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05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着重对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实践教学的时数和学分所占比例偏低,并且教学时间也过于集中,另外在实践教学的基地和类型方面数量少而且面积狭隘,本论文旨在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调查分析

一、前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规定的“体育类”五个专业目录之一,本专业以社会学科为依据,实行多元化培养方式,注重实践与教学双重的原则,目的是为了满足大众健身需求而创建的新专业。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自从1998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经过了十几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在全国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社会专业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吉林省3所高校开设了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别是在最近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建设和探究中不断完善进步,其中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目标规范、注重实践教学与增进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有目的的探究,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获得了比较客观的效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形成了一些共识,为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协调发展,推动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刚创设时间不长,又因为受主客观和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目前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全面、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场地建设不足、课堂时数比例相对较低等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特别是地方性、实践性新建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许多盲点和盲区,差强人意,需要大家不断加以调研和分析,并且怎样加强和完善、都值得我們认真回顾和反思,迫切需要不断加以构建和探索,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吉林省内的3所大学,包括东北电力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的120人,对3所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调研。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查阅有关期刊和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的设计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向吉林省3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的有关学校的体育老师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外共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表1中可以看出,想经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占到调查人数的40%,多数学生还很是希望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个过程,接触社会,为以后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工作,适应社会做铺垫。

1、实践周数的调查

从表2看出,调查的时间为一学期,一般情况下一学期的教学周数为20周,可以看出东北电力大学的实践周数比另外两所高校相比之下,实践周数较少。目前吉林省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计划安排,其中有的高校积极探索设法创造条件,一直在增加在教学中比重. 但是由于受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地点、社会经济等方面牵制,再加上受多年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虽然在教学课程之内,但是相对来说教学时数较少,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中介。

2、实践学分的调查

表3 3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

从表3看出,目前东北电力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分总数一学期26,其中实践学分14,其学分约占总学分51.1%。 而吉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2所高校其学分约占47%。

3、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和类型的调查

表4 学生实践教学计划与实习基地数量

注:暂不包括有关学校此后所修改的数据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内的三所大学,我们东北电力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4个,另外吉林省两所高校相对较少不仅仅主要安排在学校所在地市中量少面窄,有的学校受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只有2-3 个实习点。

表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类型

从表5看出三所高校实习地另类健身俱乐部为主要的实习地点,可以体现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类型量少面窄,有的受实践教学基地条件限制,而且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当薄弱。有的基地共建合作目的性不强,经费投入不足,与其他有关高校在选择有针对性、有影响性的实践基地相比,更显得存在实践锻炼内容和形式单调,针对性实效性不佳;其中两所大学采取学生分组集中为辅,自主联系选择实习培训方式为主,缺少分类型指导、分时间组织、分批次实施等管理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所占教学课时相较于其他课程较少,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学分比重较小。

(2)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授课与实践往往是在某段实践集中完成,并不是连续的实践体验,课程的时间快速压缩不利于学生理解巩固课程内容。

(3)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基地基本以健身房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2)增加时数,拓展基地。

(3)不断完善,强化评价。

(4)加强师资培训。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我们看到,在体育新课程实施中人们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理解,并没有因为自上而下的培训塑造而达成一致,而仍然处在模糊甚至混乱之中。因此,进一步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不仅对体育教育的理论建设有价值,而且对体育教育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对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重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指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形式。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的,被规范了的体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学习操作程序和方法,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基本素质、能力、体质健康教育标准的总体设计”。它的特点是“具有计划性和方案性,它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锻炼形式提供方案”。在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体育课程是学生所要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等比较稳定的静态形式。而体育教学是指按照体育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要求,以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一定的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以课堂为主渠道相互交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身体教育活动过程,它是对体育课程特定内容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可见,体育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课程计划中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但是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出了一些重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对策。

一、加强体育课程编制者与体育教师的相互适应与沟通

依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琳和扎姆沃特的理论,“课程实施有3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互相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国体育课程以《体育教学大纲》形式出现,在《体育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是忠实课程实施取向,全国“一盘棋”。而新课程的理论和理念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设计者与教学主体之间应该是相互适应、不断沟通的新型关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甚至是课程的编织者。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有体育教学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这也是教师专业化所必备的能力。同时,为了使课程编制者所设计的课程更适合教师和学生特点,课程专家也应该十分了解体育教学及其规律。这样,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学型课程编织者”和“专家型体育教师”是我们对体育课程改革所寄予的希望结果之一。教学型课程编制者是指体育课程编制者不仅具备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技能,还应该十分了解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规律,最好有体育教学实践的经历,并能在体育新课程推广中进行示范性教学。而专家型的教师就是体育教师不但具有教学专长,还必须具备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具有体育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从而形成课程和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关系,二者便于更好沟通和相互渗透。以促使体育新课程顺利实施。

二、建立地方性体育课程咨询机构,使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具有同质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代替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目标完全“创生”,与课程目标毫不相干。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地方进行课程编制的依据,各地应该在这个“标准”的约束下建立体育课程体系。因此,省、地,甚至县都应建立起长期的课程咨询机构和课程实施的检测机构,为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所产生的疑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检测以发现和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用者出现的问题。使这种机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编制者之间的“桥梁”。课程咨询机构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计各水平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开发为教学内容帮助教师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进行单元体育课程设计。各级体育课程咨询的常设机构,成员可包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深刻理解的体育教研人员、课程和体育课程专家、教学专家、主管体育教育的行政人员和所在地区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地、县一级可以聘用高校体育课程和教学理论专家长期合作,使这一机构成为一种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学术研究机构。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程的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通过课程论的普及,使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把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教学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细究造成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混淆的局面,与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理论不甚了解有直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学习前苏联的教育体系,采用体育教学大纲的课程形式,几十年来我们更多研究教学理论,而课程理论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近10年新课程改革中才被人们重视,其研究的时间很短,还没被广大的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多地认识和熟练掌握。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广大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使体育课程改革更富有成效:一是在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体育课程论》及相关课程,这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的长久之计;二是在各级、各地的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增加体育课程理论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课程改革进入反思阶段的今天,其重点不应再是课程标准的解读或只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而进行体育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这样才能使在职的体育教师在中观和操作层面更好的理解新课程和使用新课程。

四、小结

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教学的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研究教学,一定是在课程意识和课程思想的约束下的教学,相反,研究体育课程也一定是考虑到如何进行教学的课程。我们应该客观、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搭建二者之间沟通和相互适应的桥梁,使课程与教学“各尽其责”又相互联系,实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水乳交融”,以指导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中正确使用课程和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学忠,郝招,石高慧.试论体育课程的本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6.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社会体育作为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借助相关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持。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主要探讨开展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对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的意义与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竞争力

0引言

目前,如何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是当前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本文探讨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对于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提升的具体实现策略,对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1相关概念介绍

1.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借助实验室相关资源,对日常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验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知识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的要求。

1.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其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目标主要是应对社会对公共体育人才的需求,其中包含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指导人才的需求。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过程当中,不仅包含社会体育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包括相关体育健身、养生、休闲娱乐以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是当前该专业教学过程当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人才培养规格有待提升。所谓的人才培养规格,从某种角度上可以理解为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我国诸多的体育专院校都相继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从目前的人才就业以及社会市场反馈情况来看,毕业生在综合竞争力水平方面尤其是在社会市场需求的满足与适应性方面,还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还应该不断的提升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其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有待革新。为了更好的满足大众健身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提高该专业人才的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特别是在运动损伤、紧急救護、体育健身、体育恢复等具体领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科学的培训与教学方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其具体的培养方法的科学性与效果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

再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有待强化。在未来的公共体育事业发展过程当中,创新人才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的凸显,如何有效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的社会体育事业科学发展,也对该专业人才自身的职业成长与综合价值的实现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社会体育指导有管理专业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有待优化。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在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等方面进行强化与提高,还应该根据人才的培养需求在相关的环境方面进行系统的完善。其中包含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从目前来看,一些学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客观上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的培养效果。

3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当前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探讨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对于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3.1社会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体育保健学,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保健学主要从体育运动规律出发,结合运动对象特点,来进行相关的体育保健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教学。体育保健学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涵盖着基本的运动损伤处理、运动损伤预防、疲劳消除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急救处理、医务监督、康复按摩、心肺复苏等知识内容。所以,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培养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强化体育保健学教学效果,为其人才竞争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该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满足未来大众健身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2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如何有效地开展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实验改革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施。

首先,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在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当中,需要借助完善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推进,相关专业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从专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加大对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具体来说,在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重视对该专业师资力量的强化,通过有效渠道不断的丰富与充实师资力量水平,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的科学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持。

其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在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根据体育保健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借助教学实验室来提升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模拟的场景,来进行心肺复苏、按摩等操作内容,借助科学的仪器设备来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人体运动数据的动态监测,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理论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自觉地进行教学实验室的开放延长实验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在教学实验室中进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大众健身参加者在具体运动锻炼中存在的损伤与伤害等问题所带来挑战,所以,在今后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不断的在教学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方面、科学管理方面进行层层的优化,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层面的支持。

最后,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在今后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从学生评价体系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借助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学生积极提升自身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例如,在体育保健学学生课程评价中,应该适当的增加期末考试中实验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所占的分值比重,在进行实验评定中,注重急救运动、按摩等具体的操作性知识内容的考核,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可以引导体育保健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进一步的明确在日常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必要的指导。

4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文中,主要尝试从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该教学改革对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之间的正向关系,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今后的培养改进思路与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首先,积极推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培养过程当中,教学模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该专业教学研究部门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断的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发挥出原有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其次,积极改善教学环境。无论是通过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學的改革来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的提升,还是借助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都需要从具体的教学环境出发,不断地进行优化与完善。因此,在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提升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的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整体的教学效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积极完善专业评价体系。在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提升过程当中,应该不断的尝试从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的指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强化,借助科学有效的评价来帮助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竞争力方面的不足,也可以直接地引导教师借助评价反馈结果来进行教学思路的改进与提升。只有不断的从评价出发,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效果性,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才会在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5结语

目前,如何有效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是当前体育教学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主要尝试探讨了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如何借助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来更好的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社会体育教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与完善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意梅,吴立娟,李佳.“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 2017,2(6):85-88.

[2]吴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究——以许昌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26-27.

[3]唐如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对比研究[J].智富时代,2017(7).

基金项目:《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对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研究》,2016年度邢台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批准号:JGZ16008。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员优势培养

一、全民健身计划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了广泛发展空间

1、全民健身需要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接触的范围很广,具有健身、健美、娱乐、竞技、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有正规项目,还有民族民间体育,传统健身术等等。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蓬勃发展的全民健身活动,必然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因此,尽快建立一支面向社会、服务于群众,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指导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要求建设一支标准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目前社会体育管理指导者专业素质不高、队伍薄弱,主要由专业退役运动员、体育舞蹈等业余爱好者和离退休人员组成。15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76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管理者仅占19.6%,77.55%管理者由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兼任,还有2.9%的管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由于兼职的管理人员占了大部分,工作复杂,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据调查,社区体育的管理者、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足30%,从而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1】

3、社会体育指导员新职业的兴起为社会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开拓了市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传播者,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落实,由于社区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催生着社会体育指导员新职业的兴起。但《我国社会指导员现状调查》一文中显示,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仅6万人,而根据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我国城市应有社会指导员18.7万人,农村应有4.5万人,总数应为23.2万人。即使现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41-50岁的占31.43%,50岁以上的占26.1%,30岁以下仅占15.27%,暴露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在群众体育活动点的指导员,获等级称号的比例很小,仅占15.8%,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获得社会指导员证书。【2】新兴的职业,人才的匮乏,为社会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开拓了市场,需要我们社会体育专业发挥优势,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方向的力度,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二、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得天独厚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学优势

1、培养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优势。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具有六种能力,即:①身体锻炼能力;②运动能力;③开拓创新能力;④组织管理能力;⑤保健能力;⑥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为进行体育活动及各种身体练习的基础指导;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专项技术指导;负责体育保健指导;负责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负责健康测定评价;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群众体育研究;宣传发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健康管理和安全管理九个方面。这些都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社会需求,突出特色,让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通过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2、高水平师资队伍的优势。高校内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而言是比較雄厚的,它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人才优势,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是体育界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 他们在教学、科研、训练诸方面集聚了本专业一流人才。二是信息优势,高校体育是国内外最新体育信息获取、综合、利用、传播的重要场所。三是资源优势,高校体育在体育中有很大影响力,它既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排头兵,又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动力源,还是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试验场。高等体育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社会与教学研究【3】。

3、社会体育专业学习训练环境和条件的优势。高等院校具有丰富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现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67.17%。【3】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这样设施齐全的场(馆)地学习和训练,对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锻炼学生的策划、组织、指导、协调的能力;组织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实习,锻炼学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和组织能力。

三、发挥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促进社会体育专业发展

1、抓根本,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群众体育的具体开展。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不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上都应有较高的要求,应是高标准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和吃苦奉献的精神;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及赛事,培养学生的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热爱体育事业,乐于从事基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担负起掌握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服务大众体育,促进全民体质增强是当代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历史重任。

2、抓基础,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社会体育指导员即是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更是社会体育的指导者,要向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人们传授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科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重视社会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改变过去体育课重技术轻理论的观点,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开发,加强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运动营养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理论的教学,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抓技能,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技术能力。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指导大众体育健身,健身项目广泛,如武术、气功、徒手操,健美操,乒乓球、网球、游泳、冰雪运动、家庭器械健身、高尔夫球、赛车、登山、攀岩等,这就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全面的体育专业技能。我们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课程,适时课改,在保证主要学科课程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需要及时调整选修课,加强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充分备课,强化案例教学,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训练,在指导学生训练中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准确到位。要充分利用各类活动赛事,让学生参与工作,提高专业技能。要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让学生有效利用实习的实践,把学到的知识不但学会,而且会用。

4、抓素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素质、精通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博学的心理学知识。组织管理,锻炼指导,独立工作的核心能力;语言表达,开拓创新,社会交往,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学训练的基本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利用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进行美学知识的教育;在活动赛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协调沟通、风格魅力等的教育。积极开发选修课,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爱与尊重的教育、美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需要进行指导的专业素质,而且还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管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体育院系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社会体育专业应把握机遇,发挥体育院系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优势,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养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与此同时,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完善社会体育专业,不断发展自己,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天敬.浅谈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7(8)

[2]曾瀚民.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7(9)

[3]连洋.利用高校资源服务大众体育. 光明网http://www.gmw.cn/content/2009-05/13/content_920351.htm,2009-05-13

作者:

刘健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

俞林浙江传媒学院公体部

社会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体育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高校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应重视同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社会体育和高校体育有效的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带动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

1 引言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的体育意识在逐步提升,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在不断加强。深入分析社会体育发展现状,研究其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社会体育和高校体育之间存在的联系,推动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接轨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 社会体育现状

2.1 宣传认识不足

体育活动对于保证公民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缺乏有效的宣传,导致了群众对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了解,未充分的认识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的重要性。我国社会体育宣传不足还体现在群众对基本的体育项目缺乏有效的了解,缺乏基本的健身和体育锻炼的常识性知识。

2.2 基础设施不足

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对社会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不足。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社会体育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公园和广场之中,受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的影响,这部分基础设施无法有效的满足群众日常锻炼的实际需要。

2.3 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

我国群众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之中通常选择易于入手的运动项目,例如跑步、转呼啦圈等,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依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约为7万人,平均1万人拥有3名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员。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少直接导致了我国群众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经常因不科学的体育锻炼动作而受伤例如肌肉拉伤,韧带拉伤等,其严重的打击了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还导致社会体育发展水平较低,群众只能从事专业水平较低的体育运动项目,减少了体育运动带给群众的趣味性。

3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意义

从体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延伸,二者是一种并存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使高校体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体育系统之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二是借助高校体育之中储备的专业人才强化社会体育的宣传工作和指导工作,进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三是增强对高校之中各种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高校之中各种体育设施较为完善,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之中合理的应用高校体育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阶段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

4 推动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接轨的措施

4.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体育运动的原始动力是自身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训,以此来推动社会之中热爱体育,热爱运动良好氛围的发展。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首先使學生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鼓励学生去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高校在展开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培训体育运动的习惯,进而形成体育运动是生活必要组成部分的良好认知。

4.2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同社会体育的衔接

现阶段高校体育在授课的过程之中偏重于体育运动的形式。在教学时学生主要的任务是模仿教师的行为,由此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压制感,学生无法有效的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这一现象本质上是高效体育课程教材的局限性导致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依据社会体育的实际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高校体育教材在编制的过程之中应该强调引导、推广的理念,即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之中推广这一体育运动的基本技巧。

4.3 改革高校体育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体育课考试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弊病。体育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因为体育课的考试目的,是鼓励学生能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在规定的考试项目中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者,应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成绩优秀及喜爱的项目来进行重新考试。这种自选项目考试可以以优补劣,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坚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4 坚持“全面发展”,整合学校体育教学

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体育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而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从某方面而言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个性化的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地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高校体育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将“素质拓展训练”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们还需秉承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运用身体力行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对各个动作进行模拟、练习,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可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借助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育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5 添加趣味性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

“阳光体育运动”是基层教育部门为积极响应国家“阳光体育”号召,展开的系列运动项目,其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释放大学生学习压力,与此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最终为良好体育锻炼风气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阳光体育”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形式,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大学生运动技巧,将体育活动内容由竞技体育转向竞技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向,添加趣味性体育运动项目,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如在进行田径体育运动过程中,通常而言由于大学生对跑步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课程教育教学成效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让大学生享受体育课堂,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教育工作者可仿照《奔跑吧,兄弟》,开设撕名牌的游戏,即通过将同学说进行小组划分,指导学生们进行练习,在降低他们对田径类项目抵触情绪的同时,为“阳光运动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5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核心的问题在于专业人才和基础设施的匮乏,而高校体育能够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且有着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推动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对于解决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军事体育部(武装部))

上一篇:公共选修课论文下一篇:禅茶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