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16

计划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物资计划管理是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管理的龙头,也是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关键。以省级电力公司物资集约化体系建设工作为背景,探讨适宜电网企业发展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寻求提升现代电网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措施、办法。

关键词: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毕子键(1984-),男,河北唐山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部,助理工程师;王翎颖(1985-),女,四川遂宁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招标工作部,工程师。(北京 100053)

电网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如今,我国电网企业正在全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以实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行现代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的发展目标。物资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物资集约化管理在保证电网正常建设运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物资管理的龙头和关键,是了解物资需求和资源,保持物资数量、质量和品种规格平衡,合理安排物资使用方向,有效利用物资资源的手段。做好物资计划管理对提高物资供应链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物资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资计划是指对物资的流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种计划手段的总称,是以物资为对象,为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提供物资保证而进行的计划工作,是组织计划期内物资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物资计划是采购、仓储、配送等物资管理活动的基础。

物资计划管理是制订合理的物资计划,为确保物资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和全面实现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调节控制和考核总结等活动,也是对物资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中间环节的管理过程。管理范围包括用于生产、建设、经营的设备、材料以及大宗办公用品、消耗性物资等的计划管理。

基于以上定义及实际业务开展模式,物资计划具体包括需求计划、储备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需求计划是需求单位(部门)根据企业生产、建设、经营需要,提出项目类及成本类需求计划;储备计划是根据企业生产、应急需要,形成一定规格、数量的物资储备;采购计划是以需求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为基础,结合储备计划、库存情况,提出的实施招标采购的物资计划;供应计划是采购计划的执行计划。[1]

二、物资计划管理发展历程及现状

近十年来,电网企业一直致力于提升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以不断提升企业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2004年以前,各网省公司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物资采购,没有统一的物资计划管理;2005年至2008年,电网企业实施两级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模式,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物资计划申报、审查、上报的管理机制及流程;2009年至今,电网企业实施全面的物资集约化体系建设,按照物资集约化整体设计方案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物资管理“九大关键业务”(包括: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合同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资质量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的龙头,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且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丰富管理内涵,逐步实现物资计划与工程里程碑计划、综合计划、财务预算的协同,努力提高物资计划前瞻性、准确性、及时性,力争在一定时期内达到计划准确率100%,全面计划覆盖率95%的目标。

三、建立科学、完整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

物资计划管理是发展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省级电力公司在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下,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适宜企业发展、管理的,切实能合理配置物资资源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

1.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管理作为现阶段物资计划管理的重点,已基本形成全面覆盖、界面清晰、相互联动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年度需求计划与批次需求计划管理。年度需求计划是指公司系统各单位(部门)全年需求的汇总、预测和综合平衡,是年度总需求;批次物资需求计划是指需求单位(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或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司的批次计划安排,对应于项目编制的物资需求计划,是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具体执行。电网企业总部与省级电力公司实施年度需求计划与批次需求计划管理的工作界面详见图1。

(2)物资采购计划层级管理。按照电网企业不断扩大集中招标采购范围的思路,省级电力公司正在努力建立“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总部统一组织监控、省公司具体实施”两种层级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模式。现阶段两种采购层级对应的物资范围详见表1。

2.物资计划管理流程

根据上述管理模式,基于省级电力公司的物资计划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和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

(1)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省级电力公司物资部门一般在上一年度的12月启动下一年度的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工作;公司所属各单位需求部门依据项目储备库、综合计划、财务预算提出年度需求计划;公司所属各单位物资部门审核、上报年度需求计划;省公司物资部门汇总、审核年度需求计划,并上报总部;总部物资部门汇总并形成企业年度需求计划。具体管理流程详见图2。

(2)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总部下发全年集中招标采购批次计划安排;根据各批次时间安排,各单位需求部门填报各类项目、非项目的物资需求计划;省公司专业部门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专业审查;各单位物资部门组织一级物资集中审查并上报省公司;省公司物资部门组织二级物资集中审查并上报总部;总部组织集中审查工作,按照采购层级不同,在总部和省公司层面组织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具体管理流程详见图3。

3.管理重点

实施全面物资计划管理,重点需要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覆盖。做到对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所需物资的全面覆盖,做到两种采购模式的实施计划有机对接、采购范围界定清晰,实现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一本帐”管理。

(2)全员参与。明确规划、基建、生产、营销等物资需求项目主管部门的物资计划管理职责。做到在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时,尤其是结合公司项目储备库建设,同步提出物资需求,构建供需双方双向互动的计划共管模式。

(3)全程管控。强化物资计划编制、审核、上报、平衡、执行、考核、反馈各环节管控,重点加强对上报计划的审核把关。建立县、市、省公司和总部层层审核、层层把关的计划申报审核机制。[1]

四、实施高效、合理的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物资计划管理在调配企业物资资源,提高供应链经济效益的作用,省级电力公司结合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不断归纳总结、优化提升,提出若干高效、合理、可行性强的管理措施,对于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总结归纳起来,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措施比较成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1.深化物资标准化体系建设

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龙头,物资标准化管理则是物资计划管理排头兵,它关系到物资全流程业务操作,物资标准化体系的规范程度将决定计划、招标、合同、供应等各个业务环节运转的准确性和效率。现阶段,总部已完成物资采购标准的统一、物料主数据体系的统一,相应物资技术规范管理则成为了目前物资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和关键。

按照总部统一的管理模式,编制每一条需求计划前需要首先在信息化系统中编制对应的技术规范,而在不同输变电项目中的同类物资,技术规范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基于以上情况,对于根据物料描述及技术规范就能确定的物资需求,由省级电力公司或总部统一编制标准技术规范,需求单位编制需求计划时,无需重新编制技术规范,仅需要选择物料编码,填写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内容即可。这样便可省掉技术规范的编制、审查工作,大幅提升了需求计划的申报效率和准确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如今,总部和各省级电力公司正在稳步开展该项工作,逐步形成标准技术规范体系。

2.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近年来,为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电网企业总部及大多数省级电力公司均部署应用ERP系统。通过应用信息化系统固化管理标准、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业务流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发挥整体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资计划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物资计划管理具有涉及专业广泛、人员众多的特点。因此,要通过信息系统支撑,做到物资计划管理的全面覆盖、及时准确、闭环管理,需要根据管理、业务要求的特点,不断调整、优化ERP系统的功能,以满足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以审批流程优化为例,为在保证管理流程严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流程运转效率,先进的省公司采取适用不同情形的触发式的需求计划审批流程,即对于使用非标物料的需求计划、非招标采购需求计划、超期提报需求计划、超范围采购等类似有考核或法律风险的情形,将管理要求及处理预案,以信息化手段设计成适用不同情形的触发式的需求计划审批流程,不同情形由对应主管部门或责任人审批,从而达到明晰、规范审批流程,提高业务流转效率的目的。

3.创新物资计划审查模式

目前,物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标准技术规范的应用已经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要达到标准技术规范全面覆盖所有物资类别仍然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因此,在现阶段,为保证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对需求计划及对应技术规范的审核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传统意义来讲,一般电网企业的各级物资计划审核采取的是邀请中立专业专家,以会议的方式开展集中审查。该种审查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审查专业专家与需求单位、设计单位“面对面”沟通,操作流程规范,适用于条目数量多、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的批次计划审查,但是对于专业特性强、计划条目较少、涉及专业单一等情形的批次计划审查,则会暴露出集中审查模式组织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为了合理、高效地安排好各类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查工作,先进的省级电力公司积极创新物资需求计划审查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需求计划审查。以下是三种在实际业务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新型审查组织模式:

(1)日常实时审查。对于项目合规性、技术规范书规范性、ERP需求计划规范性等非专业内容的审查,作为物资计划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实时审查。这种审查模式通过对审查任务分解,明晰了审查工作职责,缓解了审查会中审查专业专家的压力,提高了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2)远程异地审查。对于专业较为单一、需求计划条目数量较少的批次计划,针对其特点,为提高审查效率,采取远程异地审查模式,即:物资业务人员直接将需求计划及技术规范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相关专业的审查专家,由审查专家在异地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与需求单位交换审查、修改意见。该种审查模式的优势在于审查效率高、操作成本低,但不适用于需求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的批次计划审查。

(3)交叉互助审查。该种审查模式一般适用于各地(市)级供电公司之间开展的需求计划审查工作。由于地(市)级供电公司开展需求计划审查工作的难点在于本单位专业专家资源不足,难以对所有专业的需求计划开展有效的专业审查,因此,专业专家资源优势互补的地(市)公司之间,开展取长补短式的互助审查,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交叉互助审查的持续开展,也有助于地(市)公司培养相对弱势专业的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

五、结论

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管理的龙头,承担着提高物资供应链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企业物资资源的重要使命。电网企业需要坚持物资计划管理“统一、集中、全面、刚性”原则,统一申报平台,强化采购层级和批次计划管理,规范采购策略,确保计划实现刚性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计划协同管控机制,探索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物资计划主动协同工作机制,掌握项目建设储备和物资需求情况,跟踪项目实施进度,与采购实施、库存管理对接,实现需求、利库、采购、供应的统筹协同,努力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电网企业通过不断强化物资计划管理在物资管理领域中的引领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刘辉)

计划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要要: MES系统是企业计划管理和车间生产控制的桥梁,在功能上是ERP系统的延伸。本文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为背景,介绍了目前他们实施的MES系统——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制造执行系统的主要功能及该系统在型号研制应用中所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制造执行系统(MES) 有限能力计划

1. 引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立足于打赢一场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国防企业面临快速开发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紧迫要求。对军方需求的快速响应性已经成为完成国家重点任务的能力和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空空导彈研究院隶属于航空一集团,是一个以科研为主,并具有批生产能力的空空导弹武器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院所,目前承担了雷达产品、红外产品、激光产品等多个型号导弹的研制与生产,技术难度大,任务重。传统的研制和生产组织模式已无法满足其繁重的生产任务。因此,从1995年起空导院开始引进AEPCS生产管理系统,成功的实现了以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库存管理为核心的ERP应用,保障了生产物资的供应,改善了生产和物资库存控制的现状,提高了其生产和物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但是,任何一个ERP系统都是形成了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与供应链,并进行有效地管理,而对于企业车间级的计划调度、生产过程控制、生产成本、质量及车间设备等方面的管理难以实现,在车间生产管理方面造成了以下问题:1.计划编制不科学。每季度生产部下达计划后,车间计划人员大多数情况下根据车间以往的生产能力,及自身经验对该计划进行分解排产。这样制定出的计划可执行性差,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可调整性也不好。2.由于计划编制就存在问题,从而容易引起生产过程的混乱。计划员对车间设备能力估计不足,导致能力的冲突,造成设备、人员闲忙不均。另外,由于没有很好的跟踪机制,物料在加工传递过程中会出现丢失现象,从而也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3.目前,空导院的产品急需装备部队,上级领导随时随地都要清楚的了解当前各型号产品的生产情况,而对于车间主管领导他们不仅要对生产情况有总体上的把握,还要对本车间的关键件、关键设备重点监督,确保配套任务的完成。另外原有的AEPCS系统查询方式单一,很难满足多样化、灵活性的查询。因此,空导院急需一个适于产品快速开发和批生产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以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整个生产流程。通过长期调研,空导院决定利用先进的制造执行系统MES, 结合已有的ERP系统,探索出一套有空导院特色的“ERP+MES”的生产管理系统, 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于是,从2001 年起空导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并在两个机加车间实施了MES系统——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制造执行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及解决方案

2.1 系统构成

车间接受中心ERP系统的MPS/MRP产生主生产计划和项目系统产生的试制任务,将这些任务进行详细的计划与生产排序后,下达到工作中心或生产线,然后释放、跟踪确认生产计划;同时车间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任务执行、设备、制造资源等状态信息实时反馈给上层系统,完成车间制造计划信息系统的闭环。最终通过实施车间级集成系统,与ERP系统构成闭环生产控制环节。

2.2解决方案

MES系统是企业计划管理和车间生产控制的桥梁,在功能上是ERP系统的延伸。为了弥补ERP系统在车间现场管理功能较弱的不足,该系统主要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

2.2.1有限能力计划与调度技术的应用

车间计划/调度模块根据中心的生产计划和试制任务及车间的生产能力制定出生产计划(月、旬计划等)。由于采用有限能力计划技术,可以针对当前车间生产任务和能力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协调批生产与试制任务的组织与安排,及时的发现如能力不足、提前期不够等因素将引起的任务拖延和可能出现的生产问题。对己经下达但尚未开工的车间任务、按工艺路线编制工序计划,了解每个任务的最早(晚)开工时间及最早(晚)完工时间,对由系统生成的工序计划,允许车间计划员进行修改。在确定工序计划后,允许计划员按照最早开工时间法,最晚完工时间法和临界比法计算各工序的优先级,把某工作中心最早开工时间落在派工时间段上的工序,按优先级的高低进行派工排产。

2.2.2 报警与条码技术的应用

计划编制科学合理使得计划根据有可执行性,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能力冲突,但关键资源、关键设备的冲突在所难免。通过系统预警提高计划调度人员对该设备的关注度,及时进行协调,尽早将冲突化解。

通过对物料条形码的应用,实现车间物料的管理和数据的自动采集(如在制品信息、任务状态信息等),便于车间生产整个过程中物料的管理与追踪。

2.2.3 B/S结构,灵活性查询和可定制报表的应用

系统采用B/S开发模式,减少了安装客户端的麻烦,使领导随时可以了解生产进度。

系统支持利用图号、批号、名称、任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条件的独立查询及多条件的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

系统根据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生成各种统计、分析和报表,分配给具体的角色和用户。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制定各种报表,并可根据要求添加、删除和更改,便于相关人员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

2.3功能组成

2.3.1 车间作业管理

车间级作业管理要解决零件订单驱动的制造计划制订问题,及计划中各工作中心任务在车间的具体实施问题,工作中心内的任务动态分配,资源日历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安排与管理,现场施工的其它辅助资源(刀具、量具、夹具、NC程序和图纸)的管理,以及车间物料的暂存、周转和序号管理,生产计划的执行和车间的数据采集,以及组织出库、运输、加工、检验、入库的生产活动循环。

车间生产的监控和管理,处理作业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如临时任务安排,工作中心间任务的调整。对车间中各工作中心,进行完全的有限能力的任务分析,仿真评估计划的可执行性,和预测计划执行的问题。

2.3.2 计划编制及调整

车间生产计划接受上级机关的多种任务安排,包括批产任务、科研试制任务和临时任务等。对这些任务系统赋予不同的优先级,支持正向及反向两种排产方法,在有效资源约束下系统自动产生高可操作性的有限能力计划与调度。根据月份生产计划,考虑当前的车间在制品状态,确定当月的投料零件品种、数量及详细的交付计划。并根据物料生产的提前期排出物料的投产日期和交货日期。并根据工艺计划确定物料的加工路线。进行有限能力排产,按一定的调度规则进行排序,通过有限能力计划工具,确保需求与能力的平衡,校核计划的可行性。实现工作中心级或设备级的能力平衡;并能依据工艺定义,提供替代工作中心的建议;系统可根据需要产生季度、月、旬、周、日的生产安排;并可跟踪生产的实际执行情况,动态的产生新的计划。使计划人员可以在第一时刻发现和解决生产计划问题,掌握生产指挥的主动权。

由于科研试制任务的灵活性要求系统能方便的增加临时任务,能临时调整任务,支持任务的能力与质量分批,平行和交叉作业,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以及及时处理工艺变更、返工和管理目标变化等生产任务和状态的改变。

2.3.3发放工艺路线单和派工

被下达的生产任务,系统均将发放一份加工单,这份加工路线单将随加工零件在车间中流动。在加工单中打印上条形码方便整个系统的物流跟踪工作。

系统按照车间现场加工情况,针对工作中心和具体的设备,对于不满足开工条件的任务生成物料、工模具、技术准备短缺清单,对于满足开工条件的任务进行派工;并打印派工单。

对车间任务状态(包括待下达、已下达、预期开工、已开工、预期完工、已完工、拖期开工、拖期完工、委托外协和未结等)提供查询和打印功能, 方便计划人员对车间任务的监督。

2.3.4 任务反馈

通过对车间任务完成情況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动态显示出工作计划和完工情况。

提供工件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及其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应包括:谁在加工工件;各组件原料的供应者、批量、批号、当前生产状态、生产警报、质量情况以及与产品有关的其它信息。

2.3.5工装,夹具,刀具,量具和辅料管理

对工装、夹具、量具和辅料进行需求计划,并管理工装、夹具、量具和辅料的有效性, 实现在车间范围内的刀具参数和寿命管理和刀具的统一调配, 缩短生产准备时间,降低车间刀具占有量,提高刀具的利用率,稳定产品质量。

2.3.6 MBOM管理

根据制造过程的需要,建立和维护制造数据,包括MBOM、ROUTE、工时定额等,支持工艺临时调整。对零件的工艺数据、生产计划数据、物料项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组织和进行统一维护管理。

2.3.7 物料管理

对车间任务,进行零、组件的MRP运算,将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转化为具体物料清单(原材料、工具);管理与车间生产任务相关的物料短缺, 对物料的有效性进行校核,并对物料超越事件进行管理;利用物料条码进行在制品的管理与追踪。

2.3.8 条码管理

针对空空导弹研究院的特点,通过对物料条形码的应用,实现车间物料的管理和数据的自动采集(如在制品信息、任务状态信息等),便于生产过程中任务的追踪。

2.3.9 设备人员管理

支持设备基础数据的管理,支持工作中心、工作中心日历和工作中心间替代关系的定义、维护;工作中心或设备的利用情况。提供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可以方便的管理设备、工作中心、人员的关系;支持操作许可证的管理。

2.3.10 统计、分析、报表和查询管理

系统根据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生成各种统计、分析和报表,分配给具体的角色和用户。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制定各种报表,并可根据要求添加、删除和更改;生产机关和车间主管领导可以相应的查询权限,实时监督和管理车间的生产任务进度。

3. 系统在型号中的应用效果

3.1 应用情况

该系统在空导院11、12两个主要机加车间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11车间生产任务以批生产为主,研制为辅,生产零件涉及4个重点型号的机加关键件和重要件,平均年生产图号近3000个,零件平均工序12个;12车间生产任务则是研制为主,批生产为辅,涉及3型号的国家重点型号的机加关键件和重要件研制,年投入零件图号数为1100个,零件平均工序数11个。目前,两个车间的零件任务和相应的作业任务已基本完全纳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制造执行系统的管理。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车间生产速度加快,产品质量提高,废品率降低,加工制造费用减少,制造成本降低,车间综合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故即将在全院推广该系统。

3.2产生的效益

在型号生产中产生的效益:

实现了生产进度计划编制和滚动,提高了研制与批生产混线模式下的生产综合计划能力,特别是系统提供的有限能力计划功能,可以第一时刻发现生产问题,及时有效的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杜绝了漏项和漏排,较大提高了计划的有效性和生产的效率。

系统建立的按不同时段的计划下达、调度安排、工段派工的模式,在提高生产计划有效性的同时,强化了生产进度计划的严肃性,简化和改善了管理,使生产运行更平顺和高效。

信息的对称访问,使各级生产管理者可以了解生产情况,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进生产运作。

提高了日常业务工作自动化水平,各类生产文档(如签署卡、工票和各类统计报告)可自动生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质量。

可量化的效益:

由于计划、调度、生产准备等管理能力的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生产周期明显缩短,以12车间为例,2005年完成一个批次约40件的舵机部件加工周期为8个月左右,2006年完成一个批次约40件的舵机部件加工周期为6个月左右,同比增长30%以上。

11车间在2005年完成工时总额40万小时。2006年通过实施现场管理系统等有效措施,全年完成工时总额60万小时,同比增长50%。

在11车间的应用中,车间设备利用率从以前的60%提高到80%左右。

从车间加工的零部件的齐套率来分析,系统实施后,由于计划的合理和生产准备的充分,齐套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以上。

4.小结

MES系统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它的实施有效的保证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导弹研制的生产周期。但是,任何一个系统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最终势必将成为信息孤岛。因此,下一阶段,空导院将结合精益制造,JIT思想等先进理论,做好MES系统与ERP、PDM、CAPP等系统的集成工作,为空导院科研生产信息的集成共享,构建精益化制造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划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现代造船企业中,生产计划管理是整个生产任务高效开展的关键,而在整个生产计划管理中,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又是整个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确定整个造船任务能否高效完成的关键。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必须在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中切实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因而本文就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不断强化企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在生产管理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从船舶业制造大国蜕变到制造强国,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只有在生产前期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与前期计划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成效。

1.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是在制造船舶之前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段内生产任务的完成而提出的相关计划,并为生产计划的完成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达到生产计划管理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必须开展的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生产任务的完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只有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通过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造船企业中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此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现代造船企业中,传统的造船企业所采用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在信息时代中加强信息化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方案的支持。因而对于现代造船企业而言,要想在生产管理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切实加强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又是确保管理成效的关键,所有的生产管理都是基于前期的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为整个生产任务的实施和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必须在确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方案时,切实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造船企业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利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各大模块和子系统,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而在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构建中,首先就应包含年度、季度、月度的任务系统,从而为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任务的提供方向,君是结合当前企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开展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其次,在确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生产计划后,为了实现生产计划,就应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化的管理,所以在构建任务系统的基础上,就应构建进度跟踪管理系统,从而利用系统对当前的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分析生产计划没有按期实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前提出预警信息,及时的找寻原因并改进;最后,为了确保整个生产计划顺利的实施,在整个系统中,还应将设备、资源、人才以及生产全程的监控和生产计划的考核构建相应的子系统,为整个计划顺利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支持。利用设备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利用资源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的生产提供相应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利用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各种生产数据的分析,对当前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通过生产计划考核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绩效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企业生产考核体系的完善,最终确保生产计划得以顺利的实现[2]。

2.2在系统支持下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

在构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前期确定的生产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切实做好船台计划管理、节点计划管理、大日程计划管理、中日程计划管理、小日程计划管理等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

2.2.1船台计划管理

为了缩短船台周期,提高船台的利用率,就必须加强船台计划管理。也是整个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以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加强对船台基本信息的维护,着力实现船台编码、名称和面积的共享,达到避免船台资源浪费的目的。所以在编制船台使用计划时,应结合船舶的吨位和占用的面积以及船台的使用情况和船东的交船时间以及船舶的计划船台时间,对船舶的上下船台日期进行计划,从而利用系统的船台使用计划图例及时地查询船台的使用计划和实际的使用情况,并在系统中将未来一段时间内船台安置的情况显示出来,从而为计划编制人员管理船台提供依据。

2.2.2节点计划管理

在船舶生產过程中,设置的接点往往较多。因而在节点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利用系统及时地查询船台使用的情况,从而对每艘船舶的船台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结合上船台时间,对开工时间、交轴线、系泊、实验、下水、试航和交船的时间推算出来,从而为整个节点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示,促进节点管理任务高效的完成。

2.2.3大、中、小日程计划管理

一是大日程计划描述的是各节点上关键工作项目的计划开始和计划完成时间。大日程计划的项目包含:开工到下料结束、分段制作、分段涂装、分段预装、船台合拢/涂装、系泊试验、扫尾。

二是在中日程计划编制时,遵循后墙不倒的原则,即合拢日期必须得到保证,根据合拢日期及合拢项目的工序,计算出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根据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及合拢工序的汇入缓冲日期,计算出前一道工序,及预合拢项目的计划完成时间。依此类推,逐步计算出某个分段的整个中日程计划。

三是小日程计划的任务包一般由中日程计划的项目分解而来,描述了各生产单位为了完成中日程计划中的项目,而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造船前期的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为现代造船企业,必须结合船东的需要,充分意识到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促进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生产管理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1]张俊毅.面向工程管理的现代造船生产过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09.

[2]张弢.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3]张俊毅,葛世伦,张清优.基于工作流的现代造船工程计划管理业务建模研究[J].船海工程,2009,06:57-60.

计划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离不开足够的人力作为支撑,所以许多公司都开始实行现今较为流行的“996”轮班制度。但是由于公司保障制度不够完全,也使得大多数的员工开始怨声载道,并对公司提出不满。尽管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用职工文化活动来改善公司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形式落后、缺少核心思想等原因,公司的职工文化活动反而促使员工产生了更大的抵触情绪。为了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日益增加的矛盾,本文分析了职工文化開展的宗旨,并提出了其核心思想,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希望能够帮助公司领导层策划出更加高效的团建活动,从而增加公司在员工心中的价值,并增强其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

【关键词】职工文化;活动探索;新时期

大多数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仅仅只是停留在形式,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指导思想。虽然说举办方是公司的领导层,但实际上的参与人员却是全体职工,所以如何协调好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成了领导层的必修课题。许多公司领导层都可以发现这一点,却殊不知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也需要进行相关的项目策划,并进行相关的风险预估,比如各个工种之间的团建成本、团建的具体收益及支出等都需要提前进行规划。

一、现阶段公司职工文化活动中的不足

现阶段的公司文化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处于形式化状态,活动的开始设计、规划、落实基本上也都处于一种共通的状态,所以也可以在其中发现较多的不足。本文分析了职工文化活动的缺失部分,并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形式单一,逐渐出现模板化

传统的团建活动都停留在联欢、饭局、旅游等形式上,基本上没有办法满足员工的真实需求。另外这些形式都有较强的社交属性,这也使得一些不擅长社交的员工无法融入到这些文化活动当中。如果参与的人员减少,那也自然无法维持文化活动的规模,文化活动的人员留存率也会降低,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传统团建文化活动时间较为随机,活动间隔周期也普遍较长

活动策划由于缺少专门性,活动的日期较为随机[1]。另外一些公司为了不影响到公司的生产活动,还会挑选在休息日来进行职工文化活动的建设。这种强占休息日的行为本来就会刺激到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加大对公司的不满。在员工层面,大多数的员工活动日程安排的较为紧密,也使得其无暇参与公司进行的团建活动。而在公司层面,为了保证团建活动的规模,还会采用半强制的方式进行团建活动募集,这也使得员工不得不推掉自己的正常休息日安排来参与公司的团建活动。这种高随机、周期长的团队文化建设活动非但不能够起到其原先的预测效果,反而会大大影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团建策划混乱,与公司结构不符

由于大多数的公司团队文化建设都采用的是模板化设计,也使得其团建内容与公司的实际结构出现严重不符。比如以计算机软件开发为主体的公司来讲,其人员性别比例差别较为悬殊,且大多数为男性员工,如果将团体活动定为赏花、游园等类似性质的活动,则基本上没有办法满足员工的团队文化活动需求,也将导致公司无法维持团建的规模,从而使团建更加流于形式,并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2]。

(四)计划性差,做不到基本的风险控制

在进行团建策划时,公司管理层并未提前对其进行准备,从而使得计划受到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旅游团建策划前期,相关人员并没有统计实际团建规模,使得其在人员住宿、行车安排上出现疏漏,从而影响到整体文化团建的效率。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则会直接影响到涉事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从而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另外风险团队的缺失也使得团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此类的团建事故,并会不断增加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从而将公司团建活动引导到一个错误的方向[3]。

二、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宗旨

新时代企业对公共文化的开展需要有全新的开展宗旨,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其原有的价值。对公司的管理层来讲,其开展宗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工作团队的向心力。优秀的职工文化活动通常以职工为主体,通过磨合员工的性格特点,从而使得其能够能力互补,从而达到1+1>2的管理目的。(2)提高员工的个人责任素质。新时代的职工员工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吃饭、旅游、聚会上,是要将目光放远,把主要聚焦点集中在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比如针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员工来讲,一些职场上的团建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其消除对职场的恐惧,从而提升其职场自信心[4]。(3)提升公司形象。受限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企业的认知画像并不完全,大部分都主要停留在其工作岗位的描述上,尤其对基层员工来讲,更是如此。所以在职工文化活动当中,公司管理层应该将公司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员工的面前,便于使其明晰自己现在正在从事的行业,从而提升员工的精神格局。(4)结合主流思想。一般情况下,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具体的思想表现。不管是娱乐、放松、头脑风暴,还是说观点磨合,都需要具体的思想价值作为支撑。在主体思想的选择上,应该选择社会流行且价值取向标准的观点来作为主体思想,传统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则可以作为表现形式来服务于具体主体思想。

三、新时期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的有效探索方式

(一)丰富文化活动的保障机制

优秀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文化活动的有效运行。实际上一般情况下,活动的保障机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规模保障

职工作为团建活动参与的主体,所以首先需要考虑其对文化活动的影响,比如说人员规模、人员的组成情况、性别比例等,其都能成为活动策划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比如在以女性为主的公司团队建设当中,可以多考虑一些感性活动的安排,从而增加女性职工的参与度,以便于控制文化活动的人员规模[5]。

2.基础服务保障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保障员工的基础服务,使其能够体验到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流程。比如说在进行文化旅游时,就要全程安排员工的衣、食、住、行,从而让员工体会到文化活动的直接参与感,以免使其出现割裂感。另一方面,就是正常的休息以及薪酬保障。一般情况下,公司文化活动的开展最好不要影响到员工正常的休息规划,如果牵扯到个别职工的利益,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补偿。在日期的选择上,尽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可以勤休参半,以争取在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的情况下来进行活动设计。

3.基础活动物资保障

一般情况下,职工文化活动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所以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也应该对此有较为明晰的规划。首先,在活动的物资管理上,可以通过员工工资与工资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不过因为文化活动的性质属于公司的利益行为,所以公司出资比重应该占较大部分[6]。不过大多数活动类型的资金占比不同,且还会受到公司机构模式的影响,所以具体情况还是应该与员工进行协商,以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目的。

4.特殊意外情况保障

特殊意外保障主要针对的是公司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文化活动的项目资金损耗,以及职工文化活动所带来的具体收益。一般情况下,类似项目活动的策划需要3—4个风险管理人员来进行风险控制,比如在职工文化活动人数的控制上,就需要其发挥作用来给项目规模进行动态调整。在活动开展过程,需要认真分析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在第一时间制定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

(二)以人为本的活动主体思想

1.尝试提升员工的公司认同感

如果想要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就必须对一线员工进行激励,从而保证其能够对所处工作抱有信心。对一些特殊公司来讲,一線员工的处境并不是很好。比如环境勘测类公司,其员工会较长时间停留在野外来进行相应的环境勘测工作,这也使得其需要更加稳定的团建环境来调整其工作模式。在职工文化团队当中,对一些较为优秀的一线员工,公司管理层还可以趁这个机会对其进行褒奖,以表达对其的肯定。对一些存在实际困难的公司员工,也可以通过一个较为非正式的场合来对其进行精神组织关怀。对一些异地赴任的工作人员,则可以安排其与家人见面。假以时日,自然能够增强员工的公司认同感。

2.开展专题文化活动

在进行活动项目策划时,公司管理层可以围绕专题文化活动来进行活动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可以有效保证其非重复性。比如在新职员入职时期,公司可以开展“我心中的它它它”的专题活动来表达对新入职员的欢迎。借这个机会,公司可以了解员工对公司的具体期望,员工也可以了解到公司的建设初心,从而使双方达到了解,以减少双方出现矛盾的概率。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员工来讲,这个活动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其改变自身弱点,也能够对其交友圈进行筛选,从而能够安排性格互补的老员工,以帮助其能够在职业发展当中取得优势。

3.注重员工的技能培养

职工文化活动中的技能培养不仅体现在职业技能,还体现在其他的方方面面。传统团建活动的技能培养目的较为明显,且形式也较为单一,这也使得大多数团体活动都变成了工作的第三战场。这样不仅不会促进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发展,反而会增加其参加团建的压力。现今的职工文化活动的技能培养较为多元化,并不仅仅限制在技能的培养。本文总结了常见的集中技能培养。

第一,社交技能培养。社交技能直接影响着职工工作时所能够利用到的关系人脉,所以一个良好的社交技能可以有效帮助员工促进工作的高效进展。所以在进行活动策划时,公司中层干部可以尝试在策划当中加入一些锻炼社交能力的小游戏,比如说借物接龙。这个设计要求员工要在场地当中借到相关的物品来完成接龙的任务,这也使的员工需要增加自身的社交能力来完成接龙任务。

第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管员工从事什么工作,增加其思维能力永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灵活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将工作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进行发挥,从而帮助员工更好的完成领导所下发的任务。所以在活动设计时,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锻炼思维能力的小游戏,比如说最简单的“五步相关”。在这个游戏当中,可以随机决定一个出发词和结束词,并要求员工在五个词语之内将两个词串在一起。当然,游戏当中会存在攻防交换,这也能够更加有效的锻炼员工的思维能力。

第三,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当重要,但不可盲目进行强调,以免打消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实际上,前两个能力的培养,全都是为了提高职业能力,在设计活动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将前个能力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这方面的结合较为个性化,所以本文不在此做过多介绍[7]。

四、新时期职工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以工程机械企业为例

(一)活动准备

在活动准备阶段,公司的上层领导可以对公司员工的身份背景进行分析,以确定最适合的活动形式。在工程机械企业的人员构成中以机械技术及施工人员为主,人员多为男性,所以可以选择“文化体育活动”来作为职工文化活动的形式。确定好主题以后,就需要根据参与人员的规模来进行场所的预定、节目的确定等。相关的风险小组也要对其预算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关的风险分析方案。

(二)活动进行

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除固定项目外,还要根据现场参与人员的规模数量来制定即兴活动。这类即兴活动的宗旨是以人为主体,主要是为了突出培养员工的能力。比如可以要求员工自由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团体为单位的体育游戏活动,活动形式应具有趣味性,并且要凸显团结合作的主题。这种形式的活动与传统活动相比,更能够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另外活动内容还能培养职工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为职工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三)活动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公司管理层要对活动进行总结。总结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传统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公司管理人员可以记录下活动的具体情况,并对参与员工进行动态画像描绘,以便于今后任务的发放以及工作岗位的安排。

五、结束语

实际上,并非是传统的职工文化建设形式较差,大多数情况只是表现形式与公司内容结合较差,从而无法体现出公司的人文关怀。所以活动的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公司的具体架构来进行职工文化活动的设计,从而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瑜.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助推新时代工会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8(8):283.

[2]塔贵民.新时期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的探索[J].北方文学(下旬),2017(5):220.

[3]朱霞.对加强新时期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7(2):102-104.

[4]栾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7(1):141-144.

[5]张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研究——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57-62.

[6]王璇,李磊.激进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新媒体产业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28-132.

[7]李书巧,李寒.高校工会对青年教职工精准帮扶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J].山东工会论坛,2018(6):53-59.

计划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总体来说,初中阶段与以往阶段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在以往教育中,学生需要进行阶段式的测验。比如在每学期的期末开展一场考试。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开展这些阶段式的测试活动,同时还要面临中考以及初二阶段的综合考试。并且,在考试前,学生们需要将自己这两三年以来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整体的复习压力以及复习强度都比较大。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对如何有效的开展复习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复习教学;复习方法;教学分析

前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开展学业水平测试活动。所以在初二阶段,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借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以及掌握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相比于新课教学来说,复习课的教学氛围较为压抑,并且在此期间由于学生无法接触到新鲜事物,所以很容易就会产生抵触意识,影响到复习效率。

一、制定完整复习计划

在初中阶段,一部分教师会存在错误的教学观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他们会过分的注重新课教育,比如搜索大量的教学素材、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设定合理的教学体系等等。但是,在开展复习活动时,他们会以这些内容已经讲过为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然而,初中生大多并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由于青春期的靠近,他们也会产生过高的叛逆心理,在接受到教师指令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抵触意识。教师的不管理,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复习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对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们就应该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复习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复习计划,帮助学生提升复习学习的效率。

首先,在进行计划设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五点内容:第一,教师应对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以学生能力为基础,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第二,教师应该对初一、初二整个学年的生物学习内容进行掌握,按照教学章节为基础,合理的为不同章节分配复习时间;第三,在复习计划推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所表現出的复习状态以及复习效果进行观察,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调整复习计划,强化学生的复习质量;第四,教师应为学生构建明确的复习目标,并需要将目标划分成总体性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总体性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复习工作的重要性,而阶段性复习目标则不会对学生造成较高的复习压力[1]。

其次,在为学生设计复习计划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个整体性的计划,帮助学生笼统地了解复习内容。针对于整体复习计划,教师可以对以下三点内容进行重点设定:第一,教师应明确一轮、二轮以及三轮复习的大体时间,对复习进度形成一定的控制;第二,教师需要对二轮复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尽量提升复习的针对性;第三,在对综合复习内容进行选择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测试,以测试结果为基础,进行复习调整,提升复习效率。

二、深度回归教学内容

经历过复习教学活动的教师们都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复习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背诵,也不是一味地进行习题训练。在进行复习时,学生应该能够对知识形成深度理解,并能够对其融会贯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以及真实性较强的学科,其与学生的生活之间会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复习工作时,教师们就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联系生活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掌握。

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肾单位的结构组成”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时,就可以在复习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结构图。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找出不同构造的具体位置,并说出其相对应的名词。针对于正确率最高的小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结构的理解深度。同时,在这一简单的小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肾小囊内包含哪些物质?”“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是什么?”等等。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性的情境:假设一个人的尿液能够吸引到蚂蚁,那么是否可以判定这个人有糖尿病?通过这一现象,是否能够确定其肾脏的具体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学生的知识掌握深度,也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完善生物知识体系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复习工作的基础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深度;而高级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掌握生物知识的内涵,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应用[2]。总体来说,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内容难度并不高,但由于知识点较为繁琐复杂,学习任务量比较大,所以学生们仍旧会形成较高的学习压力。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复习工作时,教师们就应该对复习专题的设计进行合理掌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脉络,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工作。

例如,在组织学生对《人体的神经调节》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知识重点进行重新了解,巩固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回忆,对神经系统的概念图进行描述,也可以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描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深入,例如没有确定神经元构成的具体位置,没有详细地描述出神经系统的组成等等,加深学生的知识点理解,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升整体的复习效率。此外,在复习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为学生下载一些相关的复习题,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复习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会面临升学压力以及过多的学业任务,所以很容易会产生较大的学习抗拒心理。在此期间,教师若想要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就不能应用传统的满堂灌以及填鸭式的复习手段对学生引导,也不能一味地贯彻题海战术。这些手段均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具体工作中,教师们需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完整的复习计划以及知识体系,精心选择复习题,保证能够有针对性的落实复习工作,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有理.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攻略[J].宁夏教育,2019(02):65-66.

[2]  袁萍.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上一篇:企划策划文案下一篇:项目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