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论文范文

2024-01-12

单片机原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教学改革探讨

这门课程逻辑严谨, 内容抽象, 学起来艰苦难懂, 讲起来枯燥乏味, 教与学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能否教好《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 也是对授课教师在学识、能力、技巧诸方面的一种严峻考验。针对这些特点, 在听取大量学生反馈信息, 结合多名同事探讨心得,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从下面五个方面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讨。

1.1 完善知识结构, 实现知识衔接

单片机技术要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储备, 单片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单片机的开发者除去关于单片机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要有扎实的硬件电路功底, 很强的动手能力, 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掌握编程的一般方法。比如作为计算机的一个分支, 单片机要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知识, 但有些同学连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表示和进制转换都不熟悉, 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不了解, 对程序的流程图没有认识, 不了解编写程序的思路, 单片机还要涉及模拟电子及数字电子技术, 有的同学对寄存器、暂存器、锁存器不知所云, 对电路时序不清楚, 对逻辑运算不熟练, 如此种种情况普遍存在。这大大影响了单片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实际授课中我在开始阶段有意识对同学们进行知识摸底, 授课中深入浅出引人概念, 让单片机的课程顺利进行。

1.2 精选教学内容, 控制知识难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既涉及硬件, 又涉及软件, 既涉及电子技术, 又涉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 是由简单到复杂, 在教学内容上敢于打破常规, 不再盲目按章节讲解, 而是有选择地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想结合.本学科内容和相关学科内容相结合, 课程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单片机教材的模式相对较单一, 大都是按照知识分类, 先总体后具体, 先软件后硬件的分类介绍,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明显, 按照单片机本身的逻辑规律来编排, 学生学完后的感觉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不能形成一个总体知识体系,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借鉴项目教学的方法, 筛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课题项目, 把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学生可接受的任务, 逐一解决。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1.3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把如何能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作为主要目标。也就是说, 如何调动起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遇到困难看书、请教别人或请老师帮助解决问题。

采用启发式, 主动式教学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开发有针对性的课件, 改变以往单一板书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详细讲解, 扩展应用技术辅以演示教学, 做到轻重有别、错落有序, 即节省时问, 又通俗易懂, 在讲解汇编命令时采用相应开发软件给同学们演示每条指令的执行情况, 真实的运行环境使同学们有更多的辅助信息去理解知识点。在每次试验前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小程序,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有趣的实验现象调试出来, 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带来快乐, 提高学习兴趣。

1.4 注重实践教学, 加强学习效果

单片机实践教学作为单片机技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对其学习、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最终的学习效果。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工程实践性较强, 必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重视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做到各层次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安排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原理清楚, 易于掌握, 有一定的难度层次, 便于因材施教。通过基本实验对于每一阶段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基本知识, 强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了解单片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及常用芯片等。

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开发中去, 老师做一个项目, 可以让同学们参与到其中, 这期间对同学们的感触是最深的, 让他们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 这样他们自己真的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单片机知识, 效果非常好。

1.5 转变考核方式, 完善测评标准

这门课程以往的考核形式相对单一, 考题侧重于记忆, 有的学生单片机考试成绩很高, 但却不会实际运用。因此, 改革单片机课程的考核形式, 恢复单片机课程应有的活力和作用,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极其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

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 合理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给出评价。总成绩包含三部分, 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 (20%) +实验成绩 (10%) +期末试卷成绩 (70%) , 三部分分值合理, 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在各个环节上严格要求学生, 避免了期末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的状况, 使学生知道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给以充分的重视, 不能蒙混过关。课程设计单独设课, 单独评定成绩。

对待考试不及格的要适当给与惩罚, 惩罚太清就会使一部分同学不去注重考试, 严重影响日常教学秩序和效果, 会使一部分同学偷懒, 影响整个班级学习风气。这一点不能忽视。成绩优异的也要给予奖励, 鼓励他们更好的去学习。

2 结语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抽象、实践性强、发展较快的课程, 是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学习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近年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及时了解前沿动态, 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把握全局观念, 突出重点, 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摘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出发,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对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符合需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淑珍, 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 张迎新.单片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1.

[3] 张鑫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华北电力大学,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单片机原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单片机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单片机原理课程是一门将硬件与软件紧密相结合在一起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枯燥抽象是这门课程的特点。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与实践基本上是脱节的, 往往是在老师讲完理论知识之后, 学生再到实验室去做实验, 而且目前很多实验都是用实验箱来完成的, 这样学生只能盲目的完成实验任务, 根本不知道每次实验的硬件图是怎么连接的, 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硬件图、写程序;这样的教学不仅妨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会造成学生学习时感到吃力, 从而失去兴趣。

1.2 在教学思想上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思想上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2 PROTEUS简介

PROTEUS嵌入式系统仿真与开发平台是由英国Labcenter公司开发, 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仿真平台。PROTEUS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工具, 可以实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微控制器系统与外设的混合电路系统的电路仿真、软件仿真、系统协同仿真和PCB设计等全部功能, 真正实现了在没有目标原形时就可对系统进行调试、测试与验证。

3 基于PROTEUS的教学设计

单片机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以硬件为基础的硬件设计部分, 以软件为基础的软件设计部分。为此我们设计了基于PROTEUS软件平台的教学系统, 其内容包括: (1)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2) PROTEUS中程序的设计; (3) 电路仿真。

3.1 在单片机系统中首先要对电路进行设计

PROTEUS原理图编辑窗口同目前流行的其他元件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窗口中是没有滚动条的, 用户可用预览窗口来改变原理图的可视范围。同时它的操作不同于常用的WINDOWS应用程序。正确的操作是:鼠标滚轮用来放缩原理图;左键放置元件;右键选择元件;按两次右键删除元件;先右键后左键编辑元件属性;先右键后左键拖动元件;连线用左键;删除用右键。

PROTEUS中原理图的设计与其它电子设计软件的设计方法基本相同,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建设计文档。在进入原理图设计之前, 必须知道所设计的项目需要哪些电路来完成, 用何种模板。 (2) 设置工作环境。可根据设计电路的复杂程度来设置图纸的大小及注释风格等。 (3) 放置元器件。根据设计电路所需从元器件库中添加相应的元器件到元器件对话框中;然后可从元器件对话框中选取元器件将其布置到图纸合适的位置, 并对元器件的名称、标注进行设定。 (4) 对原理图进行布线, 完成电路图的设计工作。

3.2 原理图设计好之后就要针对原理图进行程序设计

PROTEUS将源代码的编辑和编译整合到同一设计环境中, 所以PROTEUS中源代码控制系统包含以下两个主要特性: (1) 程序源代码置于ISIS中。用户可直接在ISIS编辑环境中直接编辑源代码, 而无须手动切换应用环境。 (2) 在ISIS中定义了源代码编译为目标代码的规则。一旦程序启动, 执行仿真, 这些规则将实时加载, 因此目标代码被更新。

3.3 在硬件设计与程序设计完之后就可进入动态仿真

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到程序在硬件上运行的状态。在些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硬件、程序进行修改, 直到仿真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3.4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 遵循“以基础为本、突出应用”、“验证与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验的安排上给出实验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自己进行硬件设计及程序设计, 再进行仿真调试。

在单片机原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包含对PROTEUS的讲解, 为此可利用理论讲授向学生介绍PROTEUS软件及在单片机仿真中的基本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的案例。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掌握PROTEUS的用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结语

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解决了单片机原理在目前传统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束缚,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时代性, 增加教学容量;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利于增加师生交流机会, 使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根据国内高校目前单片机原理教学的现状, 本文提出利用PROTEUS (工程设计仿真软件) 的仿真环境对单片机原理课程中的实验进行设计、仿真, 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PROTEUS,单片机原理,设计,仿真

参考文献

[1] 林志琦.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可视化软硬件仿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13.

[2] 周润景.基于PROTEUS的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20.

[3] 李学礼, 林海蜂.基于Proteus软件的单片机实验室建立[J].北京职业信息技术学院, Microcontorllers&Embedded Systems, 2005, 9.

[4] 沙春芳.PROTEUS VSM在单片机系统仿真中的应用现在电子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 2004 (24) .

单片机原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分模块教学,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1∶1, 使学生在听了理论内容后立即能够自己进行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重视实践环节, 不满足于“上课能听懂, 教材能看懂”, 而是自己去琢磨单片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鼓励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对该课程采用分模块教学, 即将本课程的内容按结构分为3个模块, 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上一个阶段掌握大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去学习下一个部分, 直至全部内容系统地学完。我们将课程内容大致分成如下三个模块。

第一部分:单片机系统设计基础。

第二部分:单片机Proteus仿真开发。

第三部分:单片机系统设计实践。

第一部分介绍单片机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 让学生对单片机有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介绍Proteus仿真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让学生熟识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单片机系统设计仿真调试方法。对学生来讲, 如果单纯理论性地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不仅比较抽象枯燥, 学生不易理解, 实践教法更为合适, 更能让大家接受。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第二部分可以交织进行, 在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实例, 让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能够立刻进行实践验证和创新研究, 从而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经过前面两部分的学习, 学生应基本上能够对现成的单片机系统进行系统原理图的绘制和仿真调试了。然后在第三部分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 先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系统的实现, 再进行具体任务的设计, 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深入认识和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对前两个板块的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 并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单片机系统的设计调试。第三阶段就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 学会分析系统设计的需求及单片机软、硬件资源的分配使用。由于有了前两个部分的基础, 学生已经不再对单片机感到困难和恐惧, 并且先由实例引入, 对学生讲明其设计思路和方法步骤, 使学生有法可循, 后面的独立设计就变得容易多了。

采取分模块教学的实施, 学生掌握知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加巩固了。

2 以任务驱动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

2.1 课程应强调实践性环节

单片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 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 只听不练是理解不好的, 因此必须通过实验验证来加深认识。只有经过实验, 电路连接及编写的程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才能说是基本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因此, 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学时, 最好达到理论和实验学时比例1∶1。

(2)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除了讲述理论外, 应尽可能地开设习题课和实验课, 引导学生思考和给予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锻炼机会。

(3) 在有限的设备条件下, 学校尽量提供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 尽可能地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工作,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2 以任务驱动法实施实践教学

2.2.1 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生情况, 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 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2.2 分析任务、探索研究

提出任务后, 让学生查阅相关课本内容, 并进行讨论、分析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要采用先粗后细, 逐步求精的方法,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2.2.3 边学边实践,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在任务的引导下, 学生边学边实践。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 与理论教学进度相一致。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 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际上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4 协作学习, 培养协作精神

由于课程实践的学时数和实验室设备是有限的, 每位学生单独完成一项实验, 在时间和设备上都不允许, 因此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适合。

协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形式, 通过组内的合作讨论, 相互交流信息, 取长补短, 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学习, 学生能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驱动学生更加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 协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 强化教学手段, 建立和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采用良好的教学手段, 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单片机原理的教学可实现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进行教学, 取代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采用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或自行制作的课件) , 真正贯穿精讲多练的原则, 图文并茂, 甚至加入动画, 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片机原理的教学中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但使用实验箱、实验板等实物进行实验, 普遍存在实验电路固定、隐藏、学生不容易观察了解、可操作性不强、一般只能做简单再现式实验的问题,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设备的损耗很大, 无法大量开设实验, 这一直是困扰着单片机教学的一个大问题。为此, 我们大力引入了计算机仿真软件Proteus, 前期的大部分实验都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调试。由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 学生必须先对电路图进行绘制, 因此学生首先就要对各种实验电路的连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并且通过程序的编译加载、仿真运行, 对整个实验的原理有更细致清晰的认识。另外, 更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求知精神, 对已经验证过的实验电路和程序进行适当的修改, 观察产生的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课件, 并以校园网为中心, 进一步发展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 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增加了学习机会, 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方式, 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进行主动学习。为此应建立教学网站, 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有待进一步扩充网络资源。

(2) 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课件制作水平。

(3) 有待培养能创建、参与网络文化的师资队伍。

(4) 有待创建多边互动教学机制。

(5) 有待创新教学模式。

4 采用科学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要想真正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单片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是否具备一定的系统设计能力, 必须采用多种考试形式的结合, 综合运用笔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 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如:考查学生的常识性知识可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应用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等, 可采用开卷考试形式。一定程度上讲, 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而要考查学生实践能力, 则可采用上机考试及实物课程设计等方式。课程采用多种考试形式的结合才可以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继而加以改进。

摘要:本文提出在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 采用分模块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等手段加强实践训练和项目设计,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的兴趣及正确的思维模式, 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模块教学,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

[3] 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4 (10) .

[4] 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10) .

[5]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 2003 (6) .

单片机原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抓住本质、讲求方法

在单片机的学习中, 应强化学以致用的重要性。通过向学生介绍单片机的多种应用功能及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学会后能做什么,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单片机的课堂教学过程, 不仅是讲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单片机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 学生应当怎样学习, 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方法上: (1) 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课程内容及时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理清关键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例如:寻址方式是指令系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 在学习时应联系单片机的存储器组织, 这样才能对各种寻址方式所对应的寻址范围有一个明晰的领会。在掌握了寻址方式的基础上, 再学习指令系统就会容易许多, 这时重点则主要放在指令功能的介绍、使用时的注意要点等, 在讲授中应注意相似类比、相异突出, 使学生对以往枯燥的指令系统学习能有更好的掌握。 (2)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贯穿比较式、启发式教学。在单片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上, 条件传送中的中断机制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在学习时, 应结合具体实例, 例如可在定时/计数器的应用中、串行通信的应用以及在A/D转换结果的读取等实例中, 将中断方式与查询方式的具体实现对比设计, 边对比边归纳, 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此外, 在某些知识点的深度上加以拓展, 例如在学习单片机系统扩展时,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单片机实际应用系统加以介绍, 启发学生进行外扩芯片的具体构建、软硬件的协同设计, 通过鼓励独立思考, 激程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真正做到教学相辅相长。

2 温故知新、精讲多练

学习的过程, 总是伴随着遗忘的过程,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是如此, 加上本门课程的开课学期在大学三年级, 专业课程门数多加之难度提高, 学生普遍感觉吃力, 在学习新知识时穿插复习旧知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恰当的时机通过提问或回忆本课程已讲过的相关重点内容的方式, 会使学生加深记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讲解数据存储器扩展时, 可将第一章的片外R A M的读写时序再次重温, 使学生不仅能将存储器扩展与指令时序联系起来, 而且能对系统扩展中控制引脚的连接加深印象, 课堂上的教学效果验证了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以往难点的理解。此外, 在讲课过程中, 注意抓住重点难点精讲, 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再安排一定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巩固知识, 并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复习工作有一定的效果。

3 加强实践、激发兴趣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真正能够学好它关键在实践, 通过实践, 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发现既有掌握中的问题所在, 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单片机与片外RAM的数据传送, 是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较多的知识点, 在做存储器扩展验证实验时, 可让学生在关键的指令上演练自己易犯的错误,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 使学生加深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学生往往敷衍了事, 对于实验现象不思考其之所以然, 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程组教师们在实验教学中想办法提高学生兴趣、通过思考问题启发学生联系课堂上讲过的理论知识, 例如关于键盘、显示接口部分的内容, 在以往的理论教学中是学生理解较为薄弱的部分, 如何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得到更好地理解?在做键盘、显示接口实验中, 让学生去思考诸如:在本实验设计中如何判断动态LED是共阴极还是共阳极接法?8155的A、B、C口哪个用作段控口、位控口、哪个作为键盘列线输出、行线输入,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讨论。这样, 将理论知识点有机融入到实验环节中, 不仅促成了知识点的连贯、学习的深入, 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动态机制。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方便学生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在课余和周末, 实验室都对学生和老师开放, 在开放时间内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各类实验, 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显著效果。此外, 学科组的教师通过积极开发新实验, 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是培养工科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是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 学院从2002级自动化专业学生开始, 着手对单片机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一是选题尽量取材于生产实际, 既考虑内容的先进性、注意实用性, 又符合实验设备条件;二是增加指导教师, 增加设计题目数量;三是在设计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培养。通过设计实践, 可以使学生熟悉开发流程、编程环境, 并用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 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设计训练。

4 结语

在大学里, 很多学生惯于自学、临考突击, 如何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以便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完善和补充, 实践教学应充分融合理论教学的知识要点, 更多地面向工程实际, 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在我院三个专业的单片机本科教学的改革实践, 不仅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 而且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使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摘要:《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具有综合性强且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内容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5.

单片机原理论文范文第5篇

虽然在全国高等工科学院中, 已普遍开设实践性、应用型强的相关课程, 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等原因的制肘, 学生对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从事了几年《单片机原理》和《可编程控制器原理》课程的教学, 特以这两门课程为例, 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几点思路。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都是控制器, 这两种控制器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计算机实现控制功能, 所以如果学生能深入掌握他们的基本理论, 并能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那么在就业或以后的学业中都会受益匪浅。

1 正视就业市场的需求, 坚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譬如, 每天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具有“电脑”功能的家用电器, 如电饭锅、微波炉等, 其中所谓的“电脑”即是我们的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大部分应用在生产自动化中, 例如各种机床、锅炉、反应堆等的控制。

近年来,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时至今日, 单片机技术已经发展相当完善, 并在各个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专家指出:典型的汽车电子系统中装有35个单片机;一台微机系统中约嵌入10个单片机。目前, 单片机的产量正以每年27%的速度在增长。因此, 单片机技术无疑为21世纪最为活跃的新一代电子应用技术之一。作为一门技术, 单片机在我国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随之必将形成庞大的产业。当一个产业兴起时, 必然会需要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

我们的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就业需要的实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社会欢迎的不是“只懂理论, 不会实践的研究型技术人才”, 而是“既懂理论, 又懂实践, 有一定的研发经验, 开发过一定项目或产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 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要围绕加强学生实用能力的方向“转”。

2 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引入启发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在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实践教学中, 运用案例教学, 可以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在上实践课时大都有这样的感觉, 例如他们学习了《单片机原理》这门课程, 对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程序设计都学过了, 但真的让他设计一个单片机的应用系统却无从下手。别的实践性强得课程如可编程控制器也是碰到这种问题。究其原因, 就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和其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 离一线课堂操作的距离还很遥远,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不能直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灵活应用。而运用案例进行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之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与实际应用相近的案例, 能有效地缩短学生学习时间。在课程开始时就将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 等到全部知识学完之后, 学生进行整体的任务设计, 让学生自己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到的东西, 进行分析、反思、体验和感悟, 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2 实践教学模式转变

以我的经验为例, 我在大学本科时已经学过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这两门课程, 但是当时学完的结果只是考试得到高分, 至于到底这两门课程在实际中有何作用, 以及如何进行系统开发几乎一无所知。进入研究生阶段后, 我的课题涉及到单片机系统开发, 根据课题要求, 自己又重新学习单片机的知识, 一边学习一边应用, 课题结束后, 对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开发都了然于胸。

所以我深刻认识到, 没有实践的理论教学几乎是无用的, 现在我们的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都有一定程度的实验环节, 但这些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试验, 学生自己设计的机会很少。

根据我自己的实际经验, 我以为对这种应用型强的课程, 只有经过自己的实际课题的完整开发, 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整体架构, 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首先, 改以理论教学为主变为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打破课堂教学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方式、变为以实验项目顺序进行。

其次, 把如何能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作为主要目标。对此准备采取以下措施:除前面提到的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常规, 不再按章节讲解, 而是有选择地把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相结合;其次, 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平时能见到的生活问题作为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 在课堂上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讲述教学内容, 并把讲授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相结合。

2.3 开发第二课堂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外, 还要尽力抓住学生的课外时间, 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与课程相关的知识, 可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成立兴趣小组, 提供开放实验室, 使学有所长的同学有机会发挥他们更大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学科有关的竞赛, 如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以课内教学带动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又有效促进课内教学, 形成二课堂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使整体教学效果更好。

3 结语

工科教育中有许多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本文只针对本人熟悉的单片机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探讨, 讲了几点个人在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的体会, 把工科教育的实践教学搞得更好。

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 提出了工科教育中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以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武高辉.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得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 (3) :21~23.

[2] 王福瑞.单片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6.

[3] 李建兴.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安装施工论文下一篇:数学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