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范文

2023-04-11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小学科学这门重要学科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攀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尝试与实践,探寻创新教学模式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享受越来越优质的学习体验。如果小学科学教学可以恰当运用班主任管理的相关方法,通常会另辟蹊径,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更有助于收获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小学科学教学视角,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科学教学;班主任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备受关注,对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实施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果能有机融合科学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方法,往往会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

一、寓教于乐,组织主题班级活动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维持班级的良好秩序,还要组织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深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对班级管理来说,组织一系列主题班会产生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在传授小学科学知识时,也能积极借鉴与参考这样的模式,以所教学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组织相应的科学主题活动。从科学课程本身来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并展开深层次的理解,这既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能通过学生实践的方式,使其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水、烧杯、食盐等,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完成相关的实验,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总结实验结果,认真填写研究方案,并利用学生记录的相关数据,帮助学生分析总结。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的奥秘,牢固掌握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其实践能力,促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同时调动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了科学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也能结合所教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与数学教学建立联系,有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对班级进行更好地管理。

二、坚持民主原则,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撑,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但是,由于学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班主任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必须是从多角度出发、内容全面。那么,教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也需要借鉴这一点,遵循民主原则,在全面考虑学生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前提下,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科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认识气温计”相关知识时,为了坚持民主原则,教师可以实施小学合作学习,以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并为小学布置探究性任务,如借助于气温计模型学习读数。教师可以继续布置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认识气温计,通过观察其他的气温计,全面了解与认识气温计,同时有效拓展到生活中存在的多种温度计,包括水温计、体温计等。当学生顺利完成第一个活动任务后,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让其描述读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共同答疑解惑,从而构建积极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共同携手解决遇到的问题,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为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提供更多的幫助。

三、加强沟通协作,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会加强班级各个方面力量的联系,实现班级各个成员之间的密切沟通与互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小学生,往往内心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如果教师对其管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的说教,非常容易使学生萌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为了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经常性地聆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正学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来思考各种问题。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又同时担任科学教学工作,也应该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间主动提供帮助,这样通常会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密切沟通,根据反馈的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理;还应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为家长普及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其提高对科学学科的重视,让家长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助力。

例如,在学习“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在家中与家长共同配合,借助于剪刀、鞋拔子等工具完成科学实验。这样既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加强两者的合作与配合,还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沟通来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对于更好地管理班级学生也有很大的益处。

结束语

综合而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为了不断优化科学教学的效果,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参考与借鉴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教师要追求寓教于乐,组织一系列科学主题班级活动,教学中坚持民主原则,将学生置于教学中心,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亲子间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出学科教学特点,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赢得学生家长更多的支持与理解,更好地推进科学教学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原芳.探究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57-158.

[2]时永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智慧,2020(14):50+85.

[3]季良.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20(45):4-5.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404505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应该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要想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做好学习管理工作,教师应该首先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项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模式等进行主观层面的引导,并在客观环境建设方面利用相应的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客观环境的优化。班主任只有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协调学习参与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学生才能在内在的作用与外在的助推下,更积极、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促成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实践工作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Class management;Practice

1.以主观意识引导为基础

(1)明确学生学习意识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实践,应该首先做好学生个人主观意识的协调工作。只有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意识,才能让学生在主观意识的作用下更加积极地、自发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主观能动性的带动下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其目前阶段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并向其描述小学阶段校园生活中的主要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的实际意义,以此为学生学习意识的明确建立清晰的基础,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感性教育下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利用班级班会课程或是自习课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组织,向学生系统地讲述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小学阶段将要面临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及这些学习因素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以此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与紧迫性强调工作中使小学学生更加明确现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适当地进行理想教育,通过创设教育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自身的理想进行交流活动。理想交流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产生相对更加具体奋斗目标,这种学习目标的明确将使得学生产生更加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其能够在目标的激励下以更加努力的态度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2)调控学生学习节奏

小学阶段的学习课程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提高而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种课程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学习任务量的提升。因此,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辅助学生进行学习节奏的调节,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快速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笔者认为,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帮助学生调控学习节奏,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划分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的有效处理方法。在学习任务划分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重心为学生提供适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小学学习生活中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学习重点,使其能够按照学科的具体学习任务优化自身的学习模式,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统筹各个科目间的学习活动或是自身的学习日程,形成适应小学阶段实际学习任务目标的学习节奏。这种辅助学生良好学习节奏养成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以最为适应的状态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制定学生学习计划

由于小学学生在以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经历与学习状态各有不同,班级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个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班级学生在小学阶段不同学习科目中形成了较大的学习差异性。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实践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制定最为符合学生具体学习能力的学习计划,以此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弱势学习科目并有效巩固自身的学习优势,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学生在每次测试中的成绩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个性进行具体的分析,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薄弱项与优势学科,并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在教师以数据为基础的辅助之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针对自身的薄弱学习环节在个人的学习计划中增强该环节的学习时间,以此重点对待薄弱环节,推动学习相对较弱学科的学习成绩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班级学生对学习中的优势学科进行巩固学习,使其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做到各有侧重,保障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辅助班级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能够使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计划都能够最为适应自身的特殊学习个性,使学生能够在符合个性的学习计划辅助之下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高,促成学习效率的提升。

(4)疏导学生学习压力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即为小学阶段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在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意识较为薄弱的当前阶段之中,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的学习管理环节中主动承担起辅助学生疏导学习压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之下正视自身的学习压力,并以专业的教育手段辅助学生疏导消极学习心理,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学习心态融入学习过程中。

笔者认为,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关注,以此做到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状态波动以及消极情绪,从而快速地作出响应与学生建立起良性的沟通关系。在沟通关系中,教师将通过科学的沟通方式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其能够主动地与班主任对自身学习活动中所遭遇的挫折或是问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倾听快速地发现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压力等消极学习心理,并帮助学生找到压力的来源或心理问题的源头,利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的帮助,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正视自身的学习压力与消极学习心理的根源,最终在教师的疏导中得到解决,重新以积极、正向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环节中,促成学习效率的提高。

2.以客观环境建设为辅助

(1)营造和谐班级学习环境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往往起到决定作用,而客观环境也在其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班级的浓厚氛围之下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之去,并在集体整合之中发挥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竞赛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在班级范围内设置学生成绩排行榜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排行的形式更加具象地呈现在班级之内。这一具象呈现将极大地激发班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良性竞争心理,使得班级学生个体都想在排行榜上取得进步因此学生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学习实践之中,并为了学习成绩的提升积极地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形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在这种学生积极学习的班级氛围之下,班级学生个体都将受到氛围的感染,积极地融入学习活动中,以此通过班级氛围的建设推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2)宏观引导学生节奏调整

在小学班级的学习实践之中,班主任除了要引导班级学生进行主观层面的学习节奏调节以外,还应该通过对宏观调控学生活动的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学习节奏的调节活动,使学生能够以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投入到学习实践环节之中。

例如,教师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实践中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利用大课间的时间真正地放下书本并走出教室,使学生能够开展一系列基础性与安全性并存的运动活动,使其能够在运动的趣味形式与实践形式中得到学习思维的放松与身体四肢的活动。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运动实践活动,能够使班级小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之间得到片刻的休整时间,这一休整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好学习过程之中的劳逸结合,辅助学生以更加科学的学习节奏面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辅助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的学习实践,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沟通学生家长家校共育

除了校园中班级学习环境的建设之外,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的管理活动中还应明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环境在客观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所起到的重要影响。一个关心学生学习、能够主动帮助学生学习的家庭环境往往能够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喜爱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学习实践,促成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使其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之中,促成家校共育的合作辅助学生学习关系,实现家庭学习环境的良好建设。

例如,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之中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起线上的沟通群组,以此实现具有时效性的双向反馈。在群组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问题在群组中传达向学生家长,使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环节中给予学生学习问题以关爱以及帮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更勇敢的面对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环节中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的在群组中向教师寻求帮助,使教师利用专业的教育素养辅助家长更合理的引导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活动。这种方式使家庭与校园的环形共育环境得以建成,使得班级学生在环形关系中得到两方面的激励,促成其学习动力的提升。

在小学班级的管理实践中开展学习管理工作,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完成主观学习态度、方法的优化,并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客观学习环境,以此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内外一致的动力源,共同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績稳定提升与有效进阶。在学习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应始终以均衡性的视角看待主观与客观环境的建成作用,并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以强化自身的管理职能,真正地完成对主观与客观环境的宏观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新校园:中旬刊,2018.

[2]金爱民.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神州(上旬),2018(18).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能否贯彻教育公平原则,对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文章分析了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存在着因性别、成绩好坏、座位安排、师生交往等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公正公平的学习、成长环境。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公平;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王碗(1976-),女,江苏南通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务科研办主任,助理研究员。(江苏 常州 213001)

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曾经说过:“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可见,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国际教育界教育改革和教育运动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在内容上包含: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在性质上包含显性公平与隐性公平。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来说,教育公平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逐渐形成的共识。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学校的基层管理者,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专业工作者,同时也是班级教学和社会资源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仅仅关注学校以外的宏观教育公平是不够的,因为政策、制度、资源,最终都要通过学校和教师来实现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公平。班级管理作为微观层面的教育,它是宏观教育公平的具体化,是内在的、实质的教育公平。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班主任,其工作中的公平问题是整个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是教育公平在联系学生这一关键环节的具体实施。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环节”,只有“贯彻到班级管理的最深层”才能使理念公平转化成现实公平。[1]班主任工作中的不公平包括显性和隐性不公平现象,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无歧视原则”,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公正公平的学习、成长环境,对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入手,从微观方面探讨教育公平的问题及对策。

一、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公平实践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公平的贯彻与实施,体现的是一种公平理念的普及。教育公平反映到班级管理中,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在教育态度、活动参与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方法选用、教育评价等方面均采取的公平合理的行为,一视同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公平的、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这不仅是建设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教育有效性的客观保证,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公平的实践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以协同性确保班主任职责的履行

协同性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使师生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也是教育公平显示后的一个重要特征。班主任管理中师生的协同性离不开教育公平力量的发挥,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失当的有失公平的主体性行为都会对整个班级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进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育公平的共振,师生共同进步更是离不开教育公平的促进。班主任不仅要有追求公平的志向,还应在日常管理中坚持公平信念,在班级教育中践行公平原则,在公平的思想中形成协同的局面,使每个受教育者都有所提高,实现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2.以差异性保障学生合理的发展

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是基于差异发展的公平,而不是盲目的无差别的对待。差异发展保障了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在追求个性特点的今天显得很重要。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生活充满差异,教师的教学存在差异,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差异。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个体在发展水平、发展的潜能、发展的优势领域、追求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在注重教育统一性的同时,更要重视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能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了公平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只有理解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才能正视并尊重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育公平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平等的氛围,保障了他们的个性化与自主选择,这些不仅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以整体性保证教育过程的和谐

班级整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以教育公平为原则建立的良好的师生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公平使得班主任民主平等的对待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而且有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减少因为不公平对待而产生的嫉妒、小团体、冲突等不和谐因素,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促成了和谐的班级环境,保障了教育过程的和谐。同时,也可以保障学校作为一种极其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将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最大化的效用,所有这些都促成良好班级整体氛围的产生,为有效的班级管理、班级学习提供环境保障。[2]

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归因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存在着诸多有失教育公平的现象,这些不公平体现在违反教育规律,背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漠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独立人格,以一些非民主的,或者不科学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实践。具体的来讲,现存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又称之为“异性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异性学生有时也会在潜意识中更加的关心与照顾。对于部分班主任而言,他们可能认为男生心理更加的叛逆,难以管理,而且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男生往往生龙活虎、淘气顽皮,不如女生那么可爱乖巧,这些教师可能会更喜欢更关心女生,而且这种偏爱一旦表现出来,会让男生觉得班主任对男生的一种“放羊”暗示,便会纵容自己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对于另一些班主任而言,他们认为男生比女生聪明,认真起来进步更大,而且由于遗留的一些思想禁锢,对女生不够关心,因为女生的心理比男生脆弱,因此一旦感觉到班主任的不公平对待,会产生一些心理阴影甚至导致性格孤僻。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2.因成绩好坏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以成绩论英雄是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班级里总是会存在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班主任很容易的便会喜欢那些成绩好、行为习惯又好的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心理的天平很自然的就会向优等生所倾斜。可以用马太效应来阐述班主任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不同,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在班主任的班级教育过程中,因为对优等生的偏爱,经常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机遇,更多的夸奖,比如组建班委时,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做班委,各种荣誉集成绩好的学生于一身;反过来,对后进生关心不足,而且经常对他们提出批评。殊不知,这样不公平的教育对待,只会使得一些优等生产生自负、自傲、目中无人的陋习,也会使得后进生自尊受到伤害而自暴自弃,最终使得整个班级都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班主任、高校班主任及辅导员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教基一[2009]1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教育部令第24号)等宏观政策,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职责与任务、发展、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总体行为准则。在具体的微观操作上,需要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或办法,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规范,既要明确日常工作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又要给个体创造性开展工作留足空间,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化的班主任岗位工作规范,细化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内容和相关要求,而且这些规定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改补充,使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发挥制度在规范中的作用,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班主任工作步入良性管理循环轨道。这也充分的印证了“公平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可操作的制度体系”。[9]

四、结束语

无论一个社会的共同特定的文化价值如何,有一种东西是每个成员都应该得到以及给予的,这就是公平待遇。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系统中的衍生与体现,在希冀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公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政策支持,为班主任本身的公平,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对教育公平的每个参与主体都提供以最公平的待遇,这正是教育公平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华蓉,苏婷.义务教育应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N].中国教育报,2010-05-16.

[2]王升,张燕.教学公平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28-30.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32.

[4]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68-71.

[5]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26.

[6]华京生.关注超常学生的特殊需要[N].中国教育报,2009-07-23.

[7]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75.

[8]苏霍姆林斯基.人的教育问题[J].外国教育资料,1986,(4):27.

[9]王翠英.现代公信力的道德价值[N].光明日报,2005-07-26.

(责任编辑:孙晴)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新形势下,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融合的观点,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从小学到高中均未设立专职的班主任岗位,往往都是由所在班级的语文教师来兼任班主任职务。仅凭这一点,将两者融合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小学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融合的几种策略,希望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级管理;方法;研究

当下很多语文教师都肩负着班主任的工作,而如何落实好班级管理工作,则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向。在以往语文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语文教师采用的管理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而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教育略显不足,这不利于发挥出语文教育的价值,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还需要继续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力度和广度,以有效进行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关系

之所以强调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因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班级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比于其他学科教师心思更为细腻,情感更丰富,及时针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大小事务细致分析。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教育性、感染性,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也能让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感受语文知识思想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语文教材是进行班级管理重要支撑,能对学生行为、思想做出正确规范。

(二)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丰富多彩的班级管理活动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班级活动包括朗诵、书法、阅读等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日常体验,也能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语文课程实践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能充分感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实践性,能实现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有效集中。

二、可加强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班主任认为,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结合,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因为一些教师无法将两者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课上需要注重情感教育,使学生能收获更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可以将“感恩”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对学习过的诗句加以利用,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赞美。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与奉献,从而对教师的工作更加理解。借助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融合的策略

(一)将各类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载体,使之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使之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融为一体,以便加强班级管理,主要组织以下几种活动:第一,竞赛类活动。如体育项目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在班级里举行各种竞技类的比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逐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以“体育项目比赛”为例,在平时教师要留意学生的爱好、兴趣以及擅长的项目,在班内组建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进行比赛活动的时候,可以邀请体育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并使学生习惯在竞争中与其他同学协作;第二,才艺表演活动。设计项目种类有诗歌朗诵、歌舞表演,甚至包括相声、小品表演,为学生的业余爱好提供展示的舞台。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又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

(二)将语文课拓展出班会课的功能

班会课一般都是对学生实施品德修养建设的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往往只限于传授课本知识,认为相关专家的内容设置是最科学的,最能体现新课标的意志,加之教师评价体系的现实情况,因此大部分教师以考试内容为准绳来授课。但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将课本相关内容做一些合理的拓展,如渗透一些德育元素。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中倡导传统美德,弘扬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就是把语文教学拓展为班会课,有利于强化班级建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融合的方法

当下小学生的思维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为追求学习的自由和自主,也不情愿教师过多地管束,那么教师想要学生融入语文课堂、主动去探究语文知识,并从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管理,则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其中,有趣、轻松的语文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展开有效的知识、思想精神的管理与培养。其中,教师可以先从语文课堂导入阶段开始,针对即将要教学的语文知识,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人文思想交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初步引导学生走入语文课堂环境,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班级管理环境。以小学语文《桥》内容为例,课程伊始的环境营造是实现有效的语文课程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而且教师也要注意文章内容中的人文精神渗透,以使得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文思想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做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首先,针对《桥》课文内容,与学生进行文章中的人文思想交流。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相互融合,是實现语文教学工作创新、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有必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衔接,以借助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施以有效的思想精神培养,从而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进而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全面发展,这才是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其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融入适当的思想精神、行为习惯管理内容,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郭占霄.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初探[J].好家长,2014(51).

小学班级管理实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好建立激励机制的具体教育意义,能够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教师对激励机制的具体认识,并为其后续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机制的实践提供明确的目的导向,使教师所建立的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始终指向其本身的运作意义,最大化地发挥出激励机制的教育意义,实现管理效率的切实提高。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对不同管理与教育环节之中不同的机制进行类别分析,真正建立起具体的意义分析模型,为后续实践提供具体理论指导。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意义分析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虽然在教育改革活动中通过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已经初步尝试将激励机制融入到课堂之中,然而由于教师对激励机制的概念尚处于初步认识阶段,所以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对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导致激励机制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本身的价值,难以真正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应首先对激励机制的建立意义做好具体的分析工作,以此真正在结合实践的教学分析模型中看到激励机制的实际运作意义,这将进一步引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激励机制的重视,并始终以意义分析模型作为核心导向,在教学中对激励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完善,最大化地完善农村地区的激励机制,推动学生在不同教育环节中真正实现最大化的发展。

一、提供外在学习动机

学习仍是现阶段中小学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实践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环节之中也一直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教研方向之一。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通过教师对激励机制的合理建立,则能够使激励机制真正成为从客观层面驱动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工具,辅助教师实现促成学生高效学习的教育目标。这需要教师真正做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工作,从而构建恰当的教育机制,真正向学生提供外在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环节之中,由此实现学习效率的切实提高。

例如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为了驱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环节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良性竞争心理,通过构建班级竞赛机制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此,教师应该探索一条合理的竞赛机制建立路径,如通过建立班级平均分数排行榜或是进步成绩排行榜的形式,使竞赛成绩能够随着每次测试的成绩进行浮动,并且公示在全班学生面前。通过这种具体竞赛制度的建立,学生的良性竞争心理将真正激发出来,从而真正以外在机制地向学生提供客观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最终切实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机制的切实优化。

二、促成班级自主管理

在班级中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管理模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管理技能,并从管理模式下实现个人规则意识的养成,以体验的方式实现个人德育品格的养成。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的方式以具体的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层面的约束与监督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合理机制的运作下更好地完成自我管理实践,真正实现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纪律管理员轮值制度的方式,在班级范围中树立榜样机制。这一制度的运作使得每个学生都拥有了平等担任管理者的权利,首先使学生成为了管理主体,为班级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了监督角色。而这一监督角色的建立则能够以轮值的形式真正激励学生,使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这一班级中榜样的角色而真正做好自我管理工作,约束自己不为管理角色添麻烦,以此为后续自己胜任这一角色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在管理员这一身份所起到的榜样激励作用之下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與约束,最终真正在班级范围内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这将使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真正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号召,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学生心理建设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环境建设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能够使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心理环境,并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真正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教师建立激励机制的方式,还能从客观层面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协调学生的心理因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激励作用下更好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真正以激励机制的运作促成学生心理建设的强化。

例如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鼓励、感化等形式建立情感激励机制,在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时,教师应及时以友善的教师形象出现在学生的身边,鼓励学生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并通过建议等方式帮助学生真正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这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正向的情感支撑作用下受到教师的情感激励,真正从心灵中得到成长的力量,积极地再次投入到面对挫折的实践环节之中去,最终真正克服失败带来的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将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最终切实辅助学生心理环境的良好建设,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投入到成长的道路之上,真正以机制的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教师在不同环节中对不同模式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以及意义汇总,教师将更深入地看到激励机制在实际运作中所表现出的价值,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机制,使机制的运作能够真正指向其本身的实际意义,使其最大化地发挥出本身的价值,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桂香.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00(020):193-194.

广西马山县林圩镇黄幡小学 韦玉贵

上一篇:小学生五年级数学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