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范文

2023-07-19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本科 毕业设计 工作量 创新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举世瞩目,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增长较快。我国现有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有600余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上海电机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提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学生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相当数量的课程设计与实训,单开的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实验设计,实施,编写实验报告以及最后答辩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四年学习实践的最后一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目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也存在一些缺憾,例如学生完成实验所需的硬件条件不完善;毕业设计所涉及的软件项目非常的庞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效果;设计课题难度过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硬件的不足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而有些问题来自于毕业设计自身,并非通过技术升级可以解决。本文结合技术教育的特点,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以及技术的选用的总结。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方向有如下几个:硬件课题,网络课题,软件信息系统课题,理论研究课题。前三者均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理论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软件过程方法与研究,密钥加解密算法研究,网络安全性的研究等,这一类课题需要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实践性的活动也相对少,学生往往需要收集和阅读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完成课题内容。前三种课题有时需要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比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会使用开发工具以及开发方法。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处于毕业班状态,学生的注意力不光集中在毕业设计课题上,也面临工作,考研等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学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或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些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活动,这些问题都对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完成质量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结合近几年所带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总结了以下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方法。

(1)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知识,对于学习和使用新的软件技术以及开发工具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毕业设计课题中让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是一种提高。目前有几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例如.NET,JAVA,PHP,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相对稳定,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已经掌握了这些编程和SQL知识,因此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对技术的熟悉。比较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毕业设计课题的机会熟悉一些开发框架。例如.NET2010的MVC开发框架对学生会是一个很好的挑战,JAVA技术下很多的开源框架均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其它新技术如虚拟实现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些技术适用性比较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碰到。

(2)对于开发课题的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合适。有些学生为了参加考试和招聘面试经常需要在学校和外地来回跑,甚至为了考研而开夜车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原本相对学业压力的比较小的大四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一个合适大小的课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过大的课题规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最后毕业答辩无法通过。

(3)课题的内容应当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Web应用有比较多的课题选择的余地,目前web开发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许多基于Web的应用层出不穷,博客应用系统,网盘技术,P2P技术等等。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区三维立体介绍。这些课题既能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用途。课题的新颖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4)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英文材料,因此毕业设计课题的文献翻译应当与课题内容相关,或者涉及软件开发过程和框架,或者涉及软件技术。目前许多技术的文档资料均是英文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既提高了英文水平,同时学会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所带毕业设计的效果来看,学生比较喜欢课题的工作量适中,难度适中,在这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最高。通过实践发现,在课题工作量适中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与教师交流沟通,能够及时反馈课题进度,学生的这些态度能够保证课题及时完成,对学生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范铮.在大学计算机系中开设文献学课程的体会[J].情报科学,1982,5.

[2] 颜莉.课题研究在会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09,5.

[3] 马捷,田有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应加强三个过程管理[C].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 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I),2004.

[4] 李讓恒.立足当地实际 重教学重应用[N].中国教育报,2003.

[5] 张国宪.职业规划 从底层始[N].中国人口报,2003.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教学模式;评定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好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的重要依据,而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本科教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检验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过程,是评定学生获得毕业资格及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体现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标志[3][4]。

一、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了适应科学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敏锐的观察与学习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毕业生对已完成学业的梳理和总结,是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展示和检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毕业论文是考评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標体系,是提高和保障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6]。近年来,由于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等建设和发展跟不上,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毕业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2.毕业论文课题内容单一,复杂度降低;3.试验设计不合理,数据错误;4.研究不深入,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5.毕业论文缺乏独立见解,没有创新性;6.毕业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较差;7.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7][8][9][10]。

(一)教学条件限制

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实践教学场地(实验室)不够、实验设备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等问题出现,从而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以理工科专业为例,毕业论文教学条件存在以下问题。1.无足够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习锻炼的需求。部分学院存在无相关学科实验室,每次开展实验教学都要借用实验室来进行的情况,不能有效保障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2.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本科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购买实验试剂、实验耗材,在实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对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每人补助200~300元,对于无课题支撑的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导致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3.设备陈旧老化,没有及时补充和更新。学生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水平/垂直电泳仪(电泳槽)、PCR仪、计算机等,而这些设备存在陈旧、老化等问题,有的甚至不能使用,这直接影响到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执行者和完成者,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都直接到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1.认识不够,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学生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做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罗列就可以,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去查阅相关文献。本科毕业论文开展和答辩的时间,前一个学期是部分学生进行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冲刺的时间,后一个学期是学生进行研究生复试、找工作、实习的时间,这与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冲突,导致学生投入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2.学生没有系统的培训。学校虽然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但是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对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分析,不知道如何评论和发现论文的优点与不足。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不能熟练操作Word、Excel、SPSS等系统,导致数据分析不够理想。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不知该如何撰写,实验结果该怎样分析及讨论,语句不通顺、不凝练、不专业。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逻辑比较混乱,不能用简洁的语言陈述实验结果,这是思维混乱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导致的。

(三)教师原因

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师的工作态度、时间投入和专业水平直接或间的接影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11]。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受限制。科研能力较强的教授和副教授,每年需要指导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同时还要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等,这与教师撰写年终总结、课题申报等工作时间冲突,指导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由于扩招,一名教师要同时指导15~20名学生,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保障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2.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一方面,由于家庭、健康、进取心不强、无归属感等原因,部分教师不能以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及写作。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3.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由于部分教师毕业时间较早,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在所在专业和学科领域无建树,导致选题内容单一,且较简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探索

(一)创设新的论文指导模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设指导教师团队—毕业生团队指导模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指导教师团队—毕业生团队是一种全新的论文指导模式,即以教研室为单位,将所有在职的教学和科研教师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团队;将选择此指导教师团队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毕业生团队,进行有效的对接。在毕业论文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对毕业生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与解读、网络资源利用等进行具体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可以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对此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每个月,指导教师团队定期举行实验报告会,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的顺利开展。创设指导教师团队—毕业生团队论文指导模式一方面可以直接、高效的指导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督促毕业生高质、高效地进行毕业论文,确保毕业生按质、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确保和提升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2.创设优秀研究生帮扶指导模式,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开展本科毕业论文

研究生可以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对指导教师相关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有深入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实验原理与方法,可以协助或独立的指导本科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教师需要进行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中。因而,创设优秀研究生帮扶指导模式,一方面可以指导本科毕业生开展论文检索、论文阅读、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使本科毕业生顺利开展并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确保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管下,优秀研究生帮扶指导模式的创立,能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创设在线答疑指导模式,指导学生开展科毕业论文

学生在毕业论文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疑惑,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以指导教师团队为基础,以参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为主体,建立在线答疑QQ群和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群,学生可以将在毕业论文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进行在线提问,指导教师团队中的任何教师都会及时给予讲解和答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格式、模板、写作等问题,指导教师都会给予指导和答复,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创设在线答疑指导模式,可以及时解答毕业生在实验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毕业生顺利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写作能力,确保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创设新的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论文教学工作,是本科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的基础。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本科生的论文教学工作,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论文教学工作。以生物学专业学生为例,在生物信息学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线查找文献的工具与方法,明确阅读外文文献的方法与要领,进而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在论文写作指导教学工作中,通过案例教学与分析,让学生掌握构思和撰写实验结果部分,突出论文的逻辑性;指导学生开展引言和讨论部分的撰写,强调实验结果的创新性、应用性等;指導学生利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对论文进行整体修改和润色。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操作Excel、SPSS等软件系统,制作规范的图表及方差分析等。此外,还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开设《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领域中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动态,聆听专家们的科研心得与写作经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保障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奠定基础。

(三)构建有效的论文评定体系

论文评定体系是毕业论文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工作态度、实验成果、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和认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构建了有效的论文评定体系,即指导教师评阅得分(占比30%)+匿名评阅教师评审得分(占比40%)+毕业答辩得分(占比30%)。根据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的评分,最后核算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而评定其毕业成绩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通过构建有效的论文评定体系,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及综合素质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确保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结束语

针对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创设与构建新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教学模式及评定体系,以确保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践表明,通过创设新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加强论文阅读、写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通过改革与实践,形成符合院系发展特色的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保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4-129.

[2] 王红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评价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3):95-96.

[3]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 陈琴.本科生参与的师生团队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63-64.

[5]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6] 赵文珊,陈真真.生物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7):241-242.

[7] 侯晓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J].教育学术月刊,2011(7):62-63.

[8] 许信刚,童德文.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81-83.

[9] 张爱华,王明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1):167-169.

[10] 张洪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2-13.

[11] 杨泽林,耿光华.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有效提高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184-185.

[责任编辑:陈 明]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数控设备;数控教学;管理模式

引言:

数控机床是中职校实习实训中的关键设备,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实训装备的升级,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和配置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实习车间的日常管理中,如何充分保证设备的有效利用率,设备出现故障时,如何尽快使设备恢复正常使用,就变得越来重要了。数控设备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工程,既要有系统的设备管理,又要有科学的设备维护。

1 对数控教学的几点认识

1.1确定专业教学的基本知识架构

多数中职数控专业是从传统的机械专业中发展而来,其基本的知识架构还留有过去学科系统化的影子,近年在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指导下,各校均在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改革之路,课程体系也正逐步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转变,但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知识架构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我们说一个良好的数控技工必备的知识结构:①机械识图和公差;②AutoCAD绘图技能;③切削原理、刀具和材料;④数控加工工艺;⑤数控手工编程;⑥数控车床,铣床操作等等。上述知识点构建了数控车、铣工的一个基本知识体系。我校的数控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欠缺。首先应该花力气让他们学好机械制图,要打好机械制图的基本功。在制图这块,我们停留在手工绘图的基本训练上。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制图早已实现计算机辅助绘图,但我们的学生根本不知道AutoCAD绘图。建议开创AutoCAD教学或培训,增加机加工、加工工艺、数控手工编程的课时,夯实学生基础。

1.2强调教学实施中实践技能的培训

我校安排了技能培训,但教学中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数控编程的教学能加工出零件的几何形状,但对零件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几乎不做要求。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掌握好它确实是教学质量的飞跃。而要培养更高的学生,我们是做得不够的。因为它不能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教学严重脱离了生产实际。所以还要增加学生联系各专业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如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的熟练操作及各种工量具的使用等相关的实践技能训练。实际上只有按照图纸给出的尺寸公差及粗糙度等级确定了加工工艺后,才能编出合理的程序,进而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学生的实际加工生产技能在经过一系列实践技能培训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故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切实加强实践性技能的实训指导,另一方面严格按照生产图纸的要求进行加工和检测,以训练学生独立加工出合格产品为实训目标,才有可能彻底扭转教学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的局面。

2 数控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以零件的加工过程为主线,注重实践环节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数控设备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学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而管理方式又直接决定着数控设备的使用,可见数控设备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2.1加强对数控设备的常规管理

2.1.1常规管理的要求

设备常规管理业务包括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两个方面。其中技术管理包括前期、台帐、设备状态、环保与安全、润滑、备品配件、材料、改造及更新等专业管理;经济管理包括投资方案技术经济分析评估、经济寿命与折旧、寿命周期费用、周期收益等内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业务的核心环节。

加强数控设备常规管理,一方面肯定保留普通机床常规管理长期积累的一些经验:如“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的基本功,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等。另一方面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管理:如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温度、湿度适当,环境干净),对各种用油要求较高(润滑油、液压油、冷却油),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等等。

2.1.2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的合理结合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是整个机床的核心,也是机床维修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使用中和计算机一样数控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时需“回零”后设定的G54坐标系数值才有效(开机时已手动“回零”)等,为很好的掌握机床的性能情况,我们不论是设备或配件都应采用事后维修、定期维修、状态维修等多种维修方式的合理结合。

2.2建立长效的维修机制

2.2.1和数控设备生产厂家及专业维修企业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目前内地学校和企业数控设备已比较普遍,但维修力量还很薄弱,经常出现数控设备坏了后因难以找到专业维修人员而长时间不能使用设备。和数控设备生产厂家及大城市专业维修企业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就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2.2.2建立合理的设备使用档案

数控设备应该采用专人台帐管理,不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工厂企业,在使用完成后,都要进行设备台帐的登记和交接工作。校外单位或校企合作企业在使用数控设备时,应签定设备维修保养协议,以避免企业对数控设备的过度使用,及“只用不保”的现状。

2.2.3培训自己的数控设备管理、维修人员

学校虽说以教学为主,但当数控设备达到一定规模时,也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培训专业的设备维修及管理人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是中职院校的数控设备合理应用的长远规划。

3 结论

总之,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摇篮,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及興衰成败。数控机床设备作为一种高精尖的机械加工设备,综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因此,要完善对数控机床设备的专业管理和维护。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16.

[2]赵红梅.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探讨.大众科技,2008.(10)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一、实习的性质与任务

毕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造条件。

二、实习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材料应用、检测和保管、工程计量与计价、内业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编制、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施工安全措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建筑生产一线基层的技术及管理岗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处理工作中突发问题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现场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施工员、技术员)、工程计量与计价(预算员)、材料供应与检测(材料员)、工程质量检验(质检员)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内业技术员)、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岗位的技术及管理工作,或在建设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部门等从事类似的技术及管理工作。在毕业实践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各院校可根据本专业应届毕业生人数、当地对不同岗位建设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考虑毕业生个人的意愿及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实践计划,确定相应的实践内容。

(一)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

1.熟悉单位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2.熟悉图纸自审的重点及图纸会审程序;

3.掌握定位、放线、抄平工作及关键部位、关键过程的技术复核工作;

4.熟悉有关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

5.了解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交接、单位工程竣工等的验收组织及验收程序;

6.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各施工班组、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施工程序安排与协调组织;

7.了解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的内容及组织程序。

(二)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

1.了解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

2.熟悉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通知单、工程签证的内容;

3.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原理及编制方法;

4.掌握工程形象进度报价及结算程序;

5.掌握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的编制方法;

6.掌握工程应用软件在工程计量与计价领域的应用;

7.熟悉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了解投标报价的方式方法。

(三)材料供应与检测岗位

1.熟悉常用建筑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标准;

2.了解对材料分供方的评审方法;

3.握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

4.熟悉材料进场、入库的验证验收程序,掌握材料抽样检验规则及检验试验方法;

5.熟悉建筑材料贮存、保管、搬运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6.掌握材料的保管、发放制度;

7.了解材料库存量的概念,确定主要材料的库存储备量;

8.了解材料、半成品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的标识方法。

(四)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岗位

1.了解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

2.掌握工程技术档案资料所包括的内容;

3.掌握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抄测记录、桩基施工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沉降观测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技术质量交底记录等有关记录;表格的编写方法,了解其签字盖章手续;

4.熟悉工程组织设计的审批程序,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5.掌握文件资料的归档、编号保管、核查借阅等管理方法。

(五)工程质量验评岗位

1.了解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2.熟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熟悉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程序;

4.掌握工程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5.掌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的编号与整理;

6.了解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法。

(六)施工项目辅助管理岗位

1.了解施工企业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体系;熟悉本项目的管理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2.熟悉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3.掌握施工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目标的态动控制方法;

4.学习施工项目各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

5.掌握项目管理专业软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6.了解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等科学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7.了解与分包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社会各方协调的内容;

8.了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熟悉本项目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岗位

1.了解工程项目招标评标的组织程序;

2.熟悉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组成、内容,掌握招标文件的编制方法;

3.了解工程项目投标的程序,熟悉投标技巧;

4.熟悉项目投标文件的构成,掌握投标文件的编写、封装等要求;

5.掌握合同评审、合同台账、合同变更等合同管理的内容。

四、毕业实习的组织方式

以实际的单项工程施工现场作为实践的基地,营造出一个真实而又具体的

学习环境。项目中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如: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等)可作为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学生则以指导教师助手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学习专业技能,练就岗位能力。如果可能最好选择一些能在毕业实践期间经历从开工至竣工全过程的工程并根据大纲及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进行轮岗。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习期间要求每位同学坚持每月记录实习笔记,叙述具体实习内容和实际工作,实习笔记不得少于6篇,每篇字数要求不得少于600字。还要撰写一篇毕业实习总结报告,题目自拟,以一主线展开内容,切忌记流水账,字数要求在4000-6000之间。

(一) 实习总结报告应包括:

1.所在实习项目的工程概况;

2.实习期间的主要业绩,如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一部分)、工程预算或绘制的图表等;

3.把实习期间学到的新知识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怎样进行定位放线复核、怎样检查钢筋绑扎的质量、编写投标文件的技巧等;

4.实习总结。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知识不清楚或实习作的不够好等等。

实习结束,要求学生提交:实习单位鉴定、月小总结、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单位的鉴定应由实习指导教师或项目经理亲自填写,并有亲笔签名、盖实习单位或项目经理部公章(原件)。

(二)实习成绩按以下几方面评定:

1.指导教师评价:评分比例40%。

(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月小结、总结:评分比例30%;上交参与某一实践项目材料:评分比例10% )

2.实习单位评价:评分比例60%。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本科 毕业设计 工作量 创新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举世瞩目,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增长较快。我国现有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有600余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上海电机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提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学生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相当数量的课程设计与实训,单开的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实验设计,实施,编写实验报告以及最后答辩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四年学习实践的最后一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目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也存在一些缺憾,例如学生完成实验所需的硬件条件不完善;毕业设计所涉及的软件项目非常的庞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效果;设计课题难度过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硬件的不足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而有些问题来自于毕业设计自身,并非通过技术升级可以解决。本文结合技术教育的特点,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以及技术的选用的总结。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方向有如下几个:硬件课题,网络课题,软件信息系统课题,理论研究课题。前三者均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理论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软件过程方法与研究,密钥加解密算法研究,网络安全性的研究等,这一类课题需要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实践性的活动也相对少,学生往往需要收集和阅读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完成课题内容。前三种课题有时需要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比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会使用开发工具以及开发方法。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处于毕业班状态,学生的注意力不光集中在毕业设计课题上,也面临工作,考研等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学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或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些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活动,这些问题都对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完成质量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结合近几年所带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总结了以下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方法。

(1)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知识,对于学习和使用新的软件技术以及开发工具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毕业设计课题中让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是一种提高。目前有几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例如.NET,JAVA,PHP,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相对稳定,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已经掌握了这些编程和SQL知识,因此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对技术的熟悉。比较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毕业设计课题的机会熟悉一些开发框架。例如.NET2010的MVC开发框架对学生会是一个很好的挑战,JAVA技术下很多的开源框架均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其它新技术如虚拟实现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些技术适用性比较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碰到。

(2)对于开发课题的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合适。有些学生为了参加考试和招聘面试经常需要在学校和外地来回跑,甚至为了考研而开夜车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原本相对学业压力的比较小的大四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一个合适大小的课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过大的课题规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最后毕业答辩无法通过。

(3)课题的内容应当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Web应用有比较多的课题选择的余地,目前web开发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许多基于Web的应用层出不穷,博客应用系统,网盘技术,P2P技术等等。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区三维立体介绍。这些课题既能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用途。课题的新颖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4)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英文材料,因此毕业设计课题的文献翻译应当与课题内容相关,或者涉及软件开发过程和框架,或者涉及软件技术。目前许多技术的文档资料均是英文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既提高了英文水平,同时学会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所带毕业设计的效果来看,学生比较喜欢课题的工作量适中,难度适中,在这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最高。通过实践发现,在课题工作量适中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与教师交流沟通,能够及时反馈课题进度,学生的这些态度能够保证课题及时完成,对学生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范铮.在大学计算机系中开设文献学课程的体会[J].情报科学,1982,5.

[2] 颜莉.课题研究在会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09,5.

[3] 马捷,田有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应加强三个过程管理[C].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 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I),2004.

[4] 李讓恒.立足当地实际 重教学重应用[N].中国教育报,2003.

[5] 张国宪.职业规划 从底层始[N].中国人口报,2003.

上一篇:大学毕业英文总结下一篇:国画毕业创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