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22

电脑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开课的前提

在我看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参加学习还是今后工作,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是体现一个人高素质的关键,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学生怕写作文,更怕考作文。往往教师想尽办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思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同,造成思维缓慢,作文课的气氛也显得比较沉闷。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教师为了教而教,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度陷入低迷状态。再加上当前应试现象的存在,教师们又往往在考分上下功夫,教孩子如何写应试作文,传授所谓的应试秘诀,导致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一落千丈,话题老套、事例过时。问问孩子为什么怕作文,没什么可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理由。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或不善于抓住素材,写作没有内心的体验,自然不乐于表达。再者,传统的作文评改也存在不少弊端,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堂作文讲评课,教师只能对个别特点明显的学生习作进行评改,讲评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即使课后习作人人上交老师评改,由于一篇篇修改的费时费力,学生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习作中的弊端,等作文本再度发下,学生习作的灵感、兴趣已荡然无存,更别说是对老师提出的不足进行修改了。这样的作文教学,如何能使我们的孩子学到真正、实际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呢?

为此,我校大胆尝试,让计算机走入作文教学、开始了网络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根据学生的现状,我把第十册第三单元的《记一次春游活动》选为首次试点的习作训练。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制作了网站形式的教学资源平台,经过多次实践不断完善,这堂计算机作文教学课充分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受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

二、感受与思考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习作选择自由化

写作的兴趣始于视听的冲击和心灵的感染。虽然以前也有类似的文章,如仿《秋游景山》写《秋游峙山公园》,可交上来的文章空洞,缺少真情。我要求每位同学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游玩,去观察,而实际情况是:去的同学匆匆一瞥,不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让大好景色在眼前一逝而过。有的同学则干脆没去,凭自己曾经去过的一点印象勾勒了一下,这样的文章,能写出孩子的真情实感吗?因此,这次上课前,我特意去参观了峙山文化广场,借用摄像机,把文化广场的美景录制下来,而且把特点场景做了重点展示,经过编辑加工,配上舒缓的钢琴曲,作文课一开始就播放了3分钟的广场景象。学生可以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尽情地观赏,有的同学还直接抒发了感受:我去过好几次,怎么就没发现这个草坪这么美呢?动听的声音,真实的画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

传统的教学或当前的一些课件制作只能按老师的需求或大多数同学的希望选择某个学习环节,如指定观察某个景点,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受到了很大的抑制。虽然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但个别同学的心里却不大喜欢,试想,这样强加给学生的观察,能发挥出他真正的水平吗?在教《春游峙山文化广场》一文时,我把木栈桥、慈溪之光、春之韵、小溪董孝子等大多数场景用摄像机来了个特写,制成一个景点欣赏台。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可跳跃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按动鼠标,选择公园里的场景自由观察。慈溪之光的水柱变化莫测,一会儿分开,一会儿合拢,有的直冲云霄,有的像少女的手臂。木桥边,小溪流水哗哗,溪水清澈见底……网络的这种功能把每个孩子都带入了他所喜欢的真实情境中,怪不得学生课后说:这不是作文课 ,而是一次悠闲的旅行。学生对特别喜欢的镜头还可以截取并放大。对于一次观察不清的图画,还可以反复播放,多次观察。这样的环节,就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你不必多用语言,把美景写下来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2.网上学习,各取所需

学生已经有了迫切的愿望,但怎样才能写好它呢?这就需要用到我事先设计的网上范例。让学生浏览各个范例,选择最喜欢的片断细细分析,经过大家独立的思考,整合出写作的方法,如可以引用传说,把董孝子及水奉母像介绍得更生动,运用名言警句,把木栈桥所体现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写出来,还可以通过与以前观察过的景物比较,突出这个景点的特色等等。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开始酝酿作文了,教师通过电脑随机给学生不同的指导,让作文程度好的同学选好材料,先行构思。有疑问的同学们还可以查一查班级网上的景点介绍,以及好词好句,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条不紊地开展习作训练。发现问题时,还可以及时向“教师机”请求帮助,这样不动声色,也避免了对其他同学思路的干扰。另外,还可以从资料库中搜集图片,插入习作版,学生边观察边习作,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3.开放性评改,互动交流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作文评改的弊端,而网络作文正弥补了这一点。每位同学在BBS上完成习作后,就可以让所有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往往对说出别人的不足滔滔不绝,却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网络就提供了一些方便。为此,我挑选了部分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分组评改,在计算机上打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扩大了修改面,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再把评得较好的习作,在教师机上转播,让每个同学都感受他们成功的喜悦。这样写完及时修改,大大提高了作文评改的效率,学生也能自觉主动地修改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教师肩上批改的担子也减轻了不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学生互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相互修改,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4.课后作业,激发自信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课后我布置了任务,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习作及插图制成了一张网页,发到校园网上公布,我们将出一期“我爱家乡的峙山文化广场”(景点介绍册)。学生兴趣高昂,有些不会制作的同学还说要去请教别人呢!

这样的一节作文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爱听,老师爱上,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的一位著名学者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同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网络作文教学的目标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具备的能力吗?

(徐晖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中心小学)

电脑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设计是适应现代市场实际需求的一门新专业。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定位。其中,如何面对现代市场经济人才需求来进行合理的教学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定位

电脑的诞生为美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段。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新艺术创意理念与综合丰富的表现语言手段,创新与开拓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产业更广阔的前景。电脑美术设计是数字化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这几年网络技术等数字产业的不断发展,艺术数字化已成为视觉传达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形成了对此专业更广泛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空间。广告等平面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此类人才供求关系的紧张以及人才专业水平的“低端化”。作为高职类院校,培养的就是以技术为主要能力的高级蓝领技术人才,对于艺术类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市场需求、针对专业特性制定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定位。因此,对于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定位的认知与实践就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我国整体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尚处于探索阶级,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有待发展与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定位关系到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职业定位、顺应市场的就业导向以及专业的建设发展等重要问题。下面,本人仅就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如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及其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与大学的定位不同

近年来,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行业背景和市场的就业空间,也使我国的数字化设计艺术教育迅速崛起。它主要分两种形式,即大学的电脑平面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电脑美术设计教育。这两种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和不同的教学定位:大学培养是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则是以培养实用型、掌握熟练的技能与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比如: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更注重艺术理论、史论、艺术史、设计史,设计美术等纯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掌握,当然也要学艺术表现和懂技术。而高职教育则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内容只是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并使艺术理论体系的专业理论变成易掌握和接受的实际技能。大学的设计要求十分全面而严格,理论和技术非常深入,如:电脑美术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其印刷课程、印刷发展史、印刷机械原理等多种知识理论都要掌握;而高职教育是具体掌握其印刷前台的控制与操作技术即可。另外,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与其它设计品种的生产一样,都有明确的商业行为成份,因此其课程设置的教学定位也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的因素。

在就业方向的定位上,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是在公司承担原创设计师或设计监理、艺术管理等角色;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才,则多为具体考虑技能的学习和解决一些基本的技术问题,即技术“蓝领”。他们是处于工作流程“前台”的“熟练手”、“快枪手”,无须接受二次培训就能对图形与图像进行熟练的“移花接木”、修改与修复等,对原创意与原手绘画稿能快捷地转译成电脑制作。与原创设计师相比,他们更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技术设备的品牌、性能以及维修与保养等。这在许多大小数码设计与影视创意公司都是分工明确并各行其责的。在整个行业的人才结构与比例现状中,以技术技能为专长的人才仍占各公司多数职位。因此,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口径,实际上要宽于大学人才的就业口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占多数岗位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还不能达到某些行业的“人才高消费”。与大学教育相比,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仍是为广告业、报业、印刷业、影视媒体、电子媒体、自由艺术家、企业技术管理层和政府文秘机构等输送实用型人才最为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主渠道之一。

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定位

⒈高职类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市场上,在需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企业中,绝大多数设计公司、工作室在人才的内涵认识与专业工作的理念上,与早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调整——既懂电脑美术软件技术又具备美术与设计造型能力的技术人才,才是首选的。在近一两年内,有此类人才需求的企业招聘中,将是否接触过绘画、油画、雕塑和其他相关艺术基础设计课程,是否具备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及创意表达表现基础的要求放在招聘此类工作人员的首位,而不再是单纯的只看其电脑操作技术如何。因此,既有电脑美术专业技能,又有广泛的人文艺术素质并勇于挑战兼具创业精神的技术人才,才是高职内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目标。

从专业上讲,我国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多属于“半路出家”和“临时抱佛脚”,真正从事专业电脑美术设计或数字设计的专才,恐怕还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以文印为主的广告企业,都是学会几招软件就开始“设计”制作了,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以及社会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误解。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两极分化严重,培养的人才多以软件操作技术人员与纯研究人员为主,“复合型”人才比例过小,人才结构不平衡。

高职类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技术与创意兼具的全面人才,既掌握扎实的美术造型基础,又熟练操作相关电脑美术设计软件。要让学生以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为主要艺术创意形式,使其能够符合在企业、设计与科研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多媒体艺术设计、公共设计以及设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针对市场现有的具体行业而言,笔者概括了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网络媒体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等。

⒉目前高职类艺术院校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增设了有关电脑美术设计的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3dsmax等,制作有关的平面或三维设计效果图。但是,电脑提供的只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或者说电脑只是在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新的设计工具而已,因此一般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软件的掌握使用熟练程度,缺乏在教学中对创意的挖掘,对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开发和引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如果该课程的教师没有以相对专业为教学中心,准确给学生定位学习的方向,就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误解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目前,几乎全国相关艺术院校或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都开设了以电脑为平台的教学与设计训练的专业课程教学,但是根据各院校的毕业生专业素质,暴露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很专业化和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一些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学中,平面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就是以Photoshop和CorelDraw两个平面软件为主,然后再塞进一些其他软件;室内外设计专业等的课程,就讲CAD、3DMAX等软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只是把一些“共享资源”内容拼凑在一起,就搞出了所谓的“作品”,根本没有任何艺术的创意与艺术的表现。这就导致学生也只会猎取他人的图片、表现手段,甚至模仿他人的风格,没有认真集合并掌握构图、色彩、造型等设计理论基础而创意自己的全新作品。

⒊艺术类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定位

依据市场需求,当前的教育必须与社会的经济、技术、信息、社会文化、市场营销等多方面有密切联系,并能使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的构造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当今市场所需要的电脑美术设计师的素质能力是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设计构想的表现能力、综合设计的思考能力、熟练操作电脑等综合能力的统一。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人才,要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具备更多样的就业与竞争能力,就必须是艺术基础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复合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其技术能力这一方面的重点要求,也体现了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职业标准。所谓“复合型”,是指在高职相关的基础职业教育与培养后,使学生能适应就业市场多样性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兴趣、特长,紧贴市场的脉搏,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灵活地运用知识与技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肯定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定位。高职电脑美术设计师扮演着视觉文化建设者的重要角色。同时,在数字化时代,他们在自己的教师岗位上,在艺术的求索中不断地更新自我、跨越自我,从静态表现转向动态传达,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空间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从现实空间再现转向虚拟空间再造,从传统的纸上设计转化到虚拟数字化信息形象的传播。这一切都体现了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发展趋势的工作模式和结构的变化,以及设计表现和形态的更新。我们深信,高职电脑美术设计师对具有科学时代特征的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一定能再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电脑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因为学生才是掌握知识能力最具影响力的因素。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需要而展开,学生能够根据市场和自己的需要选择和决定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形式,远离市场需求而闭门教学的理念应坚决摒弃。

据市场调查显示,社会上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平面设计行业:如广告装饰公司、包装设计公司、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制版公司、印刷企业、网页制作公司等;第二类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如家庭居室装饰公司、环境艺术设计公司、家具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第三类动漫游戏行业:如动画制作公司、游戏开发公司、手机动漫游戏公司、电视传媒机构等;第四类为服装设计行业:如时装设计公司、服装企业等;这样我们可以具体向学生征求他们求职的意向,从而帮助学生确定主攻的目标,如有志于平面设计行业发展的学生课程设置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版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企业形象设计与POP设计等课。电脑软件可学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Freehand、PageMaker、 Flash等软件;希望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大展拳脚的学生课程设置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人机工程学、装饰材料及应用、居室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装饰织物,商业环境设计等课,电脑软件可学Photoshop、3DMax、AutoCAD、Lights cape等软件;准备在动漫游戏行业发展的学生课程设置为:动画概论、原画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影视后期合成、影视鉴赏、游戏策划基础、游戏造型色彩基础、游戏像素图与界面制作、Flash游戏制作、3D游戏道具制作、3D游戏场景制作、3D游戏角色制作、3D游戏美术项目实战等课,电脑软件可学Photoshop、Flash、3DMAX、 Maya、 Premiere、ZBrush、IE等软件,有心在服装设计行业干出一番事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为:构成学、服装设计学、服装制图、时装技法、服装工艺与材料、服装设计概论、立体裁剪、现代服饰图案、服装流行时尚分析等课,电脑软件可学服装CAD 、Coreldraw等软件。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可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有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如果专业设置没有现实性与超前性、课程设置没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却一味依赖教师的积极性是出不了教学成果的。

加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首先,鼓励同学们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应打破传统的电脑设计教学体系,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创作来源不能仅仅是教师与教材范本,这只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也限制了学生设计创作的水平。应看到,网络技术革新与发展,使得教师与教材范本已不再是唯一的权威,实践的检验,社会的认同才是人们认识的权威,学生们可以在网上通过多种艺术设计网站,艺术设计讨论组对有关知识进行选择和决策,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创新。其次,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也是关键因素,这就对教师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熟悉设计软件,具有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理论,更得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具体参与社会各种实践业务,能兼职为某一设计公司或有自已的设计工作室更为理想,这样的教师才能在专业理论上宏观地把握学生学习某一阶段中思考与创新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实战经验来提高学生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变革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方法。首先变革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就是让教师应由传统的传授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技术助理、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要从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从事探索和开展讨论,教师在更多的时间里是帮助学生组织探索与讨论,提出课题问题,提醒学生如何讨论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所计划的课堂活动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他们就能认识到自己对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从而加强了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电脑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共享性,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但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也使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就应共同参与学习新知识,让学生们把网络上掌握的新东西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交流,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应更侧重于调动认知策略和各种软件的使用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应只是单纯地强调某一设计软件技能的掌握。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由原来的作品设计、纸笔测试转向更多地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即实践解决某一设计任务或课题的能力,如:某种产品设计如何定位,包装设计如何开展,不同面积的三室一厅虚实空间的处理,室内灯光与绿化的具体运用,动画制作中色彩与剧情的整体配合;服装设计中面料与设计元素互饽,隐歧图形的处理等。

再次,坚决摒弃在电脑艺术教学中的“满堂灌”,过去是“人灌”,现在是“电灌”,而且是“人机一起灌”,这种 “灌”法使师生双方的工作学习很辛苦,教学收效却不是很大。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院提出要“以德治校”,我们教师也要“以德统学”这个“德”字就是教师的责任心问题、工作热情问题。对学生要负责,就得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多接触学生、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悟性不同,对知识掌握的快慢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全面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得当,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自身的修养问题,修养包括两方面:一是品行问题。老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试想一个德行品行差的教师,他的美术设计创作肯定不会有高的艺术境界,学生也不会喜欢和尊重。二是教师要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电脑艺术设计知识更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掌握过硬的设计专业知识,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精通各种设计软件,还要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获取实战经验,更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做为教师如果缺乏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不能用专业理论来指导艺术设计实践、自觉去把握设计的固有规律与发展趋势,真正发挥设计的特殊功能,从一种自发的设计行为转化为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就不会设计出有价值的作品。当然更教不出合格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理论上上不去,实践就带有盲目性”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

电脑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易制度;股指期货;卖空限制;市场波动

一、引言

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它一方面能够起到价格发现和价格引导的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项重要的卖空机制,能够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

2015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自1990年建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市场危机中,股指期货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实行T+1交易制度,当日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无法卖出,虽然融资融券制度为融券标的股票提供了一个卖空的途径,但是融券费率和融券标的范围的限制使得很多投资者使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从而造成股指期货的下跌,期指的下跌又进一步引导现货市场的下跌,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在这一传导链条中,现货市场的T+1制度和期指市场的T+0制度的不对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作用下,这种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使得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市场出现了暴涨暴跌现象。那么,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这种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对市场波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目前现货市场实行T+0交易制度的呼声越来要高的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答是十分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能够通过明确期指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交易制度的不对称对市场波动传导的影响,避免再次发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互影响,进而导致同时急剧下跌的惨剧;另一方面能够为更加深入理解T+1制度与T+0制度之间的区别提供理论和实证资料,为监管者决策提供支持。

股票现货市场的T+1交易制度相比于T+0交易制度来说,是一种卖空限制。以往对于卖空限制或卖空成本对股票波动率影响的研究显示,不同市场中卖空成本的变化对股票波动率影响的方向并不一致。但大部分研究均认为卖空成本的降低能够使得悲观投资者的私人信息能很快在市场中得到反映,从而避免暴涨暴跌,降低市场波动(Shleifer & Vishny,1997;Hong & Stein,2003;陈国进和张贻军,2009)。但是Kang et al.(2012)等的研究显示,由于噪声投资者的存在,套利行为并不总是能够降低股票波动率。如果市场中噪声投资者的力量很强大,套利投资者即使发现套利机会,也会因为资金限制或者短期爆仓风险而提早清仓,不仅无法起到平滑股价波动的作用,反而会增加股票的波动(Kang et al.,2012)。因此,如果我国噪声投资者的比重较大,那么T+0制度的实施并不能降低股票波动。而且,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引导功能,在噪声交易者无法判断个股价格水平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波动会引导噪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噪声投资者的频繁交易也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仅仅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并不能确定期指市场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然而,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却十分缺乏。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相关研究大多比较股指期货实施前后或运行期间市场波动率的变化,而较少去深究其作用机制,本文从交易制度的角度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即利用融券制度标的股票扩容这一自然事件研究现货市场的T+1制度和期指市场的T+0制度的不对称性对现货股票波动性的影响,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丰富了融资融券制度领域的研究成果,期望为我国监管部门完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和现货市场交易制度提供实证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关于股指期货上市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时所选取的国家或地区、样本区间、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等存在不同,最后得到的结论往往也大相径庭。Stein(1987)认为,期货市场中不知情投机者的噪音交易会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增加。Harris(1989)对标普500指数股和非指数股的对比研究发现指数股的波动显著增加,支持了股指期货市场增加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假说。Antonios & Holmes(1995)分析了FTSE100指数期货上市前后信息和波动的关系,证实了股指期货交易增加了波动,而波动增加是由于市场信息的增加。Chang et al(1999)、Zhong et al(2004)、Bae et al(2004)、Wang et al(2009)的研究也证实在日本、墨西哥、韩国、香港等地的股票市场中,股指期货的上市会增加指数股的波动。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指期货会起到稳定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Danthine(1978)认为,期货交易会降低知情交易者纠正错误定价的成本,从而减少市场波动。Bessembinder & Seguin(1992)认为,标普500期货的活跃交易能够稳定现货市场。Mchenzie et al(2001)发现,单只股票期货的上市能够降低标的股票的风险和波动。Drimbetas et al(2007)的研究也证实在希腊股票市场,股指期货能够显著降低现货市场的条件波动。

在对我国股指期货的相关研究方面,陈国进和张贻军(2009)认为,卖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原因,从而建议引进卖空机制;杨阳和万迪昉(2010)通过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不同阶段的市场波动发现,股指期货上市会使得股票市场波动显著增大,融资融券能够显著降低指数股的波动,且随着市场逐渐完善,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有显著降低;邢天才和张阁(2010)的研究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没有较大影响,但增大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性;许红伟和吴冲锋(2012)的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初期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变差,并且标的指数成分股受到的负面影响要比非成分股大;宋华(2013)的研究发现,现货价格指数的波动主要受其自身的影响,指数期货对其影响不显著,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宗计川和李先玉(2013)的研究发现,通过剔除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投资者情绪及周内效应的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减小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改善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不难发现,目前对于我国股指期货运行状况及其对现货市场波动影响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分析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市场波动及市场质量的变化,或者分析运行中两者的相互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关注股指期货影响现货市场的交易制度因素。杨阳和万迪昉(2010)在分阶段检验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时,考虑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但是融资融券制度在缺乏转融通制度支持的情况下,作用效果有限;同时样本期较短,对于结论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相关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对融资融券制度的研究方面,徐晓光等(2013)研究认为,推出融资融券后股市波动在统计上显著减小;相比于上证综指,融资融券标的股比重较高的上证50指数更好地体现了融资融券减小股市波动的作用。王性玉等(2013)的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额与市场流动性、波动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现阶段买空交易比卖空交易对市场的贡献大,做空机制的推出没有造成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并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汪天都等(2014)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并未影响市场稳定,不存在助涨助跌效应,波动率的高低也不会影响融资融券的开放时机,不存在监管者相机抉择的成分。方立兵(2014)发现融资融券实施后,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显著提高。但上述文献均未涉及与股指期货相联系的交易制度不对称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交易制度的不对称问题进行研究,检验非极端市场条件下,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对股票波动的影响。具体而言,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使得个股可以卖空,近似实行T+0交易制度,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有所减弱,本文旨在研究这种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对股票波动的影响。为此,提出如下两个对立假设:

H1a: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会降低股票波动;

H1b: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会增加股票波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比较融券标的扩容前后两个阶段内,股指期货标的股票波动的情况。根据模型特征,本文选择的时间窗是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前120个交易日和扩容后120个交易日。

在选择融券标的扩容事件方面,截至2015年12月,沪深300指数总共曾经纳入过655只股票,融资融券总共曾经将963只股票纳入融券标的,并且在2011年12月5日、2013年1月31日、2013年9月16日、2014年9月22日进行过较大幅度的扩容和标的调整。除这几次大幅度扩容外,其他时间也曾进行过个别标的股票的调整。考虑到转融通2012年8月30日正式启动,在转融通制度实施后,融资融券业务才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和证券来源,才能真正满足投资者的卖空需求,因此结合股指成分股的调整情况,本文选择转融通实施后的2013年1月31日的扩容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了在120个交易日区间内交易不足90个交易日的股票,剔除了在120个交易日区间内调入或调出过沪深300指数的股票。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

(二)模型设计

本文主要比较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前后两个阶段内,股指期货标的股票波动的情况。因此,本文借鉴杨阳和万迪昉(2010)所使用的方法:一是使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来检验股票市场波动的差异和变化(Harris,1989;Bae et al,2004),即通过比较同一阶段不同公司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差异和比较相同公司不同阶段股票价格波动的差异;二是使用双差分方法模型,通过构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市场环境改善后,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本文首先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得到相关结论。

第一步,对每一阶段横截面进行回归,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STDi=α0+α1HS300i+α2SYSRISKi+α3SIZEi+α4INVPi+εi(1)

其中,STD是股票收益的标准差,反映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此处使用STD分别计算融券标的扩容前后各1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益标准差;HS300是虚拟变量,用于衡量股票是否为股指期货标的股,是为“1”,不是为“0”;SYSRISK表示该股票的系统风险,为股票Beta的绝对值与市场收益率标准差之积,此处使用的市场收益为A股市场流通市值加权收益率,来源于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SIZE为上市公司规模控制变量,为股票流通市值的对数,使用的是该阶段流通市值的均值,衡量公司层面的非系统性风险;INVP为股票价格水平的倒数,反映了股票波动中与买卖价差相关的部分,计算方法为价格平方的倒数的均值的平方根。

第二步,对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股和非标的指数股进行分组纵向回归,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STDi=α0+α1SHORTi+α2SYSRISKi+α3SIZEi+α4INVPi+εi(2)

其中,SHORT为虚拟变量,如果样本属于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后,则为“1”,否则为“0”。

接下来,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将此次融券标的扩容中的股指期货标的股票作为实验组,将非标的股票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事件发生前后的相关数据控制两组之间的系统性差异,从而判断在融券制度所带来的市场制度结构的完善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

本文构建的双重差分模型如下:

STDi=α0+α1HS300i+α2SHORTi+α3HS300i×SHORTi+α4SYSRISKi+α5SIZEi+α6INVPi+εi(3)

其中,α3是双重差分估计量,反映指数组和非指数组的波动差异在时间前后的差分。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所使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虽然样本股票均为融资融券标的股,但不同股票之间波动性存在很大差异,均值为00279,标准差为00074,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1082和00120,差异较大。

(二)均值差异检验

本文对同一阶段的对照组和控制组以及同一组内不同阶段的股票波动进行了均值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均值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在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票样本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35,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票样本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92,T检验显著,说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的波动率要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在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票样本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73,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82,表明标的股票实施融券制度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波动率仍然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但是T检验并不显著。

就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来看,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前,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35,可以融券卖出之后,股票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73,而且T检验显著,表明融券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股票收益波动率。就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来看,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前,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92,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后,波动率变量STD的均值为00282,表明融券制度的实施降低了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股票收益波动水平,但是T检验并不显著。

综合均值差异检验的结果不难发现,融券制度的实施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和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对标的股票的波动率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融券制度实施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的波动率显著上升,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股票的波动率有所下降,这表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会增加股票波动,假设H1b成立。

(三)回归分析结果

表3是对模型(1)的回归分析结果。由表3可知:(1)在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前,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02,符号为正,但不显著,说明扩容前是否为沪深300成分股并不显著影响股票的波动水平;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越大,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小公司的波动性要显著高于大公司;买卖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符号为负,但T检验不显著。(2)在2013年1月31日融券标的扩容后,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14,符号为负,但T检验不显著,说明沪深300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略低于非成分股;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越大,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为正,但T检验不显著;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价格分歧越大,波动越剧烈。

最后,将全部样本进行截面回归,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09,符号为负,但T检验不显著,说明整体而言,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略低于非成分股;系统性风险变量SYSY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越大,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整体而言,大公司的波动水平要低于小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分歧越大,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越剧烈。

表4是对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回归结果显示:(1)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可以融券卖出之后,波动水平显著增加,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29,符号为正,T检验显著;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系统性风险越大,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来说,公司规模越大,波动反而越剧烈,这可能是因为大公司更容易成为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标的,之前的研究也证实沪深300会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特别是大公司的波动(杨阳和万迪昉,2010;许红伟和吴冲锋,2012);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投资者对股票的价格分歧越小,收益率波动越小。(2)就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来看,可以融券卖出后,这类股票的波动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显著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07,符号为负,但T检验并不显著;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系统性风险越大,股票的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小公司的波动水平要显著高于大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投资者对股票的价格分歧越小,股票收益率波动越小。

在不区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非成分股的情况下,可以融券卖出并没有显著增加股票的波动性水平,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04,符号为正,但T检验并不显著;系统性风险变量SYSY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就整体样本而言,系统性风险越大,股票的波动水平越高;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就整体样本而言,大公司的波动水平要低于小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就整体样本而言,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分歧越大,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越剧烈。

表5是对模型(3)的回归分析结果,分别是不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和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HS300表示是否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SHORT表示是否可以融券卖出。

不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58,符号为负且显著,说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10,符号为负且显著,说明在可以融券卖出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非成分股的波动水平均显著降低;交互变量HS300*SHORT的系数为00049,符号为正,说明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波动率有所上升,但交互变量HS300*SHORT的系数的T检验并不显著。

包含控制变量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显示: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32,符号为负且显著,这表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性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08,符号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就整体而言,融券卖出并不影响股票的波动性;交互变量HS300*SHORT的系数为00048,符号为正且显著,这表明,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可以融券卖出后,波动水平显著提升;系统性风险变量SYSRISK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系统性风险越大,股票的波动越剧烈;规模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小公司的波动水平要高于大公司;价差变量INV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价格分歧越大,波动越剧烈。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使用横向或纵向比较,还是双差分模型,融券制度实施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表现出了不同方向的变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显著上升,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有所下降。这表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减弱增加了股票的波动。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投资者结构中,噪声投资者的比重太大和市场中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所致。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来说,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引导功能,在噪音交易者无法判断个股价格水平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波动会引导噪声投资者进行过于频繁的买入和融券卖出操作,这种行为会加剧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率;而套利投资者即使能够通过融券卖出及时传递悲观信息,也会因为噪音投资者群体过于庞大,而无法有效套利,甚至因为资金限制会提早退出,从而进一步放大股票波动。对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而言,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作用反而没有那么显著,因此融券制度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接下来对样本区间划分进行调整,使用剔除事件日前后最近30个交易日和使用事件日前后90个交易日的数据为样本,对本文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为了节省篇幅,此处只报告针对模型(3)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剔除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最近30个交易日的回归结果显示:变量HS300的系数为-00041,符号为负且显著,说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变量SHORT的系数为-00012,符号为负,但不显著,说明融券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标的股票的波动;交互变量HS300*SHORT系数为00062,符号为正且显著,与之前的结论一致,说明相比于样本中的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样本中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显著上升;控制变量系数符号基本与之前的实证结果一致。

将窗口调整为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90个交易日的回归结果同样与之前的实证结果一致。

稳健性检验的结论表明,即使在使用剔除了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最近30个交易日的样本或融券标的扩容日前后90个交易日的样本对模型检验,检验结果仍然与之前的回归结果一致。这表明,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实施融券制度后,股票收益波动水平显著上升。换言之,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会显著提高股票的波动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融券标的扩容这一自然实验,检验了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2013年1月扩容的融券标的股票样本中,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波动水平要显著低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相比于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实施融券制度后,波动水平有了显著的上升,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会增加股票波动。本文认为,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股指期货能够起到价格发现和价格引导的功能,在当前投资者“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显著的情况下(许年行等,2013),如果股票现货市场允许当日卖空,投资者会根据股指期货进行频繁的买入卖空交易,从而会增加现货股票的波动;另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中噪声交易者比例较高,即使套利交易者利用融券制度进行反向交易,也无法平抑市场波动,反而有可能会因为资金限制而增加市场波动(Kang et al.,2012)。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虽然在此次股灾中,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交易制度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市场暴跌的程度,导致了获利的不公平性,但是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投资者整体水平不高、非理性交易活跃的情况下,贸然取消现货市场T+1制度是有待商榷的。监管部门应在培养长期价值投资者,引导长期投资资金入市,降低噪声交易者比例之后,再考虑取消现货市场的T+1交易制度。

参考文献:

[1]Antoniou A. and P. Holmoes. Futures trading information and spot price volatility: evidence for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futures contract using GARCH[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5,19(1):117-129.

[2]Bessembinder H. and P. J. Seguin.Futures-trading activity and stock price volatility[J]. Journal of Finance,1992,47(5):2015-2034.

[3]Danthine J. P.Information, futures prices and stabilizing specul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8,17(1):79-98.

[4]Drimbetas E., N. Sariannidis andN. Porfiris.The impact of derivatives trading on volatility of the underlying asset: evidence from the Greek stock market[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17(2):139-148.

[5]Harris L.S&P 500 cash stock price volitalities[J]. Journal of Finance,1989,44(5):1155-1175.

[6]Stein, J. C.Informational externalities and welfare-reducing spec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7,95(6):1123-1145.

[7]Kang, Kondor, Sadka,Do hedge fund reduce idiosyncratic risk?[R].Working paper, 2012.

[8]Shleifer, Vishny. The limits of arbitrag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35-55.

[9]McKenzie, M. D., T. J. Brailsford, and R. W. Faff.New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utures trading on stock price volatility[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1,21(3):237-255.

[10]Wang S. S., L. Wei and T. W. Cheng. The impact of H-share derivatives on the underlying equity market[J]. Review of Quantitat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9,32:235-267

[11]陈国进,张贻军.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我国股市的暴跌现象研究[J].金融研究,2009(4).

[12]方立兵,刘烨.融资融券大扩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提升了吗?[J].证券市场导报,2014(10).

[13]华仁海,刘庆富.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能力探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14]宋华.股指期货与标的指数波动的关联性研究——来自沪深300指数的经验证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5]汪天都,孙谦.融资融券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基于我国A股的实证检验[J].财政金融,2014(3).

[16]王性玉,王帆.做空机制对我国股市波动性、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3(11).

[17]邢天才,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4).

[18]许红伟,吴冲锋.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吗——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4).

[19]许年行,于上尧,伊志宏.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J].管理世界,2013(7).

[20]徐晓光,陈焕槟,张荣波.融资融券能否减小我国股市波动?[J].深圳大学学报,2013(5).

[21]杨阳,万迪昉.股指期货真的能稳定市场吗?[J].金融研究,2010(12).

[22]宗计川,李先玉.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影响分析——基于宏观变量剔除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

Key words:trading rules; stock futures; short-selling restriction; market volatility

(责任编辑:张曦)

电脑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毕业生学习成果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体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而随着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各种教学资源都移植到云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各种终端共享这些资源。本文利用云计算的各种优势,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以促进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管理。

【关键词】云计算;毕业设计;项目管理工具

1、引言

随着云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致力于“教育云平台”的研究与构建,许多高校也把教学科研工作转移到“云”上来。借助云计算在辅助教学的优势,教学可以脱离软硬件、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让我们的教学更简单便利,教学形式更多样化。因此,借助“云”来完成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设计是最合适的。

2、云计算概述

2.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实体组成的一个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完美系统。这片“云”以它海量的信息、超强的存储能力、高速的计算能力、稳定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廉价、快捷的智能化服務。

2.2云计算的特点

⑴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无需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运行,而是运行在“云”中的服务器集群上。通过云端对应用程序的不断更新,为用户提供廉价、快捷的服务。

⑵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并且,任何合法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云”在任何终端上随时使用数据。

3、云计算下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特点

3.1破除软硬件资源、时间、地点的限制

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往往与毕业实习的同时进行。通常要完成毕业设计有一定的硬件及软件要求,而此时的学生们都分布在各个地方实习,无法共享学校提供的这些资源。那么,要求学生自行配备硬件资源和购买正版软件,似乎超出了学生的经济能力。但是,如果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软硬件资源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在云计算服务中,用户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本地电脑中,而是运行在“云海”中的服务器集群上,因此云计算对于使用云的计算机终端要求不高,软件的使用也采用“借用”的形式,这就解决了正版的软件的购买和安装问题。与此同时,有了这个云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完全不受学校机房开放时间及实习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毕业设计。

3.2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方便进度的管理及师生的交流

工作于“云”上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首先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学生可以方便的完成选题阶段开题阶段设计阶段结题阶段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从审查指导打分的任务。其次,它又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为自己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发布公告,有能力的同学及指导老师则可以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给予必要的帮助。导师甚至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去,即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基于云计算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整个系统管理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管理网站、Redmine和SVN管理工具、云计算服务端。

4.1毕业设计管理网站平台设计

云计算下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技术改进,其基本的工作流程仍然延续传统的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因此,本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如下:

4.1.1教务管理模块

主要是对系统平台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题目管理、信息发布、系统设置和一些相关的查询、生成报表功能,需要系统管理员级的权限方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4.1.2学生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管理:选题阶段管理、开题阶段管理、毕业设计阶段管理、结题阶段的管理,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查询和报表的打印。

4.1.3导师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教师课题申报及指导学生查询,在选择每个所指导学生后,将显示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图,同样包括四个阶段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行相应的操作。

4.2 Redmine和SVN

Redmine是一个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它可以有效地管理课题开发的整个流程(包括需求、设计以及开发)。SVN是版本控制服务器,它可以记住每次上传到服务器的档案内容,以方便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代码的检查和对比。指导教师在Redmine上建立自己各个课题,再由管理员添加属于各个课题的学生。选题结束后学生就可以进入Redmine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题课进行管理,提出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跟踪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Redmine可以保存各个毕业设计课题的代码,并将数据存储至云计算服务器中,方便以后对代码的扩展和完善。

4.3云计算服务端

云计算服务端可以是一个服务器集群,或者是在一台服务器上面建立多个服务器实例,并将每个服务器实例分配相应毕业设计课题进行项目管理和开发,同时可以为web开发的项目提供服务器实例运行成果,便于完善和指导教师的审核。

5、技术难度分析

如何统一网站管理平台和Redmine、SVN三者之间的认证是本研究的重要技术难度,通过对Redmine的研究,发现定义Redmine的LDAP认证方式,可以实现三者的统一认证,即使用相同的账户密码认证文件。Redmine与网站管理平台的一次性认证,可以通过网站管理平台认证后无需再进行Redmine的认证。

参考文献:

[1]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都广斌.基于服务器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设计〔学位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3]袁文成,朱怡安,陆伟.面向虚拟资源的云计算资源管理机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

上一篇:大学课程论文下一篇:电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