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监管论文范文

2024-02-03

项目成本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2500亿美元注资方案中,包括花旗、富国等在内的美国九大银行已与政府签署协议,获得首批1250亿美元注资,其余1 250亿美元将在2008年年底前用于购买大型地区性银行股份。

摘 要:银行监管是有成本的, 但对于监管成本的概念界定和实际理解却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将从银行监管成本的定义分类和统计数据出发,并结合国外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注资方式,对我国银行业监管中监管成本过高、需要逐步将其降低的说法的科学性提出质疑,以期通过对银行监管成本的正确界定,导出内在的政策意义。其结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亦富有实践指导价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项目成本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实行联席会议制,组建建设管理班子

建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规范、监督和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政府投资项目进展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从建设单位、住建、发改、财政、审计、设计院、国土等有关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门建设管理班子,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职责是:一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使监督落实到实处;二是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监督的范围,避免多头监督,重复监督的现象,而且能够突出重点;三是所有建设手续均由项目建设管理班子办理,避免互相扯皮;四是监督项目管理公司是否履职尽责,监督监理公司是否履行监理职责。此制度能有效地促进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防止高估冒算,加强廉政建设。

二、实行代建制,聘请项目管理公司

聘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代建设单位行使职责。为保证建设项目目标实现,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管理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受托代理合同,参与管理,行使建设单位职责。一是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进行施工;二是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三是审查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四是对施工的质量、进度和费用支出进行控制;五是对确需设计变更的,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和签证,对重大变更要及时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报发改、财政、审计部门审查提出意见,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后方可变更;六是协调各方搞好隐蔽工程的现场签证;七是核查已完工程量,签署进度款支付凭据;八是定期召开项目管理周例会,现场解决施工问题。

三、实行“双审核、双监督、全跟踪”制度,创新审计监督新机制

建立“财政评审—审计监督—社会中介参与”三位一体的全跟踪监管模式。“双审核”,即:通过财政评审和审计监督对重大项目同时进行监督,确保重大项目规范运作。一是财政评审审核,财政评审作为重大项目监管的第一道关口,对重大项目实行概算、预算、结算、决算全过程评审,对立项、概(预)算、设计方案、招标控制价、工程设计变更、隐蔽工程和工程竣工结算及竣工财务决算等环节进行重点评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谁评审谁负责”,确保重大项目评审结论的科学、可靠、精确。二是审计监督审核,对重大项目概(预)算执行、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竣工决算、资金管理和投资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立项、环评、用地、招投标、合同、拆迁等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对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严把施工签证审核、工程量审核、工程定额审核、工程材料审核和取费标准审核关口;对与重大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等,审计结果作为财政部门或建设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双监督”,即:政府聘请两家社会中介机构同时对重大项目的工程造价实施“一主一辅、相互监督”核算,确保工程造价真实可靠。“全跟踪”,即:财政、审计、社会中介全过程跟踪重大工程项目,突出关注重大项目招投标、施工合同重要条款、工程量计量审核、工程重大设计变更、主要材料设备价格核实、暂估材料定价、隐蔽工程验收等重点环节。此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重大工程建设行为,堵塞管理漏洞,遏制腐败行为,化解结算矛盾与风险。

四、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完善资金拨付程序

严格政府项目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按合同约定,依工程进度办理拨款手续,建设单位提交拨款申请,经监理单位审查,财政、审计部门审核确认后,国库支付中心直接向设计、施工、监理或设备供应等单位拨付建设资金。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资金管理程序,要做到“先审计、后拨款”,对重大项目必须在审计工程进度的基础上拨付财政资金,确保资金拨付的科学性、合理性;重大项目竣工后必须由审计部门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作为竣工财务决算、拨付工程尾款的依据,从而把好项目最后一道关口,控制投资额,节约财政资金。

五、实行变更联合审查制度,控制投资额

项目管理公司在收到施工单位书面变更申请后,及时组织项目建设单位、财政、审计和相关专家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对变更方案形成审批意见,经现场勘察审核不符合工程变更条件的,不得变更并支付相关费用;经现场勘察审核符合工程变更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增加投资额在合同价10%以内的,须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财政、审计部门评审、审计认定;增加投资额在合同价10%(含)以上的重大设计变更,由项目建设单位报发改、财政、审计部门审查提出意见,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后方可变更,否则不予列入结算。对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项目管理公司、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审计、财政等单位应在同一时间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签证手续,作为确认的隐蔽工程量。隐蔽工程项目未经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审计人员检查签字认可,施工单位不得将其覆盖,更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六、实行暂估价联合询价制,控制工程造价

项目管理公司和项目建设单位确定材料暂估价定价程序,对确需二次招标的必须由建设单位采用二次招標的形式确定暂估材料价格;对不需要二次招标的重点,对暂估材料价格的确定进行联合询价。联合询价小组由项目管理公司、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审计、财政和施工单位组成,对暂估材料的价格进行市场询价,最终确定暂估材料价格,并分别签字确认,避免人为定价,确保暂估材料价格的真实性。

七、实行廉洁制度,确保廉洁工程建设

对所有参建人员(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班子、监理、施工等)签订廉洁责任书,到检察院等廉洁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每月组织一次建筑法律法规学习,时刻提醒每位参建人员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反腐倡廉牢记心头,确保廉洁工程建设。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审计局)

项目成本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能够与现代企业制度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方法,文章在分析了实施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的采气工艺流程,从作业单元划分和成本体系构建、账务设置、作业绩效评价等8个方面对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总体设计。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实施方案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原本是针对制造行业量身定制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结合油气田企业的实际情况,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将作业成本理论中的作业延伸为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每项关键工序,甚至是每项关键活动,并以其为基础进行成本的归集、控制、分析、考核、评价,必将为油气田企业进一步降低天然气生产成本,提高气田开发效益提供新的思路。

一、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1)是股份公司低成本经营政策的要求。重组后,由于中石油在海外的成功上市,外国资本的介入,为了满足股东的需求,股份公司高层越来越重视对油气操作成本的控制和削减工作。以长庆油田公司为例,油气综合操作费由5.18美元/桶下降到3.81美元/桶(预算目标),下降幅度高达26.44%。操作成本连年削减的压力,客观上要求生产单位进一步细化成本管理,加强对新的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2)是采气厂的基本职能的要求。采气厂作为油田公司的生产中心和成本中心之一,担负着天然气生产和成本控制两大职能。为了确保公司价值的快速提升,必须在全力以赴提高天然气的生产量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随着气田开发难度逐年增大,完成产量与成本控制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成本不断降低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采气厂成本控制的基本职能要求寻求全新的成本控制思路。(3)是天然气生产成本自身特性的要求。与普通制造行业相比,天然气生产成本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具体如下:一是气田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不能直接构成最终的产品(天然气),气田的最终产量与所投入的材料没有直接的关系,即投入量与产出量不具有配比性。二是天然气生产成本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天然气生产成本的高低与气田所在地的地理地貌、地质构造有着极大的关系,其横向可比性差。三是成本与天然气产量之间线性关系很不明确,致使传统的变动成本理论和C=a+bx模型在天然气生产成本分析和预测中失效。天然气生产成本自身的特性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迫切要求成本管理人员积极寻找新的成本管理方法。(4)是靖边气田地质特征的要求。第一采气厂所管辖的靖边气田属于最为典型的低压、低产气田。受气田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影响,靖边气田的单位产能建设耗费的投资和单位天然气的操作成本都明显高于其他气田。为了实现气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就必须对包括产建成本在内的各类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剔除一切无效、低效作业,消除资源浪费现象,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而作业成本法可为评价作业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2.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财务ERP系统为作业成本计算准备了基本的账务设置。财务ERP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主要以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为理论基础而设计的,其优点是能够比较直观反映油气产品成本的总体情况。但是油气生产行业成本的特殊性,部分特殊作业成本(如测井试井作业、井下作业、天然气净化作业等)在整个油气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管理层为了能够在账务系统中比较直观的了解到该部分费用的整体发生情况,又在账务系统中增设了专门核算测井试井作业成本、井下作业成本、科研试验费及其他辅助生产成本等几个一级会计科目。尽管这些会计科目是管理层为了辅助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不能完全反映油气生产的全部过程,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作业成本计算准备了简单的会计科目,并为作业成本计算提供了基本的账务设置思路。

机构的精简性增加了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可行性。由于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在中石油系统内作业成本法还只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并未投入实际运用。然而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实践中需要做大量的、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采气一厂机构的精简性和业务的单一性无疑将会减少相应的工作量,从而增加了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可行性。

二、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案设计

1.基本原则。作业成本法是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它以资源的流动为线索,以组成生产过程的单项作业为成本核算中心,以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的主要依据,能够细致、全面的反映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耗费情况,便于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为了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在细化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既不过大的增加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又能满足标准报表的取数要求,在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必须要保留现行的产品成本法的基本账务设置,使企业管理层通过账务系统能够及时、直观了解到成本发生的总体情况,同时也满足了标准报表取数的需要。(2)作业单元的划分要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遵循适度原则。即作业单元的划分既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划分大了系统满足不了细化成本管理的要求,划分小了则会大大的增加成本核算的难度和工作量。

2.作业单元的划分和成本体系构建。第一采气厂工艺流程。通过第一采气厂建厂以来的各项现场地面工艺试验攻关,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靖边气田实际情况的地面采气工艺流程,可以概括为“高压集气、单井驻醇”。从这个主要作业流程中我们又可以引申出以下几个作业单元。一是气井注入作业。在正常情况下,为了确保天然气采出作业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保证气井资产性能的完好,防止油套管的腐蚀;保证井底的气体源源不断的流入采气管线,防止井筒积液现象;保障采气管线的畅通,防止水合物的形成。实践表明要做到以上三点必须适时的向井筒内注入恰当的化学药剂,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气井注入作业。二是净化作业,主要保证天然气气质符合外输需要,水露点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三是辅助作业,主要解决生产过程中正常辅助配套和非常安全保障问题。四是管理作业,指为组织和保障安全生产而发生的系列管理行为。

作业单元划分和成本体系构建。通过上面对主要生产作业的描述,我们将靖边气田的生产过程划分为4个主作业单元和12个子作业单元。4个主作业单元分别为天然气采出作业、气井注入作业、辅助作业和管理作业。一是天然气集输作业单元包含三个子作业单元分别为井口加热作业、站内集气作业和增压外输作业。主要反映天然气集输过程中发生的资源流动和耗费情况。其主要成本项目包括材料费、动力费、人工费和自用气费用等。二是气井注入作业包括注醇作业、注缓蚀剂作业和注发泡剂作业三个子单元。其主要反映气井注入作业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各类化学药剂的材料费、人工费、外雇劳务费和外包工程支出等成本项目。三是辅助作业单元包括六个子单元,分别为测井试井作业、运输作业、维护及修理作业、化验分析及仪器仪表校验作业、科研作业和其他辅助作业。主要核算各类辅助作业成本,具体成本项目包括外包测井试井工程成本,外雇车辆运输费、自有车辆发生的各类费用、维护及修理发生的材料费和施工费等。四是管理作业单元主要归集为维护正常生产而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基本上与现行账务设置中的厂矿管理费用科目归集的成本费用项目一致。

为了明确各单位、部门对成本费用应承担的责任,我们还可以将各项成本费用与执行该项作业的单位和部门对应起来,以便于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充分发挥生产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作业成本法的账务设置方案。作业成本法的账务设置是其从理论研究转入实务运用的关键。在财务ERP环境下,由于整个油田公司所属各单位的所有的会计业务都在一套账中处理,所以在账务设置时只能以辅助核算的形式来实现作业成本费用的归集和计算。在ERP账务系统中,除产品辅助核算外还有两种常用的辅助核算,一是部门辅助核算,二是成本中心辅助核算。据此我们可以提出两种关于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账务设置方案,其一是将作业单元作为三级部门核算,其二是将作业单元作为二级成本中心核算。

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能够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可以将其纳入作业成本计算范畴,并且能与实施作业的单位、部门对应,明确成本责任。其缺点是部门核算设置的工作量大,凭证录入程序显得烦琐,并且可能导致凭证存盘困难。

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不用改变现有的部门核算体系,而且凭证录入程序和录入工作量也与方案实施前基本保持一致,只需在现行的成本中心辅助核算(即地质区块)下面增加作业单元即可。其最大的优点是能方便的对不同地质区块的相同作业的成本耗费情况进行对比。

根据上述的两条基本原则和两种账务设置方案的对比,我们认为采用方案二是可行的。

4.作业成本计算过程。在上一节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以地质区块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面我们对在该体系下成本计算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在ERP账务系统中成本计算分以下三种情况:直接计入油气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如直接材料费、人员费用、外购动力费等;成本费用先列入中转科目,月末再结转到油气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如测井试井成本、净化成本等;为组织生产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先在“厂矿管理费”科目中列示,月末再结转到“油气生产成本”的相应明细科目中。

由此可见生产经营过程中任何成本费用的发生都将在“油气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中汇总反映。因此,作业单元辅助核算只需与“油气生产成本”科目对应,就可以完成作业单元成本的计算。以测井试井作业成本计算为例,在日常核算中

借:测井试井作业成本

贷:应付账款

月末结转时:

借:油气生产成本——测井试井费

贷:测井试井作业成本

同时在作业过程选择测井试井作业,点击保存就完成了当月的测井试井作业成本的归集和计算工作。这样我们可以通过ERP账务系统提供的辅助管理子系统方便的查询测井试井作业的基本信息,如作业次数、平均作业单价等。这些信息可为成本分析、标准成本定额的制定、成本趋势预测提供必要的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作业成本数据录入时要注意区分作业的性质分别录入相关的数量、单价信息,否则成本分析数据将会很不准确。

5.成本报表设计。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层的管理需要,全面的反映各作业单元的成本发生情况,便于成本分析和考核,我们需要设计一份以作业单元为中心的成本报表。该表以作业单元为中心,横向为主要作业单元,纵向为具体成本项目。通过该表能够粗略的反映各作业单元成本发生的基本情况。

一个完整的、对管理有帮助的成本报表系统除了全面反映各作业单元的资源耗费情况外,还应该能向管理者提供相关的数量和价格信息,本期成本与历史成本对比信息,成本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信息、成本增减变动因素分析信息等。因此除了成本计算总表外,还应设计作业单元成本要素表、作业单元数量信息表、作业单元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表、作业成本动因分析表。具体表样的设计要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和管理实际。

6.作业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亦即成本的驱动因素(又称成本诱导因素)。成本动因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成本动因在企业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作业的资源动因即是某项作业的单位消耗,作业动因即某项具体作业的工作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基本模型:

某项作业的成本C=该作业的单位消耗P×该项作业的数量(次数)N。

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将本期作业成本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成本增减变动的根本原因,从而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挖掘降耗潜能指明道路和方向。

7.作业成本预算方法改进。在采气厂现行的各级的目标成本制订过程中,一般采用水平预算编制法(也称增量法),“水平法”或增量预算法都是以过去的水平为基础,这实际上承认过去发生的费用是合理的,这使许多原来不合理的费用开支继续存在下去。为了克服现行“水平法”编制预算的不足,我们应在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成本投入与生产指标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基本模型:某项作业的成本C=该作业的单位消耗P×该项作业的数量(次数)N。

我们认为在作业成本机制下,成本预算的编制可以借鉴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通常在生产任务确定的条件下,我们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作业单元的工作量。依据相适应的单位作业成本耗费定额和所有作业单元的工作量信息,我们就可以准确的预测生产成本的总额。工作量清单法在成本预算中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的增量预算和弹性预算的不足,提高零基预算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使企业目标成本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作业成本法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方案还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不能满足作业成本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采气一厂自成立以来一直受人员配备不齐的制约,各项工作均疲于应付,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很不踏实,集中表现为各类成本统计台账不完善,成本费用消耗定额未制定,基层成本管理体系仍未建立。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作业成本法优势的发挥。

2.对各类结算资料编制和管理过于粗放,不利于成本的细化核算。目前,采气一厂各类结算资料通常只注重结算程序的合规性,而忽视了对成本主体信息、工作量信息的描述。这给财务人员准确的核算各作业单元的成本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很难适应作业成本法的精细化核算要求。

3.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对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不够。生产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最了解生产情况,对成本发生费用的发生过程也最为了解,不发挥他们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成本管理工作必然出现混乱,成本管理人员永远也摆脱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

针对上面的问题,采气一厂正在努力改进结算单的设计,完善各类成本统计台账信息,积极与生产、技术人员沟通,协作编制成本消耗定额体系,加强对基层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各项工作能够满足作业成本管理的需要。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宁夏银川 750000)

(责编:贾伟)

项目成本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但是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 增收节支

1.引言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和效益的源泉。如何作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经营能否长期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实现成本的过程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单一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控制的模式向成本的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调整、事后总结改进转变。。

2.项目管理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工程项目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但是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来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

3.成本管理措施

3.1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3.1.1投标过程控制

成本管理就必须做到事前管理和事中控制,而不能事后算账,项目从承包开始,就必须采取“干前预算、干中核算、边干边算、干后结算”的成本管理办法。

由于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预测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来确定的,所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针对工程的固有特点及影响工程施工的相关因素、实事求是地结合企业自身素质条件,综合筹划分析,认真演算对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预控措施。

报价标编制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可采用对早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将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增单价,以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将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减单价,以有利于压价工程成本的改善和资金周转,减轻资金使用成本。

3.1.2.工程成本的合理预测

工程成本的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分阶段(进场临设、基础部分、主体封顶、机电安装、内外装饰等)分项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搞好施工图预算,测算出按工种,按部位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指标;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目标成本。

3.2、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3.2.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加倍认真,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3.2.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图纸投入人力、原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地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主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确定施工网络,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土建和安装的各班组协调有序地作业。

3.2.3.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

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要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质量成本控制在某一水平,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3.2.4.抓好进度结算

根据合同条款约定,按时编制进度报表和工程结算资料,报送开发商并收取进度款,建立健全分阶段内部编制结算书的制度,为完工后迅速准备齐全的资料打好基础。

3.2.5.及时办理签证

由于施工中经常变更,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包干造价随之发生变化,项目部应主动将其间发生的工程变更从自身角度出发,写出核定单,逐项列表汇总,每隔15天送开发商一次签认,并纳入当月工程款计收。

3.2.6.加强材料成本管理

对供应商的产品结算不能只凭借到货单,还要每月与分包商进行该产品使用量的核对,以杜绝开\"人情工\"、开\"水分工\",减少项目不应有的开支,止住项目成本的\"出血点\"。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8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首先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从\"廉\"采购,杜绝\"灰色收入\";第二,必须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用料计划;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损耗。

3.3竣工前后的成本管理

3.3.1.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以完工交付验收截止期作为衡量工期履约与违约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做好工程驗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尤其应明确各分包单位提交阶段性竣工资料名称、数量和时间,并进行分析、归档,以确保完工交付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

3.3.2.加强竣工决算管理

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有关施工、材料部门必须积极配合预算部门,将有关资料汇总、递交至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将中标预算、材料实耗清单、人工费发生额进行分析、比较,查寻决算的漏项,以确保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与此同时,将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决算收入的重要方面。\"开口\"项目的取费则有较大的潜力,对一些定额缺项的项目,可参照相近定额,进行换算。提出合理的换算依据,以弥补原有定额偏低的缺陷。

3.3.3.提高索赔意识

加强索赔管理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收集施工中保存的各种与合同有关资料,如施工日记、来往信函、气象资料、会议纪要、备忘录、工程声像资料等,为索赔提供详尽的证明材料。利用业主变更设计图纸,增减工作量等时机,在补充合同中争取主动,必要时,可进行索赔,以拓宽利益空间。

4.总结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与流程再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知识产权出版社

[4].(美)Kenneth K.Humphreys;《项目成本工程师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

[5]. 杜训;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佘立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7].刘伊生;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8].黄文杰;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

项目成本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变电检修技术是影响电网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提高变电检修技术,注重检修技术的应用策略,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长效运行的重要的保障。文章主要就变电检修技术进行概述,并对当前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变电检修应用实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中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还要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才能够满足人们对供电的需求。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是对变电器中存在的故障进行预防,在电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用户对变电设备的可靠性逐渐增加,所以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变电设备检修主要内容

1.变压器设备检修。对于变压器的检修,应该根据变压器的型号明确变压器的检修项目、检修周期、质量以及工艺要求等技术标准,并按照相关电力变压器检修工艺规定执行。在具体的检修内容上,主要是对变压器本体以及套管进行电气试验,同时检查变压器是否存在绕组变形、密封不良或者是渗漏油等问题,检查变压器各项零部件是否完好。此外,还应该对变压器的有载调压开关、冷却装置以及负载能力进行系统的检查评定,并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2.断路器的检修。对于断路器的检修,主要是对断路器的绝缘状况、气体以及真空断路器的真空度等进行系统的检修,确认变电设备运行区域的短路容量小于实际短路开断容量,以保证断路器操作机构能够正常动作,同时确保动作形成、电压、气压等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3.隔离开关。对于隔离开关的检修,主要是检修隔离开关的动作情况、触头接触以及绝缘状况,确保隔离开关能够灵活动作,闭锁可靠,同时外部没有锈蚀以及脏污,各个辅助接点安装牢固,并能够准确动作。

4.互感器的检修。对于互感器的检修,主要是检查互感器的部件是否完整、绝缘是否损伤、接地是否良好,互感器的油位是否正常,通过检修确保互感器各项参数指标满足。

5.避雷器。避雷器的检修,主要是确保避雷器的完整,现阶段由于在电力设备中主要使用复合绝缘氧化锌避雷器,因此应该针对高强度树脂内绝缘、金属端头、接线螺杆、氧化锌阀片等部件的检查。其次,要确保接地状况正常,不存在闪络问题,同时检查避雷器的密封是否良好,金属件是否存在不正常变色或者是熔孔腐蚀,确保放电记录器正确动作,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结果合格。

6.电缆。对于电缆的检修,主要是检查电缆护管是否锈蚀、电缆头的绝缘子是否完好、引出线的线夹是否牢固、电缆两端的铭牌是否规范以及电缆的弯曲半径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等一系列的内容。

二、变电检修中现存的问题

1.对变电检修认识不足

由于某些企业对变电检修认识不足,在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完全不会考虑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对相关的维护检修知识不了解,人员配备不到位,直到设备运转出现故障才会着急维修,如此便会造成较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同时影响电力的正常供应而由此带来更大的损失。

2.检修人员业务技术水平较低

在有些电力单位,电力检修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使得这些人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变电检修工作的要求。同时,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入,没有经过及时培训的检修人员所掌握的检修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现有的一些年龄较大的检修人员很难快速的掌握应用新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电检修的结果。

3.检修工作不到位,记录不全面

有些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在进行检修工作时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修,同时,在进行检修工作的记录中,由于有些变电所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变电检修培训,往往不知道进行变电检修工作记录的重要性,不明白对于检修工作中进行技术要点记录和成本分析的重要性,造成变电检修记录不明确或不完整,影响变电检修结果的分析。

4.检修设备过于落后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某些地区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所使用的设备较差,影响检修效果。另外由于一些供电所所使用的设备已经到期,相关配件很难找寻,这就加大了变电检修工作的难度,也使维修费用大大增加。

三、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措施

1.重点完善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作为变电设备最重要的检修方式,也是最具有实际效果的检修作业方式,具有检修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等一系列的优点。其內容为通过对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并按照检测以及分析结果,对变电设备开展的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以及检修决策等维护管理。对于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主要有定期解体检点、离线监测以及在线监测等几种手段,应该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确定监测手段,并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评定。对于设备的故障诊断,可以综合采取振动诊断、噪声诊断、射线诊断污染诊断以及专家诊断等几种方式,准确的查找变电设备的故障问题。通过系统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为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提供技术以及管理保障,确保变电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强化变电设备检修实施质量管理。对于變电设备检修工作应该强化基础工作,制定并完善各类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变电设备检修工作时刻处于可控状态。在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的施工作业,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确定变电设备检修项目、检修内容、检修标准开展检修工作,对于重要关键设备的检修,必须进行必要的电气设备试验验证,确保设备各项技术参数指标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此外,针对变电设备的检修还应该制定变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组织供电企业自检作为基础,由运行管理单位、电业局等部门总体把握验收工作,以确保对变电设备检修工作质量的提高。

3.对变电设备检修工作队伍强化技术与安全培训。首先,供电企业应该针对变电设备管理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以及岗位责任管理制度,通过责任管理的方式督促设备检修管理部门及时的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故障问题进行甄别处理。其次,应该针对变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升级,及时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变电设备技术性能指标以及运行管理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变电设备运检修管理维护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设备检修质量。第三,由于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安全隐患较多,因此必须针对安全检修管理技术进行专门的培训管理,以避免由于设备检修管理操作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检修技术必然也会持续发展,并且这一技术必然会朝着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可能会实现智能化监视检测,检测装置会在没有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对电力系统相关的部位进行实施监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自动采集存储传送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根据传回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一旦检测到某些故障的发生,在传回数据的同时可以预先自动在第一时间做出某些特定的维护工作以防事情恶化,待到技术人员赶到再进行全面的抢修。某些小型故障或许可以不必检修人员亲自到场而可以自动修复。同时,某些设备还可能实现自检而不用专门安装第三方检测设备来进行检测。

五、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作为电力系统的衍生行业,变电检修技术必然也会不断发展,在突破现有技术缺陷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胤谕.提高电力检修技术水平强化施工安全意识[J].科技展望.2016(04).

[2]雍军.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

[3]冀永华.基于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的研究[J].硅谷. 2015(01).

上一篇:成本监管论文下一篇:档案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