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

2023-09-08

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南华罗武庄中心学校 程晓杰

一、 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

7、

14、

21、

28、

35、

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

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

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1)学生小组活动。 (2)学生小组汇报:

①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②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 (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 内容:如:二七( ) ( )七三十五

七七( ) ( )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 生:3×7=21 7×3=21 (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

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4)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 [课中操]

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 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 (1)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 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 (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3) 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课件结构】

1.画面

三个六边形

2.画面

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3.动画

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 4.画面 7的乘法口诀 5.动画 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 6.动画 算式翻板

7.交互 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7的表内乘法 8.动画 《咏柳》动画配乐欣赏

五、整合点诊断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

1、整合点的确定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2、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45句)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本人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

3、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

Authorware程序片段

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数组(预先存入7句口诀),利用帧对应的数组找出相应的口诀。

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1~7)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

程序流程:

本段程序一共出10道随机题(7以内表内乘法),有成绩反馈和错题记录功能。

七、运行环境

计算机教室环境,两人一机,教学软件分课件与学件。其中学件中只包含本整合点的三个模块。

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2. 作品类型:东方式不规则插花、单面观 3. 作品风格:高雅、洁净 4. 成品展示:如下图 5. 设计说明

(1) 花材的选择

线状花材:蝴蝶兰(干花)、巴西铁叶子、福建茶小枝、美人蕉花枝

团状花材: 加拿利海枣果实(用细铁丝穿入而成)、蓬莱松

(2) 主花为高立的蝴蝶兰,淡红色,其他为陪衬材料。遵循东方式不拘一格的创作理念,营造出植物自然生长的状态,并使花材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刚柔并进。在色彩上,红色也为焦点色,绿色、橙色与焦点色和谐搭配,突显蝴蝶兰的红与高贵。

(3) 作品上部是一枝独秀的兰代表孤芳自赏的君子气节。作品下部是丛生的蓬莱松,茂密而浓郁,并有累小果点缀其中,增添了一份生机和野趣。象征着满腔才华的君子们并不到处吹耀而是静觅知音。线条优美的巴西铁以它潇洒而不矫揉造作的风格成为作品的亮点之一。还有挺直而又形状奇特的美人蕉,以它深红丰富整体色彩,以它的奇特暗喻桀骜不驯、独树一帜的性格。花材的高低、疏密、大小、色彩各不相同,使素材之间形成对比,各自突出,进而让插花的整体构图显得生动活泼。同时,线状花材的“刚”和团状花材的“柔”互相辉映,使造型更加优美完整,内容更集中。

(4) 原生态竹筒、高洁的兰花、丛生的黄果野草,真是“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青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山石盆景的造型,大致分成独立式、偏重式、开合式、散置式和重叠式五种。盆景制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盆 盆景很讲究盆和架的衬托。盆,一般有紫砂盆、磁盘、大理石盘、钟乳“云盘”、水磨石盘等。山石盆景常用的浅盘多为长方形或腰圆形,下有四个底脚,盘沿向外凸出而多棱,以增强装饰性,白色或浅蓝色,能显示出水面。目前市场上的白色硬质塑料浅盘和白水泥磨石盘出售,价格便宜,也可选用。至于陈设盆的几架,可就地取材,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几架。

(二)盆内布局 山石盆景是高度概括的加工艺术品,必须精心组合,仔细推敲,合理布局,因此在组合造型时,要遵循几个原则。

1、源于自然,创造意境。

2、主次分明,相互顾盼。

3、层次清晰,对比烘托。

4、虚实相宜,似隐似现。

5、富于变化,统一协调。

(三)石料加工

1、锯截:根据已绘的图样,确定主体位置和大小尺寸。然后用小锯慢慢据平底部。接着选定纹理清晰,洞穴多的一面为正面,根据设想的效果进行加工。松石可用钢锯锯截,硬石则需用电动金钢砂锯片锯截。

2、雕琢:雕琢必须先从大处着眼,用锤子、凿子等工具琢出山峰的大体轮廓,然后进行精细加工。切记:加工时尽量保持上水石的自然美态。

3、胶合:胶合能起到尽善完美的作用。它的要点: ①几块石料的石质、纹理、颜色及气势都要相仿。 ②为了不影响石峰的吸水,应横向迭拼,不可上下拼接。

(四)小景点缀 小景点缀是为了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它的方法有:

1、上苔方法是:将荫棚、或温室中花盆外壁上生长的青苔,用刀刮下,轻轻搓碎,然后用毛刷蘸碎苔点种于山峰的缝穴内,接着置于阴处并经常喷水,青苔很快就能布满石峰。

2、栽树方法是:以“丈山尺树”要求,选择合适的树种,并按照大自然的生长规律种植。石缝间宜植根系裸露、树千弯曲、树姿玲珑的树种,且枝细、叶小、根浅的植物。大型盆景可种小型五针松、罗汉松、虎刺梅等。中小型盆景常以景天科的一些细叶常绿草本来代替树木。

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4G网络的普遍覆盖,学生中智能手机、iPad等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高职院校课堂信息化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有替代传统教学的趋势。但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综合能力,提出因材施教,课堂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信息化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稳步提高大专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教学效率

一、 引言

不管是信息化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其根本目的都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目标有计划地转变教学结构,合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顺畅,提高学习效率。

在两年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教授过智能楼宇专业《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控制项目设计与管理》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均采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lecworks2013电气制图》。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授过程中遇到过各种不同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实践中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合理应用。

二、 高职学生课堂现况分析

高职课堂上连续90分钟的课程,时间长,学生耐心有限。在教授智能楼宇专业的课程时采用“NERC”——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National ELearning Resource Center)。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足、自学能力及自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导致学生虽然有预习、复习,却流于形式而缺少思考,没有真正聆听学习,出现使用“NERC”平台频率低及效率低的双低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很难提升教学效果。最后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课堂灌输的手段。“NERC”平台也只有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定时学习,但大部分同学置之不理。

与此同时,4G手机成为学生接触网络媒体的主要介质。考虑到学生使用手机比较频繁,在此后电气自动化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手机APP “蓝墨云班课”进行课堂教学。

三、 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教案,更重要的是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剧本,设计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的课堂创新学习形式。学生在课堂授课之前,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课堂知识。而课堂上,教师能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指导学生,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自主学习”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學习,课前的教学资源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在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教学方式的重心从课堂讲课转变为课前教师设计,课堂上教师组织、帮助与指导,课后学生总结巩固。课程采用“蓝墨云班课”,可以给每个过程设置1~5的分值,100分的平时分由出勤、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答疑/讨论、作业/小组任务等活动以及预习、复习单元分数综合组成。每个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平时成绩,也能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基础上互评其他学生的作业。

学生在手机上有课程的学习资源,包括PPT、视频等,通过“蓝墨云班课”给同学下达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步骤学习和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前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预习,课上结合实际操作答疑解惑,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教学资源也可以反复看,学习时间机动灵活。课堂中“答疑/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想象;“头脑风暴”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积极创新;“投票/问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人灌”走向“电灌”,而是更丰富学习体验、认知提升和学习的过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具备“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实际能力。课堂教学中把传统教学的对白配上精彩的各种多媒体材料,图文并茂,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交互式情境教学、实际项目工程的实施、公司情境的模拟都需要教师有更好的专业知识素养。

比如《电气控制项目设计与管理》这门课,主要是对软件使用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各种电气软件有所了解,精通电气元器件的选型,对电气厂家、电缆厂家、各种PLC型号、各类变频器等都有所了解。在这些基础之上,筛选课程资源,以PPT、Flash、3D动画、模拟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形象了解所学的内容。

信息化教学最具有创新性的部分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扮演了导演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手段等巧妙地融合到课堂设计中去。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能将知识建构、情感激励、教学控制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情境创设统一协调,浑然一体,从而有力支撑着信息化教学过程。

五、 总结

当前,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碰撞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进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材施教,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 张静.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2] 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现代教育技术[J].2013(3).

[3] 王卫军.信息化教学能力挑战信息化社会的教师.现代远距离教育[J].2012(2).

作者简介:唐咏,刘书凯,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高中物理学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QQ、微信等已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和学习的一部分,微课这种新的教学资源正改变着传统课堂。“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出现,对移动学习时代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那么微课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反映微课程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制成微课)。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加工、修改和重组,使教学内容精简、完整,教学目标聚集单一,教学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方式表达。

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而对其进行微处理。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教学过程。分别是:一揭题设问,激趣导入;二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引发思考。

2、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表现形式,优劣性直接决定微课质量。目前微课视频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及混合式微课。

微课作为在线教学视频,需要满足在线学习者为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体验。尤其现今信息时代,数字化教育资源已颇为丰富,要提高微课的应用程度,必须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提高重视可用性设计的意识。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模式,是一种颠倒化课堂模式,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空间,将知识传授扩展延伸到课堂外,提倡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有效吸收新知识,同时课堂内着重对知识加以内化,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沟通。翻转课堂对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知识学习加以转换或调换,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课前设计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首要步骤就是课前设计,通过课前设计,着重对学生物理学习自主性加以调动,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提高,增强翻转课堂的有效性。

(2)课堂设计

翻转课堂的设计环节是在课前设计的前提基础上,对学生课前学习进一步深化及巩固,从而将学生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意识。 (3)习题及作业设计

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较易陷入的教学误区之一就是开展题海战术,忽视物理概念的传授、物理过程的体验,导致学生盲目做题,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借助翻转课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相关习题及作业,根据学生具体学习能力差异,把作业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既能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宽松的习题及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不再过度注重解题数量,而是更重视解题质量及过程,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注意要点 (1)教师要着重加强自身素质能力提高

翻转课堂涉及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要对教材做到整体掌握,在制作视频等资料时,既注重形象直观,又进行有深度的提炼加工,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要点。

(2)注重全体学生有效参与

翻转课堂注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强调学生开展有效的自学。而在学生自学环节,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容易出现知识学习及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参与积极性上更高,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积极性则有所不足的现象,对此,教师要加以重视,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环节,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翻转课堂中。

(3)后置作业的布置要适度得当

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 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 特别是超媒体技术, 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 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 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 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 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 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环境虚拟化。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 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等等。

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管理教学 (CMI) 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2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主体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构成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 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 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客体) ;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 正所谓教学相长。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如附表所示, 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

3 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说,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 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很多, 像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 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等, 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 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 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 反复实践、反思、总结, 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出高水平的信息化教案, 不仅是技术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体现和渗透。

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展示的中、美老师分别制作的同名课件《影子》, 给笔者印象很深。由中国某师大附小老师制作的《影子》曾获全国“金海航”杯多媒体大奖赛二等奖。它采用office软件, 以动画的形式, 配以欢快的音乐、学生的朗读, 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内容——人与影子的关系展示出来。其目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而美国教师的《影子》课件就很简单, 只有一天中影子变化的动画设计、影子变化的测量数据、影子的照片、有关影子的知识等内容, 其界面也很简单。它给学生们留下了极大的思考余地, 甚至使学生们立刻产生了一种愿望:到太阳上去, 看自己的影子。《影子》的较量, 关键不是技术, 就在于开发思想。如果从开发平台、制作技术方面讲, 与国外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国内课件多是再现书本知识的呈现式学习, 学生足不出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色彩了解许多课文的知识。虽然课堂容量大, 精美的界面能吸引学生, 但学生仍然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走进信息化时代, 观念要改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校校通”已初见成效, 学习资源库正发挥着其庞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 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 要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 更新教育观念, 并且懂得如何利用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 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摘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我国教育者的重大使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新旧教学模式有何区别, 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德亮, 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5) .

[2] 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2) .

[3]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8) .

上一篇:素质拓展下一篇: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