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技术论文范文

2024-04-11

相关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在人工智能领域,强化学习一直处于小众地位。但是,强化学习过去几年中已经开始在很多人工智能项目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其最佳应用点是在环境情境化决策场景中计算出代理应采取的最优措施。

强化学习使用试错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算法奖励函数,因此,非常适合IT运营管理、能源、医疗、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金融等领域的很多自适应控制和多代理自动化应用。它被用来在机器人、游戏和仿真等传统关注的领域中训练人工智能,也用于边缘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助理等新一代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强化学习也是物联网自主边缘应用开发的基础。对于工业、交通运输、医疗和消费类应用,大部分边缘应用开发都涉及到在动态环境下,开发出能够在不同程度自治情形下运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强化学习是怎样工作的

在这样的应用领域,由于缺少预先存在的“完全真实”的训练数据集,边缘设备的人工智能大脑必须依靠强化学习,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累积奖励函数,例如,根据规范中包含的一组标准来装配制造组件。这与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学习方式形成了对比,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通过(例如有监督学习)最小化基于完全真实数据的算法损失函数,或者(例如无监督学习)最小化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函数来进行学习。

然而,这些人工智能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相互孤立的。最有趣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之一是强化学习与有监督和无监督学习在更高级应用中的融合。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在应用中混合了这些方法,因为没有一种单一的学习方法能满足需求。

例如,如果没有带标签的训练数据,监督学习本身是无用的,自动驾驶等应用中经常没有带标签的数据,每一次环境的瞬间变化基本上都是没有标签的,也是唯一的。同样的,无监督学习——使用了聚类分析来检测传感器馈入数据和其他复杂的无标签数据中的模式,并不适合用于确定智能端点在实际决策场景中应采取的最佳措施。

什么是深度强化学习

还有深度强化学习,在这种前沿的技术中,自治代理使用强化学习的试错算法和累积奖励函数来加速神经网络设计。这些设计对依赖于有监督和/或无监督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深度强化学习是人工智能开发和训练流水线自动化的核心研究领域。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模型的设计人员在确定各种架构、节点类型、连接、超参数设置,以及其他选项时,使用深度强化学习驱动的代理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弄清楚这些设置的优缺点。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深度强化学习,快速确定哪一种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最适合解决特征工程、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分类等应用中的各种难题。人工智能工具使用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得出的结果,自动生成最优CNN,针对具体任务,可以使用TensorFlow、MXNet和PyTorch等深度学习开发工具。

在这方面,令人鼓舞的是出现了强化学习开发和培训的开放框架。当你研究深度强化学习时,表中列出的强化学习框架可以供你参考,这些框架与TensorFlow以及其他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建模工具有接口,利用并扩展了这些得到广泛应用的工具。

人工智能开发人员需要的强化学习技能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开发人员自己也应该沉浸在这些以及其他框架中实现的各種强化学习算法中。还需要加深对多代理强化学习架构的理解,其中很多架构充分利用了已经建立起来的博弈论研究成果。还应该熟悉深度强化学习,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识别计算机视觉应用中与“模糊”这种攻击方法相关的安全漏洞。

相关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创造活跃的气氛,增强创新意识

首先,构建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学创造了愉悦的氛围,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让兴趣变为学生的动力,成为最好的教师。实际教学中,教师跟小学生和平共处,鼓励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氛围里,把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教师变为其中最普通的一名成员,激励小学生们有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正确认识到和评价到自身与别人观点和行为的不同之处。这种情况在小学生中普遍常见,主要表现为小学生具有极强的钻研精神,对事情具有好奇心,敢于质问教师所讲的内容。然而受到年龄和心智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上,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唱反调,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主干进行把握,坚持科学合理的教学思维,不要因学生思维影响导致教学混乱,同时在坚持自我的同时需尊重小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取向,不可因个人想法强迫学生改变兴趣和取向,导致教学氛围变得独裁、霸道,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科学手段,将教学情景进行创新。小学生要想具备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利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处于一个他们所习惯的生活的课文情境中,将小学生引入其中,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的情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改变小学教育受基础设施的影响,合理地利用所有的简单设施,实现现代教育的手段。比如说,一个奇特的形状,一块很简单的黑板,一个自制的礼物等。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播放,利用色彩和声音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月光下荷塘显现的美景进行欣赏,进而使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后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含义,并还可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景色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技巧,引导小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理念

当表达和理解一些问题的时候,学生要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和主动性,运用自身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去理解和表达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思维开阔,勇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学会举一反三,以此类推解决类似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根据课文中环环相扣的语句进行展开思维和想象,进而进一步的为创新思维进行加强练习。第一,拓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方面多角度的解答和思考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设置多向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使其思维创造性和多向性得到激发和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而不是一味追求标准答案,使得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引导其综合多向分析结果得出最好的解决方案,使其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更好地培养开放式思维。第二,赞赏小学生的怀疑能力,增强多向思维的能力。对于任何事物都采取怀疑的态度才会是创新的开始,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都是从有疑到无疑,无疑到有疑的过程。在普遍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一切事物都怀有着好奇的心理,儿童期间的问题多数带有古怪,然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了解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于会到了没有疑问的地步,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对于这类小学生的疑问会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或者去制止这种问题,导致小学生最后没有任何疑问。因此在现代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小学生的想法进行尊重,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引导学生质疑,运用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不断培养和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课堂问题设置中需要注意的是提问的时机和密度,并且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保障提问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加强微课的应用,强化语文教育的创新

(一)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整合学习资源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分析发现,课堂教学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活动展开前教师必须备课,才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展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课前应强化对教材的梳理和研究,科学合理整合教学重难点,并可应用微课,通过将微课教学资源链接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课前应用微课资源进行预习,更好地帮助其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在上课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师讲解的重难点。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制作的时候,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资源中的案例不仅需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还需重视案例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在微课教学资源中教师必须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对每个知识点良好掌握,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教学中,在准备课前预习的微课资源时,教师必须将教学重难点内容融合进去,并可准备其他的朱自清散文或与本文相似的散文介绍视频,使学生对散文学习的视野不仅限于课文,拓展到其他类型和别的作者散文,使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

(二)课中互动学习环节强化师生合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小学语文课堂也如此。微课除了可丰富教学资源之外,其还可帮助教师将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效率进行提升,并可实现检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使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得到增强,更好地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可更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对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和改善,并可通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提升,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对教材重难点知识掌握程度得到提升。除此之外,结合微课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更好地帮助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更好消化知识点,拓展其对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荷塘月色》的微课设计中,教师可适当地穿插问题,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与学生展开充分沟通。如在文章朗讀结束后,可提出问题:“文章可依据什么分为几个部分?”“文中有跟多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并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那些思想情感?”通过提出这些问题不仅可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还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情感基调。

(三)课后巩固复习环节强化学习效果

课后通过复习可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增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结合微课指导学生展开课后巩固复习,让其充分利用微课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需从下列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

1.选题设计。微课资源丰富且精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灵活性较高,为了更好地体现微课资源的价值,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可对选题设计工作进行改进优化,确保微课资源与教材完美融合,使得教学活动可顺利开展。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准备相应的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微课资源对散文的分类和题材进行回顾性分析,帮助学生对不同类型散文的表达方式和感情基调进行掌握,提升其对散文的认识度同时丰富学生文学方面的情感。此外,通过在前面的教学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资源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并让其将课文与相同类型的散文进行比较分析,或让学生将课文与作者——朱自清不同散文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对文章情感进行了解,对朱自清散文写作风格进行感受、领悟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帮助其巩固和深化对文章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而若想展开上述教学活动,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对课题选题设计进行改进优化,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将该散文写作重点、写作风格以及文章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使其可在短小精悍的微课资源中全面展示出来。同时通过结合选题对教学方式进行选择,使教学方式与教材目的相符度提升,从而使短小精悍微课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解。

2.准备素材。教学素材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妙处。因此在对微课课件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尽可能选择PPT演示形式,并适当穿插一些微课视频,为了吸引学生,可配上情感饱满的音频和可爱的字母,使学生更投入视频中。同时教师导入课程必须快速切入知识点讲解,结合微课精简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学素材选择的时候必须遵循其指向性、引导性和推理性原则,而在结合微课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合理性和清晰性原则,并且在微课可见中穿插综合知识点和知识点回顾,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3.教学点评。适当的教学点评可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应用微课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适时教学点评。为了教学点评工作可顺利展开,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采纳学生的意见,在班级内设计教学意见箱或教学意见收集员,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微课制作,使微课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点评环节的展开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强化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因此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指出,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对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除此之外,通过教学点评,教师还可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点评反馈信息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且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借助微课资源和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更好地吸收教材知识点。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播放完微课视频后,可让学生对视频中提到的写作手法进行点评,对学生想法进行掌握,更好针对性提升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兴趣。

4.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思考和再认识,从而对教学中问题和优点进行总结,不断吸取教学教训,提升教学经验,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个人业务水平进行提升的有效手段,其在教学实践中作用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在应用微课展开教学实践的时候,教师应在每次课堂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问题分析结果对微课设计进行修改和调整,特别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将其划分为多个微课视频进行讲解,通过细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的掌握程度得到提升,加深知识印象,同时还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当发现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进行课后巩固复习时未能解决相应问题,教师则需要反思微课中存在的不足,对微课资源进行改进优化,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是将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制作一个新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再阅览进行学习,帮助其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提升其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

四、结语

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具备独立性的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慎重解答小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和质疑,不否定小学生的想法,培养小學生创新性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提高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功底,并且具备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魅力,这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意义。

(责任编辑 林 娟)

相关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药学

Exploration of Physical Chemistry’s Teaching Methods or Specialty of Pharmacy//Zhao Zhigang1, Ren Chunmei2, Jin Dan1

Key words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s; pharmacy

Author’s address

1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Anhui, China 241002

2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China 210048

物理化学是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1]。对于药学、药剂及制药工程等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新药设计、药物合成路线选择、工艺条件确定、反应速率及机理确定等需要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为基础。由此可见物理化学已广泛渗透到医药相关专业的各个领域,离开物理化学课,专业教学就无法开展[2]。

但物理化学由于其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各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所以教好和学好该课程都较为困难。笔者依据长期的授课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取舍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

1 课程与专业特点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授课质量,就要结合药学相关专业的专业特点,对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调整。首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对教材各章节合理取舍,精简教学内容,避免重复。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两章的部分内容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有所涉猎,“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中的部分知识在事先开设的无机化学中已经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主次分明,重心突出,提高授课的效率。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合理取舍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注重物理化学原理在药学当中的应用,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将物理化学基础知识融合到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另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既要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要考虑到物理化学授课过程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培养了学生正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2.1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互动,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要求教师的教学思维必须发生转变,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这其实体现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两点: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3 板书授课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授课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体现方式,在物理化学授课过程当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授课手段。多媒体在授课过程当中的广泛应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更为具体、生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所以灵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一项基本的工作技能。

3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起到引路的作用,只讲授有关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一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较多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刻意使学生树立起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课本知识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4 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及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课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情况灵活选取所要做的实验[3],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实验的效率。比如对于制药工程的学生来说,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化学平衡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而对于药学与药剂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平衡以及化学动力学的内容比较重要。

5 建立更加灵活的考核机制,着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考核机制是评定学生所学课程的理论体系,直接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因此,考核机制对教学过程来讲尤为重要。结合物理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可以这样进行考核:1)降低期终考试成绩在考核成绩中的比例,转变学生不良的单调学习方式;2)授课期间多给学生物理化学与药学结合的课题,占用考核成绩一定比例,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3)课程考试改为开放性考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化学虽然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但是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地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傅献彩.物理化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樊文玲,刘幸平,周灵君,等.中医药院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药学教育,2010,26(5):54-56

[3]袁橙,付双,梁鑫,等.对于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的几点建议[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4):2311-2312

相关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要求。

2、 设计处理能力150m³/d,占地面积300㎡。

3、 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要求,以及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土地权属、交通、发展扩建等因素。

4、 预处理、后处理、污泥处理、恶臭处理等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14及相关行业规范中的有关标准。

5、 人工湿地面积应按照五日生化需氧量表面有机负荷确定,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

6、 人工湿地基质应根据基质机械强度、比表面积、稳定性、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等因素考虑、本着就近取材原则、提倡使用功能性基提高氮、磷处理效果。

7、 人工湿地植物应选择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备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济价值易于管理的本土植物,谨慎选择外来入侵物种。

8、 人工湿地应在底部和侧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8m/s,防渗层材料应参照CJJ17执行,中标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违反相关规范要求。若违反相关规定,业主有权拒绝验收。

9、 整个处理系统应无需专人管理,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10、 处理设施在运行时,不对周围的住户产生不适影响。

11、 工程竣工后5年内,如果人工湿地失效,将追回项目工程款,并将供应商报贵州省环保厅列入不诚信企业黑名单。

12、 项目建成后拨付工程款项40%投资金额,待设施通过项目验收后拨付50%投资金额。预留15%做质保金,质保金三年过后无质量问题一次性付完。整个处理系统,不受场地气候条件限制,并能在冬季整体验收监测时,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标准。

13、 售后服务要求

(1)对所提供的处理设施免费保用三年,保证所供设施自用户验收合格签字之日起36个月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关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2、蓟马类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3、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RNA甲基化相关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4、基因“密码”探寻人类的生命“族谱”

5、保护生物多样性,共享美好家园

6、强化科学思维,重视科学探究

7、职业体育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

8、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

9、现代生物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路径

10、生物经济发展视野下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其立法对策研究

11、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析

12、抗衰老应用技术及进展

13、果园土壤理化指标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14、萝卜抗芜菁花叶病毒的研究现状

15、超声波生物遥测技术及其在现代渔业中的应用

16、2016,生物高考考点剖析

17、浅谈生物领域PCT申请的权利要求布局

18、浅析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19、孕妇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与所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相关性调查研究

20、我国农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可能方向与路径选择

21、从漫步欧亚到结队全球——牛的旅行记

22、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浅析

23、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24、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25、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26、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对雾霾的区际影响差异

27、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28、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9、《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30、现代“白蚁防治界”领军人江耀锋

31、《现代教育技术》杂志2010年年度专刊论文汇编

32、中山大学团队用核技术灭蚊,获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认可,有望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

33、冯梦龙《情史》中的海洋叙事

34、探究园林植物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5、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有效应用

36、中国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研究报告2016

37、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开发研究

38、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39、论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与救济

40、平原生态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索与应用

41、非洲猪瘟防控新形势下实现生猪稳产保供的对策及建议

42、兴安盟经济林病虫害的科学管理与防治措施初探

43、蒲公英治疗痤疮的研究概况

44、海洋牧场建设技术研究进展

45、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46、气候变迁条件下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的识别

47、红肉、加工肉摄入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48、抑癌基因PTEN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49、2013年度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展示

上一篇:电力法论文下一篇:机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