业发展招录工人亦属于正常的企业行为,没有必要往"十六大"上生拉硬扯。这一类问题也是各级媒体经常犯的毛病。迎庆"十六大"的报道,角度很多,题材也很多,但有一点必须明白,新闻切入的角度要合情合理,不可异想天开,更不能因宣传的需要,随意剪裁新闻事实,随意往新闻事实上贴标签,今天是黄瓜,明天是茄子,后天是辣椒。长此以往,传媒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就要丧失遗尽。

6、程序性无新闻导语 ■本报24日讯 省委今天召开中省直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现职正副省级领导同志,离退休正副省级领导同志,哈尔滨市现职正副市级负责同志,中省直单位现职正副厅级负责同志和部分中省直单位处级干部共2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省委副书记刘东辉主持了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宗璋,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涛志分别传达了"两会"精神。(《黑龙江日报》2003年3月24日)

■本报讯 3月13日,市政协召开2003年绥化市城区建设工作意见听取会。

市政协主席张建发,市政协副主席李沛夫、张东友、宫伏山出席了会议。

会上,副市长韩慧峰首先介绍了今年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在听完介绍后,李沛夫、张东友和九三学社绥化市委、市政协的部分委员先后就如何建设面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如何开辟城市建设新财源、如何集中有限财力建设一批亟待解决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等工作发表了意见。

市长助理刘忠泽出席了会议。

(《绥化日报》2003年3月13日)

会议报道程序化,程式化的问题比较普遍,尤其是导语写作中不是把会议决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等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东西放在导语里,而是不厌其烦开列会议程序单,开了什么会,谁参加了会议,谁主持了会议;谁传达了精神,谁发了言,谁讲了话,只拉开了剧场的帷幕,却不见精彩的节目上演。以上两条消息的导语犯的是同一个毛病,前条消息导语分为两个段落,154个字,除了参加会议人员和程序介绍外,会议"新闻"信息不着一字。后一条消息不仅导语无新闻,而且整条消息都是程序,如同流水账,谁谁“首先介绍了”工作,“在听完介绍后”,谁谁就什么什么问题“发表了意见”。那么,发表了什么意见呢?却不着一笔。程序单子开列完了事。

电视的会议报道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重要会议报道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全委会因其会议程序具有法定性必须准确报道外,一般性的工作会议,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的报道不应把会议程序放在导语里边,有必要的话也应放在新闻的尾部。召开了什么会议、谁谁讲话,这些并不是人们想了解和急于知道的新闻信息,人们想知道的是会议做出了什么决定,透露了什么内幕,解决了什么问题,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会议报道,不能图省事,而应加强对会议、特别是领导讲话和典型经验的解读,要解读出"新闻"来,不然的话,会议报道难免成了会议程序和领导讲话的报道,人们看了以后,听了以后,不知道会议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下面这条会议消息是解读会议之后完成的,对于改进会议报道,具有参考价值。

学校乱收费校长要撤职(主题) 教育部十项措施狠杀乱收费(副题)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哪个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要撤销校长的职务!"新任教育部部长周济24日对遏止学校乱收费现象的态度坚决。

在教育部24日举行的全国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周济强调,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乱收费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有的还相当严重。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坚决予以治理。他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出十项治理工作要求:

(《黑龙江日报》2003年3月25日)

这条消息的导语抓住了会议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身感同受,苦不堪言的问题,契合了群众心理需求。同时也表明整治的鲜明态度和措施。短短48个字,有由头、有新闻事实、有人物、有言论、有态度、有色彩。脱去了会议报道程序化的外衣。

会议只是一个新闻的挂构和由头,是新闻发布的时间要素,而不是新闻本身。正如李希光所说:“记者注意挖掘,把会议写活,写透,则会议新闻不会成为死板、枯燥的代名词。读者关心的是会议中披露了什么,开会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会议达成了什么结果等。在报道会议新闻的导语写作中,记者要有浓厚的市场观念,在写稿时得心里永远装着读者,尽量注意:①突出有新闻价值,读者关心的内容;②不以与会者官阶级别作为新闻价值的标准;③即使上面审定的会议新闻稿,编辑发稿时也要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改编,改编时尽可能地突出新闻和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要明确,我们的新闻是写给受众看的,而不是单纯写给领导看的,写给受众看,那么,就要契合受众的心理需求,把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报道给受众,而不是原封不动地把领导讲话展示给受众,因为那样的话就会把受众最关心的问题和领导突出强调的问题,以及领导新鲜的思想、观点、话语淹没掉,要找出来既耗时,又费力,受众并不喜欢这样的报道。

永远要把会议中最有意思的新闻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只突出强调一件事情,应当把会议的目的即采取作出的决定和要做的行动放在导语中。

李希光主张会议消息的导语写作,要由"非行动性导语变成行动性导语"要善用新闻动词。这对于解决会议报道无新闻问题很有帮助。他在《新闻学核心》这本书中,对非行动性导语和行动性导语做了介绍和分析。下面是他书中举的例证:

非行动性导语:

■北京市政府今天就城市规划和外来流动人口召开会议。 行动性导语:

■北京市政府今天决定把外来人口就业数量限制在100万。 非行动性导语: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今天在京隆重闭幕 行动性导语:

■全国人大今天修改婚姻法,未结婚人员同居将受到通奸罪指控。

例证中划线的词就是新闻动词,有了新闻动词,也就有了会议传达出的新闻事实。

以上只是简要地列举并分析了随意拈取的几种无新闻导语类型,其实无新闻导语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表现形式,很难一一列举。

杜绝无新闻导语,需要从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研究一些精彩的导语写作方法,也可以循出一些规律:①

■导语写作方法: 抓住最有吸引力的闪光点,兴奋点或卖点,使导语产生磁力,死死吸引住受众的眼球。

本报讯:17年参加高考没有考上的青年王晓星,如今当上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教授。 (1980年 6月7日《湖南日报》)

一个高考落榜生何以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教授?这反常的现象和悬念调动了读者的情绪,同时也死死抓住了读者眼球,产生了必须探个究竟的力量。

■导语写作方法:抓住最精彩的一幕,突出强化,充分揭示新闻的价值。

同样的新闻事实,记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价值。写出不同的导语。1989年7月,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拳王泰森仅用85秒的时间,击败挑战者,赢得1300万美元巨额奖金的新闻。据《中国记者》介绍,记者写了这样一条导语:"世界重量级拳王迈克·泰森今晚以85秒的时间,击垮挑战者卡尔·威廉斯,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王卫冕战。"编辑认为这是一条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无可指责的导语,但也是一条平平常常的导语,没有突出应该突出的东西。因为"泰森是当代拳坛上的无敌霸王,他的获胜虽是主要新闻事实,却在人们意料之中;1300万对早已腰缠万贯的泰森来说,也算不得令人咋舌的消息,唯有85秒这个记录,有点让人震惊,于是编辑重写了一条导语,突出85秒。

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

记者写的导语被安排在第二段,作为次导语补充。显然,编辑选择85秒这个角度,抓住了最精彩的一幕,突出强化,不仅揭示了新闻的价值,而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

■ 导语写作方法:一语破的,写出新闻中核心的事实。

新闻写作讲求"立片言以居要"。必须是何事这一核心要素,这也是按照读者对新闻的理解行事的,因为人们最关心的是"发生了什么事"。抓住新闻中核心事实,一语破的,就会起到既简洁又印象深刻的效果。

比如,1972年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导语是:

新华社3月15日电,1972年《红旗》杂志第三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海应用毛泽东哲学思想防止地面下沉》的文章,这篇文章是由上海„„撰写的。它总结了上海防止地面下沉中积累的经验„„

这条导语全长200多字,显然十分臃肿,而且又很枯燥。一位英国记者将它改为:

据新华社消息:上海不是威尼斯。

改后的导语只用了七个字,通过将上海与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进行比较,用"不是"来否定,从而告诉读者全文中最重要的事实:上海防止了地面下沉。这个导语写得十分精练,既干脆利落,又生动鲜明。

■ 导语写作方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一般地说,非事件新闻比较抽象概括,很容易写得空洞老套。尤其是导语更容易大而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寓理于事,寓理于形,让抽象的事物在具体、形象的事实描述中活起来。

如新华社的《两根竹杆铺出脱贫路》:

新华社昆明4月3日电 小凉山农民哲里布清楚地记着10年前县里挖坑种苹果时发了两根竹杆。

他说:"这两根竹杆一根代表坑挖多宽,一根代表要挖多深。我们村里人多数不识字,跟我们说有多深多宽没用。"

这"两根竹杆"可能是中国扶贫工作中采用的最简便有效的工具之一。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一位官员指出的那样:"我们缺少的不是农业技术,而是如何使它简单易学,以便于在落后地区推广。"

在过去10年中,中国政府设法使农村贫困人口从一亿两千五百万减少到五千八百万,主要靠普及技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这条工作类的经验性消息,不见一句空洞概括的话语,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经过十年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而是赋予扶贫措施以具体形象的"两根竹杆",这样处理新闻导语,不仅避免了抽象空洞,而且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写工作类经验性消息要善于捕捉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可感的具象事实,不要老是几句常用述语,从概念到概念,大而空,高而玄,使人望而生畏,甚至生厌。

■ 导语写作方法:化腐朽为神奇,从普通事实中提炼出新意境。

1983年7月27日《王大观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传统的消息导语是:

××电 《王大观画展》今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另一种传统消息导语写作手法是:

××电 今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王大观画展》开幕。这批个人美术作品重现了三十年代北京古城的风貌。

这两条消息导语均是叙述式的,既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述得一目了然,又符合传统式导语写作要求。但写作手法老套,不够吸引人。

同一新闻事实,到了新华社记者郭春玲的笔下,就立时被升华到一个新的意境。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郭春玲)当首都已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时候,人们是否还记得旧日北京的风情?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王大观画展》重现了三十年代古城的形象。

这条消息导语,由于巧妙地把新闻事实融入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去认识,既使人们联想起过去,启发人们进行对比,又加深了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认识,从而激发读者羡慕北京人今天的幸福生活,身居北京的人就更产生了一种自豪感。

■ 导语写作方法:善用描写,化"静"为"动"使导语生动传神。

秦始皇兵马俑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 罗娜多布森的导语可谓妙语惊人:

有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注目的特点是他们的身材。

“在这次巡回展览中,中国选来了三个最近发掘出来的大小如兵人的塑像和一匹战马。毋庸置辨,在所有中国艺术珍品中最吸引观众的正是这几件展品,它们是从公元前到公元九世纪的艺术品。”

这则消息的导语采用的是描写式手法,把死兵马俑一下写活了,同时,这条导语设悬巧妙,又富于幽默感。可以说,它既别致、新颖、生动感人,又不违反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巧用比喻构成悬念是记者构思的独到特点。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条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感染力极强的导语,堪称当代消息导语构思的典范,它突破了标题、导语、主体的重点的老框框。

■导语写作方法: 撷取幽默细节使导语出神入化。

选择好人们感兴趣的细节,并着力在导语里给以显现,不仅可以使一条新闻变得有血有肉,还可以使那些本来枯燥无味,死板老套的新闻立即生动活泼,出神入化,达到吸引人的目的。

如1982年11月12日,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女排赛中,中国队战胜南朝鲜队通过第二轮比赛。有的报纸按照通常的概括事实的方法加以概述,写出的导语是:

中国女排今天下午在这里以15比

6、15比11和15比5战胜南朝鲜队,获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第二场胜利。

在概括事实上,这则导语无可挑剔。问题是,本来热烈有趣的赛事被写得枯燥无味,不吸引人。《解放军报》记者采用细节描写式导语,使新闻带着一股清新气息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报日本札幌11月12日电 记者蒋志东 今天下午,在日本札幌中岛体育馆,一支拿着小旗的南朝鲜啦啦队,在一小时15分钟的比赛中,竟没有机会呐喊几句,中国队就以15比

6、15比

11、15比5的比分战胜南朝鲜队,顺利通过了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第二轮比赛。

这条导语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抓住了一个奇趣无比的细节--赛场上,南朝鲜啦啦队没“呐喊几句”,可想赛场形势的一边倒,和南朝鲜队的失利无奈。

■ 导语写作方法:从受众最关切处下笔,传出受众急欲获知的新信息。

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刊登的新闻《钢铁价格上涨》的导语:

本报记者罗伯特·赖文报道 最近钢铁价格上涨,这将会对你的购买力发生怎样的影响呢?

用来制造30加仑热水器的钢材将涨价21美分--这个消息,是阿姆科钢铁公司透露的。这家公司继内地钢铁公司之后第二家 其产品涨价的企业。

大家知道,钢铁价格上涨并不像粮食、副食品涨价那样,会对家庭支出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但是用于创造热水器的钢材涨价21美分,必然导致日用热水器的涨价,热水器如果也涨价21美分。那么,就是说你的收入和生活水准降低21美分。罗伯特·赖文从钢铁涨价与人们的利益关系这个角度下笔,这样就收到了使读者像关注粮食、副食品涨价一样,关注这条消息的效果。西方新闻学界把这类新闻称为"服务性新闻"、"可供使用的新闻",并越来越予以重视,成为一些新闻学家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导语写作方法: 一反常理抖"包袱",制造"先悬夺人"的效果

把新闻导语写得波澜起伏,带有悬念,不光是文体自身的要求,也是满足读者好奇心理的需要。例如:

本报讯 人们大都因为将遗失物及时送归原主赢得赞誉,但一名出租车司机却因没有这样做而受到表彰。今天,他荣获了三等功证书和奖金。

(《北京晚报》1987年12月17日)

读了这条导语,读者是不会把报纸放下的,因为兴趣促使他要把原由弄清。看完后,"包袱"自然解开,原来是出租车司机霍燕军拾得装有巨款的提箱后,没有及时寻找失主,而是送到公安机关,结果帮助警方破获了一起重大受贿案。

这种戏剧性的悬念在导语中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先悬夺人"的效果,对抓住和强化新闻本身的价值会有很大帮助。

举例分析这些精典导语,可以看出导语写作并无定势,需要根据新闻事实和新闻传播效果来设计。新闻写作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创作出惊世之作。学习已有的经验是为了提供借鉴,为了启迪思路,为了增强驾驭新闻写作规律的能力。只有那些深入采访,占有丰富新闻素材,勤于探索,埋头钻研、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这也是解决当前无新闻导语的治本之举。

领导调研报道

记者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报道类型有三种:会议新闻、活动报道和领导活动(领导调研)报道。前两种报道类型的一般写法记者网已经介绍过,下面简单谈谈领导调研报道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并提供一篇典型的领导调研报道范文供参考。

领导调研报道格式一般为“三段论”:首先是导语部分,主要介绍领导身份、调研活动时间、主要地点以及领导调研主题和重要指示、要求。第二部分正文一般先介绍陪同人员和调研过程,然后是就调研主题列出领导要求,这是整个领导调研报道的重点,必须浓墨重彩。最后部分一般介绍有关背景情况,比如调研主题相关情况。

领导调研报道注意事项:

1、调研时间地点必须准确无误,尽量少用“近日”、“日前”等含糊提法,如需领导离开后发稿也必须写出确切时间;

2、领导职务必须准确无误,而且要按官方说法描述。另外,如果报道的领导有多重身份,则要按调研主题、调研事项选择吻合的职务。如,市长参加党的活动,则必须将“市委副书记”冠于“市长”职务之前;

3、调研主题要明确、突出,不能主题一大堆,如此则会冲淡真正主题。

4、领导要求和领导现场表态尽量不要用一二三四去列举,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下面请参阅领导调研报道范文——

XX要求全力做好

“旅游使者”形象大赛决赛的准备工作

7月22日,市委副书记XX,市委常委、宣传部长XXX专程到市广播电视局检查“洪都杯”XX市“旅游使者”形象大赛决赛的准备工作和看望决赛选手。要求承办单位——市广播电视局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认真准备,把大赛决赛办成圆满成功的青春盛会。

当天,XX、XXX认真听取了大赛承办单位——市广播电视局领导有关大赛决赛准备工作的汇报,到决赛选手培训室看望了参加决赛的15位选手,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决赛选手的决赛排演节目。市委副书记XX对决赛选手说:“在朝气蓬勃、全身心投入的你们身上看到了新一代XX市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和XX市发展的希望”。他说,我市举办这次大赛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以更开放的思想和更昂扬的精神状态加快XX的发展。也是实施“XXXX”战略,建设和谐XX的一次重要活动,意义重大。XX希望参赛选手要振奋精神、强化训练、提高素质,在决赛时向全县人民充分展示新时期我市女性青春、聪颖、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良好形象。他要求承办单位和大赛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大赛决赛的筹备工作,把活动办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

据悉,“洪都杯”XX市“旅游使者”形象大赛决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28日晚如期举行。

活动新闻和活动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报道类型之一,与会议报道一样是记者们最常写的新闻形式。活动报道写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仍然有一定的模式和格式,记者网提供的这篇活动报道范文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活动报道跟其他新闻报道一样必须具备新闻的六元素,同时要注意活动报道的特点:

1、活动过程要详尽;

2、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的排序要准确,特别不能遗漏;

3、系列活动报道要突出主要活动、主要领导参加的活动的分量;

4、领导活动、领导调研活动报道要抓住主题、调研主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5、活动报道要注意给出活动的意义和背景。

下面请看下面这篇活动报道范文,并分析活动报道写法。(扩展:会议报道范文)

活动报道范文: 中国(赣州)第六届脐橙节隆重举行

客乡披盛锦 脐人脐事齐展中华名果;佳节聚贵宾 橙心橙意成就商海宏图。由赣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瑞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协办,赣州天天传媒有限公司、将军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赣州)第六届脐橙节11月18日在赣州隆重举行,并于当日上午9时18分在市黄金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

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常务副主委洪福曾,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副主任、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赵显人,农业部柑橘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国家质检总局动植检司司长卢厚林,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巡视员曾衍德,中国柑橘研究所所长周常勇,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调研员朱幸存,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综合处处长陈晓华,香港华人华侨总会会长梁淦基,中国果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傅秀全,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省工商局局长邝小平,省内贸办主任、党组书记李青华,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陈春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昭悠,市政协主席赖联明以及其他在家的市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外果品经销商,中央和省市及港澳各大新闻媒体单位的记者代表、果农以及我市干部群众共2000多人参加脐橙节开幕式。

市委常委、市委农工部部长曾新方主持开幕式。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宣布中国(赣州)第六届脐橙节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巡视员曾衍德,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农业部柑橘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将军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兴平,赣南经销商代表、瑞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顺鹤在开幕式上发言。

赣州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实施“兴果富民”、“建设世界著名脐橙主产区”、“培植超百亿元产业集群”等战略,果业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果园总面积达到263万亩,其中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53万亩,脐植产量100万吨。已成为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

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是我市最有特色、最有优势、最有希望、最有潜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本届脐橙节,将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创赣南脐橙品牌,树赣州开放形象”为主题,以节搭台,以橙迎宾,以商拓市,以诚促销,进一步贯彻落实“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树立赣南脐橙品牌,培养赣南脐橙文化,开拓赣南脐橙销售市场,促进果业优势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推动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

据了解,本届脐橙节将突出开放性、产业性、创新性、地域性的特点,分别举行赣南脐橙产业展示展销、各县(市)围绕脐橙节分项活动、焰火晚会、组织嘉宾到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虎形山果园采摘脐橙活动、举办中国(赣州)第六届脐橙节文艺晚会、举行赣南脐橙营销对接洽谈和中国(赣州)第六届脐橙节新闻发布会、赣州市精品果园评比活动及第三届网上脐橙节、赣南脐橙免费赠送品尝和推介等活动。各项活动采取政府主办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主会场活动和各地分项活动相互动的方式进行,可谓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赣州各县(市)对口主销城市脐橙销售车发车仪式及颇具赣南本地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现场狮跃龙腾,鼓声震天,花灯绕舞,彩裙飘飘,为本届脐橙节的成功举办献上一份吉祥的祝福。

跟踪报道(追踪报道)就是对观众关注或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报道的新闻形式。追踪报道对已经报道过的某件事或某方面的情况,按照事情的发展,继续顺着以前的报道再做报道。

跟踪报道贵在跟踪,跟踪报道的成功与否关键在跟踪。跟踪报道必须挖深创新,跟踪报道要选择有时代气息、能着实反映出社会一个侧面或某个行业,并具有代表性和正确导向作用的典型。这对新闻报道的宣传力度和效果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决不可“挖到筐里就是菜”,随便抓住一条新闻线索就作为跟踪报道,进行连续不断地跟踪。

跟踪报道与连续报道的区别。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及时的报道,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取材于不可预知的事件性新闻,报道时间相应于新闻事件始末。跟踪报道就是根据某一关注度较高的事件的发展过程持续报道的新闻形式。 两者比较,连续报道的报道时间更长,报道面更广;跟踪报道更加动态,报道面集中在一个事件上,跟踪报道的事件更具焦点性,连续报道的事件可以是平凡、常态的。

比如,对建设一条公路进行报道。用连续报道对公路建设的整个进程、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报道;用跟踪报道对公路建设的钉子户征地拆迁进行报道。

我们的新闻工作中,对于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性的稿件是慎之又慎,非常重视报道后产生的社会反响,而对于表扬性的稿件却普遍存在反正是表扬,出不了大问题的认识。其实表扬报道也应注意其社会效果,否则也会出问题惹麻烦。采写和编发表扬报道,也应充分考虑它的社会效果,使表扬报道收到好的宣传效果。

表扬报道容易引发问题的情况有这样几种:把话说得太满,给被表扬者造成许多被动;深入采访不够,导致报道不准确,造成负效应。有篇报道表扬某县移民工作筹措资金好,结果引起了移民集体上访,要求政府做出解释,其他资金干什么去了;还有报道时间没有把握好,一些事情已经事过境迁,也给报道表扬的对象添了麻烦,造成了读者的反感;更有一些稿件以偏概全,把个别的、局部的说成普遍的全局的,结果产生了不好的社会效果。

有的媒体以宣传之名,只要能让领导喜欢,再大的数字也敢报,莫须有的典型也敢推。如此心态,只能换来老百姓的反感。 有的表扬报道报道新班子的成绩,就否定过去的工作;表扬今天,就否定昨天;宣传先进,就以后进作陪衬。这样是绝对错误的。有的表扬报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是某某县今年冬季生产的一个缩影”,“这仅仅是某某市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成功范例”,接下来便由“点”及“面”,一个县、一个市的经验就出来了。其实,事物的发展有可能是不平衡的,那种以点带面、一好百好的报道,往往容易陷入绝对化,失去可信性。 有的表扬报道随意拔高,夸大其词。有些英雄模范或先进人物,本身事迹很不错,但为了更全面、更突出,一些报道者往往不作深入采访,凭想象加工、臆造。还有,把个别拔高为普遍,把部分拔高为整体,把局部拔高为全局,等等,都是有害的。

第二篇:通讯写作基本常识

2008年集团军新闻骨干集训授课材料

通讯写作基本常识

一、通讯文体理论

(一)通讯文体发展源流

通讯文体出现于近代新闻事业产生以后,它是新闻事业发展与新闻活动范围扩大的产物。但当时电报费用昂贵,一般只能用来拍发重要的、时效性强的简短新闻稿,至于那些详细报道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稿件,由于篇幅较长,仍然通过邮政传递,以书信方式传递,人们称这类报道为‚通信‛。后来,‚通信‛也可以电传,但为了与电讯相区别和相对应,人们改称这类稿件为‚通讯‛与‚航迅‛。

(二)通讯的文体特征

1、通讯的定义

通讯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新闻报道形式。

2、通讯的文体特征

(1)、详细、完整、富有情节的事实报道

从外表形式上看,消息的开头通常有电讯头(消息正文前的‚本报讯‛或‚×社×地×月×日电‛字样),通讯没有电讯头,只在在标题后正文前标明作者的署名。

创新,带来高效益

——南空部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纪事

▇崔艳华 张徐 本报特约记者伍轶

以实战需要为牵引

——新疆军区某师加强信息化建设启示录

▇王传峰 王虎 本报特约记者李凤鸣

通讯是消息的展开,它要求比较详细、具体地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描绘事物特有的场面,人物诸多的社会活动。因此它往往在一个主题下贯穿相当丰富的材料,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起伏。人们称通讯是‚详细的消息‛、‚展开了的消息‛,指的就是通讯这种详细报道的特征。

让我们来看一篇通讯报道。《解放军报》发表过一篇通讯,题为《烽火校场起惊雷 ——某摩步师接受部队演习评估系统考核实录》,截取其一段:

16日上午,演习考核进入最后一个演练问题:综合火力打击,攻歼防御之敌。

1 9时,一梯队主攻进展顺利,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适时跟进,炮兵群压制火力强劲,穿插袭击分队进至‚敌‛纵深,对‚敌‛指挥所形成合围,‚红‛军态势良好。

突然,导演部通报,

一、二梯队被‚敌‛空中隔断,主攻方向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助攻突入比较快,遭到火力拦截,纵深之‚敌‛正在反击,更可怕的是右翼来了一个‚敌‛机动打击旅。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张师长5分钟作出判断:‚敌‛企图对我实施逆袭反击,恢复防御态势。他10分钟定下决心:提前使用二梯队快速西进,坚决阻击机动旅;提前使用预备队,从正面增强打击力量等。很快,‚红‛军又稳住了阵脚。

(2)、形象、生动、感性的事实报道

通讯注重的是生动地再现事件的过程、人物活动及相关背景,让读者看到人物的外形、人物活动的环境,看到事件的进程。如果说消息表现事实的思维程序主要是回答发生了什么事的话,那么通讯所表现的思维程序则是回答:事件是怎样进行的。

消息《<谁是最可受的人>中的‚烈士‛李玉安同志还活着》对李玉安受伤的情况是这样来进行概述的:

李玉安讲述了自己在朝鲜战场松鼓峰战斗中负伤后的情形。原来,他所在的3连完成狙击敌人的任务后,他在掩护副连长和营部通信员后撤时,胸部负了重伤,昏迷六七个小时后,被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司号员救下阵地,3天后由友邻部队送往野战医院,做了开胸手术,才幸免一死。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活烈士‛》仅仅是对李玉安的伤口,就作了如下描述:

提起40年前的往事,老人伸直左右臂,右臂竟比左臂短二三厘米,撩开衣襟,右胸有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大疤痕,后脊梁正中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小疤,是子弹从前胸打进穿出后背留下的。‚这都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的纪念。‛抚疤回首,李玉安的声音有些颤抖了。

(3)、真实、准确、确切的事实报道

通讯与消息同属于新闻文体,因此它的特点多数是新闻报道共性的特殊体现,而不是具有排它性的绝对特点。换言之,它必然如消息一样坚持真实性原则。通讯提到的人物、地点、时间、事情、原因等新闻五要素必须真实可靠,有根有据。通讯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事实经过与细节,人物的语言与动作都必须真实。通讯所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人物语言的引述都应确切无误。通讯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与心理活动,也应当是当事人所述。

(4)、及时、新鲜的事实报道

通讯不仅要重深度与形象,也要重时效。从时间性上看,通讯不能像文学那样‚穷经年而成‛,同样讲求事实发现与新闻报道的时间差。从时新性看,通讯必须注重报道内容的新闻

2 性,不能把通讯写得像是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一样。从时宜性上看,通讯比文学作品更强调传播的及时性。

(5)、展示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所固有的一种素质,它体现为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潜在或显在的作用。与其它新闻文体相比,通讯这一体裁比较适合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充分地展示事件的新闻价值。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事件的新闻价值,通讯才有生命,才会有魅力。

(三)、通讯与消息的比较

1、消息一般是简要地叙述新闻事实,一般只是勾勒新闻事件的一个大致的轮廓,很少展开情节,而通讯则要求比较详细地报道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展开情节,反映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常见的消息写作,往往新闻事实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列,重要的在前,次重要的在后,有些不重要的甚至可以省略,而通讯必须做到细致、深入甚至是在完整地表现整个新闻事实的情节与过程,帮助受众对事实及其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3、消息中一般不过多地关注新闻事件的细节,一些很不错的细节常常会因字数的限制而被舍弃,而通讯则不能忽略事件中的一些对反映通讯主题有重要作用的细节。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能够成为一篇通讯的点睛之笔。

4、消息一般以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而通讯多用详叙和描写、议论、抒情等来表现事实。在行文造句上应用大量修辞手法,因此通讯往往将新闻事实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文体表现形式更加灵活。

5、导语的写作在消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围绕导语的写作,已经形成了消息较为稳定的结构形式。而通讯的写作基本没有导语这个部分。通讯的写作多是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展开的。结构多种多样,叙写灵活自如,风格多姿多彩。

6、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讯头,而通讯一般没有这种形式,即便用‚电‛,也一般用在文尾。

7、消息报道以客观、公正、平衡为主要报道特色,而通讯则可以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与个人风格。

简单地来说,可以说在信息的时效性上,消息快一些,通讯慢一些;在信息的含量上,消息单一一些,通讯丰满些;在信息的深度上,消息浅一些,通讯深一些;在文章的结构上,消息较简单,通讯则复杂而有变化;在作者的主观倾向上,消息基本上没有流露,通讯则可以有所流露;在语言上,消息坚守新闻的简洁、质朴美,通讯则可以进行相当的修饰与描写。

二、写通讯时机

初学新闻报道,常常有这样一个困惑:采访到了一个新闻事实或者新闻人物,到底是写消息还是写通讯呢?具体而言,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一般都以通讯的方式采写并进行相应的报道:

1、意义比较重大、关注范围较广泛的新闻事实。

依据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如果我们所采访到的新闻事实有深刻的内涵,有较大的关注人

3 群,在军区部队或者全军部队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样的新闻事实,理所当然可以通过采访写成通讯稿。比如,我们所在部队的党委班子,长期在用人、在管钱管物、在处理各种内外关系方面,清正廉洁,办事公道正派,成为部队建设的榜样和旗臶,这样,采访到班子建设中的事情,由于意义重大,关注面广,就可以写成通讯。再比如,目前全军都在向新装备要战斗力。我们部队更换了新装备,一两年过去了,训练有没有上去,战斗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能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作战要求,这也是有重大而有深远意义的事实,可以进行深入采访而写成通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意义重大、关注范围广泛,还必须有丰富的情节性和故事性作依托,如果内容单

一、不具备情节性、故事性,也不宜写作通讯。也就是说符合上这一条件,并不一定就必须以通讯形式来表达,也可以用消息写作,这就需要灵活掌握了。

2、典型性,内容、情节较为复杂的新闻事实。

报道部队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单位、典型经验,通常都采用通讯形式。部队典型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重特大典型,这种典型可能是全国、全军或军区所抓的宣传重点,一般发消息的同时,也可以发通讯,只不过在写作角度上有所区别罢了。另一类是一般典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小典型‛,可能在本部队、本地区有一些典型性。这类典型一般只能发一次,就是非消息即通讯。为了使这样的典型搞得稍大些,一般可以选择采写成通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重大典型或者是一般典型,也必须做到量体裁衣。根据总政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事新闻宣传请示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军职以上干部、师级以上单位,作为典型在中央报刊宣传,要经大单位政治部审核,并报总政治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究和筛选后,报总政治部领导批准。师、团职干部和团级单位作为典型在中央报刊宣传,要经大单位政治部审核批准。

3、时间跨度大、信息量巨大的新闻事实。

消息通常是‚易碎品‛,也就是说,在基层新闻采访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所采访到的新闻事实有比较大的价值,也有相当的信息量,但已经失去了时效性。还有一些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本来就在一个过程中,如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军事训练成就的回顾,后勤保障工作的改进,等等,既不可能发生在一朝一夕,甚至可能发生在三年五载当中。特别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写消息就不大可能了。遇到这样的新闻事实,一般首选的就是写成通讯。比如《‚成都模式‛探寻——成都军区基建营房部探索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新路纪实》、《 电子商务构建‚阳光货栈‛ ——武警广西总队网上采购带来的军事经济效益话题》。遇到这类新闻,能否写通讯,主要是看有没有大的信息量。如果没有信息量,通讯的‚架子‛搭不起来,干脆再进行反复采访,深入挖掘,绝不能勉强凑数。

4、时效性不很强、但又有相当宣传价值的事实。

我军的新闻报道担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任务,也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任务。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有新闻事实,虽然时效性已经过去了,或者就没有什么时效性,也可能还没有太多的新闻价值,但它是时代的要求,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也可以写作成通讯。采写的基本理由就是看它有没有较大的宣传价值。如十七大召开前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综述性新闻报道;我军基层部队开展‚四个教育‛的综述等。

三、通讯写作流程

(一)通讯的主题 通讯主题的主要表现方式:

①新闻价值与思想评价相结合。如《活着的黄继光――杨继芬》;《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②直接提示中心思想。如《 转型,给‚将军摇篮‛带来什么? ——解读发生在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的新变革练精本领跨世纪》、《让战士在教育中唱主角 ——南京军区某师创新教育形式的一段经历》。

③标题形象地暗示主题。如《‚思变‛引发新变化——某通信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纪实》、《战位都是学者兵》、《负重起飞》。

④开头、结尾点化主题。如《战位都是学者兵》中的开头:学者们来当火箭兵,谁说大材小用?

⑤抒情、议论的方式直接点题。《千人打响第一枪》就是这样来议论出主题的: 怪不得这支战略导弹部队发射成功率一直保持100%,原来,他们千人打响‚一杆枪‛,全靠遵循科学的规律和依靠每个士兵对战争胜利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啊。

⑥含蓄留白,将主题思想化为具体的场景、人物对话,环境设施上。如《巨舰的魅力》中:‚当我们告别南湖的时候,湖边的清泥船正在紧张的工作。在这永恒的运动中,红船将永远魅力无穷。

⑦借人物语言或旁证材料直接点题。《阵地操练像绣花》中的结尾:我看到:战略导弹部队刚诞生时就提出的16字训练方针,今天仍刻写在阵地上最醒目的地方: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二)、通讯的选题与选材

1、通讯的选题

(1)、要选择能够满足受众更大信息需要的题材。

(2)、新闻事实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其内含的信息与思想应是多层次的。 (3)、要有更生动的情节、细节、场景与语言。

2、通讯的选材

(1)、骨干材料:骨干材料是构成通讯的基本事实,是支撑主题的重要材料,如果骨干材料缺乏,通讯就会先天不足,通讯的主体也无法成立。

一个大的骨干事例,如果情节丰富,通常可以独立地写成一个新闻小故事或一篇事件通讯。

(2)、细节材料:细节是细腻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色的小镜头。它主要表现为骨干材料中细致的情节、细致的现场画面,或者富有个性化的对话。一篇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如果没有一两个让人看了心里发热的细节,那就算不了是成功的作品。

(3)、背景材料:背景材料不直接表现人物或事件,但却是与主题相关的历史、地理、专业知识、典故传说、诗词故事等有关材料。它可以烘托主题,进一步开拓主题的深度与广度,帮助受众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了解人物与事件。

5 (4)概括性材料;用简洁扼要的语言概括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环境、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概貌。它主要对人物、事件、风貌的背景与现在状态作概括性介绍与解释,使人了解一个大致的事实框架。

(5)、采写过程材料:人物在采访过程中直接得到的第一手事件访谈材料,环境观察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增强作品的现场感与画面感,给读者更强的真实感。

(三)、通讯的结构

1、通讯标题的主要结构形式 (1)一行题为主的主题形式。

如《小将出马》、《追求》、《中南海的春天》 (2)二行题为主的主副题结构。

如《负重起飞──南空航空兵某师战斗力成长启示录》、《志气、士气、锐气──某团‚百战百胜连‛提高战斗力纪事》。

2、与消息标题的比较

(1)消息标题无论是几行题,它都必须有一个实题将新闻事实的主要要素清楚。通讯标题可以不拘泥于此,它可以是包含有多个新闻要素的实题,也可以不出现任何新闻要素,而抽象地概括中心思想,含蓄地比拟新闻价值。

比较如《海底世界学吃饭》与《标杆,在队前挺立──某师优秀教导员张永清纪事》。 (2)从语法结构上看,消息强调语法关系的完整,主谓宾关系清楚,不可残缺。而通讯的标题既可以是一个有主谓宾的完整句子,也可以是一个短句。如《信念》、《坚守这块阵地》。

(3)从内容概括上看,消息主要依赖于新闻事实的重要与信息的新鲜性来征服读者,而通讯主要以主题思想的重大、新颖来赢得读者。

如消息《小小工兵成为导弹专家 曾蛟:当代士兵之骄》,通讯标题则是《普通士兵书写的辉煌──记二炮某旅导弹操纵员曾蛟》。

3、通讯的结构方式

(1)纵式结构,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或客观事理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地安排文章的结构方式,它的特点是层次与层次之间为纵向展开,逐层深入的递进关系。它又具有两种表现形态。

①按时间推进的顺序安排结构。它的特点是,写作的材料具有一条相对比较完整的中心事件,可以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自然过程来写人记事,并随着事件的发展过程,把事实内容逐渐介绍给读者。如《 低学历干部:谁来为他们领跑? ——某炮兵团提高低学历干部竞争力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年初,某炮兵团牛连长递交了一份转业报告。

牛连长曾是炮团的‚名人‛,他从士兵提干,第一学历仅仅是中专,却在集团军军事比武中独揽3枚金牌,是大家公认的‚标兵连长‛。

年初,炮兵团干部调整,任职4年的牛连长是副营长人选之一。没想到,因为学历低,他没能竞争过任现职只有两年半的一位本科生连长。

其实,多年前,他竞争连长时,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落选让他感到伤心:‚无论怎么努力,学历低始终是一道坎。‛于是,他向团党委递交了转业报告。

牛连长的转业报告,引起炮兵团官兵的关注,不少低学历干部在团局域网上发表帖子倾吐心声:

‚我是战士提干,学历低越来越影响成长进步,眼瞅着就‘职务到杠、年龄到线’了。‛

‚我去年参加了本科函授,但拿到文凭要等3年。这3年咋办?错过‘末班车’,再赶队就难了……‛

记者调查发现,其他单位的低学历干部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越是高学历干部培养使用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这种现象越突出。

牛连长对记者说:‚近年来,我们普遍感到,与高学历干部赛跑,我们进入了举步维艰的‘疲劳期’……‛

②按客观事理的层层深入来安排结构。它的特点是以记者的采访牵出报道对象,将丰富的背景材料或断或续地穿插于记者的采访线索中,文章以采访的结束而结束,写作内容繁多但时间线索清楚。如《986块‚金牌‛的背后 ——济南军区某部‚白老虎连‛长期保持先进解析》:

‚武艺练不精,不是虎连兵。‛这句‚白老虎连‛叫响的口号,正是官兵珍惜荣誉的真实写照。

那年9月24日,连队参加新课目演示,因故障排除不及时而‚走麦城‛,争强好胜的‚白老虎连‛便把这天定为‚连耻日‛。打那儿以后,每年9月24日,连队都要组织军事训练比武,进行考核竞赛,评比‚科技练兵先锋‛、‚训练小老虎‛等,激发官兵练精武艺的紧迫感。

‚白老虎连‛官兵换了一茬茬,无论环境怎么变,他们总是把老一辈创造的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班长李永胜参加师里装甲兵专业比武,得了一块‚银牌‛。在连队总结会上,李永胜却主动作了自我批评:‚‘白老虎连’没有第二,我为连队荣誉抹了‘黑’。‛从此,李永胜训练更加刻苦,在集团军士官军事比武中一举夺冠。

(2)横式结构,即按主题表达的需要,从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方位、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来叙述事物、描绘事件,论证问题的结构方式。它的特点是以空间的变换为标志来安排层次,或按事物的性质梳理材料,层次与层次之间为横向拓展、平行联合的并列关系。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中心事件,但中心思想却很突出。运用这种结构形式,要求作者对文章内容涉及的多个侧面或不同属性周密布局、合理安排。它具有三种表现形态。

①依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安排层次。这是一种按照人物或事件的不同侧面来表现事物、划分层次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在一个统一主题的统领下,将发生在同一个人物、同一人事件中的方方面面平列的组合起来,用插题切分为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系的并列层次,共同完成对主题的形象化阐释。

如《高下人品见躬行——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纪实》就采用的是这种结构方式,作品将这个单位的做法分为三个部分:‚在使命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文化熏陶中激发精神动力‛、‚在特殊环境中锤炼意志品质‛,用丰厚的事例完成了多方面报道。

7 ②依多个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的组合来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常常又被称为集合式结构,它的特点在于:围绕一个主题、一个集合概念,把能够反映这一主题思想、这一特殊群体的不同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编织在一起。

如《爱兵:各级干部皆有责――济南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关心战士纪事》就以‚床的故事‛、‚调味盘、抽油烟机与碗的故事‛、‚棉鞋-大头鞋,水―伞‛、‚鸡蛋的故事‛为插题,把这个师为战士所作的几件实事一一展开进行叙述,极有说服力地表现出作品的主题。

《‚一颗滚烫的心 ——兰州军区优秀指导员路少伯爱兵纪事‛》主要就是通过三个故事来展开的。它们分别是‚三本兵情录‛,‚两个药罐子‛、‚难忘栽培情‛。这三个故事是主人公无数爱兵故事中选出来的,材料本身的新鲜性与代表性也就最为集中而鲜明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先进的思想境界。

③依典型人物不同的性格层面、不同的先进事迹来划分段落,安排层次。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作品不用插题将人物事例一一加以分割,而是通过段落的跳跃与转折来交待人物的多方面性格与多个先进事迹,文字虽然简短但仍然可以达到对所写人物与事件的面面观。

《勇于挑战‚不可能‛ ——济南军区某装甲团团长杜清华抓训练纪实》,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外军能做到的,中国军人也能做到‛、‚自身力量难以做到,千方百计也要做到‛、‚平时复杂课目训到,战时才能多几分把握‛。

(3)纵横式结构。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叉的方式来安排层次,这叫纵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既以时间的推移作为情节的‚经‛线,从横的方向划分层次,把事件发生、经过、结局告诉受众;同时,又以空间方位作为纬线,从横的方面划分层次,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种种事情,十分巧妙而紧凑地交织在报道中。它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注意了空间的平列性,情节跌宕起伏,但变而不乱。

(三)通讯的过渡方式

1、序数过渡又称为顺序过渡。有的通讯可以用分条或分部分的形式写出,在每条或每部分前冠以序数词作为标志。读者在看完一条或上一部分之后按着序数的排列又继续读下去,行文无阻隔之感。用序数词来起过渡作用,就是序数过渡。

2、小标题过渡。又称为分题过渡,在通讯写作中,内容庞杂、篇幅较长的文章,除了统摄全文的总标题外,有时又根据内容与结构的需要,在各部分前又冠以若干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将全文内容割切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并对各部分内容揭示举要,同时在结构上又是明显的过渡标志,起着承上启下、开合行止的作用。

如《军中焦裕禄——北京军区某团原团长傅卫事迹追记》,文章就采用了摘引人物原话的方法:‚在官兵的心中,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是一面旗臶。‛‚我们当领导的就是要让战士多一些感动,少一些遗憾‛‚在我们军队里,不管是什么干部,不知兵,不爱兵,就没有资格带兵。‛

3、过渡句过渡。即在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用提示性的句子或设问句进行过渡。用来过渡的句子,就叫过渡句。它可以臵于上段的末尾,也可以臵于下段的开头,一般用于转折不大、间隔不长的段落与层次之间。比如:《英雄出自平凡 平凡造就非凡——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广州军区某部优秀士官宗道辉成长启示录》: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横戈马上行。‛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和平时期,有的只是战争时

8 期和战争准备时期。这些年来,当兵打仗的使命感让宗道辉始终在本职岗位上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培养新装备训练骨干,他将父亲病重的电报塞进床头柜;为参加演练,他义无反顾地泪别即将分娩的妻子;为测试各种新装备的性能,他一次次用生命挑战极限,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4、过渡段过渡,即在段落与层次之间用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进行过渡,用来过渡的段落就称为过渡段。这种方式常用于文意转折较大,内容比较复杂,间隔时间比较长的层次、段落之间,起着总结上文,开启下文的作用。

‚平凡岗位皆可成才,普通一兵作为不小。‛这是广州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岳世鑫对宗道辉的评价。

四、通讯的开头

(一)开门见山

用几句话概括通讯的主旨,给读者以概貌式的印象,以此产生阅读兴趣。

1、高度概括精彩素材式开头

‚每堂课都奉送给战士一个‘精品。’‛在南京军区某团六连,官兵们对指导员马春华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

2、截取现场

‚要炸,他们自己去,我不当这个坏蛋!‛安徽省颖上县半冈区委书记两眼血红,火爆爆地冲着报话机嚷。尔后,他甩掉话筒,看也不看在场的省防汛指挥部来人一眼,转身奔代家湖指挥护堤去了。

连长李邦亮要走了,到师教导队上任。

他没有惊动正在酣睡的士兵,以至许多战士急急爬起来后,只看到连长那熟悉的背影消失在月光中。

3、成绩列举、以实力服人式开头

北京军区261医院院长潘书文是一位敢唱‚黑脸‛的人。他当院长5年多,敢于较真碰硬,赢得众人心。医院上下齐心合力,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被总部表彰为‚为部队服务的先进医院‛,他本人多次被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

都说纪检工作难做,纪检成果难出,纪检干部难当,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纪检处处长姜伟却在纪检战线干了10个年头,且留下了一行闪光的足迹:建立基层纪检组织网络,发挥整体监督功能等13项创新性成果被总部、军区推广;牵头查处数十件违纪案件,为党和军队挽回了许多损失……最近,沈阳军区授予他‚优秀纪检干部标兵‛荣誉称号,并记二等功一次。

(二)运用文学表达手法开头

1、比兴开头

西口,一提起西口,人们就会想起那凄凉的陕北民歌: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难留,提起你那走西口,两眼泪长流。

2、特写开头

高度近视、双目失明,双腿残疾,超常矮小,他们年龄不一,各有各的不幸,但因为遇

9 到了同一个人――李长春,他们的命运彻底地改变了。

苏联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从64岁马洛费耶娃老泪纵横的脸上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这位瘦小的孀妇一连四小时站在地铁通道里哭哭啼啼,想把她最好的朋友――一只瘦弱的牧羊犬卖掉。

3、议论和抒情式开头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跨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

4、扣住主题、巧妙设问开头

现在我们的某些干部最难过的是‚三关‛,往往为了房子、孩子、车子闹出事情来,被老百姓指责。邓稼先是中国的核弹元勋,功高位显,他的‚三子‛如何呢?

世界上什么人活着最快乐?孙茂芳说:‚奉献者最快乐‛。

五、通讯的语言

通讯的语言常常会使用修辞手法,其他的新闻文体一般不能过于体铺张地使用修辞手法,只能是一两句话,点到为止,但通讯在这方面却没有太多的限制,只要能做到具体生动,就可以经常使用。通讯运用的修辞手法很多,而又以比喻、拟人、引用、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联想、借代、反问、设问等十种修辞手法最为常见。

(一)比喻。以受众熟悉而又具体的事物去类比抽象的事实,从而帮助受众理解被比的事物。与消息相比,通讯的比喻常常不是一两个句子,而是一连串的比喻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比喻段,使通讯的语言绚丽多姿。如《潜艇水下发射目击记》:

乳白色的‚巨龙‛从高大的水柱中飞窜出来,浑身报着水帘;火箭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悬在空中的瀑布;水珠四测,像水晶在阳光下闪烁,晶莹迷人。

记者从直升飞机上俯瞰,只见火箭喷出桔红色火焰,把蓝天、碧海染得金碧辉煌。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犹如一朵盛开的硕大雪莲。此时,人们的心里都乐开了花,热烈的欢呼声伴随着‚巨龙‛冉冉升起。

(二)拟人。拟人的方法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妙趣横生,让读者感到趣味无穷。巨大的船身整个翻了个个,就像被捅了几刀的巨型龟一样,四脚朝天地躺在大海里,不一会儿,便沉没在巨浪中。

(三)引用。直接引用名人名言、典籍材料、神话传说、诗词歌曲、民谣民语,增加通讯的文采。

唐代诗人贺知章写过一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人。江南二月,早已春光烂漫、柳绿桃红。北京的季节要晚些,然而春分时节的中南海,那柳条上探出头的嫩黄细叶,苍松翠柏茂密的针叶间泛起的新绿,挺拔的白杨树上挂满了枝头的叶穗儿,还有海棠树上萌发的细芽,都泻出了无

10 限春光,使人看到处处是一派生机。

(四)排比。用于场面描写与大段的抒情、议论中,以增强文章的气势与情感。

(五)对偶。不仅使用于标题中,在正文中也大量应用,使报道的文字更加整齐而富有诗意,使语句富于变化。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中的开头这样写道: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然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臵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一幅幅低垂的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警之情。

(六)反复。在语言上反复强调同一内容,能使通讯形成强有力的节奏,使文章的抒情更加感人。如《大海中永生》: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离去。

(七)反问:用反问强化文章的语言波澜,表明观点,表达主观情感,使语言更富变化。《跨越97的24小时》结尾写道:香港回家了,澳门回到母亲怀抱的那一天还远吗?

(八)设问。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强调文章内容,转换句式。我不管他们怕不怕巴顿,怕我就行。说这话的人是谁,他是某集团军上校团长某某某。

(九)口语化。用老百姓土生土长的语言,日常习惯用语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生动性。如江永红的新闻名篇《孙铁锤传奇》的开头:孙铁锤,胖墩墩,壮实实,今年整40。

六、通讯的人称运用

1、运用第三人称。通讯写作最常使用的叙述方式是第三人称叙述,即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用人物的姓名,或‚他‛、‚他们‛的口吻来叙述人物的经历与事情的经过。

江永红的《咱不能忘了老百姓──三五医院二外科主任马振峰小记》就是这样来写的: 马振武是名医。权威的《中国当代名医辞典》等5部知辞书,部部都有他的大名。他发明了‚消疽散‛,对中外公认的顽症骨髓炎药到病除,堪称一绝;他又是外科多面手,从头到脚的手术都能做。

但马振武咋看咋不像名医。黑皮粗手,衣着朴素,星期天挽着裤腿赤着脚,穿双塑料凉鞋,蹬辆自行车下乡巡诊,田边地头就着膝盖或树干开处方,分文不收。遇到重病号,他便留下地址,让人到西安35医院来找他。

照说35医院对他不薄,年年评上先进,也立过功受过奖。可陕西四方八土的老百姓偏偏不依不饶,仅今年上半年,入有100多人到省军区机关请求宣扬马振武。

2、运用第二人称。通讯写作也可以有限制地使用第二人称叙述,对于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生活经历特别坎坷,事迹特别感人,或祭悼文一类的特殊题材,可以适当地使用第二人称,以增强作品的抒情气氛。

江永红的通讯《雪峰留下你的身影--青藏线人物之一:邢景山》是这样来写的: 昆仑山又披上了银装。邢景山政委,你洁白的灵魂回来了。

你已经走了快一年,可全团官兵仍在问:你的脚步为啥那样匆忙?44岁正当年呀! 不过,政委你舍不下我们,舍不下2000公里青藏线。那不,你回来了!

在兵站部的誓师大会上,部长张了红榜:汽车团三年无亡人事故,立集体三等功,是你

11 站出来。第一个勇敢地揭下红榜。老实说,我们真怕你吹牛放跑呀!谁不知道,在‚世界屋‛上开车是个玩命的买卖。要把亡人事故降到零,谈何容易?但我们很快发现,你是个做的比说的漂亮的人。

车队接到任务后,你来了,亲自找司务长研究众伙食,保证司机吃好;出发之前,你来了,向汽车兵传授安全行车的经验,直接将车队送到30公里外;途中遇到险情的时候,你来了,亲自指挥。还记得唐古拉山峰上那场雪灾吗?1米深的雪把几个车队困在了海拨5000米的地方,是你第一个跳下车,昌着-40度的严寒,领着大家用铁锹和脸盆开出了一条30公里的雪胡同。车队完全通过,你却累倒在地。

3、运用第一人称。在一些访问记与一些现场见闻记中,为了增加访问的气氛,和报道的可信感、现场感、亲切感,增加报道的可信感、现场感,亲切感,作者可以以访问者、参观者或参加者的身份出现,以第一人称叙述事实,也可以以‚我‛为线索展开活动与画面。

如《中国青年报》发表的现场见闻《没人敢和我们握手》:

1月6日,中国第一个艾滋病俱乐部在北京成立,8位正在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成为‚红丝带之家‛的首批成员。前不久,我来到了他们的病房。

当我正准备推开通往艾滋病病房的大门时,陪我前往的人突然大叫‚别动!‛她一边用脚尖把大门顶开侧身进去,一边嘱咐我说:‚到了传染病区不要碰任何东西。‛

接待我的医生首先把我带到了医生值班室,她把一件消过毒的白大褂平铺在床上,让我把挎包放在上面,接着又拿来一件白色的隔离衣让我穿上。我犹豫地说:‚穿上这样的衣服去采访,不太好吧。‛医生说:‚我们在病房工作的人倒不怎么在意,但对外来的人都要保证安全。‛

于是,我罩着隔离衣,手命采访本,来到病房。采访对象们或坐或躺地靠在床上,我孤零零地站在病房中央,这样的采访形式我感到有些……

七、通讯分类写作

(一)、人物通讯

1、人物通讯的定义

人物通讯是翔实、深入地报道特定人物的新闻事迹,展示与挖掘新闻人物精神与思想风貌的通讯样式。它的任务与作用是,通过人物的行动与思想,反映时代的脉搏,展现人物风采。人物通讯通常以反映典型人物为主,同时也可以反应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

2、人物通讯的题材选择

人物通讯的特定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先进模范人物,先进群体。

应当注意的是,对先进人物的内涵与外延不能过于狭隘化。所谓的先进人物既包括体现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英雄,也包括符合社会整体价值原则的各种英雄。任何人,只要他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取得了个人或集体的成功,体现了积极开拓、勇于进取、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客观上为推进应急作战准备和部队全面建设作出了贡献,无论他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战士,都是可资借鉴的典范,都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被采写对象。

12 (2)、新闻人物

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一段时间以内能够引起众多读者观注的人物,他们因事而显,因事而名,对这些新闻人物进行翔实的报道,是人物通讯在事件消息与人物消息之后的报道的重要任务。如袁隆平、王庆平。

(3)、凡人奇事

在各条战线上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甘心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却具有不的精神境界,难能可贵的先进思想,朴素而动人的人间真情,他们是创建我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中坚力量。这类人物通讯具有小巧、新奇、故事新鲜的特点,常常也可算是一些新闻小故事。《请不要忘记他们——记在夜间工作的自来水听漏工》、《孙铁锤传奇》。

(4)、精英人物

这主要是指具有特殊亲情、人情故事的显著人物;具有特殊奋斗经历,特殊艺术追求的社会知名人物。将些特殊人物的亲情故事、人之常情,奋斗动机、艺术理念表现出来,也可以构成了人物通讯的基本表现内容之一。如《事业 爱情 家庭——著名科学家谢希德与曹天钦的故事》。

3、人物通讯的写作

(1)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名记者郭梅尼曾经这样说过:‚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通过事例去表现人的精神境界与人生轨迹。对于英雄人物、先进人物要着力表现他们为社会的奉献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高度的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对于普通人,冰点人物则要着力表现出他们的坚韧、同情心、助人为乐、扶困济贫、见义勇为、维护公正等特点。如《英雄出自平凡 平凡造就非凡》,写宗道辉,可以从许多个方面来确立主题,但无论如何提杂炼,都应该紧紧围绕其爱军精武的主题来进行。

又如写模范先进人物李国安的《丰碑永立人民心中》,作品里的几个小标题就足以看出作者是如何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境界的:

44岁团长和10年规划。李国安说:‚党把我放到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在这个岗位上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钢围腰,木拐杖和24800公里路。李国安说:‚当领导的要带头为党的事业奋斗,活着就要拼命干‛

7块石碑与100多面锦旗和牌匾。李国安说:‚共产党员就要多做为党立碑的事‛ (2)讲述与再现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

表现人物个性是写活人物的关键。但是,表现个性却是难题,只有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把这个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谈话,行为和情节表现出来,人物的性格与心灵才能再现出来。写作时应从四个方面去构思。

A、人物的骨干事例

B、突出人物精神面貌的个性语言。

13 C、有代表性的细节。

D、人物体态、神情、习惯用语、气质风度、衣着的个性特色。

第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黑脊梁》的主人公李邦亮是这样来‚亮相‛的: ‚集合!‛李邦亮站在全连面前,‚全体老兵脱下军装!‛脊梁裸露了,那是一排排黑红健壮的脊梁。

李邦亮也脱掉了上衣,露出的是更加黝黑隆起肌块的脊梁。

雷州半岛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石头滚烫,只见李邦亮时而两腿绑着沙袋,时而拖着几十斤重的汽车轮胎,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回奔跑,每一次都汗流得人象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他终于突破了5公里武装越野21分钟优秀大关,跑在全连最前面。

连长拼搏,谁敢含糊,射击、障碍、军体、越野……个个都练脱了几层皮。一天,连队进行实弹对抗射击。突然狂风猛刮,乌云翻滚,‚哗哗啦啦……‛瓢泼大雨劈头盖脑地砸下来。周围观看的群众呼呼啦啦地四处奔散找地方躲雨,连队有的战士也想跟着跑。‚不准动,看我的!‛只见李邦亮把冲锋枪一端,在暴风雨中对着‚敌阵‛冲击,滚进、卧倒,射击……30多个动作迅猛利索。瞬间,山头上一群群‚泥人‛在风雨中摸、爬、滚、打。

(3)、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一个人在做出一个与平常人不同的举动时,总会面临着许多矛盾,诸如个人与集体、工作与生活、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个人内心世界的冲突等等等。表现人物,就要善于抓住这些矛盾的关节点做文章,看这个人在众多矛盾中如何做出了别人难以做出的选择。如《爱,让生命充分燃烧 ——感悟总装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胡卫的平凡人生》有一段:

在胡卫的影集里,有一组他与儿子‚比高‛的照片,每一张都充盈着浓浓的父子情。

妻子早产,儿子莫凡出生时才3斤8两,手指只有豆芽那么粗,此时胡卫正在国外执行任务,没能在医院里照顾爱妻、骄子。

儿子的降临,给一家人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从儿子蹒跚学步起,一家三口春季去登山,夏季去赶海,秋季去旅行,冬季去滑雪,享尽天伦之乐。

每年儿子过生日,父子俩就相依而立,一起比谁长得高。从1岁到14岁,影集里父子俩‚比高‛的照片,已经装满14个页码。在全家精心呵护下,昔日弱小的儿子如今已长到了1.83米,身高超过了父亲。

在胡卫的手机里,有一条他生前没能看到的短信:‚我已经和儿子和解了,还谈了中考的事……‛那是去年4月29日晚上10时许,妻子发来的。遗憾的是,胡卫的手机电池被卸下来充电。就在这天晚上,他竟然悄悄地走了,连一句嘱咐妻儿的话都没留下。

胡卫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管儿子。从小到大,儿子的生活、学习、教育,都是妻子一手操持。中考前夕,为考试的事母子俩发生了摩擦,胡卫在电话里劝了半天,准备‚五一‛长假再回去慢慢化解。

送别父亲回到家里,不满15周岁的莫凡,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一边替母亲擦拭眼泪,一边安慰:‚妈妈,你别太伤心,我会照顾你的!‛

父亲去世一个月后,莫凡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他没有辜负父亲生前的企盼,以优异成绩如愿以偿地考上北京市重点高中。

去年8月13日,是莫凡15周岁的生日,延续14年的父子‚比高图‛,在此之前画上了句号……

(4)、合理地处理人物关系

善于于抓住特定矛盾表现人物,并不是要人为地制造矛盾与斗争。在人物通讯写作上不能热衷于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切忌采取’水落石出‛方法,压低一个,抬高一个,为了突出人物的先进性,不惜将人物的事迹与亲情、人情对立起来,要么把先进人物写成不食人间烟火,要么将他身边的群众写得特别落后,作为对先进人物的陪衬与对比。人物通讯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写出英雄与诸种社会关系间‚水涨船高‛的关系。

《黑脊梁》在处理人物生活的诸种社会关系上也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在涉及李邦亮多年春节没有回家的问题上,作品写道:

李邦亮以对祖国,对连队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负疚心情,一肩挑起两副重担。多年了,他春节没有回家,一来与战士同乐,二来把假期攒在农忙季节回家干活。

麦地里,他裸露着黑脊梁,‚唰唰唰‛地飞舞着镰刀,饭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公路上,他嫌牛拉大车走得太慢,就将牛车套在自己的脊梁上,别人拉一趟,他拉3趟;麦场上,打麦直打得手臂抬不起。

月光如水,妻子倚偎着丈夫坚实的肩头,轻柔地抚摸着那双满血泡的大手,不由得心一酸,滴下了泪水,‚邦亮,回来吧,家里没有个男人多难啊!‛丈夫没有吭声,睡着了。

人物通讯范文:

英雄出自平凡 平凡造就非凡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广州军区某部优秀士官宗道辉成长启示录

英雄的故事撼人心魄,成长的轨迹给人启迪。追寻宗道辉的成长道路,记者发现,英雄出自平凡,平凡造就非凡!在风起云涌的新军事变革大潮中,我们每名军人都可能当先锋、成英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宗道辉那样一种心系打赢担大任的执著追求。

当兵打仗是军人的天职

精通18项军事技能,填补6项新装备技术空白……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精神动力,使宗道辉矢志精武,成为身怀绝技的“全能士官”?

采访期间,不少官兵不约而同地给记者说起与宗道辉“亲密接触”的共同感受:作为一名优秀士兵,他怀有比其他同龄人更强烈的追求,时刻不忘兵的职责,把当兵打仗当作自己的天职。在他心中,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责任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

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战友在训练难题面前打“退堂鼓”时,当个别战友因学技术、上军校等个人愿望未能实现而情绪低落时,当一些亲友劝他“早脱军装奔小康”时,宗道辉却总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一门心思精武强武。他悄悄为自己制定了详细而苛刻的训练计划,通过一次次超强训练,一次次挑战极限,很快把自己练成障碍场上的“草上飞”、格斗场上的“铁罗汉”、泅渡场上的“浪里白条”。

当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硝烟在异国他乡的上空升起时,一种迎战未来的使命感,使宗道辉热血奔涌,也催生了他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实际行动:他掏出3万多元的家底,买来笔

15 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等,忘我地投入到高科技知识学习中。在部队开展的“学历升级”中,别人函授、自学报的专业大都是法律、经管、文秘等,宗道辉学的却是电子侦察、摄像和计算机等与军事相关的专业知识。他还苦学并很快掌握了英语,为熟悉了解新装备和查找英文资料创造了条件。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横戈马上行。”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和平时期,有的只是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这些年来,当兵打仗的使命感让宗道辉始终在本职岗位上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培养新装备训练骨干,他将父亲病重的电报塞进床头柜;为参加演练,他义无反顾地泪别即将分娩的妻子;为测试各种新装备的性能,他一次次用生命挑战极限,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编辑感言:宗道辉军旅生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启示我们:打赢使命重于山,军人必须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惟如此,才能与时俱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练就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过硬本领。

每个岗位都是新的出发阵地

“平凡岗位皆可成才,普通一兵作为不小。”这是广州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岳世鑫对宗道辉的评价。

宗道辉当兵16年,干过气象引导员、驾驶员、仓库保管员和伞降教练班长等多个岗位,平均每3年就要换一个岗位,每换一次工作就要当一次“小学生”。他说,军人的每一个岗位都是新的出发阵地,作为战士,就必须牢记使命,以“百米冲刺”的状态跑好每一棒。

把岗位当作新的出发阵地,使宗道辉的军旅生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新兵刚下连时,宗道辉当的是气象引导员,专门负责给伞降兵搞后勤保障。引导员的工作十分繁琐,气象测量、数据分析、方位引导等,哪一样都不轻松。一些新战友羡慕伞降兵的潇洒,看不起这个‚为人做嫁衣‛的岗位。而宗道辉却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很快成为优秀的气象引导员,年底荣立了三等功。过了一段时间,组织上安排他跳伞,不到一年,他就成了伞降教练班长;后来,组织上安排他学汽车驾驶,他很快就放了“单飞”,当上了班长。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从事的岗位,但可以选择对待岗位的态度。”这是宗道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军旅人生的写照。2000年底,部队选调已是三级士官的宗道辉和另外两名义务兵到外单位学习一项新技术。有人劝他:“你都是奔30岁的人了,还去受那份罪干啥?”他淡然一笑:“战士岂能临阵脱逃?”结果,宗道辉又一次抢占了成就事业的“高地”:在那次培训中,他成为惟一一个拿到4个“A+”的学员。

“理想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宗道辉把每个平凡岗位都当成练兵的舞台,演唱自己的“人生大戏”。1998年,宗道辉当了仓库保管员,他没有在这个“悠闲”的岗位上平庸度日,而是在尽职尽责守好仓库的同时,主动请缨参与了大队“自动开伞器”攻关小组。不久,“自动开伞器”成功面世,不少官兵啧啧称奇。靠着这种强烈的进取心,宗道辉尽力跑好属于自己的“100米”,取得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业绩。

编辑感言:宗道辉立足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事迹启示我们:每一个岗位都与“打赢”事业密不可分,都是成就“打赢”事业的一方舞台,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敢于立足本职唱“主角”,每个人都能在新军事变革中大有作为。

在不断创新中超越平凡

从一名初中生到全军学习成才标兵,从普通一兵到全国杰出青年,宗道辉在谋打赢的成才路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就了履行打赢使命的辉煌事业。

宗道辉经常和班里的战士说:“战士的岗位虽然平凡,但作用不能小看。”领导评价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虽然是一个兵,却从不把自己局限于兵的视野里,创新成了他履行使命的不竭动力。部队组织新兵进行二级开伞伞降训练,一名新战士在跳伞时主伞未开,险些造成严重后果。当时有人认为这是新战士心理紧张、离机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可细心的宗道辉通过多次模拟实验,终于查出原因:原来是稳定主伞的绳子太长,使绳圈挂住伞衣所致。这一发现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一次小小的“手术”,排除了一个重大的装备隐患。从此,类似险情再也没有出现过。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宗道辉的创新活动由兴趣爱好变成了主动自觉的行动。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我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只有创新才能使部队战斗力不断提高,也才能成就我的事业。‛

理性思维的成熟,使宗道辉的创新之举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创新主题更加向打赢使命聚焦。2003年,部队新列装的某新装备在雨中进行训练时,连续发生3起空中停车故障。厂家的技术专家连查多天没找出原因。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宗道辉主动请缨:‚我来试试!‛他一面向专家请教,一面在训练中细心观察研究,终于发现该装备在雨天停车,是由于排气口吸入水分、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充分所致。他大胆提出设想,在排气口加装一截排气壁。专家采用了他的创新建议,空中停车难题一举破解。

这些年来,由宗道辉领衔革新的新装备相继列装全军,创新的战法被推广全军,撰写的教材应用于全军……

编辑感言:宗道辉在练兵一线不断创新的实践启示我们:在平凡岗位上,只要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努力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同样可以超越平凡,创造非凡。

(二)事件通讯

1、事件通讯的定义

事件通讯是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为特定题材的通讯样式,它侧重记事,要求较为详细地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入地揭示事件的内涵与意义。

2、事件通讯的题材选择 (1)突发性事件

①文献性大事记。即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体育、教育、健康、生存具有重大意义与影响的重大事件。诸如郭超人采写的《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生动、详实地报道了我国登山健儿第一次成功地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事迹。又如记录人类登上月球的著名报道《一小步,一大步》又如《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②重大突发性灾难与抢灾纪实。即对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难的产生、经过与危害的详细报道。如南方周末报2000年10月5号所登载的《抢救,更多矿工等待抢救》写的是贵州发生建国以来全省最大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17 ③重大事故的纪实。即以人为酝酿与造成的火车出轨、轮船沉没,汽车肇事,森林大火,环境污染等人为灾祸的详细报道。比如上个世纪发生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等。

(2)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

①重大活动的场面纪实。即重要会议的召开,与重大事件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重大政治、经济立文化活动的场面纪实,会议纪实,体育比赛赛事、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等。如描写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的《千年梦幻曲--第27届奥运会开幕式大写意》,《横锁长江之战--葛洲坝截流纪实》等等。

②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刑事案件的诉讼与侦破、审判纪实等。如;《超付工程款比赛吃回扣--宜昌侦破三峡机场一起集体腐败案》。《5位农民告状记》,《不该发生的悲剧--对朱毓芬提拔以后服毒身亡事件的调查与思考》等。

(3)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小故事

①在时代的变革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闪烁着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感人事件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常常出现一些丧失人情、人性的恶性事故与行为。对这正反两方面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对弘扬时代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社会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中国青年报发表的《车祸之后》。

③生活中富有喜剧效果的戏剧事件、故事。比如《‚纽约号‛对谁开炮》,《记者要钱要到检察院》等。

在事件通讯的选材中,应当注意的是,按照不同社会群体对新闻的不同信息需要来筛选与确定适合于特殊读者的最佳题材。如《新第一次海训》。

3、事件通讯的分类

(1)追溯调查式与现场见闻式

A、所谓的追溯调查式,指的是作者将有关事件与主要当事人的大量背景材料与自己实地调查、取证的过程与见证材料结合起来,脉络清楚地勾勒事件发生、发展的主要过程。它主要的特点是以背景为重点,以冲突为主线,以追踪为形式,讲求客观、全面地揭示事件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为了加大读者对事件当事人或肇事人的深刻理解,可以辟专节对主要人物的经历进行详细介绍与勾勒。如《986块‚金牌‛的背后——济南军区某部‚白老虎连‛长期保持先进解析》、《真正把部队战斗力状况搞清楚——兰州军区通信兵部队科学评估军事训练的探索之路》、《师旅指挥员考核通报发出后——沈阳军区实施师旅级指挥员军事素质认证考核的调查》。

B、现场见闻式是指作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与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读者。它的特点在于,尽量不用或少用背景材料直接穿插其中,也无需刻意地呈现主题,它主要以很强的直观性、证实性与时效性取胜,以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表现主题。如《重装空投冲击波》。

(2)全程式事件通讯与特写式事件通讯

A、全程式事件通讯。是指将事件发生、发展、高潮与结局的所有运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

18 来,让读者获得关于这一事件的完整认识。它的突出特点是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事件经过一波三折,要求写作时能够将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性特点分层次地记叙与描写出来。如同样是报道烧死了309人的洛阳大火,就可以这样来写:

12月25日夜,东都商厦四楼歌舞厅,数百名群众正在尽情地欢歌劲舞。一些民工在大楼里忙碌施工,以使‚丹尼斯量贩东都店‚赶在28日开业。这些人做梦都没有想到,一场横祸正在悄悄降临。

21时许,一场大火从商厦地下室二层燃起,逐渐蔓延到地面一楼,霎时间,一楼大厅内各类易燃品发出咯咯吧吧的声音,火焰和浓烟在大厅里四处扩散,顺着楼梯向楼上涌去,巨大的毒气团,步步向民工及在歌舞厅的群众逼去。

接着,记者从六个时间进程上描写了这个事件:冲在最前头的是消防官兵;市领导赶赴火场第一线;视火场如战场;白衣天使的爱;普通市民的奉献;愿死者的灵魂早得安息。

B、特写式事件通讯。是指对新闻事件中的某个时间段,或某些典型片断进行放大式再现,侧重于形象地告诉读者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它的突出特色是突出一时,一地、一事。所谓一时,即作品所涉及的主要新闻事实,应当是在一个十分准确的特定时间发生的事件,时间跨度不能过长。一地,指的是所摄入新闻中的主要新闻事实,应是在十分准确的特定地点发生的现场之事,地域跨度不能太广。一事指的是作品涉及的主要新闻事实主要围绕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个瞬间进行,事件过程不能展开太多。

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美国指责中国的‚银河号‛货轮正在向伊朗运送危险化学武器前体,货轮被迫中止正常航运长达33天之久。后来中国,沙对特、美国三方代表怀着完全不同的心情检查了‚银河号‛,发现美国的指责纯系捏造,三方代表在检查报告上签了字。新华社记者写的《‚银河号‛事件始末》以‚空穴来风‛、‚周密调查‛、‚严正交涉‛、‚验货风波‛、‚真相大白‛五个部分详细地报道了事件的经过。可以来看其中的‚验货风波‛一节:

28日晨8时,三方代表一齐来到码头。10时许,阳光下的气温升至摄氏65度,检查开始。多少年来第一次有机会检查中国船只的美方人员,有的身着沙漠迷彩服,有的戴上防毒面具,手里提着各种仪器,似乎马上就要证实他们的‚情报‛了。运往伊朗的第一个集装箱打开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桶桶铅封黑漆罐。美国人欣喜若狂。可是,打开后才发现是各种染料。美方专家开始不知所措。为了证明自己情报的正确,他们提出扩大检查范围,对由香港转口运往伊朗的6箱货物开箱检查。以沙特技术顾问身份参加检查的美方检查人员,不顾自己的身份,亲自翻箱倒柜,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

4、事件通讯的写作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如下四点。 (1)主线突出、完整。

所谓故事完整,主要是指某一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俱备,也包括事件的五个W俱全。事件通讯要力求情节完整,清楚明了地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关的人物及背景。

(2)故事精彩、生动。

故事完整并不一定等于情节曲折。情节是指事件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有矛盾、有冲

19 突、有故事、有起伏、有波澜。因此,事件通讯要善于把客观事实的丰富、曲折,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来,将精彩的细节、高潮充分展开,以强烈的可读性吸引受众。

(3)提炼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一个事件的全过程,有它不同的侧面。在突发性事件中,灾难突发的事实、救灾的事实、灾后调查的事实,处理责任者的事实,灾后重建家园的事实,都有新闻价值,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事实提炼不同的主题。

(4)现场情景描写。

在一些重大场面的描绘上,一定要善于通过记者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说话。以形象生动的情景描写打动读者。

马达轰鸣,铁甲出征。远距离机动演练开始了。

第一台是指挥车。上午7时30分,坦克、装甲车编队出发,草原上涌动着一条绿色巨龙。穿绿海,踏沙浪,过古河道,走无人区,一路颠颠簸簸,一路涉险过关,晚上19时30分,最后一台车开进指定地域。指挥员屈指一算,机动时间12个小时,比预定时间提前8个小时到达。

事件通讯范文:

5名大学生为何争当排长

——第二炮兵某旅培养使用专业技术军官的经历

咄咄怪事令人费解

去年,第二炮兵某旅出现了一桩让人费解的怪事:某营分配来了5名军校大学生,都放在一排当兵锻炼。半年后分配工作,当不上排长就要分配到技术单位任技术员。这下可热闹了,大学生们有的找人‚打招呼‛,有的找领导‚毛遂自荐‛——都想留下当排长,谁都不愿意当技术员!

当时,这个旅技术人才奇缺,每年实装操作训练,只要出现装备故障,旅总工程师李析微就成了大忙人,有时一边打着点滴,还一边分析故障……

然而,旅里能当技术员的人才并不少。全旅几百名干部,80%是学导弹专业的本科生,还有不少研究生。

这么多技术人才,却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岂非咄咄怪事!

怪事说怪也不怪

大学生干部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却在上面。旅党委抓住这件“怪事”,举一反三查找工作中的不足:

用人导向失误。前几年,党委在提拔使用干部上,人为地“隔离”了指挥军官和技术军官,认为技术干部就是搞技术的,不能往指挥军官岗位上发展。该旅前几年提拔使用的120多名基层干部中,技术军官不到20%。

技术干部心理失落。该旅现有几百名干部,技术军官占干部总数的40%。但是,党委在技术军官队伍建设上,没有操太多的心,不少技术军官感到“见人矮三分”,产生了失落心理。

奖励政策失衡。每年评功评奖,党委的目光多盯在一线带兵人身上,相比之下技术军官

20 得到的荣誉和待遇比指挥军官要少。于是,不少军校大学生分配到部队后,都想往指挥军官岗位上挤,生怕“一步走错步步错”。

打好用人这张牌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旅党委精心选择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就是用人。

去年6月,该旅组织军事比武。张德虎,一个从士兵提干、只有高中文化的技术员,在和一大批高学历干部的较量中,居然获得综合第一和6个单项第一,在全旅引起轰动。

不久,发射一营营长岗位空缺,很多高学历干部瞪大了眼睛,巴望能在这轮任命中胜出。

让谁当这个营长?以往,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要想当发射营长,一般要具备导弹专业本科学历。然而,旅政委于春福认为:‚不论学历高低,是人才就该提拔;不论指挥军官还是技术军官,有能力就该重用。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会,把这个营长用好!‛

于是,旅党委任命张德虎为发射一营营长。命令公布,好多人大吃一惊。技术员能当一营之长吗?

事实胜于雄辩。张德虎上任一年多来,专业理论、实装操作、带兵管理,样样干得呱呱叫。

巧用四两拨千斤

“一个战士提干的技术员都能当营长,更何况我们!”此事,在这个旅的大学生干部中引起极大震动。

旅党委以这件事为契机,在全旅广泛深入开展“淡化„官‟念,走技术成才之路”教育。旅里还专门设立了“人才奖励基金”,筹集资金10万多元,对70多名技术尖子和优秀“四会教练员”实施奖励;对17名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干部提前晋职晋衔,让技术干部学有热情,干有奔头。

不怕问题冒,关键靠引导。旅党委巧用四两拨千斤,让一些开始觉得干技术工作没出息的干部改变了想法。旅政治部主任熊吕剑介绍说,47名见习排长中,就有27名同志主动要求从事技术工作。

连长白开永主动申请当技术员,不到一年就主持完成了7项技术革新成果,撰写了4篇高质量论文,入选旅“技术尖子人才库”。

编辑快语

换个视角看“当官”

下军棋,棋盘上只有营长、团长,从来不见技术员、工程师。技术干部很少自称九级、八级,总爱“套称”副团、正团……在一些同志看来,虽然是军官,但后面如果不带个“长”字,似乎就不算是“官”。

殊不知,信息时代,部队武器装备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战斗力建设对技术军官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今,美军军官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38%是理工科硕士、博士。指挥军官必须首先是技术军官,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与技术已经高度融合,军官不能脱离技术指挥人,也不能脱离人来支配技术。

“刘项原来不读书”的时代,早已成为陈年老账。既然这样,我们除了等待领导打破用人的“藩篱”,自己思想上的篱笆是不是也该拔掉?与其让“战士提干的技术员当上营长”启发我们醒悟,何不换个视角看“当官”?

21

(三)工作通讯

1、工作通讯的定义

工作通讯,是指侧重于报道实际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的通讯。它以指导工作和思想为主要目的,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介绍经验为主要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2、工作通讯的题材内涵

第一,提出并探讨当前实际工作和人们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

第二,总结某个地区、某个单位、某个部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的具体经验与方法,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的教训与体会。

第三,评述具有普遍启迪作用的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 第四,揭露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的题材。

3、工作通讯的分类

(1)、条文总结式:在文章开头先提出问题,或简要地介绍工作的基本情况或某一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然后按事件的性质与主题进行分类写作,总结出相关的经验。

如《创新,带来高效益——南空部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纪事》:‚紧贴使命任务创新教育形式‛、‚用科学统筹方法抓好教育落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施教能力‛。

(2)、事件调研式:以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的调研过程作为基本线索,分析事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原因与教训,在文末提出相关的总结与对策。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广州军区某防空旅开展健康心理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3)、故事连缀式:以一连串的具体故事作为文章写作的基本内容,故事即是主人公做出与众不同成绩的典型体现。

如《人人都是安全‚阀‛――某油料仓库抓安全预防工作二三事》:36要棉线与28枚硬币、老职工遗言消除4项隐患、2滴航空油与24张白纸。

(4)、见闻实证式:以记者为采访线索,具体观察某一政策的实施情况,某一工作的展开情况,以亲历的方式写出记者对经验或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昆仑山上看‚联勤‛》:从海拔最高处看‚质量‛、从物质完好率看‚标准‛、从额外负担看‚态度‛。

(5)、新闻述评式:对社会热点采用边述边评、平叙夹议的方式,既报道现象,又剖析道理。可以在报纸上用观察、聚集、扫描等字眼标明。《擦脚布为何窝在鞋窝里》

4、工作通讯的写作

(1)善于抓住当前实际工作中重大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①社会行进与部队建设中新出现的问题。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官兵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一感三性‛。

②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或长期存在而未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如有钱吃吃喝喝,无钱盖车库的问题。

22 ③与官兵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经常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如《双休日,要么不过,要么难过》,《擦脚步为何窝在鞋窝里》。 (2)、准确全面地介绍工作成就与存在问题,总结工作经验。

①工作情况:它包括某一阶段进行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法与工作步骤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效果与成绩。

②经验与体会:善于用分析与夹叙夹议的方式把生动、感性、分散的材料综合起来,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总结出鲜明的观点,力求在理论上说明问题,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共同规律。

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剖析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病因所在,并由此总结出主要的工作教训。

(3)作为新闻去写,要以新鲜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①工作通讯要善于从典型事例、典型故事入手分析问题。工作通讯离不开记者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写作时可以有较多的议论,但这些议论不应当是无源之水,无根之萍,它必须在具体、典型、有说服力的事实基础上展开。

②深入浅出,别具新意。工作通讯多是涉及某些单位的具体经验和问题,记者采访采握的第一手材料往往与政治、军事、后勤、装备等相关联,业务性、技术性强。因此要深入透辟地阐述问题,就不能陷入具体的技术性或业务程序,而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对全部材料进行宏观分析与把握,从受众关心的视角切入,用形象、简洁的表述传达作者的远见卓识,用浅显通俗的语言阐发寓意深刻的内涵。

(4)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工作通讯写作要尽可能避免一二三四干巴巴的几条筋,概念加例子的排列。它可以也应当写得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可以有情节的高潮,有人物的对话、场景的描写与知识趣闻的穿插。

工作通讯范文:

以实战需要为牵引

——新疆军区某师加强信息化建设启示录

野战指挥方舱内荧屏闪烁,作战指令即时传输,天山深处,铁流激荡,战炮轰鸣,战火弥漫。这是初春时节,新疆军区某师组织的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合成演练的情景。该师始终坚持以实战需要为牵引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了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一)

那年深秋,该师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组织了一场实战演练,重点检验诸兵种的联合指挥、兵力编组、基本战法和协同动作。然而,在演练中,攻击发起后,联合打击群没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打击任务。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师团领导蹲连住班调查研究,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兵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更缺少系统的信息化训练。

调查归来,他们邀请军队院校的专家教授为官兵讲解“信息化与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知识”、“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战争”等,开展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信息化挑战”的讨论,深化官兵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同时,各单位开展网上模拟练兵,不断提高官兵信息获取、处理、运用的能力。在实兵演练中,他们紧紧围绕使命任务加大针对性演练力度,逐步增强了部队信息

23 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能力。

近年来,这个师无论首长机关训练、单兵单车训练、分队战术对抗训练,还是多兵种合成训练,都贯穿了信息化作战的要求。

(二)

如何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构建信息网络,该师在实践中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针对信息作战单元协同难、集成化要求高的特点,他们立足现有装备创新作战编组,形成科学高效的作战信息网络。该师组织技术攻关组与有关装备研究院所联手,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加工,改造建成设有指挥协调中心和情报信息组、政工组、综合保障组的野战指挥所,投入使用后,使信息化训练如虎添翼。

记者在演练场上看到,空旷的山野间,5分钟内就搭建成野战自动化指挥所。情况接二连三,信息交互传递,联合指挥员稳坐指挥协调中心,迅速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各项作战指令通过网络传输到各子系统,指挥协调打击群统一行动。

(三)

这是一场信息化含量较高的演练。当战斗打响时,各路打击群的行动通过液晶显示器呈现在各级指挥员面前。只见空中无人侦察机通过计算机处理,把数字信号经过加密、变频处理,“敌”行动企图、阵地编成、兵力布臵等迅速显示在屏幕上。指挥员通过方寸荧屏,指挥联合打击群进行联合抗击。官兵们从训练手段的变化、指挥方式的转换中体会到:信息化就在身边,把手中装备的信息技术弄通、练精、练强一些,信息化建设就会推进一步。

某型火炮一次占领阵地后打得准,转移阵地后打击目标总是差那么一点,且比协同射击时间慢一拍。原来,射手对射击诸元的计算、装定仍是人工操作。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他们通过技术改造,引进了高炮射击计算指挥仪,只要将射击时的气压、温度等条件输入计算机,马上能自动算出射击诸元,且能随着火炮射击自动修正。

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官兵尝到了甜头。他们把武装直升机、歼击机和地面装甲车辆上配备的侦察、测距、数据处理与技术分队的通信、电子干扰等作战单元成功对接,既增强了不同装备和系统间信息传输、处理的兼容性,又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4

第三篇:公文写作基本常识

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彩抄报形式。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三、正文。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四、发文机关。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五、发文日期。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主题词。一般是将文件的核心内容概括成几个词组列在文尾发文日期下方,如“人事 任免 通知”,“财务 管理 规定”等,词组之间不使用标点符号,用醒目的黑体字标出,以便分类归档。

七、抄报、抄送单位,是指需要了解此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送往单位是上级机关列为抄报,是平级或下级机关列为抄送。抄报、抄送单位名称列于文尾,即公文末页下端。为了整齐美观,文尾处的抄报抄送单位、印刷机关和印发时间,一般均用上下两条线隔开,主题词印在第一条线上,文件份数印在第二条线下。

八、文件版头。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头,标明是哪个机关的公文。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机关)文件”,下面加一条红线(党的机关在红线中加一五角星)衬托。

九、公文编号。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如:“国发[1997]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国发”是国务院的代字,“[1997]”是年号,(年号要使用方括号“[ ]”),“5号”是发文顺序号。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编号。编号的位置:凡有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的上方红线与文头下面的正中位置;无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下的右侧方。编号的作用:在于统计发文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查找;在引用公文时,可以作为公文的代号使用。

十、签发人。许多文件尤其是请示或报告,需要印有签发人名,以示对所发文件负责。签发人应排在文头部分,即在版头红线右上方,编号的右下方,字体较编号稍小。一般格式为“签发人:×××”。

十一、机密等级。机密公文应根据机密程度划分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机密等级由发文机关根据公文内容所涉及的机密程度来划定,并据此确定其送递方式,以保证机密的安全。密级的位置:通常放在公文标题的左上方醒目处。机密公文还要按份数编上号码,印在文件版头的左上方,以便查对、清退。

十二、紧急程度。这是对公文送达和输时限的要求,分为“急件”、“紧急”、“特急”几种。标明紧急程度是为了引起特别注意,以保证公文的时效,确保紧急工作问题的及时处理。紧急程度的标明,通常也是放在标题左上方的明显处。 十

三、阅读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密程度,有些公文还要明确其发送和阅读范围,通常写在发文日期之下,抄报抄送单位之上偏左的地方,并加上括号。如:“(此件发至县团级)”。行政性、事务性的非机密性公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都不需特别规定阅读范围。

十四、附件。这是指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 、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件”。

十五、其他。公文文字一般从左至可横写、横排。拟写、誊写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严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也不要复写。公文纸一般用16开,在左侧装订。

公文的行文关系

行文的关系,指的是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注意:

一、下级机关一般应按照直接的隶属关系行文而不要越级行文。

二、行文常规: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应当使用平行文(如函、通知等),不能使用上行文(如请示、报告等),更不能使用下行文(如命令、指示、决定等)。

三、要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向上级的请示,不要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可以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应当根据内容写明主送机关和抄报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所请求的问题;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单位行文时,应当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四、要注意党政不分的现象。党务和政务事宜要分别行文,凡属政府方面的工作,应以政府名义行文;凡属党委方面的工作,应以党委名义行文。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不同种类的公文,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类的公文,都必须做到以下同点:

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二、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工作规律。

三、公文的撰写和修改必须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

四、词章必须准确、严密、鲜明、生动。注意几点:

(一)条理要清楚。公文内容要有主有次,有纲有目,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一目了然。

(二)文字要精炼,篇幅要简短。

(三)遣词用句要准确。公文要讲究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

(四)论理要合符逻辑。公文的观点要明确,概念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产生岐义,耽误工作。

(五)造句要合符文法,通俗易懂,并注意修辞。不要随便生造一些难解其意的缩略语,对涉及一些平时用简称的单位应使用全称。。

(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七)正确使用顺序号[

一、

(一)、

1、(1)]。

五、要符合保密制度的要求。 公文的种类

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一九八一年二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归纳为九类十五种,即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求、批复、函。这些文种近视眼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求、报告。 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

下行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延华集团和各成员企业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只有请示、报告、通知、通报、函五种。 请示和报告

一、请示。请示是向主管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或问题作出指示、给予答复、审核批准时所使用的公文。请示与报告的区别: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给予答复的文件,而报告则是不要求答复的文件。

(一)什么事情应该请示?

一般而言,凡向上级请示的问题,应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属于主管上级单位明确规定必须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项。

2、对现行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不甚了解,有待上级单位明确答复才能办理的事项。

3、工作中发生了新情况,而无章可循,有等上级明确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4、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行规定,有待上级重新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5、因意见分岐,无法统一,难于工作,有待上级裁决才能办理的事项。

6、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开展工作,但因事由重大,为防止工作中失误,需请示上级审核的事项。

7、按上级明文规定,完成一个任务,需报请上级审核的有关事项。

(二)撰写请示需掌握的三个要领:

1、详细、准确地写明请示事由。不仅应在标题上写清,还要在在正文里写明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向上级请求。请示事项要专题专文,以便上级及时答复。

2、明确提出本单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供上级参考。意见要写得有理有据,必要时可引证有关的现行政策、规定条文。如本单位意见分岐,要分别陈述不同意见的内容,并加以分析比较,还可提出倾向性的意见,供上级权衡、批复。

3、具体提出对上级的要求。包括希望按某个最佳方案批示;由于时间限制,或事态严重,希望上级尽快答复,甚至务请在什么时限内答复;提请上级批复时需要注意或强调的问题,否则可能引起什么不良后果;在上级正式批复前,建议上级同意暂先按什么原则进行工作;等等。向上级提出上述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上级及时、准确的批复,但行文中切勿使用要挟的言辞。

二、报告。报告是陈述性文件。它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可分为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总结报告;按时间可分为报告、季度报告、月份报告和工作进程报告等。 为了陈述清楚,报告的拟写方式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情况;

二、经验;

三、问题;

四、今后意见。如果属于自我批评、工作反省的专题报告,也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情况;

二、原因;

三、责任;

四、处理情况和意见。 通知

通知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文体。凡需要特定机关和人员知道、办理的事宜,都可以用通知。但也不能因为通知便于使用而滥用通知。

通知可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一般性通知”、“会议性通知”、“任免通知”五种。这里仅介绍“一般性通知”、“会议性通知”、“任免通知”三种。

一、一般性通知。在上级机关的有关事宜需要使下级机关知道或办理时,如:庆祝某个节日,成立、调整、合并、撤销某个机构,启用印章,更正文件差错,请下级机关报送有关材料等,都可使用这种通知。这种通知,要交待清楚所通知的事项,如何办理,有什么要求等。

二、会议通知。上级机关要召开比较重要的会议时,一般都要提前通知所属有关单位,这就是会议通知。这种通知要求写得明确具体,交待清楚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报到地点、携带材料以及其他有关事宜。如果这些事项交待不清,丢三拉四,就可能影响会议的按时召开和正常进行。

三、任免通知。上能机关在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级机关知道时要发任免通知。这种通知的写法比较简单,一般只要写清楚决定任免的时间、机关、会议或依据文件,以及任免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不论哪种类型的通知,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知一般都要有一个符合标题“三要素”(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标题,使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是通知什么事情或要求做什么事情。有些机关简单地使用“通知”作标题,这是不确切的,应尽量避免,更不应提倡。

二、被通知单位就是文件的主送单位,有的通知往往不写被通知单位,这是不妥当的。

三、如果所通知的事项需要被通知的单位尽快知道,可在“通知”之前加“紧急”二字,这就是常见的“紧急通知”。 通报

通报是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等,通知所属下级单位的文件。 通报的作用在于沟通消息,互通情报,使有关单位和组织了解工作的进程,树立全局思想,安排自己的工作;或使其学习他地、他人的经验,见贤思齐,推动自己的工作;或使其记取他地、他人的教训,引以为戒,警惕类似问题的发生。因此,撰写此类公文,要放眼全局,拿准所通报内容的普遍意义。要事实准确,把时间、地点、人物、数据、事例、背景都书写清楚。要目的明确,对其原因、影响、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地总结,使人得到教益。 版权归属原作者谢谢合作通报采用叙事的写法,总的要求:叙事清楚,简明扼要。 函

函,即信;公函即公务信件。它是上下级和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在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所使用的文体。函的特点是不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如不用正式文件头,也可不编文件号,有时还可不拟标题,因此用起来极为简便。

公函大体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询问一般事宜,或上级机关答复或催办下级机关有关事宜。

二、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有关事宜,

三、用函来通知一般事项。如通知开一般性的会议、要求下级机关报送某项材料或统计某些数字等时,也常用公函。

四、向上级机关请示较小事宜也常用函。

函件采用书写、复印、打印、传真等传递方式均可。 机关公文的制发程序

凡以机关名义制发的各类文件,均须按以下程序处理: 制发文件单位拟稿 送机关办公室核稿 呈领导审阅签发 机要员登记编号 打字校对付印装订 机要员用印留存 发文单位发出文件 2012年1月22日 办公室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无论什么机关的办公室主任,都是那个机关领导者的耳目、参谋和助手。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具有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的理解能力。领导的意见、指示一般都是通过办公室主任上传下达的。因此办公室主任必须要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以便准确地上传和下达领导的意见、指示。

二、具有组织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一般都由办公室出面组织,需要办公室主任作出详尽的计划与周密的安排,包括会议通知、材料准备、会场布置、食宿安排等等,凡涉及到的所有细小末节的事情都必须安排得十分周到,否则就会贻误工作。

三、具有妥善处理事务的能力。因为办公室主任有时候是代表领导者处理事务的,所以,无论是领导交办的事务还是领导没有交办的机关其他事务,都必须一件一件处理得恰到好处,不能因事务处理得不妥当而损害领导的形象。

四、具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办公室主任不仅要做好会议记录、综合文字材料等简单的文字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审定或者亲自撰写领导讲话文稿、审核并修改以机关名义发文的各类文稿。所有这些出台的文字材料,都代表着机关的形象。因此,办公室主任应该具备很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要有很强的综合、平衡、协凋能力。机关办公室是具有综合、平衡、协调职能的机构,很多时候都代表领导者综合情况、平衡关系、协调工作。因此,办公室主任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全局情况,站在领导者的立场和角度做好全局各项工作。

六、要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办公室主任经常接待来访人员和来客,领导不在场要接待得十分得体;领导在场时,不能喧宾夺主。代表领导者到外面办事,要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把事情办成。

七、要有超前的预测和参谋能力。某些事预计领导会想到,要提前作好准备;某些事领导暂时还没有想到而办公室主任想到了,要提醒领导;领导办某一件事,办公室主任要注意学习领导的办事方法,设身处地想想这件事要是由自己来处理该怎么处理,必要时还可为领导当参谋,出主意。

第四篇:政务信息写作基本常识(模版)

政务信息写作基本常识

一、政务信息的概念和定位

(一)概念:所谓政务信息,就是与党务信息相对应的、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政务决策的信息。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定位:从具体工作的层面看,政务信息应该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①下情上达、上情下达。②宣传工作,展示自我。③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④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围绕“领导需要了解”和“需要领导了解”的信息进行编报。

政务信息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特殊的文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公文形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消息,也不同于日常的工作简报。

二、政务信息与新闻的异同

区别:政务信息与新闻的服务对象不同。政务信息的服务对象是党政领导,为领导掌握情况服务。新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一般通过典型来起导向作用。

共同点:时效性和真实性。

三、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一)基本要求: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新、实、准、快、精、深。

新,是指在时间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要有新鲜感。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虚构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精,是指文字简炼、文风朴实、开门见山,用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深,在内容上要有一定深度,力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反映某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二)基本内容:从报送角度看,政务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五是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六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七是反映社情民意;八是反映紧急突发性的事件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四、政务信息的写作要领

信息写作公式:标题+做法+数字+(例子)=信息

1.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内核和中心。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而主题通常在标题上体现;主题确定后,信息的内容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如:《镇原将倾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

2.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三点原则:题文一致,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四种类型:

(1)数字型。数字最具说服力,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投资过2亿》,这类标题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比较常见。

(2)词汇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充分体现简明扼要的特点,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此类标题中忌凭空产生,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如:《庆阳市实施“三个引领”着力提高环境整治水平》,这些标题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中心内容,通过对信息标题的阅读就可以知道所要说明的目的。此类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在表述上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如:《镇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2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上大学》,这些标题能够充分反映出信息的概况,达到不留悬念的效果。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比较常见。

3.巧妙设计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一是简短、灵活。二是清晰、严谨。信息结

构的设计就是政务信息素材的组合。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类信息。二是以逻辑为顺序,按照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原则,对内容进行布局。三是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交叉运用。

4.写好主体部分,做到文字简炼准确,有闪光点。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条理层次清晰。

5.反复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推敲的同时还要把好文稿审核关。

五、政务信息类型

从操作层面看,根据信息的特性,特别是信息所侧重体现的信息点,政务信息主要有以下15种类型:

(1)首位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总量、规模、增幅居全国或全省首位,以及居前列位次。如:《甘肃省第一个“中国书法之乡”殊荣花落镇原》

(2)破关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上一个阶段性的台阶。如:《镇原县邮政储蓄余额突破4亿元大关》、《镇原县农村公路投资规模突破亿元建设里程前所未有》

(3)全国性(全省性)。即经济和社会事业中某项工作被评为全国性(全省性)荣誉称号或成为全国性(全省性)的试点单位,或者与全国有影响力的事情发生了关系。如:《镇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4)首创性。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全国或全省首创性的成效、成果和做法,以及率先性的作为。

(5)创新性。即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创新性的做法、现象和成效。如:《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采用“摊厘入亩”的办法筹集新农村建设用地》

(6)措施性。即体现开展某项工作的措施,既可以是过去时,也可是现在时,还可以是将来时。如:《镇原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打实》、《镇原县多措并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7)启动性。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工程项目或活动启动。如:《镇原县北部5乡镇安全饮水项目启动2.4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有望得到解决》

(8)计划性。即地方政府或部门专项性工作计划,以及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如:《镇原将倾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

(9)成效性。即反映政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绩和成效,既可以是某项工作全面完成后的成果、成绩和成效,也可以是某项工作或工程建设阶段性的进展情况。如:《镇原县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

(10)通报性。即对有关情况作客观的通报,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变化作客观的体现。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镇原县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蒲河二期项目基本完成》

(11)紧急性。即反映紧急突发性事件或情况,以及反映后续处臵情况。如:《镇原县遭受特大风灾设施蔬菜大棚受损严重》

(12)反映性。即反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如:《镇原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存在四个问题》

(13)建议性。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14)调研性。即调研性的信息。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镇原县生猪养殖业的影响及有关对策建议》

(15)经验性。即总结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如:《镇原县郭原乡王沟圈村采用“摊厘入亩”的办法筹集新农村建设用地》

六、政务信息源收集方法

(五)会议收集法。每次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三)调研法。

(二)追踪法。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

(一)综合法。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

七、工作体会

1.保证数量是基础。

2.提高质量是根本。

3.加强协调是保障。

4.增加分量是关键(有分量、有影响的信息)。

5.发挥能量是目的(发挥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宏观问题抓广度,围绕领导需求报重点(镇原县明确2011年工作重点);微观问题抓深度,围绕决策落实报亮点(镇原县9.4万人享受“两免一补”);突发问题抓速度,围绕工作部署报难点(镇原县遭受暴洪风雹灾害);同样问题抓角度,围绕阶段性工作报热点(大旱之年镇原县千亩全膜小麦喜获丰收)。

舆情信息的实用写作与例文

一、舆情信息的概念及分类

(一)舆情信息的内涵

舆情,简单地解释就是民众的意愿,是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因此,舆情也可以说就是社情民意。

(二)舆情信息的分类

1、思想反映类。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反映、倾向性看法。将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公众的这些看法、反映收集起来,就是思想反映类舆情信息。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思想动态,主要指某一事件发生后,人们在第一时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街谈巷议发表的看法、观点及争论,特别是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心工作和关乎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思想反映;二是社会思潮,是指人们对某个问题长期关注,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或几种有比较普遍影响的、深层次的观点和主张。

2、工作动态类。主要是指宣传思想工作动态,包括理论、新闻、文艺、出版、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体制改革、对外宣传与文化交流,此外还包括教育、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工作情况。具体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地各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二是工作中探索的新思路、新做法,取得的新经验、新突破。

3、问题倾向类。主要是反映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类信息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干部群众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存在的思想疑虑和困惑,包括群众对某些政策措施、公共事务等产生情绪、意见和要求;二是宣传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三是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包括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动向。

4、对策建议类。主要是指围绕重点工作和干部群众关心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这类信息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所关注的问题和事件提出的建议;二是专家学者针对某一具体事项或问题发表的观点意见;三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建议。

二、舆情信息的收集与报送

(一)舆情信息收集报送的重点内容

1、重大决策部署方面的舆情信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干部群众十分关心,也必然会产生各种意见看法、建议要求等思想反映。这类思想反映对推动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对于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改进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一经出台,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一经发布,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一经发表,应在“第一时间”收集报送干部群众的思想反映,既要反映主流看法、支持性意见,也要反映不同声音和建设性意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深入。

收集报送这方面的舆情信息,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突出一个“快”字,在“第一时间”收集,及时报送;二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等各类人群的意见看法;三是运用群众语言,生动鲜活反映情况。

2、社会热点方面的舆情信息。社会热点,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或事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社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收入分配问题、反腐倡廉问题、“三农”问题、国企改制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百姓上学难、看病难、住房贵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中日关系、地区冲突等等。所有这些热点难点问题,都是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想反映,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利益、对国家发展以及国际局势的关注和企盼。做好社会热点难点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要准确抓住那些关系大局、有普遍性影响、群众强烈关注的事件和问题,分析问题的状态特征,揭示其产生的背景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善于提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3、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方面的舆情信息。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是指那些出乎人们意料地突然发生、具有严重性质的事件。它们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可能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影响着民众心理,影响着社会舆论,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安定。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国际国内各种社会原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明显增多。如,因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突

发性事件,因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事故引起的安全生产领域突发性事件,因传染疫情、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因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征地拆迁等问题引发的大规模上访、群体冲突等。做好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报送,一要抢占先机,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前兆阶段,在平时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可能诱发突发事件的因素,及时报送事件初发情况和人们的反映;事件发生后,要密切跟踪事态的发展,跟踪人们思想情绪的波动。二要注意捕捉倾向性、苗头性信息,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后果影响,密切关注涉及全局、涉及导向、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4、社会思潮方面的舆情信息。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人们深层次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是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影响的思想潮流或趋势。当前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在总体上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观点,存在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象,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杂音噪音不时出现。这些问题,有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是学术问题,有的是带政治倾向的问题。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正确认识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敏感事件、敏感日期中出现的思想动向,特别是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攻击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收集报送社会思潮方面的舆情信息,要牢牢坚持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有情况、材分析、有对策的报告。

5、境外重要涉华和港澳台舆情信息。收集报送境外涉华和港澳台舆情信息,对于我们有针对性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加深与世界各国的理解与交流,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家安具有重大意义。

境外重要涉华舆情信息,主要收集和报送境外各主流媒体对我国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事件、重大会议,我国主要领导人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的重要报道和评论;境外各主流媒体涉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人事、人权、国防、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禁毒等领域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重要评论和报道;境外主流媒体涉及我国西藏、新疆、台湾等问题的报道和评论;境外主流媒体和中文网站对我国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敏感案件的新闻处臵,重大经济政策改革、重要理论出台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和报道;境外主流媒体和中文网站对我宣传文化工作、新闻出版管理的报道和评论;境外反华势力以及敌对分子对我党和政府的造谣、攻击和渗透情况。收集报送这方面的舆情,在内容的把握上,要力求全面,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都要收集,并进行综合研究判断,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港澳台舆情信息,主要收集报送港澳台主流媒体对中央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政治事件、重要会议以及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的主要报道、评论和反映;港澳台主流媒体对政治敏感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评论报道;港澳台主流媒体和互联网站以及各党派、各界人士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敏感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舆情反映、思想动态、重要言论、评论、报道;港澳台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建议;港澳台敌对势力等造谣、攻击和渗透的情况。

四、几种舆情信息的实用写作模板和例文

(一)内容直述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在标题中直接点明舆情信息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是舆情信息中比例最大的类型。

1、整篇信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干部群众高度评价***的讲话

⑵社会各界对***会议/政策/活动反响热烈

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⑷***引起广泛关注

⑸***会议/政策/活动受到好评

3、常用语言模式

⑴普遍认为,***。业内人士说/反映,***。有人说,***。

⑵普遍认为,***。许多人认为,***。人们认为,***。

⑶普遍认为,***。许多人说,***。一些人说/认为/建议,***。

⑷普遍认为,***。许多人说,***。一些人说,***。也有人说,***。

⑸普遍认为,***。许多人说,***。一些人说,***。也有个别人说,***。人们希望,***。

⑹普遍认为,***。一些人持积极看法,认为***。另一些人认为***。还有一些人认为***。多数人期望***。

4、例文

干部群众对广州推行单位自建房反响强烈

昨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广州推行单位自建房的消息,基层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对此持不同意见。 普遍认为,缓解住房难,有助于平抑房价。广州推行单位自建房的做法是应该肯定,这是广州市政府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有益偿试,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同时还有助于平抑高房价。

部分群众认为,推进这项惠民政策就要按政策规定办事,严格落实“单位有土地,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这三个条件,防止政策被滥用,杜绝“搭车”现象。

个别群众认为,福利分房会分配不公,与建设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允许个别单位自建住房违背了房改的初衷,违背市场规律,不利于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目标的实现。

(二)评价建议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通过对舆情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作出评价、判断或提出中肯、可行的对策建议,常用“应”、“要”、“建议”、“影响”、“值得关注”等形式来表达,以引起领导关注。

1、整篇信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

⑵要注意小学生思想成人化的倾向

⑶我国文化市场“价格虚高”现象值得关注

⑷建议对****进行/实行****

⑸建议进一步做好***工作

⑹***现象应引起重视

3、常用语言模式

⑴近段时间以来,***,社会反响很好。人们建议,***。

⑵近年来,***。(基层)建议一要***;二要***;三要***。

⑶建议进一步做好***工作①***。②***。③***。④***。

4、例文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建议

一、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新合基金管理机构成立、运作时间短,对如何加强新合医疗基金的规范管理缺乏经验;二是新合医疗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缺乏;三是新合医疗基金管理人员中缺乏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新合资金报销审核环节中不能严格按政策规定把关;四是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经办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业务培训,程序操作不规范;五是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违规报销行为。

二、人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充实新合医疗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二是加强新合医疗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三是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合医疗资金的审核报销严格把关;四是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参合住院病人的有关情况定期进行核查。

(三)总结归纳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通过对舆情信息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以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简明扼要。

1、整篇信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当前***工作呈现六大新特点

⑵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存在五种倾向/认识误区

⑶一些地方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⑷某地“五个结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⑸人民期盼“两会”关注的热点

⑹某地“**措施”扎实推进***工作

⑹基层反映:***存在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常用语言模式

⑴、①论点一。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②论点二。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③论点三。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④论点

四。一两句话论据支撑。⑤论点五。一两句话论据支撑。

⑵、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4、例文(略)

(四)趋势预测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主要用于前瞻性、预见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常用“态势”、“苗头”、“预测”、“走向”等表达形式。

1、整篇信息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二季度社会舆情将继续保持积极平稳态势

⑵专家预测我国明年网络游戏规模近70亿元

⑶警惕亲美日网络写手的新动向

3、常用语言模式:语言精练

4、例文(略)

(五)题文承接型社会舆情信息模板(字数不超过300字)

这种类型的舆情信息主要用舆情信息的第一句话作标题,正文则直接承接标题

一、

二、

三、四等写下来。

1、整篇信息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2、常用标题模式

⑴今年宣传思想工作有六个“新变化”

3、常用语言模式:语言精练

4、例文(略)

第五篇:会议公文写作基本常识

一、开幕词

(一)文种释义。开幕词是会议的序曲、前奏、动员令,它是在比较重要或隆

重的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要领导人所作的讲话。主要是简明扼要地介绍会议召开

的背景、组织工作等情况,宣布会议的目的、议程,对会议的进行起着定调的作用。

开幕词属专题灵活式的讲话稿,它虽然多以个人名义出现,但实际上代表了

某一组织和领导集体,当其作为公文发出,具有了相应的权威性时,就成为讲话体

公文。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但比一般议论文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生动的临场

性、实际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和激昂的鼓动性。对会议的有关问题只是提示一

下即可,不必讲得过细,主要是通过简明扼要、庄重热情,带有指导性的提示,使

与会者明确会议的有关内容,调动其参加会议的积极性。

(二)基本结构。开幕词的内容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和结语四部分组成。

1、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由会议名称加文种组成,例如邓小平所作的《中

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二是由讲话人姓名、职务、会议名称以

及文种组成,如《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纪念大会开幕式上的致

辞》;三是用开幕词的主旨或主要内容做标题,例如毛泽东在1945年4月27日中

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

2、称谓。称谓是对与会者的统称,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和与会者的身份来称呼。

在国内,党的会议一般用“同志们”来称呼;人大、政协会议用“各位代表”来称

呼;国际会议一般按国际惯例用“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来称呼。

3、正文。正文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第一,开头。开头常见的写法:以宣布大会开幕为开头。如毛泽东在1945年4

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

只用了一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作为开头,既简洁又庄

重。

以介绍与会者的有关情况为开头。如毛泽东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的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代表总数1226人,报到的代表1211

人,因病因事请假没有报到的代表15人,报到了因病因事今天临时缺席的代表70

人。今天会议实到的代表1141人,合乎法定人数。”

以向与会者表示祝贺与欢迎为开头。如温家宝同志在《共同推进新世纪的亚洲

合作》的开头即是如此。

- 1 -

第二,主体。主体是开幕词的核心部分,主要写明召开大会的意义、会议的议程、大会的目的和任务等几方面内容。

第三,结尾。结尾或提出希望与要求,或发出号召,或展望前景,坚定信念。

4、结语。常用“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的祝颂语来结束全文。

(三)写作要领

1、篇幅不宜太长。开幕词要奠定会议的基调,在会议上一般用十几分钟即可讲完,因此要求层次清楚,语言简洁明了。虽然对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开法等都要有一个明确交代,但也仅仅是画龙点睛般的提示,而不宜说得过细。切忌长篇大论,尤其要防止成为大会报告的缩写。

2、气氛庄重热烈。开幕词既要庄重有力,又要富有感情色彩;既要具有严肃性,又要具有生动性,使讲话热情激昂,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尽量避免“官话”、“套话”。结尾或动员与会者开好会议,或号召完成今后任务,或预祝大会成功,都需要热情昂扬,使与会者受到鼓舞,产生开好会议的信心,沉浸在待战的兴奋情绪之中。

3、专题要鲜明。要紧紧围绕会议专题,传达会议的主要精神。

二、主持词

(一)文种释义。主持词是主持人在各种重要的集会、仪式和盛大典礼上进行主持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文稿。

在当今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确保活动的质量,主持人需要准备合乎规范的主持词,以使活动朝着预定的计划运行。有了主持词,主持人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他的主持工作,使各项议程有条不紊;同时,对于一些重要或者大型活动而言,事先准备好主持词,还能够体现出一种庄重严肃的气氛。正因为如此,主持词在当今的社会实践中被人们广泛地运用。

(二)基本结构。主持词的写作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应当载明标题、称呼和正文三方面的内容。

1、标题。标题是主持词的眉目,应当写得简明醒目,要反映出活动的名称和文种,如《冀东人民抗日暴动60周年纪念大会主持词》。有些比较简单的会议或典礼,起标题可以直接写《主持词》,以示简洁。

2、称呼。是主持人活动的起首语,是整个活动的开场白,要恰当得体。

3、正文。这是主持词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载明三层内容:

一是对活动的目的、性质、意义等的介绍或说明,以便给人以总体的了解和把握。在文字上一定要简练明快,寥寥数语即说明问题,切不可拖泥带水,失之冗长,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令人产生厌烦之感。

二是对出席活动人员的介绍。要注意讲究顺序,切不可随意而为。就通常而论,应当先介绍来宾,再介绍主人;先介绍领导,再介绍一般群众;要记住的是,恰当得体的介绍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三是按照事先确定的活动议程,逐一宣读主持词。要注意敏锐地把握活动的进程,适时宣读,既不能“抢话”,也不可出现“冷场”;要通过适度得体的主持词,顺利引导活动程序的进行,使人感到前后衔接顺畅,既紧凑又舒适,浑然天成。实践表明,主持人主持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

最后,还要对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再次致以谢意,并宣布活动结束。

(三)写作要领

1、称呼要得体。称呼可以说是主持人主持活动的起首语,是整个活动的“开场”,因此显得特别重要。要做到恰切得体,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称呼,如是系统内部的活动,可称“各位领导、同志们”;如是对外的大型活动,则可称“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同志们”,或“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等。

2、用语要恰切适当。要切合主持人的身份和活动的具体环境,使用恰当的主持词,不可形同“领导讲话”,也不可盲目追求活动气氛而过多地使用浮华艳丽的辞藻,那样会使人感到厌烦。

3、要简短精炼。主持词是用来引导活动议程的,因此一定要讲求精短,话不在多而在精。如不注意这一点,也会使整个主持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会议记录

(一)文种释义。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进行过程中,记录人员把会议的基本情况如实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会议记录记载了会议的全过程,反映了会议的全貌,是关于会议情况、会议内容的最原始的材料。它可以被立卷、归档,作为研究资料保存起来,以备查考;也可以作为第一手材料为领导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本结构。会议记录的内容结构一般由标题、会议组织情况和会议内容和署名四部分组成。

1、标题。由召开会议的机关或单位名称、会议名称和文种三个要素构成,例如《××市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记录》。

2、会议组织情况。这部分要求写明下列内容:①会议名称。②会议时间。具体写明××年×月×日×时。③会议地点。④出席人员。一般而言,在出席人员不

多的情况下应一一写出每个人的职务、姓名;如果出席人员较多,则只需写出人数。⑤列席人员。记录方法与出席人员相同。⑥缺席人员。写明缺席人姓名、职务、缺席原因。如果是大型会议,缺席人较多,则只需写缺席人数。⑦主持人。写明主持人的姓名和职务。⑧记录人。写明记录人的姓名和职务。

以上八项应各自单独成段。

3、会议内容。这是会议记录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①会议议题。②会议发言。一般按发言的先后顺序记录,要求依次写明发言人的姓名及发言内容。③会议决议。有的会议形成决议,有的则没有。形成决议时要在会议内容下面另起段落,逐条写出决议内容。假如通过表决,还应记录表决情况,即有多少赞成票,多少反对票,多少弃权票。

会议结束,记录完毕应另提一行空两格写上“散会”二字。

4、署名。在全文结尾的右下方,由主持人和记录人分别签名,并注明会议散会时间。

(三)写作要领

1、要写得清楚、正确。指会议记录内容一定要忠实原意,如实记录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进程、发言人的发言以及议项等,不能违背发言人的意图,甚至曲解其观点。否则,将会给工作造成损失。

2、注意力要集中、责任心要强。作会议记录时,一定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抓住发言要点,扼要地记录下来。

3、条理清晰,详细分明。会议记录虽然要忠实原意,但并非有言必录,而要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如会议主持者与主要领导人发言的中心思想,决议结果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话可以概括记录,或甚至不记。

4、要讲求技巧,提高效率。要做到这一点,需在记录过程中使用简称、缩写及简化符号,其中速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较长的专用名词,可以使用通用的或约定俗成的简称,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可简称为“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对于常用词语,可记其中主要词素,如“整顿党风”可写为“整党”;对生僻字词或一时想不起的字词,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会后补上;对于一些成语、俗语等,可省略一部分,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对于发言人使用引语时,可只用引语的首句和末句,中间用省略号,但需标明引语的出处、版次、卷次、页数等,会后及时查对补上。对于数字的书写,可用阿拉伯数字,既醒目又方便。对于某些专业或特殊词语,可用外语符号记录,如“办公自动化”可写成“OA”,“世界贸易组织”可写为“WTO”,“亚太经合组织”可写为“APEC”等。

四、闭幕词

(一)文种释义。闭幕词是在会议结束时,由主要领导所作的讲话,是会议的结束语。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成果,指出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祝贺会议的成功等。闭幕词能明确人们的工作方向,鼓舞与会人员的斗志,增强完成会议内容的信心。

闭幕词通常要概括总结会议完成的任务,以及所通过的报告、章程和决议,肯定会议的成功之外,评价会议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激励与会人员为实现会议提出的任务和目标而奋斗。结束语常常是用一句话庄严宣布大会胜利闭幕。

闭幕词与开幕词密切相关,一为大会收尾,一为大会开篇,首尾呼应,缺一不可,同时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闭幕词要求言简意赅,表达清楚,感情激昂,主要是站在一定高度对会议进行科学评价、准确地归纳会议的成功之处,有力地提出号召,从而激发与会者贯彻好大会精神的决心,使大会气氛达到完满的高潮。

(二)基本结构。闭幕词的内容结构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和结语四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的写法与开幕词类似,可以直接标明会议的内容和文种,如上述例文就是如此。同一会议的闭幕词要与开幕词标题相对应,例如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与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相应,两者都是以主要内容为标题。

2、称谓。称谓的写法与开幕词的称谓一致。

3、正文。正文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第一,开头。用简洁的文字对会议作总体的评价,如《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的开头就是如此。

第二,主体。主体是对会议所完成的任务以及会议的意义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和希望。对会议所完成任务的概括总结,一定要注意列举出实在内容,不能空泛笼统。

第三,结尾。结尾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也可对主持会议以及为会议服务的人员表示感谢,或对与会者表示祝愿。

4、结语。结语用以宣布会议结束,常用“现在,我宣布,大会胜利闭幕!”作为结束语。

闭幕词要对会议作出科学、深刻的总结和客观、中肯的评价,语言精练,富于感染力。

(三)写作要领

1、概括简洁准确,忌冗长空泛。闭幕词贵在对会议总结的科学深刻,用语凝练,结论准确,画龙点睛。在用一两句说明大会胜利成功之后,应从理论的高度,提纲挈领地总结大会的主要收获,取得了什么经验,如何贯彻大会精神,然后收尾,提出号召,宣布大会闭幕。

撰写闭幕词必须了解会议的全过程,掌握大会的基本精神和讨论情况,紧紧围绕大会宗旨,体现大会成果,不能偏离大会精神另搞一套。

文字要少而精,千万不可长篇大论,空话连篇,不着边际。

2、语言坚定有力。闭幕词是在总结大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唤起与会者领会、贯彻、落实大会任务的高昂情绪,因而宜用满怀激情而又坚定有力的语言,能给人鼓舞,催人振奋。切忌“无病呻吟式”的抒情,句式要简短急促,避免拖沓疲软。

“文以气而立”,好的闭幕词讲究气势,势如破竹,一气呵成。为此,可以适当地运用排比句,以增加用语的整齐之美。总之,好的闭幕词能够使人重温大会要点,受到启发和鼓舞,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值得回味。

3、全面掌握会议情况。撰写闭幕词应对会议的宗旨、议程、出席人员等情况作全面的了解,把握会议精神,并注意收集会议的各种文字材料,这样才能写出切合会议的好的闭幕词来。

————以上内容摘自《党政公文写作规范技巧范例全书》(研究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张保忠编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百日安全活动下一篇:学习安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