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

2023-07-15

机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机械加工对自身生产系统的标准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控制有很高的要求。其中,数控技术与加工系统的有机融合,引领我国加工企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加工的综合效益。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机电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也改变了传统机械加工的运行模式。在当前国际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达到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预计通过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加工、生产、设计和制造的综合效益,使制造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为了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加工产业的发展,分析数控技术在加工机床中的应用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控技术;加工机床;app应用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航天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传统加工中,其加工工艺加工的产品精度和质量不能满足航天工业的实际需要。数控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输出设定指令,控制机械设备的加工、生产和制造。通过数控技术,加工可以与计算机、光机电等相关设备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加工技术的精细化发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1数控技术应用对机械加工行业的意义

(1)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投入。机械制造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传统的加工技术会应用大量的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应用,不仅可以科学地管理整个工序,还可以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整个加工系统,减少大量的人员投入。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机电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也改变了传统机械加工的运行模式。将更危险的工序移交给控制系统,提高整个加工工人的安全系数。总线控制被视为加工的大脑,数据信息通过传感和检测系统传输。控制系统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发布相关控制指令。通过总线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加工的各个过程,从而实现各个过程的协调同步运行。目前,许多数控设备都配备了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1000多个输入输出数据的传输和检测。如果任何操作程序失败,总线控制将停止相关操作,整体操作更加安全有序。

(2)能保证加工质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数控技术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通过传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结合,整个加工过程更加智能化,提高了整个加工操作的工作效率。同时,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精细操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大量数据偏差,更好地保证整个加工操作的质量[1]。

2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应用

2.1在生产机床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在机械加工领域,制造商更注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有效合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实际控制过程中,机械产品的生产信息和控制信息可以数字化,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更好地进行监督、控制和处理。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产品的生产精度,整个生产制造过程都是由数控技术来调节的。在机械制造业中,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逐渐得到应用,有效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数控机床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代码控制机床的加工制造,以保证机械产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不同的人员安排和不同的部件可以更好的调整机床,方便加工机床更稳定的工作[2]。

2.2在工业发展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航天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传统加工中,其加工工艺加工的产品精度和质量不能满足航天工业的实际需要。数控技术在工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人力无法实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加工对工人的需求,减少了加工、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对工人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机械产品的加工、生产和制造的整体销量和整体质量。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可以模拟操作和加工过程,从而更准确地控制机械产品的加工,不仅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同时,数控技术单元可以由计算机操作,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操作相关设备,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严格按照设定的程序和质量完成相关操作并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计算机系统可以更全面、更详细地监控加工中的所有环节和过程,以便及时发现每个加工环节和过程中的问题和故障,然后采取相关的补救策略和维护计划,确保加工过程中每个环节和过程的稳定发展,从而大大减少加工环节和过程中的问题和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数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度和整体质量,从而保证飞行装置的延展性和韧性,提高飞行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航天工业的发展。

2.3数控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汽车是当前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它提高了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提升了整个社会建设工作的效率。通过计算机程序严格按照零件的设计要求工作,不仅可以使汽车安装的整个过程更加合理有序,还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员投入和大量的生产成本投入。数控技术在汽车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汽车制造的精度。此外,通过使用数控技术,可以更好地简化汽车制造的整个过程,保证汽车制造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3]。

2.4在机械加工系统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机械加工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数控技术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大于发达国家。促进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的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等级,为数控机床的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进而使数控机床技术在此基础上稳步快速发展。因此,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应更加重视数控技术,深入研究数控技术在加工领域的应用,通过合理整合现有资源。数控机床对精度和工艺要求很高。将数控机床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进而对机械产品进行细化和精细化控制,提高机械加工厂的经济效益,满足市场对机械产品的应用要求。

2.5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制造水平和質量,其中数控技术可以提高采煤机的截割速度和采煤速度。不仅满足了当前煤矿领域的开采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矿愿景的发展。此外,通过数控技术可以提高采煤机的采煤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煤机自身产品的效果。通过数控技术,可以在原时间内实现更多的采集次数,有效提高了采煤机的采煤效率。数控技术在煤矿的应用减少了对工人的需求,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促进了煤矿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也大大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了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度和整体质量,从而保证飞行装置的延展性和韧性,提高飞行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航天工业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操作相关设备,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严格按照设定的程序和质量完成相关操作并进行相应的操作。为了实现数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数控技术的投入,提高了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提升了整个社会建设工作的效率,以及提高了机械加工行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大力倡导发展数控技术。

参考文献:

[1]陶鑫,李杨,陈炜,高刚毅.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0(03):74-75.

[2]赵树松.浅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23):115.

[3]周亮.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19,50(14):156.

机床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数控轧辊车床一般由控制介质、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和机床本体共四部分组成。控制介质, 就是人与数控轧辊车床之间联系的中间媒介物质, 反映了数控加工时的全部信息。数控系统是数控轧辊车床的核心部分, 是车床实现自动加工的中心, 也是数控轧辊车床的灵魂所在。主要由输入装置、监视器、主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各类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主控制系统主要由CPU、存储器、控制器等组成, 主要控制对象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 以及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 控制方式可分为数据运算处理控制和时序逻辑控制两大类。

伺服系统, 是数控系统和机床本体之间的电传动联系环节, 主要由伺服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和位置检测与反馈等组成。伺服电动机是系统的执行文件, 驱动控制系统则是伺服电动机的动力源。机床本体, 指其机械结构本体, 它与传统的普通轧辊车床相比较, 同样由机械传动机构、工作台、床身以及立柱等部分组成, 但数控轧辊车床的整体布局、外观造型、传动机械、工具系统及操作机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 数控轧辊车床的操作技巧

2.1 精车和粗车的位置不正造成加工出的第一孔不符合要求

产生原因:两次对刀精度差, 精车对刀和粗车对刀有偏差或误差;输入刀具圆弧半径和实际的半径不对。如R6输成R5.85。

解决方法:在粗车第一孔可向刀具z轴运行的反方向偏0.1mm, 精车时向正方向偏移0.1mm。观察第一孔车削情况, 如倒角圆弧进刀处车不到可加人手动干预, 使孔型符合要求。

2.2 精车孔型出现浅的问题

产生原因:车床X轴有间隙;车床的刚性不够;设定的进给量不合理;孔型部位余量较大。

解决方法:用百分表测量间隙, 利用参数进行间隙补偿;在机床的外层防护板内侧焊接叠焊在一起的两根方形钢管, 在所述的两方形钢管上面和侧面, 分别焊接一固定板。增强了机床外层防护板的刚性, 解决机床外层防护板因承载过大而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增强机床刚性;减少孔型处的加工余量, 增加外圆处余量;合理设定机床的进给速度。

2.3 孔型圆弧一边大, 一边小左右不对称

产生原因:刀具刃磨不合理, 走刀量、速度未调整好。

解决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合理刃磨刀具, 使之符合加工要求;合理设定机床的走刀量和走刀速度。

2.4 车削过程中需更换刀片

使用可转位车刀因磨损或打刀更换刀片:可先使程序运行暂停, 记下X、Z轴坐标值, 用手轮将刀摇出, 停止主轴, 更换刀片后再开车。用手轮摇至原X、Z坐标处, 自动运行程序即可。

2.5 快速输入程序的一些方法

复制程序:对于架次相同规格不同的轧辊程序输入可采取复制的办法, 更改相关数据即可快速输入程序。

后台编辑:在执行一个程序期间编辑另一个程序称为后台编辑, 这样可节约程序输入的辅助时间。

合并程序:执行此操作可以将两个程序合在一起使用, 避免重复输入。

移动部分程序:执行此操作可使程序内容移动到想要的地方。

3 提高数控机床精度的关键技术

轨迹插补技术:就是根据零件轮廓尺寸, 结合精度和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在刀具中心轨迹线转折点之间, 插入若干个中间点的过程, 即“数据点的密化过程”。插入中间点的算法, 被称为插补算法。根据插补算法, 可由数控系统中的插补器实时计算得到中间点, 并以中间点协调控制各坐标轴的运动, 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运动轨迹。数控系统的插补任务, 就是根据进给速度要求, 计算出每一段零件轮廓起点与终点之间, 应插入中间点的坐标值。到目前为止, 数控系统采用过的插补算法很多, 这些算法一般都分别归属脉冲增量插补算法和数据采样插补算法两大类。

运动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的本质是位置伺服控制, 按控制方式进行分类, 可分为开环控制、半闭环控制、全闭环控制和混合闭环控制。

误差补偿技术:光靠轨迹插补技术和运动控制技术, 很难实现数控系统的高精度加工, 因为数控系统的加工精度会受到机械、电气、工件材料、加工工艺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针对上述影响的因素, 研究误差补偿技术。

误差补偿的一般步骤为: (1) 根据机床建立误差模型; (2) 测量, 确定误差模型参数, 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 (3) 误差数据库与数控系统的融合。

4 轧辊的加工

4.1 零件图工艺分析

孔型组成顺序由线性插补→顺时针圆弧插补→线性插补→逆时针圆弧插补→线性插补。

如图1所示。

4.2 选择设备

根据被加工孔型的要求, 选用CK8450数控轧辊车床。

4.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1) 定位基准。确定轧辊轴线和右端 (设计基准) 为定位基准。

(2) 装夹方法。左端采用四爪卡盘夹紧右端顶尖支承的装夹方式。

4.4 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加工顺序按由粗到精、由近到远 (由右到左) 的原则确定。即先从右到左进行粗车 (留0.2mm精车余量) , 然后从右到左进行精车。

CK8450数控轧辊车床具有循环功能只要正确使用编程指令, 机床数控系统就会自动确定其进给路线, 因此, 该轧辊的加工循环不需要人为确定其进给路线。该轧辊从右到左沿零件表面轮廓车削进给。

4.5 刀具选择

刀具材质:粗、精车都选用立方氮化硼。刀尖圆弧半径应小于轮廓最小圆角半径。

4.6 切削用量选择

孔型组成顺序由线性插补 (0.2mm/r) →顺时针圆弧插补 (0.3mm/r) →线性插补 (0.2mm/r) →逆时针圆弧插补 (0.1mm/r) →线性插补 (0.2mm/r) 。

4.7 轧辊粗精加工程序 (SINUMERIK 802D系统)

5 结语

上述关于数控轧辊车床操作技巧和加工方式是在车床操作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大大提高了轧辊加工的精度, 经生产实践验证, 是切实可行的。

摘要:数控轧辊车床是集机械传动、机械加工、电气及自动化控制、液压控制于一体的高精度自动化设备, 具有技术密集、所涉及领域广泛、操作方便可靠、加工柔性较大、故障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等特点。正确的使用数控轧辊车床, 必须了解数控轧辊车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数控轧辊车床的操作技巧、提高数控机床精度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工作原理,操作技巧,轧辊加工

参考文献

[1] 陈洪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9.

[2] 刘跃南.机床计算机数控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6.

[3] 赵长明, 刘万菊.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0.

[4] 李佳.数控机床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7.

上一篇:实训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一周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