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16

听力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听力理解在语言学习中是一项根本而重要的技能。有些专家认为它是听、说、读、写“四会”中的第一技能。因此, 听力的重要性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语言学家Kashen曾经指出: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 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 头等重要的听力理解。只有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发展时, 他们才能对其语言充满自信。如果听不懂, 就无法获得语言信息输入, 更谈不上信息输出。所以, 高考英语听力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 英语听力总是成为高分绊脚石,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功底足够扎实, 词汇量足够多, 口语足够流利, 却为何偏偏听力成绩上不去?其实, 在英语学习中, 听、说、读、写、译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若想在考场上轻松应对, 应注重平时的课下的学习和积累, 教师要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为此,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对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的听力部分所做了一些教学思考。

二、听力教学方法的反思

1. 指导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汇。

首先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的放矢, 不要试图去听懂每一个词, 不要纠结于某一个句子, 学生所需要的只是对某些重要事实和细节, 如时间地点或某一事实、态度等的理解和确认, 以及对语篇主旨的把握。抓住听力的中心词汇是学生做听力练习的关键。人脑对外语的反应, 远远没有对母语反应迅速。所以,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辨认重要问题的信号词句, 在捕捉到答案的同时, 并能迅速记录下来, 而且要保证不能错过后面的信息。

--W:Hello, Mr.Smith.I’m afraid Dr.Brown won’t be able to see you today.He’s still waiting for a flight out of New York.He said he would meet you tomorrow afternoon.Is it OK?

--M:Sounds good.Thank you for calling.

Q:Why does the woman call the man?

A.To cancel a flight.

B.To make an apology.

C.To put off a meeting.

此段材料中won’t, see you today, meet you tomorrow这些词是学生应当捕捉到的关键词汇。当然, 学生在做此题前应当快速浏览题目, 勾画出问题的关键词why, call.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 那么解题就相对容易, 而且更加准确。

2. 抓住题目关键词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和联想。

这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的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 目前还不明确的事情进行预先估计, 继而提前设定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得到听力试题后首先勾画出题目关键词, 然后预测在接下来的听力材料中会出现的情况, 继而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推测, 设定听力的目标。

Q:What is Jane doing?

A.Planning a tour.

B.Calling her father.

C.Asking for leave.

以上题目中有tour, father, leave几个关键词。由tour我们可以推测一般是对航班, 旅游景点的谈论。由father我们可以推测这段材料发生在父子之间, 有可能是谈论学习, 家庭。由ask for leave可推测这个材料极有可能是有关工作或学习, 那么一定会涉及到请假原因。这道题的原文如下:

--W:Dr.Block, I need to take a few days off because my father is coming over to visit.And I need to show him around the city.

--M:OK, Jane.But be sure to come back to work next week.

由原文得知, 这位女士是因为父亲来看望她。所以, 需要请假, 正好在我们的推测范围内, 那么选择正确项C则是很容易了。

三、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一段听力材料中难免都会有学生忘记的词汇或者不熟悉的词汇, 也会有学生非常熟悉的并且能正常运用的词汇, 这是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既矛盾, 又相辅相成的, 客观存在的两个方面。学生不能被听不懂的词汇所阻碍, 影响听力情绪, 对听力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无法构建, 从而无法完成听力任务。另外, 在整个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如果这种情绪持续太久就会产生疲劳。因此, 教师必须严格控制时间, 在训练的间隙插入一些音乐, 或循序渐进地训练。听力材料要选择适当, 有针对性, 无论难度、主题如何, 语言都应尽可能真实自然, 有交际意义, 最好使用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原籍人士在自然场合下的声音;要注意在难度上应循序渐进, 以学生能听懂基本内容为前提;为适应日后多样化的交际需要, 应让学生接触多种题材了解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因为有些篇幅较长的听力材料, 信息量大, 容易在听的过程中丢失, 因而有必要让学生先了解故事或内容发展的情节与线索, 这样能帮助学生排除语言方面的障碍, 如生词、习语等, 从而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 使用不同的电教设备。多样化的听力练习形式, 既可以引起学生对听力练习的兴趣, 又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把听读, 听说, 听猜、听记、听写等不同形式的练习结合起来, 加深学生对说听内容的理解, 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感情体验中循序渐进。

在高中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精听指导, 除了做听力练习, 对答案之外, 还要深层挖掘学生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地方多反思。学生不熟悉的字词要多读, 多写, 甚至对没有弄懂的文章要一句句重复播放给学生听。当然, 除了精听, 可以有效地结合英文歌曲, 电影, 广播等方式进行泛听。学生在课后也要重复听自己在课堂的听力练习中没有听懂的材料, 再多看看自己喜欢的英文电影, 听听英文歌曲, 以做到自己有效地训练。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1985.

听力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初中美术的教学当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听力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意外受到了损伤,无法正常的获取外界的信息,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会面对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的美术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上的传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可以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听力上的障碍,学习美术技巧。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AR技术在初中美术听力障碍学生教学当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AR技术;初中美术教学;特殊学生;运用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我们的教学拥有了更多进行信息传达的手段。AR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种,基于今天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水平和信息传输能力,AR技术得以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普及,我们的教学也得以运用上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AR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上的障碍,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美术技巧,感受美术创作的快乐。

一、AR技术对美术教学的意义

1.增加信息传递的维度

AR技术的全称翻译过来是现实增强技术,也就是在现实拥有的信息基础之上,AR技术可以通过一定的介质,让人们眼中所呈现的信息更加丰富,从而帮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维度,理解眼前的事物。在今天AR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在游戏开发、出行导航和工业设计等各个方面。一般来说,AR技术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得以实现,这种介质一般是手机屏幕或是AR眼镜,人们在这种介质当中,能够看到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同时也能够看到通过计算机设计所表现出的关于这些现实事物的更加丰富的信息,在获得了更多信息的基础之上,人们能够对现实中的事物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这大大扩展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边界。在教学当中运用AR技术,可以让学生看到关于美术作品的更多信息,比如美术作品当中的配色是否合理,美术作品当中的线条勾勒是哪一种风格,景物之间的搭配,采取了怎样的技巧等等。通过这种技术的叠加,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会减少更多的障碍。

2.以视觉代替其他维度的信息

听力障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师通过口授所传递的信息他们听不见,但是除了听力上有障碍以外,学生们的其他能力是正常的,这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将教师口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依然能够很好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根据上文所说,AR技术可以在现实事物的基础之上,叠加很多其他维度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可以包含教師通过口授所讲述的课程内容,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很好的避免了听力障碍所带来的困难,获得了更加完整的教学信息。

二、运用AR技术进行美术教学的策略

1.用AR技术展现美术作品详细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的基本资料、美术作品的绘画技巧等等。除了必要的声音信息以外,这些内容都可以很好的展现在AR技术当中。在程序设计上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以文字或动画的形式,与相关的作品进行匹配,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获得这些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开发一款AR程序,这款程序可以嫁接在手机的安卓和iOS平台当中,同时也可以嫁接在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的AR眼镜当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在黑板上或者在大屏幕上,又或者让学生在教材当中找到相关的作品,然后通过手机扫描这些作品,或者通过AR眼镜直接观看这些作品,当系统识别相关作品与系统设定的触发机制相匹配以后,与作品相关的信息内容就会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让学生可以不用通过声音就能够了解到所有关于作品的信息,完成整个学习的内容。

2.用AR讲解美术技巧

除了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以外,在美术教学当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去学习美术技巧,这部分的教学也可以通过AR技术绕过声音传授的环节,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发相关的AR程序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程序的一部分控制权写入到教师的管理账户当中,教师在课堂当中进行教学时,登录自己的管理员账户,然后开始自己的教学。当教师讲解绘画技巧时,可以通过管理员账户向学生群发相关的信息。比如教师讲解线条的勾勒技法,可以先在黑板上进行线条的勾勒展示,然后在计算机上向学生群发相关的讲解说明,学生通过AR眼镜或者通过手机扫描,观看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的示范,同时就能够看到教师发送过来的讲解信息,从而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习到相关的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克服很多教学当中的问题,对于生理上先天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多种呈现方式为学生解决信息接收上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让生理上比较特殊的学生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守光.信息网络化视野下的艺术发展与审美范式[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04):50-52.

[2]戴莉.基于VR、AR虚拟视角的现代美术教学情境变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65-16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启聪学校,广东 佛山 528000)

听力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 但其中听力材料、任务要求和听者特征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听力材料是信息的来源, 在听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中的几个要素直接影响着听力理解。听的语速不受接收者的控制, 这一点听力难于读、写、译。语速过快, 听者难以对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反映;语速过慢, 则不符合语言交际的真实情况, 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听力水平的提高。听力材料如果以常用词和简单的句法结构为主, 那么听者感到容易理解:而对于那些用词深奥、句法结构复杂的材料, 听者在理解上有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材料篇幅短, 内容为听者熟知, 如像日常生活的简短对话这样的材料, 听者感到容理解。如果材料较长, 其中含有大量信息, 如议论文或科普文这样的材料, 听者理解时就会感到困难。听力理解任务的不同要求对听力理解有很大影响。听力测试题目有多种类型, 如选择题、填空题及问答题等。任务要求越简单, 测试成绩就越好, 如学习者感到选择题就比问答题容易完成。材料和任务对听者而言是客观的, 是其无法改变的, 但他们自身的素质却可以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主观能动作用。听者的语言水平、记忆力、情感因素、背景知识、学习动机等无不影响着听力理解。因此, 听力理解非常依赖听者已具有的能力。在处, 理信息的过程中, 几种素质同时发挥作用, 所以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其他能力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高。

2 优化听力教学策略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为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奠定基础。因此, 在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2.1 培养学生恰当地运用听力策略的能力

听者“听”的过程是积极学习语言的过程。听力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教会学生认识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以“意群”的形式接收信息, 不应过分拘泥于务必听懂每个单词;在听力理解时要注意关键词和特殊的信息要点;培养预测能力, 能够用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作出判断;要学会边听边记笔记, 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 以及对文章的总体理解, 这也是对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锻炼;平时在做练习时应注意精听和泛听的结合。在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 让他们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合理的选择听力教学的材料

目前外语听力教学仍以录音材料为主, 这种材料可以把许多不同的以英语为母语的讲话者的真实声音带进课堂;可以允许教师在授课时按需要进行停顿或重复。但纵观我国现有的听力教材, 多数采用较正式的文体, 标准的发音, 内容取材虽有一定的广度, 但多局限在授课式的介绍性分析, 与现实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交际活动始终有一定的距离, 缺乏真实性。因此, 教师在听力课上可自行选择授课材料, 来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择材料时, 教师应尽可能选用母语为英语人士在自然场合下的声音, 并注意材料的难度及语速, 同时应使听力材料多样化, 使学生能接触到多种题材和体裁的语言材料。

2.3 科学设计听力练习

听力练习既可以用来检测对所听材料的理解程度, 又可以用来有针对性地了解、引导和训练各种所需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在设计听力练习时, 应使题型多样化, 并加大主观题的比例,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成绩判断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在设计主观题如填空、完成句子或简短问答时, 有些题目的给出及答案并不应与听力材料完全一致, 使得在完成题目时学生不能对听力原文进行简单的誊抄, 而需对输入信息进行理解性的再加工。这种练习方法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够避免他们为完成练习只片面地听取某些信息点, 而忽略对材料的完全理解, 从而提高了练习的效度。

2.4 坚持听说相结合

听与说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在听力训练中, 必须坚持听说相结合的原则。听力课上可以通过“听”来理解和掌握信息, 并以此运用问答、讨论、复述、模仿或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口语交流, 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听”的效果, 并且能对已掌握的言语信息进行口头锻炼。

2.5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在听力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及网络进行听力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运用语音室的多媒体在课上播放录像, 可以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 同时也提供了视觉材料。视觉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水平, 并能增加学习兴趣。

总之, 外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教师应认真对待, 并拓宽思路, 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运用现代的信息及手段改进和完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来提高大学生在实际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摘要:听力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目前的听力教学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听力的因素提出了改进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听力教学,材料,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孔燕平, 刘海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模式——综合式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

[2] 刘国忠.对听力教学模式的思索[J].外语电化教学, 2000 (4) .

听力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元认知策略为理论基础,探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提高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208名学生和23名英语专业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听力学习中极少使用到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监控、评估策略来完成听力训练,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听力策略以听力基本技能和考试中的听力做题策略为主;在课后,学生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师生均认为较有必要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并将元认知策略应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最后,研究者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应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应用型人才

【Key words】metacognitive strategy;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pplied talents

【作者簡介】白晓凤,女,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2018年教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G18020。

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改革转型时期独立学院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语言运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探究新的教学形式过程中,相关学者发现元认知策略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成绩有所帮助。桂树红(2005)的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学生元认知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学习的计划性、监控性和方法都有明显提高,英语听力成绩也有所提高;语言知识对学生英语听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言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英语听力策略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并将元认知策略应用到系统性的语言知识教授和听力技能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应用能力。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个步骤:(1)采用五度量表,设计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2)开展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和教师的态度与看法;(3)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为更加广泛地调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研究者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随机抽取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6个自然班的208名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5份;随机调查了23名英语教师,共收回有效问卷23份。因此本研究将205名学生和23名英语专业教师的问卷作为研究对象。

二、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以学生问卷调查为主、教师问卷调查为辅进行了探究,结果如下:

1. 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5=总是,4=经常,3=有时,2=偶尔,1=从不)。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法,数据显示Cronbach’s Alpha值整体上在0.826,远大于0.7,证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整体上有很好的信度。本文研究者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学生在听力学习时,制定学习计划的均值是2.39,主动评估听力学习效果的均值是2.98,听力训练后进行总结归纳和根据学习计划检查学习情况的均值分别是2.38和2.23,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情况均值是3.29,在听力过程中根据录音来监控自己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均值是3.48,希望进行英语听力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均值是4.52,52.17%的教师认为所教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一般。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很少运用到元认知策略的计划、监控和评估策略,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学生意识到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学习来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成绩。

2. 教师课堂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5=总是,4=经常,3=有时, 2=偶尔 )。叶慧君、王鹏认为,一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教师都是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那么学生英语听力策略的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也取决于教师的积极指导。数据显示,偶尔、有时和经常进行教学效果预测、监控教学情况、评估教学效果的教师分别占4.35%、43.48%和43.48%。整体看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到元认知策略中的预测、监控和评估策略,但是使用的频率不高,没有达到较好水平。只有39.13%的教师经常对学生的阶段性听力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测试,说明大部分教师对教学效果不清楚,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情况没能及时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听力策略的学习和听力水平的提高。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学生显然缺乏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这影响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然而元认知策略要求学生能够制定清晰有针对性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学习能力进行相关调整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并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按照计划认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独立学院在实际应用元认知策略时,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元认知策略的知识及其在听力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 两个实验班的实验对比教学结果分析与讨论。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研究者根据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本科英语听力入学测试成绩,选取两个入学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的班级作为实验班级来进行实验对比教学。统计数据显示,A03班和504两个班入学成绩平均值分别是74.82和71.74,标准差分别是9.235和9.221,说明两个实验班在实验前的整体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选取入学成绩平均值相对低的504班进行元认知策略教学实验,A03班的教学未应用元认知策略。通过对504班进行元认知策略教学,其平均值比A03班高出4.27。数据统计显示,A03和504班的入学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的相关系数值是.636,显著性值是.000,说明两组的数据值相关性很高。根据配对样本T检测数据显示,显著性(双尾)P值<0.05,说明504班两次考試成绩有了显著性差异,且有明显提高。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经过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班级,英语成绩有显著提高,且超过了未进行元认知策略学习的班级。根据英语听力对话理解成绩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元认知策略训练班级的听力理解水平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元认知策略学习的班级,说明元认知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听力理解而言,掌握相关的听力理解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其中元认知策略尤为重要。听力理解能力是影响英语听力应用能力的内在因素之一,因此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后,英语听力的应用能力就相应地提高了。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的应用能力。

三、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要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听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者针对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改革策略:

1. 创新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施行“三位一体”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应用能力。在教学实验中,本文研究者根据学生实际听力学习情况和教学研究,提出“三位一体”教学策略。“三位一体”指的是“英语语言知识”“英语听力技能”和“元认知策略”。

元 认 知 策 略 , 来 源 于 元 认 知(Metacognition)概 念。Flavell(1976)在他的《认知发展》(Cognitive)一文中指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在听力学习中,元认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规划、管理听力学习,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监控任务的执行和评估任务的完成情况。Vandergrift(2010)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使用元认识策略,结果发现他们的听力成绩明显高于没有被指导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学生,而且经过指导,听力水平低的学生比水平高的学生进步更快。元认知知识是指那些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各种影响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有关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英语听力元认知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句法知识、分析语篇的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可以促进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策略的应用能力的提高。Mendelson(1994)和Vandergrift(1999)都强调元认知策略的教学,认为学习者应该学会独立决策使用什么样的策略。而Field(1998)却强调听力教学应该着重训练分项的听力技能,认为策略是母语中原本就有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把它们使用起来,而不用去教。本文研究者认为在英语听力学习中,教师应该将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与英语语言知识的教授、英语听力技能的训练相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听力之前,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元认知策略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英语元认知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系统地进行英语听力语言知识的教授,同时需要帮助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计划策略来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英语听力学习目标,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 更新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采用“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模式,“坚持学用一体”。传统的“听—对答案—听”的“三部曲”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听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主张输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听力教学中应以输出任务(说、速记、译)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意识到输出性任务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未来工作的交际价值,从而认识到自己输入知识(听、跟读模仿)的不足,更会为完成输出性任务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输入性学习,这一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英语听力教学应坚持以输出为驱动,学用结合,达到听、读与说、写、译紧密结合,加强语言实践锻炼,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3. 更新英语听力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直接条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网络教学系统。完善的教学大纲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我们应根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三個级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听力水平,重新制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开发和引进以培养学生听力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材,做到“以培养学生英语听力应用能力为中心”,充分体现独立学院的特点,并符合国家发展需求。

4. 更新英语听力教学效果评估与测试方式。根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上,应该以学生英语听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为考核重点。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方式上,应该将英语听力语言知识测试成绩、听力基本技能测试成绩、听力实践应用成绩与听力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

5.将听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听力应用型人才培养。2018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就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英语听力的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应用能力。因此,独立学院英语听力教学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堂情境模拟教学,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基于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相对灵活性,独立学院应该鼓励英语专业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跨方向选择辅修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英语听力实践平台,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提高,逐渐成为既具有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品质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在英语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最新要求,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需求并结合企业和国家发展需求来更新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经过教学实验,本文提出的“三位一体”听力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基本技能和听力应用能力。英语听力应用能力是英语听力能力的间接呈现,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因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校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慧君,王鹏.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母语文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117-120.

[2]田晓莉.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 2020(7):9-11.

[3]肖武云.元认知与外语学习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64.

[4]肖武云.元认知与外语学习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64.

[5]段金惠.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2019(6):9-14.

[6]肖武云.元认知与外语学习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2-3.

[7]白晓凤.浅析大学专业英语听力教学弊端与解决策略[J].新一代, 2016(8):12-13.

听力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对听力训练重视不够。对于学生来说英语信息绝大部分来自课堂, 而接触的又是少数几个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 所以很难适应多数外国人的语音、语调, 加之缺乏语言环境, 社会上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不多;其次, 由于听力教学中缺乏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误以为听力理解的最高目标是词词听懂, 认为只要听懂每个单词, 就会完全理解所听的材料, 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生主次不分, 缺乏系统科学的听力方法与策略;第三, 单一的听力教学模式极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把听力课变成单向的信息输入过程, 缺少必要的反馈, 使学生的“听”和其他环节割裂, 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久而久之学生对听力课失去了热情。

因此,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力技巧, 必须针对英语教学的特点, 从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入手。这是因为策略意识及策略的有效使用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功机会, 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 并将减少学习者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 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 英语听力教学特点分析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过程, 听力技能的进步必须以培养和训练听力策略、培养语感为目的, 其中包括了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扰、抓住关键词、听并执行指示语、听大意和主题、确定事物的发展及逻辑关、预测下文内容、判断段落的深层含义等多种技能。

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的要素需要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听力技能的目的。其中教师和学生是关键要素, 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必须掌握好的教学策略, 认识外语教学的规律、课堂过程的实质以及有效的课堂策略, 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学习之前,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有一定的掌握, 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有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就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听力的兴趣, 甚至会引起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反感。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往往使听力课堂变成所谓的听力测试课, 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帮助甚微。因此, 教师必须掌握如何组织好听力课堂、开展有效的听力训练的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听力技能以及需要的知识结构。构成学生听力技能的知识结构包括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教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听力技能训练。语音知识不好会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 对发音较近的词不能辨认, 当听力材料中出现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现象时, 学生就不能准确理解句意和段意语法词汇掌握不足会使听力效果受到影响, 学生难以听懂的句子语法结构, 通常是平时使用较少或是与汉语句子语法结构差异较大的句子, 诸如时态、语态、语气、倒装、形式主语、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等, 同时如果在听力材料中出现三两个较重要的生词, 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力效果;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由于对中西方文化间所存在的差异不甚了解, 很多时候即便听清楚了材料里的单词和句子, 也不能真正理解其正确含义,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充分了解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环境下语言的内涵。而这一部分知识恰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听力理解的难度。另一个影响学生听力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学生在听音时的心理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听的过程中, 紧张情绪会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 必然影响听力的效果, 反过来又加重了心理上的负担, 形成恶性循环, 使学生丧失信心。

教材的选取要有针对性,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有层次性、针对性。目前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听力教材存在形式单一的弊端。整套书从第一单元至最后一单元多采用同一模式,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精读课内容联系不密切, 一定程度上与说读脱节使学生无法将更多来自于精读课的知识有效的加以运用, 并且除了课本之外, 很难见到其他的材料。

2 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由于种种原因, 听力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了最乏味的课。鉴于目前英语听力课所面临的形势, 建立提高听力教学效果的策略势在必行。因此, 针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 建立了如下几点对策。

(1)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方式, 大胆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以语音和听力为主的入校新生英语强化基础训练。

(3) 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促使教材形式多样化。

在选择听力材料时, 尽量选择难易程度适中, 内容生动有趣的材料,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声音和文字、图形、影像结合起来, 使学生觉得所听的内容不是太简单也不是太难, 并且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 如学习经典英文歌曲, 精彩电影对白等内容, 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 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增强学生的自信。

3 结语

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 分析影响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 进一步提出教学策略, 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思想上应重视对听的训练,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教学水平, 将听力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影响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极其复杂,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影响着这个过程。因此, 希望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而且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 学会独立地剖析和解决问题, 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进步和表现, 合理安排听力训练, 自觉充实和扩大语言文化知识, 养成良好的听力学习习惯。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努力, 一定能促进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进步。

摘要: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诸种因素, 研究了提高英语听力技能的必备条件,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搞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以期能够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听力训练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加大力度,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2] 马维娜.试析教师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05 (6) :38~40.

上一篇:内控管理论文下一篇:程序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