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

2023-06-29

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

2、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别人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准备:报纸若干张、搜集合作的名言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拍手游戏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用你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起拍

2、谈体会:问:为什么五个手指一起拍击手掌时才会有很响的声音呢?(生答)

3、揭示课题

其实是因为五个手指一起合作才会成功地拍出响亮的声音,如果他们不合作,就象刚才一样,用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去拍是不会有响亮的声音的。看来合作真的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合作”(板书:我们的合作)

二、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1、合作的概念

含义: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说一说

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比如班级里打扫卫生,有扫地的,有擦黑板的,有擦桌子的,有擦窗户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不认真做,不合作,那么这次卫生就搞不好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说一说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生答)

3、小结:我们离不开合作

三、故事分析

1、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课本p2)(在听的时候要求学生书本合上,双手放在背后坐好,仔细听)你认为上面故事中的探子、军师、将军和士兵、樵夫、说客,各自作出了什么贡献?如果少了其中的一种人,赵国能不能免于遭难?能不能说他们中某一位的功劳最大?打开书本第2页,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

2、交流意见

3、小结:合作的作用真大

四、合作的经验

1、谈一谈在以前的合作活动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2、亲身体验

(1)游戏——比一比谁站得多

要求各组派6个同学一起合作站在大小相同的报纸上了,比一比哪一组人站得最多。

(2)体会

3、小结:分工合作、齐心协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合作”,那么谁能告诉合作是什么意思啊? 如果要合作就必须怎么做呢?(分工合作,齐心协力)

2、但是有人不同意合作,他认为“任何事只要自己个人努力就可以完成了”,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你能告诉他为什么吗?(生举例反驳)

3、对,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是需要合作的,但是往往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麻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几幅图。

二、在合作中遇到过麻烦吗?

1、看一看

(出示第一幅图)一个小朋友想找另一个小朋友玩游戏,可是那个小朋友却不愿意

(出示第二幅图)几个班干部在讨论如何装饰教室,其中两个人的意见却不相同,产生了矛盾

(出示第三幅图)接力赛的过程由于一个同学跑得慢了,所以导致整个小组失败,小组的所有同学都在责备他

2、议一议

这三幅图上的小朋友看来都遇到了麻烦,我们应该想些办法帮帮他们。假设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了这种麻烦,你会怎么做?除次之外你还遇到过哪些问题,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

3、师生交流

4、听故事——三个和尚

小结: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互谅解,相互尊重,齐心协力,才能合作成功!

三、合作游戏

1、过渡: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这节课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不过这一回我要求大家根据我们学到的知识好好的使用起来,争取每一组都成功!

2、游戏—三人四足

要求:每个小组派出3个人,3个人并排站着,将相临的两个人的脚用绳子绑在一起,从教室的一边跑到另一边,先到者为胜利

四、欣赏合作的名言警句

1、大家玩得已经很累,那么下面我们就边休息边听一听那些名人是怎么说合作的?上节课我让大家回去收集的,现在我就请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找到的名言警句。

2、交流。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合作(生答),怎么去合作(生答),同时也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更好地合作,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业布置:

1、搜集合作的名言和故事。

2、主动学会与别人合作,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先开展“说说生活中的合作”这一活动,学生头脑中就留下了对合作的浅显的概念,四年级的学生是极易受到暗示的,所以后面的故事分析活动中对教材中几个问题的解答,就明显受到了前一活动的影响,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暗示引导模式。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四年级学生对合作这个话题的了解基本是空白。先由“故事分析”入手,提出“谁的功劳大”问题以供讨论,这一问题并没有导向色彩。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水平,畅所欲言,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辩论氛围,直到辩论结束前,没有以成人思维来引导孩子,辩论结束,我让学生自读“如果没有——就——”一组句子,实际是在引导,让学生自悟。这样,就达到了“教材是对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整理、反思,通过整理、反思、提升反过来指导儿童的生活的目的”。在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建构。这样,就比较准确地处理好教材与儿童生活的关系。让儿童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

1、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有关友情的事例,引导学生回顾、体验自己所结识的朋友,获得的友谊。

2、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析、思考,慎重地交友,获取交友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标准,逐步学会把握自我,初步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重点难点:理解真正的友谊的含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析、思考,慎重地交友。

教学准备:《找朋友》歌曲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送名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老师来干什么吗?(听《找朋友》的歌曲)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了吧,我是来认识新朋友的,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2、送你们一样见面礼:(出示)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请你们自己读读。(生读)

3、同学们,真正的朋友间应该有着真正的友谊,今天,我们就要来“谈朋友,聊友谊”!

板书:

2、真正的友谊

二、我的朋友就是你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则是每个人最大的财富。那么,你有几个好朋友呢?能向我们简单说说吗?

2、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有几个,分别是谁。

3、看来,大家的好朋友还真不少,老师真是羡慕,迫不及待地也想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

4、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朋友,从他(她)的外貌、特长、生日,你喜欢他(她)的理由,你们之间的一件小事等来介绍?可先填写在书上,不必写上姓名,等会读出来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好吗?

5、教师示范,介绍在座的自己的一位朋友。

6、学生填写,指名全班交流。

(介绍到的朋友,站起来,并对好朋友说一句话。教师点明:好朋友应该是相互了解的)

三、谈谈“真正的朋友”

1、刚才,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可是,在一些班级里发生了一些小麻烦,你们愿意帮忙吗?有些同学搞不清楚“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你们知道吗?

2、考考你,看图:

(1)选班干部的时候,都不投我一票,还是好朋友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应相互理解,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 (2)她从来不给我零食吃,还能算是我的好朋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与朋友分享美食) (3)走,我请你去上网,爱玩多久就玩多久。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对他说?(朋友之间要玩健康的有益的游戏,正确的事和朋友一起做,错误的事不该盲目跟从,还要劝说朋友。)

(4)太沉了,让我来帮帮你吧!

如果你看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们是真正的好朋友,能互相帮助)

3、除了刚才讲到的,你认为好朋友之间还要怎么样呢?

(相互帮助,有好东西能与朋友分享,处处为朋友着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听故事《管鲍之交》

(1)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位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是:管仲、鲍叔牙 (2)听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3)小结:朋友相处,就应相互理解,善于付出,真诚相待,不应斤斤计较。

二、你在平时与朋友交往时,肯定也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能给我们讲一件吗? 1、说说朋友间的麻烦事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朋友间的相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或让人为难的事。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

(1)喂,你的好朋友在老师面前告你的状呢!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为什么?(相信朋友,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与朋友真诚相待。)

(2)我不理她,你也别理她!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为什么?(告诉朋友,同学之间都要友好相处,消除朋友与另一位同学之间的矛盾。)

(3)当你发现好朋友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时,你会怎么办?(除了上述四种,有不同做法的写在下面)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认为这样做够不够朋友?为什么?

2、刚才,我们帮身边的同学解决了麻烦事,现在,我们来说说自己遇到的麻烦事,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围绕“朋友”谈了许多,最后,老师想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与朋友有关的名言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理由。

2、学生互送名言,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作业布置:

1、将心中的困惑或快乐告诉朋友,或者与朋友分担痛苦,分享快乐。

2、进行自我批评,以前做得不对的主动想朋友坦白。

教学反思: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交互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多元观点,教师掌握着主流观点,但又不强加给学生。在合理的引导、点拨中,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渗透在学生的交流中,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辩论交流中明白真正的友谊、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自身经历、体察他人情绪,懂得分享他人的快乐、分担 别人的痛苦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以及增进彼此友谊的有效方式。

2、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激发对同伴的关心,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 从而真正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重点难点: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回忆和同学曾经分享过的快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分享别人的快乐。

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快乐的事情,心里一定特别开心,是不是想马上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与他们一同分享呢?那么,当别人有了快乐的时候,你愿意和他一起分享吗?为什么?让我们先来看两幅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有过类似的情景吗?当时心里怎样?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吗?并说说为什么。

2、第二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分享别人的快乐的?

3、小组讨论:

(1)你曾经和别人分享过快乐吗?分享过什么样的快乐?

(2)当你与别人分享快乐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表情?能形容一下或者表演一下吗?

4、全班交流。

二、辨析讨论:

四(1)班的王杉同学在学校法律知识竞赛中夺得了冠军,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同学是怎么议论的,看看他们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1、同桌讨论。

2、大组交流看法。

三、寓言一则。

请学生读一读寓言:《骆驼和羊》。

四、小结:当我们用欣赏的目光看别人时,我们也拥有了快乐。

第二课时

一、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快乐也该与别人共同分享,那才会更快乐。过渡:童年趣事、取得进步、获得成功……都会让人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1、说一说:

(1)当你与别人分享快乐时,别人的心情怎样? (2)当别人与你分享快乐时,你的心情怎样?

2、交流:

(1)自己填一填:在家里、在班里、在学校里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2)把你快乐与同学一起分享好吗?(学生读一读)

3、如果,今天实在没有快乐的事,该怎么办呢?(学生说一说)

4、读一读:

当你同别人分享快乐时,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许多人的快乐。

二、故事欣赏

1、请同学读一读《为别人喝彩》

2、填一填:

分享快乐,可以增进友谊; 分享快乐,可以……

分享快乐,可以……

三、体会朋友的痛苦

过渡:你有没有为别人分担过痛苦?你怎么知道他(她)的烦恼?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做时,他(她)会怎么想?

1、四人小组讨论书中三个场景,说说自己的看法。

2、大组交流:

大家一起想办法来为他们分忧。

3、能把你的痛苦悄悄告诉好朋友吗?(先说给自己的同桌朋友听听。)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真情传递

过渡:如果有人与你分担痛苦,会使你的痛苦减半。

1、你知道周围哪些同学有痛苦?你愿意悄悄地给他写几句话吗?

2、学生写悄悄话。

二、美文欣赏

1、请同学朗读《为别人点燃一盏灯》。

2、说说你的感受。

三、你也想成立一个“快乐协会”吗?

过渡:在英国有一个“快乐协会”。人们每隔一个星期就要聚在一起,把最近听到的、遇到的趣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尽情欢笑,分享快乐。于是,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许多人的快乐。同学们,你们也想成立一个“快乐协会”吗?

1、讨论:

(1)如果你是快乐协会的会长,你准备给协会起个什么好听名字? (2)你想给你们的快乐协会准备一首什么快乐歌曲?

2、让我们来唱一唱你们的快乐歌曲。

四、总结。

课堂素材:寓言《骆驼和羊》,故事《为别人喝彩》 作业布置:在生活中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教学反思:本课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回忆生活,尊重体验,师生同乐,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为你高兴”的学习境界。

2、以情激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与你分担”的育人任务。

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第2篇

--------------榕山中学

游春梅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养成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

要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

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感受新课:

自制视频导入提问:这段视频中带给同学们哪些感受?(生活中色彩特别多,特别醒目)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

学生回答:在街头,在家庭,在人们的衣装和日常用品上显现。生活中色彩特别多,特别醒目。自由讨论发言,进而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那你们喜欢这些色彩搭配所带来的视角享受吗。

学生: 喜欢

那我们来学习想营造好的色彩效果,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首先了解有关色彩的一些知识。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菜篮子,这么多色彩很漂亮的蔬菜,都是些什么颜色呀(一一说一下水果的颜色)那么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水果本身的色相。 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同时也是各个颜色的相貌和倾向。例如红、黄、蓝等。通常用色相环来代表光谱的基本色彩,常见的色相环多由12色组成。(如图:依顿12色相环)

明度:

色彩的明亮度叫明度。明度最高的色叫白色,最低的色叫黑色,它们之间按不同的灰色排列,显示了明度的差别,有色彩的明度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定的。(如图:单一色明度变化,彩色的明度变化)

纯度: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多少。这几个颜色加的多纯度低,这几个颜色加少点纯度就高。

2、冷暖色调搭配 暖色调搭配:

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这种搭配能给人以热烈、温暖、激情等感觉。

冷色调搭配: 是以蓝、绿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清凉、冷静、亲和的印象。 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它互相分析讨论图例。

(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3.教师讲授演示;

根据所学的色彩知识,我会讲解怎样去用纸做衣服,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运用工具制作出喜欢的纸衣服。

三、学生创作作品

1.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好的纸衣服实例。

2. 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更完美,学生分组合作,造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做什么样的纸衣服,裁剪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剪形,拼贴组合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粘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学生自己分析设计师采用的手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请学生根据多媒体资料,结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制作纸衣服,要求学生临摹或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纸做的衣服搭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最后展示评比

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第3篇

一、填空(每空3分,共30分)

1、云分为()、()和积云三类。

2、常见的降水形式有()、()冰雹等。

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4、耳朵分为()、()、()三部分。

5、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颈、躯干和()四部分。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1、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2、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3、物体溶解的速度与水的热度有关系。

4、声音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风是西北风。

6、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

7、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8.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9、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10、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要观测风速可以利用()。

A、风向标B、风速仪C、电风扇D、发电机

2、天空中的云是由()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B、水蒸气和空气C、小水滴或小冰晶

3、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B.酱油C.酒精D. 食用油

4、下列没有应用溶解的是()。

A、用洗衣粉洗衣服B、炒菜时放盐C、和面D、白糖水

5、鼓膜的振动通过()传给耳蜗。

A、外耳道B、听神经C、听小骨D、耳廓

6、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气流B、直线C、 波

7.声音不能在()传播。

A.固体B.液体C.气体D.真空

8、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

9、牙齿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的作用是()

A、咬碎食物B、消化淀粉C、 搅拌食物

10、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高B、低C、不一定听到

五、问答(10分)

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5分)

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第4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实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同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其中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2、抓住列方程解题的关键。

3、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只是形成的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5、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6、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

第一课

列方程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 “方程的解”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三、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我国的珍稀动物,谁能说说你了解那些珍稀动物?(出示信息窗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信息。)请同学们看信息窗中的第一幅图,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04年的只数与1980年的只数的关系吗?(关注学生能否探索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以及是否会想到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二、新授教学

(一)列方程

教师板书:2004年的只数+300=1980年的只数 如果用a表示2004年白鳍豚的只数,那么, 上面的数量关系也就可以表示为:a+300=400。

2004年白鳍豚的只数是一个未知数,一般情况下,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即:x+300=400 这个可能不好理解,我们借助天平来理解。

(二)方程的意义

1、介绍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20+30=50 (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20+?=100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x来表示就可以写成 20+ x=100 30+x=400就相当于在方程的左边放了300克和x克的砝码,右边放了400克的砝码。

天平平衡,可以表示为300+x=400。 (这一环节关注学生能否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二) 巩固练习

1、探究含有x 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ax=b)

看信息窗中的第二幅图,你能根据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找一同学板演。

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

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上面的数量关系为:

10x=1600 练习信息窗中的第三幅图。

2、探究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ax+b=c)

你能用芥菜的思路来解决“怎样用含有x 的等式表示东北虎2003年的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关系”吗?

(三)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点:第二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一个和第三个、第四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 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最后交流讨论结果。

(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

(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自主练习

2、

3、

4、

5、6

第二课

解简易方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掌握解简易方程x+a=b(或x-a=b)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的珍惜动物,请同学们看信息窗,根据信息窗的内容,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根据你的问题,谁能列出一个方程来。 600+x=860 那么x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求x呢?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新授教学

关于解方程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

1.(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X=20

(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x+10=20+10 教师说明: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出示图片:天平3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 x+10=10+10 (4)出示图片:天平4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x=10 教师说明: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教学例题

1.方程的解

教师提问:在600+x=860中, 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 x=260是方程 600+x=860的解

2.解方程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学例题

例1. 解方程 600+x=860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

(2)教师板书:

解: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600+x=860 600+x-600=860-600 x=260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方程左边=600+x =600+260 =860 =方程右边

所以 x=260是方程600+x=860的解.

注:如果是信息窗这样列方程解应用题,还需要有设未知数、答这两步。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

4.讨论: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1、2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解方程有哪几步?

五、课后作业:自主练习

2、3

第三课

解简易方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解简易方程ax=b(或x÷a=b)的方法并会检验。

2、使学生初步学会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信息窗,根据信息窗的内容,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根据你的问题,列出一个方程来。 3x=1500 这样的方程怎么解呢?我们依然借助天平来研究。

二、新授教学

1.(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X=20

(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4x=20×4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师说明: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出示图片:天平3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3x=30 (2)出示图片:天平4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x=10 教师说明: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教学例题

1.教学例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1)教师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

(2)教师板书:

解:设我国现存黑鹳x只。 3x=1500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x÷3=1500÷3

x=500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方程左边=3x =3×500 =1500 =方程右边

所以 x=500是方程3x=1500 的解. 答:我国现存黑鹳500只。 2.教学例题

解方程:3x+100=1000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

(2)教师板书:

3x+100=1000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x+100-100=1000-100 3x=900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x÷3=900÷3 x=300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1、2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等式的又一个什么性质?

五、课后作业:自主练习

2、3

第四课

解简易方程(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答:三年级有男生x人,女生是男生的1.5倍,女生有多少人?(用含有字母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桃树x棵,杏树是桃树的3倍还多5棵,杏树有多少棵?(用含有字母x的式子表示)

(二)教学新授 一)例题

1、请同学们读信息窗,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

2、用图来表示:

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白虎: 东北虎和白虎共16只 东北虎:

3、教师提问:要求什么?(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

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应先设哪一个未知数为x,为什么?

(设白虎为x,因为根据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可知东北虎为7x只)

教师板书:

白虎

东北虎

一共

x 7x 16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x+7x=16

4.教师说明:问题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5.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

(1)x 表示1个 ,7x 表示3个x ,x+7x一共是(1+7)个x ,也就是8x .

(2)x+7x 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1和7相加,就是(1+7)个x ,8x .

教师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6.教师小结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x 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x 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x ,计算出结果.

二)解方程。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应该怎样来解?

1、教师板书:解:设白虎只数为x只,那么东北虎就有7x只。

X+7x=16

8x=16 8x÷8=16÷8

x=2 7x=7×2=14 检验:方程左边=x+7x =2+7×2 =16 =方程右边 所以 x=2是方程X+7x=16 的解. 答:白虎有2只,东北虎有14只。

解出x=2,问学生这道题目做完了没有?还要做什么,使学生明确:求出x,只求出了白虎的只数,题还没做完,还要求东北虎的只数7x得多少。

2.练习:学生独立解答自主练习第3题。

2x-x=113 (要求写出检验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解这类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

1、题里有两个未知数,可以先选择一个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列出方程。

2、解方程,求出x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

3、通过列式计算,检验两个得数的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 表示( )加( ),一共是( )个 ,得( ).

2. 表示( )减( ),是( )个 ,得( ).

3. ( ).

二)直接写得数.

三)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

( )

2. ( )

3.

(五)布置作业

( )

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搅拌能使物质加快溶解。

2. 能运用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进行相关实验。

3. 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

4. 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控制变量实验进行设计。

5. 经历对加快肥皂溶解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对加快肥皂溶解的探究。

教学难点: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肥皂、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盆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提出问题:怎样加快肥皂的溶解速度。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学生讨论交流:加快肥皂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设计与指导

·选择其中一种假设作为研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交流。

·教师初步的指导:控制变量的教学。

4.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5.运用控制变量的观点进一步探究。

·自主选择其余的一种假设进一步研究。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小组实验。

·得到结论。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过程、方法、知识)

6.知识运用

·加快食盐的溶解。

·加快糖块的溶解。

·说说运用的方法及依据。

7.课外作业:尝试溶解更多的物体、寻找更多的方法来加快物体的溶解。

教学后记:

上一篇:平面镜成像教案下一篇:六年级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