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作文范文

2023-06-28

尊师重道作文范文第1篇

教育主题:

热情讴歌教师工作的崇高和伟大,介绍历史上闻名的尊师重教的例子,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通过伟人敬师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明确怎样做才是尊师,大力表扬同学们尊师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一些有违尊师的现象,从而激发同学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搞好师生关系,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教学形式:

以学生干部组织活动为主,进行自主性教育、现身说法和自我教育。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尊师、敬师、爱师。

教学准备:

1、 全面发动。动员全班同学查找资料,搜集素材并集中交班主任。

2、从平时生活中观察老师是如何关心和照顾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尊重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调查报道。

3、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排练。

4、班会开始前布置教室在黑板上写上"尊师重教"主题班会的彩色美术字。 教学过程:

班长: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都会向老师送一张精美的贺卡。这一张张美丽的贺卡,都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当今时代所绽放出的绚丽色彩。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是彷徨无奈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仿佛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把我们的人生引向光明的彼岸。如果说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了。

(1)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佳话。毛主席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生日贺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让我们来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收集的尊师故事。

(2)各组尊师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它可能已经被忘却。一个体恤学生的老师,随着慢慢长大,却永远忘不了。看完这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有过那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同学聂万林:当我犯了错误,受了老师的批评,总是不服气,有时还要顶撞老师顶。其实我错了,老师批评我,教育我,都在教我做人的道理。以后我一定虚心接收老师的批评教育,并积极改正错误。

同学王楠:我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开小差。有时还要讲话,影响课堂纪律和老师的讲课,这是对老师劳动不尊重的表现。我们应该尊敬老师,上课专心听

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同学纪思琪:我有时在校园里碰到老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低着头从她身边走过,没有和她打招呼,这是对老师不礼貌的表现,以后我在校园里一定主动向老师问好,不管她是不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都要有礼貌。

班长: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也认识到了我们平时行为中的一些错误,并将积极改正,做到尊师重道。

(3)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看两个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

(4)下面请听朗诵《老师,我们最尊敬的人》

(5)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工作是怎样的辛苦?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让我们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来讨论一下你们的调查报告。

班长:通过大家细微的观察,大家不难发现,老师的工作确实很辛苦。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尽心尽力,既教书又育人。为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辛苦操劳,忘我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乐章。我们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把老师视作父母,像爱父母一样热爱我们的老师。

班长总结:老师的职业既平凡又伟大,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我们人生的扉页上撒下一片片光明,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架起了一座座彩虹般的桥梁。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第一盏指路明灯,我们有理由做到:尊敬老师从你我做起!但尊敬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中。在此,我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用专心致志的目光表示出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校园里,用文明的语言表示出对老师的尊重与敬仰;在生活中,用彬彬有礼的行为表示对老师教导的回报。我们要听从教师的教导,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以实际行动,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增强体质,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的栋梁。

班长:最后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总结。

尊师重道作文范文第2篇

张泽青:民资与出版物合作时首先要把握他们有没有把事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和能力;其次要把握其发展前景是否乐观,否则不要投资

杨浪: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乃至和其他文化形态凝聚起来的新文化的构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其成长速度不成正比陈湘安:在未来企业刊物的关注上,各个企业,包括管理层可能要对企业的刊物、网络和三网合一的手机平台考虑,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日前,本报受全国工商联宣教委员会委托,举办了“企业内部传媒社会功能与责任”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来自政府、传媒、民营企业家等领域的资深人士,就“如何为中国民营经济舆论宣传的发展,企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交流。本届论坛是在“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召开的,将为未来中国非公经济社会责任的宣传思路,拓展更广泛的舆论空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研究平台。本报正着手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型交流、传播实体的建设,努力为中国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全国工商联宣教部部长、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高庆林:

内刊是传达企业文化信息重要载体

企业内部传媒,全国工商联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这种传媒的平台至今没有受到社会关注,而更多是企业利用这样的平台推广企业文化、传达理念。企业经营二三十年后,逐渐有了好企业坏企业之分,大家提出先行一步的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基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还有道德文化责任。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微观的经济细胞,很多人没有看到企业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细胞。民营企业的文化责任是否自觉,可能决定着中国以后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前提。

企业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也决定着中国人的主体素质。这个素质不是坐在屋里闭门造车传出来的价值观,而应该是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益的核心价值观,这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特别是市场经济中非常有活力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要自觉地向职工、向消费者、向全社会释放文化信息。企业的内部传媒,就是传达这些信息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

企业内部传媒应该做什么事?肯定是应该向你的职工,向各个领域传达企业内部的管理、政策、规章、制度,但是一定要受到各种来自外部因素和内生因素的约束。比如国家的政策与政治运行。所以企业的传媒也要学习国家政策,要时时掌握这些内容,国家时事动态。同时,企业的运行肯定要受到来自各个方面政策的制约和规范。

实际上在中国,企业的内部传媒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孵化器。很多文化产

业真的产生于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我们初步研究,做文化创意产业,真的很多来源是从小做起来的,而且民营企业老板,一旦在财富积累成功以后,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文化责任,对文化产业兴趣不断增长。

所以,大家别忽视企业的内部传媒,看上去是小报小台小网,也许孕育着很多未来的一些龙头,未来的巨无霸。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未来非常有发展的产业,《中华工商时报》愿意开个头,做一个推展,以后咱们可以延续这个方向,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

民资投入文化产业须防政策风险

不管是当企业老总还是做企业的内部出版物,都与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分不开。很多老总在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文化情结,不管在商海怎么拼搏,都希望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愿意做一些文化方面的事业。那么,如果你想做出版,大概需要掌握什么?

中央提倡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分管的这块工作,我们鼓励业外资金进入新闻出版领域。所谓的业外资金更多是指国企、民营企业愿意投资新闻出版业的资金,但民营企业和国企的资金进入现在还有一定的门槛。只能介入报纸、杂志、出版社的经营领域,不能介入出版领域。但据我们了解,差不多前十几二十年就有许多企业家投资与报刊业合作,因为资金要找出路。他们认为出版业是来钱比较快的地方,对出版领域不太了解的时候就开始投入了。

但是真正投资报刊业的老板赔本的多,赚钱的少,为什么呢?首先,本身投资时没有选择一个优良产品,升值的潜力不大。其次,对整个报刊业的发展,非业内人士不好把握,盲目投进去以后就亏了。

加入现在各位民营老板还希望与正式出版物合作,我有一个建议。首先就是在与他们合作时一定要把握他们有没有把事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有没有能力把事业做大、做强,能不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其次,就出版物来说,要把握其发展前景是否乐观,如果不乐观就不要投资。近年来传统媒体诸如报纸、杂志等,都受到互联网冲击,业务有一些萎缩。与之合作,必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给他加一把力,获得双赢的结局,这样最理想。

目前从政策来说,这个绿灯还没有开,没有发通行证。现在我们知道上海有一个画廊,与杭州一本杂志合作,不要钱把杂志放在画廊里面做展示,是半月刊,下半月做美术的内容,里面没有广告,印刷费等都是画廊老板出,杂志社肯定有回报,不然不会把下半月交给画廊,但是最后的终审权还在杂志社,不然的话内容出现了问题,杂志就彻底毁了。这是我们现在新闻出版业在发展中的新情况。

另外还有一个动向。原来2001年的出版条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改了若干稿,赶在两会召开之前提交国务院了。里面加入了对互联网的管理、数字出版物的管理以及业外资

金等内容都已经加入进去了,请大家多多关注。

海南航空(4.60,0.00,0.00%)公司文化集团总监杨浪:

关注企业文化的构造

现在,公共媒体之外的一个媒体,已经非常深地进入我们生活,这就是微博。它以我们媒体人从来没想到过的速度、效率地传播起来。非公共媒体的碎片化以及这种碎片化媒体的舆论影响和穿透力,将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我觉得企业媒体做得非常好的是《万科小报》。《万科小报》是一个企业内部媒体,是一个文化类的张扬传承的东西,事实上已经具有了非常特殊和另类的媒体作用。我想企业内刊有没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恐怕还是有的。它的定位功能是什么?第一个叫信息沟通交流,这是毫无疑问的,当一个企业的规模达到千人,一定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平台,管理信息之外的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交流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企业是一个现代企业,它的管理方式一定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OA式的企业管理平台,进一步搭建文化类综合性的平台。企业媒体尤其要注意现代信息手段,现在的公共信息服务商已经给企业提供了这些条件,完全可能创造出成本更低、沟通效率更高、包含内容更丰富的新的形态的企业内刊。

我觉得企业文化的构造,是当前中国企业最缺少的、最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中国经济持续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有长足的成长,从财富的聚敛,到销售网络的建立,到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渗透等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这些最优秀的企业,它们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乃至和其他文化形态凝聚起来的新文化的构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我觉得其实是很令人汗颜的。

天天在线总裁陈湘安:

企业内刊将与网络移动平台融合

我们做新闻这么多年来,感觉到企业内部传媒对公众的影响力,主要在企业内部运行。这种运行方式都是围绕着企业领导人。有一些很大的企业,他们办的刊物其实就是一些领导人的爱好更多一些。当然是有一些传媒人办的,但是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我感觉到完全是一种自发形态的,不是自觉形态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在现在这种媒体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企业的网络都很发达。现在媒体的两大形态,一类形态是过去口口相传的,但是这个层面现在分很多层次,这个层次的多元化媒体的传播,非常缺乏专业性的研究。比如说互联网出来以后,手机的微博等媒体的传播层面有多少个层次,现在已经很难划分了。

我相信,网络是一个大层次,网络给所有的人提供一个发布新闻的平台。以前是博客,现在是微博。最近中宣部也在组织一些关于微博的讨论,各大网站都在研究这个问题,还为微博专门成立了一个媒体研究室。因为微博现在给人们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问题。因为

网络界的发展是不断地扩大传播群,不断地扩大传播来源,传播任何信息的可能性,都是网络系统带来的。网络实际上是技术先导性的新生事物,但是它带来的每一个技术上的进展,都给管理者带来新的问题。实际上它的传播面越来越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已经达到时时传播,而且发布者越来越向个体化发展。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新闻的源头。

尊师重道作文范文第3篇

百年树人

读音: bǎi nián shù rãn

释义: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造句: 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不翼而飞

读音: bù yì ãr fēi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出自: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造句: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不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东西不见了或消息传得快 近义词: 不胫而走 不知去向 反义词: 原封不动 失而复得 长目飞耳

读音: cháng mù fēi ěr

释义: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自: 《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鸣,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持禄养交

读音: chí lù yǎng jiāo

释义: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 出自: 《管子·明法》:“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巴结权贵以自保 富贵荣华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读音: fù guì rïng huá 释义: 旧时形容有钱有势。

出自: 《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造句: 亏得儿子已得了官,还有富贵荣华日子在后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家财万贯 富可敌国 反义词: 升义之禄 一贫如洗 隔墙有耳

读音: qiáng yǒu ěr

释义: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出自: 语出《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造句: 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沽名钓誉

读音: gū míng diào yù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造句: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沽名钓誉。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盗名窃誉 好大喜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反义词: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骨肉相连

读音: gǔ rîu xiāng lián

释义: 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出自: 《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

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骨肉相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关系密切 近义词: 血肉相连

反义词: 众叛亲离 背信弃义 见异思迁

读音: jiàn yì sī qiān

释义: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自: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造句: 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三心二意

反义词: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蛟龙得水

读音: jiāo lïng dã shuǐ

释义: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出自: 《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造句: 西伯夸官先饮宴,蛟龙得水离泥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 如鱼得水 飞黄腾达 反义词: 怀才不遇 蛟龙失水 举措不当

读音: jǔ cuî bù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出自: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劳而无功

读音: láo ãr wú gōng

释义: 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出自: 《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造句: 不注意科学,一味地蛮干,结果必定是劳而无功。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的效果 近义词: 水中捞月 枉费心机 反义词: 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令不虚行

读音: lìng bù xū xíng

释义: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出自: 《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兴利除害

读音: xīng lì chú hài

释义: 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出自: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令行禁止

读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释义: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自: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大张旗鼓 雷厉风行 反义词: 温文尔雅 和风细雨 慢易生忧

读音: màn yì shēng yōu 释义: 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 出自: 《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名满天下

读音: míng mǎn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自: 《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造句: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名高天下 天下闻名 内忧外患

读音: nâi yōu wài huàn

释义: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出自: 《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造句: 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近义词: 内外交困 反义词: 国泰民安 荣华富贵

读音: rïng huá fù guì

释义: 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出自: 《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造句: 他从不热衷于荣华富贵,而只是追求为人类造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讽刺意味 近义词: 养尊处优 金玉满堂 反义词: 倾家荡产 一贫如洗 如影随形

读音: rú yǐng suí xíng

释义: 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自: 《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造句: 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善气迎人

读音: shàn qì yíng rãn

释义: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出自: 《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上情下达

读音: shàng qíng xià dá

释义: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自: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生栋覆屋

读音: shēng dîng fù wū

释义: 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 出自: 《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读音: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ãn

释义: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造句: 西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使臂使指

读音: shǐ bì shǐ zhǐ

释义: 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自如。

出自: 《管子·轻重乙》:“若此,则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市井之臣

读音: shì jǐng zhī chãn

释义: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出自: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造句: 在国曰市井之臣,廛而不征,法而不廛。(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市井之徒

读音: shì jǐng zhī tú

释义: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自: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造句: 朝中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市井小人 疏不间亲

读音: shū bù jiàn qīn

释义: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自: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造句: 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指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 束马悬车

读音: shù mǎ xuán chē

释义: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出自: 《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走山路的艰险 天覆地载

读音: tiān fù dì zǎi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释义: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自: 《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造句: 将军必须立下几个大功,方能报陛下天覆地载之恩,也不负本督师一片厚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范围极广大 徒劳无功

读音: tú láo wú gōng

释义: 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出自: 《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造句: 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徒劳无功。(华而实《汉衣冠》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劳而无功 徒劳往返 反义词: 大功告成 不劳而获 稳操胜券

读音: wãn cāo shâng quàn

释义: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出自: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有十分的把握 近义词: 万无一失 十拿九稳 反义词: 一筹莫展 心中有数 无翼而飞

读音: wú yì ãr fēi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出自: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造句: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无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同“不翼而飞” 近义词: 不翼而飞 兴利除弊

读音: xīng lì chú bì

释义: 弊:害处,坏处。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出自: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除旧布新 破旧立新 反义词: 陈陈相固 故步自封 一龙一蛇

读音: yī lïng yī shã

释义: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自: 《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变化莫测 近义词: 或隐或显 一树百获

读音: yī shù bǎi huî

释义: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知子莫若父

读音: zhī zǐ mî ruî fù

释义: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出自: 《管子·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造句: 他的事,最好问他父亲,~嘛! 按强助弱

读音: àn qiáng zhù ruî

释义: 按:抑制。抑制强暴,扶助弱小

出自: 春秋·齐·管仲《管子·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同“抑强扶弱” 近义词: 锄强扶弱 抑强扶弱 变俗易教

读音: biàn sú yì jiào 释义: 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出自: 《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称德度功

读音: chēng dã duï gōng

释义: 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出自: 《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除害兴利

读音: chú hài xīng lì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释义: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出自: 《管子·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钓名沽誉

读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造句: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钓名沽誉。 用法: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 吊誉沽名

读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富商蓄贾

读音: fù shāng xù jiǎ

释义: 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同“富商大贾”。

出自: 《管子·轻重甲》:“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 用法: 但《侈靡篇》所不同„„的是:《侈靡篇》的作者还没有采取商业国营政策,不限~,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别。 ◎郭沫若《集外·〈侈靡篇〉的研究》 各有所长

读音: gâ yǒu suǒ chãng

释义: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出自: 《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规矩绳墨

读音: guī jǔ shãng mî

释义: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自: 《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 规矩钩绳

读音: guī jǔ gōu shãng

释义: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自: 《管子·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高山仰之

读音: gāo shān yǎng zhī

释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自: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寒耕暑耘

读音: hán gēng shǔ yùn

释义: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出自: 《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举措失当

读音: jǔ cuî shī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出自: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举动措施不得当 近义词: 事倍功半 南辕北辙 反义词: 恰如其分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尽智竭力

释义: 用尽心力。《管子·君臣下》:“羣臣盡智竭力以役其上。”《韩非子·饰邪》:“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爲法爲之。” 礼义廉耻

读音: lǐ yì lián chǐ

释义: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自: 《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近义词: 三从四德 利出一孔

读音: lì chū yī kǒng

释义: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出自: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立少观多

释义: 谓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管子·七法》:“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 尹知章 注:“立少,謂興亡國雖少,天下共觀之,故曰觀多。 桓公 救 邢 遷 衛 ,用此術也。” 石一参 今诠:“立少,謂所立之功不在多,而觀感者自多也。” 飘风暴雨

读音: piāo fēng bào yǔ 释义: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自: 管仲《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大雨 近义词: 狂风暴雨 反义词: 毛毛细雨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融为一体

读音: rïng wãi yī tǐ

释义: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自: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士农工商

读音: shì nïng gōng shāng

释义: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自: 《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用法: 下面密密层层,有亿万人来来往往,都想争夺此物。细细看去,~,三教九流,无一不有。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十战十胜

读音: shí zhàn shí shâng 释义: 指每战必胜。

出自: 《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用法: 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 ◎《史记·龟策列传》 稳操胜算

读音: wãn cāo shâng suàn

释义: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出自: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造句: 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稳操胜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用法: 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无根而固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读音: wú gēn ãr gù

释义: 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出自: 《管子·戒》:“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下情上达

读音: xià qíng shàng dá

释义: 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自: 语出《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用法: 可是唐代中叶以后,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而是~的尺度了。 ◎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虚心平意

释义: 犹言心平气和。《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節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須。” 尹知章 注:“虚其心,平其意,以待臣之諫説。”《鬼谷子·符言》:“善與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傾損。” 贤身贵体

读音: xián shēn guì tǐ 释义: 指身分高贵。

出自: 《管子·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以誉为赏

读音: yǐ yù wãi shǎng

释义: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出自: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用法: ~,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韩非子·有度》 舆死扶伤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读音: yú sǐ fú shāng

释义: 指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

出自: 《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

用法: 其交兵之际,虽未免~之泣,然而天下和平,不闻有战争之事。 ◎清·唐甄《潜书·全学》 远不间亲

读音: yuǎn bù jiàn qīn

释义: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自: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一谷不登

读音: yī gǔ bù dēng

释义: 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出自: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用法: [伏湛]谓妻子曰:“夫~,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 ◎《后汉书·伏湛传》 以半击倍

读音: yǐ bàn jī bâi

释义: 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出自: 《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用法: 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百战不殆。 ◎《吴子·料敌》 以毁为罚

读音: yǐ huǐ wãi fá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changyong/15261.html

释义: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

出自: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用法: 以誉为赏,~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韩非子·有度》 左书右息

读音: zuǒ shū yîu xī 释义: 比喻倒行逆施。

出自: 《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蜚蓬之问

尊师重道作文范文第4篇

【典故】: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chēyìn)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典 故】 :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闻鸡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故 】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尊师重道作文范文第5篇

(一)对于培训缺乏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思想

1、 培训的定位不明确

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某些企业的领导对培训定位不清,并不是十分清楚公司人力资源的瓶颈所在,也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只是简单的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工作,无法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同时,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企业往往会忽视对管理层和决策层领导的培训。

2、 忽略培训的潜在价值

许多企业经营者对培训投入甚少,一旦企业经济效益不太好时,就以资金不足为由尽量减少培训或者干脆不培训。这主要是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作为成本,当然应该尽量降低。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进行开发的投入,是一种间接投资,要通过人的改变来产生效果,取得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较之其他投入,这种投入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其效益是巨大的,且具有综合性、长远性。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

3、 培训得不到各部门的重视

目前许多企业将培训看成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对于员工是否参加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管理层并不十分重视。与此相应,没有感受到工作竞争压力的员工自然有权利拒绝接受这一福利,将培训视为离开岗位作短暂休息的难得机会。而对于培训部门,一方面得不到高层领导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无法调动底下员工的积极性,再好的培训项目也难以顺利开展,久而久之必然丧失工作热情。思想决定行动,公司高层领导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先从员工思想上抓起,将员工培训纳入绩效考评之中,同时给予培训部充分的支持和授权。另外,领导支持对培训部也是一种监督和激励,使培训部更好的工作。

(二)缺乏系统、健全的培训体系

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企业一提到培训,就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一周等清一色的“单调品牌”,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

1、 培训没有建立在深入的需求分析上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最关键和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很多企业往往忽视这项工作。做培训不进行需求分析,就不知道培训什么内容;不能确定培训对象,导致培训工作盲目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培训计划也是一种摆设,为计划而计划,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做计划。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不是针对岗位进行分析从事者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从课程入手,考虑接受这些课程的培训能掌握什么知识,这自然就会出现跟风赶时髦现象。

2、 培训难以有效实施

我国一些企业的确重视培训,然而却不懂得如何科学的实施培训,比如,许多企业的培训项目设置就不科学。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企业培训市场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培训讲师、课程设置还是培训方法上都存在不足。

监督手段不力和沟通渠道不畅也造成了培训实施事倍功半。许多企业重视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而当培训进入实施阶段时,却忽视了对这个过程的监督和沟通。培训实施中是需要必要的监督,以便实时掌控学员的学习信息,同时可以使培训项目在不断反馈过程中不断改善。而实际情况是,培训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培训结束时才进行简单的考试。通常的学员都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主动地参加到培训中去,对学员来说,培训中缺乏沟通。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学员学习效果很好、获益匪浅,而有的学员却所学甚少,就是因为沟通存在问题,在课程学习前没有好好准备,在学习中没有对本企业中的问题或者没完全听懂的问题与培训讲师或者班上其他学员进行讨论。培训过程中缺少监督手段以及缺少沟通渠道都造成了培训项目事倍功半。

3、 培训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较为重视培训资金的投入问题或者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许多的企业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的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这样一来,并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在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

4、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环境

有关培训的研究表明,一般的培训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培训资源/成果被浪费了,这是任何一个高绩效企业都无法容忍的浪费。培训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因此,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企业要激励员工学以致用。但现实却是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

对策:

1、在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培训思想及观念

领导要重视并身体力行。企业通过培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这将使公司在培养人才的投资上得到全面的回报。

树立培训新观念

2、设置合理的培训机构

成立培训部对培训工作进行专门管理。他们要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按年初制定的培训大纲设计培训科目和课程,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认真执行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的督促与监督工作,尤其是对各生产基地及市场销售人员的监督工作;确保讲师的授课质量;尽量提供受训者亲身实践的机会,并及时强化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3、培训方法多样化

在职培训、课堂讲授法、视听技术、远程培训、程序化教学、情景模拟、案例研究、计算机辅助培训。每一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况加以选择,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培训和开发的新技术也会越来越多,新技术的采用给培训和开发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对培训效果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合理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由学到用的可转化性。不要让员工接受无用的培训

培训要注意培养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在培训时更应该注意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与观念,将企业理念融化成大家日常行为准则

5、 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

各层次各部门培训要分开。对于各作业区的市场人员的培训,如果培训者层次不同,则必须要分开组织,可以按培训层次分类,如经理层、区代表(点代表)层、理货员层。不同层次的员工其培训需求是不一样的,培训内容的设计不应该也不可以一样。因此,如果受训者层次不同,应按培训层次分类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的培训。

对于不同部门的员工,其应掌握的知识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因此,在接受培训时,也应该按知识的类别,分别进行培训。

6、 重视培训后的评估工作

上一篇:幸福是什么作文下一篇:倒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