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有趣的汉字

2022-07-28

第一篇:人教版有趣的汉字

我爱有趣的汉字作文650字[最终版]

我爱有趣的汉字

最近,我们班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活动分成两个阶段,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

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收获了不少,比如:字谜中有会意法、组合法等;很多歇后语运用了汉字的谐音;谐音笑话弄出了许多误会,让我懂得了,我们不应该写错别字;仓颉造字这个神话让我非常敬佩他;还了解了一些汉字的造字方法。另外,我对汉字的见识有了很大的增长,比如:我知道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叫王懿荣的学者;一点值晚金,让我知道了写错别字的不良后果;汪竹柏的赞汉字,更能表现出他对汉字的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我看到了行书有多么的流畅,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有让我看到了楷书有多么端庄……

在我眼里,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我认为,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画,并且都存在着一段历史。学习汉字,就是在走近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触摸两千多年前那跳动的脉搏。

并且,我觉得汉字不可被世人抛弃,因为有些人觉得: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科技化,只要用电脑,无论要什么字,都能打出来,不须用到汉字,所以也不必花大力气去学习汉字,汉字已经落后了。而我认为:汉字是人类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无价之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瑰宝。抛弃汉字,就等于把汉字拥有的两千多年的历史生命给扼杀掉。

通过汉字,我们这些子子孙孙都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我们要热爱汉字,让汉字继续流传下去,而不能让汉字失传。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让汉字创下更好的记录!”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鞋子》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鞋子》

执教者

杨俊芳

课时

1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

《有趣的鞋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教学内容,结合学校的德育国学课题与IB项目实践,从感受鞋子文化入手,到感恩“孝”文化渗透,让学生通过自主预学,围绕预学任务,开展探究性学习,确保在课堂内获得艺术成就感。通过鞋子文化探究到学生亲自设计制作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鞋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并学会通过生活点滴来表达自己的爱。

现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充满活力而富有幻想,对时尚的事物较为敏感,特别是对鞋的穿着与设计更为喜爱与感兴趣,但是他们也还存在着对鞋文化内涵等的盲点问题。因此,安排课前预学,从网络上搜集并整理关于鞋子的故事、谜语、寓言、设计、图片、图纸等资料,经过筛选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作为汇报。通过学生汇报,欣赏、讨论等审美体验、通过比较、分析交流、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大美术”学习,积极探索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等方面的联系,把美术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的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情感升华。

知识与能力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目标

格特征。

2、搜集整理关于鞋子的文化,(故事、寓言、谜语、调查、分类、历史、民族民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目标

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

且有特色的鞋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

1、感受自己的成长,感恩父母的养育,“孝”文化价值观目标 传承。

2、学会爱的表达,学习了解亲人的方法,调查家人

穿鞋的号码,喜欢什么样的鞋子,学习刷洗鞋子的方法并为家人做一次刷洗服务。

1、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功能特异的鞋子。

2、创意地运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

围绕鞋子文化,能根据关键词筛选的方法,顺利地从网络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筛选、组织、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提炼,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汇报。

1、前置预学。为学生提供前置预学方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教学策略与 趣有目的地开展项目主题学习,围绕鞋子文化搜集整理筛选。

设计说明

2、讨论研学。在汇报预学的基础上,进行鞋子结构、特点、功能的讨论的,为设计制作有个性的鞋子打开思路。

3、示范导学。通过教师示范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技巧,装饰方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课前预学

布置预学任务,围绕鞋子文化进行思

1、结合教师的前通过项目主维导图的绘制,提炼出适合学生的学置性学习任务,选题进行有关任务提纲

习方案。

择自己感兴趣的鞋子的文化

进行信息搜集、筛的系列自主(提前两周布

1、了解自己的鞋子,把自己的鞋子分选、整理。

学习,根据置)

分类(可以按材料、季节、用途等不自己的兴趣同标准)并记录下来。

2、制作成PPT、进行选择与

微视频、调查报研究,从不

2、选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子进行写生,告、手抄报、绘画、同的方面感画下来,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拍摄图片等形式受鞋子的文

的研究成果。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小课题进行网上资料的搜集整理。

A、可以探究一下鞋子制作的过程。

B、关于鞋子的故事。

C、生活中有趣的鞋子

D、关于鞋子的文化(电影、历史、寓言、诗歌、谚语等)

F、整理自己家的鞋柜,找一找自己小时候穿过的鞋。了解自己成长中关于鞋子的故事。调查一下父母家人穿多大码的鞋,了解一下长辈从小关于鞋子的故事。

H、自己感兴趣的关于鞋子的问题。绘制关于鞋子的思维导图。

环节一

一、画一画:绘制关于鞋子的思维导

1、学生汇报关于通过汇报交图

鞋子的研究成果

流,全面感前置预学汇受关于鞋子报交流

二、说一说:预设汇报内容

A、同学们在预学的文化。

时整理出来的关

1、关于鞋子的谜语PPT:

于鞋子的谜语。

2、有关鞋子的成语

3、有关鞋子的故事

4、有关鞋子的制作

5、有关鞋子的材料

6、有关鞋子的歌曲

7、有关制作鞋子的方法

8、有关鞋子的寓言

9、有关鞋子的图片

10、有关鞋子的历史

11、有关鞋子的动画片

(PPT形式)

谜语:(你还知道

哪些关于鞋子的谜语,或者自己编个谜语让大家猜)

a、两只小船,无桨无蓬,十个小孩,分坐船中,白天来来去去,晚上人去船空。

b、稀奇古怪两只船, 没有桨来没有帆, 白天载人四处走, 晚上横卧在床前。

三、看一看:欣赏PPT生活中的各种c、一模一样俩兄

弟,进进出出不分鞋子。

离。起床肚子饱,

四、讲一讲:我收集到的关于家人的鞋子睡觉肚子

饥。

故事 :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评一评:关于鞋子的文化。

d、兄弟俩很像,出来凑成双,前后俗话说"没有鞋,穷半截",

交替走,载人走四最早的鞋子„„

方。

最舒服的鞋子„„

关于穿小鞋的故事——

e、一对双胞胎,

实在真能干。白天要运人,晚上才靠岸。

(根据时间,这个环节可以放到拓展环节,学生讨论交流关于鞋子的知识) C 、讲一个关于鞋

以上是同学们在预学时整理出来的关子的故事:

于鞋子文化的知识。

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励志故事:卡耐基关于《我没有鞋,他没有脚》幸福其实很简单,珍惜自己拥有的。

讲一讲:我收集到的关于家人的鞋子故事 :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D、感受关于鞋子的文化。

俗话说"没有鞋,穷半截",

最早的鞋子„„

最舒服的鞋子„„

关于穿小鞋的故事——

(根据时间,这个环节可以放到拓展环节,学生讨论交流关于鞋子的知识)

环节二:

欣赏PPT生活中的各种鞋子。

引导学生通过

1、进行创造

“看”,“想”,性思维训读图理解

出示布鞋的图纸。

“说”,了解不同练,让学生

造型的鞋子的共能够掌握一讨论研学

讲关于红军过草地,纳布鞋的故事。

同特点及组成部些简单的创

分。

造性思维方出示图纸,

围绕个性及功能让学生进行鞋子制作的讨论。

特异进行讨论,增

2、引导学生

加创意。培养学生学会读图

讨论如何让鞋子有趣

加法:

的创造性思维:引纸。

导学生从鞋子的功能上进行创意拓展:

形状上改变:借助动物、植物、几何图形,增加装饰物

会飞的鞋子,会充

电的鞋子,会吹风功能上改进:能走能滑的、能走能飞的鞋子,会„„

的、能走能跳的„„

减法:

形状、功能上改革。

环节三

教师微视频示范鞋子的制作过程

学生观看,掌握制掌握鞋子制作过程中的技法作过程中的方法指导微与细节,了解装饰技法

课示范

方法。

环节四

布置实践任务:根据课前对家人关于汇报交流制作思种植设计的鞋子的需求调查,搜集整理家人对鞋路:

理念,让学交流汇报创子的要求,有目的地设计鞋子。

生有目的地意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在开展需求设为

(家欣赏与联想的基计。

人)设计一双有个性(功能特异)的础上,对各种不同鞋子。

造型,不同材料的

鞋子进行图形和绘画设计制作鞋子草图。注意鞋子的色彩的分析,讨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论。训练学生敏锐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的造型感觉,采用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大胆的表现形式,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独立完成一双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趣的,用料独特的

鞋子作品。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环节五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手实践

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学生实践

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完成由设计作

到制作的过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教师辅导

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程。

课堂小结

进行作品的点评:

2分钟

学生自评:鞋子的功能、特点、制作材料、方法等

学生互评:制作精心、色彩搭配、功能实现等

教师点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预学情况等

成果积累:拍摄成图片,打印出来。

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5、继续开展关于鞋子的研究。

例如:调查不同年龄的人,选择鞋子的要求。

6、尝试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鞋子。

布置作业

1、为

(家人)设计一双有个性(功能特异)的鞋子。

1分钟

2、调查家人的需求,提前搜集家人关于鞋子的要求,有目的地设计鞋子。

板书设计

关于鞋子阅读资料一

彼德认识爱波特已经几年了。有一次,爱波特告诉了彼德一个故事,令人永

的阅读 远不会忘记:我曾经是一个对一切都不满足的人,所以整天都不快乐。但是在1934年春天,当我在威培城道菲街散步的时候,目睹了一件事,使我的一切烦恼从此消解。此事发生于10 秒钟内,我在这10 秒钟里所学得的东西,比从前10 年还要多。我在威培城开了一间杂货店,经营两年,不但把所有的积蓄都赔掉了,而且还负债累累。就在前一个星期六,我这间杂货店终于关门了。当时,我正在向银行贷款,准备回老家找工作。我走路的样子看起来像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人,因为我已经失去了信念和斗志。这时,我突然瞧见一个没有腿的人迎面而来,他坐在一个木制的有轮子的木板上。他每一只手撑着一根木棒,沿街推进。我恰好在他过街之后碰见他,他正朝人行道滑去,我们的视线刚好相碰了。他微笑着,向我打了个招呼:“早,先生!天气很好,不是吗?”他的声音是那样富有

感染力,那样有精神,好像根本就不是一个有身体缺陷的人。当我站着瞧他的时候,我感觉到我是多么富有呀!我有两条腿,我可以走。可是面对他自信的目光,我觉得自己才是一个残障者!我对自己说:既然他没有腿也能快乐高兴,我当然也可以。因为我有腿!我感到心胸顿时豁然开朗。我本来只想向银行借100 块钱,但是,我现在有勇气向它借200 块了.我本来想到老家求人帮忙随便找一件事做,但是,现在我自信地宣布,我要到堪萨斯城获得一份好工作。最后我钱也借到了,工作也找到了。后来,我把这次经历中的感想组织成几句话写了下来,贴在我浴室的镜子上,每天早晨刮脸的时候,我都要大声地朗读一遍: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在街上遇见一个人,──他没有脚!

阅读资料二

寓言故事:《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教学反思 了相关文化的设计,

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学习任务,围绕鞋子的文化进行自主探究性的研究,找到自己喜欢的切入点,通过网络搜集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理,我曾在2009年在三年级开展过类似的主题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经过前期的准备,对于文化的部分通过学生小组的任务汇报,更能深入地感受生活中的美术文化。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优势二:通过美术课开展对“孝”文化和感恩情感的渗透,爱是细微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我不做大的政治报告,不追求形式的华丽,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暖暖的举动和调查中,用心感受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通过鞋子的调查、故事,感受不同时代的经历。 优势一:主题项目学习,不单纯的是一节课,我通过围绕“鞋子”作为中心词,进行 优势三:开展学科阅读,让学生搜集并阅读关于鞋子的文章、谜语、寓言„„,通过阅读感受鞋子的文化,理解更深刻的人生哲理。

优势四:融入设计理念,增加学生阅读图纸的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实践中感受设计需要调查需求,要注重功能,要关注外观等,还感受图纸的重要性。

需要改进的

一、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有明确的方法。

二、时间的使用支配上,如何更合理,学生的预学展示改进形式,提高效率。

三、制作环节,增加更多的思考,在美术设计制作中增加科技元素。进行更多学科的整合。

第三篇: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

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能激起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经过欣赏、总结、想象,能抓住表现对象的重要特征来用象形字的造型方法进行夸张想象一幅象形字的画,能较为明确地表达字的意思,并通过学生的描述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我国汉字象形造字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了解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总结、想象、创造,使学生大概了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并能将几个简单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副画,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古代象形文字,使学生得到启示,创作象形文字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夸张表现。

四、教学难点

根据要表达物象的形体特征展开联想,运用象形造字方法进行大胆创作,表现出新颖有趣的作品。

五、教学准备

教师: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若干。 学生:水彩笔、彩纸、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找汉字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是“喜羊羊”。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三个国家的字,你们能找出哪一个是我们中国的字吗? (太阳的中文、日文、英文)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字,我们都把它叫做“汉字”。

2、猜象形字

师:喜羊羊还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一个汉字,那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象形文字:日)

那你们知道他们叫什么字吗?(象形文字——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并创造出了图画性很强的字叫象形文字)

3、出示课题——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点明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片,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

师:今天“喜羊羊”就将带领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学习我们古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在古时候,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为了记事,人们就用画画来表示。看,这就是人们在岩石上画的画。

出示图片:这是早期刻在甲骨和石头上的象形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慢慢变成了今天的规范汉字。

2、欣赏比较,了解象形文字的历史。

师:看,我这儿还有三个象形字,你们能猜出他们是什么字吗?(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表现的“日”字)

小结:用画画方法来记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时间长了,人们觉得这种记录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们又创造了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后来我们把这个符号叫做象形文字。

3、运用游戏,进一步了解象形文字的造字方法

喜羊羊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象形文字,它给我们设计了几个游戏,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 (1)游戏一:看字猜图

看,这是什么?那古代人是用什么字表现的呢?

(学生观察辨认,并大胆讲述对象形文字特点的看法——抓住了物体的主要特征)

(2)游戏二:看图写字

师:老师这儿有几幅画和几个象形字,谁能够猜出它们是我们现在的什么字,能把它写下来吗?(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一人写一个字) (3)游戏三:慧眼识字

师: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图片,你能看完了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东西,能说出它是什么字吗?(学生抢答,但要说出想象的原因)

将实物与相应的象形文字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省略细节的。

老师带领学生用手指书空写一写、画一画象形文字,加强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印象。

(4)看视频,找象形字。

用喜羊羊的模拟声音:同学们,我把象形文字编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看吗?在看的过程中,我要你们把藏在里面的象形字找出来。 与学生一起观看象形文字动画影片。

(三)启发想象

过渡语:在这个动画影片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组成的画面也非常的美!(复述最后幻灯片画面)看,这就是一个渔夫正泛着小舟在雨中慢游呢!你还看到了哪些画面?(请学生回顾并发言。)

提出讨论问题:你们能不能也用象形文字联想成一个有趣的画面呢?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象形文字卡片和书中的象形文字,在这些大自然的万物中,有哪些山水、动物、植物、人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副什么画呢?

小组讨论,你准备用哪几个象形字组成一副什么画呢?学生小组交流后,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造型表现

1、学生构思,展开象形编故事,老师岩石,共同完成一副画。

2、运用平时学过画面组合的基本方法:夸张、大小、疏密等将字画组合。

3、欣赏学生的象形字画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路。

4、明确作业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象形文字展开联想,进行字画的重新组合,要求构图饱满、富有创意。

5、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播放轻松音乐)经过前面的启发、讲解、示范,学生已经胸有成竹,他们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陶醉在绘画的海洋中,在这过程中,教师如发现好的构图及创意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

(五)作业展评

提供评价点:想像力丰富;图形与字义相符;有创意。

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

2、把画好的作业展示在展板上,请几个学生谈创意和感想。 师: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

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给予肯定,毕竟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感知了象形字并通过体验把它表现出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

(六)课后拓展

1、学习了这节“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聪明,因为他们创造了古代的象形文字才有了我们现在规范的汉字,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更爱我们的祖国。那么,是不是象形文字就是在古代有,现在的人不再用了呢?(不是的)你们看,现代的人们更加聪明,他们将象形文字设计在包装盒上,还设计成了耳环,这是什么象形文字?(鱼)装饰在瓶子上,都达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2、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你们看这是什么?(中国印)它上面白色的地方是什么字?又是什么图形呢?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解一下,好吗?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用象形文字组成的祝福的话!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教学设计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学习资源】

1、 中国文化宣传片--《汉字》,(优酷,2分)了解汉字起源和发展。

2、 课前微课《三十六个汉字》(3分钟)了解汉字的演变和象形字的造型特点。

3、 课中微课视频,学习创作的方法。(5分) 【课前学习任务】

1、看水墨动画《三十六个汉字》

2、课前学生进行汉字知识资料的查阅和收集

3、观看微课《农家乐》从中学习字与画结合变形的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检查用具、稳定学生情绪,出示课题《有趣的汉字》

二、检查预习:

1、知识小检测 (2分钟)

师:在课前同学们都观看了关于汉字的视频资料,你有什么收获吗? 请填写每个人手中的任务检查单,2分钟后我们进行小组间互评打分。

课前任务检查单:①、谁创造出了汉字? ②、请把汉字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排序

③、这些甲骨文里的汉字,你能猜出是哪些字?写在它的下面括号里。

(评价方式:小组内同伴互评,全对的得五颗星,错的依次减星。

小组内四星以上可以记分,五颗星的记2分、四颗星记1分。)

2、问题交流,师生解惑 (3分钟) 师:你们谁在课前进行了资料的查阅和收集?请在组内和大家分享,有问题的可以共同讨论解决。3分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出发言代表到前面汇报。

学生拿出课前的学习任务单进行交流。当出现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时,举手示意,寻求帮助。教师将问题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班内共同解决。

(评价方式:对于提供问题和答案的小组,要进行奖励。评出“资料王”、“问题王” 帮别人解决问题的“百事通”。采用小组积分的方式。最佳答案“百事通”为5分,“问题王”为4分,“资料王”4分。)

3、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作品 (2分钟)

小组代表到前面的实物投影前展示搜集的交流资料,或自己的课前尝试创作的作品。教师要在汇报中发现闪光点,以激励赞扬的态度肯定学生的展示。

(评价方式:获得展示的小组获得2分奖励 )

三、艺术感悟、体验

1、微课视频学习

⑴、猜字游戏------猜猜看,这是什么字?(采字的演变)

我们的祖先是根据什么来创造出汉字的?

这些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最初人为了记录、交流,都是用这种象形符号表示,后来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字和绘画

本身是有着密切地联系的,它们不断发展,彼此借鉴,这就是“书画同源”一说的由来。

⑵、找一找作品中“藏”着什么

过去很多文人墨客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他们利用了书法和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共同规律,将书法和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农家乐》这幅作品中“藏”着什么?

评述内容:我认出了画中藏着。。。。画面给我什么感受、我喜欢它的。。。。。。

2、微课视频欣赏《汉字的艺术》

3、我们再来看这几幅画,都是用文字的形意变形创作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有什么特点呢?好不好看呢?有趣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解画面,了解创意。

4、你认为还有哪些汉字适合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

师:汉字具有象形的特征,多以‘形似’为主,一个字就像一幅小孩画的画,根据这一特点来学习汉字,轻松有趣。

5、下面我们来看看篆刻作品中是怎样运用汉字去表现艺术作品的。

(这是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图标)同学们看出有哪些运动项目了吗?原来,我们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运用到了我们中国汉字中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元素,并且融合了现代标志设计的风格,抓住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的设计。可以说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

合。

四、作业超市,自选作业:(提供象形文字的图片进行参考)

今天我们也来模仿古时候人们创造文字的方法来进行汉字创作游戏,把你喜欢的汉字变得生动有趣。请从作业超市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任务,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①找自己感兴趣的汉字进行有趣的变形

②喜欢的诗句或成语进行创造

③利用英文字母和汉字组合进行变形创造。

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笔墨运用上的不足,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五、作品展示评价:

1、按展示作品先后顺序依次编号。

2、学生选择最喜爱的作品投票,票数最多的前三名为胜出者。

投票标准: 小画家奖: 构图饱满☆ 造型奇特◇ 线条变化

小评论员奖:发言大胆积极,语言清晰流畅。

六、拓展总结:

世界三大古文字,只有中国的甲骨文沿用至今,以此我们看出,汉字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实汉字还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还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出示印有汉字的文化衫、抱枕等)希望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汉字还可以装饰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在QQ群中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的修改关注了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随时口头评价外,还采用小组积分的方式,并设计了评选“资料王”、“问题王”“百事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作品环节还设计了投票选择小画家奖和小评论员奖,多角度多侧面的鼓励评价学生。

其二:力求知识的渗透的趣味性,课中的微课动画视频学习,和进一步的猜字游戏、找作品中藏的汉字、欣赏汉字创意水墨作品等游戏方式,打开学生的想象力,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了创造的过程,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对学生的下一步创作打好铺垫。通过设计充满竞争机制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通过课前任务检查单,小组内同伴互评打分。组内调查分享,有问题共同讨论解决,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出发言代表到前面汇报。作业超市中选择感兴趣的任务,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等形式,让学生间的交流增多,生生间的互助更有效。

第五篇:有趣的汉字

《有趣的汉字》交流汇报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了解猜字谜的方法,学习编写字谜,并能熟练运用编字谜的方法进行汉字的 识记。

3、积累谐音歇后语,并能恰当的应用,使语言表达更风趣、幽默。

过程和方法

1、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方式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学习对所查资料进行筛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个人特长,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猜字谜、找谐音歇后语、了解汉字起源等感受其趣,并从中感受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魅力所在,从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

2、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组学习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各小组在研究内容上 尽量不要重复。

学生准备:

1、 制作展示用的课件、手抄报、电子小报等材料。

2编排相声。

3、练习讲故事。

4、准备展示所用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上周三开始我们就在汉字的王国遨游,开展了《有趣的汉字》的学习,感受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汉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吗?(提问单元导读的知识) 我们全班分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根据学习内容定下了计划,明确了分工,在这些学习内容中你最喜欢哪那部分?(板书:有趣的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故事)你是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的?(上网、查找书刊)现在请各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集表。

经过几天的搜集,大家一定是收获满满的,今天就让我们进行课堂的交流汇报吧。

二、汉字王国,有趣的字谜 在上周的活动中,小宁同学搜集了很多字谜,他说要考考大家,有请。

1、 生出字谜让同学猜,并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

1) 十个兄弟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

2) 王同志,白同志,两人同坐石凳上

3) 有水能养鱼,有土能种菜,有人不是你,有马跑得快。

4) 多出一半。

5) 一横又一直,不能猜作“十”。

6) 一物有千口,你有我也有。 7) 故宫(打一位作家)

8) 厂里有个白小子。

9) 乘人不备

2、 还有其他组要出字谜吗?指名 生:我给大家出个诗谜:“言有青山青又青

两人坐在土坡上

三人一牛少只角

一人坐在草木中”谁来猜? 生:谜底是:请坐奉茶。

3、 大家猜谜可真快,有方法吗? 生:有会意法、组合法、象形法

4、 字谜真有趣,你会用这些方法自编字谜吗?生汇报 运用字谜的方法学习汉字,可以使学习更有乐趣。

5、你喜欢猜字谜吗?为什么?

小结:字谜是祖先只会的表现,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锻炼我们的思维,陶冶我们的情操,字谜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板书:回味无穷)

三、谐音俱乐部 字谜带给了我们很多的乐趣,有趣的谐音也让我们着迷。什么是谐音?(借助音近或同音字的联系,让表达效果显得俏皮风趣的语言表达)

1、 哪个组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1)生:我们表演谐音歇后语的相声,请大家用心听记住我们说了哪些谐音歇后语,等会来考考大家。

甲:(跟乙打招呼)咦,半月不见,瘦啦?

乙:我废寝忘食研究歇后语,能不瘦吗?

甲:歇后语? 乙:就是一句话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像生动的谜面,由后一部分回答才是本意。

甲:啊,是这样。想来一定有不少收获。

乙:收获可大啦!这歇后语简练、生动、幽默、有趣,真是说不尽的好哇。

甲:啊!我来考考你,咋样?

乙:你就考吧!

甲:飞机上挂暖瓶———

乙:高水平。

甲:屁股后头挂暖瓶———

乙:有一定的水平。

甲:脚面上挂暖瓶———

乙:水平比脚高。

甲:那要是脚底下挂暖瓶呢———

乙:那就是水平比较低了。能不能别说暖瓶,小心烫着你。

甲:好,换一个,听好了:棉花店关门———

乙:甭谈。

甲:鸡毛掸子沾水———

乙:时髦。

甲:十文钱掉了一文———

乙:久闻。

甲:茶馆里招手—— 乙:胡来。

甲:冬天不戴帽子——

乙:动脑。

甲:铁掌钉在马腿上——— 乙:离题太远。

甲:狮子尾巴摇铜铃———

乙:哎呀,这个,让我想想?? 甲:我来告诉你吧,“热闹在后头呢”。

乙:想不到,你还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

2)生:我们把刚才说的歇后语说出前半部分,看大家能不能说出后半部分。 好吗?

生:请大家跟我们读一遍。

2、 谢谢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有关歇后语的知识。还有哪一组要考考大家? 准备好的小组出来出题。

3、老师这里也找到了几句,大家看看,你知道他们什么意思吗?

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三岁娃娃学琵琶——谈(弹)何容易 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师:光会记下来还不够,会用才能真正对我们有所帮助,老师考考大家会不会用, 你能把刚才这几句歇后语用在句子上吗?自己读读,试着填填。 别看小王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可对于维修电器,那可是(

) 要想说动妈妈采纳我的建议,那可是(

) 只注重穿着打扮而没有知识的人,将来到社会上只能是(

)

4、这些句子加上了歇后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吗? (对了,恰当的运用歇后语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加幽默、风趣。)

5、你能从小组里搜集的或书上阅读材料中的歇后语说一个句子吗?

6、谐音能让文章生色不少,但有时也会制造出笑话,有谁搜集了谐音笑话,给大家乐一乐。 老师也找到谐音对联: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在船上看见河岸上的狗啃骨头,对佛印大笑,佛印赶忙将手里的苏轼题字的扇子丢到水里,他们的动作成了一幅对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软件发展模式借鉴下一篇:软件使用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