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论文范文

2024-02-24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开展,国家对于促进国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恰好赋予了篮球运动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等多种社会职能。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将从篮球运动的文化构件、篮球文化的特征、篮球文化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篮球文化的内涵,并提出了篮球文化的发展路径,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篮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篮球文化;内涵;发展路径

篮球运动中有着特有体育文化价值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是现代竞技体育形式中的主要项目之一。特别是随着当前国内、国外篮球职业联赛的成功举办,再加上篮球运动一直都不断地扩大的内外交流,有效地加快了篮球运动的发展。现如今,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篮球运动更是得到了广大群众们的喜爱。虽然目前在我国篮球的文化属性,已经被广大群众广泛地接受与认可,但是,其发展的定义还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而只有充分了解了篮球文化的内涵,才能找出篮球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促进篮球文化的发展。目前我们要重视研究篮球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路径,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篮球文化的长足健康发展。

一、篮球文化的内涵

(一)篮球运动的文化构件

篮球运动的文化构件由物质、制度、行为以及精神四个方面组成,篮球文化起源于篮球运动在不断发展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符合动态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变化趋势。篮球文化具体体现在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基础支撑、在社会层面的制度文化以及人文社会的精神表达等,篮球运动在比赛技巧的学习、体能训练的增强体质、运动娱乐的放松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最终上升到对于篮球文化的认知、理念、价值观以及精神表达。篮球的制度文化是指在篮球运动过程中所展现的比赛规则、比赛管理以及比赛制度等;篮球行为文化是篮球运动的主要对象即人对篮球文化的认知程度,它可以主观地反映人对于篮球文化的态度,也是篮球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物质、制度、行为以及文化四个文化构件互相牵制、互相促进,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民族文化、地域风俗以及伦理道德等因素影响,使得篮球文化更加多元化。

(二)篮球文化的特征

我国篮球文化主要发展核心是“和谐以及团结”,这种文化发展的特征是十分符合我国传统的思想理念的,也与爱国、爱集体的观念息息相关,集中体现着我国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篮球文化也在国际赛事中互相交融,但我国目前民间业余篮球或者职业篮球的文化特征仍然是强调团结、集体主义,在天津亚锦赛败给伊朗后,我国也在不断在这种思想上重新审视自身的篮球比赛策略,我国的篮球文化逐渐转变成通过技巧和配合,同时在关键时刻发挥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国篮球文化相比,外国的篮球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这是由于外国的篮球运动员具备超强的身体素质以及篮球技术,而且外国的篮球文化具有更高的包容度。所以,篮球文化蕴含了民族和地域特征,同时与传统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人文文化特点。

(三)篮球文化的价值

篮球运动不断融入国际化色彩,不同国家的篮球运动员在统一的比赛规则下互相交流、沟通,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通过篮球比赛传递各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使得篮球运动成为篮球运动员传递友谊、和平的特殊语言。篮球文化具有教育功能,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员搭建了一个创新、竞争、协作的平台,在篮球竞赛中运动员通过竞争对抗展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在集体胜利的同时又充分展现了个人魅力;篮球运动讲究团队协作,同时和个人的优秀能力密切相关,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基础上,与队员之间相互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篮球文化所展现的合作、担当以及竞争精神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个人具备宽容、积极向上、懂得竞争的能力,篮球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国际赛事中,篮球运动可以充分展现公民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篮球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排除主导性制约因素的影响是塑造中国篮球文化发展全新理论的关键

中华民族文化不断渗透进篮球文化,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宗法关系,直至今天血缘关系和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文化对于篮球文化体系的构建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儒家文化的宗族观念在篮球管理中会出现任人唯亲,长期难以使篮球管理公平化、和谐化。目前的篮球文化试图将传统整体主义和现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但是在我国观念中仍然强调集体大于个人,过分重视集体而弱化个人,在篮球文化体系中,主要是以国家为主体,而实际作为篮球文化主素却处于较低地位,两者的主体地位混乱,会造成国家在篮球文化体系构建、政策制定以及组织建设等多方面以政治利益为出发点,而较少的关注篮球文化的主体对象和自身发展特点,所以,要排除主导性制约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篮球文化主体的能动性。

(二)正确处理篮球文化主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当代的篮球文化已经发展成为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具和手段,却很少的关注篮球文化的主体内涵。所以,针对这两者之间倒置问题,需要正确处理篮球文化主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首先,正确的认识篮球文化的主体是篮球文化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对于篮球文化的自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发展篮球文化过程中,脱离篮球文化的主体需要,将会导致篮球文化在发展演变时在物质、精神以及制度三个方向上脱节,使得篮球文化有机统一体无法形成。再者,篮球文化长期发展的动力是篮球文化的主体需求,是篮球文化的内在动力,而社会需求则是外部环境对篮球文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篮球文化的发展道路是职业化、大众化,要提高篮球文化在群众中的认知度、普及度,最终实现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同时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三)妥善处理篮球文化建设与民族性的关系

篮球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渗透着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结晶都蕴含着祖先的智慧,民族文化一旦缺失了特色,会使得整个民族的自豪感降低,而且也不利于整个文化的体系构建。篮球文化具有提升民族精神以及驱动个人价值的能力,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篮球文化也起着重要作用,害在很大程度上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不断发展不断自信,同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在构建篮球文化体系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以及文化个性的保留,妥善处理篮球文化建设与民族性的关系,才能把握我国篮球的整体发展态势,制定出符合篮球民族文化的制度,突出中国篮球文化的民族特征,以保持我国篮球文化的长期繁荣蓬勃发展。

三、结语

随着NBA和CBA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断推广,篮球文化已经逐渐成为体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篮球文化已经具备了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等多种社会职能,在篮球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重视其创新与重构问题,篮球文化在精神、物质、制度等方面开拓了崭新的发展道路,排除主导制约因素,充分发挥篮球文化主体要素的需求和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篮球文化主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推动篮球文化有机统一体的形成;妥善处理篮球文化建设与民族性的关系,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提升与个人价值的驱动。

参考文献:

[1]蒋贵军.校园篮球文化的“三维”构建途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7):113–114.

[2]纪德林.新视角下的篮球文化内涵、现状与趋势[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5):4–5+11.

[3]毛广震.中国篮球运动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4]于海濤,涂绍生,李斌.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38.

[5]鲁朋飞.中国篮球礼仪文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6]刘国锋.CBA篮球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7]肖宗涛.关于中国篮球文化建设中几个关系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3,32(01):62–65.

[8]丁青.我国篮球文化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08):47–48+53.

作者简介:邱晓强,男,山东滨州人,助教,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新建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学院为例,从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入手,提出在物质基础保障方面、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方面、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方面、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方面等建设路径,进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1 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1.1 理论依据及意义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刻认识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自觉地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融入体育工作实践中,意义重大。”以上重要的文件与讲话精神,对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建设在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离不开高等学校在文化发展及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高校文化建设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价值观及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也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体育的开展以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文化活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不仅锻炼了“身”、“心”、传授体育知识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营造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体育,显示出了学校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人才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彰显了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育人的重要地位。

1.2 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方面:第一,体育课程、运动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这些研究在体育课程与运动项目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方面作了积极探索。第二,和谐校园建设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这些研究对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第三,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研究,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丰富。第四,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调查,发现了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了对策。第五,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分别从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内容、价值方面进行研究,顾春先(2010年)首次提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四因素说”,增加“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指出行为文化是指人们本能地内部或外部的某种刺激的活动和自觉地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行为文化作为体育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应该加入进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来探索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新建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等关键词进行查询,利用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获取大量有用的文献资料,并登陆有关高校体育网站收集资料,为融合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在常熟理工学院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对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5份,教师问卷10份,回收10份。通过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了解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2.2.3 数理与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获得数据运用Excel2003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逻辑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分析。

3 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3.1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分析

3.1.1 体育场地现状分析

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教学及活动开展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表一可知,室外场地生均占有面积2.129mz,室内场地生均占有面积0.275m2,学校所有体育场地的生均占有面积2.404m2,根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大于3mz来看,生均体育场地占有差距达到19.9%,基本能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与活动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上课或课外活动场地过于拥挤等现象,不利于教学训练及其它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中对于常熟理工学院这样一所学校的规模(大于10000人),对高等学校室内外场地的要求有:室外场地大于4.7m2,室内场地大于0.3m2。从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室外场地差距高达54.7%,而室内场地差距要小得多只有83%,所以也导致了在室外项目的运动场地上常常出现拥挤不堪,而室内项目的运动场馆也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学校应该增加和改善体育场地面积,这对体育教学及活动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1.2 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现状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到学校经费预算中来,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体育经费占年度校教育经费比例的最低限为1%,以常熟理工学院2012年为例,以最低限的1%计算,则学校体育经费应该达到四百多万元,而实际中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只占到学校教育经费的0.2%左右,不足80万元。尽管自2004年以来,学校加大了对体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学校体育经费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量和生均数来看,体育经费的投入却呈下降趋势。

3.1.3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

由表2中可知,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比较齐全的,在标志性体育建筑方面,在东湖校区有一座可容纳3500多人的综合性体育馆,在学校举办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常熟理工学院有东湖、东南二个校区,导致在资源的配置上出现不平衡,但基本上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教学训练与活动的要求,从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统计来看,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又不尽合理,以2014-2015年第一学期为例,全校体育课上课人数达到8372人,由图1可知,乒乓球和篮球二个项目选项目人数均占很高的比例,分别达到19%和17%,而常熟理工学院的乒乓球台为73张,平均达到20.7人共用一张于乒乓球球台,篮球为33片,平均达到43.3人一片篮球场地,其中由于羽毛球项目选课人数多,平均达到43.2人共用一块羽毛球场,而像健美操类、舞蹈类、武术类课程的场馆人均使用面积只有0.68平方米。体育管理部门在教学上应该优化课程项目设置,合理规划好教学场地的使用,积极争取学校在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保证学校基本的教学与训练、体育课外活动的需要。

3.2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体育标识、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体育精神文化对体育实践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上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首先在体育标识上,只有一坐标志性的体育建筑——综合性体育馆,在体育运动场的建设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和设计功能上的不完善;其次是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只是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提出一些口号,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发扬体育精神、展示青春风采”、“奋力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等,口号还不能达到形成核心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的作用;在体育道德的建设方面,能够做到公平开展竞赛活动、没有出现有违反体育道德等行为。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公平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得到较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健康快乐实质内容上。

3.3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分析

3.3.1 组织领导

在学校层面,常熟理工学院的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专门的分管副校长来指导学校体育的相关工作,全校师生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方面,由常熟理工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体育工作层面,是由学校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体育部来具体开展相关的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体育部工作组织开展下设一个办公室(综合办)、一个研究所(体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所)、两个管理中心(课程教学管理中心、群体竞赛管理中心)。另外还设立体育部党政工作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工作机构。每年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有体育工作总结、召开相关体育工作会议落实体育相关制度的执行状况,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充分保障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

3.3.2 校园体育制度现状分析

从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来看,主要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与训练、课外体育锻炼、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体育师资的建设与发展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得知,常熟理工学院相应的体育制度有24份。(见表3)

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中就会形成相应的工作流程,达到理清工作思路的效果,但是从成文的体育制度中发现,在体育教学的制度中基本上涵盖了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但在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学的管理实施办法等未见涉及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作为学校体育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制度的制定时应该是比较关注的,但查阅了现有的制度中没有发些一份关于体质健康标准相关的制度内容。其它几个制度内容相应来说是较完善的,但是课外体育锻炼中,如体育健身管理、体育文明规范、体育社团等制度内容也是缺乏的。在体育竞赛与训练的制度内容中如运动员守则、公平竞赛等内容也是需要增加的。在师资队伍管理中增加体育教师工作守则、教师奖罚制度等内容。从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制度现状来看,总量基本上能满足教学与课外活动、竞赛训练的需要,但是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面的制度应该得到加强,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

3.4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现状分析

体育行为即指人们有意识地采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活动,是体育兴趣的重要表现方式。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具体来说,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体质达标、体育课出勤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开展阳光体育情况、身心健康状态等一些方面。根据2013年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在体质达标率上只有86%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在力量及耐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体育课的学生出勤率方面比较好,达到97.8%,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体育课比较受学生的欢迎。通过调查发现,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方面,在项目的选择上,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及跑步为主,据分析,篮球项目由于校园篮球活动开展得较多,影响力大,导致选择篮球项目的人较多,在乒乓球及羽毛球的项目选择上,由于乒乓球及羽毛球项目均为室内项目,不受天气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跑步项目的选择上,由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身体锻炼方式,无场地、服装、器械等条件的限制,可以自己掌控跑步时的速度及距离,在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基本以传统的球类或简单易行的跑步等项目为主。

由图3知,在每周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次数上面,从不参加锻炼的占了15.64%,每周锻炼1-2次的占到近一半,达到49.49%,在经常锻炼的学生中,3次以上的占33.87%,说明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锻炼习惯,发挥好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学校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力。

图3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频次统计表(N=385)

从图4可知,在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方面,场地器材占有很大部分比例,说明场地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校应该增加在在场地器材上的投入,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对课外体育活动也应该得到充分保证。没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有较大影响,究其原因,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在学习之余还面临着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升学等一系列的压力,导致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由于学校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上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有26.21%的学生选择了缺少体育氛围作为影响因素。其中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师的辅导答疑、没有感兴趣的项目、无人做伴、体育锻炼太脏太累等也成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4 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来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给学校及体育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4.1 完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提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通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学校的体育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提高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制度建设也不例外,尤其是制度建设和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为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校群体竞赛管理规章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操作层面等几个大的方面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学校在政策上的支持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积极探索转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改革创新课内外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挥学校体育多方面育人功能,让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让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学校体育工作更多的倾斜。在经费的保障方面,首先在教育经费总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使学校体育经费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积极拓展其它筹资渠道,学校体育的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专业人才及场馆资源上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内、对外的服务工作,如利用体育场馆资源,在学校体育工作之余,开展各类体育培训、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服务工作、体育场馆的租赁承包等,进而进行一定的自盈创收能力,从而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收入。

4.2 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

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在现有的传播体育文化的方式上,主要是竞赛活动的组织,来达到宣扬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有两种方式:(1)通过学校体育运动会、单项协会比赛等方式进行传播,但这种体育传播方式由于运动项目固定且单一、竞技性较强,而且还有参与人数的限制,导致参与人数的不足,改革传统的校运会模式,将其变为多种多样的体育节形式,从而真正起到传播体育文化的作用。(2)通过体育文化节、冬季三项比赛等方式进行传播,虽然这种方式在项目设置上都比赛贴近于学生的实际,受到学生的好评,但由于比赛每年各举办一次,导致学生对比赛缺乏认同感。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是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利路径,依托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体育与健康俱乐部,它是学生体育竞赛与课外俱乐部活动、体育锻炼最直接的参与实施者,它是涉及人数最多的校园学生体育活动平台,在现有单项协会的基础之上,发展更多的体育(俱乐部)社团及会员人数。改革竞赛与活动体系,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指导,在竞赛中,改革创新学生竞赛活动体系,完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工作流程与活动计划。在竞赛的次数上,做到周周有体育活动开展、月月有体育比赛举办。在竞赛的内容与形式上,从以“锦标主义”到以“重在参与”为指导思想,开展更多学生喜爱、难度低、利于操作的项目,如开展校园体育达人榜、校园体育吉尼斯,开展更多学校体育竞赛之外的竞赛或体育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当中的体育明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来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最终做到人人喜爱体育、人人知晓体育、人人参与体育。

4.3 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

学校根据现有的资源重点,突出发展体育舞蹈、跆拳道、龙舟等校特色体育项目,打造高质量、高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塑造学校体育文化品牌,以体育项目品牌为突破口,进而达到学校师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通过品牌体育项目所具有的特色体育项目文化,如体育精神、体育口号、体育标志性人物,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的核心理念。

4.3.1 将品牌项目列入体育课程教学中

如何让校园体育文化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把品牌项目融入到体育课程项目中间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学生对特色体育项目的选课人数呈上升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参与是获得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认同的首要前提。通过优秀的体育文化品牌在体育课堂中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4.3.2 让品牌项目建设成为学校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窗口

学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在每年会有多次的参加全国、省市级、区域性比赛任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载体,成为对外展示校园特色的体育文化价值理念、体育观念、体育价值取向、体育道德观、体育运动精神等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有了进一步完善,良好的条件下,让别人主动来校交流学习,以2014年为例,学校承办了苏州市(常熟赛区)的体育舞蹈比赛,承办了江苏省十八届体育运动会高校部龙舟比赛,该项赛事有江苏省近二十所兄弟院校参加,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大加赞赏,学校以龙舟品牌项目为依托,吸引了包括苏州大学、苏州工业职业学院等兄弟高校的龙舟项目的考查交流。通过对外体育比赛与交流活动,不仅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宣扬了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特色,还提高了师生的对外交往能力,而且还吸收和借鉴了兄弟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在建设自身校园体育文化方面有了对比和参考。

4.3.3 品牌项目成果展示

学校创建特色体育品牌项目以来,学校体育舞蹈队共7次蝉联江苏省体育舞蹈比赛团体冠军、获得若干团体项目及单项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学校跆拳道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省级比赛十余次,获得冠军11次、亚军1次、季军2次、第四名1次、第五名3次的优异成绩。学校龙舟队多次代表学校、江苏省参加世界大学生龙舟赛、全国龙舟赛、江苏省运动会、区域性龙舟比赛、江苏省大学生龙舟赛及各种社会性龙舟邀请赛,获得世界大学生锦标赛的亚军、江苏省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江苏省运动会龙舟比赛季军、世界华人龙舟赛第五名等优异成绩。

4.4 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信息获取路径是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中获取校园体育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校园网、宣传海报(公告栏)、校报等方式,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此等传统的传播形式已经不能及时地宣传校园体育文化,所以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传播平台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之际,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首先建设好学校体育部网站,体育部作为学校体育职能部门,是学校体育信息发布的权威部门,网站应及时发布和及时更新学校相关的体育通知公告、体育资讯,建立体育信息查询(如体育成绩查询、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查询、俱乐部课外体育锻炼查询等)、师生互动板块,加强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发挥新媒体在校园体育文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现如今学生的手机、电脑的覆盖基本上达到百分之百,利用QQ群、微信朋友圈、博客等传播平台,通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来实现校园体育文化信息传播量的几何增涨,所以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环境,营造更加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真正满足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需求。

5 结论

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根据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学校在物质基础保障方面、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方面、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方面、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方面等建设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进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为了探明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以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具有普遍性,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具有多元性,并且关注目的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了解相关信息、观看比赛和交流交友;2)国内外赛事是大学生关注的资讯重点;体育新闻和明星轶事是关注度最高的资讯类别;篮球和足球是体育资讯中备受关注的体育项目;3)电脑网络和手机是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重要方式,当面交流和短信传播是学生之间体育资讯共享的主要途径;4)超过2/3的学生对体育赛事持积极态度,但绝大多数学生每天获取体育资讯投入的时间不足30min;5)大部分学生获取体育资讯后愿意交流、共享,但转化为参与行为的相对较少。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体育资讯;关注度;参与行为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 Concern and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Sports Information

—Tak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ENG Yi-ming, SHU Jing-dan, WANG Yong-sheng, YIN Y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campus sports information; concern; participation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和信息支持的资讯时代。在海量的资讯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发现、获得、使用和消费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体育资讯是指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体育团体及运动员最新动态、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相关的信息[1]。体育资讯包括但不仅限于体育新闻,还包括通过网站、广播等其他体育媒介,以及专家讲座、宣传张贴画等发布的信息,涉及体育领域的新闻、供求、动态、技术、政策、评论、观点和学术等范畴。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通过媒体手段获取包括体育资讯在内的各类资讯,在资讯中学习和实践,资讯平台已经成为不受时空制约的伴随大学生的一个特殊隐形的无处不在的课堂。

国际体育资讯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s Information/IASI, http://sportinfo.ning.com/)和美国大学体育资讯主任网络(College Sports Information Directors of America/CoSIDA, http://www.cosida.com)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和体育资讯平台;我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大学重视信息技术和体育资讯、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相关的研究[2-4]。近年来,我国在大学校园媒体和网络建设方面发展得很快,围绕传媒和资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管理和校园体育的影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过度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5]、大学生接触电视奥运资讯的动机[6]、网络体育资讯传播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7]、高校中的体育新闻[8]、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功能[9],以及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体育锻炼调适[10]、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1]等。体育资讯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校园体育、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参与行为则鲜有研究,缺少典型案例分析。本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开展了相关调研,旨在解析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参与行为特征,发挥体育资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和校园体育资讯实际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等途径,分别以“校园媒体”、“体育资讯”为关键词检索到文献7 991篇和1 702篇;分别以“体育资讯+大学生”和“校园媒体+体育资讯”为关键词检索到文献167篇和4篇;以“大学生+校园体育资讯+关注度+参与行为”未检索到相关文献,说明关于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应答行为尚无相关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掌握了我国在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确定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提供了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大学,学校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12 085名和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 545名;学校建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摔跤馆,是国家橄榄球项目基地和该项目参加亚运会的主要队员和主教练所在高校,也是2008年奥运会在珠穆朗玛峰点燃和传递火炬的多名大学生火炬手所在高校,拥有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抢花炮”等优势品牌项目;学校在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在与校园体育资讯相关的网络新闻、广播、纸媒等基本设施、主题内容、传播渠道以及学生关注、参与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利用体育课程教学和校园群体活动时间段发放问卷,采取无记名调查方式实施调研,共发放问卷840份,回收问卷820份,问卷回收率为97.62%。其中,有效问卷791份,有效问卷率为96.46%。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统计调研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未填写选择项的问卷对应的选项题数值统计设定为“空”。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均满足问卷调查方法要求及本研究的需要。

2 结果与分析

2.1 受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涉及的学生来源于学校的6个学院,占全校学院总数的50%;覆盖2个校区,校区覆盖率为100%;学生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受调查学生的教育层次、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健康状况、性格类型以及高中就读学校所在地等信息与全校学生的总体样本吻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见表1)。

2.2 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

2.2.1 大学生掌握体育资讯的目的和愿望

2.2.1.1 掌握体育资讯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适时掌握体育资讯的目的包括了解信息、观看赛事、交流交友和获得运动技能等,其中选择“了解信息”、“观看赛事”和“交流交友”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51.45%、27.05%和11.63%(表2),表现出大学生掌握体育资讯目的的多元倾向性。当前,高校应加强体育资讯系统建设,关注信息采集和适时发布,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信息资源服务;应创造更多为学生获得体育资讯和观看体育赛事的机会,例如,设立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转播场所和时间段,使大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有条件和机会掌握体育资讯,并获得快乐、放松身心。

2.2.1.2 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 调查结果显示,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为“很强烈”、“较强烈”和“有愿望”的学生人数共计占到总人数的82.55%,选择“很淡”或者“无所谓”的学生人数共计占到总人数的17.20%(表3),这说明受调查学生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具有普遍性。体育是人的权益,体育对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调适作用;大学体育是人的一生中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大学生是我国大众体育加速发展的传播者。因此,尊重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愿望,发挥其自身参与和传播体育理念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要采取鼓励和引导措施,打造校园体育品牌活动,营造大学校园体育资讯的良好氛围,激发对体育资讯少关注或不关注的大学生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对体育资讯保持浓厚的兴趣,形成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的强烈意识。

2.2.2 大学生所关注体育资讯的特征

2.2.2.1 关注的体育资讯层级 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国际赛事、国内赛事、校内赛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8.52%、16.69%和7.59%(表4),其中,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受调查者合计达85.21%,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资讯具有选择性和层级需求,对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水准和影响有自己的判断和定位。大学生关注的体育资讯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国际体育”、“国内赛事”和“校内赛事”,提示学校应该加强校园体育资讯与国际接轨、与校外接轨,加强校园网络系统的便捷性、无线覆盖等支持服务;要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洲际运动会、单项锦标赛等重大的国际赛事提供资讯资源、收看通道和场地等服务;同时,要关注大学生对国内和校内体育赛事资讯的需求,尤其要注意在季节性运动会、单项体育联赛等校内体育活动过程中培育大学生对校内体育资讯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2.2.2 关注的体育资讯类别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资讯中大学生最关注的是体育新闻,选择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6.38%;占第2位和第3位的分别为“体育明星”和“体育故事”,选择人数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5.16%和10.24%;也有少数学生关注体育广告和体育彩票等资讯(见表5)。体育新闻类资讯包括大学生感兴趣的国内外和校内外体育赛事相关内容,体育明星趣闻是大学生对偶像崇拜和关注的体现,国际、国内重大体育项目和赛事的纪实故事为大学生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信息库”提供了机会,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参与体育相关的交流提供了知识源,因此,要针对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类别特征,做好分类引导和提供支持服务,满足不同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倾向与需求。

2.2.2.3 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取向 调查结果显示,年轻大学生所关注的体育赛事、运动和锻炼项目具有一定的共性,受调查学生中选择篮球和足球作为所关注的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9.32%和19.34%;随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大众化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球、排球、水上运动、极限运动和赛车等项目赛事也有所关注(表6)。同样,就校内体育赛事来讲,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也是篮球和足球,选择人数占到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0.46%和12.90%;同时,对于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橄榄球以及排球、乒乓球和体育协会俱乐部活动也有一定的关注度(表7)。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关注体育赛事的因素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的取向、外部氛围的影响、支撑条件水平、品牌活动宣传等诸多方面,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源结构,结合学校体育特色和硬件、软件设施,针对大学生的体育赛事资讯取向做好支持和服务具有实际意义。

2.3 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应答和参与行为

2.3.1 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和途径

2.3.1.1 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从外界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以电脑网络、手机为主,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49.68%和35.53%;通过师生、学生间、朋友间的交流也可以获得需要的体育资讯;此外,校园广播和报纸、墙报或张贴画等纸媒也是获取体育资讯途径的有益补充(表8)。网络时代为各类资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快捷和便利的途径,随着电脑、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大学校园、社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网络信息平台在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中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有线和无限网络建设,发挥其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服务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重要作用。

2.3.1.2 交流体育资讯的途径 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大学生是一个乐于共享与交流的群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资讯交流方面,见面交流分享体育资讯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4.09%;短信和邮件也是重要的补充途径,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6.44%和7.21%;通过电话以及其他方式交流体育资讯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近10%(表9)。分析认为,在课堂学习之余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和分享体育资讯,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推动了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包括激发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围绕重大体育赛事、体育新闻等在大学教学楼、餐厅、宿舍楼等地方的告示牌上张贴设计新颖的体育资讯海报等,都会有利于打造校园体育资讯的有“形”氛围,也直接实现了体育资讯在学生群体中的零距离共享。

2.3.2 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应答态度和时间

2.3.2.1 对学校网页中体育资讯的应答意识 校园网络是学校各项活动发布信息以及学生查询信息的重要平台。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学生中对学校网页上体育新闻的应答意识表现为“高度关注”和“一般性关注”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5%和33.12%;选择“较少关注”、“偶尔关注”和“不关注”的学生比例共计达到60.18%(表10)。分析认为,这一结果和校园网络覆盖使得学生可以使用手机适时上网获得体育资讯有一定关系,因此,学校网页中体育资讯的发布要有鲜明特色并富有时效性,应该着力打造特色版块和提升吸引力;同时,也应该通过加强网络资源升级和优质服务,间接地为学生体育资讯应答提供“无限”空间。

2.3.2.2 对学校体育赛事的应答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的体育赛事的态度为“选择观看”、“选择参与”和“关注新闻”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9.58%、18.96%和18.21%,这表明共计有多达66.75%的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赛事持积极态度;同时,较少关注和不关注学校体育赛事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3.26%和7.97%(表11),对此,可以考虑通过拓展校园体育资讯发布的覆盖面、强化校园体育资讯的影响力,以及提高学生之间体育资讯的共享度等举措,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校园体育的实践中。

2.3.2.3 应答体育资讯每天投入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4的大学生没有应答体育资讯的时间投入;每天投入1~30min的学生占到大多数,所占比例达到62.58%;近10%的学生每天用于应答体育资讯的时间为31~60min,极少数学生投入时间为61~90min或者更长(表12)。学生以学业为主,体育资讯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补充,每天利用课余零散时间投入约30min应答各类体育资讯是合理的,不提倡占用白天学习时间段沉迷于体育等资讯,由此,需要大学生加强自我约束,同时学校应辅以引导和教育教学管理等。

2.3.3 对校园体育资讯的交流和响应行为

2.3.3.1 学生之间体育资讯的交流 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后,对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有鲜明的行为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表现为“偶尔交流”、“一般交流”、“乐于交流”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7.43%、25.92%和21.62%。总体来看,获取体育资讯后有响应行为而且乐意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学生比例达到74.97%(表13)。体育资讯共享,是大学生体育资讯交流和响应的主要行为,这一行为特征体现了大学生对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共享和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作用,应予以关注和鼓励、引导。

2.3.3.2 学校公告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 在大学校园的体育实践中,大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较强烈意识;同时,因为教育层次的不同及不同学期的学习、研究任务与负荷不同,以及参与校园体育的自主性原则,通常在获取学校季节运动会、各类专项体育活动联赛的体育资讯后,不同学生的表现不一,一般表现为低年级本科生参与积极性较高,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程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知学校体育活动公告后报名参与和不参与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42%和71.43%(表14)。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本项调查中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所致。因此,鼓励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坚持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参与校园体育建设,在大学体育管理中值得关注;组织符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工作实际和校园体育需求的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同样值得重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和内容具有多样性

1)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相关信息、观看比赛、交流交友和获得运动技能,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目的只是了解相关信息;82.55%的受调查大学生有了解体育资讯的愿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就大学生关注体育资讯的内容来讲,国内外赛事是大学生关注的资讯重点,选择这项的学生比例高达85.21%;体育新闻和明星轶事是关注度最高的资讯类别,选择这2项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6.38%和25.16%;就国内外、校园体育赛事中学生关注的种类来讲,排在前2位的均为篮球和足球,这说明篮球和足球是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资讯中备受关注的体育项目。

3.1.2 大学生应答体育资讯的参与行为呈现多元化

1)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主要有电脑网络、手机、广播、纸媒、相互交流等,其中,通过电脑网络和手机获取体育资讯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9.68%和35.53%,在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渠道中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2位,是大学生获取体育资讯的主要渠道。

2)大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体育资讯的途径主要有短信、邮件、当面告知、电话等,其中,分别有64.09%和16.44%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当面交流和短信的方式传播体育资讯,说明这2种方式是大学生交流共享体育资讯的主要途径。

3)84.20%的大学生对学校网页上的体育资讯有过关注行为,但是,仅有4.55%的大学生表示高度关注;超过2/3的大学生对体育赛事表现出积极的应答态度,但是,近90%的大学生每天获取体育资讯投入的时间不足30min。

4)在获得体育资讯后,大部分大学生有与他人交流、共享资讯的意愿和行为;但是,超过2/3的大学生选择不参与所获知的活动,并没有将积极的应答态度转化为有效的参与行为。

3.2 建议 大学校园体育资讯是全社会体育资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活跃、最具活力的构成板块。基于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资讯的关注度和参与行为特征,深入开展如下3个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2.1 加速体育资讯平台建设 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关注在目的和愿望、资讯重点和类别、参与态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特征,高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特色,在与体育资讯相关的领域加速网络平台、网络联盟建设以及硬件和软件改造,实现支持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包括常规和新兴体育项目在内的相关资讯、指导培训和支持服务,对推动校园体育资讯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2.2 提升体育资讯的应答行为 大学生以其富有活力和关注新事物的强烈意识,成为体育资讯受众中分布最广泛、关注和参与特征最具鲜明个性的群体。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行为值得肯定,通过体育教育教学、群体活动等实践,帮助大学生提高采集、加工和处理体育资讯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应答体育资讯的行为能力,发挥体育资讯交流共享的效果,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正能量。

3.2.3 发挥体育资讯的育人功能 体育资讯伴随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并且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大学生树立个人自尊、大学声誉、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刻苦积极、团队精神、承受意识等优秀品格。发挥体育资讯的育人功能是大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和育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体育资讯助推大学生健康身心调适等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向东.面对奥运让电视体育资讯节目更娱乐[J].东南传播,2007(8):6.

[2] Can H., Lu M., Gan L. Y..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orts stadiums[J].Physics Procedia,2011(22):604-609.

[3] Ozer M., An application of fuzzy information granulation in the emerging area of online spor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 4514-4521.

[4] Jones D. F., Brooks D. D., Mak J. Y.. Examining sport manage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08,11(1):77-91.

[5] 王辉.过度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D].苏州:苏州大学,2009.

[6] 王慧琳,闫伟.北京大学生接触电视奥运资讯的动机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4):38-39.

[7] 杨娜.网络体育资讯传播对天津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J].体育时空,2013(15):48-49

[8] 陈璟.试论高校中的体育新闻[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6):180-181.

[9] 周平.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功能思考[J].前沿,2012(2):27-28.

[10] 白莉,曹士云,虞恩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体育锻炼调适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32-134.

[11] 邱远.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513-514.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是如此。各类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不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而“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一、有关“阳光体育运动”

在如今学习繁重的情况下,“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操场进行体育锻炼,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发展个性,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重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二、有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概述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发展历史中不断积累出来的独特文化,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每一方面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也不仅仅是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它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

三、“阳光体育运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到一定的体育知识,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有好的身体做保障。阳光体育运动融合了音乐、舞蹈等,深受学生喜爱。所以,广大高职院校都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动员学生主动进行体育运动,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也能使得他们在繁忙的学业中有清晰的思维,从而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不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对课外体育活动缺乏一定的兴趣,因为传统的体育活动让他们感到很无聊。而“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体育运动,与传统体育模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它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3. 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身上的整体特质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形成独特的校園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阳光体育运动”是在传统的体育运动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型的运动,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主要途径。它与现代的音乐、舞蹈等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形成独特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苏欣,田海燕.“阳光体育运动”与高职院和谐校园建设互动关系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8).

[2]蔡虹.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内涵建设——浅谈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匡长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与路径——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2).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校园体育文化是从属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 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形式, 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 为校园社会团体所共认、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方式文化的总和。体育及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成为校园文化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 校园体育文化包括外、中、内三个层面。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层即指物的层面, 它主要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各种体育宣传媒体和手段以及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等内容;校园体育文化的中间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制度, 如体育课程的必修制度、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等;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层即指思想层面, 它主要包括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以及长期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

2 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更新改造滞后, 管理模式落后

在学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设施更新改造缓慢、滞后。因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高投入使学校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学校的管理层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决策中往往慎之又慎, 所以使得学校校园体育场馆的发展周期变长, 进而形成多数学校虽然拥有体育场馆设施规模大的优势, 却更新改造缓慢、滞后的现状。这与长期接受外来体育文化影响、追求时尚并希望能在较为理想的运动场上体验到自己校园的体育文化的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了矛盾, 限制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2 教学体制所致同工不同酬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正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劳动, 才使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改善学生体质和精神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手段, 才使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体育教师还是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体成分。他们与学生一道活动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各个方面, 组成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参与主体,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工作参与。双重主体的身份充分显示出体育教师在学校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 当前多数学校存在着同工不同酬问题。这种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严重地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制度层面上妨碍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开展。

2.3 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与主流文化不同步

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往往体现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 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因此, 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多数有固定的部门负责。这些部门在组织体育活动时, 为了减少工作量, 常常组织程序化、形式单一, 内容主要集中在竞技类项目的大型比赛上, 且频度较低, 一般以一年一次居多。由此可见, 形式单一、频度低、参与学生少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现状。这与实施全民健身的外部大环境不符, 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的主流文化背景不同步, 会导致学校体育文化的参与主体对学校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在文化认知方面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进而影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进程。

3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3.1 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 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发展校园体育文化, 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愿望, 易导致出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氛围中产生的, 不管是认识的提高, 技能的形成, 还是良好体育道德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都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 其中心理氛围决定了学习的总量、效果、集体情绪和接受的程度, 这种心理氛围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体育教学利用场地、设施的变化, 创造合理、协调、有创意的、适合运动项目的教学环境, 去激发学生的最佳情绪, 达到最好的心理效应。让学生们受到多方面的启示和教育,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质, 加深体育文化修养。

3.2 创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2.1 组织体育知识讲座

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任务进行讲座, 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形势、体育文化等。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是不无裨益的。

3.2.2 组织观摩体育比赛

观摩比赛可分为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组织学生观赏比赛活动, 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 也是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 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3.2.3 组织体育知识竞赛

学校组织体育知识竞赛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 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 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3.2.4 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

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传统学校的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 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 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3.3 举办体育文化节

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 是避免文化虚空与断裂的有效手段。体育文化节集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 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也是学校“弘扬体育精神, 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 成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 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因此, 校园里多举办一些校园体育文化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关注、支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努力营造人人踊跃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使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被体育文化凝聚和激励的感觉。

4 结论

在我国高校, 从广义文化来看更多地注意了物质层面的发展和制度层面的完善, 但在观念层面的建设上还较欠缺, 体育理念还需调整, 我们必需清楚地认识到体育与文化的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高校体育教育要顺应这一趋势, 利用高校文化的特点, 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以体育展示文化,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不断交融。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结合部, 应该让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摘要:通过对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理论上的分析论述, 探讨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提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体育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光通信论文下一篇:通信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