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2023-09-16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研究,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要研究总结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经验。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作用,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行为,夯实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基础,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全面、重点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标志着高等教育将面临着一项深刻的变革。作为高校全面发展教育课程一个重要方面的体育课程,如何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社会需要的千百万计高级人才的质量,更好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急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分析

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本体力量,发展大学生本体性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各类人才。我国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既需要千百万计合格的高级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具有个性特征,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因此,未来人才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处于核心地位。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大学生,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和成长规律出发,从高等教育整体观出发,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使他们成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创造性、能独立判断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素质教育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规格培养的要求,又反映了大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是发展和完善大学生身心素质为主的特殊的教育课程。体育是发展大学生身体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必须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作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有效成果,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随意性大,目标要求与实际教学行为不统一。缺少规范的素质教育建没规划;缺少规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缺少规范的教学管理文件。二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凝练。总体上存在着注重宏观概括,不注重方向引导;不注重具体培养行为;注重普遍号召,不注重学理研究的问题。三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在素质教育的学科建设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发展和建设空间。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突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抓住了这个中心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只有围绕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管理,凝练素质教育的内容,健全素质教育的机制,才能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素质教育作用

(一)培养责任意识可提高人才竞争力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针对于责任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树立自立为荣的观念,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锻炼自己,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心理学家对社会杰出人士展开调查,发现他们并不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即便如此,他们能够认真对待、勤奋努力而获得成功,所依赖的就是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尽心尽力,让自己的工作持续稳定下去。正是由于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成功者的责任所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本着就业创业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建立起责任的观念,以避免在人才竞争中被淘汰。

(二)培养职业观念以提升职业能力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就业压力、家庭压力、情感压力等等。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与好高骛远的大学生有所不同,还存在着持有悲观心理的大学生,他们普遍产生思维定势就是毕业离校就要成为失业者。这种消极情绪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除了职业高校和专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更为注重大学生的职业培养之外,都更为注重大学生的知识素养而没有将专业与实践建立起联系,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只有近30%的学生对就业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中多数为临时准备。超过5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未来的职业生涯,更不可能考虑就业时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说明,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展开教育中,并没有适应时代的人才需要而具有针对性地培。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就必然会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定位。当然,也有超过10%的大学生自步入大学校门起,就已经考虑就业问题了,并做好的未来的职业规划。这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能够从职业角度出发扩展知识面,而且更为注重职业修养的提升,在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有利于就业创业中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焦点问题。大学生的专业问题时候解决,直接关乎到民生和社会秩序的问题。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除了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针对于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具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切合实际地规划未来职业,获得一份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胜,黄新敏,施祺方.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消费导刊,2010(5).

[2]程昆.强化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获得了成功,但是这些学校的师生素质高,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较好,而农村的小学跟这些学校相比,素质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空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应试教育”这一时代产物深刻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教育。很多教师也以升学要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上或少上。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就教,没有希望的学生就不教。

二、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存在失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即使有也很难利用上。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同时,学校经济条

件差。学校缺乏书籍,缺乏音乐、体育等器材,一句话,就是缺乏“硬件”。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空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负担较重。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新招录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教师奇缺。教师的人数少,同时有才干或其它特长的教师很难留在农村小学。这样素质教育在课堂上难以开展,并且无法对学生进行其它特长的培养。

四、农村小学学生由于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视野狭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狭窄。这样,学生就没有创新的欲望,很难全面发展。

正因为上述的原因,在农村小学更应该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搞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农村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农村学校环境简陋、教学设施短缺,加之有许多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村教育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掌握素质教育理念,借鉴他人的经验,掌握教改动态,摆脱传统的、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束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即“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只有理念更新了,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必然由灌输式向互动式、参与式转变,师生关系也逐步向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发展。

二、农村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像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三、狠抓课程管理,认真落实各科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国家教育意志和培养目标体现。国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的品德、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出发,借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和为落实我国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

育课程体系”这一任务而设置的。每门课程都具有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课程目标上都有自己的贡献,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目标,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所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严格使用国家法定的教科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切记让语文、数学等科目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教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完成国家教育目标,施行素质教育。

四、加强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重要手段。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爱好、专长组织开展的课程,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课程活动应开展好几方面的活动。首先是少先队的教育活动。然后是兴趣小组的活动。最后是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农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总之,农村小学要开展好素质教育,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加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经验使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素质教育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大力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课堂

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21世纪新人的生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学校的实际,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意志、创新意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同时,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求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如:农村小学中可以进行植物的嫁接,使学生通过实践懂得科学的重要,以种植方面取得成就的农民为例子。让学生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又如:可以在班里搞“谁的人际关系最和谐”的评比,开展“如何大方地与人交往”的讨论等。总之,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达到提高素质的目标。

总之,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只要不违背这个原则,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农村小学也能搞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石兰蕊 素质教育论坛 2010年01期

2、《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张苓《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年第7期

3、《农村小学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杜海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S1期

4、《农村素质教育之我见》 陈建平 2008年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一、学科知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数学中, 组织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首要任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知识是智能的基础,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学生的智能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无知必无能”揭示了知识的重要性。要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必须借助一定的智力和能力。因此, 只有智能并重, 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和谐地得到发展, 教师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 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 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判断、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等复杂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使它们不仅深刻理解知识本身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 而且能够从易到难的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从而使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让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和学是辩证的统一。教师在教育方针的贯彻、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大纲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引导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作出自我调整和控制, 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发展智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越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越充分得到体现。因此,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精神面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条件。

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新意识。要善于把社会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要, 把学习数学变成学生的强烈欲望, 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过程中, 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来激疑:“三角形的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对吗?通过精心设疑, 创设冲突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掌握学习的本领, 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比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会阅读数学课本, 能找出哪些是重点;懂得怎样使用课本进行复习, 能归纳学习要点;懂得提出问题, 能判定自己对某部分知识是否掌握等。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质疑问难,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只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坚持学以致用, 理论与实际, 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教会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分析解决力所能及的数学问题。只有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尽可能地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 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它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 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 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 包括市场经济的实际中去。

四、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及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和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因此, 通过数学教学务必使学生切实学习教学内容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数学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智育和德育的关系, 是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 充分体现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 结合数学教学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教材编排、阐述和全部的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通过数学具体内容的学习,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例如, 讲函数这个概念对通过两个变量的变化就生动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规律;又如, 通过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使学生认识到事物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以促使辩证思想的形成。二是通过数学教材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远大抱负。通过以上途径的长期训练, 既可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又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 教学中还应注意思想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 要潜移默化、恰如其分。

摘要:数学新课标把学生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能力包含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探讨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隨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成绩,更能让学生在未来走入社会时更好地融入社会。高三的学生们,面临是形势严峻的高考,身后是自己十年的寒窗苦读,思想负担沉重,生活、学习压力巨大。因此,班主任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情绪疏导,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虽然是关键的,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同样十分重要,所以高三的班主任就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更好地、更轻松地参加高考。

【关键词】班主任;高三;学生;心理素质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要想全面发展,就不能所有事情都听从教师安排,这样对于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从客观的参与者变成主观的主导者。在高三这个特殊的阶段,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仅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要帮学生舒缓心理压力。高三的学生即将要离开高中校园走向大学这个小社会,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做“人”,就要加强高三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们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高中生的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他们的社会阅历正在逐渐丰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现如今的社会竞争很大,家长、教师在无形中又给学生施加了升学、就业压力,使他们十分迷茫。因为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家里的焦点,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缺乏合作精神和自立能力,因此,学生会出现一些急需改正的心理问题。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如学习疲劳、考试恐慌、成绩不良、厌倦学习等。下面主要介绍考试恐慌和厌倦学习两种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考试恐慌

考试恐慌的现象时常发生在高三学生身上。进入高三以来,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尤为重要,加之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摸底考试,不断强调摸底考试成绩就是高考成绩,一旦出现成绩不理想的现象就很容易使学生出现考试恐慌。特别是有些性格较为内向不会表达、成绩一直不是很突出的学生,如果发生一次成绩下滑的现象,学生们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他们找不到宣泄方式去释放这些压力,致使这种心理负担每时每刻都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上课也无法集中,考试时更是由于压力太大影响发挥。此时教师就要发现学生的反常现象,积极引导并给予学生肯定,帮助他们建立心理防线,打消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站在高考的舞台上展现自我。

(二)厌倦学习

厌倦学习的学生一般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喜欢上课时偷偷看课外书,有的会打瞌睡等。特别是进入高三以来,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出现了重点培养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情况,致使成绩稍差、厌倦学习的学生情况更加严重,出现与教师怄气,自暴自弃的现象。这时,班主任发现后一定要积极地与学生和任课教师沟通,教师不应该因为成绩就随便的“放弃”学生。学生也不应该有自暴自弃的思想,教师要努力地引导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认识到高三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发奋学习就会有好结果。

二、培养学生建立自信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他们能够自主自立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班主任要在教授知识之余,教导学生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如采用轮流班委成员的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为班委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高三的学习压力很大,班主任也应找机会让学生们稍作休息,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高三学生的抗压能力。

三、教师家长多沟通,全面了解学生

当今时代,很多家长都认为只有好的成绩,才能考入好的大学,好的学历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有的父母省吃俭用地供孩子上学,更是给孩子打上了“全家的希望”的标签,这种作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其更认真地学习,但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认为没有好成绩就无法回报父母艰辛的养育。为了减轻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压力,教师应积极跟家长沟通,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劝导家长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高考,让家长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考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孩子心理健康更为重要。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发挥,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长处,绽放光彩。

四、给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学生们都在分秒必争的学习,很少关心学习以外的事情。但是凌乱的书桌,杂乱的班级环境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整齐排列的桌椅,空气宜人的教室,都会带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空闲时间布置教室,摆放几张能使人放松心情的画作或粘贴几张激励学生的标语口号,都能起到鼓舞学生,激发其斗志的作用。通过组织布置教室的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紧绷的学习神经,布置时需要团结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用热情与爱打开学生的心扉,解决他们的烦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高三阶段冲刺高考,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需要用辛苦的汗水灌溉高考这片土地,每一天都不能松懈下来。因此,家长和教师就要寻找恰当的时机帮学生缓解压力,关注学生的成绩之余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减少思想负担,让学生们自信、骄傲的迎接高考,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春芳.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8(17):230-230.

[2]佚名.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国防科技行业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20-25.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健康和智力、能力、心理等全面身体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实践中,全面素质教育模式尚未完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尚未甚至远未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作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理应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处理好高校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间现存的矛盾,积极转变教育目标、改革教育模式,为全面实施并提高高职学生素质而努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张煜(1973-),男,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军事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体育教学与训练。(浙江杭州310018)

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坚决实施素质教育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并具体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灵魂的全面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培养高等专业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技术轻道德、能力、心理等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问题。为充分改观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全面发挥体育教育价值,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把德育、智育、美育等全面素质的发展协调统一于体育教育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发展目标,为全面改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做出努力。

一、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目标的转变

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多种体育技能,增进体育文化,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等素质。受国家教育体制和学校体制影响,体育教育在发挥自身价值中并未达到理想程度,特别是现今社会,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对高职院校职业人才提出了更多更全面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分子,理应主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文明、提高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需要。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以专业技术为核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服务型人才,以便全面提高社会基层职业技术人员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一方面,体育教育应积极支持配合高职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全面发展高职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体育教育又集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为一体,能够全面培养学生道德、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然而目前高职体育教育课程主要以“技术”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思想为导向,大大削弱了通过体育教育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体育教育过于保持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模式单一,大多将目光转移在运动成绩和体育健身本质之上,对高职学生体育道德、文化、心理等素质缺乏重视。这样的现状与国家倡导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不相吻合,因此要根据当代高职学生特点,积极转变体育教育发展目标。

2.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体育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项内容,承担着全面育人的责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加全面。从社会人才竞争的角度讲,高职学生不仅以职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且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坚韧意志等都在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目标的角度讲,当代社会不像以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是具有高文化、高素质并能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职业人才。针对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要的人才。高职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塑造健康的体魄,为社会竞争打下身体基础,而且还能够培养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积极品质,为社会竞争打造精神支柱;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道德品质,而且还能培养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独特的教育效果

体育教育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具有特殊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由体育教育本身特点决定的。体育教育是以体育运动为手段进行的一系列集体育理论、体育伦理、体育技术、心理等为一体的教育。体育教育与其他理论课教育相比,具有理论与实践同步、统一的特点。体育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融合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社会实践等全面发展所需的素质。

1.体育道德文化在培养道德素质方面有其特殊意义。体育教育虽然是以身体锻炼为核心,但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的必要内容。中国体育在很久以前就非常重视道德问题,将体育道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道德文化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基础,在体育运动中注入道德文化,有效地规范、教化同学们在运动过程中要尊师重道,互相尊重,以良好的道德规范自我行为,不断地在体育理论实践中检查自我,做到“知行合一”。

2.体育运动在发展智力和培养心理素质方面有其特殊意义。体育是身体的运动,无论什么体育项目都是通过身体训练达到周身的协调,增强思维控制身体的能力。体育之所以能发展智力,主要是由于体育运动能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灵活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大脑的各种生理指标和功能水平。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环节,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益智作用。

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相互间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化解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益心理健康。体育运动本身也伴随着身体的快速反应,能有助于支配各种效应器和神经机能的改善,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3.体育教育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方面有其特殊意义。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的产生都具有坚实的理论文化给予原理支持,这能够促使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发挥,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身体运动与文化理论充分融合统一,从而调动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文化理论的积极性,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体育文化作为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间具有相通性,所涉及的体育哲理、体育伦理、体育养生、体育技术等知识的教授,使学生结合体育运动充分理解体育文化内涵,培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实现自身文化知识的发展。此外,可以充分利用主动学习或教师教授的文化知识编排体育技术动作,激发对理论知识的使用,做到学以致用。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全面结合素质教育,尽心安排恰当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使体育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实施途径主要围绕增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力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体育教学。

1.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体育教育的灵魂应居于首要位置。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将道德素质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在强调技能学习、健康运动的同时很少重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当前物质文化远超过精神文明的社会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肩负起对祖国新一代技能型人才的道德素质教育,真正地将思想道德文化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地将思想道德与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训练相融合,在体育文化教学中做到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在体育技能的训练中做到尊重师长、关爱同学、相互关心和帮助、文明训练,并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完美实践。

2.科学文化与体育技能作为体育教育的主体应居于核心位置。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虽然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以身体实践为教育手段,但也具有丰富的体育科学文化,体育教育核心内容包括理论文化和技术实践。理论文化主要以体育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健康教育为宗旨;技术实践主要以学习体育技术为核心内容,以掌握体育健康技能为宗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仍然保持着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机械地在体育课堂上教授技术知识和技术动作,将体育教育思想仅仅局限在体育课“以练为主”的旧思想上。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科学文化和“练”体育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体育科学文化核心除了介绍体育项目文化和技术理论外,更要让同学们掌握如何选择恰当的运动项目,如何合理地控制运动强度等体育健康文化常识。此外对体育科学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为自身健康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还能够使同学们更科学地认识和判断不良健身文化。因此将科学文化与体育技能充分合理地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是实现体育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体育教育中应加倍注重智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体育教育中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锻炼内容要注重全身素质训练。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强调以周身协调为核心,重点发展专业素质,均衡其他各项身体素质,能更好地促进智力的发展。此外智力的培养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联系,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地扩宽学生的思维,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在体育文化教学方面要更多地输入与体育相关的科学文化信息,在体育技术教学实践中更多地注重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围绕协调能力设计各项身体运动,充分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从而获得学生智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着积极作用,从教师角度讲,体育运动需要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助于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这样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过程中能更有效地消除学生怕苦、怕累、不敢实践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积极的学习兴趣、轻松的学习心态、宽阔的学习胸怀。从教学内容角度讲,体育运动带有娱乐性和艰苦性的特点,娱乐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陶冶情操,消除不良心理的影响,艰苦性能很好地塑造学生吃苦耐劳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等。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建立的特殊感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困难并疏导心理;利用体育运动特有的竞技特点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紧张状态下冷静分析、准确判断的能力;利用体育训练中的超负荷运动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Z].1999-06-13.

[2]王利风.从素质教育角度谈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2011(3).

[3]张迪.高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3).

[4]葛慧.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0).

[5]何少钧.论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1(9).

[6]吴红胤.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7]杜宇峰,徐飞鹏.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上一篇:大学生素质拓展下一篇:户外素质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