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2023-08-13

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德育导师制”,提出了“全员育人”的先进理念,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自从实施德育导师制以来,各科任教老师能自觉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给予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基本做法:顺应形势,打造“全员育人”的局面 1.认识到位,建立组织

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校长传达了德育导师制的有关要求,强调了开展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性,并对德育导师制的开展进行部署。

以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德育导师制组织机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少先队总部人员任组员,并进行了责任分解。

2.职责明确,制度完善

我们对导师的定位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倾诉对象。 明确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制度完善:

(1)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

(2)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学生每半个月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家访,德育导师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指导家庭教育,

1 共商教育之策。

3.检查评估,努力推进

平时,学校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学期结束时,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教师本人的绩效奖挂钩,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在评职评优中优先考虑,优秀导师享受优秀班主任待遇。

二、创新做法:“社区德育导师点”,引领孩子融入社会的“热土”

“我们手中拿着‘社区德育导师’的聘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非常愿意和老师共同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作为一名社区德育导师,我将在思想上做他们的导师,在行动上做他们的榜样,用我的爱心与责任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这是学校首批“社区德育导师”聘任会上被聘导师的肺腑之言。

学校在校内推行德育导师制的基础上,又在社区设立德育导师点。“导师点”,意在导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先在雉城镇荣军和仓前街两个社区建立“社区德育导师点”举行了授牌仪式,聘请了10位德高望重、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社区代表和本校10位居住在这两个社区的教师担任首批导师。在导师上岗培训时,明示了“导师”具有以下职责:与学校商议活动计划、反馈学校与社区活动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定期检查小岗位工作和实践活动的评价。居住在这两个社区190多名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按家庭住址就近的方式组建成20个自主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都配有社区导师和教师导师。并将学生档案按小组保存,学校、社区、导师各执一份。

“导师点”成立以来,社区导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托社区资源,围绕“争做优秀小公民”和“小手拉大手”两项主题开展创建活动,学生分别认领了“楼层宣传员”、“绿地小园丁”和“过道保洁员”等128个岗位,逢双周六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基本的公民素养。

学校设计了“社区小公民活动积分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社区导师、家长、伙伴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绩进行“星级”评定,达到一定“星”数后,学校与 2 社区联合颁发“优秀小公民”奖章。

长兴二小社区德育导师点的创建,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大德育体系”初见端倪。

三、成效明显:共育文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成就学生发展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了德育导师制,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关系比较随和,双方交往一多,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而导师也大多是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有针对性地对受导学生进行帮助、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使学校“全员育人”真正落到实处。推行德育导师制后,明确了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使教师的育人职能显性化、育人对象的具体化,从而促进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3、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德育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社区德育导师点,社会反响强烈。 这是来自各个层面的评价:

社区领导告诉记者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长兴二小在我社区建立 “德育导师点”,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会用爱心与责任引领孩子走出校园、参与实践、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德育导师的代表说:成为长兴二小首批社区德育导师,我们很荣幸!这将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更是一份责无旁贷的义务。走进这个活动室,看着一个个充满朝气的孩子们,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将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己任,在思想上是他们的导师,在行动上作他们的榜样„„。

孩子们兴奋地说:我们现在是校内有人教,校外有人管。双休日,回到了社区大家庭中, 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导师的那种真切的关爱„„„。

3 来自县关工委电话热情赞扬:你们创建的德育导师点,展现了我县关协的一道亮丽风景„„。

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 关注差异,用师爱架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的,学生更是如此。正是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与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我们教师在实施教育时必须因材施教。我非常注重这一点。记得我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第一天来报道,脸就肿肿的,还一大片淤青,后来据了解是刚和别人打架了。一开始上课要么就趴着睡觉,要么就找别人说话。而且老师说他他还不服,跟老师对着干。与其他同学的隔阂也越来越大,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与同学吵架。后来,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作业也天天都不写。

针对他的情况,刚开始,我就严厉的批评他,找他的家长,可是一点儿成效也没有。后来,我发现这种严厉的批评并不起作用,他虽然不说话表面上好像承认了错误,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错误,更不会去改。于是,我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在学习上对他降低难度,作业单独给他留少一点儿,并且及时给他讲解,再与家长密切配合,慢慢的作业都能交上来了。有进步就及时的表扬他,帮他树立在同学面前的威信。尽量与他多沟通,并且当他犯错误时,不急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先了解情况,慢慢的他不打同学了,也和其他的学生融洽了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情况好转了,他能安稳的坐在教室里上课了。

因此,我觉得教师只有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去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关心、尊重和理解,才能赢得学生深深的情,才能架起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去。

二、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和日常行为开展磨炼教育

现在的学生队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普遍存在着怕困难,怕挫折等意识薄弱问题,针对这一情形,我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和日常行为,对 1

学生全面实施道德和意志的磨炼,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做得还可以的,实施这一教育时我做到开始有计划,过程有内容,实施有方案,结果有效果。就举内容方面说吧,我确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思想道德方面的磨炼。我注重强化爱国主义意识作为思想磨炼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强化爱国主义知识的灌输、爱国情感的培养和爱国行为的磨炼。

行为方面的磨炼。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大养成教育的训练力度和难度,使学生自觉约束规范自己在校内外的行为习惯。

学习方面的磨炼。这是学生最经常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克服困难,养成刻苦、认真、耐心、细致、求效率、守纪律的学习作风,使其热爱学习,勇于创造,勤奋进取。

生活方面的磨炼。重点训练学生生活、生存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对生活充满信心,肯于吃苦,做事永不服输,在困难及意外情况下,有自我保护及救助他人的能力,有耐挫和抗挫能力。体魄磨炼。培养学生热爱文体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增强坚韧不拔的毅力。

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在校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全员参与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

二、工作目标 1.教好每一个学生。

2.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3.德育亲情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4.实施结对辅导、小组活动与全员辅导相结合,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

三、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侯建

副组长:李瑞军 王文进 乔志刚

成员:冯晓琼、贾树霞、王婧、各班班主任 2.摸底调查,确定导师与学生。

(1)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

各班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导师的学生初步确定后,班主任要对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弱势、学习风格、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形成初步材料,作为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和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

(2)调查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及社会志愿者

学校根据相关教师及社会志愿者的特长、个性、兴趣爱好等情况,选配好导师,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3)师生结对。 师生双向选择,落实师生结对,每个导师负责指导2-3名学生,并构成一个小组。 (4)建立工作制度。

学校应建立“德育导师制”相关工作制度,做好资料、台账的整理,成果搜集。

1)档案制度

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短信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2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 小组活动制度

小组活动分组内活动与组间活动两种。

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制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5)跟踪评价机制

通过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跟踪评价机制,检查导师工作的日常工作动作记载、结对学生的反馈和发展表现、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和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情况反映等评价导师工作成效,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评先评职等重要条件。“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四、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任副组长具体操作,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3.贴近实际,务求实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情感生活、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和指导,既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也不急功近利。 4.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敢于探索管理和操作模式、活动形式、载体、工作机制等,结合学校实际,创出工作特色。

五、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德育导师既要关心受导学生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推行“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德育导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3.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六、德育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良品质。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有关材料上面留下激励性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9.与任课教师及其他老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七、导师工作制度

1.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为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好的作业、优秀作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荣誉等等。对“受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评价。并设立适当奖项,对进步显著的“受导学生”进行奖励。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周记、电子邮件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 建立家校联络交流制度。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导师每月至少安排二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八、本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重点 1.拟定方案。(3月)

2.组织实施,建组建档。(4月) 3.导师辅导、家访等。(

4、5月) 4.期末考试前的心理疏导。(6月) 5.及时做好资料、台帐的整理。(7月)

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优秀德育导师事迹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在10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关爱学生。在做好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巧,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动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肯定,学生的信赖。

一、 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如果老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学生的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只有可亲可敬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才是有效持久的。如何成为学生心中可亲可敬的老师?我首先丰富自己的头脑,用知识武装自己,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年来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已获得了英语本科文凭,文学学士学位证书,英语六级证书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积极承担各级公开课、创新课展示,勇于承担英语教研组长,组织英语老师教研,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外出学习取经的活动,指导庄雪玲老师获得英语优质课奖、指导张秋燕活动英语优质课比赛县级二等奖,发表CN级教育论文。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 积极担任德育导师,润物细无声

自从学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师生结对互动活动以来,我很荣幸参与进来,认识许多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同时也给他们带去更多关爱。

作为一名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要做的工作要艰巨一些,因为我们面临的是特殊家庭子女中的难以管教的孩子。要想“导”好这些学生,最主要的是落实在课堂,要在课堂上对所“导”的学生要“关心”,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让学生愿意让你导,就先要让他们喜欢听你的课,喜欢你这一学科,与你之间没有隔阂感。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师生感情,缩短心理距离,以情动人,适时引导,这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二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他。除了课堂关注外,课外要利用一切机会关注学生,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他。课后经常与他们谈心,多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当然对做得不好的也要及时批评,并督促改正。作一名有耐心的导师,有韧劲,不怕反复,以宽容心博得孩子的点滴进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爱。三是对受导学生在校表现等进行跟踪记录,积极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各科老师联系,“三位一体”及时沟通,让学生、教师、家长成为朋友,共同教育,帮助成长。

行为见效果,教育出成果,润物细无声,通过“德育导师制”这种德育教育的新模式,使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用心工作,得到肯定

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总是用心做事、以诚待人与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中能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勇于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年轻的班主任们有时将“难啃的骨头”交给我,教师中间有难以开展的工作也交给我。我愿意以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我说。我也总是耐心地倾听,对他们进行谈心、开导,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们及领导的一致认可:被评为崇武学区2005-2006学“教坛新秀”,被授予2006-2008崇武镇“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被评为11—12惠安县教育系统工会积极分子;2011-2012考核优秀。

四、 热心参与学生活动,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和学科指导

1.积极担任课外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认真备课,积极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校培养了一批英语的人才:丁乙泽,汪瀚、梁怡玲分别获得0

5、0

8、12县英语口语比赛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并获得08县英语口语比赛团体第二的佳绩;钱约依、蒋玮分别获得0

6、09县英语书写比赛

一、三等奖;李楷鸿、曾旭濠分别获得2013年惠安县英语手抄报比赛

一、三等奖。在辅导中渗透德育教育,教会学生与同学融洽相处,团结协作。

2.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德育导师制的要求,我尽自己的可能做到平时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出操、开班会、带领学生外出活动等等。在活动中与学生亲密互动,培养感情,及时把握受导学生动态,为进一步渗透德育打好基础。

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中职德育导师制

道德建设的成败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德”被置于教育目标的首位,“传道”历来都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在我国,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中西文化冲突与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学校德育被动与滞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要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中职学校要切实重视德育工作,转变原有的德育观念,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我们要从中职学校目前德育现状出发,不断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开创新的德育工作思路与方式,积极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全面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中职学校德育的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以“爱”为主题,以“个性化”为特色,深情召唤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积极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正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德育教学研究会主任蒋乃平提出的:“不只德育课老师是德育工作者,所有的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形式和方法有许多,我认为,中职德育导师制是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

一、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必要性

德育导师制就是由一名德育导师带一名或几名有进步要求的学生,使他们提高政治觉悟,迅速成长。这种形式对于学校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干部、转化后进生很有启发,效果较好。中职德育导师制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它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要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德育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的一种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学生心理活动存在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种种矛盾。他们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心理不够成熟。于是,中职校园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上网成瘾,打架,缺乏学习自觉性,不尊重老师和同学,随地乱扔垃圾,等等,这些都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感到头疼。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德育途径、措施不具体,缺乏实施性;德育方法重灌输,轻主体体验、内化,缺乏实效性。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无形之中走向边缘化,德育在学校中的首要位置难以落到实处。就学校德育的形式和方法来看,还普遍存在着陈旧简单,缺乏新意的弊病和套路化、模式化的问题。而且现在学校德育日趋“专人化”,德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德育处的事情,任课教师则只管抓教学,学校德育与智育的剥离,使学校德育出现了很大一块“真空带”。传统德育只注重满足社会需要,片面强调社会规范的要求,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理解,往往居高临下,摆师长权威,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的管理无论是质量还是时空都是有局限性的。中职德育导师制下,职责具体到个人。面对小批量的学生,导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长,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个人素质。这大大弥补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不足。因此,在中职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有其必要性。

二、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中职德育导师制的提出和推行,是我们对中职学校德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现状深入反思的结果。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职德育导师制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标应该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培养健康发展的学生。蒋乃平说:“中职学校中的德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每年招收的800多万孩子,灰溜溜地进来,然后通过学校的教育,抬着头、挺着胸走出去。”

德育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导”,其指导内容应该是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爱国情感、心理健康、人格养成、行为规范、学生成长、职业素养等方面,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炼、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实行的中职德育导师制,偏重于思想、行为、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和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注重学生遵守规范,发现学生的特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上、心理上的疙瘩,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各类学生对德育导师的需要是不尽相同的,德育导师应根据不同的指导对象设置不同的指导任务,包括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行为表现不良学生的转化、心理状态不良学生的心理调适等。美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德育导师制正是德育个性化、亲情化的载体。导师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导师应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人、成长中帮助最大的人。

三、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途径和方法

从德育导师任务实现的途径和方法看,主要是导师通过平时师生之间定期、不定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提供及时有益的指导。还可以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校沟通,等等,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导师。德育导师采用正反面事例的对比会给学生较大的触动;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或难以当面说服的问题,通过留言条、发电子邮件、QQ聊天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学生较容易接受。

要想德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态度很重要。中职学生更愿意德育导师以平等的身份、朋友式的方式与自己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如朋友般交心式地沟通,采用双向互动、互相探讨的方法,偏重于听取学生的倾诉,在一种关爱和谐的氛围中,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态度认同、行为认同。师生之间有沟通、交流,就必定会有师生关系存在,这个关系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指导的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导师工作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1.德育导师要接纳学生,这是“导”的开始。

心理学告诉我们,接纳应该要有一个基本态度:导师对当事者都要无条件地接纳,不论其学业、个性、品行、行为如何。这里的“无条件接纳”是德育导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特别要注意的。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许多教师习惯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批评和指责学生的过错,一味说教。德育导师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真正平等地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就要从内心接纳学生。

2.德育导师要正确运用倾听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而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教师一般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讲话上,而不是放在去听学生说话上,只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夸夸其谈地说大道理。他们当然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甚至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故意重犯错误。因而,在疏导的过程中,导师要学会“倾听”。要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要给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会用热情和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一种尊重,是心与心的默默靠拢,是情与情的悄悄对流。所谓“倾听”并不是单纯地听对方说话,德育导师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等。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探究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寻求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直接的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你也会在心灵上给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

3.德育导师要学会“说”,能够与之“共情”。

学生普遍喜欢说服,讨厌粗暴地训斥。导师要把道理讲到他们的心坎儿里,与之“共情”,让他们觉得导师能够理解他们,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为他们着想,是真心诚意地“为他们好”,这时“说服”就不是问题了。所以,德育导师还要学会“说”。

德育导师如果能够“积极地无条件接纳”学生,做到“听”和“说”(倾听和说服)的完美结合,就能够对受导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实行中职德育导师制,完全可以做到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导师,每个学生都有结对导师,真正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时时刻刻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

四、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德育导师制拓展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使德育工作由“面”到“点”,变得更加细致、深入而富有实效,改善了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是中职学校开拓德育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在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1.师生要明确设置德育导师的目的。

中职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思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其目的是“以人为本”,培养健康发展的学生。中职德育导师制不是给个别学生开小灶,也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活动。

2.关于德育导师制的辅导对象定位问题。

中职德育导师制的辅导对象应该是学校全体学生。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烦恼甚至是挫折。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的初衷就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发展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我们要坚定这个初衷,避免使其变为“导差”或“扶差”工作。

3.关于德育导师队伍的素质问题。

建立一支良好素质的德育导师队伍,也是做好中职德育导师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怎样的德育导师,还是要让学生来说话。“性格好,有亲和力”是学生的主要标准。《现代德育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理想的德育教师,在我们看来,应该是一个道德哲学家、道德心理学家和教育艺术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必须苦练内功,既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准确揣摩学生。德育导师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工作对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用新的理念影响学生。

4.充分调动德育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中职德育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关键在德育导师。德育导师掌握着指导的主动权。只有德育导师全身心地投入,这种管理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充分调动德育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5.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握好“度”的问题。

实行中职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要注意协调同事关系,要与班主任要分清职责,相互理解与支持,不可各自为政;德育导师间要经常交流经验,相互了解学生的情况,避免形成以德育导师为主的小群体;把握师生间交往的尺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把握德育导师与学生家庭联系的度,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交流等问题。

6.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导师制。

各个学校的校情、学情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需要,实行不同形式的中职德育导师制,或者相关的德育导师制可以同步开展。职业学校可根据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分别试行“专业导师制”、“实习导师制”、“寝室导师制”等,便于学校、德育导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等问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

[4]徐卫红.德育在“导”而不在“制”[J].江西教育,2004,(13、14):35.

[5]杨碧君.夷陵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相关问题研究[D].2005.

[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7]戚万学,杜时忠等编著.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3.

[8]王文源主编.中小学德育概论[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8.

上一篇: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下一篇:食品导师介绍工作总结