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武术本质的异化现象

2022-09-14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内外兼修, 蕴含深刻哲理的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都潜移默化地受我国主流文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武术不断地经受着岁月的洗礼, 文化的雕饰, 从而形成了今天的独具个性特征的民族文化,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 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精神活动的结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和社会的需要而创造的。武术最初的萌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 随着战争的出现, 武术又从简单的生产技能逐渐转化为军事技能而独立成人与人徒手或器械的攻防格斗形式, 发展到当代, 武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又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外在形象, 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武术的异化现象。

1 异化概念阐释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字alienation (异化、外化、脱离) 和alien are (转让、异化、分离、让异己的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 。在英文中是alienation (疏远、转让、异化、精神错乱) , 德语的“异化”, 直译是疏远化或冷淡化。我国学者认为, “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 转过来束缚主体, 压制主体”[1]。

2 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向体育的竞技性异化

2.1 传统武术异化成了“拳击”加“摔跤”的现代武术

“目前原想发展武术技击的散打在实践中却表现为‘拳击加腿’、‘摔跤和推’ (快摔得3分, 推下擂台两次判该局获胜) , 在其激烈的扭打中人们找不到武术技击技术的影子。武术散打变成了拳击、摔跤等其他搏击技术范式的客体, 散打已不再是武术技击的主人, 而是其他搏击范式的奴隶。”[2]我们从现在的武术散打中, 已看不到传统武术当中的那种技击性的巧妙, 精心的构思, 以及蕴涵在里面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外露的刺激”, 给人的感觉是肤浅,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武术为了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大量借用西方体育的一些评判规则, 竞赛制度来包装传统武术所带来的弊端已初现端倪,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下, 武术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这也是传统武术走到今天越走越艰难的原因所在。

2.2 传统武术套路不断地向体操、舞蹈、戏剧的异化

“传统武术套路是为了便于记忆, 传授和习练, 将实践中的具有技击性的动作进行筛选、加工、改编而成, 对技艺的掌握和习练, 其目的在于实用, 其结果必须是满足实战的要求。”[3]传统武术套路是建立在技击表象基础之上, 通过体现技击的内涵, 追求超越外在的理想化的技击艺术。“传统武术套路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是关于攻防技击的意境, 思想, 想像的叙述, 它要表现的是‘攻防和技击’, 而非其它景观, 它为我们提供一扇观看技击的窗口 (或是观看技击的一种方式) , 也表达了对技击的评论和言说, 表露出作者或演练者对武术技击的体验, 想像和期待”。然而, 我们看看现在的武术套路, 在追求“高、难、美、新”的过程中, 却逐渐的体操化, 舞蹈化, 戏剧化。难怪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评论中国武术时说“中国武术是一种拿着特殊器械表演的中国式体操”, 还有的评论说“穿着唐装的体育”、“拿着刀枪剑棍的体操”, 现代武术套路一方面为传统武术寻找到现代语境中的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 或者说, 它张扬了传统武术中美的冲动和表现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使现代武术套路对象化为体操、舞蹈等的客体, 并以新的尺度 (体操技术的表现和体操的竞赛方法等, 而不是传统技击尺度) 主宰着武术套路的命运, 武术套路的技击性, 成了现代武术创新中体操、舞蹈、戏剧动作的“奴婢”。

2.3 传统武术的“健身、修身、养性”等本质异化为金牌的“牺牲”

传统武术文化所依附的是庞大的中国儒家, 道教等各种文化, 这些文化的精髓在传统武术文化中得以很好的体现, 如儒家的“仁爱”观念, 就构成了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崇尚伦理, 讲求仁义忠信, 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鲜明特色。这一特色, 至今仍使得中国武术在世界人们心目中不仅是技击、健身之道, 更成为精神修养、人格净化的一种途径。所以, 武术发展到现在已不再是一种求生存、好勇斗狠的暴力行为的手段, 而成为一种对自然, 对天道, 对自我的一种追求的手段, 通过由武捂道, 超越武术技击的外在, 实现高层次的自我生命的实现和体悟, 对传统武术的修炼, 是一种很好的“健身、修身、养性”途径。

然而, 从传统武术中脱离出来的现代武术, 却越来越走向异化,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达,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却变得越来越来浮躁, 现代武术也难逃其魔咒。人们在武术的修炼当中, 已不再追求修炼的过程, 也不再去体悟, 现代人喜欢的是简便、速成, 看重效益。所以传统武术发展到现在却成为金牌的“牺牲”, 这使得现代武术产生了有技术无理想, 得金牌失道德的体育异化现象, 呈现出一种人体与精神背离发展的畸形状态。

3 结语

传统武术的异化, 是指在现代化语境中, 现代武术消退了它原本民族的特质, 武术的现代发展异化为西方体育价值的“反客为主”和“价值偷换”。如武术的乌托邦色彩和完美主义情结 (其乌托邦色彩表现为对技击的艺术化和理想化、其完美情结表现为对修身养性和强身健体的憧憬及泛和谐观) 等, 在西方体育的外显、客观、见效等价值取向面前变得不知所措、迷失自我。从代价论与现代武术的发展来看, 武术的现代发展是通过付出代价 (异化) 并扬弃代价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没有离开发展的代价, 也没有离开代价的发展, 不论采用什么模式、选择什么手段和途径, 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竞技武术如此, 传统武术亦然。因此, 对传统武术异化研究的目的, 是通过对其异化的认识, 进一步反观和深思武术的真实面目, 反省在现代生活和国际交往中武术应处理的关系、充当的角色、发挥的作用, 而不是全面地否定现代武术的异化, 更不是否定武术异化的积极作用和竞技武术的历史功绩。

摘要:传统武术以其技击性为独有的个性特征存在于漫长的历史时期, 然而, 发展到现在, 传统武术的这种技击性却发生了异化, 传统武术为了在西方强势体育的侵蚀下, 找到自己生存的地位, 不得不与西方体育接轨, 借用西方体育的一些现有规则, 来改装自己, 这就使得从传统武术中脱离出来的现代武术向着西方体育的方向异化, 主要表现为:向拳击、体操、舞蹈、金牌方向异化。

关键词:异化,本质,技击性,竞技性

参考文献

[1] 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学术界, 2000 (3) :49

[2] 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4 (1) :8~10.

[3] 王岗, 吴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术[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2) :21~2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立足情感放眼和谐——浅谈卫生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过度现象分析与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