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案

2023-06-09

撰写教案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将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尊重朋友

教学目标

1.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同学们,看屏幕,词语,句子和什么有关?

你们有朋友吗?说一说。

是啊,朋友是春天的一缕微风,是夏日里的一股清泉,是秋风里的一片落叶,是寒冬里的一丝暖意。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几篇有关“朋友”的文章。

1. 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你去过哪里旅游?

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牛肚子里的旅游》

阅读提示:A.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完成填空(阅读单)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2.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1)在牛嘴里

师: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

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师: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段落,指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师: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师: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

生: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师: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

(3)青头鼓励

做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段落,谈体会。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

“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4)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领悟情感,总结升华 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

一句“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那是来自朋友最真诚的鼓励。

我们再来阅读一篇《咒语》,

阅读提示:默读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阅读单 第一次写下咒语时,你觉得贾佳是个坏孩子吗? 当张小强变成小狗后,贾佳后悔吗? 第二次贾佳写下咒语时的心情怎样? 你认为世界上有这样的咒语吗? 那个看不见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解除的咒语为什么那么灵,它意味着什么? 课件

情同手足,血肉相连

心心相印,息息相关

唇齿相依,唇寒齿亡

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贾佳看着小强变成小白狗,多么想把它变回人!他想了好多办法,但最管用的只有一个——让自己也变成小狗,好永远地陪着他。这句充满了牺牲与友爱的咒语具有改变一切的最伟大的力量! 小组内合作阅读《回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校园生活五彩斑斓,同学情谊深似海,只要胸怀宽广,懂得尊重,人人献出爱,同学之间,友谊之花就会永远盛开!

第二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

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朗读要求: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 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

旅行

要好

咱们

草堆

作声 答应

做梦

可怜 来得及 救命 拼命

大吃一惊

马上

消化 当然

刚才

知觉

光亮

眼泪 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 2.阅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预设:

红头青头捉迷藏,红头遇险进牛嘴。

3.指导读好角色的语气。朋友玩耍时要读得欢快,出现危险时要读得着急。 4.随文识字:掌握多音字“答、应”的读音和用法。

5.重点语段朗读。哪一点写出了小蟋蟀的处境危险,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

朗读指导第7自然段,抓住关键动词,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6.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了解红头历险的同时感受青头对朋友的鼓励。 (1)读好红头和青头的对话,读出好朋友的友情。 (2)勾画青头的动作,读出青头的奋不顾身。

7.朗读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历,分别朗读对红头和青头的描写。体会小蟋蟀的情感。 预设:

(1)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读出危险的语调。青头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读出青头的急切。

(2)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读出悲哀。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读出青头对好朋友的鼓励。

(3)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读出红头的害怕。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一定能出来,读出安慰、鼓励的语气。

(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读出红头的筋疲力尽。青头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读出青头奋勇相救的勇敢。

8.同桌演一演这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要演出红头处境的危险和青头的帮助鼓励。 9.读好故事的结局,读出好朋友历经劫难后重逢的开心。 预设:当红头流着泪感谢青头时,读出它的感动。青头笑眯眯地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读出它的幽默。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请拿起你的钢笔跟老师一起写字吧!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速。

出示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旅”和“旋”的区别;注意“算”的中间是“目”。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牛肚子里的旅行》”,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读词语,寻找词语中的多音字。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找一找这些词语中的多音字。 预设:答、应、骨、几、卷。 2.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拼音,学习写词语。 小组评价书写情况。 3.科普知识。

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饲料按顺序流经这4个胃室,其中一部分在进入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这4个胃室并非连成一条直线,而是相互交错存在。

二、开心游戏

阅读课文1-7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使用什么描写使你感受到了这对好朋友的开心快乐。

1.找出语言描写,读一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快乐游戏、友好相处。 2.找出动作描写,感受小蟋蟀捉迷藏的天真活泼。 3.找一找红头的心理描写,感受红头躲藏时的心理。

理解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的手法。

三、非常历险

1.这对开心玩耍的好朋友一起经历了一次怎样的冒险?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学生自由表达,感知内容。

2.默读课文第7—18自然段,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学生按照地点提示说一说。 预设:

图片展示。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3.红头被吞掉后,青头是怎样做的?说一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预设:

(1)青头不顾被牛尾巴扫下来的疼痛,继续跳到牛身上和红头说话。 (2)红头在牛胃里快要绝望的时候,青头一直安慰它。 (3)红头返回牛嘴时,青头勇敢地爬到牛鼻子里蹭,使牛打喷嚏,救下了红头。 4.赏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抓住关键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动。

(1)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预设:从“蹦”“摔”“一骨碌爬起来”“喊”等词语中体会青头临危不乱、和青头与红头的真挚感情。 (2)“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预设:从“一定能出来”“咬着牙”等词语感受这对好朋友相互鼓励、永不放弃的精神。

(3)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预设:对一只蟋蟀来说,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种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助朋友的行为真让人感动!

四、完美结局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对好朋友见面时的情景。 出示句子: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2.师问:两只蟋蟀一哭一笑让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谈体会。

五、我的思考

红头为什么能够脱险?关键因素是什么? 1.自己的坚持。

2.好朋友青头的帮助。

青头是用什么帮助红头的? (1)知识丰富,方法正确。 (2)安慰鼓励,永不放弃。 (3)坚强勇敢,及时出手。

六、大家交流

1.有一个成语“吃一堑,长一智”,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

2.经历这次危险以后,青头和红头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七、课堂总结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八、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同时跟家人分享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2.积累相关的格言,抄到积累本上。 知识就是力量。

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 勇敢里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

九、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起来闯关吧!

第三篇:27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你喜欢旅行吗?你到过哪里旅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又惊险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检查读书效果。

4.讨论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触最深?再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相机指导: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将自己从本课中积累的词语写入“我的词语库”。

(三)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练习

1.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内容。

第7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填写。

查加点的字

读音

大写字母

字义

可怜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行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

当红头被牛吃到嘴里的时候,它害怕极了,还是青头,不离不弃,继续鼓励它。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脱离了险境。课文通过它们的对话,把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生动而又有趣。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六、板书

27 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

红头——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

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1 沪教版(最终版)

沪教版语文三下:《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本课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贮藏”、“蹭”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朗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了解对话中省略号的作用,体会青头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积极的鼓励,及时的援助,帮助朋友红头摆脱困境。

4.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贮藏( )咀嚼( ) 细嚼慢咽( ) 蹭来蹭去( )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角色,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本文的题材

1.二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科普童话——《微波炉的话》、《人体内的修理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一次旅行

(指导书写:旅)

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红头)学习生字:蟋蟀

3.红头旅行的地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和在其他地方旅行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1—7小节,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开火车读1—7小节,了解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

2.学习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3.小结:这就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可以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这样既简练又清楚。

三.学习8—20小节,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的方法

1.轻声读读课文8—20节,把红头经过的地方,用圆圈圈出来。

连起来说一说红头的旅行路线,可以加上适当的连接词。

2.学习红头和青头的对话,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

故事在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逐步展开。(出示三组对话),自己读一读,分清角色,读正确,读通顺。引导学生关注三段对话中的省略号

(1)“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指导朗读红头的话,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小结: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2了解青头想告诉红头的知识,并指导朗读

板书:不会细嚼 3分角色读这一组对话

(2)“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1指名朗读红头的话,体会红头当时的心情

·理解上文青头的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理解红头说话时的提示语放在后面的用意

小结:当后面一个人说的话与前面一个人说的话接得很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提示语放在后面。

2指导朗读青头的话,看媒体加深对牛4个胃的了解

板书:4个胃 贮藏 消化

(3)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1了解牛吃草时的“反刍”现象。板书:细嚼慢咽 反刍

2理解青头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告诉红头等一会儿跟着草一起回到牛嘴里就可以得救了;

·牛把草送到嘴里细嚼慢咽后再送回胃里消化。)

3启发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4指导朗读 理解反问句的含义

(4)小结

1师归纳:阅读时,我们要关注标点符号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

2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这是一次怎么样的旅行?

3.了解故事的结果

(1)了解故事的结果,学习生字:蹭

(2)现在你能再说说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吗?

四.小结科普童话的特点,有条理地说说有关牛胃的知识

1.归纳从这个童话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将了解到的知识连起来说一说。

2.总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或者一篇作文,首先要关注题目,题目中有特定的时间.地点的,一定要读懂或者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你的作文也会紧扣题意。

板书:

29.在牛肚子里旅行

牛嘴

从不细嚼 细嚼慢咽

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4个胃 ( 贮藏 消化 )

【课后练习】

1.抄写并默写以下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细嚼慢咽 蹭来蹭去

2.下面两个词语都有“藏”的意思,查字典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选词填空。

蕴藏 贮藏

(1) 春天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它把冬天( )的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

(2) 松鼠会在冬天到来之前( )大量食物。

3.联系课文内容,把牛胃的构造和牛吃食的过程写下来。

要求:

(1)加上你从课外了解到的牛吃食的内容把这段话补充得更完整。

(2)语句通顺、连贯,100字左右。

(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牛在刚吃草的时候是不会细嚼的。在休息的时候,它会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经过细嚼慢咽后的草迅速通过前三个胃,进入第四个胃。在第四个胃中进行消化。没有消化的草经过大肠被排出体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门水文地质复习资料下一篇:中美贸易战美国会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