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

2023-06-12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晚上,一个人静静的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使我感触很深,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也反思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职责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一、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记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立志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交给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二、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

1 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老书记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老书记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杨善洲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承诺,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事迹材料《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一、明确学习意义

杨善洲同志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淡泊名利、地位,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对于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图书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形式

一是要求全体职工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二是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有关文章;三是学习期间撰写学习先进事迹笔记心得体会。

三、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一是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和当前开展的“改进思想作风 提高党性修养”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干部职工紧密围绕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我县文广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二是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和推进图书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是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与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教育干部职工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信念,转化为开展好工作的科学方法。

四、学习成效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他被塑造成一个对家人似妖魔、对群众似菩萨的怪物。为了衬托他对人民群众的好,媒体不惜挖空心思去描述他对家人的严苛。试问杨善洲同志真是个不近人情的人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和崇尚“礼仪”,倡导“礼多人不怪”的社会,能够从一个小石匠一步一步走到地委书记任上,杨善洲同志应该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关爱自己的家人也是天经地义的,光顾大家,不顾小家也是不负责任的,小家穷困潦倒了,家人容易变得穷凶极恶,也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首先有了对家人的关爱才可能有对民众的关爱,否则对民众的关爱可能是不真实的。

他被塑造成一穷二白却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创业之初,杨善洲同志身无分文,靠着捡果核做树种,每年种树一万亩。“连野樱桃和记木树都不长”的大亮山在他的指挥下啥都长了。住9年油毛毡房、点马灯、工资还常被拖欠的职工“在他的鼓舞下,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价值3个多亿的林场郁闭前的育苗、定植、浇水、施肥、除草、病虫防治、防火等生产管护成本至少1个亿,而国家投入才300多万,其余的9000多万全靠杨善洲同志变出来了。22年时间1120万棵树,每年都植树51万棵,既缺钱又少人,杨善洲同志摆平了。自己测量自己干,修山路14公里,每公里造价不到1万元。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为4个行政村1万多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

林场的产权不明晰。大亮山林场的山地在建林场前是集体的,“早已承包到户了”,大亮山林场的全称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大亮山林场的职工是“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林场发展的资金来源是杨善洲同志“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到300多万元”。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梳理一下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土地是集体投入的,人员是县里抽调的,资金是财政投入的,<莲~山 课件>杨善洲同志当初是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指挥长,等于是退休后发挥余热,林场也给他发工资发生活费的,但他没领工资,只领生活费,那么最后说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是有点牵强附会的。

毋庸置疑,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一辈子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守足以让我们潸然泪下。老人家也是人,也会有人的缺点和毛病,这是能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但媒体把他包装成一个完人,相反会让他脱离群众,人为地造成英雄和平民的距离感。群众喜闻乐见的英雄也应该是和我们差不多的——也有七情六欲,不以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去帮人,量力而行去行善,积极向上、简单快乐地生活„„

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触最深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怀,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无私、谈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这一切都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作为即将入党的大学生我,在一个讲座上认识了杨善洲同志,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他的种种事迹很让我们叹服!他——是一个真正的党员,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他的事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征服了所有的人的:为政,干事,做人。 首先,我们先来总体的了解一下杨善洲。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多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不仅如此,他还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26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15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在此过程中,他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1年3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忠诚党的事业的为政精神。 刘云山指出,杨善洲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的楷模,最根本的是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关键是在于他坚持、坚守,对认准了的奋斗目标能够咬定青山、不离不弃,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终生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

杨善洲曾说:“我1952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于他的这话,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宗旨的深刻认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使全体党员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人民的勤务员,同时清除那些经不起考验的腐化变质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

接着,我们因该学习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苦干实干的艰苦创业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干事精神。

在他退休之后,他全心全意要为他的家乡做一点贡献,把自己最后的几年里完全投入到了大亮山的绿化当中。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

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由于当地农民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他种树一种就是23年,这23年来,他带领林场职工人工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 。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在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杨善洲同志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辈子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做人精神。

杨善洲他的一生是清平的,虽然他的官做得很大,但最后他是两袖清风的,这个“大官”经常和老百姓一起下地干活、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他把他一生的财富都无私奉献给了人民群众。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钱;杨善洲无论下乡还是出差,都是自掏腰包,从来不拿林场的半分半厘,也不占公家的便宜,23年来从未在林场报过一张发票和单子,也没有报过一分钱出差费。他始终都在坚持他的信念

“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默默地为家乡为祖国创造了一笔又一笔巨大的财富。

上一篇:三会一课学习材料下一篇:学生减负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