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0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探究

一、用真情实感进行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老师是学生第一位精神及心理的指导老师,所以,老师可以用真情实感来打动学生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所谓的情感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情感。(1)师生情感。思想品德老师应该与小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及其情绪的变化情况,除了保持与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外,更应该成为朋友关系。只有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学生才会喜欢老师讲的课,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学习也会变得积极乐观。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的课堂中,让学生愿意学习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掌握好人生的方向盘。(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孝顺父母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主动去与父母谈心,了解父母的生活,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对父母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的恩情。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在爱国思想为主题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教育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学生的道德情操主要包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尊重年长者,爱护年少者,孝顺家长,乐于助人等各方面。(2)用自身的道德情操感化学生。老师个人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思想品德老师也要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拥有优秀的道德情操,包括职业道德、行为举止、自身的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只有思想品德老师自身做好榜样,学生才会从心底佩服,愿意去跟老师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库的更新,只有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用真实的情感来打动学生,让学生自愿地去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老师要注意培养自身道德情操,给学生做好榜样和楷模,同时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逐步成长,走向成功的巅峰。

参考文献:

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编辑 王团兰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学生厌学的情况。课堂教学本应该是一种生态的、健康的模式,在这种背景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也由此引起了小学品德教师的思考,他们希望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现生态化。

关键词:论学品德 课堂教学 生态化 方案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新的教学观念不再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众多专家学者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态化的,即生动化的、生活化的,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在这种背景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普及,并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也因此被众多小学品德教师重视,希望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基于此,本文浅论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以期抛砖引玉,使更多同仁投入到这一研究中,促进小学品德学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

二、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

生态课堂的追求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情、有效和有趣,通俗地说,就是要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和有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要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就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情景、播放视频等教学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以小学五年级品德课程中《我生长在中国》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中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书写汉字、说普通话、舞龙等民俗表演。其次,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殊的情景,比如几个不同国家的同学围聚在一起讨论各自成长中的见闻。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生长在中国的特殊性和优越性。

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生长在中国与生长在外国的区别,再加上之前视频的播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长在中国的优越性。这些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探讨兴趣,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此时,因为兴趣以及讨论中形成的活跃气氛,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活跃,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三、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

生态课堂不仅要追求趣味,还要求实现自主与合作学习,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因此,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活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活跃。以六年级《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就让众多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四年级《我的家长在变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观察我们家长在十年中变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

在这些活动中,灵活地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都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

四、 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要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就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绩不同。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共同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给予学生真切的关爱,不歧视差生,也不优待优生。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状况,要尽量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课后辅导,给予其安慰,消除他们的挫败感,给予他们关爱,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总之,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就要尽量重视学生的个体,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

五、 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苏教版的小学品德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教材中儿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传统的“小明”“小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真实。

另外,教师应该多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举例,尽量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教师还应该多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无疑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实践教学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实践教学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使课堂始终维持活跃的气氛,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极大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五年级《到外面走一走》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外面世界的不同,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社会中的各种因素。

六、结语

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就是要以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基础,实现生态课堂的追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到有趣,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将传统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富.践行生活化教育,打造品德生态课堂——小学品德课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资料,2013(27).

[2]郑梅先.浅谈思想品德课的生态课堂教学[J].天津教学,2007(12).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 要: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人生中道德培育的基础,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小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我国西藏的边远农牧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仅有着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崇高使命。因此,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摆在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深刻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西藏农牧区

一、西藏农牧区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首先,西藏农牧区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许多乡镇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无法适应新课标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其次,教学设施匮乏,教辅资料陈旧落后,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再次,西藏农牧区教师缺少关于新课标教程的培训,传统的教学理论已不再适用于新课标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其次,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书中一些思想观点已有些陈旧,不符合西藏地区的现实发展状况,家庭及社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注不够。再次,西藏地区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汉语言教学为主,藏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与藏族传统习惯及信仰相距甚远。

二、改善西藏农牧区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1.加大藏区教学资源投入力度

第一,针对西藏农牧区教学能力有限的现状,建立并完善模范教师“送教下乡”帮扶制度。农牧地区生存环境恶劣,优秀的尤其是适应小学课程改革的模范教师缺乏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难题是不切实际的,但为了农牧区的孩子们接受规范的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乡镇小学健康、平稳地发展下去,建议建立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县城优秀模范教师对点帮扶乡镇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交流机制,让乡镇小学教师在浓厚的课改氛围中迅速成长起来,在乡镇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在全县范围内挑选课改优秀模范教师组成“课改讲师团”进行巡回讲座,实现“送教下乡”,打通乡镇小学教师与“新课改”的沟通桥梁,让乡镇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及时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经验;第二,加大对乡镇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常下基层调研,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问题研讨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召开研讨会的时候应更多邀请基层教师参加,以更直接的方式提高基层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基层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第三、加大乡镇小学內部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基层教师教学环境、丰富教辅资料,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第四、提高基层教师薪资水平,改善基层教师生活环境,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扎根西南边陲,投身教育事业。

2.发展面向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学生对世界的了解首先是从其接触的日常生活开始的,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人和事的思考,在其思想中形成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标准,从而形成自我对道德、情感的认识以及自觉地履行道德行为。在某种环境下,人们可以脱离社会生活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学习道德伦理。道德是人类通过几千年的总结形成的生活规范和原则,学习社会道德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因此,以现实生活为教学场景构建的生活大课堂,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场所。我们要针对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各种事情随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小学生的一举一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勤劳、勇敢、诚信、礼貌等优秀品格,以及自信、热情、开朗的性格,为他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社会与家庭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成果要靠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实践来展现,家庭教育是小孩人格长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熏陶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家庭中善良、诚实、进取等优秀品质对子女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3.双语教学与藏族传统相结合

双语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西藏自治区人口以藏族为主,在农牧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语言是藏语文,一味的汉语教学脱离了藏族学生的生活实际,藏族传统的道德品质被遗失,我认为双语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有以下好处: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西藏农牧区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牧家庭,接受汉语文教学的机会较少,在生活日常中习惯于用藏语文表达感情,与他人交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当教师完全用汉语进行教学时,藏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用藏语对理解有困难的部分进行补充解释,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双语水平。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藏语,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是藏族文化的积淀。思想品德课上使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继承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更能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尊重藏族文化传统。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藏族人民普遍信奉佛教,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尊重人们信教自由,况且藏传佛教中有很多叫人行善,虔诚面对世间万物的思想与思想道德课程的内容并不违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面对传统思想最佳的态度。

总之,西藏农牧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中心。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迅速融入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是每一个藏区小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戚伟.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初探.《考试周刊》 .2012年86期.

[2]罗梅.小议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2013年31期 .

[3]杨长波.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探究.《漫迷·素质教育》 .2011年12期.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课程 体验式教学

1.概述

所谓思想品德,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当遇到某种事发状况时,在思想指导之下,其品德中所稳定体现出的某些思想倾向、行为习惯、心理反应等等。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并非单指某一方面,而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包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思想品德表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受不同的经历影响,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要的思想品德形成时期,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成年乃至一生中的世界观、人生观。

近年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突破了传统的“填鴨式”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等引入课堂,在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接触到思想品德课中老师所要传达的知识、思想。如今,体验式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教学方法而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已成为中小学课堂中十分常见的授课方式,同样,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之中,并收到了颇为理想的效果。

2.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就当前的教育环境而言,在小学课堂中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授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改革需要体验式教学引入思品课堂

课程改革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传播之下提出的授课方式的转变,其需要更为新颖、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包括了自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课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环节。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课堂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摒弃旧有的单纯传授式教学方法,转而成为学生体验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带动学生更多的去体会课堂中所接触到的知识,通过亲身的感悟去进行认知和总结,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真正起到内化的作用。而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正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亲身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加入预设情景,不断体会与反思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吻合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因此也是新课改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2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自古以来,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为我国教育领域长期沿用,然而发展至今,讲授式教学也体现出了其明显的缺陷——课堂相对呆板,气氛不活跃,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此,必须提出更为新颖的教学理念方能克服上述缺陷,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带动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某种思想进行情景编排,并自编自演地参加到情景表演之中,通过主动地参与,学生有更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之中,并对于自己演练的情景形成颇为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包括情景演练、视频观看、社会调查等多种课堂形式,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方式开展思想品德的学习。显然,相比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体验式课堂更富于趣味性,且其内容丰富,易于学生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改革收效显著。

3.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应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之中,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情景、引发体验,融入情景以及超越情景几个主要环节。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通常要提前进行课堂情景设计,如拍摄相关视频短片、录制音频采访、编写情景剧等,这些环节中,往往包括了课堂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开始上课后,组织学生对音频、视频进行收听观看,或根据老师的“剧本”分配角色进行试演,即开始对课堂进行体验。

以“助人为乐”主题课程为例,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节选“当代雷锋”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视频,或者选取历年“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的动人事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并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中人物乐于帮助他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助人者的乐于奉献精神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在完成情景设置之后,教师当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即亲自参加到相关的情景之中,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识,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排练“尊老爱幼”主题话剧,通过公交车给老年人让座、向失学儿童捐款等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尊敬老人、帮助幼小的思想。通过情景剧的排练,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弘扬了社会公德意识。

课堂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从情景中走出来,超越情景地对所体验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悟积极的表达出来。如“为什么要做到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的过程中我们乐在何处”,“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等等。超越情景环节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升华环节,学生通过该环节中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过程,实现了思想品德的进步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课堂的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长了学习能力,并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之中逐步实现了自我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建荣.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5期

[2]邓绍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的有效实施[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年06期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充分利用教材, 灵活把握课堂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末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 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新课程也倡导:教师是在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留出了大量空间, 教师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 更能有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例如, 二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生活》中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将四课内容结合在一起。单元开始,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观察一组组秋天的图片, 激发起学生对秋天的向往与喜爱之情;然后,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田野, 寻找秋天的足迹, 感受秋天的喜悦与美丽;最后, 师生回到课堂, 交流在活动中的发现与收获, 一起分享快乐。由于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 因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育则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我们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 抓住学生特点,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将教材放在一边, 教材为课堂指明了方向, 教者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打造一个活的、真的、动的、用的开放性课堂。

二、设计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 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要跨越这思想和行为中的小小鸿沟还需要广大教者设计适当的实践活动, 把课堂活动化、实际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类型, 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 展示自己的成果, 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例如, 《看我多精神》一课, 就是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 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教师采用了欣赏、讲授与练习结合的活动形式, 从欣赏导入, 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国旗护卫战士升国旗时的飒爽英姿的图片, 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解放军叔叔怎样苦练站功的:他们为了练好站姿, 就贴着墙根站;为了站得纹丝不动, 头顶砖头;为了使腰身挺直, 他们在身上绑上十字架;有的叔叔发现自己脖子有点歪向一边, 就在衣领上别了一个大头针, 脖子稍一歪, 针尖就扎脖子一下, 这样才有了他们的“站如松”。听了介绍后, 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体会, 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坐、立、走姿势的训练, 在活动中, 认识得到强化与深入。

三、生活体验是根本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 我们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实践, 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真正获得教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儿童的生活是一个充满活力, 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的生命阶段, 此时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与特点, 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发展的价值。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这些生活体验作为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帮助他们将生活经验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迁移、提高和升华, 使孩子们的生活更具有质量, 更具有光彩。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生活的价值, 必须凸显生活的气息, 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 努力营造生活化课堂, 让品德与生活培养回归现实生活。例如《春天在哪里》一课, 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 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 探究春天自然界的变化, 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 但春天的到来不是某一时刻完成, 也不是在课堂上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之内选取生活的点,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景, 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 从细小的地方去发现春天, 如可以举办春天信息展示台, 启发学生把平时发现的、感受到的春天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如绘画、文字描写、手工制作等) 表现出来, 放在春天信息展示台上, 让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在生活实践、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情趣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 同时, 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思想道水平。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改革开放的事业千千万, 样样都在期待着他们去干。育人先育穗,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是广大同行的责任所在。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尚有许多拓展的空间, 我们广大教育者要不断探索, 不懈努力, 打破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的现状, 为小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发展创造出更有指导性的价值。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 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 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所以, 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存在理念不明、体验不深、流程不畅等弊端。为此, 必须把握课程特点, 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优化, 以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上一篇:美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