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2023-06-02

第一篇: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

江苏黄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

一、项目工程开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生产工艺和特点、周边环境、进度安排等,及时对各个施工阶段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尤其是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与主体施工交叉阶段、主体施工与装修交叉阶段、工程收尾阶段都要特别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做好预防监控管理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二、对租赁的塔吊、电梯等特种设备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做好大中型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特种设备的安拆、改造、维修、检测必须选用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或机构承担,相关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工种的操作资格证书,并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三、5米以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30米以上高空作业工程、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它土石方爆破工程必须做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并按有关规定做好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工作。

四、针对施工现场容易出现的“小部位、大隐患”“小工程、大事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于节假日、麦、秋收前后、冬(雨)期、复(开)工、交工期等事故多发期以及合作队伍、合作工程的监管力度,认真开展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械伤害事故的专项治理工作。

五、制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预警和专项管理措施,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逐级签订危险源控制责任状,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做到“谁签字谁负责”,严禁代签。

六、对各类重大危险源要分级建立详细的台账,及时掌握其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措施,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并作为重点进行监控,必要时采用旁站式监督方式,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监管。要经常性的在施工现场明显处公示。

七、各工程项目对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每周由项目经理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八、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防治、监控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每月把执行落实情况报公司安全管理处。

九、公司安全管理处对项目部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十、附则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项目和部门。

2、本制度如与上级有关规定有矛盾时,以上级有关规定为准。

3、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科。

第二篇: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

a) 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 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 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

1、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6、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项目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施工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第三篇:工厂“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及控制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3.0工厂“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及控制

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已经了解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根据这一方针要求,企业的不仅要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在“第一”的位置上,更重要的还要将事故的预防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因此,“怎样预防事故”便成为企业内安全管理者在工作中每时每刻必须去考虑的问题。

我们常说,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必须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发的客观规律。那么要想预防事故,知道事故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发生,我们首先要了解事故的特性。

通常来讲,事故具有“因果性、随机性和潜伏性”三种特性。这表明,事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并且只要这种发生事故的原因存在,在不确定的时间里就必然会引发事故。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却又往往被诸多的因素所掩盖,很难被人们所感知。

由此看来,如果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准确的对直接原因——危险源予以充分辨识、评估和控制,要想做好生产安全管理,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3.1 什么是“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织的根源或状态。 在深入学习“危险源”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对“危险源”可能引发从而导致伤害的事故分类有一个认识。根据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可分为以下20个类型:

0

1、物体打击 0

2、车辆伤害 0

3、机械伤害 0

4、起重伤害 0

5、触电 0

6、淹溺 0

7、灼烫

0

8、火灾 0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11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其中“中毒和窒息”主要是指致害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则是属于职业健康的控制管理范畴。

在学习“事故致因理论”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事故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所存在的有机联系,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工厂“危险源”辨识、评估及控制方法。

安全科学理论将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我们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第二类: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条件被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我们通过采取措施对危险能量或危险物质加以约束和控制。

举个例子讲,危险的能源或物质,就好比自然界野生的老虎,一旦人类与之接确,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两类危险源:老虎与笼子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在动物园里看老虎的时候不必为自己的安全担心呢?很简单,动物园的老虎都被关在坚固铁笼里。如果动物园的老虎要是选择放养的方式来管理,恐怕很快这家动物园就会因为门票卖不出去而倒闭。

第二类主要包括物(设备、设施、工具)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三种。 再用可怜的老虎来举例:我们知道,老虎被关在铁笼里是安全的,那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呢?

第一种可能,如果关老虎的铁笼不够结实,材质上不坚固容易变形,或者在结构上设计不合理,比如有的铁栅间距过大,都有可能造成老虎的“越狱”行为,这属于“物的故障”。

第二种可能,饲养员清洁完老虎的居所离开后,却忘记将铁笼关闭和锁好,这样就又给了老虎一次逃生的机会——“能源意外释放”。

还有一种情况,大家知道,在关老虎的笼子外,一般都会再加一道铁质栏杆一般有1.5M

2/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左右样子,这是为了用来隔离游客和老虎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安全。然而,有的游客对老虎的感情似乎特别深厚,不知道是为了显示自己勇敢还是为了表示自己与老虎之间的亲密,非要跨过栏杆走到笼子跟前。更有甚者,拍打笼子恐吓老虎还不过瘾,还将手抻里笼子向老虎挑衅。依我看,他可能是怕老虎早上没有吃饱,想给它另外加个餐。这属于“人的失误”或者“人的不安全行为”。

另外,由于环境潮湿会引起铁笼的腐蚀;由于光线昏暗,饲养员在打开笼子准备清扫的时候,竟没有发现饥饿的老虎离他只有2米距离。这属于“环境因素”,是因为不良的环境,促使了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和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比如:

1、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

2、 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

3、 工作任务分析;

4、 安全检查表(SCL);

5、 危险与操作性研究(HAZOP);

6、 事件树分析(ETA);

7、 故障树分析(FTA)等等。

3/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比较规范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下面进一步给大家重点介绍:

3.2 事故(故障)树分析法(FTA法)

故障树分析简称FTA,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起源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

故障树是一种逻辑树图。在故障树中,上一层故障事件是下一层故障事件造成的结果;下一层故障事件是引起上层故障事件的原因。当用逻辑门来联结这些故障事件时,作为结果的上层事件称为输出事件,作为原因的下一层事件叫做输入事件。

前一段时间,南京经济开发区一家韩国工厂的发生了设备起火事故,虽然着火范围很小,但对正常生产却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总经理十分重视,当即要求负责工厂长对事故做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于是工厂长就找将这个任务转交给了负责设备的工程师,负责设备的工程师对设备的性能、构造和零部件倒是了如指掌,但是要想做出一份全面彻底的起火事故分析报告,却急得直抓头。于是乎他就跑来将情况跟说详细说了一番,问我怎么弄。我说,既然你来找我,就说明你看得起我,给我面子,有来无往非礼也,我就帮你出个主意,保证你交出一份让领导满意的事故报告。

当时,我使用的就是故障树分析法。果真,一份分析报告交上去之后总经理再也没有追问此事。具体是怎样做的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报告的内容吧!

4/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3.3 安全检查表危险辨识法(SCL法)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为系统的发现工厂、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经常会用到安全检查表来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点检。其实,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危险辨识方法,这种方法是将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进行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并在小的子系统中找出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便是危险辨识过程中的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

对于安全检查表的格式和内容没有专门统一的规定,一般采用的格式是:序号、检查内容(项目)、检查方法、结果确认(是/否,或打分)、其他。我这里有一家外资企业在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安全检查表,大家请看图:

3.4 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使用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将生产作业过程中与系统风险三种有关因素的乘积,作为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依据,它对于参与评价的人士来说,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的要求。这三种因素分析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分量赋予的标准请见表格:

5/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我们可能配合以下图片来加深对工作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三个评价要素的理解。

6/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在获得每一项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之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最终,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对待。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3.5 危险预知训练(KYT法)

“危险预知训练”活动是由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创办兴起的一种员工岗前危险源查找和预防事故控制法,其实用性很强,特别是对于防止发生人为事故、提高员工作业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极其有效。这种训练方法在日本和韩国十分流行,目前我国的一些钢铁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工厂内,也在逐步推广这种危险评价和控制方法。

“危险预知训练”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的管理方法。上岗前进行危险预知,可以明确作业岗位上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规范作业行为,避免灾害事故发生。开展危险预知训练的步骤请看(图示)

7/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以上,我们学习了几种被许多业绩良好企业普遍使用,并且实用性比较强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方法。这项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组织参与,并且能够共享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一些基础性知识。

结合本章节的内容,我这里介绍一下事故成因中两个主要方面“人的不安全形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活动、生产现场的具体体现,以便帮助各位学员认识到身边的风险,或者说是安全隐患。

3.6 “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介绍

一、【在法规或技术标准有明确要求的前提下,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a) b) c) d) e) f) g) 无防护 无防护罩

无安全保险装置 无报警装置 无安全标志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未接地

h) i) j) k) l)

绝缘不良

局扇(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声大 危房内作业

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 其它

二、【在法规或技术标准有明确要求的前提下,防护不当】 a) b) c) d) e)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防爆装置不当

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f) g) h)

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其它

8/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三、【在法规或技术标准有明确要求的前提下,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a)     b)   c)   d)   e)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通道门遮档视线  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制动装置有缺欠  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安全间距不够  其它 拦车网有缺欠 强度不够 机械强度不够 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绝缘强度不够  其它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设备带“病”运转  其它 超负荷运转

维修、调整不良 设备失修  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地面不平  其它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 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四、【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a)   b)     c) d)   照明光线不良 照度不足

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通风不良 无通风

通风系统效率低 风流短路

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 作业场所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 光线过强

 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

 瓦斯超限  其它

 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 其它

以下是生产运营与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普遍存在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a) b) c)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d) e) f)

忘记关闭设备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

9/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g) h) i) j) k) 奔跑作业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械超速运转 违章驾驶机动车 酒后作业 l) m) n) o) p) 客货混载

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工件紧固不牢 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其它

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a) 拆除了安全装置

c)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b)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d)

其它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 a)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c) 其它

四、【手代替工具操作】 a)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b) 用手清除切屑

c) 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a) 冒险进入涵洞

f) 冒进信号

b)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g)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c)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h) 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离危险区

i) 私自搭乘矿车 d)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j) 在绞车道行走 或井中

k)

未及时瞭望

e) 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七、【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九、【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十、【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a)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e) 未佩戴呼吸护具 b) 未戴防护手套 f) 未佩戴安全带 c) 未穿安全鞋 g) 未戴工作帽 d) 未戴安全帽

h)

其它

十二、【不安全装束】 a)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b) 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c) 其它

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10/11

工厂安全管理实务

11/11

第四篇: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常德市二中棚改房维修改造项目

危 险 源 辨 识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南金鹰建筑园林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 月 日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由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投资维修改造;常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工程监理为常德市怀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进行监理;由我单位湖南金鹰建筑园林有限公司进行施工。建筑总面积为 m2,建筑层为 层,建筑高度 m. 维修改造地点位于常德市二中校园内。

二、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144-2006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

《建筑施工悬挑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三、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一)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

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3、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 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 (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三)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

四、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整治

(一)总则

1、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的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

3、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4、 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

对。

5、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二)脚手架坍塌事故的辨识及控制措施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至变形区外排。八字戗或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2、脚手架赖以生根的悬挑钢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

应对悬挑钢梁后锚固点进行加固,钢梁上面用钢支撑加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预埋钢筋环与钢梁之间有空隙,须用马楔备紧。吊挂钢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紧固,保证均匀受力。

3、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

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4、附着升降脚手架出现意外情况,工地应先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沿升降式脚手架范围设隔离区;

(2)在结构外墙柱、窗口等处用插口架搭设方法迅速加固升降式脚手架; (3)立即通知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出租单位技术负责人到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1、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脚手架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

2、预防措施

(1)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2)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井字架),必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3)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安全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4)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5)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具有力矩限位器和超高、变幅及行走限位装置,并灵敏可靠。塔吊的吊钩要有保险装置。

(6)严禁架上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 物块,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四)塔式起重机控制措施

塔式起重机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购或者租用的

1、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

(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 (2)根据情况设置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3)用两个100t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两个千斤顶要同步),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将千斤落下使 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道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

2、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 (1)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2)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将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联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3)用2—3台适量吨位起重机,一台锁起重臂,一台锁平衡臂。其中一台在拆臂时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倾翻。 (4)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衡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臂杆取下;

(5)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汽焊割开。

3、塔吊倾翻:

(1)采取焊接、连接方法,在不破坏失稳受力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

(2)选用适量吨位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件用气焊割开或调整。

4、锚固系统险情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将塔吊锚固系统加固。

(3)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

5、塔身结构变形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 (2)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五)消防事故的辨识及预防措施

1、建立各项防火制度,健全消防机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火检查,及时消灭火灾隐患。

2、根据防火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存放地点应明显,易于取用。消防器材及设备附近,严禁堆放其它物品。

3、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的设计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

4、各类消防用工器具设备,均应妥善加以管理,严禁挪作它用,并定期检查试验。

5、宿舍、办公室、休息室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非经许可,严禁使用电炉。仓库内照明用灯泡不得超过60W,工具房和宿舍内不得超过100W。

7、严格执行用火审批程序和制度,操作前必须办理用火申请手续,经领导同意和消防保卫部门检查审批,领取用火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操作。

(六)模板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措施

(1)高支模搭设的所有架子工、木工、起重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佩

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工作包,将所用铁钉、螺帽、小型工具等放于其内,以免高空坠物。

2、根据模板支撑系统的超高重载特点,为确保浇筑砼的安全,须重点抓住高支模的量化验收。

3、砼浇筑时,设多名专职安全员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变形情况,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及时上报。

4、拆模区域要设置警戒线,派专人看管,严禁非操作员进入。拆梁板模时,操作人的站位要正确,以防拆下的模板掉下伤人。拆下模板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超过1.5 米,以防倒下伤人。

五、危险化学品存放及具体措施

1、危险化学品,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目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预案,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分类,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8、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⑴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⑵根据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9、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对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⑵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⑶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⑷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10、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⑴危险区的设定;

⑵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⑶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⑷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11、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⑵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⑶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⑷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⑸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⑹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2、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

⑵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⑶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

⑷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⑸患者治疗方案;

⑹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

⑺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湖南金鹰建筑园林有限公司 常德市二中维修改造项目部

第五篇: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且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此处的危险物可以是能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一种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或结合体;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一种或一类危险物质的使用或储存数量。

2、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也就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生产中涉及的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等。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即属这一类危险源。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 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 火灾;

9)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 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 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14) 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 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 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表述: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取代“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改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依照煤矿伤亡事故的等级,将煤矿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Ⅰ类重大危险源、Ⅱ类重大危险源、III类重大危险源和IV类重大危险源。其中,I类重大危险源属于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大,消除危险源(或防范事故)的治理措施复杂、治理周期长的危险源。II类重大危险源属于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较I类重大危险源小,消除危险源(或防范事故)的治理措施较为复杂、治理周期较长的危险源。III、IV类重大危险源属于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相对较小,消除危险源(或防范事故)的治理措施相对简单、治理周期相对较短的危险源。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辨识并控制:

一、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 (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 (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二、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

(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

(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 (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 (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三、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病动物、植物等。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四、识别方法

1.通用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由工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组织员工以会议讨论的形式,确定出通用部分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表和危险源评价表。

(1)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自然灾害直接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2)本单位员工在工作现场都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例如:工作面风量不足、无管理人员跟班上岗、安监员空岗、无规程、措施施工等。

(3)员工自人矿门到下井前,地面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 (4)员工从井口进人工作现场时,在路途中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2.工作现场特殊部分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指定一名班组长或工长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无班组长的零星岗位可指定一名安全责任心较强的员工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同时由值班人员发放给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在工作现场组织员工对当班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做好纪录。

(1)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煤机司机、绞车司机、扒装机司机、机电工、爆破工、钻眼工等工种,在现场工作时,遇到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并现场填写《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进行签字。

(2)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扒装运输、验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采煤工作面现场可以按割煤、出煤、移溜、移架、支护、放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在打眼工序中,可以识别出电煤钻电缆漏点、风管脱落、断钳子、水管断裂等危险源。

(3)按岗位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绞车房、压风机房、零星岗等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设备

运行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

(4)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火药管理不善,发生意外爆炸。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采煤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支柱卸荷、煤机牵引链断链等危险源。

危险源识别过程各单位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安全管理文件,对本部门范围内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害事件排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初步评价,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分类填人“危险源辨识表”,经单位主管审批后报安监处,安监处汇总、确认重大危险源。

五、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1)定性方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方强烈投诉的、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等危险源直接列为重大风险因素。

(2)定量计算、打分评价的方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等三个方面打分。

2.风险界定

采用公式D=L×E×C,D为风险等级,当D≥300时定为不可承受风险,当160成≤300时,定为重大风险,当70≤D<160时,定为中度风险,当D<70时定为一般风险。

3.风险评价的实施

(1)L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①完全可以预料 L=10分 ②相当可能 L=6分 ③可能、但不经常 L=3分 ④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L=1分 ⑤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L=0.5分 ⑥极不可能 L=0.2分 ⑦实际不可能 L=0.1分

对用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够控制住的危险源L=0.1-1 (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①连续暴露 E=10分

②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E=7分 ③每月几次暴露 E=4分 ④每年几次暴露 E=2分 ⑤非常罕见的暴露 E=1分 (3)C一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①重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C=100分 ②灾难,数人死亡 C=40分 ③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C=20分

④严重,重伤 C=10分 ⑤重大,致残 C=5分

⑥一般,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C=1分

按上述评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源,编制《重大危险因素登记表》,予以实施控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府购买服务评估报告下一篇:政府工作人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