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01-20

大学生就业工作, 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积极探索高职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对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引导毕业生顺利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全程化就业指导

全程化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它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择业观和就业观为基础, 以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根本的系统工程, 为学生从容选择理想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2 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 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受到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及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势必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与时俱进, 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 不断转变服务理念, 培养形成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满足大学生和社会需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 就是要通过“三级培训制度”即参加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培训、高校就业人员专业化培训和学校就业人员的定期培训获得职业指导上岗资格, 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水平, 既能为在校生提供合理的学业指导, 又能为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一流就业服务平台, 将全程化就业指导有机地贯穿于大学教育始末。

3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工作运行机制

3.1 建立三级就业指导机构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办公室;建立一支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老师组成的全方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

3.2 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工作思路

主要包括一年级注重职业规划和就业定位的指导;二年级注重就业能力的提高;三年级注重择业观、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教育。

3.3 建立四个就业指导平台

3.3.1 建立“新生就业指导平台”

新生入学阶段的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工作的重要时期。建立“新生就业指导平台”, 包括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 下发新生家长必读手册、编制就业导航报、下发新生就业意向调查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师生见面会活动、职业规划系列活动、举办优秀毕业生讲座, 使学生家长能够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关爱学生在学校的成长, 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将来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特点, 理解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在教育活动中树立远大的理想,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3.3.2 建立“职业素质就业指导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才竞争的加剧, 对高职学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专业技能外,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建立“职业素质就业指导平台”, 包括开展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活动, 如构建形成“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技能拓展”三项建设学生素质培养体系, 为提高学生就业本领, 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卫生人才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实践技能操作大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职场礼仪讲座、职业道德与法规讲座、“就业与诚信”和“就业与创业”系列座谈, 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掌握过硬的实践技能, 具备工作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奉献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保证了学生自身全面素质发展和将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不可少的教育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3 建立“实习生就业指导平台”

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以实践检验理论学习的重要阶段, 也是毕业生学习和实习的零距离对接及就业岗位无缝连接的重要平台, 是职业生涯开始的预备阶段, 也是就业指导的关键时期。从学生实习阶段教育着手, 建立“实习生就业指导平台”, 包括专业实习动员会、简历大赛、模拟招聘会、各专业行业就业指导报告会、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前心态调整、毕业生家长会和辅导员就业跟踪指导三个“一对一”的服务制度和“家—校双向联系”制度, 突出了就业指导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特点, 适时引导了毕业生正确面对就业前景, 指导学生制定求职计划, 了解劳动关系法规, 掌握就业技巧和心理战术, 帮助学生规划发展方向, 提高签约率和签约质量。

3.3.4 建立“就业工作六项工程平台”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就业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 还应加强服务和管理意识, 使就业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 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毕业生就业宣传指导工程”, 积极宣传学院办学特色和推荐毕业生, 努力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举办招聘会工程”, 收集专场招聘会信息, 及时和用人单位联系, 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建立“就业回访工程”,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回访, 及时掌握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表现, 做好校企之间的沟通, 找到了“供”与“求”的最好结合点;建立“就业率旬报制工程”,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学院的就业工作做到了全过程监控, 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的动态反馈, 有效提高了就业率统计的完善性和准确性;建立“贫困毕业生资助工程”, 充分利用国家的资助政策, 资助贫特困毕业生, 引导毕业生树立早就业, 后择业意识, 为特贫困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做好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 使就业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教育始终, 扩大就业指导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不断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针对性不强, 管理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水平较低, 就业指导还没有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工作运行机制, 对于新形势下开展高职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国平, 徐跃进.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2) :25~26.

[2] 张玉强, 谢春梅.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结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15) :40~4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质油藏注水除污过滤自清洁装置研制与应用下一篇:弘扬和发展中国钢琴音乐——谈加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