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26

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通过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查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06年中有关研讨式教学的所有文献,以文献为研究基础,分别从研讨式教学的理论研究、研讨式教学的实践、问题和建议对研讨式教学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述评。这是有效发现问题的文献调研方法的尝试。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高等教育围绕着三个层面实施改革:宏观层面——教育观念,探索和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观层面——课程设置,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创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微观层面——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考试评价方法。研讨式教学模式属于微观层面,在教改中立竿见影,受到高等教学领域争先追捧。为见其庐山面目,笔者通过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查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06年收录的有关研讨式教学的所有文献,研究了其中的282篇文章。现就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和建议三个侧面对研讨式教学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

一、研讨式教学的理论认识现状

1﹒理论基础

在查询的文献中,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位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影响课程设计的同时渗透到教学领域,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等,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模式。

2﹒特点

各学者从各个侧面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归纳起来认为主要有如下七个特点:第一,以人本为理念。研讨式教学模式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把人本作为其基本理念。在研讨式教学中,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性原则,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渔”,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塑造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话和讨论是其主要实施方式;从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建立立体评价机制是其主要的教学评价方法。第二,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研讨式课堂教学是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研讨式课堂教学主张为研究而学习,为教学而学习。通过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科研能力,获取科研创见。第三,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研讨式教学完全不同于单向传授知识的讲授式教学,它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归宿。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强调学生能力训练,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学术性与技能培训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诸方面的有机结合。第四,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研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者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双方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第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第六,以情景教学为方法。研究式教学主张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去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第七,以研究与讨论为追求。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⑴教、研互动,教、学相长;⑵和谐教育,协同学习;⑶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⑷严格督导,科学评估。

3﹒教学目的

对研讨式教学已形成的共识是,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或交流,教师最后作归纳小结,对达到教学目的很有效。

4﹒意义

推广研讨式教学的意义,综合众观点,主要有四方面:第一,研讨式教学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研讨式教学法是探索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的成功范例。其创新性主要表现有三:变静态教学模式为动态教学模式,变记忆学习为发现学习,变外部与近景动机为内部与远景动机。研讨式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并使之能够得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且在研讨式教学中不断地寻找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创造一种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第二,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具有交往特色的教学形式,交往活动和认识活动在其中有机结合。研讨式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种关系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第三,研讨式教学法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践证明它是符合教改方向、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针对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的方式,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思路。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传授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它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显示其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教学法会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具体的操作上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将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置于全课程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达到有机的结合。研讨式课堂教学是突出学生“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便于全体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互相启发,又互相修正,自由地、自我地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获取、去巩固和深化知识。它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个性特征的发展,科学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效的。第四,研讨式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满足了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掌握方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心理倾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二、研讨式教学实践的现状

1﹒由来

研讨式教学是郭汉民教授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成功实施多年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其核心创意在于通过虚拟化的角色转换,将教师的“话语权力”让渡给学生,确立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本质意义上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样式,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自学为主与教师适时指导相互结合是研讨教学的突出特色。它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性与师范性的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讲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国内外当属首例,它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朵奇葩。

2﹒教学实践覆盖面

研讨式教学已经在各种高等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从研究生、工程硕士教学,到本科生、高职生、成人教育、党校、在职培训乃至高中教育都得到推广,充分应用于从文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到医学、国际贸易、数控技术、管理科学等应用学科乃至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教学领域。

3﹒教学实施程序

研讨式教学分为四阶段、五步法、七步法。四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学习与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评价与总结阶段这四个步骤。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原则主要由课题的设计原则和教学原则两部分组成。五步法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七步法包括: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小组研讨;学生讲述,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其中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对于整个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以往的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就是准备不够,经验不足所致。

4﹒教学经验

研讨式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中,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体设计有效的原则和程序,不同学科总结了各具特点的具体经验。如历史课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郭汉民教授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本科高年级选修课和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中进行激活历史教学的探索,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将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将研究结果加以交流置于中心地位,并贯穿教学的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研讨学术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在长达八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受到历届学生的热烈欢迎。王若素的研讨式教学法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采取的是:学员提出难点问题,在教员的指导下独立研究、集体讨论、自己解答,学员、教员点评和判分。其特点体现了主体性、研讨性、全体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员的多种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了教员的教学水平。

5﹒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素质是实施研讨式教学法的决定因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角色应该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由教书匠到科学家的转变。研讨式教学设定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师从战略的高度有效地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保证,而制定相关原则、研讨前的充分准备、研讨过程的引导方法是达到目标的较佳途径。

三、问题和建议

目前国内教学领域虽然对于研讨式教学模式反应雀跃,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表面化。对搜集到的282篇文章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高教领域若干年来已有群体仿效此教学模式的趋向,并且经验文章都表明效果很好,但有相当部分教师对其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理论研究现状基本停留在引进和解释上,缺乏进一步的系统探讨。这方面应该与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欠缺有关。建构主义是一个经过近百年探索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是现代认知理论的典型代表,对现代教育理论影响很大,其内涵非常丰富。应该组织专门课程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过程,应该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第二,研讨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应用方案,应该组织专题予以系统研究,并将之有组织地推广,以纠正目前教师自发式零星应用的现状,这将有利于高素质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三,绝对化导致的片面化。所有文献对研讨式教学模式都是一片赞歌,这很不正常。大家知道,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针对性强的社会活动,绝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完全包括的。最少不存在某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实施于某一领域的所有过程,或对所有类型和基础的学生都完全适宜的可能。虽然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研讨式教学也许有效果,但是对某一类型的学生就不一定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如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性强的某一学科,有时教师为主体的所谓传统式教学可能更有效果。这些方面我们看不到有文章予以阐述。可见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建议举行一些公开课深入的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和讨论,避免千篇一律。第四,关于有利于研讨式教学模式推广的基础研究如学生知识基础评价等前提性课题缺失,大部分文章或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上或是经验总结,似乎都很熟悉研讨式教学模式,都能对其应用游刃有余,缺少务实的研讨文风。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研讨式教学模式很突出的要求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后,针对性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其中,了解学生是基础的工作,是有根本意义的,但是却没有文章述及这一点。这表明相当部分探索者还未进入实在性层面,需要专题研究和恰当引导,以纠正盲目跟风现象。

参考文献:

[1]魏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实施研讨式教学的研究[硕士].四川师范大学,2004-06-01﹒

[2]姜涛.研讨式数学教学.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3):101-102﹒

[3]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6):146-148﹒

[4]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昆明大学学报2006,17(4):67-68﹒

[5]王燕华.研讨式教学与高职生能力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5(5):72-73﹒

[6]丁芳林,肖小明.高职院校“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3):17-19﹒

[7]解建国.我尝试“研讨式教学法”的体会.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1):29-30﹒

[8]王翠琴.研讨式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6(28):145-146﹒

[9]何丽君.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10]贺鉴.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9-23﹒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通信原理》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对理论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学习过程中若以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学习难度较大。本文提出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位置。并从讨论课题的选择、学生讨论的引导、讨论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讨论课模式已在本课程教学中部分开展,学生反映良好,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讨论课;应用能力;教学模式

一、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重点掌握系统的概念和系统的分析方法,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安全、信息论与编码等后续课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本科阶段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且理论性、系统性、物理性强,抽象概念多,对数学要求也较高,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授方式,学生往往觉得枯燥,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满足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通信原理》理论课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均适当进行改革。让学生从实际的应用出发,结合理论知识来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研讨式”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德国,作为德国大学一种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制度,对于近代德国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且该模式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普遍使用。该模式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内,由老师进行引导,学生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定期集中討论,丰富学术观点,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同时通过“研讨”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思维,既然是研讨,则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可以在“研讨”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对象提出质疑,在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下解决质疑。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国内也被广泛使用。对于《通信原理》等工科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二、《通信原理》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该课程内容参照了樊昌信等编著的《通信原理》和由曹志刚等编著的《现代通信原理》这些经典优秀教材。在教授时,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培养方案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也进行调整,教学学时不断缩减。而课程中对理论基础要求高,又涉及多门前序课程知识,所以造成要补充通信领域新技术内容较为困难。教学内容都还停留在传统的通信系统原理基础上,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性的引导。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必须通过较好的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严重。一般都是先理论,后进行实验。或开展集中的课程设计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做法虽保障学生能有较为集中的实践时间,但也造成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缺乏感性认识。最后在实践环节中,学生感到茫然,只能是形式上完成实践环节,却未能较好的锻炼其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课堂上不可能有多余时间让学生思考,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听课积极性不高。通信原理课程与高等数学概率论、信号与系统等前期课程密切相关,且对数学要求高。部分学生由于前序课程掌握不理想,导致在该课程学习中困难重重,失去信心和兴趣。

课堂上虽辅助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但只有简单图形,对于通信过程中信号的传输,受信道的影响,很难让学生有直观的理解。教授的效率也比较低。往往一个知识点,如随机过程中平稳过程、各态历经性等概念只能单一使用数学形式来描述。

(三)考核方式落后

现阶段绝大部分的高校该课程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来进行成绩评定。虽然在成绩中一般要求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占有一定比例,但还是以实际卷面成绩为主。试卷客观题比例过大,未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主观考核,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必须死记硬背,无法贯通理解,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三、《通信原理》理论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要求,在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理论教学开展研讨式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研讨课题选择

由于《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数学要求高,以往理论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数学过程推导,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我校从事该课程教学师资有限,在科研水平上也受到限制,若单独以教师科研课题来用于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对科技发展的理解也受到限制,改革效果不明显。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对研讨的对象选择,从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出发,由教师根据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学术论文作为研讨的对象,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研讨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论学习情况来给出相应难度的课题。将课题分为较难、适中、简单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2~3篇不同方向的学术论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选择较难的课题;知识掌握一般的,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基础理论掌握不太好的,则选择较简单的课题进行研讨。这样进行层次和方向的划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难点,选取适量的学术论文进行研讨。也可以兼顾课程教学任务完成进度决定研讨的次数。一般来说,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为期一学期,期间进行2~3次研讨较为合适。研讨次数过少,达不到研讨促进理论学习的效果。研讨次数过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学生也难以完成相应研讨任务,或是勉强能理解部分学术论文的意思,不能深入进行研究,对其进行改进创新。

(二)引导学生对研讨课题进行探索

学生在选择了研讨的学术论文后,根据教师传授的学习和查找资料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独立探索。《通信原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概念、系统的仿真和分析方法。这些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很难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而以学术论文作为研讨对象,其作者大部分是有一定理论研究基础的,在论文中往往涵盖了整个信号传输的过程,多次同类型文献的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快的建立系统的概念。而每次研讨内容会跟理論学习内容挂钩,学生独立探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在现有层次上有一定水平提升。

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或与选择了同类课题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研讨式过程学生根据所选课题难度和类型进行分组,定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一般以一周时间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内成员轮流进行发言,对自己本周内的探索学习知识进行总结分享,并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

(三)研讨内容总结提高

小组讨论中总结的经验由教师负责筛选,选取其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或是研讨内容能帮助学生对课程中理论知识理解的,分阶段在大班课程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生分享其学习经验。由理论掌握好的学生精炼理论知识理解的内容,传授给全部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由研讨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传授其学习方法,并且在这些总结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决定讲什么、怎么讲。教师则负责提供协助,遇到较模糊的知识点,教师协助学生讲解,或提供查询、学习知识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也给部分学生提供了锻炼其表达能力的机会。

(四)课内研讨与课程考核相结合

理论课程中所有研讨内容由教师进行归总,以备后续研讨教学中作为参考。以往《通信原理》理论课考试存在客观题占比例大,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等问题。引入研讨式教学后,在理论考试中,增大主观题比例,且主观题的来源于课程学习中的研讨内容。将研讨内容中较新的科学技术作为主观题,考察学生对研讨内容的掌握情况,既与通信专业知识结合,又变相地出现学生可以自定考试题的情况,使得学生学习和研讨过程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课考试改革。

四、结论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国外高校已开展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高校中,研讨式教学模式也被认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在《通信原理》理论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从研讨课题选择、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团队协作总结,最终将研讨环节延伸至课程考核等几个环节进行了探讨。通过研讨式教学的开展,解决了《通信原理》理论课中出现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研讨式教学的开展,使得课堂由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每个人都有机会走上讲台,甚至决定考试的内容,这是在以往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的考试过程中不曾有的。通过研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研讨式教学方法是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尝试,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德国高等院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9).

[2]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3]朱培栋、郑倩冰等,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4]韩芳.浅析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1).

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研讨式教学法, 就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互动教学方式, 是高等教育里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对教学目的有清晰的把握、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研究并熟练掌握、有良好的教学实践经验。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一所高校、一个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教育应用研讨式教学法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析。

1 专业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1 研讨式教学法适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专业课程教学须面向社会、面向岗位,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现在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思考的方式与主观能动性也不尽相同。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研讨式教学法, 能调动不同层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惰性较大的学生积极思考, 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2 研讨式教学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在准备研讨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阅读和收集资料、提出和分析问题, 这些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并拓宽知识面。部分学生为了更好地参与研讨, 会将研讨内容写成文字, 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此外, 学生在研讨中需要陈述自己的观点, 锻炼了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研讨式教学方法客观上营造了一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涉及的知识面广,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认识到拥有宽厚的知识基础的必要性, 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与此同时,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能够在多边交流中进行发散思维, 促使内在认知结构的激活与展现, 从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研讨式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 教师须具备宽广雄厚的专业知识, 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迫使教师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充电”, 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避免被学生的问题难倒。另一方面, 在教学研讨过程中, 教师随时都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交流, 能够在这种双向交流中发现新问题、捕捉新信息、了解和掌握专业新动态和新资料, 这些都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所以, 研讨式教学是一个开拓性的学习平台, 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进而提升整个专业乃至学校的教学水平。

2 专业课程中进行研讨式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在专业课程中进行研讨式教学, 除了要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外, 还须避免研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因此, 教师必须做好研讨前的准备工作。专业课程研讨式教学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2.1 精心设计研讨课题

教师在设计研讨课题时, 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紧扣教学内容, 不能偏离课程去寻找和设计研讨课题;二是难易程度适宜, 过难或过易的研讨课题都不利于研讨的深入与展开;三是抓住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开展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2.2 认真做好知识储备

教师在设计好研讨课题之后, 还须拓宽视野和思路, 从多个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同时, 运用开放性思维, 预先考虑这一研讨课题有可能引申出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解答这些问题。因此, 教师必须紧密围绕研讨课题, 从各个方面作好相关知识准备。

2.3 做好学生参与研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研讨式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实践证明, 在无准备的情况下, 学生难以有效参与, 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 在组织研讨课之前, 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教师将研讨课题提前告诉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收集资料,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准备工作、研讨思路、参考书目等提供一定的指导。

2.4 引导与启发

在研讨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因为胆怯、羞涩或准备不充分而不主动参与研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 教师应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启发, 尽量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主动参与研讨, 让学生在研讨中体味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3 研讨式教学注意事项

3.1 适度性原则

研讨式教学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专业课程完整的教学体系。是否采用研讨式教学以及采用研讨式教学的频率, 都要视课程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而定。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 都会带来不良的负作用。所以, 专业课程的研讨式教学也应该遵循适度性原则。

3.2 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

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既开放又多元的体系, 不能用研讨式教学法来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一门课程可以根据章节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掌握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使是研讨式教学本身, 其手段也是开放和多样的。只有将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优势, 才能使专业课程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研讨式教学应包含探索性

对研讨式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应不断地探索, 以适应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 需要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找出其规律。

4 结语

实践表明, 研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启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研讨式教学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以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总之,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摘要:遵循专业课程教学的规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职业技能和协作精神, 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是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的最终目标。研讨式教学法是高等教育里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本文从专业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专业课程中进行研讨式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以及研讨式教学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 对高职教育应用研讨式教学法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专业课程,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5.

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研讨式教学法概述

研讨式教学法最早源于德国早期的德国大学, 到现在为止, 它已经成了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 近几年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引起了老师们极大的青睐。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于是他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进行了教改实践, 创造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此后, 国内多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研讨式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很多国内高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1]。

研讨式教学的课堂主体是学生, 其教学的关键是让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研讨式教学其实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并采用小组或单独形式共同讨论和研究的交互式教学方式。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 旅游英语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将更有助于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旅游专业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更好地掌握旅游专业英语知识, 提高自身英语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等个人能力[2]。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研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笔者正是本着此目的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具体实践了研讨式教学法[3]。笔者所在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所选教材是由朱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16个章节, 该门课程每周2学时, 为了兼顾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尝试了实施分层教学。把15级旅游管理专业两个班80名学生放在一起按照英语成绩的高低大致分成基础班和拔尖班, 每个班40人, 每个班又分成4组, 10人一组。基础班研讨的内容难度与拔尖班研讨的内容难度不同, 这正体现了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旅游英语课程每年开设在下半年, 因此, 2018年下学期笔者首次尝试选取课本中5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章节进行研讨式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与评价。选取的5个章节分别是:Reservation for Air Tickets, Tourism Transportation, Theme Park, Footing the bill, and Complaint Settlement。现在以第一个章节Reservation for Air Tickets为例实施研讨式教学, 首先, 在实施研讨式教学之前的一周, 先把与主题相关要进行研讨的问题提前列举出来发给学生。针对这个主题提前具体列举了以下5个问题: (1) How do you usually buy your tickets? (2) Do you think booking air tickets online is a convenient way?If not, in what way do you believe it is convenient? (3)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at security is another advantage when booking air tickets online? (4) In what way can booking on line help you to save money? (5)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at booking air tickets online is a timesaving way?)

提前给学生研讨问题大纲与预留一个星期时间给学生做一定的准备可以让研讨式教学课堂讨论气氛更轻松、更活跃、内容更丰富, 因为学生可以做到有备而来, 针对Reservation for Air Tickets这个主题的研讨式教学实践的具体开展过程如下:首先, 四组同学中每组派一名代表站起来就主题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进行阐述, 阐述完后每组之间就第二个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讨论完后教师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第一轮讨论结束后继续进行第二轮更深一步的内容讨论, 第二轮讨论针对提前布置的第三、四、五个问题进行展开, 也是先陈述, 后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在经过第一轮内容较浅与第二轮内容逐渐加深的研讨之后, 最后邀请每组代表进行发言总结, 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可以用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等不同形式进行最后总结, 激发学生思考, 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研讨延伸出该话题相关学术研究内容来深入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学术研究, 如对网上机票预订管理系统, 网上机票预订服务系统等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

三、研讨式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总结

(一) 应用效果分析

在对旅游英语课程5个主题进行研讨式教学结束以后, 分别向每一位学生发放了一份关于研讨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 在回收的8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笔者所在学校的15级旅游管理专业的80名学生都普遍支持研讨式教学方法, 表明研讨式教学法对自己自主学习旅游专业英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信心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教师的逐步启发直接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相互交流过程中的积极态度都是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与一些学生进行面谈过程中发现, 他们认为讨论后对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不仅理解了书本知识, 更了解到了相关的课外知识, 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查阅、自学与思考能力。

(二) 存在的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良好且优点突出, 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首先, 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学生获取课程资料信息的方法很简便, 来源也很丰富, 因此就出现了少数学生不加思考直接简单照抄照搬网络原信息, 以致弱化了资料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从而出现课堂上讨论的观点不够深入且存在雷同现象。

其次, 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 尤其是对于需要深入思考的主题, 还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再次, 在研讨式教学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英语基础好的同学积极发言, 基础差的同学选择只做听众, 参与度不够全面。

(三) 改进建议

针对上面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甄别、学习、归纳、应用、讨论与总结。二是课题讨论的深度与广度还需要教师仔细斟酌, 讨论内容太深太广容易让学生有挫败感而失去学习兴趣, 内容讨论难度的层次感需要体现, 这也是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考验。三是研讨发言除了每组小组长提前安排以外, 教师也可以临时指派, 避免有些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偷懒而不参与发言与讨论当中。

四、结论

笔者经过2018年下学期旅游英语课程所选取的5个章节内容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实践证明, 研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学生的旅游专业英语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研讨式教学确实可以有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旅游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旅游英语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必修课程, 目标是着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涉外旅游及其服务领域等工作岗位中所需语言交流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研究研讨式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动学习旅游英语。通过研讨式教学活动实践发现, 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表达能力等方面效果良好。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旅游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舒苏, 郭永福, 杨晶晶, 张干伟.研讨式教学在环境工程硕士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28) :190-191.

[2] 程华标, 王祺丰.论大学英语研讨式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18 (05) :102-105.

研讨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研讨式教学法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对课题和结构进行研究, 导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教师具体指导下, 引发学生主动自主地去讨论、分析、概括, 得出结论和原理, 以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觉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是纯粹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 而是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思路。

2 研讨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研讨内容,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阅读、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工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以下是具体实践过程。

理论导论。导论主要是将开展此课程的意义、课程包含的主要理论、基本框架等作一初步的阐述, 让学生对课程中主要涉及的理论和侧重有一定的印象。教师用两三周时间先讲理论导论, 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理论体系有所了解。这一部分的教学跟传统的模式基本相同, 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与平常的教学有一定的区别,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用将所有的细节都一一表述, 而是让学生对这一理论课程有初步和整体的感性认识。

分成小组, 设置选题。在理论导论的基础上, 将理论课的主要内容设置成不同的选题, 这些选题可以是论点, 可以是关键性主题, 也可以是提问, 甚至可以是正反对立的一组观点。多种形式的选题其目的是以新颖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 同时在设置上可以兼顾引导的方向。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自主选择、抽签决定或教师分配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主题, 指导学生如何查找和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撰写发言稿。各个学生按教师传授的方法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找和阅读资料, 围绕选题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 撰写发言稿。要求发言稿写出选题的基本情况、本质意义和历史地位, 形势政策选题还应包括政策分析和影响。

小组交流和制作课件。学生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以讲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交流, 展开讨论, 学生先内部协商, 即在本组内部争辩究竟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然后再相互协商, 即针对当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 将大家共同认可和补充的内容进行汇总, 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最后每个小组推选1~2名同学将大家的共识在大班进行讲述。

大班讲评。选择时间让各小组推选的学生在全班登台讲述各自的选题。每人讲3~5分钟左右, 然后让其他组和本组学生进行讲评或展开辩论, 教师根据所有学生发言情况对这一选题进行总评和综述。教师在综述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根据学生的讲述和讨论情况补充和深入阐述, 纠正学生的偏颇或不正确的观点和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思想理论认识。

3 研讨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研讨式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上的五个转变。

一是在教学方式上, 完成了从“讲授式”到“研讨式”的转变。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制, 而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指导、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几者结合的教学新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始终, 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是在教学形式上, 完成了从“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倾听者, 而成为课堂发言的主体, 讨论、辩论的主体。这种群言纷争使课堂变得活泼, 也使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地被接受, 同时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和透彻。

三是在师生关系上, 研讨式教学法完成了从“主—客”关系到“主一主”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作为客体的学生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 而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相互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研讨式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创造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而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被动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使学生视学习为乐事, 主动学、积极学。而使教师真正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

四是在教学目标上, 完成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 人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不仅表现为他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的数量和结构, 而更重要地表现为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表现为会不会学习、善不善于学习, 表现为是否具有开放性的思维。研讨式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从静态的封闭型转向了动态的开放型, 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 由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 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既成的结论与事实, 而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 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实现了独立思考, 开动脑筋, 善学、会学、活学。

五是在教学评价上, 完成了从“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生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踏踏实实的“做”、师生平等的交谈与讨论, 给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真理、领悟人生, 并在此基础上改造与构建自我。因此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力提高和素养养成的过程。

通过研讨式教学, 学生有了表达自我认识和思想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讲述、讨论和辩论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看法, 特别是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和态度, 这样, 就可以让教师在总结综述中有针对地对一些不是很科学, 甚至偏颇、错误的观点和认识进行及时纠正和深入地阐述, 其教学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之后, 如何突出新教材的特点和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研讨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5) .

上一篇:体裁教学法论文下一篇:现代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