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本科论文范文

2023-03-22

成人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学界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资、教学、管理、经费等微观静态层面的制约因素描述上,而从宏观动态视域的关照还不够,尤其是缺乏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困境探索的深度和广度。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科学认识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过程中“实然与时限的新建期”、“矛盾与共生的高等教育要素”以及“释放与跃迁的大学职能”三个方面的现实困惑,期望能为这类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理路。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高等教育要素 大学职能

反观近十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具体办学实践,虽然在合并、升格、调整、更名等形变现象的背后,都隐含着它们对本校长远发展的价值与理念的追求,但这类院校的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不足,缺乏内涵发展式的理念,社会认知度较低,现实中它们盲从趋同、追赶发展、忽略特色,似乎还没有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确立自身的真正坐标和方位。显然,这类院校要转型跃迁就必须要走出自身“新建期”以及高等教育要素与职能发挥的困惑。可见,科学而客观地认识这些问题对破解新建本科院校各类困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然与时限: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期”困惑

1 “新建期”是这类院校发展的一种实然存在状态

对于如何判断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标准,学界广泛认同的是以1999年为时间界分,将此后伴随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体制变革所设置的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科院校合并或独立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统称为新建本科院校。显然,这种解释不仅明确了新建本科院校的起始时间、缘由及基础,同时也为新建本科院校在今后的本科办学历程中深深地打上了“新建”的烙印。其实,任何一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和周期,更何况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反,它在“新建期”的状态与调适很有可能成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石。尽管社会普遍认为扩招成为新建本科院校产生的“导火线”,但这类院校的设置却是同整个国家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教育改革与资源整合紧密相关。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看作是高校扩招的副产品,更不能认为这类院校是所谓“高等教育大跃进”的衍生物。虽说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事于本科教育的“新生事物”,也是产生于高等教育历史长河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如果仅从时间上来判定其“新”与“旧”的界限,未免有失偏颇。比如,有些原来建校基础较好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及学科的优势,几年就拿下来硕士点,将来即使是申请博士授予权也并非天方夜谭,一些院校的发展势头甚至远远超过了老牌本科院校,这样如果还以成立时间长短来判定是否“新建”就有点贻笑大方了。有学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要真正实现转型,必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共性层面的转型,即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从专科办学层次向本科办学层次的转型发展;另一个是个性层面的转型,即学校在实施共性层面转型的过程中,基于办学定位,进行独具特色的相关转型。实际上,这是对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的基本指向,同时也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是否仍属“新建”判断标准的一种全新回应。由此看来,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远不止于本科教育时间的“新”,更应该从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加以界定“新型”与否。

实际上,这类院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步入本科院校行列。因为它们除了具有老牌本科院校的特点外,还有区别于其的特殊规定性。正是这种特殊规定性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期”的“应然存在”。具体来看,这涉及新建本科院校的以下特性和任务:一是大众性。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产物,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本科教育需求,但无论是现实中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或是先天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基因缺陷”,要满足这种需求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二是应用性。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老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差异,或日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应该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定型,更没有先例可循,这对于刚刚合并或升格不久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经历一个摸索的阶段。三是地方性。尽管新建本科院校的建校基础一般都来自当地的一些专科学校,他们或多或少都与当地政府或社会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些学校有的是属行业垂直管理,它们多是服务本行业或是特定的系统,这些学校合并组建或升格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后,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投资,生源也来自于地方,学生就业也要面向地方,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彻底打破体制机制约束,与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进行良性互动,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并获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必将是一个长期的付出艰辛和努力的过程;四是过渡性。事实上,新建本科院校要从内涵上升本,寻求内涵转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量的渐进和质的跃进过程。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新建期”必将长期蕴含其中。

新建本科院校这种“新建期”的存在远不止其特殊规定性的要求,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导是现实之需。首先,从世界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力平台,因此,进一步明确“新建期”阶段的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的相应义务和责任,必然有助于落实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战略地位。具体来看,由于我国地级以下的城市以及农村人才聚集尚处薄弱环节,而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设置在次中心城市,它们的出现无疑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与基层经济社会接触的最密切层次,这不仅优化了高等教育的布局,更重要的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可以预见的是,尽管新建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过程中找到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动力,但是它们要真正发挥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城镇和农村进程中的作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需要磨合的“新建期”是必然存在的。其次,“新建期”的确立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成长规律和发展态势。尽管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呈现“增长极姿态”,还不能称之为高等教育的真正“增长极”。因为这与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特殊性紧密相关: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专科教育的母体合并生成或独立升格,它在教育模式上必然要经历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新旧转变,而这种融合的过程却伴随着思想的碰撞、资源的整合以及体制的变迁而极易变得日趋复杂且难以把握。换言之,“新建期”的确立,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由高等教育的增长点向增长极转变的过渡特征所决定的,这对于保证新建本科院校在动态平衡中实现顺利转型至关重要。最后,“新建期”的确立有助于国家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宏观调适。新建本科院校该走怎样的路?该如何发展?不仅仅是这类院校自身的关注点,同样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

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估,正是促进这类院校扩招后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正由于对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期”的评估,引发了对本科教育分类的思考和探索。实际上,本科教育分类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则为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评估指标体系提供了实践素材,尤其是“新建期”的确立,其作用不仅在于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和质量要求,也利于国家对这类院校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

2 “新建时限”是这类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考虑

作为任何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都希望尽快能脱离“新建”二字,因为“新建”就意味着自身实力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差距。那么,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期”应该是多久?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共识。有一些学者认为,“经过一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后,就不再被视为新建本科院校”。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将新建本科院校置于高等教育的动态发展阶段,但其忽视了新建本科院校产生是“高等教育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不利于研究这类院校在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如果从历史的动态角度看,不可能再过50年、80年它们还属新建本科院校行列。因此,笔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新建期”界限,如果以时间来界分,大致为15-20年。其一,这个年限可经历3个左右的教育评估周期,为新建本科院校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提供了稳固的积淀期。对新建本科院校达到办学标准并形成初步的办学特色,以及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具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其二,对几乎所有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合格性”和“特色性”是发展的两个必经阶段,3个左右的教育评估周期基本能满足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及层次要求;其三,从学校属性和人才培养类型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属于典型的“教学型、应用型”范畴,也就是说这类院校要找到与重点大学以及一般高职院校不同的发展战略,并稳步提升办学层次。总的来看,这个时间跨度为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和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向探索预留了相对充足的空间,并且符合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分类分层的总体构想。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所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期”都是这个固定的时限,由于办学时间长短不一、资源的不平衡性以及新的本科因素运行的不确定性的存在,“新建期”持续波动情况不可避免。

二、矛盾与共生: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要素”困惑

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要素决定了系统的性质。一般而言,在社会系统中,观念的变化决定着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当前我国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理念,其基本要领在于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系统,高等教育系统理应具备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并用来指导高等教育基本要素的协调发展(这里主要指代学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四个要素,即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而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完全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高等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无法有机统一:重数量、轻质量:重追赶、轻特色;重投入、轻效益等等。一种高等教育外延式的发展理念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运行。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变迁路径来看,它们的成长与发展正经历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高等敦育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这一行为的直接目标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以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可想而知,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一场轰轰烈烈的“扩张运动”必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事实上,在短时间内,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扩大了,教师增加了,但负效应也同时显现。已有资源无法承载由于规模扩大所引发的各项需求,教室仪器不够、经费短缺、图书不足、办学空间狭小等等。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在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之初,却又产生了与自身办学条件、甚至是与办学目标、办学类型严重不适应的新的矛盾。为此,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文逐渐走上了“求高、求大、求全”的发展模式,从要素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发展行为的实质是把结构要素与规模要素“强行匹配”。那么,这到底能不能使新建本科发展产生规模效益或者结构效益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简单来说,规模效益是指以一定规模的投入获得最大规模的产出,而且只有规模结构合理,才能获取较好的效益。结构效益则指大学的构成形态所产生的效益。一所大学的结构涉及到大学的办学层次、办学形式、运作方式以及学科专业布局等等。可见,大学的结构既具有多样性,又体现复杂性。一般而言,大学的结构决定着大学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大学结构直接反映了社会的需求结构。

显而易见,优化大学结构对于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最初都是单纯地追求“规模效益论”,认为学校只要规模不断扩大,就能获取更多的经费,学校层次类型就会自然提升,进而不断增强办学效益。的确,这在大众化教育的初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带有一定的“政策痕迹”,其各项结构也必然带有明显的“政策作用”。比如,学校合并组建后,为使专业结构能够发挥整体优势,对相同或相近专业进行整合,但这是否就可认为是优化结构,就一定能够带来结构效益呢?当然不是,因为原来专利,学校的某些々业可能带有很强的行业属性,甚至已经是国家的特色(建设)专业,它们既有一套成熟专业设置的思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又有着稳定的社会需求。在学校合并后,尽管统一按照本科教育的要求来重置或整合专业,但是如果专业与专业之问、专业与行业之间以及专业与社会之间“磨合”不畅的话,很可能发挥不了专业结构预期的效益,甚至不如以前专业结构设置所带来的效益。扫描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思路,绝大多数都是在强调“改老”、“扶新”,盲从追赶,简单模仿,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校间专业结构的同质化倾向。试想,如果以这种所谓的结构要素来“消化”现有规模要素或“托动”新的规模要素,那高等教育的另一种要素——质量要素及其质量效益又如何更好体现?

众所周知,办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逻辑起点与归宿。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主要指自身能满足个人、群体以及社会的需求程度。质量要素可以视为高等教育基本要素中的中介要素,因为质量不仅是效益产生的重要基石,还是规模和结构的最终归属,而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仅是质量效益在具体层面的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舰模的扩展与结构的变化并不总是合拍,这也成为大众化过程必然带来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论虽如此,但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却在规模持续扩张后,表面上急速改善办学条

件,实际上它们对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未来适龄人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程度的把握、对教学思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打造学校特色以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认识等,这些事关质量问题的核心要素却仍处在模糊或摸索的阶段,那种仅仅寄希望政府政策的干预(如短期内的加大经费投入等),而忽视尊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超常规发展方式(如盲目增加专业来改变专业结构、突出发展研究生教育来提升层次结构或是异地增设校区来改变布局结构等),显然有违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根本无从挖掘质量效益而言。

正如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新建期”那样,这类院校的“要素”困境同样存在特殊性:它们不仅要着眼于一般高等教育规律中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要素的协调发展,其现实生存与发展生态决定它们更需要在规模扩张、保证质量、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以及适应性增强的五个递进关系中寻求破解“要素”困境的良方。

三、释放与跃迁: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职能”困惑

尽管学术界对大学职能的表述众说纷纭,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被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也就是说·无论哪所大学由于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开展的任何活动都是大学职能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必要途径。从大学属性来看,人才培养应该是大学的基本职能,这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缘由;而科学研究是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以及提高社会竞争力的根本法宝;社会服务则是前两种职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大学目标的最终归属。可以看出,大学的职能不仅反映了大学的基本属性,也体现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状态。反言之,如果一所大学出现运行状况,即说明其存在职能发挥的障碍。新建本科院校的职能“困境”不仅表现在大学基本职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更突出地体现在职能间的内在关系是否能保持逻辑统一。

尽管教学与科研是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项大学基础职能的最重要途径,按照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它们之间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一方面,教学与科研是两个互动的体系范畴,教师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才能孕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因为它们各自的对象、范围均有所不同。毋庸置疑,任何一所高校都试图通过教学和科研的手段来发挥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职能。具体到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社会需求以及生源特征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是研究型大学,更不可能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且随着新建本科院校规模的急遽扩张,如何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上寻求突破口,并迅速在质量上达到本科教育标准,应该成为这类院校至少在“新建期”摆脱外延发展并向内涵转型的最重要诉求。沿袭这个思路,新建本科院校在组建初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以教学为中心,尽快在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从而以质量来占领更广阔的生源市场。事实上,欲求通过教学质量手段来助推人才培养职能的实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在新建本科院校体现得尤为明显:它们的生源基础不够扎实,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经费短缺……,显然,这里每一种制约因素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予以扭转,新建本科院校还要花大力气去熟悉和适应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同时考虑到社会需求,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又不能放弃办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且还不能与本科的专业及教学方式重叠。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单只本科教育教学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树立了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比如,突击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盲目拓展学科、急速申报新专业、积极争取各种项口等等,确实,这在短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正如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同时且有效兼顾教学、科研一样,年轻的新建本科院校更难以在短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将教学和科研视为“两个并重的中心”。换言之,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内涵及关系都有差异,同一类高校也可能因为不同发展阶段职能也不尽相同。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正如上述新建本科院校不仅面临艰巨的本科教学任务,而且对刚升格的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校还谈不上具备科研基础,因为组建前的“原班人马”往往在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素养上还不能达到本科科研的要求,科研氛围和影响还要经历一个积淀的过程。何况要发挥科学研究的职能,还必须要依赖于学科建设与专业的内涵建设。虽说新建本科院校拓展学科专业建设的目的可能是寻求科学研究职能的实现,但学科和专业建设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兼具战略性意义。新建本科院校该不该同时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或者哪个先、哪个后,不应人云亦云,盲从追赶。客观来看,学利,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专业则是要依靠学科支撑的,专业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就必然要构建合理的学科群,依托专业的学科知识基础。对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学科建设刚刚起步就四面出击,随意增设专业,其结果不但是难以形成特色,而且极大地浪费了资源,严重阻滞了科学研究职能的发挥。试想,在同质化专业基础上培养出的人才怎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又何谈人才培养质量?

可见,如何破除同质化发展模式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提升的一个重要诉求,这就不得不说说新建本科院校怎样才能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前几年,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仍在呐喊“综合化”、“研究型”或“高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逐渐变得务实了:以教学应用型为导向、立足地方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并且纷纷要提出办出自己的服务特色。然而仔细揣摩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就会发现一个相同点:要么大家都是朝着一个方向“高歌猛进”,要么都尝试“标新立异”,似乎没有在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中找到自身与群体间的共性和特色。纵观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或者完全模糊老牌本科院校搞“第二课堂”,制定相同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时间表”、提出雷同的学科专业布局,或者是完全抹杀升格前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行业服务面向等。客观地看,新建本科院校扬长避短,走出特色,是这类院校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盲目去标榜个性,刻意去寻求特色,忽视本科教育的有益经验和一般规律无疑是失败的前兆。概言之,新建本科院校也只有要在改革与发展中克服趋同现象,同时又要尊重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共性,发展切合实际的个性,才能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也才能长久服务社会。

(责任编辑:袁海军)

成人本科论文范文第2篇

2、引导、尊重、关注——携手共行动

3、论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必要性与立法依据

4、学前教育培养幼儿素质的重要性探究

5、论新办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改进

6、社区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参与

7、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改革

8、不同层次学前教育本质新认识

9、探究开展学前教育的价值

10、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有效教学与实践

11、“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刍探

12、学前教育中男性教师缺乏的特殊现状与建议

13、我国学前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研究及建议

1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亲职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5、理论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实践转向

16、关注汕尾市学前教育现状助推幼儿成长成才

17、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路向探索

18、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19、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破解当前难题,为长远发展奠基

21、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22、以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奠基未来

23、如何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

24、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研究

25、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径

26、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27、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三重分析

28、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29、加大力度发展学前教育

30、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原则的分析

31、对加强江西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的思考

32、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研究

34、闽西南区域协同背景下学前教育联盟发展探究

35、罗崇敏在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6、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37、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38、70年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嬗变研究

39、乡村学前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40、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1、美国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与提升系统中的儿童发展水平测量研究及其启示

42、“新师范”背景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

43、论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策略

44、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对策

45、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46、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47、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48、全面二孩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49、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运用中的是非功过

成人本科论文范文第3篇

一是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学习期间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真学习模范典型,积极向党组织靠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摆正了学习态度。

二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抓住书本不放,牢固把握知识点,虚心请教问题和难点,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认真面对并积极参加学校网点组织的考核考试,所有科目均已较好的成绩考核通过;

三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深入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把专业技术知识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做到了学有所悟,学有所想;

成人本科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在人的一生之中,学习是伴随终身的,在进行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深刻。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非常开放,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辩论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另外,案例教学法还具有非常強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其在成人在职教育中以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篇文章就是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加强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成人在职教育 工商管理类 课程 应用分析

对于成人在职教育来说,其主要涉及到的方面基本上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内容,其主要目的也是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充分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之中,提高成人的专业素质。在进行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成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而且人们还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从中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工商管理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职人员应充分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案例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1.正确把握其特性和要求是科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1.1研讨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应具备创新性

案例教学改变过去理论教学的“一言堂”为“群言堂”,教师由以往的“领路人”变为“同路人”。在培养模式的定位上,将过去“学术型”变为“应用型”。这些形式上的变化,都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双方“活学”“活教”。因此,搞案例教学要从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以科学求实的认真态度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以创新思维开展案例研究活动,促进成人教育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改革。

1.2教学案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有较强的时效性。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不但要求它能够支持、融解理论原则,而且还必须有时代特色,有较强的代表性,使学习者有认同感。理论脱离实践,不但不能指导现实工作,反而会变成为教条,阻碍实际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上也会使受教育者厭倦,施教者空洞,成为教学发展的“绊脚石”。如果教学案例陈旧,失去了检验理论的基础,会使理论无的放矢。因此,案例应是一定时期实际工作的客观反映,案例的运行机理就是管理中内在矛盾变化的规律。把教学案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员认识到这一时期普遍存在于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其特点,所教的理论原则也是这一时期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总结与概括。

2.开展案例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案例研讨要给学员的辩论留有空间

在课堂设计上,给学员广阔的争论空间,借以达到“不辩不明”的教学效果,如果每次教学都能有新论点产生,这才算一堂好的案例教学课。教师对课堂设计、案例选择、辩论问题的提出,甚至研讨、辩论中学员的挑选都需要认真通盘考虑,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教师梳理出的结论中,也要让学员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联想。案例教学必须以讨论为基础,最后由教师通过充分陈述理由,引导学员归于较为合理的结论,结论可以是多个答案,通过点出理论原则在教学案例中的启示作用,教会学员从诸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通过解决主要矛盾问题,最终解决整个案例问题。

2.2案例教学必须达到启迪学员思想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案例教学法具有更强的活力,其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反馈,使人们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加深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所以,在利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应将其中的启示作用充分的展现出来,教职人员应针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这个过程就能够使人们学到一些工作经验,同时也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人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启示方法,促使人们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加强其对实际问题的剖析能力。

2.3注意案例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在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对教学经验进行有效的积累,由于案例教学法使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想要提高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就需要不断对其应用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更加契合。在应用的时候,应积极吸取已经非常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优点,不断加快案例教学法的创新速度,提高应用效果。另外,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时候,还应该对先进的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而且还应该对案例教学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控制,避免其一直按照过去的教学方式前进,从而提高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质量。

3.总结

成人在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人们提供了再次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其中,工商管理类课程占据着主要位置。在进行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人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得到非常好的提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两个特点促使教学中的辩论教学形式非常丰富,通过辩论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加强人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和质量,使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也更加先进。

参考文献

[1] 束庄健.基于CIPP模式的管理类课程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10(05):164-165.

[2] 胡丰林,高亚超.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情景模拟法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8(04):224-225.

[3] 赵岩,冯彩云,杨菁,高元平.面向教学与需求的高校管理类课程改革研究[J].时代教育,2015,03(10):106-107.

[4] 聂英,董娜,李英.管理类课程考试的职业能力培养:命题理念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5,05(11):301-302.

成人本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微型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远程学习模式,它的出现为远程学习开辟了新空间,使学习者特别是成人学习者摆脱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它能够契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体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念。本文基于河北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平台课程的开发建设,探索成人微型学习课程设计和资源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微型学习;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思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学习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微型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成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愉悦便捷地进行学习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微型学习的优势,依托河北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服务平台的课程建设,对成人微型学习设计和资源建设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一、成人微型学习课程设计的原则

1.学习内容的微型化与系统化

成人微型学习在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特殊性、需求,将学习内容微型化,设计成最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以便学习者很容易在繁忙的日程中展开学习,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完成模块学习。每门课程应该由几个功能块、内容块组成,内容块可以按照章节或者程序过程建立,每个内容块可以拆解成为微小的知识点,使用短小的内容模块来呈现学习内容并组织学习活动,可以使学习者在零碎地等待时间或空闲时间来学习,满足成人学习者短小、松散、实用的学习需求。顺利完成微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也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学习内容在设计时既要满足微型化、碎片化的要求,还要保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多个微内容都是围绕教学大纲设计的,看似独立的微内容可以整合在一个单元主题下,保证知识形散而神不散。一门课程模块安排要合理,知识结构要清晰,模块之间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关联度,便于学习者清楚地了解课程的全貌。可见学习内容的系统化体现知识的连续性、科学性,保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

2.学习资源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微型学习内容是通过学习资源呈现的,构建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是微型学习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微型学习资源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互动性环节,比如在录制微视频过程中穿插问题,增强资源的人机交互能力,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更善于沟通,有利于知识的社会建构。资源被利用、再生的基础和前提下发生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互动,给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潜能的空间。另外,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注重情境的创设和转换,比如通过案例,进行角色的设立,学习者通过角色出演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是设计游戏形式,闯关完成学习任务,都可以增添学习资源的趣味性,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资源设计过程中,结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针对不同的微型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媒体设计,不断给予学习者投入学习的刺激和反馈,为他们创设自由快乐的学习体验。

3.学习评价的客观性与统计性

微型学习的过程是持续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学习评价是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工具。学习评价既要有阶段性评价也要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可以自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评价结果要客观真实地反应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可以通过问卷式调查、系统自动评分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学习评价工具应该在平台上展开,能够实时获得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对学习资源使用状态和使用情况,按照时间基线和学习资源内容基线进行统计分析,产生数据图表,运用大数据的积累获取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更好地提高学习质量。

二、微型学习课程设计与资源建设实践

按照成人微型学习设计的原则,近两年,在河北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服务平台进行了课程建设尝试,现以“基础会计”课程建设为例,进一步阐述成人微型学习的设计及资源建设。

1.学习内容整体设计

课程学习内整体设计“以人文本”,从“教学设计”和“实用学”的角度,设计紧贴教学和实践,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在设计时,首先进行学习背景分析,对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基础会计”課程建设之前,我们做了一定的背景分析。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学科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会计工作的主要步骤等内容,包括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与目标、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要求等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方法。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务操作。学习者: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会计及其管理类专业学员以及其他高校成人教育相关学员。分析结果显示,要根据学习者特点及其他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性化设计,尤其强调动手操作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对学习内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学习内容整体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的形式。通过对功能模块的设置,能够体现网络环境中微型学习设计和效用的研究理念。“基础会计”课程设有多层次模块,第一类模块包括教学文件、章节学习。进入学习之前,先在教学文件模块中学习课程说明、教师介绍、课程标准和考核说明。然后进入课程章节学习。课程以章节作为基本学习模块,一共包括七章内容,每章内容按照教、学、练、考一体化思路进行设计,包括本章导学、知识点学习、核心概念、本章小结、单元自测、在线作业等模块,这些模块属于第二类模块。为了方便成人微型学习,知识点按照实际原则微型化,采用模块最小化,比如第四章借贷记账法学习中,将知识点分别拆分为会计核算基础、筹资阶段核算、供应阶段核算、生产阶段核算、销售阶段核算和利润形成分配核算六块内容进行知识碎片化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还注重交互设计,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比如,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做笔记、提问,老师进行解答;同时,老师会在观看视频学习中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另外,还有阶段性的在线讨论,学员之间、老师和学员之间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讨论。老师们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教研活动。在学习设计中,还有一部分模块实现的就是自我评价功能。通过单元自测、在线作业,学员可以完成自我评价,系统自动给出评判进行成绩反馈。

2.微型学习资源建设

成人微型学习实质上是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借助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获取课程知识和信息读写能力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有效完成课程学习,需要大量优质的微型学习资源进行支撑。微型学习资源通常包括微小知识模块,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呈现的形式,体现微型学习资源短小、松散连接等特点。在河北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服务平台课程建设中,我们进行了多样化、丰富性学习资源建设的尝试。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资源内容丰富性,一个是媒体类型的丰富性,呈现“立体化”学习资源。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学习资源内容包括文本教材、PPT教案讲义、知识点视频课堂、多媒体素材库、在线测试等;资源媒体格式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每章学习资源中核心概念、本章小结等模块均以文本资源格式呈现;各章导学以易偲录制视频呈现,包含图像、音频、PPT、视频等资源格式,资源内容上包括引导案例、内容导学、知识目标、重难点内容、学习方法等几部分构成。知识点学习以录屏软件录制微视频呈现,包括PPT、音频、动画、录像等格式,资源内容上由任务情境、内容介绍、随堂练习、课后思考等几个环节构成。可以看出,以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整合了课件素材、习题测试、点评反馈等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正的“微型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段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的提高。

总之,一门精品的课程,离不开合理的微型学习设计和优秀学习资源建设,微型学习符合当下人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成人微型学习模式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梦怡,周庆,朱旭奇.微型学习在成人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6(6):45-46.

[2]张璇,丁蕾.成人微型学习模式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學报,2016(3):25-27.

[3]李龙.论“微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电化教育研究,2014(2):48-50.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终身学习理念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成人微型学习研究》(SQ151052)和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微视频教学资源制作模式研究》(SZ17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计算机小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