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023-04-01

第一篇: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⒈新病人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并及时通知医生。

2.根据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测试T、P、R并记录。病人每周测体重一次,以kg记录。新病人入院遵医嘱于次日早晨收集血、尿、便、痰等标本送检。急查者须立即送检。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按病情分级护理,并嘱病人严格遵守住院规则,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

5.责任护士采集主、客观资料,评估病人,填写护理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每周洗澡、洗头、剪指甲。

6.嘱病人严格遵守住院规则。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

7.遵医嘱给予适当饮食,病人之间不准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内服中药者注意饮食禁忌。

8.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护理。

9.了解病人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0.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第二篇: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三篇: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大全)

一、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l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2严密观察颅内压增高等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现象。

3观察有无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30度),昏迷者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3有意识不清、走路不稳、视物不清、失明、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幻觉、复视及癫痫病史者,应用床栏、约束带固定,防止坠床。

4加强呼吸道管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并发症。

5颅内压增高者,输液速度宜慢.每分钟30—40滴,使用脱水剂时速度应快,每分钟60一80滴。

6开放性颅脑损伤,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7严重颅脑损伤.有昏迷高热者,头部置冰袋或冰帽。

8脑部疾患不宜使用吗啡和杜冷丁。

健康教育

1病人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养精蓄锐,避免过度的脑力活动。

2出院后一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以及时准确了解疾病的治愈和机体的恢复情况。

3准时、正确遵医嘱服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4出院后一个月内保持头部伤口的清洁,避免碰撞、抓伤口及洗头。

5加强营养,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6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大便用力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意外,故多食蔬菜、水果、蜂蜜,必要时服用缓泻药物。

7有肢体活动障碍,要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并定时按摩、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的挛缩。

8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机体的康复并重返社会。

9如遇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第四篇: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睡眠、排泄等。 ③专科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颅高压症状等。

④营养状况:有无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

⑤了解有无合并症: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 ⑥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等。

③专科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颅高压症状。

④重点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切口敷料情况、引流管情况、疼痛情况等

⑤营养状况:进(禁)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等。 ⑥用药情况:药物名称、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⑦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⑧心理情况:有无恐惧、焦虑、是否知晓病情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排便等。

3、饮食指导: 一般成人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4小时开始禁饮。

4、常规检查 :协助医师完善患者必要的化验和检查。并知晓阳性检查结果。

5、常规准备:

①手术前一日完成皮试、备皮、备血、术前访视、沐浴。

②手术当日晨排空大小便,更换衣服,去除身上的饰物及假牙。 ③医护人员根据需要留置胃管、导尿管等。

④测生命体征、核查手术部位、做好身份识别。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记录。

⑤注射术前针剂,待入手术室。

6、急诊手术立即准备。

三、术后护理

1、体位:未清醒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病人清醒后头部抬高15-30° (1)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全麻清醒后头部抬高15-30°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 (2)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①手术方式、了解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等 ②吸氧2-3 l/min ③持续心电监护

④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必要时行四肢约束。

(3)伤口观察及护理:若有渗血、渗液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 (4)呼吸道管理:

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有气管插管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不耐管或咳嗽、吞咽反射等,应及时通知医生拔管。

(5)做好伤口引流管及导尿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根据医嘱冲洗。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 术后出血: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多发生于24-48小时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随时CT复查,遵医嘱使用止血类药物,必要时行血肿清除。

② 术后感染: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5天,患者感到切口再次疼痛,局部有明显的红肿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头皮所属淋巴结肿大; 颅内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4天,病人疼痛、呕吐、发热、嗜睡,甚至出现谵妄和抽搐等;肺部感染:对在术后易周,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逆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遵医嘱药物或物理降温。 ③ 高热:多发生于术后12-48小时内,体温高达40°,物理降温效果差,及时用冬眠合剂。 ④ 消化道出血: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及量,遵医嘱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使用止血药物。 ⑤ 顽固性呃逆:压迫框上神经,刺激咳嗽,肌内注射氯丙嗪或利他灵。 ⑥ 术后癫痫:

A、解衣扣、松裤带、取下假牙、尽快将压舌板、筷子、手帕或衣角卷成小布卷至于病人口中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和颊部。 B、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洗净口腔分泌物。 C、立即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护病人防止坠床及撞伤。

⑦下肢深静脉血栓:A、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其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踝泵训练、抬腿运动等,病情允许时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B、保护血管:尽量不在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避免在下肢和瘫患肢体穿刺,尽量缩短深静脉留置的时间。C、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触摸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观察皮肤颜色、有无肿胀、感觉有无异常等。

⑧ 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4-6次,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3、用药情况: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名称、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4、饮食: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

5、活动、休息及功能锻炼:根据病情适当在床上活动,逐渐半卧位、坐位过度到搀扶下适当屋内活动,如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被动活动。

6、心理护理:术后继续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支持

7、安全管理:昏迷躁动者适当约束或使用护栏,防止病人受伤或坠床。

8、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尿管护理、定时翻身、让患者清洁及床单元整洁.

四、健康教育

1、营养支持:病情稳定、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一天可进流质,3天后可进半流质,手术一周后可进普食。康复期饮食以清淡为宜,不易辛辣食物、烟酒。

2、皮肤护理:卧床病人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在卧床期间每1-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时用50%红花

酒精外涂。

3、安全管理:躁动病人可适当约束,预防坠床或自伤,防止抓脱输液管、各种伤口引流管、导尿管等。

4、对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偏瘫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痉挛,保持肢体的运动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

练习时:开始可以在有依靠处站立如:背靠墙、扶拐等,每次10-20分钟。然后从无依靠站立过度到行走。

被动练习的顺序:上肢为手—手腕—肘—肩关节。下肢为:足趾—踝—膝—髋。目的是防止关节粘连。每日4-6次,每次20-30分钟,因病人而异。

5、对语言障碍患者的指导和训练:开始先练好一二三在逐渐引导练习单字、单

词、短句,每次让患者重复数次,以巩固效果。

6、排便功能训练:多食纤维素高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胡萝卜等),平时可用手掌部顺时针按摩腹部20-30分钟,促进肠蠕动,以利大便排出。

五、 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 低胆固醇的饮食,限制烟酒、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3、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4、因人而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适量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5、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前,不去公共场所,注意自我保护,防止感染其它疾病。

第五篇: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视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实施适当、安全的护理措施,并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并准备适当的软枕、沙袋、棉气圈等以备固定患肢或受伤部位。

3、对老年和严重外伤病人应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损伤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4、对骨折患者应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并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鼓励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5、对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病人,注意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及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6、指导患者进食易吸收、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生活护理。

7、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

8、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9、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②保持良好心境;③预防再次外伤;④继续加强功能锻炼;⑤定期门诊复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计局业务科工作总结下一篇:世界粮食日联合国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