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临床手术中的效果探讨

2022-12-28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将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联合应用的麻醉方法。本次研究总结35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病人进行观察分析, 以单纯全麻为对照, 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胸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等方面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外科开胸行食管及肺部肿瘤手术的患者65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者ASAⅠ~Ⅱ级, 均无心脑血管疾病, 术前肺功、血气、肝功、肾功均无异常。试验组:35例, 男性24例, 女性11例, 年龄40~63岁, 平均50.12岁, 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TEA+GA) ;对照组:30例, 男性23例, 女性7例, 年龄42~67岁, 平均51.17岁, 给予全麻 (GA) 。2组病人的性别构成比、年龄无显著差异。

1.2 麻醉方法

1.2.1 试验组

(1) 麻醉前30min肌注地西泮10mg及阿托品0.5mg; (2) 给予TEA+GA:在T5~6或T6~7硬膜外穿刺, 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 (3) 麻醉诱导:静注地塞米松10mg、芬太尼0.1m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静注; (4) 静脉维持:间隔60min于硬膜外腔注入1%利多卡因5mL, 气管内吸入异氟醚, 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

1.2.2 对照组

(1) 同试验组; (2) 给于GA:同试验组给于静脉诱导, 麻醉维持给予单纯气管内吸入异氟醚。

1.3 比较指标

(1) 监测项目:麻醉前、中、后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以及心率 (HR) ; (2) 手术后清醒程度, 分为未醒、基本清醒以及完全清醒; (3) 术后肺部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标准, 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的比较

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较满意, 术前SBP、DBP及HR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 术中、术后SBP试验组明显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DBP试验组术中明显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HR试验组术后明显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术中比较没有差异性。

2.2 手术后清醒程度的比较

由见表1可见试验组基本清醒和完全清醒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术后试验组完全清醒程度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2.3 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肺部感染4例, 感染率为11.42%;对照组1例, 感染率为3.3%, 2组感染率的比较, χ2=4.234, P=0.040<0.05, 可见感染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2.4 术后患者烦躁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苏醒后有1例出现烦躁, 发生率为2.85%;对照组有6例, 发生率为20.00%, 术后烦躁率的比较, χ2=4.936, P=0.026<0.05, 可见烦躁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 复合麻醉特点显著, 越来越受到重视[1]。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尤其在气管插管、手术切开、术中探查等刺激下, 加上手术创伤, 机体的应激反应, 可引起血浆内啡肽以及儿茶酚胺水平升高[3]。而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投射系统, 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区域各种刺激向交感神经中枢的传导, 导致交感神经-腺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硬膜外阻滞的应用可以抑制交感传入、传出神经, 使交感活性降低, 从而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 弥补全麻的缺点, 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此外, 研究证明, 胸部硬膜外阻滞能轻度增加从缺氧肺叶到其他氧合良好部位的血流, 提高氧合;阻断胸部交感神经链, 减弱肺血管对气管隆凸的刺激反应, 使肺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血管疾病, 尤其隐匿性心脏病使围手术期风险增高, 交感兴奋会导致HR的增快, 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为不利。复合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后, 这种应激反应明显减轻, 血流动力学稳定, 尤其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改善机体高凝状态, 以减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 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亡率, 减少心肌梗死面积[3]。

本次研究, 试验组SBP在术中、术后均低于对照组;DBP术中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试验组HR较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复合麻醉对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应用硬膜外阻滞后, 可以使胸部伤口痛疼程度减轻, 呼吸平稳安静, 保证血氧饱和度>95%, 患者可以深呼吸、用咳嗽排痰, 有效防止肺不张、痰液坠积等, 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4]。特别对于老年患者, 住院时间长, 广谱抗菌药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研究表明肺部感染已成为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 因此联合麻醉对肺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5]。

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未醒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完全清醒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试验组烦躁出现例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因此, 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复合麻醉, 具有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药物使用灵活, 相互取长补短, 合理利用各自优点, 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胸部手术麻醉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65例择期胸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 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 观察对比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术后苏醒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 苏醒迅速彻底, 肺部并发症少。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利于胸科手术抑制应激反应,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胸部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淑芬, 邵雪泉, 殷萍, 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对开胸围术期血糖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 (4) :550~551.

[2] 唐中建, 冯国琼.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 2003, 24 (4) :364~365.

[3] 王文志, 闫明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长期治疗与二级预防[J].中国临床医生, 2002, 30 (9) :13~15.

[4] 杨顺, 沙荔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上腹部和胸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08, 5 (33) :48.

[5] 邓紫玉, 王云莉.老年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30 (2) :124~1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下一篇:饱和蒸汽孔板流量计在300xp系统组态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