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市场论文范文

2024-04-05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审计市场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高低,本文从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方角度,对具有较高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国审计市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审计市场 需求 独立性

一、审计独立性的涵义及演变

(一)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审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非从来就有,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代理问题,导致了审计的产生变为解决代理问题而存在,而为了解决既有的代理问题,审计师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说,审计独立性是审计活动的本质属性,审计的产生、审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与审计独立性息息相关,因此审计独立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尽管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上大家获得一致认可,但在审计独立性概念的界定上一直未有精确定义。这里我们从审计独立性内涵的演变过程来看它所包含的内容。在审计实务标准中,审计独立性概念最早出现在1947年颁布的《审计暂行标准(TheTentativeStatementofAuditingStandards)》中,独立性的含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显然这是从超然独立的角度对独立性进行了抽象定义。1961年著名审计学家罗伯特.K.莫茨和侯赛因.A.夏拉夫出版的《审计哲学》中,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讨论包含了两个方面:执业者的独立性和职业的独立性。前者包括审计计划的独立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审计报告的独立性;后者则是指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种印象。1962年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主席的托马斯.G.希金斯(Thomas G Higglngs)对独立性的概念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概括,他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的独立性,实际上有两种,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独立性,即认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在判断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这对独立性概念作了结构化分析,此后AICPA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独立性的规定中又进一步对形式上有损于独立性的因素进行明确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CPA执行鉴证业务时应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不得受到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应该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而且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观察和度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则是有形的和可以观察的,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实质上的独立性的载体和重要前提。

(二)审计独立性的演变 从审计独立性涵义的演变过程看,审计独立性中的独立是相对独立而不是绝对独立。因为总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性。审计师在市场经济中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不会超越所处的经济、法律、制度等环境的限制而超然独立,幻想着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此,这种独立性应该被社会公众认可,保持在可接受水平之上。

二、审计市场与审计独立性及审计服务质量

(一)审计市场概述 萨缪尔森《经济学》将市场定义为: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按照这一定义,审计市场就是审计服务的供需双方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审计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审计市场机制——审计市场运动中内在的机能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而实现的,即依靠审计供求、价格、竞争机制来实现审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促进审计服务的供给方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总体效用水平。审计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买卖审计服务的商品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类似,审计市场也存在着审计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如果市场上存在着对高质量审计服务商品的需求,审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会促使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商品脱颖而出,从而提高整体审计质量;反之,如果审计市场缺乏这种需求,甚至存在着对低质量审计服务商品的需求,竞争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审计质量因此降低,而为保证审计质量而设计的独立性也就不复存在了。有序的、恰当的竞争是维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过度的市场竞争将会使审计市场的竞争结构和手段变得过于复杂,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员可能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客户,在风险防范上作出不得已的让步,这就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审计的质量难以提高。另外,由于审计服务的质量难以确定,市场本身无法淘汰那些独立性低、质量差的审计服务,审计的独立性会被放到无足轻重的地位,审计的质量会大为降低。

(二)审计独立性需求的理论解释 审计本质理论信息观认为:在以两权分离和受托责任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各利益方对会计信息的占有存在着不对称现象,由此会产生包括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诸多问题。公司管理当局公开披露会计信息则成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手段和必然选择。而由于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具有天然的垄断权,它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他各方的质疑。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就在于它可以提高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能有效减少其他各方的合理质疑。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这一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在注册会计师具有较高独立性的基础上。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丧失了独立性,它就难以提高公司管理当局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在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公司股东和债权人需要通过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评价管理层的业绩,以此来监督和约束管理层。同时,该会计信息也是股东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越高,越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毫无疑问,他们希望注册会计师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对审计服务的要求直接决定了审计独立性的需求状况。由此可见,作为审计本质属性的审计独立性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通过选择高独立性的审计服务商品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审计服务质量审计服务的好坏即审计服务质量通常可以分为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两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在我国早期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过程中,执业质量低下一度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1991年起)以及其他方式(如发放许可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矛盾;1992年底、1993年初,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开始对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设立门槛,专门核准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并从1997年起进行证券及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借助这些手段,进入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其专业胜任能力至少符合最低要求,因此,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就是审计独立性。

三、审计独立性需求分析

(一)股东对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从理论上讲,股东是剩余经济利益的索取者,任何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契约以及契约的

执行情况都会对股东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因此,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契约及其履行进行监督,其对审计独立性的要求也最为迫切,而且也能负担的起高额审计费用。从(表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表可以看出:

(1)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相当高,国家股约占总股本的40%,占据着股权结构的半壁江山。拥有绝对优势。而这样一个以国有上市公司为主,以国家股为主的一个资本市场,其大股东,到底是谁,在法律上始终没有确立,仅是国有股的概念。国家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作为所有者的权利被分解到不同的行政主体,法律上都归中央一级所有,中央又没有精力管理在各级政府国有股的具体地经营与运转,事实上上市公司中国家股股东缺位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其他股东操纵上市公司成为可能,并且通过侵犯小股东的利益从上市公司获得资源,侵犯的方式是通过操纵不正当的财务行为。因而在这样国家股权实体名存而实不在、其他股东和管理当局操纵公司大局的情况下,国家股对较高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也就不能形成有效需求。

(2)境内法人股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比重较高。法人股是“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一般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在中国证监会现行的统计口径中,只有国家股的统计数据,因为现实中对国有法人股的统计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国有法人股被包含在了境内法人股当中。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从2001年始境内法人股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在非流通股份中仍占有很大比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人股股东可以派代表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对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有所影响,如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与解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召开临时股东会议。因此法人股股东没有必要通过上市公司对外发布的财务信息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必要选择较高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对其财务报表的可靠程度加以监督。

(3)外资股(境外法人股和境外个人股)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较国家股和境内法人股的比重较小。但是对我国股市有一定影响力。境外法人股一般是由境外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较好的财务状况和新颖的同行业或投资公司受让国家股和法人股形成,一般不直接干涉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还是由原来的担任或聘请外部职业经理人。这样外资法人股股东就有监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动机,同时他们也有能力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而境外个人股股东是在国家资本市场运作中逐步形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如果其利益受到了非法的损害,他们会动用法律诉讼手段提出索赔。这一点从国外较多的关于审计失败的诉讼案件可以看出。因此,外资股存在着对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

(4)境内个人股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比重较低。境内个人股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占约30%。理论上这些将资金用来购买股票的社会公众会更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根据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意见为依据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权益,他们是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真正的消费者。然而在二级市场上,社会公众股股东投资的目的是通过股价的波动获取短期利益,他们对能导致股价剧烈波动的内幕消息的关注,大于对经过较高独立性的审计服务得出的财务信息的关注。根据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统计,我国股票市场的换手率达到700%-1000%,是美国的十五倍。极高的换手率说明个人股股东大部分在做短线操作,甚至把股市当赌场,根本不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谈不上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即使那些有心想去监督上市公司的个人股东,由于持股比例很低,根本不能进入股东会、董事会参与公司的决策,原本的那点监督意愿也只能作为“搭便车”者寄希望于他人身上了。因此,个人股股东没有对较高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形成有效需求。

(二)债权人对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和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其债权资金融资渠道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仍占主导地位。而国有银行同样面临商业化程度不高,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并且这种借贷行为往往伴随着行政干预和政府部门调控下的第三方担保。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不太重视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的还贷风险管理,相应地对公司真实会计信息的了解愿望也不是很强,即使巨额贷款真的收不回来,还会有国家出面买单。因此,众多上市公司的主要债权人对较高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需求欲望同样不强。

(三)管理当局对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在一个成熟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也有动机主动聘请注册会计师,以证明他们认真、勤勉地履行了受托责任,他们也是审计服务的购买方。而事实上由于他们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对公司实际运做情况一清二楚,所以他们不需要通过独立审计获悉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而是要借助独立审计的工作结果向公众传达一种信息,让公众确信其公布的会计信息,以实现其经济与非经济的利益追求。如果公司经营成功,这种需求极易满足,不会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任何危害,独立审计容易保持高独立性。但由于经营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经营状况很难都尽如人意,再加上国有产权虚置、所有者缺位,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身份合一,三方鼎立为特征的独立性,变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尽管他们是真实的审计服务的付费者,但是并没有需要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动机。

(四)政府对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 在经济环境直接影响下政府扮演着监管者、制度制定者得角色。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两个交易所的监管政策和上市公司规则中都把审计意见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监管规则,为审计服务的质量水平设定最低标准,对违规者实施处罚,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把握,资料大多来源于各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因此,政府同样要求企业所提供的财务资料是真实可靠的。政府对较高独立性的审计服务的需求是有效需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审计市场上对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按照微观经济学对需求的定义,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境内法人股、个人股,还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债权人,对较高独立性审计服务都没有对构成真正的有效需求;而作为外资股股东和政府有动机也有能力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从而需要较高独立性的审计服务。但是仅仅依靠外部的要求很难让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健康快速的发展。我国审计市场上各审计服务的需求方对审计独立性的需求严重不足,这将直接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提供服务时对于保持独立性缺乏内在的经济动力,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的现状也由此能得到合理解释。

(编辑 聂慧丽)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2篇

一、案例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建筑行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安全生产、质量管控、市场营销、现金流等方面压力骤增,海外业务开展也受到极大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任务艰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集团生产经营的强烈冲击,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集团“六个专项”行动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中建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审计部立足本职、主动谋划,于2020年7月开展全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专项审计,跟踪研判各子企业疫情期间相关政策落实情况、采取措施效果情况以及疫情对生产经营和主要指标影响情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推进公司生产经营发展中体现审计担当,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审计力量。

二、审计目的和思路

(一)审计目的

通过本次审计,重点梳理中建集团各子企业落实党中央、地方政府、中建集团部署的相关政策、优惠措施情况,同时分析疫情对中建集团2020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情况,剖析疫情对集团主要业务板块的经济影响情况,总结疫情期间减损创效典型经验,及时找出并堵塞经营漏洞,提出管理建议和完善措施,保障防疫政策有效落实,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助力集团保增长、保稳定、促发展。

(二)审计思路

考虑到疫情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本次审计注重线上审计方法运用,以结构化、可视化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聚焦公共事件影响重点领域,梳理典型问题,推广优秀经验,形成公共事件审计新思路,降低疫情期间审计风险,有力提升审计质量,为落实有关政策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层层落实责任担当。中建集团审计部在集团党组、股份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审计工作,做到“防疫复工两不误”,制定“一套标准、一个方案”,坚持“一盘棋”的“三个一导向”,建立集团层面领导、境内外34家子企业共同实施、各子分公司审计机构全力执行的三级审计项目实施机制,探索形成了“作战指挥部+大兵团作战”的审计项目组织方式。

各级审计机构在集团审计部的统一协调下,靠前指挥、靠前战斗,深入一线、下沉基层,以高度自觉的政治担当和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审计系统在抗疫战斗中的独特作用,深入落实本次疫情审计的中心思想和政治意义,确保本次审计工作在思想层面和政治层面形成上下联动的高度统一。

2.创新方法,科技强审,全面提升审计质量。一方面,依托审计资源模块,通过协调投资、商务、财务等各业务系统审计专家,交叉借调各层级机构审计人员等方式,统筹协调内外部审计专家“大兵团”集中作战,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审计计划管理模块,对集团各层级审计机构独立实施及现场审计计划进行动态管控,对照审计实施方案,实时上传审计工作简报,确保审计按计划、按方案扎实推进,打造以“计划+资源”为核心的审计项目管理能力,实现动态项目管理和静态资源管理的平衡,切实提升审计质量。

3.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数据挖掘助力审计开展。一方面,中建集团审计部在线上访谈相关领导层及管理人员等200余人、深入基层了解疫情影响的范围及程度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国家各部委、各地区政府下发的疫情相关政策法规,搜集整理下属单位各层级下发制度及疫情应对方案,积极运用风险评估程序,明确风险切入点,确保审计方案精准聚焦;另一方面,集团审计部加强对基层单位或子企业的审计结果运用,探索实践数据审计,在子企业审计的基础上,对各子企业线上报送的逾2万份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及结构化分析,结合境内各省市疫情影响程度,搭建审计模型。同时对相关领导层及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发放线上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集团审计范围及审计重点——12个城市的18家四级机构及217个项目,在夯实子企业审计结果的同时,精准开展现场审计。

三、审计实施

(一)明確审计范围及主要内容

本次专项审计主要范围涵盖境内外各子企业,统筹考虑境内境外疫情影响,着重对境内重点区域、重点子企业、重点项目进行现场审计,指导境外子企业完成相应审计工作任务。审计主要内容包括:

1.各级政策及优惠措施落实情况。审计重点关注政策落实与经验总结交流情况,收集汇总各子企业在兼顾疫情防控及生产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及典型做法,研判疫情防控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中建集团部署的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了解各子企业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2.境内项目复工达产、生产经营恢复情况。审计重点关注境内项目复工达产、生产经营恢复的情况,研判疫情对投资项目销售、回款、效益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境内施工项目工期、成本及资金回收的影响。同时,对尚未复工项目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全力推进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境外项目经营风险防范情况。不少境外国家“带疫解封”,本次审计在关注疫情对境外项目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关注防控策略调整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复工复产推进的有效性与灵活性,以及当疫情对于项目履约所造成的不可抗力影响随解封而不复存在时,由履约造成的法律纠纷风险如何化解等内容。

4.企业经营发展与目标任务预期实现情况。开展各子企业2020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受疫情影响情况分析,疫情初期集团生产经营一度出现大面积停滞、各项指标大幅下滑的局面,通过数据收集,分析研判疫情对全年指标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5.社会责任履行与央企担当体现情况。统计分析各子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承接的抗疫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相关企业、社会团体的帮扶支持情况。

(二)编制审计方案

根据确定的审计内容,中建集团审计部会同总部部门及业务专家多次讨论,编制了详实的审计方案,明确每一项审计内容的具体审计程序并设计系列附表及报告模板,确保审前准备充分且有切实指导价值。从表格填报及现场实施角度考虑,审计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计内容作分解:

1.金融优惠政策及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本次审计关注金融优惠政策(含重点保障单位政府贴息贷款)取得及使用情况、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相关费用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等3个方面,通过收集各地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汇总各地已正式下发的疫情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函询属地单位,对各类优惠政策及落地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子企业应用优惠政策降低疫情影响是否充分。

2.抗疫设施建设情况及接收捐赠、对外捐赠情况。本次审计同时关注抗疫工程及捐赠情况和通过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承接的抗疫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合同管理情况、效益情况、资金管理情况、结算情况、履约情况等总结分析抗疫工程建设情况,并从接收捐赠的款项/物资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对外捐赠的款项/物资的金额和内部审批情况等方面核实捐赠相关管理是否有效。

3.疫情对投资项目开发运营的影响。根据重要性原则,本次审计中将投资类项目分为物业服务项目、持有型物业项目、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和房建工程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5类,关注各类投资类项目日常防疫措施部署和落实情况,并针对每一类投资项目设计具体表格。通过报送审计的方法,分析其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并剖析原因、总结典型做法,对存在较大影响的单位和项目实施现场抽查,进一步核查疫情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4.疫情对施工项目生产经营的影响。本次审计从项目疫情前存在风险、疫情影响项目施工状态及延期情况、疫情对项目收入和资金的影响、因疫情影响项目增加成本及分包索赔情况、针对疫情采取的相关措施及成效分析、疫情对主要指标影响情况等6个方面对施工项目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境内外项目疫情防控形势差异显著,了解境内外项目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做法和落实情况,并分别针对境内外施工项目设计审计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5.疫情对项目复工复产的影响。本次审计从项目疫情前存在风险,现场实地抽查核实项目复工复产情况,重点关注未复工原因及发生的成本、收入情况,未复工对项目资金的影响,采取的相关措施等3个方面,发掘未及时复工复产原因及其采取措施与成效,总结典型做法弥补不足。

6.汇总分析疫情对公司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中建集团审计部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对各子企业2020年上半年至全年的主要经营指标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梳理出各子企业采取的有效保稳定、保增长、促经济的措施,并评价成效。

(三)组织审计实施

本次审计实施期间,疫情防控仍处于紧张态势。结合实际情况,中建集团审计部制定“一套标准、一个方案”,建立集团层面领导、境内外34家子企业共同实施、各子分公司审计机构全力执行的三级审计项目实施机制,协同全系统完成本次指令性审计计划。

第一阶段:组织各级审计机构按照审计方案开展本单位审计调研,并要求各级审计机构通过审计信息系统报送数据资料。通过提前在报送系统中设置数据逻辑要求,降低错误数据数量,提高数据真实性和可分析性。共有境内外34家子企业进行了线上数据报送,累计报送相关数据资料超过两万份。集团审计组根据报送数据筛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单位和项目,初步梳理应对疫情的典型经验,并进一步明确现场审计重点方向和内容。

第二阶段:开展现场审计,各子企业结合属地优势,在中建集团审计部统一指导部署下,开展现场审计。同时集团审计组充分应用各类线上工具,根据全国各省疫情确诊人数及子企业审计情况,梳理出12个重点城市:包括北京、成都、广州、杭州、合肥、南京、深圳、沈阳、天津、武汉、西安、郑州,并本着就近原则组建现场审计组,对其中18家四级机构及264个项目进行了现场抽查核实,确保审计实施顺利高效。在现场审计过程中,集团审计组通过定期线上汇报会议形式把控现场审计质量,现场审计组通过共享审计作业成果进一步提高审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阶段:整理信息数据,出具审计报告,并印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有效运用的通知》,总结本次审计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按照中建集团审计部发现问题整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结果运用,促进风险化解。

四、审计成果及运用

本次审计共出具主报告1份、分报告34份,审计报告内容先后被中建集团年中工作会、海外疫情防控、上市公司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以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汇报采纳。

(一)总结典型经验,梳理优秀案例

此次审计统计了中建集团在疫情期间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更注重发掘各单位典型经验,通过总结优秀做法和经验,探寻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应对疫情影响方式方法,及时促进风险化解,降低疫情对中建集团经营发展的影响。

经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建集团发挥业务优势,一是设计、建造防疫工程127项,其中应急医院118所、累计对外捐赠资金及物资XX万元,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央企“顶梁柱”作用;二是积极落实国资委做好房租减免的工作安排,全面落实租金减免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经营负担,累计减免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租金XX万元、缓收租金XX万元;三是积极争取惠企政策及税费优惠政策,经审计累计申请优惠贷款XX万元,累计减免税费XX万元、缓交XX万元。各单位有力克服疫情影响,抽取的18家单位及217个项目复工率100%,达产率98%,梳理31个省、市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等相关政策663项,累计化解风险或主动创效XX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子企业政策运用和风险化解,总结疫情期间优秀、可复制的经验案例,汇总完成了中建集团疫情防控“经济措施册、经济数据册”。将相应结果通报至下属子企业,并组织宣贯学习,层层督导落实,进一步推动政策充分落实和运用,及早应对和化解重大风险。

(二)发现典型问题,促进风险化解

审计工作更需要揭露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促进基础管理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进一步总结提炼,此次疫情影响审计发现:一是部分单位政策落实不到位,未及时争取落实税收、社保、租金、水电费等减免政策。二是部分项目政策运用不到位、风险化解措施不力,存在不知晓政策要求、未报送签证索赔或签证索赔资料逻辑混乱的情况。三是部分单位境外项目未复工较多,预计无法完成全年目标。四是个别施工项目资金流紧张,资金风险没有得到全面有效遏制。五是个别地产项目因疫情成本投入增加,成本净利润率降幅明显。

针对上述典型性问题,中建集团审计部发函通报情况,并提出审计建议:各单位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落实集团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加强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的参考和借鉴,建造项目深挖政策空间,投资地产项目紧盯回款及效益目标,全力化解疫情影响带来不利影响,確保全年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子企业根据审计结果建议,举一反三,加强政策落实,并明确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限。通过限期整改、定期督办,相关单位新获得政策补贴XX亿元,化解施工项目成本风险XX亿元,加快投资项目资金回收XX亿元。

五、审计经验与启示

(一)强化集团审计工作联动协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建集团审计部更加注重集团化运作,通过集团上下审计“一盘棋”,分级分层部署疫情影响审计工作;通过各地区基层审计人员高效准确地收集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建集团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体系优势,为降低疫情影响、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提供坚强保障;通过总部部门间联动、督促子企业部门间协作,推动各单位、各项目部利用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和减损创效的典型经验、优秀案例,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推动相关单位积极主动争取惠企政策,加大创效力度,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二)创新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

面对新冠疫情影响,传统线下审计方式受到了严重影响,增大了审计风险。此次审计持续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提前精准审计重点,减少线下审计资源投入,有效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同时,通过中建集团审计信息系统运用,横向与业务部门共享审计成果、纵向加强对子企业审计结果的统计分析,推动信息及时共享、结果有效共用、重大事项共同实施,共同推进重大政策措施有力落实。

(三)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时效

坚持边审边促、边审边改、边审边建,项目进展过半时即发布《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有效运用的通知》,将发现的一批政策享受及减损创效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整理下发,推动子企业即刻加强运用,补短板、强弱项,创新将审计结果运用贯穿审计全过程。同时,督促业务部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落实政策法规、加大创效力度、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六、结语

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中建集团作为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响应及时、措施到位、执行有力,疫情防控表现出色,生产经营逆势上扬,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2020年上半年集团共计建造防疫工程127项,其中应急医院118所。总建筑面积为200.43万平方米,建设3.36万个床位。系统内11家单位驰援武汉,完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创造“中国速度”,彰显央企担当。

本次疫情影响专项审计,主动查找问题、堵住漏洞,审计结果得到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在强化联动协作、有力促进政策经验落地的基础上,集团党组进一步重视日常疫情防控工作,明确疫情防控分工要求,集团总部独立设置疫情防控(员工健康)办公室,负责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协调管理,完善集团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责任意识,毫不松懈、慎终如始抓好防疫工作。通过专项审计调研的开展,确保党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切实落地,保障集团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审计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为集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贡献了审计力量。

(执笔: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年来,财务舞弊事件屡屡发生,为了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必然加大审计的力度。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人员需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对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审核,以便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关键词:审计 会计 审计方法

一、审计概念及与会计的关系辨析

(一)审计概念。所谓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见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重点在于审查和核实,并不是重复会计工作。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辨析。

1.从整体来看,会计和审计是相互独立的。审计和会计的关系非常密切,从时间上来看,是先有会计而后有审计。会计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经济信息的反映和输出,而审计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查,以验证和核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由此可知,会计与审计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2.从会计和审计的对象看,审计和会计具有兼容性。在审计发展的萌芽时期,审计对象仅是会计的一部分,此时会计包含审计。在审计发展的中期阶段,审计与会计的对象是相互交融而又不完全一致。而当代审计的对象包括一切会计资料,但会计资料仅是审计对象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唯一的。所以说,就审计与会计对象的历史演进来看,二者存在着兼容关系。会计是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去完成会计工作,而审计则运用会计方法去复核和审查会计工作,因而会计方法,是审计和会计共同的工具。

3.从审计和会计发挥的作用来看,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监督是对企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报表等过程逐笔的审核,监督其资金运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会计监督是主动的监督。审计工作,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审计监督是被动的监督。所以说审计监督是对企业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二、 我国审计方法体系的格局

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如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

(一)账项基础审计。在审计发展的早期(19世纪以前),企业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业务性质较为单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是为了满足财产所有者对会计核算进行独立检查的要求、促使经理或下属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心在资产负债表,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详细审计又称账项基础审计,由于早期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比较简单,注册会计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详细检查。这种审计方式是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的。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账表上的数字进行详细核实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上的错误。注册会计师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检查、核对、加总和重新计算。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注册会计师开始采用审计抽样技术,只是抽查数量很大,而且在抽查样本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从方法论的角度上讲,这种审计方法就是账项基础审计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19世纪末,会计和审计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重点转向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由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和交易事项内容日益复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量迅速增大,而需要的审计技术日益复杂,使得详细审计难以实施。在审计实践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逐渐发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对于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执行有效时,通常财务报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反之亦然。因此注册会计师开始将审计视角转向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

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强调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如果测试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那么内部控制就值得信赖,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审计只需抽取少量样本便可以得出审计结论;如果测试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无效,那么内部控制就不值得信赖,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审计需要视情况扩大审计范围,检查足够数量的样本,才能得出审计结论。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这也是审计方法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从方法论的角度,该种方法被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system-based audit approach)。

(三)风险导向审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经营风险日益增加,倒闭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现状必然要求注册会计师须从更高层次对企业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在考虑到企业面临风险的同时,分析企业经济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风险模型用下列方程式表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三、审计方法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将审计工作当作重复的会计工作。审计注重对会计资料的审查和核实,不是重复的会计工作。

二是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不恰当,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缺乏灵活变通,往往用统一的审计方法,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设计合理且运行有效,可采用抽查法,不必使用详查法,以免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而针对一些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且运行不好的被审计单位,依然采用抽查法,往往导致查不出问题,加大审计风险。

三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不够高。现代企业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财务检查等多项内容,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原有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同时需要丰富法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然而,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审计人员素质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四、改进建议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道德修养。前审计长李金华曾经指出,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财务报表存在舞弊的企业占了2/3。虽然近几年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很严峻。审计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一些传统的重复记账式的查账方法,还需要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统计学知识、法律知识等,才能保证面对复杂的审计环境做到游刃有余。

(二)强化审计独立性。审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严格保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使审计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三)抓住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要明确并深入分析企业的投资情况、资金的分配情况、经营状况、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等,弄清楚经营利益的归属划分、经营发展范围等问题,全面评估和鉴定企业的商标权、技术专利、经营信誉、所开发产品的所有权等无形财产。审计人员只有掌握了企业的整体情况,才能更好地部署审计工作。

(四)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审计部门要合理规划各项审计工作的时间、内容、人员等,将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防止企业篡改财务报表的信息等,以影响审计报告的公正性。

(五)运用电子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工具先后出现。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电子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以此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另外,要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支持下的审计工作。

五、结论

现代市场化经营的企业对审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审计方法也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记账。审计人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者,要努力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努力做好审计工作,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更新审计观念,完善审计工作流程,以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Z

参考文献:

1.韩明德.关于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7,(3).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胡志容.论审计环境与审计方法的演变[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院报,2009,(7).

4.雷英,吴建友.内容控制审计风险模型研究[J].审计研究,2011,(1).

5.陈艳华.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J].财政监督,2012,(2).

6.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7.布秀娟.审计方法制度与审计质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8.白文春.审计方法初探[J].科学管理,2010,(12).

9.申建英.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防范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7).

作者简介:

黄庆华,女,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治理。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4篇

一、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的特点

(一) 审计风险高, 审计工作量大

新三板市场主体大多是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 不少企业存在着组织架构、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核算规范以及财务和税务规划等问题。这样的企业出现会计舞弊、编制虚假财务信息、操纵利润、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会给审计人员带来很高的审计风险。为了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需要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 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开展审计活动, 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工作量的大幅增加。

(二) 审计关注度高, 审计难度大

对于拟进入新三板市场的企业来说, 企业的股东、治理层、管理层、员工、监管机构以及潜在投资者会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密切关注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工作。对于已进入新三板市场的企业而言, 由于入市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 发展波动性明显, 使得新三板市场变化多样, “转板”或退市现象频发, 所以入市企业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更加受到各方的关注。另外, 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是新兴领域的审计业务, 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系统的审计理论研究和成熟的审计实务方法, 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活动难度比较大。而且新三板市场的主体企业大多是高科技企业, 涉及高新技术领域, 专业化程度较高, 绝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对高新技术领域知识缺乏了解, 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审计难度。

二、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的重点

(一) 收入、成本的发生认定

新三板市场的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 企业主凌驾内部控制之上时有发生, 所以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企业收入和成本的真实性问题:关注企业是否存在通过开票人为调节收入的行为;关注企业收入确认时点的恰当性;关注企业收入确认方法的合规性;关注企业新业务、新产品收入的合理性;关注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关注企业成本核算过程的清晰性和准确性等。审计人员审计时必须对销售合同、出库单、提货单及发票等进行穿行测试, 测试收入发生的真实性;采用重新计算等审计程序测试生产成本系统的有效性。

(二) 存货的存在认定

注册会计师要高度重视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的存货项目, 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确定存货是否真实存在。监盘时一定要安排充足的审计人员实行现场监盘;观察企业人员盘点流程后, 必须做适当的抽点;因为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性质、存放地点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实施监盘程序时, 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实施同等效力的替代审计程序, 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避免草率确认存货的审计结果导致出现的重大审计问题。

(三) 无形资产的权利和计价认定

当前, 新三板市场的主体企业大多为高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多半是先拥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然后再建立企业以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因此无形资产在这类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和地位。审计人员需对无形资产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审查其所有权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检查无形性资产的取得是否真实, 重点关注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投资转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经过批准、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四)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新三板企业多为初创企业, 较常存在同业竞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比如企业控股股东在企业上市前往往经营与公司相同或者相似的业务;存在“公司个人不分”的问题, 即公司的资产、账户与个人的财产、账户有一定的混用;公司占用关联资金等现象。关联方交易容易被人为控制, 可能造成内幕交易、利润转移、税负回避等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关联方交易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定价公允性。关注关联方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理由;关注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关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等。

(五) 内部控制问题

新三板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应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评价的核心。通常来说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企业主要经营活动是否都有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比如交易授权控制、责任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独立稽查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一般情况下, 内部控制不仅要有制度, 更要去执行和监督, 且对控制的内容要及时记录, 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 否则作用有限。

三、提高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需要积极地参加业务培训, 认真学习新三板市场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了解新三板市场特征及企业的特点。审计人员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严格执行审计准则, 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需要善于利用外部专家和内部审计的工作, 通过借力的方式弥补自身素质的欠缺, 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在承接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业务时, 会计师事务所应树立风险意识,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慎选择审计客户。在执行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业务中, 会计师事务所应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指导、复核和监督, 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在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整个过程中, 会计师事务所应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消除或降低影响独立性的威胁, 加强与审计客户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

(三) 加大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证监会作为政府监管部门, 负责新三板市场的核准和监管。中国证券业协会和全国股转系统公司作为自律监管部门, 协助证监会监管新三板市场。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对于新三板市场主体违规披露行为实行的惩罚措施主要包括没收违法所得、警告、罚款等手段。相较于企业违规披露获得的利益, 惩罚力度相对较小, 企业违规成本过小, 不能有效地制止新三板市场主体的违规行为。所以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 加强对企业、证券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从而提高新三板市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有效提升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质量。

摘要:随着新三板市场的扩容, 会计师事务所关于新三板市场企业的审计面临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出现的新特点, 总结了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的重点内容, 并对提高新三板市场企业审计质量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新三板市场,审计重点,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阳美.新三板挂牌审计中的疑难问题及治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11) .

[2] 宋佳.新三板企业关联方交易舞弊及审计策略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7 (2) .

审计市场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政策跟踪审计成为国家审计越来越重要领域,国家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具备哪些突出优势,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及审计实践,从监督职责法定性、监督领域全面性、治理地位独立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政策跟踪审计的实务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国家审计;政策跟踪;优势

政策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总结30多年经验,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有效参与国家治理,发挥建设性作用,审计机关转型升级,完成国家法定职责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家政策的程序性、执行政策的效率性、实施政策的效果性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保障国家治理实现良治的新型审计方式。政策跟踪审计以保障实现政策目标为导向,既关注单项政策本身个体性特征及其效果,又重视区域甚至全国政策整体性效果;既关注政策执行不力的现象,又着重于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源;从政策执行过程及结果入手,找出政策执行的难点,突破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点,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影响政策目标因素,及时全面反馈政策决策者,实现政策最优化。下面从监督职责法定性、监督领域全面性、治理地位独立性等方面说明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所具有的突出优势:

1 《宪法》赋予了审计监督职责的法定性。《宪法》对审计机关的设立、体制以及审计监督权的行使都做了明确界定。是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基石,也是政策跟踪审计法定职责的源泉。

2 《审计法》等专门法律法规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监督的全面性,保障政策跟踪审计全覆盖。《审计法》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都对国家审计机关法定职责进行了明确,如《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七条:国家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履行审计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这将国家审计机关法定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扩展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机关同级人民政府规定职责的范围,审计监督具有全面性。

3 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立性地位,是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独特优势。

3.1 国家政策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特征明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只代表特定或多數阶层,不可能照顾到社会各方面的所有利益、难以反映出所有社会成员的意志,这是国家政策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大特点。政策制定注重科学性、民主性、程序性,政策执行注重时效性和适用性、不可随意的选择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注重考虑主客观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平与公正性评价是其生命线。国家政策的上述特点,自然要求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者、具体的政策监督机关,必须能够适应国家政策系列特征要求,把握权力运行基本规律、政策形式与内容等。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在经济监督和服务政府工作大局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也成为审计机关政策跟踪审计中的能力基础。国家审计机关具有综合性的专业化优势,审计机关对财政、金融、国有企业、资源环境、社会保障等不同行业的审计或调查,对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审计大数据处理,已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因此,审计机关能够及时向党委和政府系统提供真实、全面、完整的信息,便于党政机关进行正确、准确的判断,做出科学、高效、有质量的决策。

3.2 政策跟踪审计是国家在新时期、新常态下赋予审计机关的具体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提高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其执行政策跟踪审计具有法理依据。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定期组织开展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为进一步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2月8日,两办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更加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为保障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国家积极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努力最大程度减少审计机关在执行包括政策跟踪审计在内的审计业务过程中受地方利益相关者的干扰,充分保障审计的独立性。

自2015年6月起,国家审计署每月发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根据对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分析,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全国政策跟踪审计对于加速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重大政策目标初显成效。根据政策跟踪审计建议和意见以及审计过程发现的重要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整改,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制度顺利改革,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养老服务业、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政策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3,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2,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2,2.

[4]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2014,10,9.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10,23.

[6]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2015,12,8.

[7]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网站.

作者简介:

高永峰,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审计局财金科科长,历任企业科长、法制科科长,具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上一篇:审查制度下一篇: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