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工作方案总结

2023-04-01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教上门工作方案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送教上门工作方案总结

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三长学校“送教上门”活动方案

为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又无人到校陪读等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智力残疾少年接受教育权利,我校将开展智力重度残疾“送教上门”活动。现制订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保智力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好地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具有三长户籍,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6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校“送教上门”的对象是张楠同学,他居住在南浔镇息塘村章浜,属于智力残障四级。智力低下且生活方面有些无法自理。

三、服务原则

1.“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

2.送教内容要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3.采取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送教上门”的教师在做好服务对象教育的同时指导好家长,正确教育、训练服务对象。

四、师资保障

“送教上门”所选派的老师要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

五、“送教上门”经费

学校要申请设立“送教上门”服务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

六、领导小组及送教教师 组长:钱永飞

送教教师:黄莺、沈慧明、杨柳、邱斌

七、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一次

八、工作目标

1.送教老师要根据服务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2.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3.“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学籍应纳入承担学校的学籍管理之中,学校要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家长反馈等。

九、送教内容及措施

1.指导残疾儿童的家长,印制适应智力残疾儿童需求的资料。

2.鼓励和帮助残疾儿童树立信心。

3.知识教学和康复训练:认知、感知、运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适应及生活技能。

十、其它事项

1.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资料上报学校。

2.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制定教育计划。由“送教上门”送教教师对服务对象逐一入户家访,制定教育、康复计划。

3.上报接受服务残疾儿童花名册,建立学籍。

4.制定“送教上门”活动时间表。

第二篇:-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工作方案

后坪中学特殊儿童“送教上门”

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的

为全面迎接区域现代化的评估,落实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达到各项评估对残疾儿童入学率的要求比例,对重度智障、残疾或脑瘫的儿童纳入招生学籍管理,开展送教上门的工作。

二、情况分析

目前,我乡残联的摸查统计有5名儿童(具体名单见附件)尚未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由于这5名儿童中,一级残疾的有2人,二级残疾的有1人,三级残疾的有2人,残疾类别有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或多重残疾。

三、工作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拟根据儿童的居住地为依据,按服务地段接收这5名儿童就近入学,进行送教上门或个别化辅导教育。

四、工作经费

这5名儿童的生均公用经费按照特殊学校学生或特殊教育班的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下拨。

由于送教上门的工作比较繁重,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送教上门的教师按照任教随班就读,同时建议教师培训学校在培训经费中倾斜该项目,预算一定的经费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专项加强培训或指导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经培训后,定期选派教师“送教

1 上门”,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我乡残疾儿童享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后坪乡初级中学

2016年3月

第三篇:安乐河镇中心小学 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我镇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按照精准资助,教育扶贫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拟本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因各种原因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义务教育阶 段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二、服务流程

服务基本流程:排查摸底→评估鉴定→建档立卡→精准送教→评估改进

1.精准排查,摸底汇总。根据镇民政部门提供的未入学残疾儿童信息,镇中心小学在9月对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精准摸底、排查,确定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详实信息,形成残疾儿童信息数据库。

2.科学评估,合理安排。按照教育扶贫要求,对未入学残疾儿童进行实地家访核实,对确实不能入学的,按照家庭自愿、适合送教、就近服务的原则,确定为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开展送教服务。

3.建档立卡,精准送教。学校需为送教学生建立上门服务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送教服务工作方案、送教服务教师送教服务工作计划总结、送教服务工作手册(一人一案)、送教服务教案。学生一人一案档案材料要根据服务对象不断成长、进步或停滞不前等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反思、改进,制定更有效、更人性的实施方法与途径,不断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量身定制、免费教育的原则,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送教上门服务,每个服务对象每周2次,每次3课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四、责任分工

中心小学要选派有责任心、有爱心、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承担起对周边服务区域的残疾儿童的送教任务。

五、送教形式

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精准送教。

对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出于对教师安全负责,可采取以“二对一”(两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多对一”(几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形式,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六、送教服务的内容

1、送教上门的老师应根据每个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内容的选择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潜能开发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

2、加强对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定期为家长做残疾儿童技能的培训指导工作。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 人与具体责任人。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切实保障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2.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要包含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实施教师、送教时间安排、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

3.加强考核。学校要把送教服务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量,并在绩效工资、评优树先、职称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4.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服务教师人身安全,加强对送教服务教师人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原则上开展送教服务入户时,至少要两人同行。

2017年10月10日

第四篇:车龙小学对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

为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落实上级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完成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达到各项评估对残疾儿童入学率的要求比例,对重度智障、残疾或脑瘫的儿童纳入招生学籍管理,特开展本项送教上门的工作。

二、情况分析

目前,经我校会同县、乡、村各级部门进村入户进行的扎实摸查,统计有4名儿童(具体名单见附件)尚未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由于这4名儿童中,1人双目失明,1人脑瘫,2人智力残疾,四人残疾类别有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或多重残疾。均无法正常到校参与学校学习。

三、工作措施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拟根据儿童的居住地为依据,按就近入学地段接收这4名儿童就近入学,进行送教上门或个别化辅导教育,学校成立专门的送教上门领导小组,拟安排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

上门送教。

(二)组织机构 组长:李勇 副组长:郭培祥

何东

范春明

成员:梁栩

何雍

王汇洋

贾兰

刘丽

王权

刘燕琼

王彩英

张春凤

张德纯

李月

敬德芬 王华强

冯良本

刘艳

唐凤林

(三)工作要求级措施

1、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送教课时3课时左右,每学年不少于120课时

2、送教前,送教老师要写好了个别化计划,针对学生残障情况写好辅导计划,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

3、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

4、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5、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有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

四、后勤保障

由于送教上门的工作比较繁重,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送教上门的教师按照任教随班就读的教师津贴进行补助,同时我乡幅员辽阔、地处偏远,每次给予上门服务的教师适当的交通补贴。

西充县车龙乡小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

第五篇: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总结

2014年秋季学期陆川县沙坡镇白马小学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心的凝聚。我们在爱的路上,肩负着责任,全心全意为残障孩子和家长服务的宗旨,深入学生家庭,为不能入学的1名残疾孩子学习服务。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经过半学期的送教上门工作,我组"送教上门"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一学期来,我组"送教上门"风雪无阻,从未间断。坚持每月送教上门2次,通过数字的书写、手指表示、方位的区分等内容,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现将送教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全面评估,制定方案

本学期接到送教工作后,我们对每一个送教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做出了送教方案实施送教。具体做法是:

1、电话沟通,赢得信任。

我先把送教上门的安排通过电话告诉家长,先与家长取得互动,赢得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他们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社会的关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惯用的沟通方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性格等,根据这些情况我安排每个孩子的送教时间,和下一步需要深入评估的内容,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评估对象,找准教学方向。

在了解了学生的大致情况后,我们对送教对象逐一送教上门。评估的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通过从各领域的角度来分析,为每个孩子制定送教计划和实施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和方向。

3.制定可行性方案

在充分了解送教对象现状后,我们立刻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采取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训练中,使教育效果更强。

4.收获

一个学期的学期教学下来,学生能用手指表示简单的数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能区分简单的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笑容多了。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而我们的送教工作刚刚开始,可以说没有方法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充满了挑战性。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们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继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努力探索一些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陆川县沙坡镇白马小学

2015年1月25日

2015年春季学期陆川县沙坡镇白马小学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我校根据学区范围内不能正常入学的1名残疾儿童进行了送教上门。我们努力着,我们也收获着。为提高教学效率,得出以下总结: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成立送教上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只有加强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综合素养。因此,我们特教服务队的老师们在平时都会经常看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送教上门的这些特殊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都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送教上门的一线老师们,把这些孩子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时刻注意这些孩子的健康发展,用真诚的爱去打动和感染他们。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多表扬他们;缺乏自信心时,多鼓励他们;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四、积极参与,热情服务 我们老师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送教前,我们认真备课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手把手教学,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 智障儿童的进步是缓慢的。

五、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期教学下来,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懂得用电安全;能正确洗手;整理房间;懂如何通过红绿灯;学会简单的广播体操姿势等,收获颇多,也让我们有了自信心。

我们本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教育理念,进行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家长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非常开心。老师们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利用自己学科教学的优势,进行扎实有效的送教上门指导工作。

陆川县沙坡镇白马小学

2015年7月1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世界蒙特梭利教育现状下一篇:十佳巾帼英雄事迹材料

热门文章

上门服务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