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工作总结范文

2023-05-23

主治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1、汽油吹管火焰由外向内共有4层火焰,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A.燃烧焰 B.氧化焰 C.混合焰 D.还原焰

E.氧化焰和燃烧焰

2、上消化道大出血最主要原因是 A.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B.胃十二指肠溃疡 C.急性出血性胃炎 D.胃癌 E.胆道出血

3、初步诊断应考虑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胆囊炎

D.急性单纯性肠梗阻 E.急性阑尾炎

4、男性,36岁,间歇性跛行2个月,仍觉左足发凉,怕冷,麻木感。查左足背动脉波动减弱应考虑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营养障碍期) 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 C.血栓性静脉炎 D.深静脉血栓形成 E.动脉粥样硬化症

5、有关腹股沟斜疝的处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1周岁以下的婴儿可应用保守治疗 B.12小时以内的嵌顿疝,可行手法复位 C.婴幼儿斜疝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D.疝修补术不适合绞窄性斜疝

E.手术的目的是消除腹腔内脏突出的空间,加强腹壁薄弱区

6、女性,25岁,暴饮暴食后心窝部突然疼痛,伴恶心呕吐两天,无黄染,体温37.8℃,脉搏90次/分,血压为110/70mmHg,左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白细胞15×10 9/L,血淀粉酶640U/L,尿淀粉酶2560U/L,下列哪项处置正确 A.禁食补液,抗生素注射,解痉,止痛,抑肽酶 B.禁食,解痉止痛,肾上腺皮质激素 C.半流食,解痉,助消化药 D.半流食,针刺疗法 E.手术疗法

7、男性,17岁,被自行车撞伤左上腹5小时,伤后逐渐出现全腹疼痛。查体:血压95/60mmHg,神志清楚,左上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腹穿(一),以下处理最不恰当的是 A.B超

B.继续观察

C.给予度冷丁止痛 D.静脉输液 E.再次腹腔穿刺

8、如检查结果证实了首先的诊断,其5年生存率在 A.1%~3% B.2%~4% C.3%~5% D.4%~6% E.7%~9%

9、有关麻痹性肠梗阻,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腹痛为持续性胀痛 B.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C.呕吐较重 D.腹胀显著

E.X线可见大肠和小肠均充气扩张

10、男性,75岁,下腹痛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天,无呕吐。既往有多年便秘病史。查体:明显腹胀,左下腹尤甚,未扪及腹内肿块,肠鸣音亢进,直肠指检阴性。盐水灌肠只能进入200ml。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结肠肿瘤性梗阻 B.乙状结肠扭转 C.肠系膜血管栓塞 D.小肠急性扭转 E.肠套叠

11、慢性阑尾炎最主要的体征是 A.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B.转移性右下腹痛

C.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疼

D.右下腹局限性压疼

E.腰大肌试验阳性

12、该病例的治疗应该__ A.治本为主,兼以治标 B.治标为主,兼以治本 C.标本并重,标本同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治标则可,不必治本

1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适应证不包括 A.胰腺癌 B.急性胰腺炎 C.胆管癌 D.胆管结石 E.乳头炎性狭窄

14、胰头癌区别于其他壶腹周围癌的常见特点是 A.PTCD显示胆管下端梗阻 B.血管造影提示门静脉受浸润 C.大便潜血(+),黄疸进行性加重 D.血淀粉酶高于正常

E.大便苏丹染色阳性,显示脂肪颗粒

15、现一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炎病人。B超示胆囊壁厚0.4cm,结石周围未见胆囊腔,胆囊肿胀,内回声不均匀,胆囊大于13cm×4cm,结石大于2.0cm,总胆管0.9cm。下一步选择应该是 A.内镜胆囊切除 B.开腹手术胆囊切除

C.腹腔镜胆囊切除,切除困难时中转开腹 D.做ERCP或胆道造影检查 E.保守治疗

16、患者男性,56岁。有糖尿病病史12年,颈部后方肿痛4天,高热,查体:体温38.7度,项部红肿,突出皮肤明显,张力大,触痛明显,红肿区有许多脓头,初步诊断为

A.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B.疖

C.项痈

D.丹毒

E.颈深部化脓性蜂窝织炎

17、肝脏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指直径小于 A.2cm B.4cm C.5cm D.1cm E.6cm

18、龋病充填后造成牙髓炎的可能原因是 A.垫底充填材料使用不当 B.抗力形差 C.固位形差

D.充填时未使用形片 E.充填时未使用楔子

19、回结型肠套叠的典型X线表现为

A.阶梯状排列的气液平面,常集中于腹中部 B.扩张的肠袢分布于腹部周围,可见结肠袋 C.钡灌肠有“杯口状”阴影 D.腹平片有“鱼骨刺”状影 E.肠袢里倒“U”字形排列

20、男,35岁,司机因车祸挤压方向盘后3小时就诊。自觉上腹部疼痛,向右肩及腰部放射、X线平片示腹膜后花斑状改变,诊断考虑为 A.肝破裂

B.十二指肠破裂 C.胰腺断裂 D.右肾损伤 E.胆囊破裂

21、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术式有 A.手助腹腔镜式

B.非气腹手助腹腔镜式 C.以上均正确

D.非气腹腹腔镜辅助式 E.腹腔镜辅助式

22、下列关于痔的诊断中哪项是错误的 A.齿状线是区分内、外痔的唯一标志

B.外痔在没有发生血栓以前,一般不会出现剧痛 C.混合痔具有内、外痔的症状和特征 D.内痔出现静脉破裂就可引起剧痛

E.痔是指肛管皮下或直肠下端静脉扩张迂曲而形成的静脉团

23、经检查证实是急性胆囊炎,并需行手术治疗,假如手术中发现胆囊内无结石,而有严重的胆囊炎症状,应选择哪一种手术 A.胆囊切除术 B.胆囊造口术

C.单纯探查,关闭腹腔 D.Oddi括约肌切开术

E.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24、引起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胰、胆管开口梗阻,胆汁逆流

B.饮酒

C.流行性腮腺炎

D.穿透性消化性溃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E.胰腺外伤

25、在作低压灌肠时,灌入生理盐水不足500ml,便不能再灌入。此病人的诊断是(B) A.乙状结肠癌 B.乙状结肠扭转 C.横结肠癌 D.横结肠息肉 E.肠套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肝脏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指直径小于__ A.1cm B.2cm C.4cm D.5cm E.6cm

2、治疗急性胰腺炎禁用 A.胃肠减压 B.补充血容量 C.吗啡止痛 D.钙剂

E.抗胆碱能药

3、下肢静脉曲张能否手术治疗,除下列哪项检查外均无决定意义 A.Pratt试验

B.Trendelenburg试验 C.Buerger试验

D.Ochsner-Mahorer试验 E.Perthes试验

4、一些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可短时间内停止出血。除下列哪项外可考虑患者有继续出血__ A.停止出血后第2天出现黑便 B.反复呕血

C.充分补液后循环衰竭表现未明显改善 D.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 E.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

5、常规制做气腹,气腹针穿刺最佳部位 A.剑突下白线上 B.肋缘下锁骨中线上 C.脐缘处中线上 D.腹部任何部位

E.腹正中线两侧2~3cm处

6、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最常见的是 A.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B.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C.胃幽门的前壁 D.胃窦部

E.以上都不正确

7、最恰当的处理是

A.通畅引流,加压包扎 B.二次手术,修补食管裂口 C.二次手术,修补气管裂口 D.气管插管

E.二次手术,甲状旁腺创面修补

8、肛瘘常按照瘘管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 A.肛管括约肌上型 B.肛管括约肌下型 C.肛管括约肌间型 D.经肛管括约肌型 E.肛管括约肌外型

9、男性,30岁。间歇腹痛,由左腹或脐周开始,并觉时隐时现的肿物在腹部串动,同时可听及高调肠鸣音,在嗳气或肛门排气后腹痛可缓解。其妻曾因肺结核住院治疗。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Meckel憩室炎 C.小肠结核 D.节段性肠炎 E.小肠良性肿瘤

10、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手术指征 A.一般情况差,有休克表现 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致腹膜炎 C.急性输卵管炎所致腹膜炎 D.腹膜炎较重且无局限趋势

E.观察12小时,症状体征加重者

11、男性,26岁,突然上腹剧痛,不能直腰,于发病30分钟后来诊,查BP 110/80mmHg,P 110/min,痛苦面容,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剑突下为著,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肠鸣音消失,血Hb 121g/L,WBC 7.0×109/L尿淀粉酶128U/L。进一步有意义的首选检查方法是 A.腹部CT B.腹立位平片 C.腹部B超 D.腹腔灌洗 E.生化检查

12、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并感染 B.右侧阴囊急性蜂窝组织炎 C.睾丸恶性肿瘤并内出血 D.肠扭转

E.嵌顿性右腹股沟斜疝

13、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出血性胃炎 B.胃十二指肠溃疡 C.胃癌

D.胆道感染出血 E.门脉高压症

1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类型 A.甲状旁腺肿大 B.甲状旁腺单发腺瘤 C.甲状旁腺多发腺瘤 D.甲状旁腺癌 E.以上都不是

15、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 A.肝硬化 B.门静脉血栓形成 C.Banti综合征

D.门静脉主干先天性畸形 E.Budd-Chiari综合征

16、胃癌患者出现以下哪一项临床表现应考虑发生了远处转移 A.消瘦

B.直肠指诊触及盆腔肿块 C.上腹部触及肿块 D.腹水 E.贫血

17、患者男性,30岁。半年前上腹部曾受钝挫伤。2个月前上腹部出现肿物,近来常有呕吐,但无腹痛及发热。检查:上腹部有巨大囊性肿物,无压痛,诊断为假性胰腺囊肿,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继续观察

B.穿刺抽吸囊肿内容物 C.手术切除囊肿 D.囊肿外引流术 E.囊肿内引流术

18、与开腹手术比较,有关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缺点哪项是错误的 A.手术时间较长 B.技术难度较大

C.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慢 D.手术耗材昂贵

E.需要取标本且有一定困难

19、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是 A.上腹部剧痛

B.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C.肠鸣音减弱

D.血淀粉酶超过128温氏单位 E.腹痛向腰背部放射

20、病人体温38℃,血压120/80mmHg,脉搏:100次/分,最不适宜的治疗为 A.禁食、胃肠减压 B.抗生素

C.给予生长抑素 D.给予抑肽酶 E.急诊手术

21、男性,34岁,阵发性上腹痛7天,B超示胆囊结石,首选的治疗是 A.胆囊切开取石术 B.胆囊切除术

C.口服鹅脱氧胆酸 D.体外震波碎石 E.观察

22、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一般原则是 A.术前应用3天,术后继续用3天 B.术前应用1天,术后继续用1周

C.术前和术中各用一次,术后继续用1~ 2天 D.术前不用,术后应用3天

E.术前不用,术后应用至伤口拆线

23、有关胸膜炎引起的腹痛,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腹痛之前常有高热 B.腹痛为神经反射痛 C.常有胸部阳性体征 D.触痛及肌紧张不明显

E.全腹肌紧张,以上腹部为主

24、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心房纤颤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门脉高压症 D.腹腔内感染 E.口服避孕药

25、胃窦部癌,6cm×4cm×4cm大小,已累及浆膜层,CT检查左肝外叶有3cm大小转移灶,胰腺正常,此病人的治疗最应选择 A.胃空肠吻合术

B.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左肝动脉栓塞术 C.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

主治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急诊科

为贯彻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卫生部《关于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的实施方案,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XX县XX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圆满完成了这项医疗服务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与XX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共同完成门诊、急诊、病房查房的日常医疗工作,将病历书写、查房制度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切实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基本诊疗业务技术水平,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急诊病人的诊疗常规,对超出本院收治能力的危重病人,转上级医院前的恰当处理,如各种急性农药中毒、溺水、电击伤、猝死、高热、急性心脑血管意外、急性心力衰竭、呕血、咯血等都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受到基层医护人与的好评。

二、对内科医护人员以集中授课、重点示范、病例讨论等形式开展教育工作,将本专业的新进展、新理论传递到基层。合计开展全院性学术讲座6次,培训人数达200多人次,教学查房12次,主持病例讨论5次,印发专业资料150多份,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更新了业务知识。

三、基层卫生院具有第一手资料多、病源多等特点,而很多疾病第一时间的处理是否得当,往往关乎病人最终预后,因此,帮助基层

医生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科研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点,比如急性农药中毒救治过程中,早期洗胃液种类的选择、药物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等等。

四、与医院相关领导一道进行一次全院大查房,并根据工作体会,为其提供了多条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比如科室设置、病房管理、人员培训、科研支持等,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

五、利用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或开展专门的医学健康教育课堂,向广大群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宣传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和日常生活行为的指导,传授一些意外事件的急救技术,如溺水、电击、上呼吸道梗阻、呼吸心跳骤停等,培训群众达1000多人次。

六、一年中,我和基层医务人员一起工作和生活,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与患者更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他们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治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医疗线)

医务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第一条:医务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医院荣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第二条:医务人员有义务完成与自己职务、职称相适应的医疗、医技、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医疗行政等各项工作。医务人员有义务完成援助性医疗工作及紧急情况下须承担的医疗工作。

第三条:医务人员应在自己的专业职权范围内从事医疗工作,遵守各项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仪器、一次性物品必须是医院批准、提供的物品,不得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上述物品。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标准,并经管理部门审验合格,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计量器具。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向患者提供的药品必须是医院统一进货的药品,不得向患者提供未经医院同意使用的药品。

第七条:医务人员不得在院内私自出售各种与医疗有关的物品,不得私自向患者及家属出售各种物品。

第八条:医务人员不得利用医疗工作之便向病人及家属索取钱物,不得在医疗仪器、设备、药品等的流通购置过程中收取个人提成、回扣。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有向医院有关行政部门报告的义务:

1.遇各种危重抢救;

2.须进行重大手术、新开展手术及重大技术变革的新技术; 3.特殊人物就诊; 4.发现传染病疫情; 5.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6.发现严重违反医疗常规,可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的事件; 7.发生重大政治、治安、刑事案件; 8.一切有必要向上级报告的情况。

第十条:遵守医院的作息时问,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应完成的工作,对擅自离岗造成的相应后果承担责任。医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时间内行使职权并承担责任。工作时间指医院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排班表排出的值班时间、临时指派或被邀请参加的工作时间、其他章节规定的相关人员必须在场的工作时间。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应以书面交接为主,交班人员应详细书写交班记录并向接班人员加以说明,经接班人员检查无误后签字,完成责任转移。

第十二条:常规时间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将自己工作中须值班人员解决的特殊问题,以书面形式向值班人员交班,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值班人员在工作遇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值班人员请示、汇报。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有义务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其与自身的职务、职称相适应,各级领导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支持医务人员提高业务及学术水平。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主动化解医疗纠纷,避免纠纷激化,其上级医务人员有责任协助解决纠纷,并不留隐患。已激化的纠纷及可能的事故应立即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不准伪造、修改各种医疗文书,要保持医疗文书的真实有效性,不得丢失、销毁医疗文书,保持其完整性。电子病历严禁拷贝、提前书写、编造及随意更改书写时间。

第十七条:医疗文书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病历书写规定实施,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保证其合理性,即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与诊断的符合性,检查结果与结论的一致性,诊断与治疗的一致性。诊断与治疗在时效上应有其及时性、合理性。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有义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出具与患者病情、诊疗有关的医学证明材料,医师须保证这些证明的真实、准确。不得出具与本专业无关的医学证明。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有向患者解释病情的义务,解释范围包括: 1.患者目前的病情,已确定的诊断及各种检查结果; 2.患者所患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

3.拟向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实施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危险性。

第二十条:医务人员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时,应注意其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避免患者产生不同于医师本意的错误理解,并记录在案,必要时请患者签字以证明其告知义务的完成。

第二十一条:医务人员解释病情不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患者疾病病因缺乏依据的推论; 2.对既往医疗行为仍存在学术分歧的评论; 3.单

一、武断的转归结果预测。

第二十二条:不得因熟人等特殊原因而简化医疗程序。 第二十三条:需进行侵入性检查或治疗、存在潜在危险的检查或治疗、使用自费药品或自费物品时,须提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填写知情同意书,记录在案并签字。

第二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做好各类传染病卡的填报及患者转诊工作,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监测登记表。

第二十五条: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应认真遵守抗菌素的使用原则。

第二十六条:对需进行手术、侵入性检查或治疗、输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应提前做HIV、梅毒、肝功等相关检查。

第二十七条:诊疗初诊各项检查治疗完成后需要进一步确定诊断的,应及时进行可能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第二十八条:病历讨论、个人诊疗意见的发表、上级医务人员对下级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指导应仅限在医务人员内部进行,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解,造成医疗纠纷。如因各级医务人员不慎而造成此类纠纷,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九条: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禁止医务人员相互指责、诋毁或进行带有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评论;禁止医务人员发表有可能造成患者误解的煽动性言论。由此而造成医患纠纷、患者诊疗延误或影响正常医疗工作进行的,当事人应对此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医师之间、医护之间、科室之间的意见、分歧应在医务人员内部在有关行政领导参与下通过讨论、协商解决,不应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由此造成患者诊疗延误或患者投诉的,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医务人员要爱护医院设施、设备、物品、材料,禁止将其带离医院,借用时应办理相关手续。设施、设备应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损坏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固定设备不得搬动。物品、材料应各尽其用,注意节约,不得将固定使用的物品、材料挪做它用。

第三十二条:禁止随意改动医院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电路、水暖、氧气、负压、空调、电话、计算机等,须改动时应提出申请,由专业人员实施。

第三十三条:医务人员要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医院的花草树木,不得随意丢弃废物,特别是损害自然环境的有害物品。

第三十四条:注意防火安全,禁止在防火通道内堆放物品,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物品。

临床医师行为规范

第三十五条:医师的责任

1.主管医师对患者的医疗诊治负有主要责任,主管医师为病房主治医师、手术患者的主刀手术医师、主管麻醉医师、门诊接诊医师、急诊医师、会诊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及科内指派的患者临时责任医师。

2.主管医师应对患者的全部诊疗过程负责,有权监督下级医师的医疗活动,因下级医师未执行主管医师指示而造成的医疗后果由下级医师承担责任;主管医师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医疗指示,严格执行上级医师指示的医疗行为其后果由上级医师承担责任。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包括:医嘱、对下级医师的医疗指示、下级医师请示后经批准的医疗行为、担任术者的手术及主要操作者的医疗操作。对病历讨论中发表的观点不承担责任。

4.住院医师对独立完成的医疗行为负责。

5.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医疗责任由其上级医师承担,未经请示的违规医疗行为构成严重后果的由本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医师的基本准则

1.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须注明其发生时间及处理时间,并追踪处理后的病情变化。

2.为明确诊断,医师应为患者开具必要的检查申请单,申请检查项目应对诊断具有必要性、针对性,以避免漏诊。同时避免重复的、与诊断无关的检查,坚持因病施治。

3.医师应认真填写各项辅助检查申请单,将单上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清楚并向患者讲明检查的必要性及对身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4.使用有可能出现严重副作用或加重病情的药物、自费药物、特殊药物及治疗时,应提前向患者说明情况,包括:使用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后果、费用情况等,将上述内容记录在案、患者签字。

5.患者拒绝接受医师提出的检查和治疗时,医师应再次向患者讲清此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将上述内容记录于病历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

6.患者同时患多种疾病,因治疗其中一种疾病的需要,可能对其他疾病产生不良后果的,或因多种疾病而不能实施某一治疗的,应提前向患者说明情况,包括使用的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后果、费用情况等,将上述内容记录在案、患者签字。

7.病历借阅、复印应按有关规定办完手续后进行,并应有医务人员在场。因医、教、研等需要借阅病历的,要填写借阅申请,三日内归还。

8.因医疗及其他原因需封存病历时,医师应带领患者家属到医务科办理相关手续后,在双方当事人及医疗行政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按法定程序封存。

9.由于很多疾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禁止医师对下一次诊疗进行不负责任的武断性指导或承诺。

第三十七条:医师有义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出具与患者病情、诊疗有关的医学证明材料,医师须保证这些证明的真实、准确。这些证明材料包括:

1.涉及司法程序的医疗证明材料、病情阶段性医疗鉴定; 2.其他诊断证明书(如出院诊断证明书)、病假建议书、各种检查报告单、病历摘要等;

3.第一类证明应由申请人持有关部门介绍信由住院医师以上人员出具,第二类证明应由住院医师以上各级医师出具。

第三十八条:转诊

1.向外院转诊仅限于我院技术力量或医疗设备不足,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查、诊断、治疗的患者。转诊时应认真审定患者病情是否允许转诊并经与有关方面联系后方可转诊。

2.危重及特殊患者转诊时应有医务人员陪同,转诊前应向患者家属讲明转诊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记录。

3.门诊患者转诊应由科主任或经科主任签字方可开具转诊单,注明疾病或可疑疾病、检查或治疗项目,主管院长批准签字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医嘱

1.医嘱一般应在每日上午查房后一小时开出,医嘱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不得涂改,需更改、撤消时应注明并签字。

2.医嘱应由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出并签字,开出后应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应与医师核对方可执行。除抢救或紧急手术外,不得有口头医嘱。口头医嘱须经护士复读、经医师证实后执行。医师要及时补开口头医嘱,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项内容。

第四十条:门诊工作

1.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门诊管理工作,检查门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传达上级指示,解决门诊医疗投诉。

2.各科门诊要选派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以上医师出诊,从事本专业两年以内的医师不得独立出诊。

3.各科可根据本科具体情况设立专科或专病门诊,经审批后开诊。 4.患者完全不属本科疾病时,应耐心向患者说明情况,将患者转往相关科室。

第四十一条:门诊病历

1. 门诊病历应书写日期、科别、主诉、现病史、阳性体征及主要阴性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复诊医嘱、签字。初诊病历还应包括既往史、家族史。

2. 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患者进行认真的物理检查,及时开具辅助检查申请单,并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将上述内容记录于病历中。医疗保险及公费医疗要求填写申请单的检查项目应及时填写。

3. 各种检查报告单回报后,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4. 患者初诊不能确诊的病例,医师应为患者再次就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二次就诊仍不能确诊的病例,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请其他科室会诊以明确诊断。

第四十二条:处方要求

1.处方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应清楚,不得涂改并全名签字、盖章。各级医师应按有关规定权限开具处方。

2.处方应符合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合理性、安全性。

3.急诊处方当日有效,门诊处方3日内有效,超时限处方应由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

4.医师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药物,禁止超范围、超权限用药。

5.使用毒麻药、精神药物应在有关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严格按规定使用,使用此类药物应使用专用处方,并注明诊断及患者住址或工作单位。

6.儿童慎用有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向患儿家长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三条:专家门诊

1.专家门诊出诊人员应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按有关规定经申报审批后出诊。

2.专家门诊应按时开诊。遇紧急情况不能到位时,应及时与患者协调,征得同意后由同级医师出诊。

3.专家因故需停诊时,由本人在停诊前2日提出申请,门诊办公室同意后通知停诊。

4. 专家门诊应保证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其工作质量的专家将被暂停出诊资格。

第四十四条:急诊工作

1.急诊病历应包括详细的病情、各种病因、检查项目、诊断、查房记录、会诊记录、抢救经过、治疗措施、交接班记录等。

2.急诊医师接诊后,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就诊时间、病史、检查情况、处理经过、转归、离院医嘱等。

3.急诊首诊医师应对患者全面负责,不得随意推诿患者。如需会诊时应首先检查、记录患者病情并提出会诊目的,向患者讲明会诊的意义。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应由首诊医师陪同前往或请相关科室到床边会诊,并向会诊医师介绍病情。会诊医师应在仔细检查患者后,做出是否属于本科疾病的判断,决定是否接收此患者住院并承担相应责任。

4.凡复合伤或病情与多科室有关的患者应由主要病情责任科室负责诊治,其他相关科室协助处理并承担相关责任,不得相互推诿,遇有主要病情难以确定时由医疗行政部门指定负责科室。在此过程中首诊科室负责患者抢救及相关治疗。

第四十五条:抢救及观察情况

1.遇有疑难、复杂病例、急诊抢救病例时,急诊医师应立即请有关科室医师协助诊治,必要时请各科主任到场指导抢救,但不得因请示上级医师而延误抢救,对不宜搬动的患者要就地抢救。

2.抢救过程中,应有医师负责书写抢救记录,抢救记录包括:病史、病情变化、抢救治疗经过、病重病危通知及家属签字等。

3.抢救中,医师应在患者床旁交接班并在抢救病历上签字。 4.遇有多科联合抢救时,应以主要病情责任科室为主,相关科室均应派人参加抢救。 5.凡遇重大抢救、群死群伤、集体中毒、涉外抢救、特殊人物的抢救及传染病疫情暴发,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涉嫌司法程序的病例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6.自动离院的急诊观察患者,主管医师应向其说明离院后可能发生的后果,将其记录在案、患者签字。

7.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需观察的患者由急诊值班医师决定留院观察,凡涉及抢救又一时无法收入院的患者可留院观察,慢性、恶性疾病病情恶化可暂留院观察。

8.留院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可延至7天。 9.急诊医师应经常巡视留观患者,遇病情变化时随叫随到,及时处理。

第四十六条:病历书写

1.住院医师应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的书写,首次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首次病程记录应即刻完成。

2.病历记录力求通顺、简洁、准确、完整、字迹清楚。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平行划在错字字体上,每篇幅出现2次包括2次双线划在错字上的应立即重新书写。不得涂改、倒填、剪贴,医师签字应用正楷全名。

3.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无正式译名的病名及药名等可以例外,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4.毕业不满一年的住院医师书写住院病历,毕业一年后的住院医师书写入院记录,上述文书均须按医院规定的统一格式、要求书写。主治医师负责审查并签字。

5.病历中的主要诊断不得缺少,参照病案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实行单项否决。

6.病程记录,危重及病情变化患者的病程记录应随时完成,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1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慢性病及病情平稳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每月记录一次阶段小结。病程记录由住院医师书写,主治医师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并签字。病程记录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及签字等。特殊处理要记录实施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时间、实施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7.新住院病人要有住院后连续3天的病程记录。外科系统患者要有手术后连续3天的病程记录,各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随时记录病情变化。

8.各种检查报告单应按时间顺序粘贴于粘贴单上,未回报的检查结果应及时查找,遗失的结果应及时查补。出院后回报的检查单应及时归档入病历。

9.住院医师与上级医师一起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对患者及家属的告知义务。病房告知包括:

(1)患者病情状况及疾病诊断;

(2)将实施的治疗方案和可供患者选择的其他治疗方法; (3)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4)患者可能的预后结果; (5)病情变化及危重抢救; (6)患者可能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

(7)需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8)自费检查和自费治疗项目的费用和必要性; (9)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使用及必要性; (10)住院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11)一切应向患者说明的情况。上述各项中需填写知情同意书的,应如实填写并签字。

第四十七条:病例讨论

1.下列情况应组织病例讨论:疑难病例、急危重症病例、重大手术病例、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病例、医学伦理学病例(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病例)、死亡病例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

2.院级病例讨论包括全院或多科参加的病例讨论,由医务科决定。医务科应确定讨论病例、讨论时间、讨论程序、参加人员、讨论目的、注意事项等,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院级病例讨论的结论由医院承担责任。

3.科间病例讨论是指由两科或两科以上参加的病例讨论。由提出病例讨论的科室负责组织工作,确定讨论病例、讨论时间、讨论程序、参加人员、讨论目的、注意事项等。科间病例讨论的结论由参加科室共同负责并报医务科备案,科间病例讨论可邀请医务科参加。

4.紧急病例讨论是指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由主管科室提出,医务科批准并组织,有一个或多个科室参加的病例讨论。相关科室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派出本科最高一级的医师出席参加病例讨论。紧急病例讨论的结论由参加科室承担相关责任并报医务科备案。

5.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全科或专业组病例讨论,主治医师指导住院医师准备好与讨论病例有关的资料,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汇报病历并提出要点及需解决的疑问、住院诊断及诊断依据、初步治疗方案,主治医师提出诊断,各级医师自下至上依次发表意见,最后上级医师做总结性发言,最终确定诊疗方案。全科病例讨论的医疗责任由科室负责。

6.病例讨论应有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患者基本情况、每个人的发言记录、最后结论。讨论内容应记入病历。

第四十八条:病房查房

1.住院医师对普通病人每日查房二次,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危重患者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为上级医师查房准备好有关资料,上级医师查房时,住院医师要准确汇报病历、提出诊疗方案、需要上级医师解决的问题并汇报上级医师指示的执行情况。

2.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查房时,要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汇报,检查、指导下级医师工作,纠正下级医师出现的问题,检查病历质量,确定诊断及治疗原则,决定会诊、转科、出院等事项,遇有重大及疑难病例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请示。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认真听取各级医师的汇报、检查医疗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检查病历质量、确定诊断及治疗原则、决定重大手术,并向下级医师讲解国内外本学科发展趋势及新的学术观点,回答下级医师的提问。

第四十九条:值班、交接班

1.值班医师在开始值班前,接受各级医师移交的医疗工作,同时共同巡视病房,了解危重患者情况并床前交班。

2.主管医师应在下班前将需要交班的患者的病情及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危重患者床前交班后由值班医师签字交接。次日早晨值班医师将值班情况向主管医师交班,值班医师应做好病程记录及值班记录。

3.值班医师负责病房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及患者临时病情变化的处理,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示上级医师。

4.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护理人员呼叫时应立即前往巡视处理,因公需离开时,应留下去向及联系方式,遇抢救时应立即赶回。

第五十条:抢救

1.抢救是指紧急危险情况下进行的医疗行为。患者病情在较短时间内重要生命器官或重要生命指标急剧恶化直接威胁到病人的生命时,在此情况下医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

2.危重症抢救除一线医师外,应有主治以上医师在场指挥抢救,必要时科主任临场指挥,抢救时患者家属不应在场,但应随时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并记录在案、签字。

3.对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死亡患者应有详细抢救记录,注明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参加抢救人员,死亡患者应注明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死亡患者应立即书写抢救记录。

4.拒绝抢救的患者,应有患者的直系亲属签字证明。 5.抢救时应如实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治疗情况及预后,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发出病危通知书,完成告知义务。

6.抢救过程应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包括检查和治疗时间、病情变化经过、上级医师意见及执行情况、参加抢救人员等。

7.抢救过程中需其他科室参加的,应立即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被请科室在接到邀请后,须立即派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抢救,无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场时,科内最高职称医师应参加抢救,任何医师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抢救,拒绝参加抢救的医师将对其行为引起的相应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8.抢救过程中遇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医务科报告。 9.抢救过程中医技科室相关人员应全力支持抢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延误抢救。

10.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检查或进入手术室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

第五十一条:会诊

1.申请会诊医师在医嘱、病历会诊单上注明普通会诊或急会诊及申请时间,急会诊可用电话方式通知被邀会诊科室。

2.对疑难危重或诊断不清的患者应及时提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会诊。

3.会诊医师在接到会诊单后应在当天内完成会诊,会诊医师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无高级职称人员的科室,由主治医师承担。

4.会诊医师应详细阅读病历,认真检查患者,提出会诊意见,开出具体医嘱及注意事项。

5.会诊后确认需转科的病例,由会诊医师签署转科意见,自签署时起,患者的诊疗责任由转入科室负责。但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转入时,应确保患者不发生诊疗延误,抢救及危重患者应及时转入,确有困难时应上报医务科协调解决。

第五十二条:手术

1.手术应由相应级别的医师决定并做好术前准备,重大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应进行病例讨论并有病程记录。

2.手术科室应于手术前一天上午10时前,将手术通知单送至手术室,并通知患者家属来院等候麻醉签字。

3.手术前应由术者亲自向患者及直系亲属交代病情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填写手术同意书。禁止在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手术。

4.手术前应书写术前小结,丙类以上手术应有术前讨论。 5.中等以上手术及危重患者术后应进行呼吸、循环监测。术者应在手术患者返回病房后检查患者并进行相应处理。

6.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时,应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应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记录在案。

7.手术记录应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由术者本人书写。邀请院外专家实施的手术,应由第一助手书写,术后记录应由参加手术的医师书写。

8.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手术医师或麻醉师应及时协商,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事后应向家属通报。

9.手术记录应做到准确、真实、全面。手术记录除记录一般项目外,还应记录出血及输血、补液情况,器械及纱布使用情况,引流管放置情况及标本去向,必要时应有图示。

10.患者在术前应做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生化全项(查肝、肾功能)、心电图、乙肝、HIV、梅毒,全麻患者应拍胸片。如患者并存心肺等内科疾病时,应根据病情增加下列项目检查:胸片、动脉血气、心功能、肺功能等。必要时需做专科检查和会诊。

11.术后拔除引流管时,应有两人在场并在病程上详细记录引流管完整情况。

12.参加手术的麻醉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查阅病历、检查患者并做麻醉前病程记录,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麻醉方式、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如有下列情况,麻醉医师有权停止手术并向手术科室及麻醉科主任报告:病历资料不完整、麻醉风险过高、术前准备不充分。

13.麻醉知情同意书应由麻醉医师在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可能发生的后果后签署,常规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签署,急诊手术应在麻醉开始前签署。

14.麻醉前主管麻醉师应认真检查麻醉器械、药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病历号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麻醉安全。

15.主管麻醉师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进修、实习医师要有专人指导。

16.麻醉终止后麻醉师要完成麻醉记录单的填写,向手术医师交代麻醉经过及注意事项,交接班签字。

17.全麻及危重患者、带有术后麻醉用品的患者,主管麻醉医师应及时随访,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麻醉医师应及时处理并随诊。

第五十三条:入院、出院

1.门诊接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开具入院通知单并与病房联系床位,约定患者入院时间,通知病房主班护士。

2.患者出院事宜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提前一天通知患者家属,做好离院准备,住院医师整理患者病历,填写出院记录。

3.出院当天,由主管医师开出出院通知单,告知住院处及护士站,协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4.患者出院诊断证明书内容应包括:患者入院、出院日期;患者所患疾病诊断;手术或特殊治疗名称及日期;患者出院医嘱及建议;复查日期;带药情况及用法。

5.出院时,主管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转归情况、出院后注意事项、复查时间,并记录于病历。

6.患者提出自动出院要求时,主管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出院可能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及离院注意事项,将上述事宜记录于病历中,并请患者及直系亲属签字。

主治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在政治思想方面,一直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思想和邓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一直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管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工作者。

在分管业务工作期间,积极围绕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带领全院职工同心协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妇幼卫生知识,写下了打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闻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多次去省市及兄弟单位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一直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纯熟把握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能纯熟诊断处理产科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羊水栓塞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纯熟诊治妇科各种急症、重症,独立进行妇产科常用手术及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自任现职以来,本人诊治的妇产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98%以上、独立完成数百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病人都能按时出院,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

注意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药物促排卵联合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县级科研项目,荣获一等奖。撰写论文四篇,并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受到了专家的赞赏和肯定。

注意人才的培养,自任职以来,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的工作。在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中,担负组织和教学任务,由本人详细指导培训的各级妇幼人员达2千余人次,提高了各级妇幼人员的工作能力,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本人在分管保健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上级妇幼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建立了妇女、儿童“四簿四卡”,并定期检查落实,把握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每年为女工健康查体3千余人次,0-7岁儿童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完成了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主治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性别:女

民族:汉

目前所在地:广州从化

年龄:29户口所在地:广州从化 婚姻状况:未婚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应聘职位:妇幼保健、护士、护理、卫生防疫

人才类型:全职

工作年限:5

可到职日期:三个月

求职类型:全职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从化/广州越秀/广州白云

个人工作经历

2000年9月~2001年8月在广州市流溪河林场职工医院担任护士 2001年9月~2002年2月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

2002年3月~2005年2月在广州市流溪河林场职工医院任妇产科医生 2005年3月至今 在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当校医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湖南岳阳巿卫生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 毕业日期:2000年7月 所学专业:医药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0年9月~2001年8月在广州市流溪河林场职工医院担任护士 2001年9月~2002年2月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

2002年3月~2005年2月在广州市流溪河林场职工医院任妇产科医生

2005年3月至今 在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当校医。资质证书、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语言能力

英语水平:一般

国语水平:精通

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谦虚、朴实、思想觉悟高、积极上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与人相处融洽,乐于与人团结协助,互相鼓励,追求共同进步!

临床专业的各项相关知识已系统全面掌握、并以优异成绩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在校被评为三好学生,于工作中亦取得优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上一篇: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口腔医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