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川崎病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27

不完全性川崎病研究参考文献

[1]黄丽慧,沈菲.1例川崎病患者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08):143-147.

[2]刘文芹,夏焙,范舒旻,于薇,林洲,陈伟玲,王雷,刘琮,李博宁,杨军.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2种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22,(06):588-593.

[3]张荣,高明,李梅梅,刘俊丽,刘永明.超声在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07):1315-1318+1370.

[4]向磊,王小雨,牛旭旭,张莉,郭金珍,朱珊,张丽.新生儿完全性川崎病1例[J].中华儿科杂志,2022,(04):353-355.

[5]黄君华,崔自明,张书婉,祝撷英,曹三成.完全性川崎病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对预测IVIG抵抗的价值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2,(01):28-32.

[6]纪小琳,沈伟锋,汤冬梅,施佳卿.Tfh、Tfr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治中的表达[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11):1659-1665.

[7]何丽影,叶红.丙种球蛋白小剂量静注治疗典型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09):900-903.

[8]魏骊铮,闵杰青,田锦润,曹彦洁,潘鹏,王鹏,杨云娟,罗云娇.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09):114-118.

[9]何丽影,叶红.典型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静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4):79-80.

[10]赵莹,吴晓芳,陈国强.不同年龄段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及总结[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9):92-94.

[11]费成芳.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研究及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D].导师:杨云华.南华大学,2021.

[12]董峥,陈锴,赵西斌,薛甲利.1例不完全性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辨治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21,(04):289.

[13]张伟,王莉,朱生东,张贵斌.2014~2018年我院不完全川崎病诊断及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21,(02):149-151.

[14]周媛婕,沈楠,罗丽娟,刘廷亮,吴兰平,曹清.决策树模型在不完全川崎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0,(10):721-725.

[15]周金玉.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研究[J].哈尔滨医药,2020,(04):357-358.

[16]付芳琴.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及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D].导师:金国强.南昌大学,2020.

[17]金益羽,封其华,柴建农.对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02):12-15.

[18]李莉,张艳芝.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9,(05):350-352.

[19]丁粉芹.214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分析[D].导师:封其华.苏州大学,2019.

[20]王毅红.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的相关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15):25-26.

不完全性川崎病研究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郑洁华.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9,(11):204-206+210.

[22]徐勇,林建军,樊慧苏.33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实验室特点及误诊体会[A].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19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9:80.

[23]张晟.不完全性川崎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及处置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77-79.

[24]周传恩,熊寿贵.研究比较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8):127-128.

[25]徐勇,樊慧苏,林建军.26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实验室特点及误诊体会[A].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18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331-332.

[26]李晓冰,何德根,彭通,陈钊扬.完全性川崎病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临床特点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05):618-621.

[27]蒋运生,刘武辉,林友青.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4):26-28.

[28]闵晓兰,卢玉容,蔡强.小儿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信息,2018,(10):156-158.

[29]杨康华.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差异[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1):52-53.

[30]陈燕.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症状学研究[D].导师:吕海涛.苏州大学,2018.

[31]刘丁,杨方.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单中心比较分析[J].临床荟萃,2018,(03):236-239.

[32]周利娟,刘莉娜,冯英芝.1例不完全性川崎病伴呼吸心跳骤停患儿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03):125-127.

[33]王显碧.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06):69-70.

[34]张丹凤,钟家蓉,王丹.完全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冠脉病变对比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8,(01):14-18.

[35]江平,洪山.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1例临床报告[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05):49+63.

[36]唐华利.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29):44-45.

[37]金益羽.不完全性川崎病(IKD)与川崎病(KD)临床特征分析[D].导师:封其华.苏州大学,2017.

[38]陈刚,于艳辉,李鹏飞.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7754-7755+7758.

[39]何潇.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的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7,(10):11-12.

[40]王征秒,闫丹丹,腾菲,封艳君,王叶.疑似猩红热的不完全性川崎病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04):711-712.

不完全性川崎病研究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陈静华,邵亚新.12例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95-97.

[42]吕雪蕊.完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及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D].导师:白雪梅.大连医科大学,2017.

[43]戴颖,刘芳,严伟丽,陈晶晶,黄国英,马晓静,黄敏,黄美容.上海地区2008-2012年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6:590-591.

[44]王叶,王旭,钟英杰,楚海峰,郭君.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与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06):1015-1017.

[45]刘亚萍,杨婷婷,胡秀芬,卢慧玲.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急性期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05):365-368.

[46]罗欢,赵香枝,王峰,周传恩,杨海斌.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5,(29):2931-2933.

[47]陈练,汤韶斌,谭志贞.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5,(14):2198-2199.

[48]周铁波,何兵,赵娟,李小欧,金红芳.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4):646-649.

[49]余莉,王一斌,乔莉娜,华益民,朱琦,石晓青,周开宇,刘瀚旻.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J].四川医学,2015,(06):812-815.

[50]黄洁,邹敏.丙种球蛋白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9):89-90.

[51]石晓莉.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疗效分析[D].导师:刘斌.四川医科大学,2015.

[52]朱丽虹.20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8):126-127.

[53]王士杰,李晓春,程贤高.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27-28.

[54]张德蓉,陈维.不完全性川崎病20例诊治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4,(13):93-94.

[55]骆朋,颜科.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79-1781.

[56]何凯,廖翠芳.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J].中外医疗,2014,(18):172-173.

[57]徐青.不完全川崎病并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2):233-235.

[58]卢俞任.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J].中外医疗,2014,(06):30-31.

[59]冯冰瑜,刘凯,孙娜,朱焰,姜武林.川崎病与不完全性川崎病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多中心观察性研究[J].新医学,2014,(02):127-130.

[60].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性川崎病对比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02):187.

[61]杜曾庆.新生儿不完全性川崎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14,(01):63-64.

[62]安慧萍.19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209-210.

[63]黄华,茅幼英,殷蕾,周纬.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J].临床儿科杂志,2013,(12):1134-1137.

[64]丁传刚.小儿不完全川崎病78例诊治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10-111.

[65]汤昔康,覃丽君,范毅敏.不完全性川崎病急性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分析[J].新医学,2013,(09):636-638.

[66]狄亚珍,吴菱,李蕴言,马田瑞,王天波,林亚红,戴霞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和血清白蛋白在早期诊断不完全川崎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09):595-600.

[67]狄亚珍,邱海燕,蔡挺,张建萍,陈慧琴,张若松,冯意红,王志,赵剑英,俞红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sFas、BNP检测及临床意义[Z].项目立项编号:2008B168.鉴定单位:宁波市卫生局.鉴定日期:2013-08-26

[68]林惠泉,蔡海明,蓝雅琼.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鉴别诊断[J].福建医药杂志,2013,(03):39-41.

[69]李蕴言.不完全川崎病外周血IL-17/Th17的变化和临床意义[D].导师:狄亚珍.宁波大学,2013.

[70]张红勇.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04):95-96.

[71]吉征喜.不完全性川崎病25例分析[J].现代医学,2013,(03):198-199.

[72]崔静.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63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601-602.

[73]黎素清.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6):5-6.

[74]李慧,安新江,田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医学,2012,(12):86-88.

[75]段炤,邹峥,林智平.86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2,(11):989-991.

[76]黄翔.不完全性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1):3217-3218.

[77]安新江,田静,牛玲,傅鸣郁.不完全川崎病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457.

[78]吴俊英,汪培雄,诸葛小寅.不完全川崎病14例早期误诊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05):483-485.

[79]郑丽娟,黄景霞.50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26):5745-5746.

[80]黄华,殷蕾,周纬.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12:455.

[81]李彦晓.AHA推荐的实验室指标在诊断不完全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D].导师:贾天明;徐灵敏.郑州大学,2012.

[82]郑岩.61例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微小病毒B19感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03):439-441.

[83]徐灵敏,李彦晓,孙琪青,张惠珍,贾莉婷,张展.AHA推荐的8项不完全川崎病实验室诊断指标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02):142-144.

[84]王大中.不完全性川崎病18例临床诊断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3):121.

[85]王茜丽,胡伟,焦丽,刘向萍.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意义[J].西部医学,2011,(12):2380-2381.

[86]王瑞耕,邓淑珍.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21):2885-2886.

[87]姚金祥,滕懿群.不完全川崎病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24):68-69.

[88]石艳,戴莉,杨尧,杨玉湘,张海,周静,黄婷婷.凉山彝族地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1,(07):1390-1393.

[89]汪江萍,林春旺,刘自光.不完全川崎病患儿N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肌肌钙蛋白Ⅰ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1,(06):665-667.

[90]吴文胜.不完全性川崎病17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06):79+83.

[91]王宏磊.小儿不完全川崎病56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01):70-71.

[92]刘义红,熊丽萍,张海燕,刘贺临,甘斌.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6):838-839+846.

[93]杨晓东,李锦康,张泓,王健怡,陆颖静,黄玉娟,徐萌,黄敏,陈秀玉.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急诊杂志,2010,(02):68-70.

[94]杨晓东,李锦康,张泓,王健怡,陆颖静,黄玉娟,徐萌,黄敏,陈秀玉.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相关指标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03):218-219.

[95]杨晓东,李锦康,张泓,王健怡,陆颖静,黄玉娟,徐萌,黄敏,陈秀玉.血浆BNP水平在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A].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09:86.

[96].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脑钠肽在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鉴定日期:2009-07-02

[97]陈赟,唐晓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附32例报告)[J].浙江创伤外科,2009,(03):216-217.

[98]黄鹏,刁诗光,肖小兵,邓建荣.不完全性川崎病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21):126-127.

[99]叶沿红,张亚男,马小凤.43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04):356-357.

[100]王敏,蒋利萍,李秋,赵晓东,杨锡强.重庆地区不完全性川崎病调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76-147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桥梁施工管理控制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