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

2023-02-10

撰写教案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将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讲授新课:

想一想: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经过汉初几代皇帝的治理,国家出现一片繁荣富强的局面!)

播放视频《汉武帝》,简介汉武帝。

一、 “推恩令”的实施

自主阅读课本P54-55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反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

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儒家: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道家: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百姓无拘无束,可以对皇帝说三道四。

法家: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3.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加强了思想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课后延伸:请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对待儒家上有何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三、盐铁专卖

(1)中央收归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理解大一统局面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比较、问题牵引、阅读回答、讨论交流和表演历史短剧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出现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重点:汉武帝为现实“大一统”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 难点: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的理解。

【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沁园春·雪》诗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首词提到了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封建帝王,我们已经了解了秦始皇,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汉武帝的风采。

【内容探究】

一、“推恩令”的实施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同时看似一派繁荣的“文景之治”的背后也暗流汹涌,存在诸多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段的内容,看一看在汉武帝即位后面临什么样的烦恼?

2.学生讨论后回答: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地方上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

3.教师讲解: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5页第一段的内容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4.教师讲解:“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封定封号。

5.教师可在黑板上用图示法演示“推恩令”的效果图,并指导学生看课本第55页的相关内容,问:“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6.教师讲解: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除“推恩令”的措施外,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刺史制度。) 1

7.教师讲解: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皇权的问题解决了,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教师过渡] 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武帝可以高枕无忧了吗?相信看了汉武帝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的一个场景你就会明白了。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教师可指导学生表演情景短剧:一日,汉武帝在长安召集诸子百家的学者,讨论治国方略。

生a(汉武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会集殿堂,是想让你们给朕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才可永保江山呢?

生b(法家):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严厉刑法,看今后谁还敢对皇上不忠!

生c(道家):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辈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用道家思想为妙。

生d(儒家,董仲舒):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您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生a(汉武帝):董爱卿言之有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教师引导,重点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措施实行后产生的重要影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5页第三段的内容,问:在思想上除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外,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请同学们再阅读相关的内容,思考这两个问题:你如何看待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比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之处?

5.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上述两个问题,讨论结束后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目的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实质上,都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影响上,都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还都产生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消极作用。

[教师过渡] 西汉初年,国家对货币管理和盐铁业的管理较为宽松,私人甚至可以铸造货币,这种局面对“大一统”极为不利。对此,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呢?

三、盐铁专卖

1.教师展示教材第56页“材料研读”部分的内容和图片《五铢钱》。并提问: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造成农业荒废,经济混乱,财政亏缺。)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 2

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教师讲解:通过统一铸币、盐铁官营这两项措施,汉武帝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实现“大一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资源。通过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措施,汉武帝终于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

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可以说西汉王朝出现的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而今,饱经沧桑的华夏民族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崛起,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一定要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三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推恩令”的实施

自主阅读课本P54-55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反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 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模块

二、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 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2~3题。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客观: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对抗,实现了政治上大一统。 (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文化上: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题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凶奴。

意义: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推恩令”刺吏制度的地位 2.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板书设计:

一、文景之治

时间

(前180——前141年) 措施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主观 客观

2、措施:政治 思想

3、意义:

三、东汉的统治

1、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光武帝

2、灭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学反思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教学中,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几个措施,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再次展示董仲舒的一段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学生就能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了,就是罢黜的是“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总之,本节课学生在音乐中进入课堂,在史料中学习知识,效果很好!

第四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索、学生互动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比较法、引导启发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师用书等日常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播放《沁园春•雪》朗读视频,让学生一起朗读,教师从中提出问题:秦皇汉武分别指谁?讲述秦始皇功劳,并设置悬念为什么将他们并称?

(二)讲授新课

1、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建立者:刘邦 (3)都城:长安 (4)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和文景之治

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

(1)措施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含义、具体措施以及影响

(2)措施二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汉初分封制的具体介绍(分封的对象、目的和危害)、推恩令(目的、提出者、内容和作用)、酎金夺侯

(3)措施三政治上: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4)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影响

七、课堂复习训练:使用多媒体展示题目,课堂巩固

八、布置课外作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九、板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1、条件

2、具体措施

3、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主要围绕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三大措施,围绕这三大措施分别采取师生合作、小组探讨、同伴合作等进行叙述,由于学生是七年级新生,初步接触历史,可能对于这些方法使用不够熟练,以后应该多加学习和锻炼。

第五篇:《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强蛟中学 姚黎

【教学要求】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回顾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和东汉(25年—220年)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提示(政治上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

比如西周采纳的是分封制,秦朝采纳的郡县制,那么刘邦采纳的又是什么制度呢?

回答:采纳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汉初分封与七国之乱”阅读卡,说说分封诸侯对刘家天下有哪些不利影响?

不利的影响: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不服从中央,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爆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最后是被评定了,但是诸侯国的势力依然很大,汉王室依然面临着威胁。

补充说明还有积极的一面:在汉初确实有取得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 那么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推恩令的意义: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

政治篇: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过渡语:推恩令的作用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3、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

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吏治诸,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 经济篇: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2、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是什么?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不一致,民间和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3、西汉五铢钱上怎样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700多年。

4、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央的收入。 思想篇: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观点: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汉武帝的简历: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图》,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8、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本课小结:

汉武帝大一统作了哪些措施?(大一统内容) ①推恩令

②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制度 ③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④罢黜百家 ⑤推行儒学教育

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统一的局面。

【教学反思】

1、新课的导入方面并没有分析到西汉初期采取分封制有利的一面。

2、在教学“监察制度”方面要做到图文并茂的讲解,而不是列出几个问题就了事。

3、板书的设计上不够精炼,学案上也要和板书上的内容相一致: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三个方面来思考。

4、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多是要对学生能力上的培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户外活动安全教案免费下一篇:华为手机促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