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24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做中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又符合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实践操作,联系生活,实施“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做中学”;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用中学”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轻工业学校考察时指出:“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顾名思义,不是让学生从教师或课本上获得简单知识的学习,而是让学生从课堂实际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又符合化学学科教学特点的教育模式。我认为,化学教学中的“做中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实验、操作、探索、发现获得新知识,从而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做中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激发学习兴趣,要“做中学”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中职生普遍喜欢上专业课,而不喜欢文化基础课。我想原因之一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原因之二选用的教材不适合学生,如综合课程班因要参加高考,选用普高教材;原因之三是文化基础课教学仍然沿袭了传统“听中学”的教学模式,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专业课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学生在操作与实践中学到知识;在操作与实践中提高能力;在操作与实践中得到快乐。因此,化学课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要在“做”上做文章,将“活动”引入课堂,实施“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永远起始于主体的积极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动力中最为现实的因素。在化学学习中,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观察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乐趣。

要实施“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一个充满了要做的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所“思”,有所“问”,为解决问题而有所“动”。例如:金属钠的性质的教学,创设如下的学习情境,教师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的小魔术中,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小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具有哪些性质呢?通过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 通过实验探究,实施“做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是先传授知识,后动手操作;而“做中学”则允许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去做,而且按照自己的个性方式进行“做中学”,通过实验、操作、探究获得知识和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与当前中职教育的实际相适应的。

例如: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探究的教学。创设情境:[演示]:潮湿的氯水使有色物质褪色,而干燥的氯气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提出问题]:利用创设的情境,提出系列问题,步步深入。如:⑴氯气溶解于水后是否与水发生反应?⑵如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产物?⑶怎样证明假设的产物是否存在?⑷下列实验现象怎样?得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①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和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比较现象。②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2滴品红溶液,观察现象。③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硝酸,观察现象。根据情境和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假设,分析论证;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在探究中层层深入,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通过实践操作,实施“做中学”

“做中学”强调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基础,它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和容易理解的知识。中职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和动手实践,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施“做中学”,要求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创造。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过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努力把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体验到“做中学”的快乐。

例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认识原电池反应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而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自制水果电池。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方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用铜片、镁片、铝片或锌片(可从废干电池中拆取)、番茄、柠檬等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并测试能否产生电流,能否使二极管发亮。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是想要二极管亮起来,但做起来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同学们实验了多种水果,结果都没能使二极管亮起来。在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动手动脑,最后他们选择了铜片和镁片作电极,用15粒番茄串起来终于使最小的二极管亮起来。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 通过联系生活,体验“用中学”

课堂教学中的“做”是学的一个过程,而在生活中的“用”则是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做”来探究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即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化学,善于用化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有机物这章节的内容贴近日常学生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内容和实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入手,学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了解它的学习价值,感受学习有机化学的有趣和有用。如油脂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怎样用油脂自制肥皂,在探究中让学生了解油脂的用途,而这个“用途”是看得见、用得着、做得到的。同时,让学生从外观、洗涤效果方面评判自己制造的肥皂,并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应用油脂自制肥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在实践中“做”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在“做中学”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化学“做中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验、操作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在“做”化学和“用”化学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应用。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文平.“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祖浩,王云生.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2(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吴信峰,张宇.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分析[J].化学教学,2005,(11).

[5]梁正.探索性实验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 永州 425100)

摘 要:简述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开发和建设过程,综述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 教学网站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向宽带、高速、多媒体化方向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网站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1]。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构建带来契机。基于互联网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作为教与学的平台,实现让更多的学生不受学习水平、空间、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经过有机化学专业老师整合后的优秀资源学习知识、讨论问题、交流沟通,实现开放式的有机化学教与学[2]。

1 课程分析与网站定位

1.1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有机化学是化学各专业的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熟悉重要有机反应机理和立体化学知识,了解与该课程有关的科学成就和新发展,能初步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是有机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3]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总目标是建立一套系统性强,特色鲜明,延伸范围广,具有能进行有机化学教学与辅导,包括教学课件、习题辅导、无纸化考试系统等多种可共享的优秀资源。

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使用者定位在大学化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以及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学生, 其年龄在18岁以上, 生理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稳定,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智能高度发展, 思想和行为表现充分。

1.3 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分析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理论教学内容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上下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为蓝本,共21章节,其中的1~14章节是基础有机化学的必学内容,另外15~21章节可视教学要求进行专题选讲或实施自学辅导教学。

实验教学内容有基本操作和验证性的性质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的制备实验。

1.4 网站设计定位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在设计与开发中注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注重信息资源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协作学习,注重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基于网络教学策略的设计。

1.5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组织结构

好的教学组织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教学网站能否起到应有效果,和一个好的教学组织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3]。本课程将网站分为二级目录,首先将课程内容分成大类:在线测试、有机专题、有机实验、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研究、课程评价、网络教学、化学资源、习题解答等,然后每个大类再细分成几个小类,教学时,只需找到所需大类,如要做练习题,只需点击习题解答菜单,查看目录下的每章练习,找到相应章节的习题内容;点击More可查看更多章节的习题和解答。想测试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点击在线测试下的每章测试可以选择相应章节进行测试;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可以在线评分。

2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建设

2.1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人机交互设计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人机交互活动方案设计完全采用超文本设计,采用大量的超级链接,知识点之间的链接既可以上、下翻页,也可以通过菜单直接进入,同时还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进入,实现了网状结构设计。其特点有:

(1)菜单功能强大,把内容繁杂的有机化学课程用清晰明了的下拉菜单表示,既符合学习者的心理要求,又方便学习者使用。

(2)在学习内容模块中,每一章均设计了学习提纲、每章内容的课件、每章习题及答案、每章测试及每章小结等信息,方便学习者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所有的动画和视频资料均可实现播放的手动控制等功能。

(3)实现了在网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数据库检索功能,能够方便地跳转到相应的学习内容。有机化学教学网站带有本站搜索功能,键入关键字,可实行搜索,简单实用。

(4)增加后台管理,后台管理员能管理菜单、发布内容、审批、删除文章、留言等;普通会员有发表文章及修改删除自己的文章以及留言等权限,主页下方有“后台管理”超链接,点击后使用者登陆后台界面,有系统管理,附加管理,图文管理,网站参数设置等等,可以管理网站各类资源。

2.2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人与人交互的设计

人与人交互活动设计是调动“教与学”2个方面积极性、实现网络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对人与人交互活动作了不同的设计。

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交流我们设计了BBS论坛和留言板,点击我要留言就可以给管理员(老师)留言。还可以查看别的会员(学生)的留言。老师可以管理留言(后台管理),主页有BBS入口,登陆后同样可以参加BBS论坛讨论,BBS可以实时参与,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交互环境。当然,通过QQ与Email也可进行教学交流。

3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建设

3.1 前期准备

理论教学大纲、每章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和习题解答、每章的测试试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简介、实验内容、实验教学课件、实验电子教案、实验教学视频、实验习题、教师队伍情况,以及与教学有关的一些常用化学资源(化学软件、化学史料等),在设计时要准备好。

网站建设必要的软件包括Dreamever、Photoshop、Flashmx2004等,专门制作化学式的有机化学软件包括Chemoffice、Chemsketch等;还要装一些用于视频教学的媒体转换的软件,将DAT、MPEG(VCD、DVD)等格式的影像文件转化为网络适用的流媒体格式(rm、wmv等)。

3.2 素材准备

3.2.1 静态图形图像的处理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中静态图主要用于按钮、背景、插图、化学结构式等的处理。背景、插图、按扭等用Photoshop工具对所使用的图像进行剪裁、转换、压缩等处理。而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则采用Chemoffice和ACD/Chemsketch化学专用软件进行制作,生成Gif图片文件,可减小文件的数据量。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将小幅图片压缩到10 KB以下,大幅图片压缩到30 KB以下。

3.2.2 动态图形图像的处理

网站中要用到相当多的flash动画,动画要求体现有机化学的学术性、专业性,又要能表现出制作动画技术的高超,我们选择的是Macromedia Flash MX2004,再加上Chemoffice中的Chem3D Utra8.0等软件制作出具有有机化学特色的动画。flash动画需要动感和好的色彩搭配,动态图像的处理相当重要。其主要工作为flash制作[5。6],以及网站美工色彩的搭配设计。

3.2.3 视频图像的制作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中有教学视频供学生在线观看学习,但由于光盘中大部分是dat、mpeg等影像文件,相当大(至少几十MB,VCD上百MB),不便于在线播放,可利用软件将教学录像mpeg、dat等影像文件转换成流媒体asf、wmv视频文件,用Windows Media Player在线播放影片。

3.3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首先用编程语言写出主要的功能模块。该网络课程的开发主要采用了Dreamweaver5.0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用ASP技术和数据库Access技术,ASP即 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的英文缩写,是微软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的脚本环境,ASP中内含IIS4.0,通过ASP结合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可以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

3.3.1 主页设计与制作

主页(index.asp)是学习者与教学软件接触的第一个界面, 它包含各个主要模块按扭,是网站其他模块调用的框架结构,生动形象就能吸引学生去进一步学习,在结构设计上要下一定的功夫。网站的主页设计根据主讲教师提供思路与设想,运用flash动画制作而成。

3.3.2 交互模块设计与制作

交互模块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站辅助教学的效果。在介绍人与人交互时用留言板,它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它包括如下几个模块:

当从主页点击“在线答疑”时,将调用GuestBook.asp模块,显示最新的留言,上面有“我要留言”和“刷新”,点击我要留言将调用GuestAdd.asp模块,留言也有很多种,只写给管理员(老师)的话,用悄悄话模式,只和管理员(老师)交流,有利于同学的大胆发言。

3.3.3 内容发布

网站模块设计后,要把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发布到网络上,包括在线测试系统(Authorware7.0制作的a7r文件),转换的wmv视频文件,gif、bmp等图片及swf格式的动画。这些内容都通过后台管理程序里面的文章管理直接发布到网上,这需要精通html超文本语言,a7r文件的发布需要做一个专门的网页或模块发布。

4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对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1)具有交互性。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将课堂搬到网上,实现了交互性,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各种形式的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通过留言板、论坛、QQ等)。

(2)具有集成性、智能性,形象性。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的建立将管理系统(如学生管理,成绩管理,课程计划管理,试题管理等)搬到网上,学生要查各自的信息(如考号,成绩)上网即可,无须再找教师;无纸化考试可以实现(在线测试,答题,交卷等),还可以在线评分(计算机智能化),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发挥到极点。

(3)具有引导性。可以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对学习者进行引导,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机化学课程网站的课件都是多媒体课件,学习重点和难点突出,有机化学包括众多分子的结构式,它们的空间构成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明白,有了多媒体课件,分子结构只需用Chemoffice做成3D动画,可以自由旋转,立体性突出,结构不再陌生,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效果。

(4)知识更新快。网络课程具有传输快,易维护,更新快的优点。如果课程内容要更改(如教材、教案、课件等的更新),只需到课程网站更改发布就可以,维护容易,其更新速度和传输速度更是无人能比,如修改某个课件,上传到网站后,学生只需刷新浏览器就可以看到更新的内容了。

(5)具有打破地域,广泛共享特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开通后,异地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交流,不再局限于本校学生课堂教学,打破地域的局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特别适合函授学习、教学辅导等学习形式。

(6)具有灵活性、选择性、可编程性的特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用网页的脚本语言编写,要实现某种功能,只需再编程就可以达到,不需要某种功能,删除即可。

(7)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网站为个别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合作学习与竞争提供了可能性。没有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学习能力强的人可以从网站学到更多的东西,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也可以与别人共同合作学习,有利于个性化学习,使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更好。

参 考 文 献

[1] 王颖,陆靖.中国大学教学,2004,(12):1921

[2] 张敏,袁先友,蒋海明等.化学教育,2008,29(1):3738

[3] 张敏,袁先友.大学化学,2005,20(1):1820

[4]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567

[5] 张敏,高松年.零陵学院学报,2004,25(3):5859

[6] 张敏,刘翼.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5):254258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走出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关键在于专业课德育目标的落实。渗透而不是灌输,应是专业课德育目标落实方式的主要特色。选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好渗透度,要提高针对性,增强亲和性,讲究审美性,应是渗透艺术的基本维度。

关键词:专业课; 德育目标; 渗透; 艺术

我国当代大学生德育水平存在一定下降的倾向,对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三次大调整,形成了我国高校业内同仁熟知的“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取得了很大成效。当我国在国际上遭受列强耍蛮,主权和尊严受到挑衅之际,我国高校学子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热情;当北京奥运火炬传到巴黎,面对“藏独”分子破坏奥运的行径,我国海外学子所表现的捍卫祖国母亲的忠诚;“5·12”汶川大地震“80后”所展示的感人情怀等等,使我们收获到我国近几十年德育的积极成效。而另一方面,过度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度的功利追求,责任感的缺失,团队精神薄弱,理想与信仰危机,精神空虚,道德失范,道德困惑,抑郁焦虑笼罩,校园自杀现象屡屡发生。反思三十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实践,高校德育目标落实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行全员育人,增强广泛的渗透意识,探索德育的规律,讲究德育的艺术,促进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是当今我国高校德育的紧迫任务,更是高校全体教师的特殊使命。

一、渗透艺术的责任人

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我们习惯于寄希望于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与专业能力过硬,工作时独当一面。然而,联系我国高校德育实际,爱因斯坦的深邃思考足以令我们幡然醒悟。他写道:“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整个高校的德育是一个系统。那么,各个专业课堂的德育就是其子系统,而子系统的协同效应有赖于序参量(order parameter)达到临界点,此时的序参量值最大。而序参量增大的过程,同时也是系统自组织程度增强的过程。表现在系统的宏观上呈现出无序到有序的状态。[2]即意味着高校德育达到预期状态。由此可见,序参量是决定性因素。笔者认为,在高校德育系统中,序参量应当是自觉地落实德育目标的专业课教师的数量。这一数量增大,则系统自组织水平提升;这一数量呈现最大(即全员育人),则需参数达临界点,系统呈现有序,协同效应应达最大,子系统的混沌状态(即德育危机)摆脱,德育环境最佳,德育绩效凸显。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德育中无疑起主导作用,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灌输,起着文理工农医管经法等专业课无法儹越的作用。在高校整个德育大军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起着前导队或前卫作用。但真正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则是高校专业学科教师和专业课堂。正如非洲有一句谚语所说:要教育好一个孩儿,需整个村庄的人一起努力。

因此,我国高校德育实行全员育人,尤其是所有专业课教师课堂落实德育目标,是责无旁贷的。

然而,专业课教师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德育不能越“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位,只能有机地结合专业课内容渗透相关的德育。你讲量子力学,不能离开左矢(bra)和右矢(ket)这些狄拉克符号去讲爱国主义,但是你完全可以渗透特定的内容要用恰当的形式去表现这一哲学理念。你讲火箭发动机原理,不能离开一维等熵定常流的基本方程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但是你完全可以渗透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诸如此类,专业课德育目标的落实,只有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艺术方式,才能将德育内容从入眼入耳到入心,才能从入心到入行。可见,艺术地渗透德育于无形,乃是专业课德育目标落实的关键。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是德育渗透艺术的责任人。

二、渗透艺术的践行人

当代管理学上有两大原理: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正确地做事。在高校专业课中落实德育目标,其正确性毋庸置疑,其迫切性亦为海内外同仁渐识。继之而来的是“正确地做”。积三十年我国高校专业课德育渗透实践,试撷其要如下。

1.选准渗透点

据教育部2009年7月17日公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共有大学2663所,在学人数2907万。[3]国家重点学科共有475个(一级学科89个,二级学科386个),另有三级学科和一般学科多种。不同类专业和学科课程的内容千差万别,而其所蕴含的德育素材也是各不相同。各学科所适宜渗透的德育内容也各有侧重。譬如,文科更宜情感的熏陶,理科则更宜创新意识的萌生,进一步说,语文更宜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而化学则更宜实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渗透,音乐则更宜进行灵魂净化和对美的憧憬与向往。至于每一学科具体教学内容,则更须具体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素材而進行相应的德育渗透。但是,一次课所及内容较多,也许其所蕴含的德育素材有几处,这就理应有所取舍,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将最宜渗透的德育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

2.把握渗透时机

我国学科教学论学者胡志刚教授在其专著《教育时机论》中,对教育时机的识别、捕捉和恰当把握有全面的论述。一门专业课的绪言,是进行志趣教育的最佳时机,一门专业课的结束,亦常常是渗透克坚攻难、提升意志品质的好时机。

3.掌握好渗透度

专业课的德育渗透,有个“等当点”,即渗透程度适可而止。许多德育思想可以渗透量大些,有些少些,例如,自主意识的渗透可以适当少些,有的则无为而为之,此处无声胜有声。

4.要有针对性

大学生是世界观基本确立、情感丰富、精力充沛,对世事最敏感的社会群体。但是,他们涉世不深,缺乏对社会、对科学和对生产实际的实践经验。在新世纪之初有人归纳出我国大学生的“七有七无”(有智商,无智慧;有前途,无壮志;有文化,无教育;有知识,无思想;有青春,无热血;有个性,无品行;有理想,无实践),为我国高校德育的改善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原生态写照。近年有人概括出当今大学生的“三对矛盾”:热情与冷漠交织,自主与迷惘同在,理性与偏激共存。武汉科技学院的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针对此,经严格选拔32人,成立了“铁人班”,在国内高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专业课教师,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目标,使学子们在和风细雨中,产生心灵的震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5.增强亲和性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亦有言曰:爱屋及乌。许多科学家回忆自己走进某科学领域,往往是该门学科教师的亲切、风趣、宽容而又严谨的教学,使其爱上了该学科而矢志不渝。温家宝总理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大爱。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准则叫“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和风来自教师的微笑,细雨源自教师温馨的渗透语言。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生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价值观念、政治倾向和个性心理,都会以其亲和性的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上北工大首届国家级名师隋允康的材料力学课,被学生称为“享受”。隋允康用亲身经历、体会去勉励学生做高尚的人。对研究生,他变单纯业务指导为德育出发带动智育,让他们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在揭示方法论中培养创造力,隋允康的课极富感召力。

6.讲究渗透的审美性

审美,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是黑格尔论述的人类与外界的关系之三。我国自1997年秋季在普通高等院校正式实施美育以来,已有十几年的经验。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是很高的。灵活运用美学理论和知识,增强渗透的审美性,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真、美、情、思是李吉林情景创设的四大要素。美,本质上是作“情”这一要素的阶梯和催化剂。为什么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曾经引起巨大的震撼,余震至今仍在人们心头滚动?为什么勃兰切尔的一曲《喀秋莎》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直到红旗插到柏林国会大厦?我们不能不看到其中的审美因素与特定的时代情景和谐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如果说20世纪人类教育最大的遗憾是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拒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几十年来我国高校德育最大的遗憾则是对美学理论的拒绝。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北工大钟儒刚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正是用优美的语言精美的图片,讲述有机化学发展史、先贤奋斗的故事,培养学子科学精神,激发追求科学兴趣和激情,伴随着美好的记忆,在春风化雨中一部昂扬奋进的 “永动机”悄然在学子的心中启动。

三、渗透艺术的有心人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高校专业课德育目标渗透艺术无疑是一朵绚烂的奇葩,其植根的土壤犹值我们深究和悉讨。正如鲁迅所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德育目标渗透艺术之花所植根的土壤无疑是深厚肥沃,养分多元的。为了自觉遵循渗透艺术生成规律,能动构建渗透艺术运行机制,厚积蓄势,临机应变,乘势而入,呈现渗透艺术之精妙,如下的五方面积累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学习德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大学德育目标内容与要求,从而明确渗透什么。其次,学习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和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正是这些学科的综合运用,才可能使德育变强制灌输为积极引领,变理论说教为行动影响,变行政命令为心理相容。再次,经常与专业德育同仁交流,熟悉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实态,熟悉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点、热点和大学生的校园语言。以增强德育渗透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留心高校同行渗透德育的好思路、好做法,借鉴并将其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增强渗透的力度。最后,增强职场中形成的道德敏感性和教育机制,从而强化自己捕捉渗透时机能力。

做上述功夫,可谓做渗透的基本功。艺术人讲究基本功扎实。享誉我国京剧界的“江南活武松”盖叫天将练功与日常生活的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早上洗脸将脸盆放地上,练蹲功;擦桌子,他这边擦好后从桌子下边钻过去擦另一边,练腰功。他说:一天不练功,只有我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都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全知道。盖老的感人练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推崇。唐代书法大家怀素观孙公大娘舞剑,悟出草书的笔法来,这都是艺术家做有心人的经典范例。当然,我们做专业课渗透德育的有心人,也会书写出我们的“经典”来。

综上所述,全人教育,要全员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滲透德育,使华夏大学校园,无处不是德育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当我们人人自觉地做德育渗透艺术的责任人,当我们人人精心地做德育渗透艺术的践行人,当我们人人执著地做德育渗透艺术的有心人——哈肯协同论中的序参量达到最大之日,也就是我国大学生道德思想、道德信念、道德理想、道德修养展现魅力之时。

参考文献

[1]徐良英,赵中立.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张宣三编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2]H·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09-07-17.

[责任编辑:成方哲]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校化学类基础课程主要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科目。文章以西藏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化学类基础课程现状,提出化学类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方法,立足各专业的个性化需求,为分层教学在化学类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高校;化学课程;分层次教学

化学类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化化学知识,加深对物质世界的了解[1]。通过理论学习,学生了解实验技术原理,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现有教学模式下不同专业的化学教学内容、大纲、计划基本统一,教学方法也基本一致,导致了课程模式单一的局面。而教学方面,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3],因此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为解决上述问题,课题组对西藏高校各专业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基于“分类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8份,回收率为94.7%。

(二)调查内容

围绕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现状、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选择题及开放试题展开调查,旨在引导被调查者阐明课程需求,并提出分层教学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spss等分析方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数据来源

在年级分布上,57.8%为大一,21.47%为大二,14.86%为大三,其余为其他年级和教师。在专业分布上,54.31%的样本来自农林类,理科为24.59%,工科为9.17%,医学为4.59%,如图1所示。

(二)化学类基础课程学习现状

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学生了解学科体系和特点,具备实验操作能力,并将这种技能运用到学习实践中[4]。

兴趣方面,52.48%的学生很有兴趣,12.84%的学生不感兴趣,34.68%的学生不确定。主要原因是:生源主要来自区内,基础较差;教师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80.18%的学生认为化学类基础课程是重要的,仅有4.04%的学生尚未意识到化学类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难易程度方面,超过80%的学生表示适中或基本适中,13.21%的学生认为难度太大, 2.57%的学生表示太简单,如图2所示。

现行教学存在的问题:57.26%的学生表示理论太多,学起来有困难;40.03%的学生认为教学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34.8%的学生认为内容偏难;33.4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如图3所示。

(三)教学改革方面的调查

现行教育模式下,不同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和考核标准,导致出现化学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不畅和授课内容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也削弱了化学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学生难以建立运用化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概念[5-6],见表1。

基于上述,目前的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难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意愿度调查结果显示,72.66%的学生认同分层次分类别教学。此外,近半数学生(49.91%)认为使用相同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从学习实踐方面来看,72.11%的学生认为应当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如图4所示。

(学习实践方面)

在分层的标准上,半数学生(49.54%)提倡按照兴趣爱好进行分层,16.7%的学生认为应按照考试成绩划分,7.52%的学生认为应考虑生源类别,如图5所示。

从分层教学的预期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分层教学有积极作用,少部分(22.94%)学生认为会有负面影响,如图6所示。

(四)研究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亟需改革。其作为基础理论课,统一授课是不合理的;学生对分层分类教学意愿强烈。这表明化学类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已具有现实基础。

三、分层教学的探索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潜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7]。国内高校分层分类教学主要围绕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8]。少见化学类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现有案例也仅限于化学专业的小班化和精英化教学,如基地班、菁英班等形式[9]。结合西藏高校教学现状和现有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课题组提出如下设想: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要一改教学计划“一刀切”“千面一孔”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做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见表2。

此外,根据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实际需求,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教学大纲。编写原则为:分层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需配备几套教学大纲。

(二)配备合理的教师团队

具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层次配备教师。如所谓的“慢班”应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对于“快班”来讲则可配备高学历、高水平教师。

(三)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根据分层教学的理论,分层方式主要为班内分层、走班式分层和兴趣组式分层等。分层越细化,越能体现教学差异性,教学效果越好[10]。譬如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成绩的升降调整教学层次;再如体制创新,尝试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改革;还有常规管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室调度、教学进程应有所区别。

(四)改革成绩考核办法

采取平时作业、章节考试、小论文、实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各部分的权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定[11]。这样有助于克服“考试成绩决定论”弊端。

(五)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体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的综合作用体系[12]。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及教学质量标准;组建教学质量监督专家组,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配合教务完成监督和指导教学的工作。

四、结束语

分層教学、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考核标准和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等途径可提高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高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素清,梁华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4):43-49.

[2]韩兴昊,次仁德吉.无机及分析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267.

[3]熊伟,刘涛,次仁德吉,等.我校农科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藏教育,2011(6):55-56.

[4]石绍会.林业院校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设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103-105.

[5]刘永梅,李涛洪,李惠娟,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有机化学的分类教学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1):94-97.

[6]周世萍,李惠娟,刘永梅,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课程分类教学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6):103-105.

[7]赵粼.基于O2O网络教学平台的分层教学研究——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45-246+248.

[8]潘玫.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20,9(38):97-99.

[9]王允,庄林.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探索专业核心课分级教学[J].大学化学,2021,36(5):150-153.

[10]常志勇,郭海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17):102-104.

[11]肖宏宇,秦玉琨.大学物理公共课分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风,2019(17):78.

[12]刘细祥.地方院校化工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8):210-211.

有机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有机化学是工科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师应从教学方式、手段、考核方法几方面进行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引入与专业结合的案例教学,使枯燥乏味的有机化学反应和机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从而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课程是工科院校化工化学、油储材料、生物工程、工业分析等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之一,而且有机化学与诸如生物学和医学、农业等学科的交叉渗透逐渐增多,是许多新生领域的研究基础。因此,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把握了解有機化学发展的前沿与动态,为后续如《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合成》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工科院校的有机化学授课时数相对偏少,而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反应方程式众多,反应类型复杂,理论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对相关知识难理解,难掌握,更难运用,导致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2]。因此,在有限的学时里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全部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

一、有机化学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因为学时有限,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常常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形式,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再加上教学的内容千篇一律,机械被动,使学生有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存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滥用的现象,多媒体教学虽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这也使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变成了单纯的“播放课件”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师生间的沟通;更有甚者一个教学课件用了几年内容也没有更改过,所谓的多媒体仅仅是单纯的文字复制,最终造成学生懒于思考及探索,学习热情不高的状况,而这又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感呢?这是我们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根据某高校对工科院校在校学生和部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关于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41.1%的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20%的学生认为主要因素是课堂氛围,38.9%的学生认为化学反应繁且多,理论知识较枯燥难懂[3]。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地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应避免灌输式授课的机械式学习,如果每堂课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不明显,积极性也就不高。课堂教学一方面要继承和借鉴传统教学的经验和长处,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以研究探讨为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开放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4],等等。

(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精选练习题、板书提示)

面对有机化学里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深入专研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突出重难点,进而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如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不当,课堂上反而是“面面俱全,主次不分”,就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但谈不上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章节甚至整门学科或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样一来,学生没有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和技能就会不断积累,越来越多。这就必然会导致整门学科或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降低。而学生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听懂,只要他们弄清楚了这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能在课后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巩固,尽快地把问题解决。否则,学生未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和技能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必然会影响到整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对此,教师应该首先对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只有熟悉教材,授课时才能自如运用,实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的目的,学生在课堂就不会感到内容多杂、无主次之分。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可以通过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经被高校大力推广。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信息量等特点,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不要使多媒体授课变成“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使自己变成了课件的“复读机”。

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将相关内容及重点难点经过提炼以后再写入课件,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使有机分子的结构和空间形状形象化和直观化,充分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发挥学生视听的感知作用,真正实现交互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化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入课堂,例如,广泛应用于陶瓷、生物、医学、化工、电子学和光电等领域的新型纳米有机材料的发展现状;再如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富勒烯家族,据最近新研究表明某些C60衍生物在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已有新的突破[5,6];等等。这些学科前沿的知识在教学中无需刻意的插入,只需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引入即可,而且不会占用很多的时间,但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其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对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避免平铺直叙

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具有理论性强、高度抽象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听下去。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将较为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通俗化,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有机反应的机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不对称烯烃进行的亲电加成规律,即著名的“马氏规则”时,可以把“马氏规则”中是“含氢较多碳原子上(亲)上加氢(亲)”这一规律,简称为“亲上加亲”,然后再从电荷的分布上讲解原因。这样能使呆板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7]。再如讲解小环烷烃的结构时,將环丙烷内的碳—碳单键比喻为“香蕉键”,将其与正常的碳—碳单键区分开来;并且由此推导出这种“香蕉键”比正常的碳—碳单键不稳定,性质更加活泼,从而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如此一来使得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印象深刻,容易理解。

(五)注重课外辅导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各大高校的扩招使学生的化学基础良莠不齐,完全统一教学内容和模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对于基础好、学习劲头足的学生来说会觉得课堂内容过于简单了而得不到满足;但是对于没有什么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仅靠课堂及课前、课后短时间的答疑都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辅导活动,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课外辅导活动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师除了每周都应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辅导。如可以通过E-mail、QQ等形式与学生互动,创建QQ群进行讨论和答疑,并在QQ空间上将作业的答案及典型问题列出并加以解释,及时解决他们的疑问。如果教研室有多位有机化学教师,可以建立轮流值班制度,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课外辅导的需求,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辅导与交流,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及方法。

三、结语

总之,要把《有机化学》这门课程教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充分有效地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要我学”的教学活动变为“我要学”的教学活动,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立根,颜秀花,张红,等.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287):268-269.

[2]余梅,黄敏.反思多媒体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4,42(12):218-219.

[3]朱瑞,丹媛媛,蔡星伟,等.从问卷调查结果探讨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64-165.

[4]谭丽泉,周怀瑞.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3,(07):136-137.

[5]楼鑫.有机化学的前沿和教学中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1,1(111):60-62.

[6]刘涛,杜荣斌,孔学军,等.突出工程教育特点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例[J].广东化工,2014,41(21):263-264.

[7]朱志博.提高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169-170.

上一篇:有线电视技术下一篇:油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