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品牌策略分析

2022-07-31

第一篇:三星品牌策略分析

三星品牌分析报告

管理学院

三星电子品牌战略分析报告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级学号: 工商中本121-01 学生姓名: 田月

2014年12月

1

目 录

引言 ....................................................................................................................... 3 1.品牌规划 ........................................................................................................... 3 1.1品牌设计 .................................................................................................. 3 1.2品牌识别 .................................................................................................. 4 2.品牌传播 ........................................................................................................... 4 2.1品牌定位 .................................................................................................. 4 2.2品牌整合传播 .......................................................................................... 5 2.2.1体育文化营销推广品牌形象 ........................................................ 5 2.2.2广告促销准确传递品牌信息 ........................................................ 5 2.2.3消费需求调查定位品牌差异 ........................................................ 5 3.品牌提升 ........................................................................................................... 6 3.1品牌延伸 .................................................................................................. 6 3.2品牌国际化 .............................................................................................. 6 3.2.1确立了单一品牌战略 .................................................................... 6 3.2.2导入期全面拓展国际市场 ............................................................ 6 3.2.3成长期全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星品牌............................ 7 4.品牌评估 ........................................................................................................... 8 4.1品牌资产评估 .......................................................................................... 8 4.2品牌保护 .................................................................................................. 8 结束语 ................................................................................................................... 8

2

引言

在电子行业发展中,提及在近几年品牌价值提升最快的公司,无疑人们想到的是韩国三星!这家公司成立于1969年,早期业务主要以生产廉价产品为主,在西方人心目中三星曾经是代表着“低价位,低质量、仿制品”的二三流公司。1990年代,三星施行品牌重塑策略,全力打造三星一流品牌,到现在的三星代表“时尚、高档、技术领先,e化”的全球领导性的品牌公司的蜕变,仅用了36年的时间!

三星是如何摆脱困境,迅速提升其品牌价值的?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三星的详细研究,从品牌的各个角度,揭示三星企业的品牌管理战略。

1.品牌规划

品牌规划核心在于建立与众不同的品牌识别,为品牌建设设立目标、方向、原则与指导策略,为日后的具体品牌建设战术与行为制定"宪法"。 1.1品牌设计

2011年,三星将一直以来用于中国市场的手机品牌“Anycall”标志改成了“SAMSUNG”。虽然带有“Anycall”标志的手机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但为坚守全球品牌方针,三星改变了手机标志,体现了三星趋向国际一体化的决心。三星的形象着眼于战略。

首先是三星徽标的设计,为了突出高端形象,三星的基础色选择了象征高科技的蓝色。基础色体现了三星事业领域的广泛性,给人一种安定感和信赖感,同时也体现出“与顾客是共同体”的三星人的意志和姿态。

文字:英文 SAMSUNG.用世界通用的英语,SAM是“巨大、充足、强大”之意,SUNG是“辉煌、永久、纯洁、闪亮”之意,体现了三星向世界挑战的意志。文字采用了成熟的标识体,从而强化了追求高新技术的企业理念,并给人一种高科技企业的形象。

形体:椭圆形。椭圆形象征宇宙和世界,给人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体现三星人富于创造和挑战的性格,勇于革新、励精图治的形象。

两端字:S和C。以S字开头和以G字结尾,两字都有开口部分,表明三星集团与外界息息相通。为人类社会服务,既是三星集团经营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体现了

3

三星与各国消费者和谐共存的理念。

“三”代表大、多、强的意思,“星”则是闪耀着明亮、崇高洁净的光芒、代表永恒,以此命名为“三星”。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会长如此说明企业命名的理由,品牌是企业通过所以经营活动累计建构而来,作为韩国代表企业,三星成功建立了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地位以及企业品牌价值。三星就像所以一流企业的作风“以人为本”,他们相信一切企业的变革均来自于人的变革。

CI: 三星集团的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种强烈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其思想精髓就是“坚持第一”;并善于将这种思想精髓演化成自己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模式,使之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李秉哲一贯坚持“领先”的经营原则,无论什么事,不干则已,要干就要达到“大于别人、良于别人、先于别人”的要求;将“最好、最便宜、最快”作为检验三星产品的基本原则。 1.2品牌识别

三星的“新经营运动”重组了企业的产业结构,制订了进的品牌发展战略。把三星打造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核心强势品牌,而且要使产品的品牌成为创新和高品质、时尚的代名词。新品牌战的核心就是修改品牌识别,使品牌识别与进军高端数字化产品、追求高贵公司的品牌管理。在品牌团队组建后,着力主打一个品牌,三星电子(SAMSUNG)。

三星在品牌辨识度与价值感的塑造上煞费苦心,包括CEO品牌形象,文艺与体育活动经营品牌,通过社会公益强化品牌。

为了做的这一点,公司一是不断开发推出设计时尚、功能先进、使用方便的数字高端产品与品牌想配合;二是实行高定价,进入更加高档的销售渠道。进入各种专卖店,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三星的每种产品都只选一个总代理商负责区域的销售工作,避免渠道冲突;三是透过体育营销和事件营销一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四十选择“青春、活力、时尚、魅力”的明星作为产品形象代言人;五是在市场推广,进行体验营销。

2.品牌传播

2.1品牌定位

1997年经济危机发生后,三星公司决定重新进行品牌定位,做到高级化、个性化,因此采取了定位于高端的品牌战略。凭借着卓越的品质、不断的创新、引领潮流观念和产品赢得了顾客的青睐,成功树立了“动感、时尚、高科技”的品牌形象,从而从根本上摆脱了那种大量生产、廉价卖出的规模经营模式。

4

2.2品牌整合传播

2.2.1体育文化营销推广品牌形象

因为他们看到,体育运动越来越超越人种、国界和文化,而且关心度比较高的是年轻人,三星电子产品的目标消费者主要就是有活力的年轻人,和体育的关注者非常吻合。

公司首先将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计划)作为其体育营销的最高策略,强力打造品牌声势。赞助奥运会使品牌与奥运结合在一起,让崇尚健康生活的人们把三星当作值得尊敬的品牌。

体育营销大见成效后,三星又着手投入文化营销。原则是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目标消费群的不同,组织相应的赞助活动。比如在韩国赞助很多包括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在内的音乐会、在俄罗斯赞助托尔斯泰文学奖、在2002年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之际赞助韩国音乐剧团到中国演出、在英国赞助博物馆设立很多韩国馆展示韩国的文化风情等。文化营销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品牌形象的作用。 2.2.2广告促销准确传递品牌信息

2001年底,三星电子正式选用了美国的FCB广告公司作为全球独家广告代理商,并从2002年起,开始在全球统一进行广告推广,每一年制定统一的平面、电视和网络广告,投放全球。这样做的好处是,三星在全球有了一致的广告识别形象。 2.2.3消费需求调查定位品牌差异

从白色家电到IT产品,三星的产品线非常广,只有不断地进行市场调查,才能了解消费者对其品牌的真正看法,市场的潮流是什么,主要竞争品牌是怎么操作的,消费者的需求是怎么变化的,公司的重点在哪里,自己的力量是否够投入,消费者是否能接受。这样才能有效地贴近目标消费客户,集中投入相应的领域和市场,并与竞争对手做品牌区分,达到品牌迅速提升的目标。李相铉说:“这是品牌管理部门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

1997年三星品牌在中国遭遇挫折后,就对消费者做了需求调查,对产品质量和维修服务做了一定的革新和改善。同时发现如果产品质量和使用功能突出,消费者可以接受更高的价格。后来三星电子在中国的品牌管理也大有收获。中国消费者对三星品牌抱有很大成见的状况已悄然改变。三星电子渐渐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了高技术、高品质、高价值、高档次的品牌形象。

5

3.品牌提升

3.1品牌延伸

三星的快速崛起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拥有很多消费电子厂商所没有的优势: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能力。

据统计,苹果iPhone有32%的零部件是由三星提供,其中就包括处理器、DRAM闪存以及一部分显示屏。竞争对手的认可,充分显示了三星在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上的实力,三星已经建立了一个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帝国。

前瞻性地投资半导体和液晶面板,当别的企业还在追求技术和品牌优势时,三星就已经构建了超越品牌和技术的垂直产业一体化优势,而这也促使三星才能在新世纪一开始就依托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执行打造自主品牌的战略。

三星拥有完全独立的垂直整合王国,众多关键零组件,从液晶面板,到CPU流片,再到存储芯片,它都能自给自足,这使得三星的垂直整合更有规模效应和效率。而在与苹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三星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牵制了苹果。因为三星的全面布局,苹果既是三星的客户又是三星的竞争对手。产业链上的优势,让三星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 3.2品牌国际化

三星集团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先后经历了贸易、低价扩张和高端品牌三个发展阶段。 3.2.1确立了单一品牌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三星预见到数字时代的到来,并确立了单一品牌的发展战略,放弃原来的多个品牌,全力打造SAMSUNG品牌。并将核心品牌“SAMSUNG”定位为“数字技术的领先者、高价值和时尚”。同时在数码领域进行品牌延伸,实现多元化发展。虽然在部分产品上三星还沿用原有的副品牌,但其品牌驱动作用在减小,三星作为主品牌发挥主要市场驱动作用。 3.2.2导入期全面拓展国际市场

技术创新结束OEM,为自主品牌发展奠定基础。依靠给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加工芯片和电子产品,三星大大扩展规模,成为韩国最成功的制造企业之一。在近十年的代工过程中,三星逐步掌握了代工业务的核心生产技术,并于1976年获取了彩色电视的生产

6

技术。1977年三星电子兼并三星三洋,标志着三星OEM时代的结束。

采用“销售公司—生产基地—研究机构”的渐进本土化模式,全面进入一线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选择上,三星选择市场壁垒高、进入难度大的美国、德国等一线国家作为突破口。三星进入国际市场,采用的是“销售公司—生产基地—研究机构”的渐进本土化模式。

具体来看,1978年,三星在美国建立销售公司;1982年,三星在德国建立了销售公司,同时在葡萄牙建立了海外第一家生产公司;1984年,三星在英国建立销售公司,在美国建立生产公司;1987年,三星在美国和日本成立研究机构,同年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建立销售公司和在英国建立生产公司;1988年,三星在法国建立销售公司。

借助在一线市场的成功,以建设生产基地的方式全面拓展

二、三线国际市场。三星在占据了美国、欧洲等一线市场后,借助在一线市场的成功,三星开始进入

二、三线国际市场,并将三星的制造重心往低成本国家倾斜,在这些地区建立加工、生产基地以降低制造成本。1988年,三星在泰国、墨西哥建立生产公司。1989年,三星在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公司。1992年,三星在中国、捷克建立生产公司。 3.2.3成长期全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星品牌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三星开始全面重视企业的品牌工作。把握技术变革的重要契机,加大产品创新。三星敏锐地意识到数字化正在席卷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三星开始从模拟时代步入数字时代,开始向数码产品创新转型。在20世纪90年代末,三星开始将数字技术确立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方向,引领了全球数字化浪潮。

为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三星的技术研发投入每年高达当年销售额的8%,年均增长率近15%。三星在产品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9年至2004年的五年间,三星全球申请并公开的专利已经达到70649件,超过索尼21432件。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对SAMSUNG品牌重新定位。通过产品创新,三星品牌被赋予“数字技术的领先者、简约时尚、高价值”的高端形象。

三星在全球定期发行名为《Digitall》的英文季刊,在期刊中展示三星在全球各地设计中心推出的创新产品,推广“Samsung”品牌的“digital all”概念,以塑造其顶级品牌的新形象。三星还利用娱乐来传播SUMSANG品牌形象,在2003年《黑客帝国:重装上阵》影片中,使用了三星为影片量身定做的手机的Matrix Phone(SPH-N270)。

在三星的国际网站上,三星也在塑造其国际品牌的品牌形象。不仅在一般性的企业介绍与产品介绍的同时,三星还注意融合当地文化,强调与当地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例

7

如三星在中国网站突出强调“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

4.品牌评估

4.1品牌资产评估

2014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100强排行榜第七位,Samsung 三星 科技 454.62亿美元。 4.2品牌保护

首先,三星集团设立了“品牌委员会”来负责管理三星品牌,规定除三星之外,海外各分公司没有集团的允许不得擅自使用“SAMSUNG”品牌。我认为这在三星重塑品牌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强势品牌首先要有一个品牌识别,三星用“品牌委员会”这个组织来给予保证。

其次,三星设立了担任品牌管理的“全球营销室”,负责三星重塑品牌的全套营销计划的执行,并聘请了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专家金炳国(副总理)担任责任人。

另外,三星成立了“商标行销基金”,每年投入1亿美元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营销宣传活动,并且通过第三方咨询服务的方式来监督下属部门在品牌与营销战略上的实际执行情况。

结束语

三星的品牌价值在短短46年内能迅速攀升的成功秘诀,是三星成功地进行了品牌重塑,并配以全套的营销计划执行品牌重塑计划。三星品牌重塑的成功首先在于三星集团的领导人在三星危机时刻及时地选择了三星品牌重塑的伟大的战略布局,他们正确的预测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数码领域内投以重金,创建快速技术创新、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和独特、时尚的产品设计的品牌识别,清晰的重新定位品牌。并在组织上进行调整以适应重塑计划,设立“品牌委员会”来保证定位的沟通和合作,设立“全球营销室”来策划营销沟通方案以执行三星品牌重塑计划。最终使得三星成功地树立了“时尚、高档、技术领先,e化”的新的品牌形象,三星的品牌价值在三星品牌的重塑过程中迅速提升。

第二篇:三星进入日本的市场策略分析

三星电子进入日本的战略和步骤

【提要】三星电子这家从韩国汉城起家的公司是如何在日本公司占绝对优势的消费电子和存储芯片领域与日本公司展开博弈,并最终取得当前“显赫”地位的,是用了什么样的步骤,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本文将通过透析三星全球策略和分析日本销售市场环境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字】三星电子 日本

步骤 战略

一.三星电子的介绍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业公司。1938年3月它于朝鲜大邱成立,创始人是李秉喆,现任社长兼CEO是崔志成。在世界上最有名的100个商标的列表中,三星电子是唯一的一个韩国商标,是韩国民族工业的象征。三星于2005年首次超越日本,荣登世界最大家电企业的宝座;2007年击败摩托罗拉,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生产企业;2009年战胜西门子和惠普,跃升为世界最大的技术企业。

主要产品

电视、3D、LCD/LED液晶屏、手机、半导体、家电与其他

二.日本市场的特点分析

作为一个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日本战后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的。在文化方面,日本和中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日本也是中国的邻国。基于此种关系,对日本市场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就显得比较重要。对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借鉴指导的意义。

日本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人口约1亿2774万。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首都东京。人口约1256万。国家象征天皇明仁,1989年1月即位,年号"平成"。重要节日天皇诞辰日:12月23日(相当于国庆节)。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但人口却并不稀少。可以说日本除北海道外的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是相当惊人的,大多数跨国公司在这些地区的投资也是很多的。但由于其土地面积较少,在日本投资建厂便比较困难。另外,通过其节日也可以对其文化可见一斑。日本人非常重视武士道精神,民族感很强。所以在进入日本市场时应注意这一点,如果处理得不当,不但商品的销量会不好,还有可能整个企业都会受到排斥和抵制。

三.三星电子三次进入日本市场的战略 1.产品战略

三星公司自创立至今,其产品开发战略演变大致经历了“拷版战略” 三星公司自创立至今,其产品开发战略演变大致经历了“拷版战略”、“模仿战略” 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 技术领先战略”四个阶段。

拷版战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打入市场。

模仿战略——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努力提升自身产品、市场和技术匹配的档次。 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用先进技术开发处在生命周期导入阶段的新产品,占取 中高端市场。

技术领先战略——引领尖端技术,占据高端市场。

2.品牌战略

三星公司对域名保护非常重视,曾多次通过仲裁获争议域名所有权。

①三星的经营理念

在三星,我们都遵循着一个简单的经营理念: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出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每一天,我们的员工都在对这个理念身体力行,我们的领导者在世界范围 内寻找最聪明的人才,为他们提供保证其做出本领域最出色成绩的资源。 由此带来的成果就是,所有我们的产品——从保证储存关键知识的内存芯片到将各大洲用户连接起来的手机—— 都可以用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含义所在。

②我们的价值

我们相信,以强有力的价值定位为基础的工作是成功业务的关键。在三星,严格的行为规范以及这些核心价值,是我们做出任何决策的基础。

1、尊重人才

非常简单,我们尊重我们的人才,秉承“人才是公司的全部”的哲学。在三星,我们一直努力为我们的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2、追求卓越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力争通过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的激情,以及坚决开发出市场上最优秀的产品及服务的承诺,在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个方面做到世界最好

3、主导变革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变革是永恒的,没有不断的创新,企业就无法继续生存。就如同我们在过去的70年时间里所做的那样,我们着眼于未来,积极预测市场需求和需要,这样,我们就可以使我们的企业走向长期的成功和繁荣。

4、正当经营

以符合伦理道德的方式经营是我们事业的基础。我们在任何方面都会保证公平、尊敬所有股东,以及完全透明的道德规范。

5、共同繁荣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为其他人带来繁荣和机会,那么这个企业就无法取得成功。三星将承担一个优秀企业公民在社会以及环保方面所应承担的全部责任,追求与我们的每个社区、国家以及人类社会共同繁荣。

3.经营管理策略

“新经营”基本思路是:

一、重质经营:

质量是三星的生命,三星视残次品为摧残组织生命的“癌症”。

三星的质量目标是拥有多项世界级的产品与服务。为达到这一目标,三星必须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质量和经营质量。 ①三星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坚持顾客满意导向,特别强调发挥顾客服务人员的重要性。

立足长远的产品与技术开发,以技术领先保障产品质量,同时注重发展独特的三星设计。

倡导文化营销,将那些对顾客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与颇具魅力的设计融合在具体的产品与服务中,一起销售给顾客。 ②三星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途径:

在招聘环节: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杜绝血缘、学缘、地缘和国籍的不当影响,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富有智慧,勇于挑战,开拓进取的创新型人才。

在培训环节:为所有三星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同时,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薪酬环节:执行以能力和业绩为基础的评价制度和薪酬制度,鼓励员工自觉开发自身的潜能,改进工作绩效。

在员工配置、选拔、晋升环节:打破“年工序列制”的藩篱,肃清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于资历的用人思想的影响,强调以能力为基础对员工进行选拔,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打破传统的“以官为本”的升迁体系,将职称与职务相分离,构建职务序列和职称序列同时并存的多样化职业生涯通道,为管理者提供以职务为基础的升迁机会,为专家提供以专业为基础的发展空间。

在日常管理环节:要求所有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学会与创新型人才共同工作,尊重其独特个性,为其创新才能的发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舞台;坚决反对利用权力约束人才,磨灭他们的创新意识已创造能力。

特殊政策:大力开发居于前5%的A级人才,使其具备多样化的专业技能,能够承担不同的工作,满足公司多方面的用人需求。 ③三星提高经营质量的途径:

实施速度管理,同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预备经营;另外,珍惜商业机会、合理控制成本、争取协同优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星人要有速度制胜的意识,要做到力争第

一、决策适时、行动快速、经常沟通。

优化资源配置是三星提高经营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三星必须把资源和力量集中于全球第

一、第二和具有三星特色的领域,卖掉或者彻底取消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业务。同时,必须在保证一定利益的前提下,以当前相对稳定和长期的业务支持高速成长的战略性业务,实现预备经营。

二、信息化、国际化、复合化: ①信息化:

在21世纪,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所以三星必须建立一流的信息系统,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②国际化:

国际化是创建世界超一流企业,实践贡献人类崇高使命的必由之路。三星坚持本土化、最佳化、复合化的国际化策略。 ③复合化:

复合化是21世纪市场竞争的核心。通过复合化,能够提高组织的系统运行效率,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为顾客提供最优的产品与服务。三星坚决走复合化的道路,努力实现从业务选择、产品计划、设计、采购、生产,以致售后服务的多重组合,以此获得在市场竞争的优势。

“新经营”的实施平台:

三星“新经营”战略能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李健熙力排众议发展半导体业务,从而为“新经营”战略实施提供充分经验和技能的结果。

①不拘一格揽人才

三星上上下下都流传着这样的观点,即“优秀人才一人就能够养活十万人”,“十个一级围棋选手联合起来也不能战胜一个围棋一段选手”。

②放权+制度约束

一个新入公司的职员,他要接受非常系统的教育直至他成长为三星内部的专家或者是中层干部甚至是最高领导层。三星对每一个职员都有非常系统的教育计划。员工在担任相应的职务期间,三星的高层会把所有工作的管理权限大胆地下放到每一个人的手中,但在放权的同时有会有一套规范的制度体系作为规范制约,这种非常大胆的权利下放,同时规范制度的约束,这样一松一紧正是三星人才培养成功的重要要素。

③赏罚分明的考核系统

按照能力给予“待遇”是三星电子的一贯做法。三星集团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年薪中基本工资所占比重只有25%,其余75%是按照股价上升率和效益性指标EVA(经济性附加值),对照目标的成果率等每年做出不同的决定。

④入社教育培养忠诚

⑤把送礼和违规者拒之门外

历经风风雨雨七十余载,三星集团从一个韩国本土的小公司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勇于创新,主动学习,不断开拓进取,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始终以人才和技术为核心,是三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主旋律。

营与管理》 2004 第8期

第三篇:苹果和三星的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要:本文通过对苹果和三星手机的营销策略分析并结合市场环境的方法,来探讨两家手机商场是如何成为世界级大商场的。通过比较他们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色方法,论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的成功。

关键词:苹果;三星;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时下最流行的元素非手机莫属,无论是在路上、吃饭、上班等地方,随处可见人们低头拿着手机匆匆而行。而苹果手机更是开启了智能手机的大潮,三星手机更是紧随其后。三星手机虽与苹果手机在操作系统方面不一样,但他们无疑是对方最大的竞争对手。

一、态势分析

(一)苹果公司

优势:其品牌影响力极大,并且产品设计水准和研发能力都极高,因在电子出版、多媒体领域的出色表现和合作伙伴的多样化,产品的市场认可率不断增加。

劣势:研发成本投入极大,其系统目前只适用于其产品,兼容性不好。 机会:市场需求量大,潜在市场机会巨大。 威胁:市场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快。

(二)三星电子公司

优势:知名度高,售后服务体系强大,有三星集团资源作为后盾。 劣势:产品过于多样化,研发成本不断攀升,产品生命周期短。 机会:在中国地区占地理优势,其文化和品牌容易传播。

威胁:企业整体效应受半导体产品和纯平显示器市场影响,研发压力大。

二、市场营销4P分析

(一)苹果公司 1.产品:

苹果公司硬件产品和软件增值服务并行,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软件产品市场,不仅为其文化、捆绑和整体营销模式奠定基础,还以高端产品为定位,抓住其受众消费特征。以其良好的质量和时尚的外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2.价格:

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的方式,加快产品的更新节奏,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方式,来取得较大的利润。苹果在新产品发布后,会停止旧产品的宣传,而新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3.渠道:

苹果在各地进行零售店免费体验,打造全新的数字生活体验,有效地挖掘了潜在的客户市场,使体验用户成为它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

4.促销:

其高保密性和预发布的宣传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消费者的产品关注度,形成一种供不应求的“饥饿营销“方式,这种强烈的营销方式影响不断扩大,增加了潜在的客户群体。

(二)三星电子公司 1.产品:

通过从核心产品、形成产品和外延产品三个层次来研发产品,三星的所有电子产品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其通过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设计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价格:

三星的产品横跨高中低端市场,在保证其高端产品利润的前提下,通过低端产品来扩大

市场份额。

3.渠道:

三星电子的渠道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划区而治”的代理制度、经销商俱乐部模式、网络化渠道等。三星通过选择忠诚的代理商,来加快信息收集和加强销售目标管理,并通过价值共享来扶持经销商。

4.促销:

三星通过对体育、娱乐和公益在内的多种活动的赞助,塑造品牌影响力。

以上分析,让我们发现, 苹果主要是通过产品的捆绑和产业资源的整合,打造其文化营销和体验营销模式;而三星主要是在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升级上。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都是通过一款明星产品来打通市场,虽其后的营销策略不同。但是,不同的营销模式仍能带领他们走向成功。

本文选自:知金教育官网

第四篇:体育品牌经营策略分析

体育用品公司经营策略分析

据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中国的运动鞋生产已经达到世界年产量的80%”,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企业占据本土市场的八成以上。不过品牌专家分析指出,现在的中国只是世界体育用品生产大国,而不是品牌强国。近年来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角力激烈,各体育品牌争相赞助大型赛事、大型直播活动以及组织支持地方体育事业,其中“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体育用品十大品牌”排行显示,李宁、安踏、361°分列前三名(名列第九步的红双喜实际也是李宁公司控股)。这三大品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并努力扩大市场。在市场化如此盛行的背景下,就有必要讨论分析三个品牌在市场中所采取的经营策略,以及经营策略所带来的实际效果。

一个品牌的树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毁掉它可能只是一个很轻率地决策,所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做决策时总是要慎重而大胆。在不断地开发市场、抢占市场以及经营市场过程中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至关重要,影响企业的成败得失。三家企业的企业使命都是要通过提供具有高综合价值的体育用品,满足大众消费者广泛需求。企业远景都是致力于成为令人尊敬的体育运动品牌。依三家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而言,都基本都属于发展战略与稳定战略的同步阶段。

围绕产品战略的基本情况。三个品牌都是本土崛起的民营企业,发展之初都没有多余资本支撑,但都有把企业和品牌做大的强烈愿望,所以最初不管是做运动服的李宁还是做运动鞋的安踏和361°(最早品牌名称是“别克”,03年后更名361°),既然有了要做一个有价值品牌企业的愿景,企业本身就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在面对不同的经营环境时,三家企业在创立之初都明确只针对国内市场采取经营,所以李宁打造国内体育品牌、安踏不甘心和晋江其他制鞋厂一样去做外国代工、361°抓住了国内旅游鞋热销的时机。针对不同的市场背景,企业抓住契机夺取了各自创立之初所需的市场营养。而近年来为巩固市场和发展开发市场新能量,围绕新科技平台,2005年,安踏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体育用品行业的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运动品牌的新品开发又以李宁06年鞋产品的专业科技平台——“李宁弓”减震科技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运动鞋科技研发能力追求世界领先行列的新阶段,也更可以看作品牌竞争激烈寻求突破的着力点。在企业向更全面化的体育市场进攻中,产品作为一个基本立足点是谋求长久发展的企业所一直关注的重点。

围绕市场战略与投资战略的基本情况。企业谋求市场立足后就开始了最早的市场战略规划,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定位市场等一系列任务都将很大程度影响未来企业的发展,关于市场战略的分析可以从企业的品牌塑造——广告语的角度进行分析。

李宁篇 自1989年“李宁”商标注册,创业初始,其广告语曾是“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在开始“农村包围城市”调整产品定位之后,公司推出了更为“务实”的广告语“步步为赢”。 但同时,李宁又牢牢抓住中国体育界没有属于自己品牌的运动装备的契机,在1990年8月,“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参加亚运会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1991年,开始全面经营李宁牌运动服装、运动鞋。1992年,被选为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定领奖服装、领奖鞋,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使用外国体育用品的历史。1993年,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5年,参加天津“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1996年,李宁公司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由此开始数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运动服的独家供应商。1997年,在全国建立起自营分销网络。从1997年开始,李宁公司认识到在青年人中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为开发决定市场公司决心将品牌设计风格从单一的大众化塑造成“时尚年轻、具有个性”的城市品牌,相继使用“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和“季风新运动”作为其广告语。1998年3月,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8年8月,向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的地方赈灾600万人民币。1999年,与SAP公司合作,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0年,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悉尼奥运会,奥运会前推出的广告语以世界冠军李小鹏为主角,并配以广告语“出色源自本色”。 2001年,与意大利及法国著名设计师签约,推出李宁高尔夫系列产品,希望由此塑造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产品设计走上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同年,李宁公司协同广告公司赴巴黎拍摄广告片,广告语为“运动之美世界共享”。2002年,李宁公司确立全新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年底,公司确立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及业务发展战略。2003年11月,E-POS项目正式启动,公司开始全面启动渠道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6月28日,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内地体育用品公司在香港上市。2004年11月,香港设计研发中心「李宁体育科技发展(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1月,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2006年成为第一个出现在NBA赛场上的中国体育品牌。2006年4月,与ATP正式宣布建立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9月5日,李宁公司推出鞋产品的专业科技平台——“李宁弓”减震科技。2007年3月,李宁公司签约瑞典奥委会。2007年6月,李宁公司签约西班牙奥委会。2006-2007年,李宁公司对消费者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与目标消费人群相比,有了一定偏移,即整体偏大,近35-40岁的人群超过50%。另一方面,消费者,尤其年轻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印象上,“积极向上”、“有潜力”、“中国特色”、“认同度”等方面得分很高,而“酷”、“时尚”、“国际感”等特质则相较国际品牌略逊一筹。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高调宣布品牌重塑战略,发布全新的标识和口号,打造“90后李宁”。新口号为“Make The Change”。品牌重塑之后,李宁品牌将正式在一线城市与耐克等国际品牌展开正面争夺。但随着2010年,李宁公司重塑品牌的计划失败,目前的李宁品牌不仅流失了原有的核心消费群,亦没有成功吸引到“90后”成为其目标客户 。而内控问题、混乱的经销商体系以及产品定位都需要较长时间去整改。,10月12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CFO)钟奕祺已辞任上述职务。短短3个月里,李宁公司两位高层离职。在聘用新任行政总裁之前,李宁公司将由创始人及执行主席李宁,与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带领。但10月12日,李宁公司股价一度升幅达7.7%,全日升3.43%,至4.8港元,为3个月以来的高位。

安踏篇

安踏创业至今的过程总体都比较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创始人丁世忠在赚下了20.3万后,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发现老家晋江的鞋在北京的低价销售。他认为,晋江货质量上没有问题,但是别人的鞋一天能卖1万元,晋江鞋却只能卖3000元,主要的原因就是晋江鞋没有品牌,于是决定自己创立一个品牌。1994年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成立,创立安踏品牌 。到1998年底,开拓国内市场的分销渠道,安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已经建立起了近2000个专营点。1999年丁志忠做出了重大决定:安踏与国家乒乓球队签订协议,聘请当时如日中天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出任安踏的形象代言人。孔令辉+CCTV”,使安踏迅速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2000多家专营点的销售大涨。同年,安踏分别赞助第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第十三届亚运会。丁志忠认为,运动鞋只是单一的领域,应该把“安踏”定位为一个真正的体育用品品牌。2001年,“安踏”由生产单一运动鞋过渡到生产体育用品,产品结构扩展到运动鞋、运动服装、帽袜、箱包等;同时重新打造“安踏”的店铺模式——体育用品专卖店。2002年开始服装销售。同年10月,安踏运动鞋取得了2001年度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的好成绩。2003年开始配件销售 ;2004年安踏网点遍布全国省市 ;2005年提出「Keep Moving」的品牌理念; 2006年安踏与CBA续约7年, 冠名赞助中央电视台「安踏CCTV体坛风云人物」 。开始建设服装生产线。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08年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军儿童体育用品市场的运动品牌。2009年安踏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2012年伦敦奥运会,取代了为李宁品牌所占领的中国代表团领奖服打造供应商的地位。而安踏广告语此间一直是为人熟知的“Keep moving......永不止步”,这好像就像是安踏的企业内核一样。“安踏”字体横平竖直、四平八稳,寓意安心创业、踏实做人的精神品质。从译意上看,体现厚积薄发、水滴石穿,以稳健的步伐开拓国内外俄市场。

361°篇

在1985年前后,中国内地风行穿旅游鞋,丁建通瞄准机遇引进制鞋设备。1994年,丁建通成立了别克(福建)鞋业有限公司。经过10年奋斗,曾经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2条生产线、年产800万双活动鞋的集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团体性专业制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3.5亿元,其品牌内涵就是“大胆做自己”。2000年,被国际鞋业威望杂志评选为最佳公司;2001年以来,持续蝉联中国活动鞋销售量三甲并一跃跻身于全国制鞋行业前列。 2003年,荣获第五届晋江鞋博会一等奖、产品设计一等奖;2003年在欧洲成立了匈牙利销售中心和第一家专卖店,把销售通路与国际正式接轨,将品牌推向了世界。同年,荣获“国度免检产品”称号。然而由于与汽车“别克”品牌撞车,工商局2003年提出要求更换品牌的通知。公司为获得更大的发展,为了表示他们个性的突破、自我的超出、没有美满永远寻求的企业文化,给新品牌命名为“361°”,并投资5000万元广告费重新包装新品牌树立“多一度热爱”的全新品牌信念。从2003年到2004年,从“别克”到“361°”,361°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阅历了企业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变更。这次变更不只是品牌视觉上简略的更新换代,更是企业品牌发展新舞台的构筑。361°开始了堪称强势的品牌进级,从鞋业公司到体育用品公司、从产品单一性到产品系列化、从几百个销售网点到3000多个专卖网络、从零碎终端的单店管理到专卖系统的体系升级,尤其是品牌在终端运营管理过程中,从专卖形象、商品摆设、终端促销、导游服务、商品管理等各方面实行了全面管理升级,加上2004年

6、7月份的361°区域营销峰会,更是把市场终端管理的整改活动推向了高潮,极大地晋升了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专卖品德。2005年,361°遍布全国的分公司达到32家,销售网点超过4500家,公司名列世界《福布斯》中文版最具潜力企业100榜榜首,并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名高居行业第一,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确立全球发展战略。2006年,361°成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运动,与CCTV-5联手打造"361°娱乐篮球"。2006年11月,在CCTV黄金时段招标中击败国际品牌,成为“CCTV2007-2008体育赛事直播合作伙伴”,在奥运前的敏感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顶级资源的局面。2007年1月,在 “影响中国”年度评选中,与世界500强企业同获最高奖项“影响中国年度创意营销奖”,成为入选企业中最年轻,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牌。2007年,与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缔结TOP合作伙伴关系,同年再次鼎力支持厦门国际马拉松赛。2007年,与腾讯网战略合作实现突破性升级,“赛事共建,会员共享”理念再次引领中国网络体育营销。2008年,在中国优秀广告作品“IAI年鉴奖”中,361°品牌TVC挑战篇与一线国际品牌同获殊荣。同时361°品牌广告语“中国 勇敢做自己”入选2008年度十大流行广告语。2008年11月21日,361°签约广州2010年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2009年6月30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009年9月15日,361°童装事业中心启动,童装品牌开启。2010年5月,广州2010年亚运会361°打造官方制服发布会举行。以“亚洲多一度热爱”的361°亚运传播口号的启用为标志,公司正式公布了其作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的亚运战略。2010年7月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0胡润品牌榜》,361°成功杀入百强。2010年9月3日,361°正式启动广州设计研发中心。2012年伦敦奥运会361°是朝鲜代表队指定服饰。

结语

由于骨子里都是要做顶级运动品牌的愿景,三家企业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之时,也积极向国际市场发出信号,策略上都是要树立国际化、高端市场的形象,然后逐步向整个市场的占领发起挑战。但我个人觉得这三家企业都并没有现阶段真正要进军国际市场的意思,国内年销售额的增长基本可以满足他们的发展了,但是为什么还要打国际牌呢?现身说法吧:广州亚运会比赛末期,央视体育记者采访众多国内外人士关于本届亚运会的印象是什么。其中采访到一个外国记者的最深刻印象时,记者指着自己身穿的工作外衣左胸口的“361°”标识问采访记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标识,是你们政 府的地方徽章还是电视台标识?由此可见即使在广告铺天盖地的亚运会上,361°品牌也没有得到外国友人的认同。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大型集团企业往往把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工作外包以降低综合制造成本,而自己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强大的管理能力。美国把制造业搬到了亚洲,更集中在中国地区,而行业竞争中三家体育品牌的产品显然都是中国制造,本质上制造成本不存在差异,而且现阶段三家企业都在全国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流通体系,所以流通成本、终端零售也不存在多少差异。在三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经营的产品都是“先基于一点,后连成一片”的策略,不时推陈出新,稳固市场份额并积极抢占新市场。各企业建立自己的运动科技研发工作室就是一个明证。 在建立市场体系后,企业追求自己的市场位置,必然要有产品服务目标的确立。俗话说“守业更比创业难”,一旦企业建立规模,如何维系生存并得到新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就成了摆在企业集团面前必须跨过去的坎。企业的具体经营方式千变万化,但是品牌价值的树立是其不变的奋斗方向。三家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都与其同期所用广告语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在关系。当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与广告推广语之间形成良好内在互动,便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之间形成一种潜在的认同感。品牌推广的方式从来不会是单一的,尤其是大品牌,在消费者面对诸多宣传攻势时,认同感便在其品牌传播之中便会起到灵性作用,潜移默化的将消费群从整个市场吸引到品牌观念上来。从李宁来说,早期决心将品牌设计风格从单一的大众化塑造成“时尚年轻、具有个性”的城市品牌的那次目标客户群转变,将李宁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全面提升了。尤其是在其将企业全新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之后那段时间,李宁品牌的形象更是空前的优秀,一起皆有可能成了大众接受李宁整个企业的切入点。但是李宁在之后由于市场业绩不理想,开始又一次重新品牌定位打造“90后李宁”, “Make The Change”的口号好像只是宣传口号,企业还在旧路上徘徊,在企业文化上并未与品牌形象衔接,导致出现品牌文化断层感。李宁在改变目标群体后销售业绩仍然萎靡不振,管理层又发生洗牌。而安踏、361°给人最深刻的“永不止步”、“多一度热爱”在不同环境下的全新诠释,带给消费群的都是一次全新的理解与认同。品牌价值的传达,并不只是一次全新的外在包装可以完成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人们更期望于包装效果,那么电视网络上随便一个华丽的广告都可以达到,那还要品牌做什么?品牌的出现最早只是品质的保障,但现在不一样了,物质生活的提高将消费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也一并提升到品牌价值的高度了。变,没有错;企业要生存就要提供能满足变化着的需求,但是变哪里,怎么变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所以,越是已经有知名度的品牌,新的只能是产品的包装,而作为产品内核被认同的企业文化是要在传达给消费者的同时保持高度连贯性与统一性的。

第五篇: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课堂序号:109

期末考查论文

论文名称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学生学院 轻工化工学院 学 号 3110002187 学生姓名 周政忠 指导教师 张丽平

2011年

11月

3 日

目前伊利和蒙牛占领了中国的两个乳制品市场的龙头地位。它们用了各自品牌策略,巩固了自己在这个乳制品市场的龙头地位。

伊利集团成立于1993年,现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130多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在15年的发展过程中,伊利始终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输出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营养和健康理念,并以世界最高的生产标准为消费者追求健康体魄和幸福生活服务。1999年,伊利有限公司鉴于公司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适于担任该职,自己创办了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短短的12年时间,总资产达 76 亿元,乳制品生产能力达 400 万吨/年。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 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伊利是如何在这近20年的时间,一直处在于一个龙头的地位,而蒙牛,又是如果用短短的12年时间,发展成能够和伊利相互制衡的企业呢,一下它们各自的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这是伊利提出多年的口号。在伊利看来,要在竞争激烈的乳品业市场生存发展,关键是控制好链条的两头——一头是奶源,一头是销售。内蒙古有着发展奶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资源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优势。牧场、奶牛、加工、市场是一个有机的链条。要达到顶端的经济优势,必然要经过转化与整合。它利用了较强的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 含量.利用优质的奶源,在保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做到 品种全,更新快,这也是伊利的产品创新策略。它由原来的液态奶发展到了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它这样的产品延伸,增多了消费者接触伊利的机会,无形也为自己的品牌做了推广,获得了更大的市场。蒙牛于1999年成立,当时中国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耗奶量在不断攀升。2000年之前牛奶市场都是被伊利统治的,但蒙牛的横空出世,准确的投资:首先赞助了“超级女声”,2004年推出的蒙牛酸酸乳,通过超级女声的传播,占领了一部分的青少年消费群体,蒙牛的名声也进一步加强。从此扬帆起航,后期在公车的视频上,路边广告牌上撒广告,广告形式主要以新产品的广告为主,多元化的雪糕牛奶种类,和奶粉;市场反应效果相当不错。08年蒙牛在推出了一个高端的液态奶,特仑苏,一金牌牛奶的身份,占领了高端优质牛奶的龙头地位,像LV一样,可以说是牛奶中的奢侈品,但能消费的人群也有很多。蒙牛金牌牛奶特仑苏的出现,更为蒙牛提升了地位。而蒙牛为了巩固自己这个品牌,更用广告词“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打响了特仑苏的这个口号。蒙牛可谓是一家很有战略眼光的投资公司,现在已打开了外贸市场,支持蒙牛,多赚外国钱,富强国家。

伊利和蒙牛在竞争中也有自己的一套品牌传播方式。伊利长期坚持“天然” 的品牌诉求, 天然成为品牌的特质。来自牧场、品质天然,是消费者的第一品牌联想,后来发展到以草原为主要视觉和诉求,到以事件传播为主,实现 了品牌的跳跃,形成了自然纯厚健康向上的品牌形象。再考虑到购买液态奶的消费者大多是已婚女性,以“新鲜、健康”为核心 品牌诉求点,建立了新鲜、健康、具有现代都市感和 家庭感的品牌形象。“好牛 好奶 100% 好奶100% 无抗奶 有健康 有光明 分享光明 分享家的味道 好奶来自 牛爸爸”等这些口号也在大多数消费人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伊利以天然为主打口号,再到天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再发展到天然形成了伊利品牌的烙印,这也成为了伊利成长过程中留下的踏实的脚印。伊利也很会利用全国重点的大事,来投入自己的赞助,提高了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度,2008年伊利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这不仅巩固了国内的市场,而且也向国外宣传了自己的品牌。而蒙牛的传播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蒙牛是一个舍得花钱在广告上的企业,而且每次做广告都有时效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为快速树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蒙牛2004年以3.1亿的投放一举成为当时 央视的广告标王。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 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上,蒙牛以2亿元,获得了2010年上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标的 。 同时,蒙牛又注重地方卫视、户外和 终端售点广告的投放。讲究点面结合。除此之外,2004,2005年蒙牛也把广告瞄准了明星,利用超级女声的平台,接住了明星,营造人气。

谈到伊利和蒙牛的品牌延伸和创新策略,基本上都相同,他们都重一开始的液态奶,发展到了跟奶制品有关的食物(雪糕,奶片,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但因为伊利集团成立得早,在雪糕,奶酪等方面的市场占有份额比蒙牛大。所以在奶类产品的延伸方面,蒙牛公司会更加注重发展。

伊利和蒙牛虽说是都是的乳制品公司,但它们的品牌策略也有着不同,各自占领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品牌策略方案都是根据自己的公司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抓住时机,利用好广告,在人们心中树立一个美好形象的品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习主要内容过程下一篇:绍兴市科技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